云渡洱海度假酒店里面的树是水杉么

阅读(1420)回复(5) 感动云贵川(云南篇)[原创]
香格里拉—普达措。60公里。香格里拉海拔3277米。
香格里拉县,原先的中甸县。这里属于青藏高原。都是英国人的那本《消失的地平线》闹的,搞的中国到处都在争香格里拉。这里应当是正宗的了。
早饭后,洗车,加油,换机油。这里的交警特别喜欢外地车。前往修车厂去的路上,被交警拦下。实在没有问题,警察叔叔悻悻地说,“把安全带系上”。满街的车子没有一个人系安全带!回来又被一位警察拦住。查驾照,查行驶证。刚才拦我车子的警察从旁边过,一看又是我,扭头就走了。这位老弟还算客气,对我教育一番,给以放行。旅游城市交警如此执法,有碍观瞻。应当向黄山的交警学习。
我们上午前往普达措景区。刚到景区门口,就下起雨来。不妙。
这个景区开发时间不长,但起点较高。这里原来是独立的两个景点,属都湖和碧塔海,现在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景点开发。新修的柏油路,漆黑发亮。新修的木质栈道,油漆还没有褪色。大门入口处只建有一座小木屋。但整个景区的游览设计,有点模仿九寨沟的模式。景区主要景点有三个,属都湖,碧塔海,弥里塘。
在这里有点疑惑,“措”是藏语中湖泊的意思。既然是普达措,就应当有一个叫做普达的湖。可景区里面的两个湖都有自己的名字。
下了游览车,第一个景点,属都湖。这里的天很怪,天虽然阴得很重,云很浓,但没有云的地方天却很蓝,仍然是高原特有的那种让人心悸的蓝。刚下过雨,空气潮潮的,甜丝丝的。
湖面挺大的。湖的一边长着大片的酥油花,这是刚刚在车上导游小姐说的。幸亏她告诉我们,不然,我还以为在景区里怎么种了这么多烟叶!碧绿的草地从公路边一直延伸到湖边。新修的木质栈道沿着湖边向前延伸,湖边高高耸立着松树和水杉,蓬起的树冠上挂满了轻盈飘荡的纱罗。好像整个树林都被一层薄纱覆盖,漂亮极了。这是一种只在高原生长的苔藓类植物,潮湿的空气,是它生长的基本条件。
乘车时去碧塔海,车上一群日本鬼子,都是老年人。几个河南荥阳的摄影爱好者说他们前天在德钦就是碰上这帮家伙,弄得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当地老乡说,日本人一来,梅里雪山就肯定看不到。还说前些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准备攀登梅里雪山,老百姓使劲摇动转经筒,祈求老天爷惩罚日本人。结果真的发生了雪崩,死了很多人。这里的老乡都恨日本人。河南老乡还说我们明天一定能看到,因为日本人不会再去了。
路上下起了大雨,草坝景点就没有停留。一定是因为讨厌的日本人!车到碧塔海,竟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大概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老天爷。湖畔四周古树遮天蔽日,高原柳一簇簇地倔强生长。和内地柳树不一样,高原柳的枝条不是下垂的,而是向上的。湖边有很大的一片草场,湖边的草地上三几匹马在悠闲地吃草,一副恬静的山水画。
尽管这里的风光还是很漂亮,也很有特点,大概是经历了太多的激动,在碧塔海我们没有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的美丽。
离开碧塔海,又和这一群日本鬼子同乘一个车,扫兴。看见他们就来气!我和他们的导游小姐开玩笑说,你的客人里面说不定有侵华老兵。她不满意地说那怎么会。狗东西为了挣钱,还替日本鬼子说话。这都是些七、八十岁的人,肯定有鬼子兵。大概学日语的都有这种汉奸情结。我一路都在构思怎样才能出这口气。我希望他们在车上唱歌,我就起来指挥中国人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然后设想他们会不满意,我就趁机把他们的小泉骂一顿。我一直在打腹稿,可是就没有机会。一直到下车,他们甚至没有人大声说话。这群王八蛋!我的一切设想都成为空想。白激动了。妈妈的,狗日的小日本!
回城的路上,路过“藏族民族风情第一村”,碰到一位姓唐的小伙子,人挺好,很热心地给我们讲解。这里的噶丹-德吉林寺,看了很有收获。知道了祥鹿听经的来由,知道了佛教的八大教派,什么红教,黄教,白教。院子里一只体格很大的金黄色藏獒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我想前去逗它,老婆不让。这是跟藏獒最近的一次接触,距离1.5米。
晚饭后,出来走走。远远就能看见建在一座小山顶上的巨大转经筒。我想这应该是国内最大的转经筒了。转经筒大约有十几米高,直径大约有五六米,我们两人使出全身力量转经筒竟然纹丝不动。在别人的帮助下,终于推动了。这样转一圈,要相当于念多少经文呀!
香格里拉—德钦,425公里(往返)。德钦海拔3600米。
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是我们此行计划中最重要的地方。一是因为它是离西藏最近,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驾进藏的计划。二是因为它是我们此行中能够看到的最高的雪山。
德钦,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梅里,神圣的意思。是啊,在吉祥如意的地方,一座神圣的雪山,谁能不向往呢!今天,我们就要启程了!
早饭过后,前往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汉名归化寺),号称小布达拉宫。位于中甸县城4公里的佛屏山麓,整个建筑仿西藏布达拉宫设计,是迪庆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也是云南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这座寺确实时我们这一路看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寺。整个建筑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气势雄伟。一进大门,便拾级而上,给人以谨见朝拜的感觉。台阶两旁是八大康参的小院子,还有一些普通僧人的住宅,是夯土建起来的房子,有的已经很旧了,看上去还在使用。一个院子里面就是一个康参。每一个康参代表一个地区的僧人组织。哦,僧侣也有等级,僧人也有组织。每个康参都供奉着菩萨佛像。门口都有介绍,可以进去观看。如果在过去的政教合一的年代,这座寺就应该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区政府,每一个康参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或者区政府。我想不出,那时候的这里,该是一种怎样的神圣和庄严。可我没弄明白,普通百姓能够随便出入吗?如果不能,转经拜佛又去哪里?如果能,那就是什么人都能进,安保工作怎么办?喇嘛们就不怕有人暗算?
主殿在最高处,大约有三十多米高。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飞檐。大门使用两个巨大的黑色布帘遮挡,门内即是大殿。门口一位僧人正在用手机打电话,古老与现代在这里得到统一。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达赖铜像,昏暗的灯光下,处处显示着这里的古老和威严。佛象乾有三位僧人,两人面朝佛像,不停地念经。一位极胖的僧人面朝大门,眼睛极不友好地盯着每一个进来的人。印象中僧人应是慈眉善目,可这位却截然不同。我只能想像他是这里的安保人员,不然和这里的气氛太不相称了。
上到二楼,是几座年代久远的释迦牟尼像,我们只是跟大多数游人一样,匆匆走过,其中很多老外。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绝非我等肉眼凡胎之辈短时间内就能搞得明白。只能说我们与佛尚无深缘。但我经常教导老婆,可以不信,不能亵渎。存在就是合理的,黑格尔的名言在这里得到最有力的证实。
最使我为之感动的,是那些笃信佛教的人们的那种真诚,那种坚定,那种对于来世的憧憬,让他们在无论怎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都怀着无限的希望,都快乐的、坦然的接受生活给予他们的一切。他们毫无怨言地转山,转湖,长跪。他们是真正的痛并快乐着。在我们眼里,他们是不幸的,至少不能算是幸福的。在他们眼中,他们是幸福的,或许他们还会认为我们是不幸的。尤其重要的是,他们那样执著的坚信,他们的来世将肯定是更加幸福的!我从未想过来世的问题,我只希望把今世过好。每每看到这些虔诚的人们,我心底都会产生一种复杂的心情,是同情,是敬佩,是祝愿,还是疑惑,真的是许多我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东西。我只能发自内心的感慨:信仰,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的力量啊!
出了香格里拉,便沿着214国道(滇藏公路)直奔德钦。
出城不远,见到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赶快停车。原来这里是著名的纳帕海。路边停了许多车,许多人在照相。真是漂亮啊!那么大的一片草地,牦牛在这里悠闲的漫步,脖铃声声像一曲优美的轻音乐。
午饭,奔子栏。是中甸和德钦之间最大的镇子,也是德钦县城之外最大的镇子。去德钦通常都要在这里吃午饭的。这里曾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现在也就是一个饭店集中的小镇了。公路两边饭店一家挨一家,好几家还正在装修。
刚进入白马雪山景区,远远的看见路边停了几辆车,我们也停车下来。原来,这里就是金沙江第一弯!走下公路,登上一个不太大的土台子,这里成了天然的观景台。金沙江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呈现在眼前。两岸陡峭的山峰紧紧夹住湍急的金沙江,使金沙江成了一条细线。可是就在这里,几乎是正圆锥体的曰锥峰傲然屹立在峡谷之中,挡在金沙江的必经之路上。夹带着高原上大量的红色泥土,褐红色的金沙江绕着曰锥峰划了大半个圆,虽然不满曰锥峰的阻挡,也只能绕过圆锥忿然而去。圆锥底部一条细细的小路盘绕其上,那就是得荣到香格里拉的公路。前天过来的时候稀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只是一个小黑点,我们甚至看不清它的移动,它告诉我们这里的距离可不近哪!这就是国内四十大景观之一的“金沙江第一弯”。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太壮观了!
一路高山峡谷,风光旖丽,林海茫茫,道路崎岖。这一段山路,是我们此行走过的弯道最多最陡的一段路。好在路面不错,并不太难走。只是在停下车来的时候,看着自己走过的路,那连续不断的“之”字,真的让人心惊肉跳,感慨万千。中间有一段路大约有十几公里,道路完全是在山腰上凿出来的,路面只能容下两辆汽车的宽度,连里程碑都是建在绝壁外侧的隔离墩上。道路是非常曲折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经过白马雪山说啦啦垭口,4000米。再过白茫雪山垭口,4210米。小菜一碟,毛毛雨啦!遗憾的是经过两地都是大雾弥漫。白茫雪山两端有几十公里的弹石路面。路面压的比较平整,但石子完全露在表面,汽车走在上面像走在搓板路上一样。我直埋怨,就这样就不管了?到地方德钦他们才告诉我,这一段路就是这样设计的。一是因为这里泥石流较多,柏油路面容易被雨水浸泡导致损坏。二是由于冬天大雪封山,路面积雪时间很长,不能通车,这种粗糙的路面可以延长通行时间。这也许是个好主意,只是颠簸太大了。心疼??的样子,有一处停车场,这里是个观看梅里雪山的观景台。我们只能远远地看见梅里雪山的轮廓,可惜山顶白云覆盖,梅里十三峰隐匿其中。只有耐心等待。老婆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菩萨保佑我们,让我们看看梅里雪山吧”。对梅里雪山的虔诚祈求之状,绝不亚于那些转山的信徒对来世的希冀。
等待之中,认真观看这里修建的十三塔。一溜十三座白塔,在公路边一字排开。两端各有一座牌坊,上书藏文,估计是“梅里雪山十三塔”。读其塔记,有点意思。虽有自我表扬之嫌,但文章写得很有气势。抄录如下:
“梅里雪山十三塔记。
滇藏多山,万山之中,皑然十三峰。卧世恒亘,超然傲立,梅里雪山是也。或威仪而立,或婉约而依;或日照金生,或游丝若梦;或蒸云纳气,或临风冰谷;或空灵绝响,或万籁俱静;或柔情款款,或振荡赫赫。天仪万象,杳冥造化,如有神灵。盖威神山之冠,圣山之首,乃天地之道场也。
时值金秋,岁在揆未,梅里雪山,水羊金牛。政通人和,万象更新。白马央姆,结珠胜因缘,发今生宏愿。感雪山之胜景,应盛世之昌明。献梅里十三塔,旨应梅里十三峰。斯人斯塔斯山,奇缘奇情奇景,天灵地灵,大美不言。
造塔雪山,造福人间。慈悲为怀,功泽众生。雪山为证,白塔有觉,无量功德,德钦不忘。
德钦县人民政府二零零三年十月十二日”
等了大约有近一个小时,未果。进城。德钦县城不大,214国道沿着县城外围绕了半个圆。公路在半山坡,县城就在山坡下。走在公路上能够看见县城全景。这是一个完全建在山坡上的城市。傍晚的公路边停满了大货车,只有一条窄窄的缝隙,能够勉强让车通过,大概是因为城里没有停车场的缘故。
晚上,在交通饭店吃饭。我们进去时,这里举行的县委新老书记交接宴会已近尾声。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的酒歌。十几个男子汉用手臂搭着肩膀揽在一起,跳着整齐的舞步,唱着藏语的祝酒歌。我们听不懂歌词,那一定是一些祝福吉祥的内容,好听好看。你真的很难想象,在这样艰苦生存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竟有这样的豪气,这样的自信,这样让人心醉的人性美!那歌,是所有人都会唱的旋律。那舞,是所有人都会跳的舞步。歌毕,大家一起把酒喝掉。我们一直站在那里,欣赏这绝无雕琢之气的民间歌舞。那气氛真的好极了,比之汉族人的划拳干杯,太有文化了!谁知一向被我们认为的蛮荒之地的蛮荒之人,竟有如此高雅的酒文化!这种嘉遇,真的是 可遇而不可求。极爽啊!
9月16日 。
德钦—香格里拉。
早上五点半起床,收拾好行李,装好车。我们准备看完雪山就直接返回中甸。招待所还没有开门,叫醒值班员,来到街上,空无一人。寂静的小城。在黑暗中驶向飞来寺。一路无车,大概似我们这般虔诚的游客不多吧。
我们来到飞来寺的时候,山坡上已经有几十个人在那里等待了。还有比我们积极的!他们都是昨晚住在飞来寺的游客。高原的早晨很冷,那些有备而来的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或羽绒服。稍不注意,还以为这里是冬天呢。有一群人点了一堆篝火,在那里取暖,边上就是一个卖木柴的。市场经济真好,有需求就一定有供给!黑暗中有一丝不祥的征兆,天很潮,四周都是雾,淡淡的雾,冷冷的雾,让人焦心的雾。我们把车停下,坐在车里,外边还是太冷了。我们已经把所携带的厚衣服都穿上了。现在的任务就是等待,等待天亮,等待雾散,等待我们祈盼已久的梅里雪山露出它的容颜。菩萨保佑!
天空渐亮,云低的好像就在头顶,伸手就能抓它一把。白塔在晨雾中依稀可辨。人们似乎并不着急,依旧聊着天,烤着火,有人干脆回去吃早饭了。我们也在车里吃完早饭,不管天气怎么样,先占领有利地形,架好相机,准备拍照。
太阳若隐若现的出来了,它的热量显然不足以让全部云层消失。白塔清楚了,一溜排开的八座白塔,被经幡簇拥着。明永村清 楚了,峡谷中的村庄亮丽而宁静。澜沧江清楚了,一条浅褐色的链条消失在远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明永冰川也看见了,从白色的云雾中伸展出的白色冰带,像一段铺在绿毯上的哈达。梅里雪山……仍然被厚厚的云层覆盖。着急呀!不停地变幻着的白云,似乎在考验人们的忍耐程度。快了,前边的云快过去了,眼看后边的云淡了下来……又遮住了。一次又一次。别急,别急,我们对自己说。能不急吗,跑了这么远,就这么点愿望。
一位藏族老乡,坐在一块石头上,精心地刻着玛尼片,似乎对雪峰的有无并不在意。边上摆了一大堆已经刻好的玛尼片,藏文的六字真言刻的飘洒俊逸,生动极了。他的生意做的很有意思。他刻的那些玛尼片你随便给多少钱都行,大的小的随你挑。不管你给多少钱,他都是笑眯眯的说着谢谢。他的脸上始终充满笑容。大概雕刻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何况又是雕刻玛尼片,更何况是在神山脚下雕刻玛尼片,更更何况雕刻玛尼片还能挣钱。他的开心可以理解。老婆跟他聊了一会,10元拿了一个小的。还让他刻上他自己的名字。他便加刻了“06.9.16
肖李”。算是参拜梅里雪山的纪念品。
从这里到西藏的芒康,只有几十公里。我们虽然非常向往西藏,但还是把这个宏伟的计划放在以后吧。站在澜沧江边,想着我们将要前往的怒江大峡谷,从这里过去的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可我们将要走过一个大大的U字,要走上千公里吧,才能到达那里。从地图上看,这里和金沙江的距离,最近处只有三十公里,我们也走了一百多公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那是要从卫星上才能看到的景色呀。
等待的人们越来越少了。有的下去看冰川了,有的干脆走了。看着那没有可能消散的云雾,我们也决定离开。到十三塔再等一会。晚上要赶回香格里拉,不能无限制的等下去呀。
跑到十三塔,已是十一点钟了,继续等吧。我们边吃午饭,边等云散。在我们等待的时候,神女峰大概看我们等的太辛苦了,好不容易的露出她的真容,很快就又消失在云雾中了。这小小的喜悦,也算给我们的一点安慰吧。眼望着澜沧江对岸的百里冰峰,笼罩在浓重的白云之中,所有的想象,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祈盼,都被那不肯散去的云彩带走了。不是我们的心不诚,还是我们的缘分不到吧。十世班禅在讲经释法时,神山将浓雾驱散,真颜立现,那就是法力。我们凡夫俗子,想亲见圣山真容,只能是天意使然。我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真有神的存在了。在我离开的时候,我还是祝愿那些不远千里的朝圣者们,能够如愿以偿。毕竟,他们来到这里所承载的,远比我们沉重的多呀。
回程又路过白茫雪山。尽管有雾,整个山体清晰可见。冰川道道,雪峰连绵,两座主峰像两个巨大的金字塔,傲视着脚下的群山。我们在梅里雪山的遗憾,终于在这里得到些许补偿。
在说啦啦垭口,一个藏族小伙子要搭我们的车回中甸,我们没有应允。一是我们行李很多,车内已满。二是山路崎岖,我们技术尚欠,万一遇到意外,责任重大。向他说明,他很平静地向我们道谢,双手合十,说道,“一路平安,扎西德勒”。我们好感动,善良的藏族同胞。
饭后,我们去藏民家访。在我的印象里,“家访”是指老师到学生家里访问。这里把家访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就是到藏族人家看歌舞和一些游艺活动。
我们来的这家叫做“独克宗林卡”,不知道它的藏语意思。两层小楼,楼上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大厅中央是表演场地,两端都是游客的座位。能坐200多人。我们进去时节目已经开始了。气氛热烈极了。长条桌上摆着奶酪,炒青稞,姑娘和小伙子们不停地给游客倒奶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大家一面跺脚,一面不停喊着“亚秀亚秀亚亚秀”。大概是藏语的还再来一个的意思。演出一共只有11个人。一个主持人。八个舞蹈演员,四男四女,还要负责倒水,一个男演员还兼独唱。还有两个女声独唱,一个是姑妈,一个是姨妈。谁知道是真是假。大概冠名“家访”,就要是自己家里人吧。中间穿插有互动节目,反正挺热闹的。三个独唱都挺好,藏族特有的那种又尖又亮的唱法,闭上眼睛,你以为个个都是才旦卓玛。真有意思。舞蹈演员都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但跳得都很投入。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喊叫,跺脚。晚会结束,每个人都是兴奋地红着脸走出院子,对这样一场演出总起来说一个字:非常很好。
从九寨沟起,我们就一直在藏区穿行。离开香格里拉,就离开了藏族同胞聚集的地区。这段经历留下的印象是极其复杂的。在他们平和的笑容里,是一颗永远感恩的心。在他们庄重的表情里,深藏着对神的敬畏。他们用对自己的磨难去表达对神灵的虔诚,用对来世的希冀去面对现世的苦痛。也许他们心中的这种执著正是他们幸福的源泉,我们对他们的同情倒是对他们纯真的亵渎。也许在我们把他们当作愚昧猎奇的时候,他们正在为我们的贪婪而祈祷。当我们越来越看重物质享受的时候,他们却依然如千百年来的不变静享着灵魂的纯净。当我们打翻了所有的偶像只剩下金钱崇拜的时候,他们却永远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宁愿用整个生命去侍奉它。我们的脚踩在地上,他们的心飞在天上。我们追求的是明天,他们追求的是来世。我们欣赏着他们的纯朴却绝不会去效仿,他们不管怎样的拒绝却抵挡不住物欲的侵蚀。现代化的进步以物质享受作为自己的外化形式一定要向古老信仰的领地发起进攻,这种进程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虽然开化和蛮荒是一对含义截然对立的词组,可是当他们真正开化到我们一样的程度,那世界才是真正的悲剧!我不是希望他们永远落后和愚昧,而是珍惜他们心中的那份纯真、那份善良、那份真诚,这些东西在我们这些所谓现代人中已经成为奢侈品了。
在将要离开他们的时候,我真心地祝福他们。
香格里拉—丽江,215公里。
天晴好上路。刚出县城就走不动了。我们不停地照相、摄像。经历了这么多天的视觉冲击,我们仍然保持着对高原风光的新奇感,还没有觉得视觉疲劳,真是一大幸事。倘若跑了这么远,对美丽无动于衷,那才是悲哀。
在高原最让人心醉的就是它的蓝天。每每在这种时候,都会使人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那种纯净,纯净得让人不忍离去。那种艳丽,艳丽得让人难以相信。那种圣洁,圣洁得能够荡涤人的灵魂。真的,置身在这种环境之中,你会感觉世间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所有的不如意,都会消??,所以树更绿。因为天蓝,所以一切都变得可爱。
大群的乌鸦就在路旁周旋,对我们的打扰它们并不十分在意。它们体格硕大,比内地的乌鸦要大得多。羽毛黝黑,在阳光下黑得发亮。在这里看着它们,完全没有什么吉利不吉利,只有亲切。
公路两旁有许多旅游品商店。牦牛尾巴在商店门外挂了一大排,一公里之外就能看见,还有许多牦牛头骨。许多专营藏刀的商店,我担心他们的生意。不知刀具管制对游客们有什么限制。我估计最简单的就是没收,理直气壮而又有利可图。
路过小中甸,一大片红草滩吸引了我们。不知这是什么草,一簇一簇的,红艳艳的,红色的草地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脚下。再想那收费2元的桑堆红草地,这里收2000元也不够啊。几个孩子朝我们跑来,他们很友好,尽管语言交流困难,还是搞清楚一个大的已经10岁,刚上一年级。藏区的孩子条件大多不好,上学比较晚。跟我们聊了一会,照了几张相,他们还是自己去玩了。对我们这些过客的新奇只保留了十分钟。他们无忧无虑的嬉闹,大草原才是他们生存之所在。
路过虎跳峡镇,十年前我们来过这里。小镇的变化不大,买虎跳峡明信片的小邮局依然存在。那年我们来虎跳峡时,乘一辆面包车,坐了我们一行七八个人。车在渣石路面上颠簸着,扬起一路灰尘。到虎跳峡时,只有我们这一车人,我们踏着一块木板,每人交了10元钱,攀上江中的一块大石。峡谷中,清澈的淡绿色江水拼命地冲击着虎跳石,白浪翻滚,涛声震天,浪花在风中飞溅,沾湿了我们的衣服。我们站着,坐着,躺着,在虎跳石上拍照,留下自己的身影。不知现今还能找到多少当年的痕迹。
过了收费站,路面虽然已经铺设柏油,但道路依然狭窄。路边有一处正在修建的宾馆,占道施工。车还没有到地点,就被路旁停满的大客车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到了停车场,几十辆小车停的满满的。
下到江边,沿着金沙江边修起了一溜栈道,游人只能在栈道上行走。我们原先上去的那块大石头还在,但已经不许游人上去了。也真不能再上了,人太多,危险。两个稍大一点的观景台,挤满了游人。人们为了照相,争着抢占有利地形。两岸的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紧紧夹住湍急的江水,江心的虎跳石依然故我的岿然屹立,任凭江水冲击,发出阵阵怒吼。我真发愁,黄金周该是什么情景啊。
尽管是这样,我们还是饶有兴致的拍照,录像。毕竟,大自然创造出的这人间奇景,实在是太美了!
站在栈道上,能看到对面新修的一座拱桥,那是丽江县建的观景台。虎跳峡是大家的,谁都不会浪费资源。只是游客的照片里又多了一点人文景观:这边以丽江拱桥作为背景,那边把香格里拉栈道摄入镜头。
又路过长江第一弯。十年前,这里是一片庄稼地,只能远远地看,大约有两三公里远。导游说,正在修路,以后你们来就可以过去到跟前看了。十年过去了,还是在这个老地方,导游所说的路,依旧不见踪影。问卖东西的小贩,它们说就是在这里。这里现在成了一个小市场,卖水果,古董,还有江里的石头。回来以后才知道,第一弯是可以过去的,那里有一个石鼓镇,可以看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真是冤枉,跑到跟前没有看,准备不足啊!今后出行前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教训深刻!
非常有意思的是,快到丽江的时候,由于内急,我们看到路边有一片建筑,就停了下来。解决之后,看到建筑物上的牌子写着“香格里 雄古景区”。一个小伙子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这里刚刚开业,免费三天,今天是最后一天。幸运!
从这里可以远眺玉龙雪山,俯瞰金沙江水,景致还是挺不错的。他主要介绍了这里出土的一块石碑。这是一块光绪34年(1908年)制的一块石碑,碑上刻有“香格里雄古”的字样。当地人的说话习惯,后缀经常带一个长长的“拉——”。当回答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很自然的就会说,“这里是香格里拉——”。此外,1932年(民国21年)出版的地图就把雄古标为香格里。所以,结论是,这里是香格里拉的真实所在。我们觉得这个解释道理是成立的。回来以后我认真看照片上的文字,因有玻璃罩遮盖,内容看不清楚。但“香格里雄古”几个字和结尾处“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则能很清楚地辨认。
我们这一路经过了三个香格里拉。一个是云南省政府命名的香格里拉县,这是目前公认为是正宗的。一个是稻城县命名的香格里拉乡,这是最无理取闹的。一个是历史上曾经被称为香格里的地方,这是最有说服力但又已经是不可能更改过来的真正的香格里拉。四川的得荣县也在大广告牌上宣称自己是“最后的香格里拉”。其实,大家何必再去争呢,作为一个旅游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丽之处,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认真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必去争抢什么名分。比如亚丁,整治好自己的旅游秩序,建设好自己的旅游设施,好好经营你自己的三座神山,比你争什么香格里拉有用的多。至于雄古,虽然证据确凿,已经于事无补。就像萨达姆,你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没和拉登有染,照样被推翻、被审判、被绞死,谁会为你主持公道呢?即使有一肚子不满的中国,也只说了句尊重伊拉克人民的选择,连句硬话都没有。谁会为一个已经成为历史的死人翻案呢!雄古,认命吧!
下午三点钟,进入丽江,前方修路,转了半天才进到市内。
晚上洗了一大堆衣服,大概是出行以来洗衣服最多的一次,房间里面挂满了。该好好休整一下了。
崭新的房间,崭新的家具,崭新的卧具,好好的睡上一觉。
丽江(束和古镇,古城)。60公里。丽江,海拔2416米。
早饭后去束河古镇。所谓古镇,其实就是一个大市场,所有临街的房子都是商店,卖着云南本地和从全国各地汇集来的旅游产品。卖扎染布的小院放上一个半人高的早已干裂的木桶,以示扎染布是自己染的。其实那木桶早就不能装水了。不临街的房子大都开有旅店,统称某某客栈。中午时分,下起雨来,我们就近进了一家小饭店躲雨。干脆吃点饭,要了两碗牛肉面。还好,不用放大镜,就能看见肉。雨停,继续转。见多家在买鸡豆粉,说是丽江特产。买了两碗尝尝,一碗也就是几小块,3块钱。这东西看上去像凉粉,又干又硬,实在没有北方的凉粉好吃,没劲。我对束河唯一留下好印象的就是一家小书店兼网吧,门上清楚地写着,“日本人谢绝入内”,有骨气。 转了一会,觉得无聊,便往回返了。
看着古镇还在大兴土木,继续扩大着自己的领地,我心里纳闷,这到底是建设,还是破坏呀?我想准确地表述,应当是建设性破坏,或者是破坏性建设,本质是一样的!
束河古镇的门票30元,这是进入束河商场的入场券。
晚饭我们想到古城区找一点古老的感觉。下午六点多钟,人流像潮水般涌进老街,那感觉和电影院散场别无二致。白天去周围的景点转了一天的游人们,晚上都汇集到这里来了。在小吃街,一个挨一个的摊点,卖着各种各样的食品,有的临街叫卖,有的装潢考究,很是热闹。
我们找了一家干净的小店坐下,旁边的舞台上几个姑娘小伙漫不经心地跳着纳西族的舞蹈。说是舞蹈,也就是伴着音乐走路而已。等我们吃完路过另一家饭店,只见一个外国老太太和一群年轻人在跳藏族舞,笑容满面,动作熟练。很多人驻足观看,旁边的人告诉我们,她是这家饭店的老板,美国人,每天都这样和她的店员们一起跳舞,这样的老板真是少找。饭店门外也放了几张饭桌,不少人就是边吃边看。我们也后悔没有在这里吃饭。
古城的夜晚灯火辉煌,人流如织,所有的店堂都开门营业,俨然一个繁华大都市的夜生活景象。整个街道似乎是统一规划的,到处都是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色。街上卖的东西倒没有太多的特点,反正人多,家家都很兴旺。
转了一会儿,下起雨来,还越下越大。在法国大公鸡专卖店里躲了一会,看雨减小,便匆忙往回赶。这里的鬼天气,说下就下。
丽江(黑龙潭)。
早上六点多醒来,洗漱完毕,我拿了相机,出去体会一下古城的清晨。
古城的早晨,空气清新,寂静无声,远山静卧,恬静温存。一抹淡淡的云,好像用画笔涂抹,在浅蓝色的天空中一动不动。目力所及,至少有十几座塔吊,在等待新一天的任务。远处的玉龙雪山,矗立在塔吊的丛林中。对古城而言,它们是希望还是威胁?由于十年前去过玉龙雪山,这次没有计划再去,尽量争取留几张好照片。我立即开车,寻找合适的地方,拍摄玉龙雪山的身影。开出去好几公里,始终躲不开塔吊和电线杆的遮挡,只有随便照了几张便返回招待所。
简单吃过早饭,我们便驱车来到黑龙潭。黑龙潭在象山脚下,是丽江水系的源头,流经丽江城内的多条水道,均是从这里发源。十年前,黑龙潭和古城是连在一起的,导游领着我们直接走过去就是了。现在黑龙潭被院墙隔开,是一个独立的公园了。门票30元。
院内绿树成荫,湖水碧清,玉带拱桥亭亭玉立,玉龙雪山倒映湖中。锁翠廊桥遮风避雨,珍珠泉水透亮晶莹。走在园中真个心旷神怡,宠辱不惊。我们慢慢在湖边踱步,不大的院子转了一个半钟头。这期间见了几拨被导游赶鸭子一般催促的旅行团,可怜的人们啊,哪里是来观风景的,完全是跑步来送钱的。
丽江这地方真是个拣金拾银的地方,一个小小的米粑粑,一天就能挣几百。批发2元一个,平时卖4元,黄金周卖5元甚至6元。中国人疯掉了!
中午,老婆还想吃丽江的砂锅饭,十年前吃过的,印象还挺深。边走边找,无意中竟然又来到那家小店,小店的生意仍然兴旺。又吃了一回砂锅饭。味道和以前一样,挺好的。这家小店还真可以,十年一贯制地做着同样的东西,够坚定。
走在古城的街上,依旧的小桥流水,依旧的河边垂柳,依旧的黑瓦木梁,依旧的狭窄小巷。但是,我总找不到十年前的感觉。十年前,路旁民居里闲适安逸的老者,桥下水渠旁洗衣洗菜的妇女,展示着丽江的悠闲恬静。今天,所有临街的房子除了商店就是客栈,房主不是老板就是食利者。你走进每一家商店,店主都会拿出大致差不多的东西向你推销。十年前,石板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游人,主街路两旁稀稀拉拉的商店,告诉你这里是一个边远地区的旅游城市。今天,鳞次栉比的商店,成群结队的购物者,使这里成为又一个江汉路或夫子庙。你走在这里,尽可以把它想象为你??前,到了丽江就进了古城,现在到了丽江找不到古城。十年前,新区只是丽江的一小部分,不到城市的十分之一。现在古城只占丽江的一小部分,不到城市的十分之一。城市的发展无可非议,但是,怎样发展,却是每一个城市管理者应当头脑清楚的首要问题。
丽江已经不古老,宽敞的大道,现代化的高楼,它可以和内地任和一个地级市比拼现代化的步伐。丽江已经不宁静,高耸林立的塔吊,熙熙攘攘的人群,它可以和内地任何一个大中城市比拼热闹和繁华。丽江已经不是仙境,小贩的叫卖,小店的狡诈,它可以和任何一个集贸市场比拚商人的尖滑。丽江已经不是我们曾经追求的那个古老宁静、祥云笼罩的人间仙境了。我为丽江的明天担忧。
晚饭观看《丽水金沙》大型文艺演出。《丽水金沙》大型歌舞,演员阵容强大,舞美设计新颖,集中了丽江的漂亮姑娘,很有意思。整体水平绝对可以和任何一个省级歌舞团比美。已经成为丽江旅游的一个项目,票价120元。
明天路远,准备早点起来。跋涉又将开始。
关于丽江的收费。丽江的收费,和十年前相比,已经增加了许多,真可谓与时俱进。原先不收门票的黑龙潭,白沙壁画,现在分别收费30元和10元。黑龙潭,是丽江城内水流的源头,城内的流水又是丽江最突出的特点。等于游客看这点水要两头花钱。白沙壁画,就是一个小院里有那么一面墙上画的画,本来也就是顺便看一眼就算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所谓的古城建设费。40元/人。游客到这里要吃、要喝、要住、要行、要玩,花了大把的银子给你,这些钱都不能用于古城建设,还要收什么古城建设费!这个费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什么都不干,只要到我丽江来就要交钱!哪个城市敢这样嚣张。北京、上海都不敢!这算最低消费?我吃饭给钱了呀!这算起步价?我坐车也交钱了呀!这算买路钱?那收钱的人就是强盗!
支 持0票& 反 对0票&
作者:发表于: 16:28:059月20日。
丽江—怒江,423公里。
五点多起床,六点整出发。目标泸水。摸黑上了大(理)丽(江)一级公路。
出丽江以后,天色渐亮,再观一路风光,完全没有高原景色的特点了。一马平川的道路,一望无际的田野,还能看到远处的山梁,可那也是可望而不可及。虽然偶尔还有点弯路,那也只能被称作拐弯儿。
路过鹤庆,在一个路边小店吃早饭,这里离县城很远。吃饭时我们就发现好几个姑娘穿着一样的衣服,好像是什么演出似的。饭后老婆去找卫生间,发现一个很大的玉器商店。里面的大厅恨不得有两百米长,售货员应在百人以上,仅它的停车场就有大半个足球场大。原来,这些姑娘都是商店里面的服务员。这种旅游商店都是和导游串通起来坑骗顾客的。这些商店大都远离城市,导游把你往那里一扔,不怕你不买,反正总有人上当。问了几样东西,贵的出奇。更证实了我们的猜测。坚决不上当,开路。
公路上鱼贯而行的豪华大巴让我们吃惊,看着它们就知道每天有多少游客涌进丽江。这样的重负丽江能承受的多久呢?
中午到达大理。按照朋友们的指点,在崇圣寺和古城门照了几张相。没有进城。路过洱海,远远照张像。路过苍山,看看那不高的山包,哪里还会有上山的冲动。找了一家家庭小餐馆,吃了一顿饵丝。感觉和米线一样,没吃出区别。
下午两点启程,驶上保(山)大(理)高速。幸亏朋友事先电话告知,沿途路标为六库方向,不然,真不知往哪里走。因这里原来是六库镇,泸水县城搬来没有几年,当地人仍然习惯称它为六库。这也是云南的一个特点。我手头的有好几种地图还真的把泸水县标在鲁掌,怒江州标在六库,这些地图编辑们太不负责任了。泸水县搬迁已经第三个年头了,我手中06版的地图仍然没有变过来。真是迟钝哪!
下了高速不远即是此行最大的一个下坡,50公里。朋友的说法是,大坡下到底就到了。果不其然,大坡一直下到一个边防检查站,50公里的大坡即告结束。简单盘问,放行。我们也就来到六库镇,即泸水县城,又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从黄连树站下高速到泸水大约100公里竟然没有收费站。
饭后,朋友把我们安排住下,又陪我们游览怒江夜景。
我们从向阳桥经怒江西岸的沿江公园过重阳桥,转了一圈,回到宾馆。沿江公园面积不大,但也是精心设计的。雕刻,花木,步道,建筑,大榕树,精致细腻。这样偏远的小城经营的井井有条。
六库—福贡—石月亮—六库。400公里。
早上6点半独自起来,拿上相机就出门了。昨晚还没有看得太明白,抓紧时间,欣赏怒江美景。
酒店就在怒江边上,门前就是横跨怒江的向阳桥。这是一座斜拉桥,桥头上的红字告诉人们它建于1971年。桥头横梁顶端用红色油漆写着“毛主席万岁”。两边立柱上是毛主席的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看着这些历史的痕迹,我们这种年龄的人还真能引起共鸣。那个年代虽然给我们留下很多尴尬的回忆,但是对毛主席的感情却是坚定不移的。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是他生前身后的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这座桥现在只能行人通过,桥面不宽,也就4米左右,估计以前能走汽车,那时也只能单向行驶。现在连接两岸交通的主要桥梁,就是向阳桥下游大约100米处九十年代初修建的六库怒江大桥。这是一座单孔拱桥,据说在亚洲同类桥梁中排列第二,我估计是当时而不是现在。
站在向阳桥上,怒江从脚下流过。两岸高山紧锁,一边是高黎贡山,一边是碧罗雪山。江面狭窄,江水湍急,昨天他们说人若掉进江里,几乎无人幸免于难。所以,才叫怒江,一条发怒的江。好一条发怒的江啊!
对于高黎贡山和怒江,我还是前年的纪念抗战六十周年期间建立的印象。由于英国军队的无能而陷入困境的中国远征军,下令对所有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部队的战俘一律枪毙的孙立人将军,从野人山逃生现仍然健在的安徽老太太,那些鲜活的生命和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使每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都会发自心底的生出景仰和崇拜。在那些故事中,高黎贡山和怒江大峡谷被无数次的提及,在那之前,这些地名人名对于我是生疏的。所以,我是带着对高黎贡山和怒江的崇敬来这里朝拜的。
早饭后,朋友用他的猎豹陪我们前往福贡。由于怒江是我们此行计划中最远的地方,我们原打算开车到贡山,根据道路情况再看是否去丙中洛。但朋友坚决不让我开车,他们既担心我的捷达车,大概也担心我的技术。恭敬不如从命。
路上,朋友和开车的师傅不停地介绍当地的风光景致和民俗风情。师傅很是有趣。他性情开朗,见多识广,对很多事情有独到见解。一路上他不停地讲述傈僳族的民族习俗。最可笑的是政府把一些傈僳族居民从山上搬到平地。过了不久,他们竟要求回到山上。问及原因,回答是因在平原种地还需弯腰,在山上种地不用弯腰。愕然!当然这只是笑谈而已。
朋友和师傅到过怒江的很多地方。他们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怒江这里是多种宗教并存。有汉族的儒教,有藏传佛教,最难得的是还有基督教。据说是上世纪初期,一些法国传教士来到此地,建立教堂,传播教义,使得基督教在这里还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传教士终生再没有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一带很多村子都建有教堂,还有很多传教士的墓。我又愕然!我们今天来此尚且不易,他们当年是怀着怎样的虔诚,历经怎样的千辛万苦,来到这荒凉的不毛之地,向那些愚昧荒蛮的居民讲述耶稣的思想。如果把这些人说成是文化侵略,我觉得有点勉强。侵略是有目的性和利益性的。他们以自己的一生,换取几个基督的信徒,即使是有目的,也不见其有利益。试想今天的共产党员,有几人会为了宣传马列去到非洲部落终其一生!?我只能钦佩他们的敬业精神。
路上多次见到有溜索,就是在江面上架一根绳索,人可以攀着绳子过江。朋友让我们猜,绳索多长时间更换。我们猜,一年,两年。都不对。答案是,绳索断掉,有人掉下去时更换。哇噻,好残酷!
途中师傅指着路边山上大片的黄土,说这都是村村通公路造成的。傈僳族村寨大都在山里,为了在山上修路,挖掉了山上的植被。一下雨,路也没了,树也没了,山也就光秃秃的了。他说村村通公路应该因地制宜,在怒江不应该提倡,在山区只要把骡马道修好就够用了。一个普通工人都能想的这么远,政府官员们就没有想到吗?“实事求是”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也!
猎豹行驶在怒江大峡谷中,比我的捷达牛×多了。走了一路的峡谷,来到怒江大峡谷还是感觉到它特有的壮观。这里的高差特别大,两岸的山梁到江面的距离都在千米以上,真个是群山巍峨,峡谷幽长。公路距江水很近,在任何地方停车都可以看到浑黄的怒江水静静流淌。虽说是一条发怒的江,在大部分的时间里它还是显得温顺而平和。怒江两岸有一些水流冲积的江滩被开垦成梯田,隔江相望,巨大的金黄色的扇面上应当是成熟待收的玉米。峡谷中、山坡上零零散散的民房,让人感到生存的顽强。
这一段公路的路况不错。虽不能说是阳光大道,但和我们已经走过的路相比,那可是相当的好啊!心想,在这样的路上开车,胜似闲庭信步。何来危险可言。
不一会,师傅就打消了我的自信。他说山里的道路经常被泥石流阻断,有时一堵就好几天。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这种情况,就让我们直接返回县城,他自己看守车辆。朋友曾经在山里被困9天,最后被老乡抬下来。这才是他们不让我自己开车的主要原因。我心头一热。朋友啊,真是让你们费心了!
腊玛登。车行一个多小时,到一处名为腊玛登的地方,师傅把车停下。师傅说,傈僳语“腊玛”的意思是老虎,“登”就是跳,直译就是“老虎跳”。腊玛登就是怒江上的虎跳峡。这里是怒江最狭窄的地方,江中也有一块大石头,还真是有点像虎跳峡的意思。由于江面狭窄,岸边被江水冲刷如刀刻般的痕迹清晰可见。可以想象,丰水季节怒江的壮观场面。
十一点钟,来到一所小学校。学校的大门上只书三个大字:飞来石。进了学校大门,学生们正在上课。我们悄悄走上大门左边的一个高台子,这一个三排房间围成的小院。院子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高接近十米,直径有五、六米,大致像一个圆锥体,重量大约在50吨以上。这件事是前几年的事情,大概是九几年。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这块大石头无声无息地落在学校的小院子里。当时房子里还有老师备课,当晚就住在里面。第二天一早起来,发现门口有块大石头,石头的一角还把房间的瓦砸破了一小部分。
此事奇怪有几点。一是两边的山上都没有石头落下的痕迹。若是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应当有石头滚动的痕迹。学校一边是山,一边是怒江,经专家查看,找不到一点痕迹,最后就在学校的公路边修了一道水泥墙,以示重视。二是若是陨石坠落,应当有声响,还应当有一个巨大陨石坑,石头上也应有穿过大气层留下的高温烧过的痕迹。而此石头上完全没有。这个大石头就像是被人轻轻地放在了这里。因此被称作飞来石。这件事还被记入县志。应当不是闲人杜撰。我们围着大石头看了又看,百思不得其解。这其中缘由,让专家们去找吧。
从德钦开始,就不停地听到“三江并流”。三江并流的本意是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云南西北部的狭小地区并排流过的自然景观。可是在怒江,“三江并流”完全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在泸水,朋友们就总说三江并流,当时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中午我们赶到福贡县。朋友把我们领到他的一个同学开的饭店,他的同学是傈僳族。
刚上楼梯,两个姑娘就等在那里,唱起傈僳族酒歌,每人三杯酒。这就开始了,灌你没商量!他们的酒杯是用竹子做的,一杯大概装二两酒。酒是用玉米酿制的。用朋友的话说,这种酒就是把玉米倒持倒持,加点水,加点糖。酒精度大约在20度左右,比普通甜酒度数高,味道甜甜的,喝起来很顺。这样的酒最糟糕。度数不高,让你丧失警惕。味道有点甜,让你以为是果酒。
在一间大约一百平方米的的竹席搭成的房间里,中间只放了一张桌子。只等了十分钟,菜就上来了。还没有等你吃几口菜,喝酒就开始了。先是三个姑娘轮番跟你喝交杯酒,紧接着就是“三江并流”。所谓“三江并流”,就是两个姑娘坐在你的腿上,她们两个人的脸紧靠着你的脸,三张嘴都贴在酒杯上,她们端着酒杯作出三个人一起喝酒??并流,那酒只往你一个人的嘴里流啊!朋友也都被她们“并流”了。甚至连我老婆她们也不放过,不停地跟她喝交杯酒。被老婆顶住了,当然是答应人家回来要给她们寄照片的。这种喝酒模式,是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的。没有多久,我就云天黑地不知东西南北了。这是我有史以来喝酒喝得最惨的一次。
总结教训。
其一,这种酒虽然度数不高,但架不住量大,千万不能轻视。我就是觉得这不过米酒是也,自恃酒量还行,来者不拒,导致遭此大罪。
其二,千万不能低估小姐们的韧劲。傈僳族的习惯是不把你喝倒,就是没有照顾好。不把你灌倒,她们决不罢休,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同行的朋友有两斤白酒的量,也被灌得胡说八道。她们对这种玉米酒的耐受力大大超过我们。师傅说,傈僳人对酒的喜好程度大概超过任何民族。他们不吃饭都可以,但不能没有酒,对这种玉米酒更是依赖有加!
其三,小姐们又是“同心”,又是“并流”,目的无非是一个,把你灌倒。只要你咬住铁嘴,滴酒不下,她能耐你其何!只是说来简单,做来不易呀!凡夫俗子没有坐怀不乱的功夫,恐怕难敌“三江并流”啊!
从饭店出来,我被人扶上汽车(向毛主席发誓,我从来也没有因为喝酒弄成这个样子),前往我们怒江之行最远的一个景点——石月亮。车行一小时。所谓石月亮,就是一个巨大的大理石溶岩形成的石洞,它高高的悬挂在三千多米的高黎贡山山顶,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由于距离太远,远远看去是一个不太大的石洞。傈僳族语称它为“亚哈巴”。当时酒醉心明,虽听得老婆叫我看石月亮,奈何浑身瘫软,动弹不得。勉强睁开眼睛,看了一眼,连车也没有下。幸亏老婆头脑清醒,还照了几张相片。唉!千里迢迢跑了一趟,什么也没有看见,真是冤枉得吐血!都是这玉米酒惹的祸!可怜的人儿呀,这回可真出了洋相了!
回到泸水后跟朋友说,今后再有人来,千万不敢造次。跋山涉水来到怒江,搞的迷离巴糊,啥也不知道,何苦来呀!我原先还怨朋友,后来想想,这也怨不得人家呀,还是自己的老毛病——喝酒欠狡猾!傈僳族的玉米酒,真让我长了见识了!抱怨归抱怨。有古诗说“人生纵有百年长,能向花间醉几回”,认真想来,这种机会也不会太多,醉就醉吧,到了别的地方,你想“并流”还没人跟你并呢!呵呵呵呵!
1,怒江大峡谷的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所到的景点都没有收费,甚至泸水县境内的公路都没有收费站。我们下高速以后,几乎没有看到旅游大巴,只有数量很少的几辆老式长途车。因此,怒江的旅游现在应当是最好时机。这里是原生态状态保存最好的地方。据说怒江上建立电站的提议多次被否决,就是考虑到环保的问题。这里有建设大型电站绝好的天然条件。
2,游怒江最好时机是冬季。一是因为怒江峡谷气温较暖,不似北方寒冷,只须穿毛衣就可过冬。二是因为这段时间怒江水是清的,景色更美。
怒江—腾冲。220公里。
出怒江县城,上了新修的公路,崭新的改性沥青,漆黑发亮。捷达飞驰,继续欣赏着怒江大峡谷的美丽风。
越往前走,怒江峡谷越来越宽,两岸的山峰也越来越低。路两旁的植被逐渐显现出南方亚热带的气息。甘蔗田越来越多,凤尾竹越来越多,香蕉树越来越多。地名也越来越有傣族风味,什么芒寛,芒合。
经过怒江大桥。桥头附近有很多买水果的。几个头上缠着蓝布不知什么族老太太拿着篮子在卖一种我们没吃过的水果。她们说叫什么我们没有听懂。问价钱,答,“2元”,听懂了。老婆说,“2元一个”?老太太说“2元一篮子”。一篮大约有五、六斤吧。管它好吃不好吃,买一篮尝尝就是了。一尝还真不错,挺好吃。回到武汉在超市见到了,一公斤34元。我晕!
下午两点,开始翻越高黎贡山。说是翻越,其实并不特别陡峭。弯道虽然不少,对于已经熟悉山路的我们,这样的道路已经是非常很好的了。一路没有见到有标示高度的地方,高黎贡山的主峰标高才3374米,在云贵高原上低于3000米他都不好意思标。快到腾冲县城,一大片梯田吸引了我们。停车,拍照。
接近县城,才见到一个收费站。从怒江到这里220公里一路没有收费站。
很快进了腾冲县城。安排好住处,我们立即前往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出城就是。和顺的名称源于"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镇门口一块大石用很漂亮的行草写着“和顺”两个大字。入口处的牌坊高大气魄,不知是因为保管得当还是因为现代重建,牌坊显得很整洁。牌坊中间写的“文治光昌”,两边分别是“士和”“民顺”。 放眼望去,镇里还有多座。小镇流水潺潺,古宅相连,青石小径,油光发亮,古榕茂盛,小巷幽深。景致不错!大概是我们到来的时间稍晚,又正下着小雨,空气湿润,游人不多,小镇更显得宁静加洁净。
进到镇里,首先来到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全国建立历史最长藏书最丰富的乡村级图书馆。其始建于1928年,是由归国华侨出资兴建,后经多次扩建。难能可贵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村民把图书转移,没有受到损失。在大门和内部建筑中有很多名人题字,他们都不认识我,我也只知道胡适的名字。胡适题的字是“和顺图书馆”。还有“文化之津”,“民智泉源”等。这些匾额能够保存下来也实属不易。图书馆藏书七万册,还是那种老式的抽屉状的卡片式图书卡,现在仍在使用。一个小姑娘坐在借书处。阅览室里摆放了很多报纸杂志,不时的有人在里面借书,看报。这很为当地人骄傲。顺和古镇崇尚文化的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村上的几处宗氏祠堂修得很有气势,它的八大祠堂各具特色,都还有些讲究。我们受时间限制,又不懂建筑,看看热到而已,只看了刘家祠堂和李家祠堂。此地刘家是刘备后裔,祠堂供奉的刘家始祖是明朝“征边选充总旗”刘继宗。大概是当时驻守云南的一员大将吧。李家最有名的是蔡锷将军秘书长号称“滇南一支笔”的李曰垓,李家祠堂就是由他出资于1920年兴建的。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是任讨袁护国军秘书长时所作《讨袁檄文》。此文一出,天下响应,足见其文笔之犀利。据说他颇为自负,写出文章不许别人改动一字,连蔡锷也都让着他。是个有意思的人物。这些祠堂都有些年头,但保存完好,看来这里的人们很注意保护文物,没有明显的被文革破坏的痕迹。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祠堂都是用火山石作建筑材料,既美观,又坚固。祠堂的建筑现在也还在使用,开会,打麻将,物尽其用,挺好。
艾思奇故居是小镇因为自豪的一景。来到这里才知道,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因仰慕马克思和列宁(伊里奇),而改名艾思奇,意即热爱马克思和伊里奇。那一代人对马列信仰之坚定,令人不得不敬佩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艾思奇竟然是李曰垓的儿子!有那样才华横溢的父亲,必然有这样横溢才华的儿子。艾思奇是毛主席非常喜欢的我党的重要理论家。艾思奇故居位于镇东南角,是个四合院。进门处的木质屏风上刻着毛主席为艾思奇的题词手迹:“学者 战士 真诚的人 毛泽东”。这个评价可是不低呀!院中有石板铺成的小天井,天井中间有一座真人比例的艾思奇的雕像。天井四周为瓦木结构的古屋,和所有的故居展览一样,这里也布置了各个房间的内部装饰并有用途说明。故居门口在卖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
艾思奇纪念馆的馆长很热情,还给我们讲了一些村子里的事情。比如水塘边的洗衣亭,是很早以前外出做生意的人回乡建的,为了让家人洗衣服不受日晒雨淋。说到和顺人崇尚知识传统久远,镇上村民不羡慕谁家有钱,而羡慕谁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在这个小镇上,每年都有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馆长还参加了全国名镇的电视展播活动,他还很自豪的拿出与王小丫的合影以示证明。能够为和顺获得名镇称号立下汗马功劳,他还真是应当有点成就感呢!馆长言谈之中透着儒雅之气,我于是想到,从李曰垓、艾思奇到馆长,和顺人的文化积淀,应当不是一座“文化之津”的图书馆能够造就的,但也的确只能在有着这种深厚文化传统的和顺古镇才能养育出来。看着他们,你怎能相信这是置身在历朝历代被称为蛮荒之地的遥远边陲,古代的流放三千里大概也就到了这里了吧。
从故居出来,夕阳西斜。被雨水冲刷过的天空显得更蓝,后山上的白塔在夕阳辉映下愈发耀眼,巨大的榕树像一座小山一样坐落在水塘边。我们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拥挤的人流,没有小贩的叫卖,甚至没有一个人!我们就是这样静静的边走边聊,细心体味着小镇的闲适。如果说有什么不和谐,那就是我们两个傻呆呆的外乡人的骚扰。这种地方,真应当住下来,慢慢品尝。在离开小镇的时候,我从心底希望,和顺千万不要走那些已经开发过度的所谓古村镇的老路,永远保持这种静谧的祥和气氛,永远保持着这种静雅的书卷气息。
1,和顺古镇的管理还好,虽然有一些新建景点,如新修了一个大湖,但尚无大规模兴建的迹向,商业气息不算很浓。据说平时摆摊设点人数不多,重大节日多一些。看到一点玉器等小旅游品商贩,价钱不算高。比腾冲县里的价钱要合理一点。门票30元,还行。比之黄山的洪村、西递的80元,还是便宜的多了,其文化内涵也更丰富。丽江的束河古镇虽然也是30元,但这里比束河古镇更值得看,束河除了小商品别无它物。看了和顺,那些地方都可不去了!在这里慢慢转,还是有的东西可看的。
2,和顺似乎不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和顺的旅游被一家公司承包,对外来人员排挤很厉害。我们见到一个北京小伙子,在这里开了一家饺子馆,被整得家破人未亡。他无非是对这家公司的掠夺性开发不满意,对村民们说了些实话而已。前些时有位中央领导要来参观,他竟被某些领导羁押多时,罪名是恐怖分子。他爱人因为受不了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离婚回北京了,他自己仍然在这里坚守。但愿他所言不实。
腾冲(热海,北海湿地,火山公园)。120公里。
早餐到叠水河公园边的一家小吃店,吃这家的西豆粉饵丝。说白了,就是把煮好的饵丝浇上煮熟的豌豆粉糊糊,再拌上佐料,很好吃的。
吃完饭就走进边上的叠水河公园。这个公园虽然不大,或者干脆说很小,却有着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水量并不很大的??在这里失去平衡,被一个只有五六米宽的石缝紧紧锁住,被挟持的河水奔腾而下,形成一个高46米的瀑布,瀑布下方被冲出一道深谷,水气弥漫,水声震天,还是有点壮观。站在“瀑布王”石上,想尽量作出一点当“王”的样子,可我心里知道,这个瀑布离真正的瀑布之王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顶破天,你也就是占了个好地方而已,自不量力的称起王来了。
尽管景致不错,但还是感觉有点不舒服。20元钱的门票不算太贵,就这么巴掌一点大的地方,长、宽不到百米,还要拦起来收费,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似乎有点太小气,大可不必为这一点小钱斤斤计较。拦起来收不了几个钱,倒不如敞开了让大家随便观看,既方便了百姓,又取悦了游人,何乐而不为呢!
从叠水瀑布出来,直奔热海。
出了腾冲县城,大约20公里就到热海了。途中又见到大片的梯田,腾冲由于在高黎贡山南侧,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因此梯田很多,在腾冲周围的路边随处可见。其规模比广西的龙胜梯田大多了,还省去60元的门票。
走进热海中,到处都是热泉喷涌。蛤蟆嘴,一个形如蛤蟆的喷口,喷出的热水竟达3米多远,令人不敢靠近。鼓鸣泉,一股热流从狭缝中流出,发出“咚咚”的击鼓声。眼镜泉,两个直径约半米的热泉并排流淌,热气腾腾,这样的眼镜可没有人敢戴。珍珠泉,一个被砌成心形的大池子,咕咕嘟嘟冒着气泡,像一个个珍珠?我看不像,谁敢去拿呀。当然最为壮观的还是热海大滚锅。它直径6.2米,水深1.5米,水温摄氏97度,池内泉水不分昼夜地猛烈翻滚沸腾,发出“噗吃、噗吃”的声音。故此,当地人称之为“大滚锅”。这是热海中热度最高的沸泉。大锅旁边就在卖鸡蛋,用草绳编的袋子,10元钱一袋。不服气者可以当场试验。走在热海里,整个山谷都弥漫着硫磺的气味,到处都在喷发着热浪,甚至你想靠在石壁上休息一下,烫人的石头把你吓了一跳。俄滴神哪!
通常人们对地热造成的天然热水称为温泉,而在这里,这个称呼显然是不准确的。在热海的介绍中,有一个我未曾注意过的词汇——“热泉”。我们只是草草看过便进入景区。现在我明白了,这里的确不能称作温泉,因为这里的水太热了,所以称为热泉。又因为这里到处都是热泉,那就只能叫热海了。道理成立。
景区里有几处热泉的洗浴、游泳场所,看到有两辆车,拖家带口来洗温泉。腾冲到处是热泉,估计也不会太贵。幸福的腾冲人民,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吧!
走在热海的小道上,发现这里的道路都是用火山是修建的。台阶是由厚厚的火山石砌成,平地使用大块的薄火山石铺成。路边的路灯也是火山石雕刻而成,连厕所都是用火山石建造的。腾冲人把火山资源用到极致了。真是靠火山吃火山哪!
午饭后来到北海湿地。北海湿地景区是国家级保护湿地,在腾冲县城北十几公里。北海湿地保护区紧邻公路,四面环山,山水相依,风光秀丽。北海湿地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由北海和青海两个天然湖泊组成。
我们只去了北海。进到景区,放眼四望,竟如走上大草原一般,连绵的草地一直延伸到山脚下,草地中间有一片湖水。走上去才知道这不是草地,是水面上覆盖着的大片由草根盘结在一起形成的草甸,当地人称之为“草排”或“海排”。脚踩在上面,晃晃荡荡,稍停片刻,水就漫上来了。好在一条木质的浮桥或者叫栈道敷设在草排上,伸进湿地的深处。沿着这条栈道,放心的观赏湿地美景。
明露的水面平滑如镜,远山和白云倒映水中。载客的游船在草排的缝隙中穿行,远远看去好像在草地上滑行。不知名的水草开放着粉红色的小花,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竞像在草地上盖上一条粉红色的纱巾。几只野鸭在水中凫游,这里原本是它们的领地,现在也只是一种点缀了。
在湿地中漫步,真是一种享受。可惜时间太紧,我们只能匆匆走过。
看看时间已经四点,赶快驱车前往火山公园。腾冲为我国最为著名的火山密集区之一。由于火山众多,被誉为"火山城"。腾冲地质公园的全称是“腾冲火山地热地质公园”,包括了火山公园和热海公园。到腾冲不看火山才是白来。我们在计划出行路线时,把腾冲列在其中,就是冲着这里的火山来的。介绍中说,腾冲地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结合部,造成了火山活动的多发性,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火山群。景区内共有休眠期火山97座,其中火山口保存较完整的火山达23座。据史书记载,腾冲火山大约300年前还曾喷发过。
刚到火山景区门口,飘起小雨,上午还是碧蓝的天空,不知不觉中已布满厚厚的云层。好在雨并不大,给我们的游程平添几分浪漫。打着伞进入火山公园。偌大的景区内空无一人,又是专场。进去不远有一亭子,我们便进去躲雨。一傈僳族中年汉子也在里面坐着,随身带着一把大砍刀。闲聊之中,说到兰花。他说过去这里到处都是兰花,很容易挖到。现在不行了,要走几十里山路才能挖到。他还告诉我们景区里盛开的红花是三角梅。三角梅开花很漂亮。整个枝条上布满了花朵,每朵花都是有三个花瓣,每个花瓣都是三角形,三个柱状的花蕊,吐蕊留香。整棵梅树一片嫣红,令人驻足。
公园里面其实就是一座高大的火山堆。远远看去,火山堆高大雄伟很是气派。火山正面两条步道直通山顶。我们沿着火山石铺成的道路,经过一个火山石敷设的广场,踏着火山石砌成的台阶,开始登山。从道路两旁裸露的土质看,整座山就是一个由火山石堆起来的大土包。火山堆不算高,612级台阶,也就一百来米。我们边走边看,周围有很多平顶山包,应该都是火山堆。由于距离远,加上有雨,看不清山顶的凹陷,难怪叫火山群。快到山顶,听见有人说话,我们纳闷,还有比我们更积极的游人?上去一看,原来是几个卖东西的妇女,她们卖的清一色的火山石雕刻的小玩意。这种雨天,又没有游人,也够她们辛苦的。我们进大门前已经看好一个店铺的东西,加之她们要价又高(其实就是她们背上来的辛苦费,不算乱要),又不想背下山去(我们背下去就没有人付辛苦费了),也就爱莫能助了。山顶就是一个直径大约有一百多米的大坑,里面长满了青草和灌木。沿着坑壁有条小路,雨天湿滑,我们没有下去。短暂停留,便下山返回。
离大门不远,有一堆六棱体的石柱,长短不一,长的有一米多,短的有几十公分,直径大多在四、五十公分左右。说明上写着“玄武岩六方柱状节理”。它们是火山喷发后熔岩冷却时形成的,世界其它火山都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唯独腾冲的少数火山才有。首次听说。又一个世界之最。路边还有两颗桫椤树,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粗看叶子有点像棕榈类植物,不看介绍,真不知道。又长了点见识。
出来景区,便去买上山之前看好的火山石。腾冲虽然满地火山石,但纪念品的种类却不多。一块普通椭圆形火山石1元一个(在武汉卖10元一个)。刻成小猪或兔子形状的火山石,3元一个。火山石刻成的花盆5—10元不等。腾冲人真是在地上捡钱哪!买了一堆,回去送人。其实,在火山上游玩,随便拣一点火山石带回去就是个纪念。倒是那些山里挖来的花草真是诱人。价格便宜的难以置信。由于不好携带,我们买了一棵块状根的花,老板告诉我们叫满堂红。15元,还带一个火山石的花盆!
在购买兰花时,发生一点不愉快。我俩分别看两个人的兰花,老婆看上一个黑女人的,她正准备买时,我看上另一个老实女人的一盆雪兰。赶快叫老婆过来看,这棵确实好一些。刚要付钱买下,黑女人便出言不逊,恶语相加。本来这些东西价钱不贵,她若好言好语,我们都买下就是了。但她这种恶霸做派,让人生厌。我是吃软不吃硬,干脆连老实女人的也不要了。看得出来黑女人平时霸道惯了,周围卖东西的那些人都怕她,一个个直摇头。只是委屈了那老实人女人,她一声不吭,便走到一边去了。可是真正吃亏的是我们。到了昆明,我们去逛花鸟市场。街头叫卖的一棵雪兰60元。待我们进到市场里面,看到一棵雪兰竟标价1000元!而我们当时和老实女人谈好的价钱是10元!鼻子都气歪了!
此行最大的一次损失就发生在吃晚饭时。我们到一家饭店,金农庄饭店。停好车,由于天热,就在院子里的露天座位上坐下点菜。刚点完菜,就听车上的报警器乱叫。过去一看,一辆“天马”往外倒车,把我的捷达重重的擦刮了,从后车门一直到车尾,这个王八蛋。因明天一早还准备启程,只能自认倒霉,赔点钱算了。赔了钱心里也不舒服。在腾冲的美好回忆都被这家伙破坏了。
我想特意强调一下对腾冲的整体印象。腾冲是我们此行途经最漂亮的县城,甚至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县城。首先,是它的道路。几条主要干道都是双向四车道,笔直宽阔,中间有绿化带隔离。崭新的改性沥青路面,漆黑发亮。几纵几横,规划合理,显得非常大气。人行道都是用火山石铺成,美观舒适。其次,是它的建筑。市内没有太高大的建筑,加之道路宽阔,显得空间很大,完全没有高楼大厦的压抑感。已经建成的购物街还没有启用,显示出一个旅游城市管理者的预见性。第三,多座市内雕塑显示出腾冲的文化素养。有一座米芾的雕塑,有一座飞马雕塑,还有几个不知名的。最能代表腾冲特点的当然是那座名为“高黎贡山母亲像”的大型锻铜雕塑。雕塑周长58.94米,高12.9米,用一厘米厚的铜板锻造焊接而成。雕塑主体最高处是一个母亲头像,端庄美丽,凝视远方。身体部分由六块浮雕组成。分别是古“乘象国”的滇越传说,珠宝贸易的热闹场景,滇西抗日的壮烈场面,火山热海的美丽风光,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还有艾思奇等腾冲著名人士的形象。整个雕塑构思独特,设计精巧,浓缩了腾冲的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雕塑刚刚维修完毕,金碧辉煌,光彩照人。当属城市雕塑的精品。
总之,整个腾冲绿意葱茏,洁净雅致,车少人稀,清逸脱俗,处处显示着安详宁静,感觉极好。真是个应当住下来细细把玩的地方啊!我们还是太仓促了。
结论:腾冲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1, 腾冲的景点收费。和顺古镇30元,热海40元,北海湿地30元,和其它地方同类景点相比,应当不算贵。可能是由于地处偏僻,游人尚不太多的缘故。而这些景点的确都是很值得一看的地方,应当是物超所值。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开发,价格也会不断上涨。
2, 腾冲是西南的玉石??一点,现在的玉石制品较之前些年漂亮多了,有水有种,精美异常。这里既有加工技术的提高,恐怕也有其他技术的进步。购买之时,当慎之又慎。
腾冲—昆明,648公里。
早上5点钟起床,5点半出发。
一天赶路。这是我们少有的长途跋涉。我们的宗旨是路上能看的地方尽量看,不然,只剩下练车了。可这一路,没有我们计划中的参观内容了。
过收费站时天还没有亮。在夜色和大雾中再次翻越高黎贡山。过龙川江桥时天色微亮,朦胧中的山村景色吸引我们停车驻足,快离开高黎贡山了,再多留几张照片吧。
到怒江大桥桥头,武警边防检查站。车过怒江大桥,再照几张相吧,被朋友忽悠的怒江,此时一别,可能就是永别了。
大桥这头很多卖水果的,我们俩看都没有看,照了几张相就上车出发了。我们在怒江时朋友准备的石榴,在那里没有吃,光喝酒了。离开怒江时带着到路上吃,才发现这是有史以来最好吃的石榴。皮薄,像一层纸。子小,吃到嘴里几乎没有渣。特甜,不管红的白的,一律味道好极了!和临潼的石榴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在腾冲直后悔没有在怒江买点水果。等到了昆明才知道,宝山是云南产水果最多、最好的地方。其实怒江的水果都是保山产的!老婆肠子都悔青了!两个傻冒,光顾着跑路了!
10点半钟从保山上了高速,直奔昆明。下午五点多钟就进了市区。
昆明市内的道路难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昆明人的冷漠更使我终生难忘。向所有人问路,都是只告诉你第一个路口怎么走,再问下去,就是“边走边问嘛”,绝对统一的回答。连当兵的都是如此!都是一样的狗脸!昆明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市民素质太差劲了!将来我若在武汉遇到昆明人问路,一定要认真地告诉他—“边走边问嘛”!等找到我们的驻地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9月27日 昆明—普安。335公里。
起床后,收拾停当,在门口小店吃完早饭,下起小雨。七点十五离开宾馆,直奔昆(明)曲(靖)高速。我们原计划从昆明先到兴义,看一下马岭河大峡谷,然后北上路过晴隆去看二十四拐。但现在已临近十一黄金周,我们想早点赶回去。更何况看了怒江大峡谷,什么马岭河,都可以省略了。因此临时决定直接到安顺,这样可以节省两三天的时间。这个决定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进入高速收费站,伸手要卡。收费员说“10元”。缴了10块钱,我还纳闷,高速公路只收10元?很快就明白了。没走多远,就开始修路。在别的地方高速公路修路都是半幅施工。他这可好,整个道路彻底挖掉,完全是从头来!仔细看去,路上根本没有小车,全是那些大载重车。说是有路,其实就是被挖开的松土被汽车压出来的印痕,很多地方是被大车压成两道深沟,小车只能骑着沟边一点一点往前挪。大部分地段只能用一、二档行驶,听着我心爱的捷达在破路上呻吟,直在心里骂,昆曲高速,真你妈王八蛋!途中问修路工人怎么下去,回答没办法。好不容易走到马龙,终于下了高速,上了省道。待赶到曲靖一算,一百三十多公里的路程用了六个半小时。挨千刀的昆曲高速!
过了曲靖,上了320国道,路就好走多了。很快就是胜景关,进入贵州。
在云南境内半个月的游程结束了。云南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果然名不虚传。风景再美丽,那毕竟不是自己的家。长途奔波已经一个多月了,离开家已经太久了,现在最需要的是早日回家了。一路走来,风景的诱惑似乎越来越少。
别了,云南!
作者:发表于: 17:08:28
作者:发表于: 15:54:25强强强~~,太好了,谢谢
作者:发表于: 13:06:48怎么都没看到照片的,楼主也太小气了点撒
楼主去丽江没去雪山?可惜了
不过对丽江收费我也真有些不爽,送你一张丽江的照片
作者:发表于: 13:08: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洱海住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