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剧不会出现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这是为什么,我看电视剧,每次出现升国旗用的旗杆顶上旗杆,上面都是没有旗的,隔壁有区旗

当前位置: >
> 2007年第6期国旗飘扬背后的故事
徐增平纵横 浏览 336 次  [] 字号:【   】   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北京见到了陈杰大校和李锡民大校。我和两位很早就认识,10年前的1997年,两位被派往香港执行任务的时候,我曾协助他们工作,为他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当时,陈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港部队先遣组的成员,是担负添马舰军营中英防务交接现场组织工作的负责人,而李锡民时任总参港澳办主任,是负责中英防务交接谈判的中方防务专家之一。我还受这两位之托,为在香港添马舰中环军营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与英国驻港部队的防务交接仪式制作了倒计时钟、升旗台和升旗杆。我们一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作了一份贡献,也共同见证了在驻港解放军与驻港英军进行防务交接那一重要时刻。在北京相见的时候,我们三人一起回忆了10年前我们为香港回归而准备和忙碌的日日夜夜,回想起在香港添马舰军营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徐徐升起、三军仪仗队向国旗行标准礼的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一幕幕往事在我脑海中还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栩栩如生……      应李锡民大校的要求,我为提前到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先遣组提供协助      在香港岛北部偏西有一片月牙形海面,这月牙形海面延伸800多米,紧紧环抱着祖国陆地正南方的突出部——九龙尖沙咀。在这个月牙形海域左底部坐落着一座高脚杯形乳白色大楼,这里是著名的香港添马舰中环军营,当年驻港英军总部就在这里,而1997年后,这里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   根据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要进驻香港,全面接管香港防务。中英军队要进行防务交接。而防务交接是香港回归的两件大事之一,也是贯穿过渡时期中英谈判交涉的一条主线,是经过艰苦谈判得来的胜利成果。   日,中央军委宣布派驻香港特别行政区部队组建完成,将于日0时0分正式进驻香港。为了保证香港回归时防务交接的顺利举行,确保部队顺利进驻香港,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驻港部队的进港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我当时是驻港中资机构创律集团董事局总裁,在香港已经工作了多年。我在香港满怀激动地期盼香港回归那一天的到来。   1997年6月中旬,我接到李锡民大校打来的电话。从电话中我得知,根据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达成的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先遣组将提前到港,为防务交接作全面准备。李锡民大校希望我能尽量给予协助。想到自己能为祖国、为香港回归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我毫不犹豫地对李锡民大校说:“我能做的不用说,不能做的也想尽办法去做。”   6月下旬,李锡民大校和当时还是中校的陈杰带了几个先遣组成员找到我,跟我谈了驻军先遣组在香港遇到的主要困难。他们说,因为驻军先遣组对香港政治环境、生活环境各方面情况不很熟悉,而当时英方采取不合作态度,完全不给先遣人员提供任何协助。所以,驻军先遣组需要得到我们的帮助。他们强调说,驻军先遣组代表了国家、军队的尊严和荣誉,在香港即将回归的这段时间里,处理任何事情都需要慎之又慎,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舆论制造事端,在香港和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我听了以后,表示我将利用我丰富的在香港生活工作经验和社会影响力鼎力协助驻军先遣组在香港的工作,我集团将向先遣小组提供一切物质保障,驻军先遣组在香港外出时可以使用创律集团的车辆,并由我或者创律集团的工作人员陪同,以确保万无一失。此后,驻军先遣组立刻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距离香港回归只有7天了,我接到了一项非常紧急而且重要的任务      6月23日,距离香港回归只有7天了,各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就在这关键时刻,一项更加复杂艰巨的任务落在我身上。   这一天,先遣组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中央驻港联络办前身)联系工作。回来后,他们就来找我。陈杰中校对我说:“徐委员,有一项非常紧急重要的任务,任务重,时间紧,没有别人能干,只能靠你完成了。”我问:“什么任务?”陈杰说:“为防务交接仪式造一个电子计时钟,造一个结实的升旗台,还要做一个移动式的后备旗杆。”我听了以后很震惊,距离香港回归祖国只有7天时间了,防务交接仪式这么重大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才开始着手准备?陈杰中校看出了我的疑虑,为了让我对这个任务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他给我详细讲述了整个事情的前前后后。   原来,在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香港回归时的防务交接问题,江泽民主席专门针对防务交接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必须做到三个“确保”:确保7月1日0时0分五星红旗准时在香港上空飘扬;确保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准时到位;确保准时履行防务。三个“确保”其实就是三个“准时”,差一分一秒也会意味着耻辱的延续。中方防务交接专家小组和驻军先遣组的大量筹备工作都是围绕这个要求展开的。   在整个香港回归的谈判以及以后的回归实施进程中,英国人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和防务交接问题一直设置层层障碍,斗争和谈判异常艰难激烈。在防务交接问题上,英方最先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只能在7月1日0时0分进入香港,这样,香港就会出现若干小时的防务真空。中方谈判小组义正辞严地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具备极高素质的部队,举世公认,中国不派先遣部队进港,也能确保在日迅速进入香港,接管领土、领海、领空的防务。中国军队可以0时0分进,但英国军队必须保证在0时0分全部撤出,一兵一卒也不能留在中国领土上。英方撤离人员如果0时0分以后还留在机场,英国舰船如果在0时0分以后还没有开出中国领海,中方将统统按滞留扣押!”在中国军人严正的声明下,英方只好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提前进入香港。这样,驻军先遣小组才得以在临近回归前进入了香港,这就给予先遣小组很少的时间去完成大量的筹备事宜。   中方防务专家谈判小组的陈佐佴组长、陈知庶大校、李锡民大校和驻军先遣组的人员一起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7月7日0时0分之前,香港会展中心中英双方政权交接仪式开始时,添马舰军营怎么办?7月1日0时0分之前,占据香港的英军将陆续从石岗、奥士本、昂船洲军营全部撤离,只有添马舰中环军营的英国士兵还守卫在米字旗下。添马舰军营要不要搞中英军队的交接仪式?为此问题,中方向英方提出搞交接仪式这个问题,但英方一直拒绝说:“不搞仪式,降旗、升旗,我们搞我们的,你们搞你们的。”经过新一轮谈判,英方同意在添马舰军营搞一个简单的交接仪式,但英军不搞降旗仪式。这就更说明在添马舰军营的升旗仪式至关重要。   大局已定,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交接仪式的具体细节问题。根据江泽民主席的重要指示,交接仪式最重要问题就是“准时”。为了做到这一点,中方防务专家组和驻军先遣组就考虑要做一个钟表,这个钟表要能让、现场指挥人员和观众都可以看到,能抵抗由于天气等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做好,放上去。先遣组人生地不熟,不可能找到可靠的制造者,而从深圳定制或请工人到香港都来不及了。   23日当天,先遣组找到了新华社的领导,要求提供协助。新华社领导慎重考虑后,认为这个任务由我们创律集团来完成是最合适。于是他们来到这里找我商量。   听完陈杰中校的话后,我心里非常焦急和紧张。这个任务非同小可,时间特别紧迫,距离防务交接仅有短短的一周了,升旗台、后备旗杆和电子计时钟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来。但我又想到,这个工作的意义也更大,防务交接仪式直接关系到国威军威,在全世界的电视镜头面前,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有丝毫差错,电子计时钟要分秒不差还要防水防震,升旗台要绝对坚固,而后备旗杆更是必不可少的准备,这些设备要求非常高,质量必须绝对过硬;二是英国人有在殖民撤退前搞破坏的先例,万一英国人在撤退前的最后一刻,说升旗杆上的绳子是他们的财产,把绳子一剪,让我们不能在万众瞩目的交接仪式上升起我们中国的国旗,对于我们的国家和军队来说都是巨大的耻辱。我把这些顾虑和先遣小组的同志进行了交流,他们非常赞同我的想法:“徐委员,您说的太对了,所以这个任务非您完成不行。而且,电子钟、升旗台和后备旗杆上都必须打上创律集团监制的标志,证明是我们中国的财产,对于各项设备都必须严格要求,一丝一毫的细节都必须考虑全面。这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啊!”这话重重地落在我心里,我曾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军人,部队培养了我军人的作风,也给予了我勇敢、正直、忠实的品质。一个军人在命令面前绝对不会犹犹豫豫、推三挡四的。我坚定地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制作计时钟、升旗台、升旗杆的日日夜夜      创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个多元化集团企业,工程建造是创律的强项,所以制造升旗台和后备旗杆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大难题。但对于创律集团来说制造电子计时钟却是一项绝对的空白,公司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当时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立刻去找香港最有经验的钟表企业去做,由我来亲自监督。正好时任中央统战部三局局长的覃志刚在香港。我和他一起去找在香港钟表界一个很出名的企业家。我们说明情况后,对方立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说:“这么复杂、要求这么高的钟没有一两个月是造不出来的。时间真的太紧张了,我们实在没有能力帮这个忙。”   第一个方案失败了。回到公司,我们一起坐下来研究,最后我们决定背水一战,自己研制电子计时钟。我马上开始部署,要求助手在一天的时间里用高薪聘请到香港最有经验的钟表技师。随后我向技师提出4个死命令:第一,绝对精确,不能有一毫误差;第二,一定要抗震防水防断电,就算地动山摇、大雨倾盆、突然停电,钟表也能完全运作正常;第三,外形美观大方,标识清晰醒目;第四,三天内出两样作品,一个作正选,一个作后备,还要反复调试。   然后我们着手开始进行实地勘察。我们通过先遣小组向英方提出到添马舰当时的驻港英军总部对升旗场地环境进行实地勘察,以便作出合理的设计,并能够在设备制造完成后进行现场测试。但是,英方坚决拒绝我们的要求。后来在我方的再三严正要求下,英方才同意我们进行勘察,但只能是一次,而且不能作现场测试。面对这个苛刻的要求,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带上最有经验的工程人员进入军营,在很短时间内,对升旗场地的地势、升旗台摆放的位置、升旗杆的高度、电子计时钟最合理的位置等进行了勘察、丈量,画下详细的草图。   在勘察的基础上,技师连夜设计出一个制作方案:用4个1米多长的液晶显示电子钟组成一个四方的钟箱,以便在任何角度、任何距离都可以清晰看到。第二天,公司派出采购人员,按照设计要求四处采购最好的元件,购买最高档的制造钟面的有机玻璃等材料。随后几天里,我和公司的9位高层领导以及参与研制的人员呆在公司里反复修改设计和外观上的细节。那几天,我们几乎没有离开公司一步。   6月29日,距离香港回归仅仅1天时间了。两个电子计时钟初步制造完成。但我们不敢松一口气,把钟表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调校,直到分毫不差。我们又把两个钟又放到水盆里,浸了一次又一次。大家还轮流拿着钟大力摇晃,做震动实验……于此同时,升旗台和备用旗杆也赶建完成了。我们的升旗台和备用旗杆都做得十分坚固美观,每一个挂钩和绳索都严格按照尺寸要求一丝不苟地定制。升旗台使用了最坚固耐用的木料,制成将近1米高的5层台阶。当过篮球运动员的我在将近1米高的木制台阶来回上下,一遍又一遍用力踏步,直到坚信其绝对坚固才罢休。车载后备旗杆制成后,我和陈杰等人也是按照仪式要求一遍又一遍模拟升旗,直到坚信其坚固易用为止。   电子计时钟、升旗台、后备旗杆完成了,但我的心一刻都没有松懈。因为在这个交接前的敏感时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在最后的24小时,我们轮流值班,守护设备。      在添马舰军营安装调试计时钟、升旗台      为了争取时间,陈杰中校在6月29日钟表制作完成的当天就带着先遣组人员把钟表运进添马舰军营,摆到现场,想通一下电试试效果。没想到驻港英军司令邓守仁少将立刻就赶到了,向我方先遣组提出抗议:“为什么放这东西?我们还没走,你们就给我们送钟(终)?”邓守仁少将在香港生活多年,对中国人民的忌讳很明白。他说:“放可以,也要等我们7月1日走了以后。”回归前的关键时刻,我们装备的安装和模拟训练一次次遭到英方的阻止,所以我们只好在6月30日安装计时钟、升旗台。   6月30日中午,我和先遣小组成员一起将电子计时钟和升旗台、升旗杆部件运到添马舰军营。我指挥公司员工迅速安装,要抢在天黑前将升旗台和升旗杆准备就绪。时间紧迫,我们只能和时间赛跑,分秒必争!   就在大家兴奋而紧张地迎接7月1日0时0分来临的时候,没想到先来临的是一位“不速之客”——一场大雨。这场雨让我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心又多了一份担忧,担心我们的设备,尤其是电子计时钟会不会在大雨中出现误差甚至失灵。   6月30日下午5点,我军驻港部队先遣组负责人周伯荣少将最后一次紧急约见邓守仁少将,严正交涉“是否可以放这座钟”的问题,但是直到晚9时30分,解放军先头部队已经正式越过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海关时,邓守仁少将才正式给予回复:“可以放。”电子计时钟在大雨中安装好,通上电,一切正常。   但时间以什么为准?准确地说,格林威治时间与北京时间差半秒,但我们的防务交接仪式的电视转播显然是面对全球的。关键时刻,我军两位大校军衔的通信技术专家拿来一部高级半导体收音机,接收着英国BBC电台的报时,按格林威治时间提前半秒、北京时间偏后半秒的方式把时间精确校准。而后这两位大校就一直守护在计时钟旁,防止发生意外。   6月30日晚22时25分,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先头部队车队准时抵达添马舰军营。   22时30分,先头部队的升旗员进入添马舰军营的升旗台下,准备进行唯一的一次实地演练。三名英军人员立即上前阻止了训练,其中一名英军联络官马彼德少校,曾在山东大学留学,讲一口流利的山东话:“咦,等一下等一下,你们要干么?不对吧?你们如果现在升旗,就意味着已经提前两个多小时行使主权,对此我们英国人是不答应的。如果要练习,也可以,就是要等到7月1日以后,你们爱怎么练就怎么练。”我们知道,在香港会展中心,中英双方的仪仗队提前三天就进入排练演习。报道上说我们的升旗手练得手都拉破了,但是在添马舰军营,我们的升旗手却连升一次旗的训练机会都没有。好在他们事先在深圳基地,用先遣组提供的升旗行进线路图和升旗台尺寸进行模拟训练,但这也要求在添马舰军营防务交接现场,只能一次成功。   为了预防万一,先遣组准备了多套应急措施。其中由陈杰中校和马宣、李忠等几名军姿优良的先遣组军官组成升旗小组,也同样进行了严格的近乎残酷的训练。为了防止我们制作的电子计时钟出问题,驻港部队政治部主任贺贤书少将在随先头部队从深圳出发之前,亲自去买了一座方形的军用钟表,以求有备无患。      亲眼见证防务交接这庄严时刻,我满脸泪水      时间一秒一秒地接近0时0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聚焦在添马舰中环军营的门前。而此时大雨越下越大。在现场,我心脏的跳动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在加剧。我眼睛紧盯着我们制作的电子时钟,只见它的每一组液晶数字都在大雨中清晰准确地闪烁。我们制造的设备质量过硬,暴雨对它丝毫无损。   与香港会展中心同时,添马舰军营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分秒不差地正式开始。   23时50分,由18名英军海、陆、空三军组成的卫队,步入营区大门东侧就位,两位英国士兵出列上岗。   23点54分,由18名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战士组成的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大门西侧就位。   23时56分,我方两名陆军士兵从两队指挥官中间走过,分别站到大门内两侧。   23时58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防务交接仪仗队长谭善爱中校与英军仪仗队长埃利斯中校履行防务交接仪式,谭善爱中校向埃利斯中校宣布:“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随后向埃利斯中校致以最后祝福:“埃利斯中校,祝你好运!”英方指挥官下达了撤离的命令。   23时59分30秒,最庄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位升旗手按照时间节点准确地迈着威严的步伐走上升旗台,神情肃穆,面向东方,将国旗挂好。这时,在香港会展中心,在天安门广场,在全世界每个角落,所有华人的心中正在齐声数着一串简单而又寓意深刻的数字:“5!4!3!2!1!”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添马舰军营雄壮奏响,一名升旗手用力一抖五星红旗,两旁的升旗手拉动旗绳,五星红旗高高升起,飘扬在了维多利亚港上空!   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埃利斯中校迈着英国军人标准的机械步伐走向添马舰军营大门。   23时59分59秒,埃利斯中校的左脚已经迈出添马舰军营门线之外,右脚却仍然留在添马舰军营门线之内。7月1日0时0分0秒,当五星红旗准时在香港添马舰军营主旗杆顶猎猎飘扬的时候,英国占领军埃利斯中校的最后一只脚迈出军营,向不远处接载他们回家的英国军舰“漆咸号”走去。英国人确实够细腻的,半秒钟也不肯让给中国人。   当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的时候,在场的中国人都泪如雨下,英国人也痛哭失声。我也抑制不住心里无限的激动,在大雨中流下眼泪。我为祖国洗刷百年屈辱而激动,为自己有机会为香港回归、为国家军队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尊严贡献微薄的力量而感到荣幸。同时我还有一点紧张。我的担心没有发生。我庆幸自己能够不辱使命,没给国家和军队的荣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至今,创律集团制作的升旗台仍在香港添马舰军营解放军驻港部队总部使用,历经10年风吹雨打仍然结实如常,而我们制作的那座电子计时钟和备用旗杆被作为珍贵的纪念品而收藏。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论文中心·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文章· · · · · · · · · 热读排行·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旗杆尺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