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将绰号是从天师府的哪个井里放出来的

谁能准确告诉我梁山108将的是怎么来的,每个人见了及时雨就像请兄弟一样?_百度知道
谁能准确告诉我梁山108将的是怎么来的,每个人见了及时雨就像请兄弟一样?
浒传前面的那个关于神的故事就近视怎么回事
提问者采纳
然后一个将军打开了他们貌似108将本来是鬼魂被困在了一个叫天师府的地方
具体点,那个将军是不是洪太尉?
提问者评价
谢啦!!!
其他类似问题
梁山108将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张天师故里看悬棺——遊龙虎山(多图)_年方60出远门的原创空间_天涯博客
自得其乐,自娱自乐,一古稀老人也。 退休后玩遍五大洲,想把所见所闻“与众乐乐”,故有玩博之举。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3328位
(274)(10)(16)(12)(45)(20)(3)(90)(7)(4)(29)(7)(9)(1)(17)(2)
(4)(6)(8)(5)(4)(1)(3)(4)(4)(4)(7)(7)(7)(2)(3)(3)(4)(2)(3)(9)(2)(3)(5)(9)(3)(3)(4)(4)(7)(1)(2)(6)(1)(2)(4)(7)(9)(4)(13)(15)(14)(25)(32)(7)(1)(1)
  & &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祖庭,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于今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渊源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构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西南蜀中创立了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后四代孙张盛徙居龙虎山,肇基炼丹于此,形成道教正一派。张天师承袭至今已六十五代,历经近二千年。大上清宫是天师修道之所,正一观是天师祖祠,而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明代朱元璋对道教恩宠有加,甚至以仅次于孔子的礼遇对待张天师,故龙虎山天师府的建筑规模是全国所有府第中唯一可与孔府相媲美的。天师府&天师起居之所   走铁路动车到龙虎山,不到五个小时到到鹰潭。鹰潭火车站到龙虎山汽车很多,30多分钟可到大上清宫。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道宫古朴,规模很大。古典小说水浒传描写108将就是从大上清宫放出,成乱世英雄。从大上清宫到天师府再到正一观,可步行也可搭车。正一派道士大多散居城镇乡村,有家室,不常住宫观。一路上,所见村庄民居,据说大多是道士家庭,而且多数姓张,谓是天师后裔。现任天师府主持是张道陵后裔,排行第65代。天师府不但建筑古朴,其楹联也显示府第历史悠久、声名显赫。如:天师府天师殿门墙楹: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横额:相国仙府。 天师府西门门楹:世爵久膺,德绵汉代;元纲永握,道阐名山。 明&董其昌题天师府大门抱柱楹: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匾额:嗣汉天师府。 可见天师府不同一般。 大上清宫&天师修道之所   正一观&天师祖祠    从正一观可坐黄包车到漂流码头乘泸溪河竹筏。乘坐竹筏,沿江漂流,您可欣赏两岸秀丽的山峰、郁郁葱葱的竹林,可看到祖天师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的龙虎山,更可观看溪中曲项向天歌的鹅群、溪岸捣衣浣纱的村姑。当竹筏行至仙水岩时,您便进入了泸溪河的精华景区,两岸有神似的岩石&十不得&美景(尼姑背和尚走不得、仙女配不得、莲花戴不得、仙桃吃不得、丹勺用不得、道堂坐不得、云锦披不得、石鼓敲不得、剑石试不得、玉梳梳不得),真是此景只有天师故里有。漂流终点,即是看悬棺之处。漂流的竹筏      在崖墓文化中,我见过武夷山和长江三峡悬棺,有墓穴和挑木几种。而龙虎山崖墓年代久远,数量众多。在这些悬崖绝壁上的垒垒洞穴内,散布着数百座崖墓,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的棺木,形式各异,有单洞单葬,也有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大的洞内有十几具棺木,安放着同一家族几代人。这些崖墓距离水面10至60米,基本朝东,大多用巨大的整段楠木制成。形态上有干栏式建筑造型的屋脊棺,圆筒独木的独舟棺,方形棺等。大多数岩洞还安装了封门板,其意不让人看见洞内情况和防止鸟兽进入洞内捣乱,让先人居住在一个安全、舒适的极乐世界。经鉴定,龙虎山崖墓已距今2600多年。从考古发掘的陪葬物来看,这些棺木里的主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族人。 那么,这些棺木是怎么吊上去的呢?旅游部门请专家研究,认为是事先由人从峭壁或山顶爬进崖洞,再用纵向和横向的绳索将棺木吊入洞中。每天下午一时,龙虎山有悬棺表演。这是拍得的几个镜头鼓乐起,准备起吊 人从吊下的绳子往上爬,画面右手洞中已有人在接应,见下面放大照片吊棺 入洞穴 如果花五元钱坐船到江心看悬棺最为清楚.分类: |天师府讲解词 内容详尽,但请以实际操作为准,欢迎下载使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天师府讲解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道教圣地天师府导游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独特宗教,宗源于中国古代民间对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神仙崇拜等之蕴含。宗源于中国古代祀神敬祖巫术道术等之演化。宗源于中国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儒家创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学以“仁”为核心,以“孝”悌为仁之本,以“礼”乐来规范秩序即所谓“忠恕”道之发展。宗源于老子(道家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老子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无为而治,大象无形的唯物观点,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唯心之思想。《道德经》为中华文化杰出精品,是中国哲学的主根,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博大精深,盛旷于世源远流长,道教奉老子“太上老君”为教主,道家思想则是道教发展之雏形。
中国道教圣地嗣汉天师府久负盛名。天师府是中国道教文化发源地,是中国道教发展文明古城,是道教信仰的历史发展左证。它植根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集易经、儒家、道家、庄家、墨家、阴阳、黄老学等诸家思想文化于一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智慧及灵魂,是以“道”为道教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故名道教。构筑以“道”来神化鬼仙,以“炁”来修心养身,崇尚万物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的道教精髓。据史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八中记载,天师真人,姓张(陵)氏,沛丰邑人,西汉留文成侯张良第九世孙,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一156年)甲午正月望日,生于吴地(浙江)天目山,七岁读道德经,十许遍而达其旨,通晓于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皆极其妙,贯通坟典,所览无遗,从学者千余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讲诵之堂。东汉明武帝永平二年,直言极谏科中之,拜江州(重庆)令,因好黄老之道,不久弃官归隐北邙山(洛阳北邙山)修练,三年有白虎御符至座隅。东汉章帝建初五年,征为博士,征召称疾不起,隐练丹经。东汉和帝永元初年和帝即位,闻其有道,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赐冀县侯,三诏续疾不就,语使者曰:为我谢天子,人生白岁,光阴瞬息,父母妻儿恩爱隆厚,惟清静寡欲则天下自治,何以臣为,遂去河洛隐岭其山,弟子有王长者,习懂天文通黄老,留侍左右,后皆游淮居桐柏太平山练丹。
东汉和帝永元二年,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续苦节道,又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居,而真人修玄玄之道,乃按方修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五云覆鼎,仿佛有青龙白虎各一,常缭绕丹鼎,三年丹成龙虎见,山因其名。嗣后,张陵行及犇马嵩山行,在嵩山崖岭石屋数年,有绣衣使者曰:中峰石室藏秘书秘文《上三皇内文》《皇帝九鼎太清丹经》等经书,精思感悟,得而修成之。东汉顺帝年,闻巴蜀沴气为灾,遂往治而镇之,随命弟子王长复寻西极(指蜀地)名山系住鹄鸣山,悟老子之名,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并善道教化,因奉道者,须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名“正一盟威之道”由此创立道教。东汉顺帝汉安元年,五月一日太上亲降,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钦赐“正一科术要道法文”。
北宋真宗赐封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为“真静先生”准其世袭,敕其后裔传承道法。元至元十三年世祖忽必烈在1276年封第三十代六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天师府遂称“嗣汉天师府”,天师一脉相传,除二代张衡、三代张鲁外,历代天师世居龙虎山,嫡系不断,传承法则“传子(指长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族人,传族人不传外族人”的嫡系世俗血统,至今传继60多代生生不息,延宕1900多年岁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南朝(梁)名文学理论家刘勰云说:道教“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
嗣汉天师府亦名大真人府,坐落在龙虎山旅游风景区,距江西省鹰潭市区30公里处,宫殿背靠西华山,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呈皇式宫殿与北京故宫相媲美,在中国只有道教才能享受独特皇式建筑风格。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起居和祀神之所,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和历代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事的办公衙门。
从大门俯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华丽的皇府楼阁,碧瓦红墙气势磅礴,天师府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系宋徽宗赐建,宫殿还没有现在雄伟,元朝世祖忽必烈敕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赐为“嗣汉天师”,并赐冠服银两,永掌管天下道事,至此被历代皇帝承袭册封赐银,天师府宫殿规模才不断修缮,为建雄伟宫殿不犯上,天师府宫殿始终与北京宫殿矮一尺,使得天师府不断修善。广场门前耸立着一对石麒麟(意表卓越功勋和最高荣誉)武威豪迈昂首挺拔客待八方游子朝拜圣地。门首正中悬挂金光闪闪的“嗣汉天师府”匾额,正门为十二木柱门六扇三开间,正门两抱柱上楹联为“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楹联是明朝书法家礼部尚书董其昌于嘉靖年间所撰,门府两侧牌坊题字:左榜“道尊”
右榜“德贵”,碧瓦红墙上嵌有“道法自然”“无量天尊”,阐明了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彰显道家气势。
进入府第“府第是指有身份有社会影响且地位人较高的住所”是历代天师起居修心养身和传箓祀神场所。宽敞青石道50米走廊旁绿树成荫,万木争荣。前面是一座豪华仪门用汉白玉篆雕,抱柱上雕刻龙、凤、动物及祥云等栩栩如生飞禽雕刻,上书“仪门”两字“仪门意为礼仪之门”。仪门非常有讲究,凡到道教府第过仪门“文官至此要下轿,武官至此要下马”徒步入殿,体现府第高崇尊贵,上有“敕封”两字,仪门与府门相距四丈八尺,同在一条中轴线上。
在青石道两侧殿宇鳞次栉比。
东侧殿宇是“玄坛殿”正殿三间,始建明嘉靖五年是历代天师在府内做小型法事场所。玄坛殿两抱柱上楹联为“坐镇玄坛主万民之福命,身骑黑虎为累世之金神”。
殿门正放金元宝金光辉韵,元宝正中篆有古代“进”字雕刻,其实有三个字“招进宝”。中殿称为“财神殿”旁有“有求必应”匾额,两抱柱上楹联为“手持金鞭常进宝,生财有道义为先”,殿中正供奉赵公元帅,统帅招财、进宝、利市、纳珍四位童子是道教信奉的财运神,信使向他求财,灵应盖世,威灵照应被民间视为财神。左供奉关圣帝君奉为“忠孝义烈”之神是道教信奉护教武财神。右供奉陶朱公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被道教信奉护教文财神;南偏殿为救苦殿两抱柱上楹联为“七宝骞林演说回生之道,九光莲座提携返魂之真”,救苦殿供奉哪吒师傅救苦天尊和八仙中的吕洞宾、黄大仙,救苦天尊是道教尊崇的“六衙”之一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坠入地狱的救神,并治病救人主持公道为民除害的天神。左供吕洞宾即吕纯阳,会昌科举不第,遇钟离权授以丹诀,传说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叙八仙云:“吕纯阳爱打简子渔鼓”被道教尊为北五祖。右供黄大仙牧羊遇道仙,随从道仙修道成仙,擅长道法方术。北偏殿为文昌殿两抱柱上楹联为“文教展宏图愿群英品学兼优同登桂籍,昌明辉广宇观百业物精并茂齐运灵台”,供奉文昌帝君、许真君、葛真君。文昌帝君是历代科举学士的保护神,掌管人间科举赋禄。左供许真君即许逊,是道教净明派祖师属“孝忠神仙”擅长治水擒蛟,施药治病,忠孝慈义,深受百姓爱戴。右供葛真君即葛玄公是道教灵宝派祖师,精通医药,擅长符咒练丹。《抱朴子.金丹篇》云: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于閤皂山修道成仙。青石道西侧殿宇是“法箓局”由正殿和北、南两殿组成,法箓局两抱柱上楹联为“清烟无欲祭苍天德泽不尽,华烛有心映宝殿神光长留”。这里是张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事务办公场所。正殿称为“斗姥殿”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斗姥殿两抱柱上楹联为“瑞霭接瑶天斗转星回灵鹤降,祥风飘玉阙灯萤烛晃彩云飞”。殿内供奉“斗姥元君”、“西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袛”三位女神。殿中供奉“斗姥元君”也称“斗姆”据《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载:“为龙汉年间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为御王生下九子,分别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北斗众星。斗姥元君道教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其造像三目四首,左右各出四臂。左侧供奉西王母也称“金母”、“王母娘娘”、“
王母”或“西姥”,在《穆天子传》载:是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汉武内传》载:年轻貌美,容艳绝世,把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民间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右侧供奉承天效法后土皇地袛,掌管天下人间阴阳生育,添丁嘉冕之女神,宋元朝民间崇奉渐盛。左偏殿为“玄母殿”两抱柱上楹联为“九天奥妙通三界,玄女良模贯十方”。殿中供奉九天玄母、魏华存、妈祖,九天玄母是圣母元君的弟子,皇帝之师。传说皇帝与蚩尤战于涿鹿(河北张家口),玄女下凡替天行道,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皇帝,并为制變牛鼓八十面救助危难,遂破蚩尤。左祀魏华存夫人(252一334)司徒魏舒之女,因传授《上清经》而被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右侧供奉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名叫林默娘,掌管海运的女神,相传是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能海上救难,清封“天上圣母”。奉祀妈祖之庙称妈祖庙或天后宫,以莆田湄州岛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台湾北港妈祖庙为三大祖庙。南殿为慈航殿,佛教认为佛、菩萨以大慈悲救度众生脱离苦海,犹如舟航。两抱柱上楹联为: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殿中祀慈航道,也称观音大士,她大慈大悲,照耀人间,以各种化身救民众脱苦海。左祀何仙姑,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十四多岁食云母粉而成仙,属宋永州道姑,因跟随吕洞宾成弟子。右祀送子娘娘,她神通广大能使唯子者得子,保佑家庭平安健康。
青石道经二门是“敕灵旨”三间三门式结构,东西耳房各一间系清同治六年(1867)所建,仿木浮雕。门上悬挂金光闪闪的“敕灵旨” 匾额
。“敕灵旨”是明嘉靖皇帝御赐,主要是为天师敕奉神灵旨意,阐道演法,济世度人,门前两抱柱上楹联一副是书法家陈莲笙大师书题“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正门内柱楹联一副为“道教圣地龙盘虎踞千古胜、人间仙境鬼斧神工十分奇”。东西两壁道家碑文墨客,在青石扳墙壁雕刻老子《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文五千文字,《道德经》博大精深,蕴含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影响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操,构筑自然、朴素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寓意深远。
进门绘有六位门神守卫分别秦琼(唐初精锐将领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尉迟恭(唐初精锐将领官至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杨林、罗成、程咬金(唐御林军三朝元老长寿鲁王)、单雄信均为隋唐名将,协助玉皇大帝掌管天神事务,彰显道教圣地庄严武威。
踏入大门是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玉皇殿,该建筑是天师府最高的,属重檐歇山式道殿,占地500多平方米,长25米,宽19米,高18米.大殿上方悬挂直匾“玉皇殿”,横匾“道教祖庭”此殿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是天师实施道政的地方,掌管诉讼、治病消灾和人间祸福。殿前有一古井,据《龙虎山志》记载道中有一古井曰“丹井”由南宋著名高道白玉蟾遵奉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遵法旨所凿,泉水清澈甘甜称“灵泉井”,天师作法事敬天官、地官、水官用这口井里的水又叫“法水井”,传说这口井有二丈七尺深四海相通须龙王所赐。广场耸立着一对石狮神圣庄严,两旁塑有“华表”石柱,满刻着盘龙和祥云,并篆刻着“天灵地灵人傑寜、风调雨落大地光、顺逆阴阳變灵光、天吒地吒鬼神钦、天师门前灑灵光、三剑阴阳通宇宙、云霄雨降地潔灵、左右门神立命前、大地光環宇宙照”。
殿前一块花岗岩巨石浮雕双龙戏太极,寻九极台阶顺汉白玉雕兰石桥而上,大殿门前正中镶嵌着八卦太极图,八卦代表宇宙间的“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太极图显示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动态平衡的哲理内蕴。殿前两抱柱上楹联为:金童玉女侍九龙十二天将扬道法,暮鼓晨钟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机。殿正中尊奉着玉皇大帝,神像高为9.99米,端坐在神台,身着九章法服,头戴珠冠冕旒,手捧玉圭,武威庄严神圣。道教信奉帝王将相,玉皇大帝就是天上的皇帝,主宰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玉皇大帝分侍左右是金童玉女,前面站的是金甲、银甲,东西两侧供奉十二位天将,东有岳飞、朱彦、苟兴、庞乔、张娇、邓忠,西有温琼、殷郊、毕环、刘甫、陶荣、辛环,这些(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河、流、山、川)天兵天将脚踩祥云,手持兵器,英姿飒爽;他们有的是家喻户晓抗金英雄,有的是《封神演义》中的大将,有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忠孝义烈之士是玉皇大帝所封天将,内祀八条金龙飞舞楹间显示出人间天堂的威武庄严。
玉皇殿后面“私第”江南式院落是天师生活起居场所,始建明洪武元年,“私第”门屋顶梁上有记载:“皇清同治六年桂月中秋之前,袭封六十一代敬谨修延锦”,是清同治第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重建,院门前青石雕刻对联一副,上联“南国无双地”,下联“西江第一家”。门楣上为“相国仙府”。从对联可以看出,本院府江南独特,唯此道家。进“私第”是一座照壁创作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
多年,在道教意指关财、避邪等作用,照壁宽4米、高3.5米、厚0.4米,上刻有阴阳太极图,图上书刻有“道炁长存”(炁同“气”《关尹子.六化》载:以神存炁,以炁存形),左右对联:“道贯古今包宇宙、法遵自然驭人神”。照壁另一副石刻浮雕图,内饰有太阳、祥云、松、竹、梅、菊、兰花、灵芝、鹤、鹿、蜂、猴等雕刻细腻,惟妙惟肖,从这些景物、植物、动物构成蕴含深奥的隐谜,照壁中的太阳祥云意指普天高照万物生机群英荟萃。这里高贵挺拔的青松,丝丝入扣的翠竹,御寒铮辉的冬梅,气宇轩昂的兰花,珍禽益寿的仙鹤,长生名贵特药灵芝,以及“鹿”与“禄”,“蜂、猴”与“封侯”的寓意象征高府厚禄,宰相门第,诸侯世家。照壁两边有两株植树,西侧是罗汉松(清同治六年)迄今有150年,林木茂盛,绿树成荫。东侧是桂花树,开花结子欣欣向荣。进府院西榜记载:“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神仙节日表”“斋醮”。府院东榜记载:“正一派醮仪法诀图”“步昰踏斗”。登上“三省堂”,建筑始建于明代,“三省堂”与道教有关,据晋代以后,道教有张天师的“都省”、许真君的“泰省”、葛仙翁的“玄省”。到元明时,张天师掌管全国道教事务,三省都归张天师管理,以后就在天师府内建造“三省堂”,并接待政府官员,道教善信、嘉士。&&&&
“私第”东侧是授箓院,正殿是天师殿,原来这栋建筑是天师私第的“三省堂”现更名为“天师殿”。殿内供奉五尊神像:正中仗剑端坐的是祖天师张道陵,立侍其左右的是弟子王长、赵升;右边是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左边是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左侧为“转运堂”。右侧为“祈福堂”。
“私第”西侧是万法宗壇“万神集聚”之所,坐北朝南,碧瓦朱楹,红墙丹牖。
玉皇殿西南为元代“钟亭”(亦称神钟、龙钟、金钟)历史悠久,原置大上清宫的大钟,神钟系第四十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宫提点(住持)戴永圣,提举知官龚德同等神,于元、惠宗至正十一年
(1351年)在杭州富阳县铸造的,迄今已六百四十余年。钟铭上有详细记载,凡用赤金九千斤(传说在铸造时神又加进了黄金),钟长一丈,钟围一丈八尺,钟唇厚三寸九分,加上龙头旋纽共重9999斤。钟上铸有“玉皇宝诰”以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图巩固,大道与行”等篆体文,神钟传说初一敲一下可响到十五,十五敲一下可响到三十,更神奇的是此钟声一响北京金銮殿上可以听到,足见神钟之神,神钟仍天师府稀世珍宝,为保护历史文物,大钟内置于天师府“钟亭”。
玉皇殿东北有元时道教大宗师张留孙碑,碑文是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篆笔所题,文革时期散落民间修桥筑路,后经文物部门收集修善,保存重置这里,字迹仍存清晰可见,全文1648个字,高12米,记载了张留孙(仁靖真人)生平功迹,属古迹珍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108将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