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的功效与作用捣碎后成黑灰色对吗

黑膏药的制造工艺
膏药的熬制
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但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的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加之现在由于广泛应用,因此,手工操作已供不应求,故有机制生产以适应这一情况。此外,软膏和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和膏滋在制法上也有差异,现分别介绍于下:
黑膏药的制法
一、手工操作法
(I)熬制膏药前的准备工作
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450cI=的温度计一支。
3.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和铲膏药用)。
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
5.细铁筛子和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和过滤药油用)。
6.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
7.盛药的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的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
10.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见图4)。
1.植物油: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的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的应用。
2.黄丹: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是Pb304,以红色的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和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的质料和性质的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的未透,不能很好的发挥药物应有的效能,以致影响膏药的质量,造成损失。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的、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的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致挥发或失效,应将其妥为保存。制作细料和过滤树脂时有残渣要除掉。细料越细越好,上述二类药物处理不好对膏药的韧性和粘性有很大影响,贴于患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膏药的质量好坏与油和漳丹有直接的关系。不好的油熬成的膏药呈红色,如油中含有高分子的脂肪酸,象菜籽油熬出的膏药,表面易于干裂,故应采用含有低分子脂肪酸的油,如香油、花生油等。这样的油,沸点较低不易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同时可缩短下丹的时间,加热和下丹时泡沫较少。便于观察锅内的变化,并可避免发生意外。胡麻油虽不如香油好,但价格低廉又没有多大的不良现象,也常使用。如果漳丹不好,熬膏药时很费时间,不易熬成,熬成的膏药呈灰白色而无光泽。故事先要作鉴定工作,或作适当加工。漳丹太差可用水飞法除去杂质。方法是先将漳丹浸于水中大力搅动,使杂质漂浮水面然后倾去,再把漳丹晒干,炒至焦黑,用细筛筛过待用。如果是黄丹太粗或含有水分也可炒后细筛,或在熬膏药时酌情增加用量。
(四)熬成的膏药,黑而有光泽者佳。除必须注意油、丹及火候外,不可复火再熬。临时使用膏药,下丹多少要注意季节,一般春夏季节应当增加丹的用量,因天气热膏药易软化;冬秋季节可酌情减少用量。下丹的火候各不相同,大体可分两种:
1.大火:因下丹是油与丹的化学变化过程,是含有脂肪酸的油和四氧化三铅(Pb04)发生复杂反应后变为高级脂肪酸铅盐的过程。因此,大火(武火)能加速这一变化的进行,相应的使下丹时间缩短。
2.小火(文火):因下丹时,油的沸腾会高出原来油面,如果锅小火大,则油沸溢锅外,会造成浪费或引起意外。所以小锅下丹时要小火,徐徐撒匀,充分搅拌,以保证油和丹的化合作用。
这两种火候各有所长和不足之处,采用时可按需要条件及操作者的习惯选用,如果当锅内油外溢时,可用少量冷水喷之,则沸涨自落(喷洒少量冷水对膏药质量并无影响,因锅内温度达300~360℃左右,水会很快蒸发)。下丹时要不住手搅,这可防止油沸外溢,也可防止窝烟,影响膏药的质量和色泽,故有“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的说法。下丹时锅内温度很高,木棍搅动很快,棍头因高温摩擦容易着火引起锅内燃烧,故需小心操作。万一发生着火,千万不可惊慌失措,用水去灭火,应速加盖以隔绝空气,则火自息。
(五)膏药熬制中的“老”或“嫩”是很重要的一环,熬的“太老”则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所以膏药的“老嫩”一定要适中(判别老嫩的方法详后),火候适中制成膏药贴之易粘,揭之易落。如果膏药熬的“太嫩”,可以加火再熬,“太老”可酌加“嫩油”。但千万不可加入生油,如加人生油则会使膏药的粘性减弱,不堪使用。
(六)熬膏房要有防火设备,如灭火器等,以防着火。
(七)熬药处应注意环境卫生。用具和药物要消毒或作适当处理。药物上的泥土在使用前要加工,经过洗涤、过滤、水飞、焙或筛等处理。
(八)对工人的保健工作要特别注意,有条件的可在炉旁设置通风装备,或在露天建炉,最好不要在不通风的房内建炉,以防烟毒,有损健康。操作时,操作者一定要戴石棉手套,穿工作衣,以防油沸腾时或下丹搅动时烧伤;要戴保护眼镜和口罩,防止膏药放出烟毒刺激人体,造成疾病。
(Ⅲ)熬制膏药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一)用油煎取药物的有效成分
1.将油按配料量(一般一料用油7500毫升)入锅内加热熬至40~80℃后,按处方要求将应入的药物陆续下锅,也有先将药物完全浸泡油内,以不同季节分别时间多少,然后加火熬药。但后者不如前者,因为药物各有不同的耐热力,同时熬煎很难掌握火候,细小的药易于枯焦而变性。
2.根据处方要求,将用药秤准、配齐,仔细检查后(漳丹和细料除外)分批入油中煎炸。一般按煎透的难易,先将大根、茎、骨肉、坚果之类放入油中,次下枝梗种子等,最后下细小籽种、花叶之类。另外,有些树脂和松香、乳香、没药等,因在高温下易着火燃烧,所以常在膏药将成时,息火等油微凉时才下锅,以免发生意外。特别注意的是一些香窜药物及珍贵细料,如麝香、冰片、珍珠、藏红花不能同油共熬,必须碾成细粉在膏成后摊贴时掺人膏药内,或在膏成冷后掺人揉匀备用。
3.下药后,如有漂浮在油面的药物,需用漏勺压沉,数分钟后将诸药翻搅一次再压沉,如此反复数次,即“三上三下”,使诸药均能煎透以达到更好地撮取药物的有效成分。这一操作熬至诸药焦枯(但不可枯而变炭),即使诸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焦黄色为度。这时用漏勺将药渣捞出,把药渣与药油分离净尽。这一过程一般约用25~30分钟。去药渣时油的温度约在200-250度左右。但也可根据药料的不同,煎透的难易,灵活掌握温度和时间。总之,火力不宜太大,以防药料焦枯变质,所以历来常以“微火”煎炸。去渣后,将药油继续煎熬约10分钟。
4.将熬成的药油倾入细瓷盆内,等沉淀后再进行过滤,以保证膏药质量柔细。将滤过后的药油复入锅内,以先小火后大火的火力,不停地搅动。这一过程,约需5—6小时。这一操作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软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太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粘着力小,容易脱落或者造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所谓“滴水成珠”,即以搅棒蘸油滴冷水中,油滴在水中不散开并凝聚成一团呈饼状。如油滴散开,说明油还未熬好即“太嫩”,须再熬、再试,至油将熬成时要举大火。炼油约3~5分钟(此时油的温度一般在300度~360度上下),立即将锅离火,趁热下漳丹,不停地搅动。熬油时,还可以从发生的烟色来判断成否。油熬至沸,发青色烟,但烟很淡,当青烟由淡变浓并发灰白色时再熬,则烟又渐渐由青烟变白色并带有清香药味,此时表示油快要熬成。这个时间很短,约1~2分钟,须精心操作,并要不停地搅动,以免油在高温时发生燃烧。
5.下丹时将丹置在细筛内,一人持筛缓缓弹动,使丹均匀撒在油中,一人用木棍迅速搅拌,使丹充分与药油发生作用,勿使丹浮油面或结粒沉于锅底。下丹时间,一般约为5~10分钟。用丹的标准,因膏药种类、季节不同而不同。但一般是夏季每500毫升油用漳丹240克,冬季用120克,秋春两季以210克为宜;但也有因丹不纯而酌情增加,夏季用至300克。下丹后,丹与药油在高温下迅速发生化学变化,油立刻起沫沸腾。此时必须不住搅动或酌情少喷点冷水,则油沫自落。否则,会使药油外溢,发生火患,造成浪费,甚至造成灾害。由于丹与油发生化学变化,使油由黄褐色(丹染的颜色)稀浆变成黑褐色的稠膏,并逐渐变成黑亮的膏药。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放出大量具有刺激性的浓烟(青烟)。此时应速搅动,让烟与热尽可能飞散,不然会发火燃烧,使膏药变质。当烟由青色变成白色时,并有膏药的香味放出,表示膏药已成。这时以少量冷水倒入膏药中激之,则发生爆响声,烟大出,更须加强搅动3~5分钟,以除去烟毒,然后离火。
6.检查膏药“老嫩”是否适中的方法:
(1)滴水成珠:将膏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即表示膏药火候适中;灰色表示未成,需再熬。
(2)可将膏油滴冷水中,待稍冷拿出用手扯之成细丝,并有韧性,表示已成;如软而粘手,拉丝柔软无力,则太嫩,应再熬;如扯之丝粗细不匀或脆断者表示已经过火,需酌情加入嫩油,再熬再试。
(3)滴冷水中,冷后粘手发软拉不成丝者,表示太嫩;如像豆腐渣似的,则系过老;适中的火候,为捏之不粘而有力,色黑润和而有光泽。
7.膏药熬成后,倾入备好的冷水盆中(倾倒时,将水朝一个方向搅转,使膏药倾入后,集聚成整团),浸泡3~7天(也有浸泡3~5小时者),并每日换新水数次,以除去火毒。
8.将已拔除火毒的膏药块,放在锅内用蒸气加热,或在热水浴上加热,使其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后,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另外,也有在膏成后搅至无烟趁温加入细料者,其原则是无挥发性的药料先掺入,具有挥发性的香窜药料后掺入,并且迅速搅拌,力求均匀和加速散热。但因后法掺料时温度太高,会使某些香料和易挥发性药物损耗,有影响膏药的成分和治疗效果的缺点。
(Ⅳ)膏药的最后处理
(一)膏药熬成后,要拔除火毒。其方法,是把膏药趁热倾入冷水中,浸泡3~7天或更长时间,并每天更换新水。这一过程是制作膏药最后的一环。如果熬成的膏药,不拔火毒就贴敷,不但影响膏药疗效,反而会因所谓“火毒”加重病情,使伤部溃烂。所谓:“火毒”是油和漳丹(Pb304)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或强烈刺激作用的铅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用水浸泡,将其除去。如不把这些混在膏药内的毒物除去,则贴敷之后就会刺激、侵蚀皮肤和肌肉组织,轻则发痒难忍,重则发生水泡、化脓、溃烂,或造成感染使伤势恶化,必须加以注意。
(二)拔过火毒的膏药,不能放在潮湿处或太阳下曝晒,也不能久经风吹。否则,会使药物走失,使某些药物分解和挥发变质而失去膏药应有的效能,从而降低疗效。所以,应把膏药放在敷有滑石粉或石膏粉的瓷罐中,用盐泥密封罐口。这样,可贮藏相当长的时间也不会变质。如果是运往远方或即时就用的膏药,用油布、油纸包装即可。因为膏药是经过高温处理过的,不易发霉,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变质。但是这种方法,只便于远距离运送而不宜长期保存。
(V)膏药的摊涂
(一)膏药被子的形状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摊涂的形状,一般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圆形直径,一般在一寸到七寸之间;椭圆一般横径为三寸,纵径为七寸。但摊贴也可临时按照需要,按疮的形状和贴敷部位,适当改换膏药的形状摊涂。
(二)摊涂膏药被子的材料
1.皮革被子:一般使用狗皮,除去皮上的肉和毛,用皮硝鞣制柔软备用,也有用羊皮代替的。
2.布纸被子:在布面上糊一至二层有很大韧性的鞣纸,以防止膏药渗过弄脏衣物。
3.纸被子:纸被子的制作是多式多样的,使用材料是白关纸、臼油、木制夹板带绳(其大小与16开纸同)。操作方法,是将四开的白关纸在臼油中浸透,再微微暖干。油同纸的比例,油应是纸重的1.33倍。例如,纸重300克,则油需要400毫升,浸透油的白关纸,揭开铺平,再取数好的四开纸四张作一叠,每纸一叠,夹入浸过的油纸一张。取200~400叠,用木板紧紧夹好固定,置烈日下晒一整天。每隔一小时换一面,使四面受太阳光照射均匀,到晚上急行解开,使热气很快散去,收藏备用。否则,纸的色泽容易发黄或纸面胶结粘在一块。所以在制造时,应择炎热的夏天进行。
4.三种被子的使用情况:一般要求保温和贴敷时问长的膏药,可采用皮革被子,因它的传热能力小,保温能力强,又经久耐用。但它也有缺点,如果是硝皮处理不当,贴敷时间一长,就会腐烂发臭,又不经济。现在,大都用布被子代替。如果是小型膏药,贴敷时问短,一般采用纸被子。
(三)膏药被子准备好后,把拔过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最好使用蒸气加热,以防止火大使膏药变质。在熔化过程中,要勤搅动,使受热均匀,温度保持在70~90℃之间。待膏药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细料或树脂之类的药物,搅拌均匀,进行摊涂。
(四)把温度保持在70-90℃之间的膏药,用摊膏药的棍挑起,大型的将被子放在案上,左手转动被子,右手持蘸有膏药的木棍,先固定于被子中央,然后放手轻轻压紧,使膏药很均匀的摊开。小型可左手持膏药被子并捻动,右手摊涂,最后称准分量即可折合(图5,6,7,8,9,10所示)。
图9小型膏药的摊涂法图10膏药的折合
(五)用膏药时,可将折合的膏药放在小火上烘软,如有因病情临时需要加入药物时,可将药物研细,均匀的撒在表面,再折合使药粉混入膏药内,贴于患处部位即可。如果是贴敷脓量很大的脓疡,可在膏药表面加一叠纱布,或在膏药被子中央剪一小孔。贴敷时,孔与疮口对应以便排脓。
(Ⅵ)检查膏药老、嫩和去“火毒”的方法
(一)检查膏药的老、嫩方法:可取少量样品滴于水中,数秒钟后取出,如试之沾手,撕之细丝不断表示过嫩,如撕之即断表示过老,如膏不粘手,稀稠适当,即表示膏药已成。
(二)去“火毒”的方法:油丹化合制成的膏药若直接使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性,轻则出现红斑,皮肤过敏搔痒,重则发泡溃疡,这种产生刺激的因素俗称为“火毒”。可将炼成的基质稍冷后放入小锅中,再缓缓倾入冷水,并用木棍搅动,使基质在水中成带状以去“火毒”,待基质冷却凝结,即可取出反复捏压,去净内部水分,制成团块,可供摊涂。亦可将基质冷凝后从锅中倒出,放人冷水中浸泡较长时间,或将基质留于锅内置于潮湿阴凉之处,贮放一段时间以去“火毒”。
二、机械操作法
(I)药材粗料的提取
(一)将粗料药材切碎或捣碎后,装入铁丝笼内,送入炼油器(见图11)锅1中,固定锅盖,应用离心泵将植物油由进油管18送入器内,然后以直火加热提取,开始时火力可稍大,当器内油的温度达200~220~C1~-,即可停火。以防器内油沫上
图11膏药提取与炼油器简图
1.炼油锅2.植物油3.铁丝笼(盛药材)4.14.17.阀门5.炉膛6.锅盖手柄7.排气管8.连管接头9.接鼓风机排气管10.鼓风机11.接鼓风机进气管12.喷水头13.水洗器15.离心泵16.-~:fL18.进油管19.热电偶温度计管20.铰链21.取样管22.铜壳长尾温度计管
溢导致着火,直至药渣熬透(即药材的外部呈深褐而内部焦黄)为止,但不得炭化变黑。不同性质的药材,可分别熬炼,如穿山甲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可先熬炼,植物花、叶、果、皮不耐热的药材宜在以后加入。待油的温度适当降低后可将药渣连笼移出,便于炼油。残余的烟气由鼓风机10沿排气管排出室外。水面积聚的少量浮油可由阀4放出。洗气用水反复使用后,可由阀17排出。膏药处方中挥发性药物、矿物类、树脂类,以及其他较贵重的药物,如麝香、冰片、樟脑、轻粉、雄黄、殊砂、血竭、乳香、没药、丁香、沉香、肉桂等,应先研成细粉,在摊涂前于70℃左右时加入熔化的基质中,混合均匀,按规定重量摊涂于被子材料上。
1.炼油为熬制膏药过程中的重要关键,使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聚合、增稠,适合制膏要求。油去渣后可继续加热熬炼。炼油程度应老嫩合适。一般可由取样管21沾取炼油少许,滴于冷水中,以能聚结成珠而不分散为度。如油熬炼过“老”则膏药基质硬,粘着力小,贴于皮肤时容易脱离;如过“嫩”则膏药基质软,贴于皮肤容易移动,且粘着力强,不易剥离。炼油时,应仔细掌握。若油炼制过“老”,可加入适量熟嫩油调节;若油炼制过“嫩”,下丹后可继续熬炼调节。
2.炼油时,油内温度可高达320℃左右,此时易发生大量刺激性浓烟,应掌握调节火候,注意油的温度升高,以免引起着火。
3.炼油时,亦有将提取与炼油结合进行的,即:提取时,油的温度达到220~C后停火,在提取器内继续热浸和炼油。由于油的温度自然降低缓慢,一般约经4~5小时左右,炼油亦可达到“滴水成珠”程度。油炼好后,可由阀门放油,经细筛滤过,输入贮油槽中备用。
1.下丹时,可用离心泵将炼油由贮油槽经阀门8送人下丹锅l(见图12)中,启动搅拌器2,不断搅拌,将黄丹由加料斗5经送杆4徐徐加入锅中,使丹与油在高温下充分化合,勿使丹聚为颗粒,沉于锅底或浮于油面,以免影响膏药质量。
2.黄丹与植物油之间的比例,一般500毫升植物油用丹150克。210克,冬季可少用些,夏季则多用些。如丹量过多,则膏药过老;丹量少,则膏药过嫩。
3.丹与油化合时的温度,因各地设备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一般温度高时(约320~C左右),化合反应迅速;温度低时,化合反应缓慢,可根据设备条件与生产工艺方法灵活掌握。
4.油、丹化合过程中反应剧烈,有大量刺激性有害浓烟发生,应将排气管9与7相接的连管接头8处的闸板打开,使烟气经水洗器处理后排出。
5.油、丹化合后,丹的颜色即消失,合成物由褐色变为褐黑色。
摊涂膏药方法:将已去“火毒”的基质加热熔化,加入需要的细料药物搅拌均匀,即成膏药,然后将基质药料保持适宜的温度(约70℃左右),按定量摊涂于被子材料上。然后在膏药被子外面印上膏药名称与生产单位,最后将膏药折迭放置纸盒中贮于阴凉、干燥处(由于我国南北两地气温不同应注意保存)。
图12霄药下丹锅简图
1.下丹锅2.搅拌器3.下泡沫罩4.送料杆5.加料斗6.上泡沫罩7.观察窗8.10.阀门9.排气管(与图11中8连接,通水洗器)11.炉膛
(四)膏药生产联合装置(图1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改进生产工艺,采取下列步骤:
1.操作时将植物油置于炼油桶中,药材装于钢丝笼内吊入桶内;油熬炼后,将笼吊出去渣。
2.把炼好的油放入沉淀池澄清,池中上部清油液由输送
图13大量生产黑膏药生产流程
1.沉淀池2.输送3.炼油桶4.预热锅5、11.观察孔6.磅秤7.贮油桶8.称量桶9.14.废气排出管10.下丹锅12.配料桶13.洗水池
泵输送入贮油桶。
3.再分次用磅秤称过,放入预热锅中预热,预热后放入下丹锅中再下丹,炼成膏药基质后,放入配料桶中配药料。
4.炼油、下丹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有害气体,通过废气排出管送入洗气池中,经水洗后排出桐油的制法先将桐油放在大型铁锅内,用温火烧开三次,即将黄丹、黄蜡粉末倒铁锅内,迅速搅拌均匀(事先准备冷水一瓷盆),把桐油、黄丹、黄蜡粉熬得有特异的香气而成黑色,用筷子沾一点熬成的基质,滴在冷水瓷盆内成圆珠形,即谓滴水成珠,放在纸上没有油迹,油不浸纸就算火候适度。若火候过度,则不沾皮肤易掉。火候过小,贴上皮肤易脏衣服,特别注意火候及黄丹含量调配。
软膏的制法
(I)软膏的基质
1.油脂类:猪脂、植物油(麻油、香油)。
2.类脂:羊毛脂(羊毛蜡状物)、蜂蜡(白、黄蜡)。
3.牛、羊、鸭等动物的脂肪,也可作软膏用。
(Ⅱ)制作方法
中药软膏制法,除用制备好的中药的细粉,水煎液、流浸膏、浸膏提纯物外,也有用植物油加热提取有效成分后去渣,再用某类油脂混合搅匀后使用。存贮中,应加入适量防腐剂。
膏滋的制法
内服煎膏称膏滋作为内服的一类膏状煎出剂型,用水煎煮药材后滤渣,将药水蒸发浓缩成糊状加蜂蜜、冰糖或庶糖调制而成。膏滋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有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这种膏滋制作简单,可依据患者病情开方临时配制。
(Ⅱ)制作方法
1.熬煎浸出,内服膏滋采用煎沸滤渣。先将药材粉碎后,加适量水高出药材为宜,以快火煎沸后,再降低火力,保持慢沸,煎渍8~10小时,及时搅拌,注意补充沸水以免烧焦。然后倒出煎出液,再出药渣将余液与倒出的煎液合并。余药渣再加水重复煎出二至三次,再煎时可缩短煎煮时问。凡煎煮时遇液面泡沫可除去,以免药液溢出。煎液不溶物要滤除,然后蒸发浓缩。
2.浓缩收膏:收滤液煎煮蒸发浓缩成稠膏状。以搅棒趁热沾取浓液滴干燥皮纸上,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然后将成膏中加入规定量的蜂蜜、冰糖或庶糖等,不时搅动,使其均匀混合继续加热,煎沸。用细筛滤过,滤液冷后,除去泡沫,装入消毒干燥玻璃瓶内,密封。
(Ⅲ)糖炼制注意事项
1.所用的糖均应经过炼制,除去水分杂质。
2.炼制时,庶糖加适当量的水,快火加热熬炼,并不断搅拌糖液成金黄色,泡发亮光微有青烟发生时为度。说明水分已全部蒸散,故必须立即停火,防止炼焦。
3.各种糖类含水分性质不同,熬制时间长短不一样,要特别防止炼焦。蜂蜜也可用糖代用。蜂蜜在使用前也要熬制,趁热配用。
怎样熬制黑膏药?
熬制黑膏药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提取
取处方中各药{芳香细料药除外}按药物性质的不同分批投入油锅加热煎炸,并不断搅拌,使药料受热均匀.待油温至200度左右,且锅内药料熬至外表深褐,内部焦黄时,即用长柄铁丝筛捞出药渣,将油过滤,取油在炼.&2&炼油炼油为熬制膏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炼油使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聚合,增稠,以适合制膏要求.炼油时火力不可太大,并应不断拌和扇风,使油烟散发并缩短炼油时间.油烟随熬炼时间逐渐增大,先是白烟,后为青烟,此时温度上升至320_340度,即用铁铲沾锅内热油入凉水中,若油珠圆整,用竹丝签将油珠压沉凉水底不散,称为"滴水成珠",即迅速将锅离火,准备下丹.&3&下丹趁热一人取丹{黄丹应炒去水分}筛入油中,另一人持铲不断搅拌和扇风,使丹与油化合.丹入油后,反应剧烈,锅内沸腾,浓烟直上,此时称为"起锅".这时速用大扇扇风,使烟气迅速散失,否则油溢出锅外,容易发生事故.待泡么及油烟减少后,取少量凉水喷入锅内,不断搅拌,此称"死丹".油与丹的比例,冬季没市斤油下丹180_210克,夏秋季每市斤下丹210_230克为宜.&4&去火毒将炼好的膏药置阴凉潮湿处3_6个月或倾入水池浸泡5_7天,捞出即得.
火毒是何物?至今尚未阐明,有人说"火毒"为膏药经高温熬炼后的"燥性",在水中浸泡或置阴凉处可除去.有人认为"火毒"的一部分可能是油在高温时氧化及分解的刺激性低级分解产物,如酮,低级脂肪酸等,其中的一部分能溶于水,化学稳定性较差,
或有挥发性,故在水洗.水浸,或长期置于阴凉处可除去.&5&摊涂将已去火毒的膏药加热熔化,加入处方中芳香或细料药,搅拌均匀,按临床要求摊涂于裱褙材料上.
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
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
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 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血竭如何更好的溶化它_百度知道
血竭如何更好的溶化它
提问者采纳
血竭又叫龙血竭、麒麟竭。外用止血生肌敛创,内服活血散瘀止痛。临床上都用于膏药和药丸,由于它是麒麟竭树的果实和树干流出的树脂,所以是不存在溶化这么一说的。如果你要内服,可以捣碎研末,白开水冲服,也可以买些空心胶囊,装在里面冲服。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所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血竭又叫龙血竭、麒麟竭。外用止血生肌敛创,内服活血散瘀止痛。 临床上都用于膏药和药丸,由于它是麒麟竭树的果实和树干流出的树脂.
血竭又叫龙血竭、麒麟竭。外用止血生肌敛创,内服活血散瘀止痛。
中药血竭,一般都是另煎的.
查一下烊化的方法,我不再赘述
做什么用, ?
血竭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只需一分钟皮肤就变得白白嫩嫩妙招
面膜,去黑眼圈,去细纹,去痘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只需一分钟皮肤就变得白白嫩嫩妙招
面膜,去黑眼圈,去细纹,去痘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血竭含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