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志你们认识吗有谁认识 。。。。。。

访问你首页的样子
加入开心网,成为方家志的好友!
不是你要找的方家志?
方家志的主页仅好友可见,如果你想认识他,可以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正版)一元与两元的历史变奏;对日本国家志异的再认识(Z01)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看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版)一元与两元的历史变奏;对日本国家志异的再认识(Z01)
商品名称:(正版)一元与两元的历史变奏;对日本国家...
商品编号:
上架时间: 22:15:50
商品毛重:1.0kg
商品产地:
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不准确,
书名:一元与两元的历史变奏;对日本国家志异的再认识
原价:54元
作者:武心波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商品标识:
《一元与二元的历史变奏:对日本国家主义的再认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前吾一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研究现状二 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三 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解释四 基本思路第一篇 朝贡体系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失败第一章 由“多元”走向“一元”第一节 多元社会:一个被遗忘了的孤岛上的落后民族第二节 来自华夏文明的挑战与内外危机第三节 大化改新与“一元政治格局”的形成第二章 “一元”分裂,退回“二元”第一节 氏族政治的复辟与“一元格局”的解体第二节 幕府时期天皇制的象征意义第三节 “幕/藩二元体制”的确立第四节 置身于东亚“朝贡体系”中的日本第五节 对古代日本“政治一元化”历史进程受挫的反思第二篇 主权国家体系下近代“国家主义”的形成与失败第三章 “二元”解体,回归“一元”第一节 西方文明的冲击与“幕/藩二元体制”的解体第二节 明治维新与回归“一元政治”第三节 “天皇制”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第四节 统一与战争第五节 “绝对国家主义”的盛行与“第一次战败”第六节 结语第四章 “一元”瓦解,重返二元”第一节 刺刀下的“国家再造”与“一元政治”的解体第二节 “政府/企业二元体制”的形成第三节 “新国家主义”一元政治进程的滥觞第三篇 全球化背景下“新国家主义”的成因与表现第五章 “二元”解体,逐渐回归“一元”第一节 “第二次战败”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第三节 “企业共同体”的解体与蜕变第四节 政府危机第五节 向“新国家主义”一元政治进程的回归第六章 回归国家主义“一元政治”的诸“临床表现”第一节 “模型”与“视角”的确立第二节 历史层面的纵向视角第三节 制度层面的横向视角第四节 精神层面的立体视角第五节 “皇国史观”的传统视角第七章 制约“新国家主义”未来走向的诸因素第一节 “历史问题”的制约第二节 “精神文化因素”的制约第三节 日本国内政治中的诸“制约因素”第四节 国际政治中的诸“制约因素”第五节 结语中文参考文献日文参考文献后记
武心波,1958生,山东临沂人。法学(国际关系)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观察》(CSSCI)执行主编、研究所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问题,亚太国际关系等。曾参与教育部“九五”课题《大国文化战略》研究,并独立完成其中的子课题《日本文化战略》的研究。在《日本学刊》、《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论坛》、《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等专业书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兼任中华日本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理事、《日本学刊》特约撰稿人、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会员、上海日本学会会员、上海日本研究交流协会会员等。
商品经济的萌芽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把农村卷人商品经济,农业生产日益商品化。一部分农民除年贡和自己生活资料外,将剩余产品商品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繁荣创造了条件。由于城市中武士、町人消费的增加,大名武士们只靠年贡和劳役地租,渐渐不能满足其生活之需,为此就得出卖年贡米谷和其他产品,换取必需的东西和货币。这样商品货币经济也就迅速地发展了起来。由于农村自然经济日益被商品经济所侵蚀,便开始了瓦解。此外,从17世纪末起,以经济作物为原料的农村手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农工产品的商品化,日益使农村卷入到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漩涡。
同时,德川时期的商品流通首先是通过领主的贡租商品化进行的。诸侯和武士必须把贡租和俸禄换成货币,才能维持他们的城市生活,支付往来江户“参觐交代”的费用。这样,不少大名就必须把贡租运到江户或大阪出售,以换取货币。这样就催发了交易市场的形成,引起了城市生活的提高和商业资本的发达。全国性的市场在江户中期便已逐渐形成,到17世纪末,商品流通范围开始超过藩国范围,而进入市场的商品品种也不断地增多,加强了各藩之间的经济联系。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服务承诺: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温馨提示:因厂家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更换随机附件等没有任何提前通知,且每位咨询者购买情况、提问时间等不同,为此以下回复仅对提问者3天内有效,其他网友仅供参考!若由此给您带来不便请多多谅解,谢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最终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音乐排行榜
购买了该商品的用户还购买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根据浏览猜你喜欢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齐鲁诸子名家志?管子志(附晏子志)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齐鲁诸子名家志?管子志(附晏子志)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齐鲁诸子名家志?管子志(附晏子志)
您也可能感兴趣
《齐鲁诸子名家志》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以志体为主,收录了山东历史上28位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的生平、业绩、影响和后人的研究状况。不仅记载了先贤们的生活与成长经历、主要业绩和贡献,而且收集了与他们相关的遗存、遗物、纪念设施,后人对他们的研究、评价,以及相关的纪念活动,可以说是介绍和研究这些先贤的内容全面、形式严谨、资料丰富的最新成果。集研究性、可读性于一体,思想内涵深刻,文字精练易读,图文并茂,装帧典雅,适合不同阶层人士阅读。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力求客观、准确地介绍和评价管子的生平、思想和历史贡献。
总序编纂说明概述第一篇
家世与生平第一章
家世第一节
管氏来源第二节
管仲后裔第二章
生平第一节
困顿时期第二节
升任宰辅第三节
军政改革第四节
佐成霸业第五节
临终劝谏第六节
个性品格附:一、管氏所居颍上地望考二、管子早年身份考三、管仲采邑小毂考四、有关“三归”的记载和解释第二篇
思想与学派第一章
思想资料第一节
《管子》第二节
散见资料第二章
基本观念第一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第二节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第三节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第四节
号令必明,赏罚必信第五节
崇德修礼,怀抚诸侯第三章
管子思想的发展第一节
齐国管子学派第二节
哲学思想第三节
政治法律思想第四节
军事思想第五节
财政思想第六节
其他思想与学术第四章
历史影响第一节
管子思想与齐国学术第二节
轻重理论与古代理财思想第三节
对后世政治家的影响附:一、刘向《管子书录》二、古今学者论《管子》性质及成书时代第三篇
历代评论与研究第一章
古代学者的评价第二章
近现代管子研究附:一、《管子》校注与管子研究著作要目二、20世纪《管子》研究论文要目三、欧美国家有关《管子》研究的主要论著四、日本有关《管子》研究的部分论文第四篇
祀典与遗存第一章
祀典第二章
遗存附录一、古代学者所撰管子传记选辑二、历代咏管仲诗选辑三、历代论管仲文选辑附志
晏子编纂说明概述第一篇
家世与生平第一章
家世第二章
生平附录:晏子生平大事系年第二篇
个性品格第一章
晏子个性第二章
相关传说第三篇
思想及其影响第一章
关于《晏子春秋》等思想材料第一节
对《晏子春秋》一书的认识第二节
其他散见材料第二章
礼治思想第一节
礼治思想来源第二节
礼治主张第三节
晏子礼治思想的特点第三章
君臣观与人才观第一节
晏子对君臣关系的认识第二节
晏子的明君观第三节
晏子的人才观第四节
晏子选用人才的实践第四章
民本思想第一节
思想渊源第二节
爱民思想第三节
相关实践第五章
理性精神与辩证思维第一节
思想来源第二节
理性精神第三节
辩证思维第六章
晏子思想的影响第一节
晏子思想和墨家思想的关系第二节
晏子思想对稷下学的影响第三节
晏子思想对孟子的影响第四节
晏子思想对荀子的影响第四篇
评价与研究第一章
古代学者论晏子第二章
近现代晏子研究附录:相关研究论著及论文选目第五篇
遗迹遗存第一章
墓葬第二章
其他遗存编后记
一、本志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力求客观、准确地介绍和评价管子的生平、思想和历史贡献。二、本志分为四篇,篇下分章,各章视内容多少分节或不分节。史实考证、古今相关论述、相关论文及著作要目等参考资料列为附录,根据内容性质附在各篇之后或全书之后。所引资料均注明出处、来源。三、本志涉及有争议的问题时尽量全面列举各家说法,赞同和采用某种观点则简要说明其理据。四、本志叙述管子事迹用春秋齐国纪年,同时注明相应的公元纪年。五、本志涉及个别古代地名、人名时仍用繁体字,以免误解和混乱。六、《管子》版本来源不同,原文每有差异。本志所引《管子》文句主要依据清人戴望《管子校正》(诸子集成本),同时参考了今人钟肇鹏等整理的《管子简释》(齐鲁书社1987年版)。
十多年前,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组织编写《管子志》一书,我任该书主编并承担主要撰稿工作。书稿写成后,省史志办和具体负责该书编纂工作的淄博市史志办在淄博市开过一次小型的鉴定会,安作璋、孟祥才、逄振镐、王德敏诸位先生对书稿作了鉴定并提出修改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也写寄了书面意见。此后,我根据专家意见作了部分修订。该书稿没有正式出版。2009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齐鲁诸子名家志丛书》,《管子志》被列为丛书之一。现在这部《管子志》,对旧稿作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除增加附录部分,列举相关参考资料外,观点和文字都有很大改动。本部《管子志》实际上已脱离旧稿,是重新编写的一部新书。韩仲秋同志曾帮助搜集管子研究论文、著作目录,特此致谢。本书所附《晏子志》由韩仲秋、王玉喜两位同志编写。《晏子志》是一部独立的志书,由于历史上常以管、晏联称,同时考虑到篇幅关系,故将该书与《管子志》合编在一起。受个人学识和编写时间的限制,本志稿难免有疏漏讹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胡新生2009年3月于山东大学
号令必明,赏罚必信管仲执政期间,对齐国的法律制度作过一系列改革。为解决武器匮乏的问题,管仲曾下令:“制重罪赎以犀甲一戟,轻罪赎以鞲盾一戟,小罪谪以金分,宥间罪。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这是为满足军事需要而对西周以来的罚金制度所作的改革。管仲还强调用严厉的惩罚手段保障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有不慈孝于父母、不长悌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管仲认为,生、杀、贫、富、贵、贱是统治者操控臣属和民众的“六柄”,明智的国君应恰当地运用这六种赏罚手段以保证政令的畅通。通过长期的执法实践和继承前代的相关观念,管仲提出了一整套法律思想。管仲的法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法令必须公开、明确、统一和相对稳定;执法过程中必须排除各种干扰,信赏必罚,不徇私情;立法须合乎人情事理,使其可行。《管子?牧民》指出,治国者应当“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这是强调,只有向民众阐明赏罚的标准,才能使民众能够清楚地知道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途径。在君主体制下,国君的意志往往就是法令。从这种现实出发,管仲主张君主的好恶应当公开透明,以使百姓和臣属能按既定的赏罚标准行事。《牧民》告诫统治者说:“毋蔽汝恶,毋异汝度,(否则)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君主不可掩饰和隐藏自己的意图,不能设立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只有如此才能使下属不至于无所适从,才能得到贤人的支持和信赖;在室内发言应该让全室人都清楚地了解言辞内容,在堂上发言应该让满堂人无不知晓。只有让法令明确而普遍地传达于整个统治区域,才称得上是圣君明主。管仲还指出,赏罚应当施于法令公布和标准明确之后,而不应施于人民周知法令之前。《管子?立政》说:“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日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立事者谨守令以行赏罚,计事致令,复赏罚之所加。有不合于令之所谓者,虽有功利,则谓之专利,罪死不赦。首事既布,然后可以举事。”《法法》篇指出:“令未布而民或为之,而赏从之,则是上妄予也。上妄予则功臣怨,功臣怨而愚民操事于妄作,愚民操事于妄作则大乱之本也。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上妄诛则民轻生,民轻生则暴人兴、曹党起而乱贼作矣。”这些论述都是强调,应当先让人民知道法令,然后再施行赏罚;为避免随意赏罚带来的恶果,必须使法令具有公开性和周知性。管仲认为,在法令明确公布之后,即应保持其连续和稳定。《法法》篇指出:“未有能多求而多得者也,未有能多禁而多止者也,未有能多令而多行者也。号令已出又易之,礼义已行又止之,度量已制又迁之,刑法已错(措)又移之,如是,则庆赏虽重,民不劝也;杀戮虽繁,民不畏也。故曰:上无固植,下有疑心;国无常经,民力必竭,数也。”管仲反对不负责任的朝令夕改等行为,认为随便变更法令将损害法令的威信和威严,从而使赏罚手段失去效力。管仲已认识到,法令公布后严肃执法也是重要问题。《法法》篇说:“令已布而赏不从,则是使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则战不胜而守不固,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令已布而罚不及,则是教民不听,民不听则强者立,强者立则主位危矣。”该赏而不赏则使人懈怠,该罚而不罚则等于鼓励强横。因此,管仲在强调“号令必着明”的同时又强调“赏罚必信”。管仲对立法原则以及与法令实施相关的问题都有所涉及。《法法》篇有“宪令制度必法道”的说法,即是要求制定法律及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事理。《法法》篇又说:“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之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不按法律办事即无常规可言,法律不像法律也不能贯彻政令。有令不行,最大的可能是命令不具有法律的威严,不足以使人遵行;政令具有法律威严而仍不能实施,可能是由于发布命令者考虑不周,违背事理;政令符合事理而仍不能贯彻,可能是由于相关的赏罚规定力度太轻;赏罚很重仍不能使政令通行,可能是由于执行不力,赏罚无信;如果以上问题都不存在而仍然有令不行,只能归因于发令者本身不率先垂范。这段分析深入细致,应是根据管仲的基本观点润色而成。管仲的法律思想限于立法可行、法令明确和信赏必罚等观点,其中尚不包含剥夺宗法贵族的特权与加强君主专制等内容,与战国时代变法运动中兴起的法律思想有所不同。管仲改革也未见公布刑律的记载。但管仲的“言室满室,言堂满堂”等思想,与春秋后期郑国的“铸刑书”、晋国的“铸刑鼎”等公布刑法的活动有内在关联,对当时法律观念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管仲的法律思想为战国时代法家学说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齐国管仲学派十分重视法律建设,《管子》一书包含丰富的法律思想并被后人列为法家文献。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多次引用管仲的言论和故事并加以详细评论。因此,不少研究者将管仲视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先驱之一。第五节
崇德修礼,怀抚诸侯齐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一系列威慑、征服活动确立了霸主地位,但在如何巩固和发展霸业的问题上,管仲并不主张纯任武力和恃强凌弱,而是主张对盟国施德修礼,使承认齐国霸主地位的诸侯真正心悦诚服。齐桓公出兵争霸前,管仲曾提出接好邻国的建议,采取了返还别国领土、加强睦邻关系等措施。公元前681年,齐、鲁结盟,管仲劝说齐桓公如约归还所侵鲁地,取信于诸侯。这些史实说明管仲很早就确立了军事与外交手段相结合的争霸战略。齐国霸权形成后,管仲更强调“德”、“礼”、“信”的外交原则。宁母盟会时,管仲阐明“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的道理,建议齐桓公“修礼于诸侯”、“以礼与信属诸侯”,对不真心归附的诸侯采取“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的政策,又提出“夫合诸侯,以崇德也”的思想。春秋时代的其他霸主及其辅佐,一般仅着眼于军事威慑和军事征眼,只有管仲确提出“崇德”、“修礼”的外交原则。管仲怀抚诸侯的思想和举措,表现出统理天下的王者气象,其眼光和胸怀远远超出同时代的政治家。从崇德修礼的外交原则出发,管仲反对在列国间制造矛盾、挑起事端,反对凭借别国的力量侥幸得利,主张首先增强自身实力,准确判断局势,慎重对待列国间重大事件,保持外交上的主动权而不为人所制。《管子?枢言》说:“有制人者,有为人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所述依靠国力、稳守待机、后发制人的外交战略,正是管仲的一贯思想。管仲处理邦交事务注重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善于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管子-霸言》说:“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轻重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这是要求政治家全面深入地分析形势,准确地把握利害关系,相时而动,转祸为福。《史记。管晏列传》总结管仲的施政特点时说:“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桓公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管仲在外交实践中既强调崇德修礼,又不失时机地炫耀武力;既严守原则,又富于变化。管仲的外交思想和争霸谋略充满辩证精神,表现出高超的智慧,深为后人所推崇。P78-82
帮助平台入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们有1个共同好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