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奥尔滨梅克人就是殷商末裔,那么奥尔滨梅克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传说的源头呢!?

神秘的古文明:奥尔梅克
按照传统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观点,美洲文字历史不超过2300年,而这个新发现使学界不得不重新评估奥尔梅克文明的重要性。&
大约3000年前,中美洲海岸上曾经有一个古老的文明奥尔梅克(Olmec)。它在高原上大兴土木,建造城市;他们曾经很强盛,但到公元前900年前,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突然消失了。是因为外敌入侵吗?但是在他们的遗迹中也没有任何遭到外敌入侵的痕迹。那么是自然条件的改变,还是因为瘟疫,还是……他们与玛雅文明又有何神秘关系?历史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只能让我们在那一个个古代废墟中追索曾经发生的故事……
&&&&&&&&&&&&&&&&&&&&&&&&&&&
奥尔梅克文明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连现代人都叹为观止。恢弘宫殿的残骸,有奇特的陶器,有人形美洲虎图案……但奥尔梅克最卓著的当属其特有的雕像,这些雕像以巨大的石头头部雕像工艺见长。它们不仅体积巨大,而且栩栩如生,大都雕刻着厚厚的嘴唇和凝视的眼睛。
最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些地方并不盛产石头,当地人制作大型石雕像的巨石必须从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外运来,可以想像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之巨大。而在当时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奥尔梅克人却把沉重的玄武岩石块从40里外的火山区拖到圣洛伦索,还把巨大的石头打磨成了10
英尺高的石头头像,其中的力量与智慧实在不容小视。
&&&&&&&&&&&&&&&&&&&&&&&&
石头雕像 (AFP)
“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1936年被发现的,共十四个,成为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都是用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其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
厘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有人认为,这个头像可能与某种竞赛或祭祀有关;也有人认为,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不仅如此,科学家发现奥尔梅克人还发明了一种橡皮球游戏,后来这种游戏在整个地区广泛流传,成为各地十分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此种发明无疑又闪现了奥尔梅克人特别的智慧。
&&&&&&&&&&&&&&&&&&&&&&&&&&
奥尔梅克文字
有人提出,早在2600年前,奥尔梅克(Olmec)人还用原始的文字符号来记录他们的光辉业绩。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考古学家在位于墨西哥塔巴斯哥州的拉文塔这个方圆200公顷的著名奥尔梅克文明遗址发现了一个圆柱型的玺印和一块绿玉残片,上面都刻有一些笔画纵横的形象与图案。按照传统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观点,美洲文字历史不超过2300年,而这个新发现使学界不得不重新评估奥尔梅克文明的重要性。
玺印上有一幅特别的图案:一只类似凤鸟的禽类嘴边出现了一个类似现代漫画中的语言框,里面充满了各不相同的符号。科学家认为这只鸟在说话,语言框中的几个符号,与玛雅日历上的日期符号几乎一模一样。
&右边的鸟在说什么?奥尔梅克文字被认为是中美洲最早的文字 (AFP)
尽管奥尔梅克文字尚未得到破译,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与其后的玛雅文字有惊人的相似性。根据玛雅文字习俗,一些学者更倾向于认为这只凤鸟代表着一位地位尊贵的首领,公元5世纪时,一位玛雅国王即被称为“宝蓝色鹦鹉”。从他口中说出的日期,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或祭祀日。
较之玺印上的图案,镌刻在那块绿玉残片上的符号则复杂难懂得多,不过一些学者认为这恰好证明了奥尔梅克文字发展的渐进性与连续性。与专注于数学统计的中东古文字不同,美洲文字着重于政治含义的表达。君主的祭典,征伐,或日常起居,都是文献记述的主要内容。
但也有科学家表示,除非成系统的文字符号被发掘出来,否则奥尔梅克在文字发明上的地位就能是一种假说。鉴于玛雅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奇妙混合体,如何判定古老的图画何时具备表音作用,的确是一件艰钜的工作。
&&&&&&&&&&&&&&&&&&&&&&&&
母亲?姐妹?没关系?
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报告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考古学家杰弗里.布洛姆斯博士和其他研究者详细描述了奥尔梅克广泛流传的陶器输出工业,藉以证明奥尔梅克文明先于其他任何文明,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但是也有少数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当时文明的一个“姊妹”文明,算不上什么始祖。不过,已有的证据似乎更支持前者:中美洲各地到处分散着带有奥尔梅克风格和设计标记的陶器。而且科学家们发现奥尔梅克文明比当时的其他临近文明都高级。
耶鲁大学的考古学家迈克尔.科博士在自己《玛雅》书中指出,奥尔梅克文化的影响曾在中美洲地区各部分都遍及,唯一疏漏了一个地方,就是玛雅。科博士也感到很奇怪,但他猜测很可能是当时的玛雅人对日益壮大的奥尔梅克丝毫不感兴趣,所以没有融进奥尔梅克文化。
奥尔梅克文化和玛雅文化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谜团,而且它们都曾存在并兴盛于中美洲。所以,很多考古学家一直认为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近来,研究分析发现奥尔梅克文化与玛雅文化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那就是玛雅文化传承于奥尔梅克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伊扎帕文化。伊扎帕是墨西哥恰帕斯内的一个地方,曾经有过很多古代寺庙。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奥尔梅克雕像,又能看到玛雅油画。科学家猜测可能是奥尔梅克文明间接的影响了玛雅文化。不过玛雅人所精通的天文历法,似乎还没有在奥尔梅克一方找到渊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广州分类信息】 广州免费发布信息网 - 广州58同城
你要找的页面不在这个星球上!
该页面可能被删除、转移或暂时不可用
强烈推荐您去: 查看更多类似信息关于奥尔梅克文明消失的具体原因
关于奥尔梅克文明消失的具体原因
请尽可能详细点,谢谢
补充:这次主要是对其消失的原因发的提问,不用说明其历史,还有具体点的吗?
奥尔梅克文明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美洲文明。它存在和繁盛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现在的墨西哥中南部)。圣洛伦索(San Lorenzo)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900年左右被暴力摧毁。拉文塔(La Venta)的奥尔梅克文明持续到公元前400年,莫名其妙地消亡了。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巨石建筑——金字塔,巨石雕像,小雕像,大型宫殿,尚未破译的文字体系,玉器,美洲虎、羽蛇、凤鸟崇拜,橡皮球游戏……他们的巨石雕像高达10英尺,原料是花岗岩,人像都是厚嘴唇、扁平的鼻子,凝视的眼睛,奇特的头盔。其面部特征很像非洲人。一般认为,这些像的原型应当是奥尔梅克的国王。奥尔梅克也有大量的小雕像,这类雕像在殷商考古中是很常见的。
  半人半美洲虎(美洲豹)神是奥尔梅克人的最高神,其次有羽蛇神、谷神、凤鸟。图腾的实质就是标记氏族,半人半兽(植物、非生物)的含义是有关氏族以这种动物(植物、非生物)为神,相信生命来自这种图腾物,人活着靠它护佑,死后回归图腾神那里。商周有以虎(虎豹不分)为图腾的氏族。至于更早的时期,虎图腾氏族见于《山海经》记载的极其繁盛,贯穿中国上古史,西王母、罗罗(彝族)、穷奇等都是虎图腾。以前彝族巫师身披虎皮,萨满教巫师披鹿皮,古巴比伦王及神披鱼皮衣,都是相同的图腾观念。
  少昊是印第安人和东亚共同的神。由《左传》郯子的叙述以及山东、韩国的考古发现可知,少昊为凤鸟图腾。印第安人对凤鸟的具体形象有不同解释,与羽蛇神的分合也有不同做法。但可以推断,奥尔梅克人与殷商人同样纪念少昊。玺印为圆柱形,涂上油墨,可以在纸、衣服上滚动,拓下图画。这种方法被玛雅人沿用。
  奥尔梅克人已经有了象形文字,与玛雅文字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其构成体系,具体的语言特征还是未解之谜。
起源
  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位于今墨西哥的维拉克鲁斯州和塔巴斯科州,西起帕怕洛阿潘河,东至托纳拉河,面积约为1.8万平方公里。这一带西部为洪泛区,东部为沼泽地,气候炎热多雨,河流众多,水草丰美,并且橡胶树成片,因此当地居民被称之为“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之乡的人”。
历史
  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产生于中美洲圣洛伦索高地的热带丛林当中。圣洛伦索是早期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在繁盛了大约300年后,于公元前900年左右毁于暴力。其后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迁移到靠近墨西哥湾的拉文塔。奥尔梅克文明最终在公元前400年左右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尚不得知,但它影响了大量的中美洲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特征,如金字塔和宫殿建造,玉器雕琢,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也是后来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托尔特克等文明的母体。但也有人认为奥尔梅克文明和其他中美洲文明的关系是姐妹关系。
  中外一些学者提出殷人东渡美洲论解释奥尔梅克文明突然出现以及奥尔梅克艺术凤格和中国殷商时代艺术惊人相像。
  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为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和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三个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期有先有后,相互衔接:圣洛伦佐文化最早,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间;其次出现的是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600年;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出现最晚,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由这三个文化点组成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墨西哥本地区,而且遍及整个中部美洲地区。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在社会生活、建筑艺术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
建筑艺术
  奥尔梅克人创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雕塑作品。他们用石头建造巨大的宫殿和金字塔,在玉石上进行精美的雕刻,制作了大量的陶器。奥尔梅克人最著名的艺术作品莫过于“奥尔梅克巨石头像”。这些在花岗岩上雕出的高达10英尺的巨大人头像显示了奥尔梅克人高超的技术水平。人头像都带有古怪的头盔;人脸具有非洲人的面部特征。奥尔梅克巨石头像引起了外星人和神秘现象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奥尔梅克人在建筑艺术上也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创造力。由于生活的地方洪涝灾害多发,为防水淹,不得不挖土筑墩建房于土墩之上。考古发掘出两种土墩:一种呈圆形或方形,面积不大,往往数座土墩聚集在一处;另一种为长堤状,长达30米。前者无疑是民居遗址;后者根据长堤下方出土的大量石片、石斧等石器判断,当为工匠集体劳动的工棚遗址。奥尔梅克人的建筑物均为泥垒土砌而成。民居自不必说,就连祭祀中心的底座高台也是土垒的。拉文塔的祭祀台呈圆形,高30米,底座直径128米,坐落在一广场南端,用土10万立方米,面积为5平方公里。在这个高大的土台上矗立着一座座神庙或祭台,并且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在奥尔梅克文明时期也已出现,那就是:在约莫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远观之,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这一建筑风格后来也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奥尔梅克人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这尤其突出地体现在他们的石雕作品、制陶工艺和筑墩建房技巧上。1938年发现的“奥尔梅克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化中最闻名于世的艺术品,这些头像由整块玄武岩雕成,构思完善,具有强烈的写实性。14个巨石头像中最大的是一个青年的头面雕像,重达30吨,高3.05米左右,形象十分生动。他鼻子扁平,嘴唇厚大,眼睛半睁,呈扁桃状,眼皮显得十分沉重;头戴一顶装饰有花纹的头盔,遮住了两耳。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或者就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
  除了雕刻出巨型石像外,奥尔梅克人还用绿玉或黑玉雕出许多小型的人像、动物形象或一些小雕像。奥尔梅克人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这是奥尔梅克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奥尔梅克人看来,最为贵重的物品是玉石,它代表着“第一流的无上的体面”。绿色玉石所折射出的颜色仿佛滴翠的青玉米或荡漾的碧波,由此绿玉成为“珍贵”和生命自身的同义词。奥尔梅克人雕刻出来的小型石像晶莹圆润,玲珑可爱。这些玉石人像以裸体直立的站相和五官俱全的面具为最多,有的小人像胸前还缀有一面用黑曜石凿成的镜类饰物,即使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闪闪发光。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宗教礼仪用具的一批灰白、墨绿或碧绿色的石手斧,这种手斧表面极其光滑。在玉雕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豹头部特征的神像,该神像是人的身形(有时故意表现为小孩的身形),学者们称之为“豹人”或“豹娃”。美洲豹是奥尔梅克人崇拜的主要天神的象征,因此这个神的形象往往兼具人和豹的特点。奥尔梅克人的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他们独特的宗教信仰,又形成了一种方正凝重、深厚圆润的风格,成为奥尔梅克艺术的典范。他们的石雕艺术为后来的玛雅人所继承,在玛雅文明时期,玉石制品和玉石图像遍及整个玛雅地区。
在奥尔梅克文明早期,奥尔梅克人还制作陶器。主要以灰黄色粗砂陶为主,均为手制,器形较厚,表面一般没有什么装饰。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800年,制陶技术大有进步,出现了具有玛雅文化特征的黑色陶器。这种黑色陶器以钵形器和壶形器为主,器壁仍然较厚,表面先经磨光,然后刻出富有代表性的花纹。
经济发展
  由于生活的地区土壤肥沃,雨量极其充沛,奥尔梅克人已开始放弃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过渡到耕种作物以之作为食物主要来源的阶段。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和昆诺阿藜等,其中玉米是其主要种植作物。种植方式为刀耕火种。据考证,奥尔梅克人可能是最早种植玉米的人。公元前800年左右,当墨西哥湾沿岸的低地出现奥尔梅克文明,秘鲁出现查文文明之际,“形成”期的中美洲文化,包括制陶术和玉米种植,已经传遍了从中美洲到秘鲁在内的整个“核心美洲”。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中美洲是最早种植玉米的地区,而奥尔梅克人则是玉米的最早种植者。在奥尔梅克人创造的基础上,玛雅人继续发展和提高了玉米的种植技术,使得玉米这种原来河谷中的野草经过玛雅人的培育,变成了既甜美又富营养的粮食;同时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因此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奥尔梅克人的主食除了玉米外,还有一些肉食。从考古发掘出土的遗骨验证,奥尔梅克人大多食用家犬和火鸡,同时也食用野鹿和鱼、鳖。
  奥尔梅克人不仅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精湛的雕刻技艺,而且创造出了一定的文化成就。日在特雷斯·萨波特斯出土了一块石碑,石碑的正面刻有“点”、“横”组成的数字,竖行排列,经破译意为“公元前31年”。石碑的背面刻有美洲豹的形象。这一石碑的发现向人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奥尔梅克人是中美洲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文字和历法的始祖。
文化
宗教:奥尔梅克人主要崇拜半人半美洲虎的神,也崇拜羽蛇神(Feathered Serpent God)和谷神(Then Man of Crops)。宗教信仰是奥尔梅克社会的主线,圣洛伦索遗址就是一个宗教仪式中心和居民区的复合体。
文字:部分学者将拉文塔出土的一些雕刻图案认读为奥尔梅克人的文字,但尚未得到学界的公认。
城市遗址:圣洛伦索遗址(San Lorenzo) 拉文塔遗址(La Venta):位于墨西哥南部的塔巴斯哥(Tabasco)州。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揭开神秘的奥尔梅克文明之谜(图)_海外动态_新浪收藏_新浪网
艺术名家高清图集
揭开神秘的奥尔梅克文明之谜(图)
奥尔梅克著名遗址拉文塔出土的19号石碑,表现龙和人的结合体,具有强烈的流动感。(翻拍图)
拉文塔出土的朱砂玉人,胸前配有镜子。(翻拍图)
  文:姚伟
  近些年来,因2012年临近,“玛雅预言”在全球盛传。有着末日意识的西方人,从古老的玛雅历法中,演绎出一个令世界惊悚的“地球毁灭”。这个虚妄的“末日说”能盛传天下,是因其“嫁接”到一个事实上:玛雅人曾拥有极为发达的天文学和数学。
  玛雅是了不起的。哥伦布到达美洲之时,整个美洲文明程度最高的区域是中美洲,而中美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古文明就是玛雅。这个古文明充满神秘感,因其起源无从考究,曾有人认为是“外星人”所创造。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表明,玛雅文化并不是中美洲最早的文明,她有位“老祖母”――神秘的奥尔梅克文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墨西哥东南海湾的拉文塔,考古学家发现了大型陵形土墩(也称金字塔)、宗教庙宇,以及大量的石雕、玉雕和玉圭。考古学家了解到,当地印第安人相传古代这里曾生活着奥尔梅克人(意为“橡胶林区人”),因此借用来称呼这一早期文明。随后,墨西哥中南部不断发现类似文物,证实奥尔梅克文化影响范围之广。
  自奥尔梅克文化发现后,“玛雅中心论”与“奥尔梅克母源文化论”即起争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激烈争锋。最终碳-14测试做出了裁决:奥尔梅克文化活跃于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间,比玛雅文化早了1000年,其中美洲文明“老祖母”的身份,遂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学者们认为,奥尔梅克的金字塔神庙、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橡胶球死亡游戏、玉米种植、玉石装饰等等,被后来众多中美洲的印第安文化所继承,成为中美洲各文明的共同元素和基本主题。
  但奥尔梅克的谜团并没有因此全部揭开。这是一种骤然而起的文明,没有发现任何从起源到形成的过程,仿佛瞬间便一应俱全了。如美国学者Coe所说,奥尔梅克的心理体系、艺术风格,以及建筑成就等都证明,这种文化“以十分成熟的形态突然地出现了”;另一位美国学者Tolstor也认为,“似乎这一文化的全盛期即出现在其起始阶段”。
  因此,奥尔梅克文化的起源,成为纷争不已的话题。主流的观点,认为这种文明是在美洲独立发展而来,但因找不到发展链条,持这种观点的人,无法解释奥尔梅克缘何骤然达到极盛;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奥尔梅克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一些研究者从出土的文物上,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子:奥尔梅克人尚玉,他们制作的玉器、玉人、玉面具十分精美;他们崇拜美洲虎,其美洲虎形象与中国商周青铜器和良渚玉器上的饕餮形象颇为相似;他们崇拜羽蛇神――能飞的大蛇,是雨神、水神;他们相信月亮上有一个兔子,这种观念在中美洲延续到今天,歌曲《Rabbit in the Moon》(《月中之兔》)就是从中美洲唱响……
  这些相似性,能说明奥尔梅克为殷商遗绪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是否就意味着,3000多年前曾有过从中国到中美洲的跨太平洋航行?一位在美国大学任教的中国人,以堂吉诃德般的精神,走上了探索之路。
  从不屑一顾到醉心研究
  对于在美国德州某大学任教的许辉来说,印第安文化是宿命般的缘分。不管他干什么,不管他在哪儿,总有种力量吸引着他去了解这种美洲本土文化,并最终指引他来到奥尔梅克。
  最初,许辉听父亲讲起印第安人与中国血缘有关,但他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
  许辉的父亲是位医生,也是世界史业余爱好者,人类基因研究获得突破后,他对印第安人与中国的关系产生浓郁的兴趣,经常搜集报刊相关报道。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最先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西方学者。1590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尚不足百年,法国学者阿科斯塔即提出,印第安人源出亚洲,是经由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后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1.2万年前,因处于冰川期海平面下降,曾存在“白令陆桥”,而考古发掘和人类学研究表明,因追逐猎物,亚洲人多批次通过陆桥到达美洲,假说得到证实,遂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
  阿科斯塔之后,欧洲学者又提出一些新的假想,法国学者歧尼认为,中国古籍中的“扶桑”就是美洲的墨西哥;而英国学者梅德赫斯特在翻译《尚书》时,又提出周武王伐灭殷纣王时,可能发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这是所谓“殷人东渡说”的发端。
  上世纪初,西方人的假说在东方引起了反响。日本考古学者白鸟库吉等人系统介绍这些假说,并提出殷人可能是经由朝鲜移居美洲大陆。受其影响,中国甲骨文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对此产生兴趣,曾委托前往墨西哥的朋友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一些新的考古发现涉及此事,不断有中国学者引证古籍,探讨这个问题。
  虽然父亲经常对许辉谈起这些事,但许辉总认为有些荒诞不经,并不很在意。后来的一些经历,才引起他的浓厚兴趣。
  许辉在国内时,曾在上海教英语口语课《跟我去旧金山》,经常被学生问及美国和美洲印第安人的问题;到了美国后,他改教汉语和中国文化,又经常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中国文字与印第安符号有什么关系?印第安人从亚洲徒步来到新大陆,为什么他们用针灸而不用筷子?
  被问得目瞪口呆的许辉,下决心找相关书籍研读,从此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泛太平洋比较研究。
  渐渐地,许辉了解到白令陆桥理论、泛太平洋血统基因相同论,以及印第安人的各种传说和美洲文物发掘新成果。与此同时,他了解到搞泛太平洋对比研究的学者寥寥无几,美国学者不了解中国文化,而中国学者则缺乏中美洲考古经历,对这里的考古学成果所知甚少。因此,对比研究其实尚未真正开启。当意识到研究难度的时候,许辉已无法转身,他发现自己深深迷上了这些待解的谜团。
  半年多时间,许辉翻阅了数百本书和画册,发现众多印第安部落都有“先人过大洋”的传说,其习俗、图腾和画符似乎都与中国先秦时代接近,他们也有龙的传说,从小蛇、小龙到羽蛇和飞龙,他们也有天圆地方和四色方位的观念,他们有跽坐习俗,有八卦年历和阴阳概念……所有这些,似乎都有中国的影子。
  在所有这些书中,让他深受鼓舞的,是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的《泛太平洋的回音和实证》。这是李约瑟先生最后一本书,记述了他赴墨西哥开会时所产生的似曾相识感――他觉得又回到了中国。尽管李约瑟此次行色匆匆,来不及搜集更多实证资料,但凭着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他向年轻学者发出呼吁:注意泛太平洋文化特有的现象,多找点实证,多做点对比研究。许辉觉得,李约瑟这本书仿佛是为自己而写,让他坚定了前往墨西哥寻找实证的信心。
  从拉文塔回归安阳
  从1995年5月开始,许辉多次前往墨西哥进行考古学调查,他把主要目标指向了中美洲文明之母――奥尔梅克文化。他先后参观墨西哥国家人类博物馆、维拉克鲁斯州哈拉巴博物馆等,申请浏览库藏文物,看到了大量的石器、玉器、陶器,以及最为闻名的奥尔梅克艺术品――大头石像和精美的玉人;他翻越山谷,穿过丛林,走访了特奥蒂瓦坎、圣洛伦佐、拉文塔等奥尔梅克遗址,登临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他最大的收获,是从各种器物上搜集到一些奥尔梅克符号,最初只有32个,最后达到数百个,有单个的,也有成句的。
  在墨西哥城,许辉等人拜访了墨西哥考古元老皮那?陈教授。在许辉看来,这位“墨西哥的郭沫若”和“中美洲的李学勤”,是墨西哥考古发掘经验最丰富的专家。皮那?陈热情地邀请许辉去家里做客,与他畅谈良久,告诉他泛太平洋之间的文化接触,比想象的要多,但可惜很少有人对此做深入的对比研究。皮那?陈鼓励许辉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提醒他多花点时间在拉文塔第4号文物上。
  拉文塔被视为奥尔梅克故都,是奥尔梅克文化最辉煌的遗址,其第4号文物更不同寻常。这是一组16位小玉人和6根玉圭组成的文物,从拉文塔祭祀遗址中心位置出土,发掘的专家发现,这组文物被埋入地下后,还曾被挖出查视,足见其对奥尔梅克文化的重要性。
  许辉接受了皮那?陈的建议,立即前往墨西哥人类博物馆再次考察这组文物,并请求墨西哥政府同意拍摄该文物。由于一部分原物被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许辉返回美国后,通过各种努力,补拍了这部分原物的特写,使第4号文物首次有了全版特写照片。
  这组文物中,玉人都有着明显的“中国面孔”,更有价值的是,其中红色玉人的背后的两个玉圭上,刻有清晰的符号。这些符号曾被美国学者解释为花纹或图案,但在许辉看来,那分明是文字。
  1999年,甲骨文发现百年之际,一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安阳召开,许辉带着他发现的符号,从美国来到安阳。他希望让全世界最著名的甲骨文专家辨认,他所搜集的奥尔梅克符号,与甲骨文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他结识了南京大学教授范毓周,让这位甲骨文专家对奥尔梅克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尔梅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