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市旅游攻略龙泉街在哪里

吐鲁番市龙泉街在哪里_滕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生活杂谈]吐鲁番市龙泉街在哪里收藏
不解释 !!!!答的上的乃神人!
登录百度帐号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吐鲁番政府网
当前位置:
>>>>>>正文
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点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要求,现就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收费及费用减免情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等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资料数据的汇总统计期限自日起至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联系(地址:吐鲁番市示范区龙泉街以南,艾丁湖路以东)邮编:838000;电话:7603007;传真:7603008;电子邮箱:)。
2014年,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办法》,按照行署关于政务公开的要求,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强化督查,狠抓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公开规范。建立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组织领导制度,并及时调整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严格落实《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公共信息网络发布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对公开信息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做到“公开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公开”。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人员严格履行职责;政务信息公开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未经审查的信息一律不得公开。并将各科室信息报送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对政务公开内容及时检查更新,确保网上办事、下载项目表格链接下载正常。二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阳光工程”,惠民便民。依托地区人社局门户网站,搭建网上阳光平台,开设阳光政务网上办事大厅,推进阳光政务“一网清”、“一点清”。全面清理政务事项,除涉密事项外,对涉及单位、个人办事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逐项列明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受理条件、申报资料、办理时限、承办部门及人员等相关信息,绘制出详细的业务流程图,在网上、网下两个平台向社会和服务对象公布,方便群众办事。优化业务流程,缩短办事时限。从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全面、科学优化公务员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工作、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工资福利和其他事项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的业务运行,进一步简化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实行承诺办结制,能当场办理的即时办结,能压缩办理时限的尽可能缩短时限,不让群众多跑一次。三是加强舆论宣传,促进政务公开。开通了“火洲人社”,微博和微信平台,广泛宣传地区人社最新工作动态和政务简报,微博发布政务信息26期,微信发布政务信息165期,微信平台关注人数达到365人。&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4年,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门户网站公开政务信息1186条。&
三、依申请公开及咨询政府信息情况&
按照《条例》开展了依申请公开信息工作。从日截至到日,收到1件信息公开申请,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法、及时进行了答复,没有出现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情况&
本年度没有发生政府信息公开收费情况。&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本年度未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及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努力方向&
2014年,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政务公开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我局在开展政务公开过程中,注重关注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但与群众的参与互动开展的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实时监督、及时反馈的政务公开体系。二是政务公开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下阶段,我局将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一是从创新机制入手,把实现权力型、管理型职能向责任型、服务型职能转变,作为政务公开的着力点贯穿始终。坚持政务公开与依法行政相结合、政务公开与促进工作发展相结合、政务公开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相结合,确保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把政务公开工作的重心放在完善制度建设上,从人、财、物的管理到文书档案收发,从资金项目安排到日常事务支出,从政治纪律约束到出勤登记公示,从廉洁从政要求到接待群众热情,形成地区人社系统政务公开工作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各项规定,严格限定公开事项审批责任人和公开工作执行人,明确职责。根据所公开的事项不同,严格区分事前公开、事中公开和事后公开,并限定公开的范围和时限,形成一套严谨、规范、刚性的程序规定。&
吐鲁番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0995) 8522885 | && 号&&& &邮编:838000
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 吐鲁番市网络违法犯罪举报邮箱
&备案许可证编号:新ICP备号&&&&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追寻丝路(二)
  游览过西安古城墙后,导游拉队到西安火车站附近的饭店吃晚餐,然后在火车站附近兜了兜,没太大意思,就早早进站休息,登车继续我们的西行之路。下一站是吐鲁番。在火车上要熬两个晚上。由于西安赶场式地游玩,人疲马乏,上车后倒头便睡下了。凌晨5点至一小站停下,这一停时间真不短。一打听,原来前方就是号称亚洲最长的乌鞘岭隧道,正在搞新线通车典礼。乌鞘岭:藏语称哈香日,意思是和尚岭。属于祁连山冷龙岭的
分支。东西长17公里,南北宽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零下2.2℃。是太平洋水系内陆河和河西走廊外流河的分水岭的一段,亦是河西走廊之门户,古丝绸之路之要道,系历代军事要冲。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娤西天取经都曾途经其岭。岭下有戍卒守关,过往商旅、征夫、使节等均在此交验文书。这里历经烽火狼烟、金戈铁马。公元376年,前秦攻前凉,前凉三万兵众大败乌鞘岭,前凉遂亡。岭上汉、明长城蜿蜒西去,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岭脊尚有著名的道教湘子庙遗址。兰新公路、铁路经此。山地草场资源丰富。乌鞘岭隧道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山岭铁路隧道。隧道东起甘肃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大柴沟镇下沟村,西至武威市古浪县龙沟乡沙沟台村,隧道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长20.05公里,是陇海、兰新铁路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顺便一提,武威系骠骑将军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征伐匈奴,打通河西走廊而立下显赫战功而得名的。武威市是“世界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素有“银武威”之称。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机关所在地。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发展。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唐大云寺铜钟、海藏寺、罗什塔、文庙、钟楼、雷台观及碑刻等。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即“马踏飞燕”)国家旅游局将其定为中国旅游标志,为国家文物珍品。可惜无缘去游玩,做了匆匆过客。
  河西走廊与戈壁滩出乌鞘岭后火车便在河西走廊上开行。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都是古人对河西走廊的描绘,实在有点凄凉。当然也有好的吟诵如“不看祁连山上雪,错把甘州当江南”。不过在我以往对走廊的想象还是荒凉的古道、边关、大漠戈壁、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走廊自古为沟通西域要道,北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嘉峪关、敦煌莫高窟(我们回头再去)和阳关均位於走廊西部。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是甘肃著名的粮仓。从乌鞘岭到武威还是满眼绿。而从武威西行,走出绿洲就进入戈壁沙漠,再喜见绿洲时,就到了河西走廊另一重镇——张掖。九十年代初,我去过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对沙漠有些认识。而戈壁滩则是第一次见识。戈壁在蒙古语的原意是指“土地干燥和沙砾的广阔沙漠”。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砾质戈壁可分为风化的、水成的和风成的三种。沙漠指沙质荒漠,整个地面覆盖大片流沙,广泛分布着各种沙丘。戈壁滩东西约1600公里、南北约970公里、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沙漠。戈壁也是蒙古帝国的老家,也是匈奴和突厥的活跃地点。古代自秦朝以来,汉字史书里以“大漠”之称。戈壁的形成是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雨影效应阻挡了雨云抵达戈壁地区。而河西走廊只是戈壁滩的边缘一部分。戈壁滩大部在与之相邻的内蒙古境内。
  8月13日早旅游专列抵达吐鲁番。走出火车站,见广场建筑和内地无两样。如果不是身着盛装,敲锣打鼓吹,吹打打的新疆旅游局的旅游专列欢迎队,还有那维吾尔文的招牌,我们还会以往是内地某一小城站。,吐鲁番是突厥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吐鲁番,古称高昌、西州、火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成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当地车师人所建的车师前国曾在此称雄一时,两晋时这里是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建立了“高昌郡”。麴氏高昌王国灭亡后,唐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州”。宋代漠北
回鹘人大举西迁,又建立了高昌王国。元明两代改设“火州”、“和州”。清设吐鲁番直隶厅。民国2年(公元1913年)设置吐鲁番县。1985年撤县设吐鲁番市。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东面与哈密接壤,西、南面与巴音郭楞接壤,西北距乌鲁木齐市183公里,北面与昌吉毗邻。“最热、最低、最旱、最甜”,这是人们对吐鲁番的形象描述,也准确地概括了吐鲁番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周环山,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由于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塑造了奇特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北面有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海拔5445米的天山博格达峰,中部有横卧东西绵延100公里的赤热的火焰山,还有火焰山脉中闻名天下的7公里长的葡萄沟,最奇特的是低于海平面154米的盆底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子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吐鲁番盆地集雪山、河谷、沙丘、湖泊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型的风景画卷,让人驻足流连。从古到今人们把吐鲁番称为“火洲”也是恰如其分的(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吐鲁番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为16.6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不过,尽管这里绝对温度很高,但昼夜温差较大,外加盆地中常刮大风,即使白天酷热难当,一旦太阳下山,夜幕降临,气温也会逐渐凉爽下来。“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吐鲁番盆地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吐鲁番有所谓“八景”,即:坎儿井、葡萄沟、火焰山、苏公塔、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我们仅游览其中三景,其他的是路过望一望。
&&& 坎儿井 我们参观的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位于吐鲁番市亚尔乡新城西门村,民俗园内有古坎儿井、坎儿井博物馆、民族歌舞餐厅、民居宾馆、葡萄园和商场。是集餐饮住宿、民族歌舞、休闲度假、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坎儿井乐园内有三条坎儿井,主要参观的坎儿井暗渠选择在最具典型的、有800年历史的米依木·阿吉坎儿井的下游部分,在十几米地下的100米参观通道内领略坎儿井暗渠和竖井的原貌。坎儿,意井穴。坎尔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里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境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其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坎尔井由竖井、暗渠、涝坝四部分组成。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和维修人出入出土用的。竖井口长1米,宽0.7
米。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高约1.6米,宽0.7米。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出到农田之间的水渠。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坎儿井被地理学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全长约500O公里总流量达l8米3/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正是因为有了坎儿井,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清代施补华有诗一首的序云:“伊拉里克河水利林文忠公遣戍时所开,所谓四十八坎儿也。”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正月十六日从乌鲁木齐赴吐鲁番,十九日在根忒克台东20里(今吐鲁番市西20公里)看见坎儿井,并在他的日记中赞曰:“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水利为之也”清代萧雄《西疆杂述诗》云:“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它说出了“疏泉穴地”这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水利工程最大特点。首先对吐鲁番坎儿井起源作解释的人,是清代光绪年间的陶葆廉。他在《辛卯侍行记》一书中记述鄯善连木齐(沁)西面的坎儿井时说:“又西多小圆阜,弥望累累,皆坎尔也。坎儿者,缠回从山麓出泉处作阴沟引水,隔敷步一井,下贯木槽,上掩沙石,惧为飞沙拥塞也,其法甚古,西域亦久有之。今人动云林文忠所创,非也。在近代提倡和推广坎儿井最有力和影响最大的人物则
首推林则徐另一次新疆兴建坎儿井的高潮便是光绪六年(1883年)左宗棠进兵新疆以后了。光绪九年(1886年)建新疆行省,号召军民大兴水利。在吐鲁番修建坎儿井近200处,在鄯善、库车、哈密等处都新建不少坎儿井,并进一步扩展到天山北的奇台、阜康、巴里坤和昆仑山北麓皮山等地。民国初年,新疆水利会勘查全疆水利,重点对吐鲁番、鄯善等地坎儿井工程进行了规划提出开凿新井和改造旧井的计划,以吐鲁番县、鄯善、库车和阜康县为重点。以吐鲁番为例,当时调查结果:“河水居其三,坎水居其七”。查吐鲁番旧有坎儿井800余道,实有水600余道,鄯善约360道,库车100余道。这与1944年调查数字有较大差距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吐鲁番地区311.33公顷土地中,有50%是坎儿井灌区。到1957年前共有有水坎儿井1237条,流量为17.86m3/s灌溉22667公顷。当时各公社(乡)均有挖坎专业队并制定了“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的“五定”制度。常年对坎儿井进行捞泥、维修、延伸,保证坎儿井出水量逐年增加。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经过戈壁时便篸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我们下到地下的水渠,人可直立行走。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据说现在新疆的坎儿井已经式微,吐鲁番仅存725条左右。究其原因,一是吐鲁番地区绿洲外围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6.87%,水资源日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坎儿井水流量也逐年减少。二是机井得以广泛使用。此外,吐哈油田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光一个吐哈油田,每年就用去吐鲁番500万立方米水。油田用水量非常之大,加之打井极深,地下深水被大量抽走,坎儿井水源间接受到影响。坎儿井的命运悬而未决,当地人士的态度是:水库要建,机井要打,坎儿井要保护。坎儿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尤其在强调生态开发的今天,如果因为今天的短视让这份人类遗产消失殆尽,将愧对子孙后代。
  葡萄沟  歌唱家关牧村演绎王洛宾作曲的那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脍炙人口。去吐鲁番自然少不了关于葡萄的节目。说起吐鲁番的葡萄沟,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犁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据《史记·大宛列使》和《汉书·西域使》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并将其引人内地。“日啖葡萄三百颗,不辞常作高昌人”《西域闻见录》记载吐鲁番"土产麦、谷、胡麻,而甜瓜、西瓜、葡萄种类最多,无不佳妙,甲于西域。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曾发现有任命管理浇葡萄的官方文件《攻曹条任行水行官文书》。文中提到较多的官吏专管灌溉葡萄用水,反映了当时种植葡萄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从出土的北魏太延三年(公元436年)民间记事的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农家栽培葡萄的面积和风蚀对葡萄的危害。古墓的殉葬品中还出现较多的葡萄果穗、葡萄干、葡萄种子和葡萄枝条。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新疆葡萄极品首推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
遍种植着这种葡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原来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
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葡萄沟隶属于吐鲁番市吐鲁番县城东北15公里的葡萄乡,距城市中心10公里,海拔300米。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入口处有个大牌坊,是颇具维吾尔风格的建筑。再往前就是葡萄沟游乐园。这是为中外宾客开辟的游览场所,依山旁水,安静、幽雅,数条葡萄长廊深邃、幽静。长廊尽头碑石上葡萄沟三个鲜红大字,为彭真所题。园内有民族风味的食堂,有卖工艺品的蒙古包,还有划船游玩的地方。里面有葡萄山庄,这是葡萄沟里设备齐全、级别较高的度假村。有供120人就餐的饭厅,还有卡拉
ok厅、游泳池等。吐鲁番葡萄展览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民俗馆,民俗馆占地1100平方米,馆内收藏的建筑门窗,生活用品,生产用品和宗教文化用品,都是从吐鲁番民间收集到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文物,这些物品都真实再现了吐鲁番古老居民的生活起居和建筑艺术。藏经房、唱经台、睡房、厨房、羊圈、驴圈及家具、农具,都散发着浓郁的维吾尔风土人情、民间风俗和宗教信仰,让你感受到具有独特魅力的原味维吾尔民俗风情。。五是葡萄乡的度假村。阿凡提风情园位于我们吐鲁番葡萄沟中部最能代表神奇自然景观特色的地段,距离吐鲁番市12公里,占地近30亩。是葡萄沟内最具有鲜明主题文化风格的游览胜地之一。阿凡提风情园位于我们吐鲁番葡萄沟中部最能代表神奇自然景观特色的地段,距离吐鲁番市12公里,占地近30亩。是葡萄沟内最具有鲜明主题文化风格的游览胜地之一。阿凡提,又译阿方提,是维语“先生”的意思,阿拉伯ا旧哈或纳瑟.&丁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新疆突厥诸民族中的传说人物,大智若愚,才辩超群。在突厥斯坦传说中,他被称作叫做阿凡提;西亚、中东地带为纳西尔丁或纳西列丁。由于他才智过人,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传说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导师的头衔来称呼他,如霍加、毛拉、阿凡提等。阿凡提的形象:头戴一顶民族花帽,背朝前脸朝后地骑着一头小毛驴,也早已深入人心。阿凡提的笑声也富有特色:温和而极具某种穿透力。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间创作之一,阿凡提已经被列入“世界民间艺术形象”之列。至于葡萄沟那间阿凡提旧居,那块介绍牌白纸黑字写着阿凡提的生卒年月真籍贯等,或真或假无从考证。姑且信之吧。葡萄沟游览后导游拉队伍去到一老乡家,这位维吾尔老乡家是旅游接待点。水果、歌舞招待后就是请你购物——葡萄干。老乡穷吹如何好如何便宜(后来到乌鲁木齐大巴扎才知道又上当了),出来旅游总是免不了的,入乡随俗吧,买了点葡萄干应应景。
  火焰山和高昌古城在车上导游告知去高昌的路上可看见火焰山。远远望望是有点扫兴。高昌古城在葡萄沟的东南,汽车的确几乎是顺火焰山平行方向行驶。看了看那褐色的火焰山体,没有意思,还不如在车上闭目养神,留点体力游高昌。全国最热点的地方是吐鲁番,而吐鲁番最热的是方当推火焰山。荒山秃岭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气温达47.8℃以上。每当盛夏,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烟云缭绕,十分壮观。火焰山的得名→山体特色。游客们,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前方那座东西,犹如火龙横卧在吐鲁番盆地中央的赫红色山体就是焰山。在大家迷迷糊糊之间导游还在卖力介绍。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发光,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宛如万道烈焰熊熊燃烧,“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来。火焰山在古书上称为赤石山,维吾尔语中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唐代诗人岑参次经过火焰山,写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诗句。明代旅行家陈诚也曾写诗描述道:“一片青
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末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称得上是对火焰山的生动写照。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要追溯到1.4亿年前,当时由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出现短小的褶皱,地壳发生变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的雏形。此后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加上特殊的气候环境,就呈现出如今的地质形状。火焰山的山体呈东西走向的狭长状,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为831.7米。别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在山体处,却隐藏着许多道浓阴蔽日、田园如画的沟坎峡谷,著名有葡萄沟、吐峪沟、桃儿沟、木头沟、胜金口峡谷等。在这些谷中,溪涧萦回,瓜果飘香,花木葱茏,景色迷人,俨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坞”景象。当然火焰山的出名还是因为那本《西游记》小说。说话间来到高昌古城遗址。
&&& 高昌古故城,曾是高昌王国的都城,位于吐鲁番东面40多公里的三堡乡。故城历史悠久,公元前一世纪始建高昌壁,于公元十三世纪未毁于战火。虽然经过2000多年的风吹日晒,故城轮廓犹存,城墙气势雄伟屹立在火焰山下。高昌故城规模宏大。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遗址。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大体呈正方形,墙厚12米,高11.5米,周长5.4公里。为夯土板筑,部分地段用土坯修补,外围有凸出的马面。全城有九个城门,其中南面有三个城门,东、西、北、面各有两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内城居外城正中;西南两面城墙大部分保存完好。周长约3公里。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北宫墙即外城北墙,宫墙即内城北墙。这一带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之所在。内城中偏北有一高台,上有高达15余米的土坯方塔,俗称“可汗堡”,意为王宫,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可能为宫殿遗址。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寺门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85米,占地约1万平方米,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大殿内尚残存壁画痕迹。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取经,于贞观二年(628年)春,曾到高昌国讲经一月余,据即在此寺内。寺院附近,还残存手工作坊和集市遗址。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上述大寺完美。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唐代佛教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离长安,出玉门,经高昌,沿丝绸中路到印度,遍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历时17年。在高昌,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
“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04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
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
“高昌回鹘”。1208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
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因为是正午,热浪难挡,虽有驴车拉游人,还是有人险些中暑。我是快马观花,早早落荒而逃。
乌鲁木齐吐鲁番距乌鲁木齐180余公里。下午结束吐鲁番的参观游览后改乘大巴赴第三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路况非常好,不足3小时便抵乌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人口达2095.19万。居住个民族,新疆原有、、、、、、、、、、、、等13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现在还有其余、、、、、、等52个民族。新疆的地形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三山夹两盆”。天山山脉横贯新疆,南与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合抱塔里木盆地,北与阿尔泰山脉合抱准噶尔盆地。俗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间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疆的准噶尔盆地,中间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绿洲。绿洲和山地草
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在新疆人眼中,南疆与北疆是截然不同的:北疆意味着高山和草原,意味着喀纳斯和那拉提草原;南疆则意味着沙漠和戈壁;北疆意味着草原文化,南疆则意味着农业文明;北疆意味着哈萨克和卫拉特蒙古,南疆意味着维吾尔和塔吉克;北疆意味着骏马和歌声,南疆意味着木卡姆和舞蹈。今天新疆大部分从中国西汉一直到西晋都属于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设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并入察合台汗国。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设立行省。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成为元朝的辖地。元朝时部分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汉国地,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新疆古称“西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居民。由于地域辽阔,交通发达,历史上曾是众多民族驰骋角逐之地。远古在南疆活动的主要是羌人,相传还有与周人有着远亲关系的赤鸟人。到了秦汉之际,新疆已形成许多“国”,史称“西域三十六国”。历史上对沟通新疆和内地关系贡献最大的要数汉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此后又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率军出击匈奴,并逐步使西域归属了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的1500多年时间里,无数商人、官吏、使臣、僧侣沿着张骞的足迹东来西往,形成了一条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商业通道。伴随着古道上的驼铃声,古代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珍贵的药材以及火药炼制术、造纸术、印刷术传到了西方,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特产以及佛教、景教、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艺术也流入了中国。流通在这条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贵、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华丽的中国丝绸,因此这条古老的交通线就被誉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像一条友谊的纽带,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古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联结在一起,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最古老的“外贸交流、文化传播之路”。汉代以后,丝路交通经久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区,天山南麓的许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凿的。盛唐时期,也是新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败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过葱岭,推进到了中亚,新疆成了我国关内的腹地。此时国强不怕外侮,边关大开,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来,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贸易交往空前繁荣。宋元明时期,新疆时分时合,直至清乾隆年间清朝乾隆24年合并天山南路及天山北路,改称伊犁。1884年设立新疆。辖境相当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域始称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后平定北疆准噶尔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使长期分裂的新疆复归统一。1949年,国共内战末期,在彭德怀的人民解放军一野8月26日占领兰州继而占领甘肃全境之后,经过张治中在中斡旋,新疆的国民革命军军政长官陶峙岳、包尔汉等宣布脱离广州的临时国民政府起义。9月25日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王真将军率领下攻占乌鲁木齐,1955年改新疆为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简称乌市,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陆性最强。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为北纬43°40&37&P、东经87°19&52&P,实地在天山北麓冲洪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人们简称为“亚心”。亚心标志塔是一座高18米,具有典型亚洲区域特色,标志塔塔身为钢筋混凝土构造,花岗岩贴面,高14米,塔形为英文单词“亚洲”的第一个字母“A”,代表亚细亚;塔顶是直径2.5米的不锈钢球,代表地球;钢球下有中垂心,直对塔基中心的亚洲微缩图心脏,代表“亚心”的位置所在;双层塔基,花岗岩构造,上层1.5米高,直径30米,底层直径60米,边沿围有汉白玉栏杆。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有特殊的自然地理含义及科教意义。由于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在乌鲁木齐市,因此乌鲁木齐市成为亚洲大陆的中心城市和兴建“亚洲公园”的最佳城市,被称为“亚心之都”。乌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和东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总面积1090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3.2万人(2005年底)。乌鲁木齐这个名字源自于准葛尔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优美的牧场”。乌鲁木齐尚未建成之前,是一片优美的牧场,汉代西域都护府开始派兵在
此屯田,隋代始有“互市”活动。公元702年,唐朝在此驻军屯田,修筑城堡,渐渐成丝绸之路北道必经之地。清朝初年,旧城毁于战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廷筑建新城,命名“迪化”。1884年新疆建行省,迪化作省会。(“迪化”者,“启迪教化”充满含民族歧视之谓也,所以在1954年恢复成乌鲁木齐这个名字。)1945年建市,1953年改用乌鲁木齐原称。。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水土肥沃,是古代西域著名的“耕凿弦涌之乡,歌舞游冶之地”。乌鲁木齐河自南向北,从市区穿过,城东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雪峰,城南是雄伟壮丽的南天山山脉;城西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积,积云即雨;城正中的红山,小巧而陡峭,如飞来之物,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青灰色的九级砖塔,称之为镇龙塔,它又是乌鲁木齐市的标志和象征。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全市总人口约218万,主要有13个民族。其中以维吾尔、汉族人数居多,其余是哈萨克、回、蒙古、锡伯、满、达翰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汉族占74%,少数民族占26%左右。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引力。。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国际大巴扎、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
  达坂城和风力发电站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像一条黑色缎带,蜿蜒于天山脚下。在通往丝路重镇达坂城的道路两旁,上百台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迎风飞旋,与蓝天、白云相映,在博格达峰清奇峻秀的背景下,在广袤的旷野之上,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风车大世界。这里就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风能基地——新疆达坂城风力发电厂。新疆风能资源丰富,而昔日丝路重镇、以一曲《达坂城的姑娘》名扬海内外的达坂城地区,是目前新疆九大风区中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这片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15—20公里,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风速分布较为平均,破坏性风速和不可利用风速极少发生。一年内,12个月均可开机发电。达坂城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距乌鲁木齐80余公里。西临乌鲁木齐县,东南与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交界,北接乌鲁木齐市东山区和昌吉洲阜康市、吉木萨尔县,总面积5881.8平方公里。兰新铁路、312
国道和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穿越区境,从古至今就是联系南北疆的咽喉之地。这座的小城。其名气不是来自优美的自然风光,也不是来自醉人的民族风情;没有惊人的古迹,只是因为一段优美的旋律和一段质朴诙谐的歌词。它就是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而名闻遐迩。遗憾的是我们只是路过
  天山天池次日赴天山天池一游。新疆四大湖泊东南西北分别是天池、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喀纳斯湖,被喻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天池可比貂蝉,华贵而明丽;博斯腾湖是杨贵妃,端庄又雍容;赛里木湖恰如王昭君,优雅深沉;喀纳斯湖当属西施,曼妙兼从容。巍巍天山,口衔天池,东西横亘2500余公里,南北宽度250至350公里。西起中哈边境,东至星星峡,在我国境内绵延1700公里。整个天山山系由3列山脉组成,由北往南分别称为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天池位于北天山中段的博格多山北坡(属阜康县境)。是以高山湖泊为中心的自然风景区。这是一座在两百余万年以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湖,海拨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池古称“瑶池”,是传说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之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传说天池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银镜,又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绦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脚盆……,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优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天池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玉帝和王母娘娘有7个女儿,一天,七个女儿在天上呆得寂寞了,就从天上飞下来,到人间的上空游玩。她们飞过草原,飞过戈壁,远远地看到了高耸入云的雪白的博格达峰。她们围着山峰转了几圈,很喜欢这座挺拔的山峰,就急忙飞到天上去,要求母亲在博格达山下修一个洗澡池。王母娘娘非常喜欢这七个女儿,便答应了她们。她命令雷神挖天池、雨神下雨。雷神在博格达峰附近花了7天时间将池挖好后,雨神连续下了40天大雨,终于汇成了一座湖,这就是天山天池。天山博格达峰海拨5,445米,终年积雪,冰川延绵。天池在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湖面海拨1,900多米。湖畔森林茂密,绿草如茵。随着海拨高度不同可分为冰川积雪带、高山亚高山带、山地针叶林带,和低山带。天池风景区,它以天池为中心,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观为一体,形成别具一格的风光特色。它北起石门,南到雪线,西达马牙 山,东至大东沟,总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立足高处,举目远望,一片 绿色的海浪,此起彼伏,那一泓碧波高悬半山,就像一只玉盏被岩山的巨手高高擎起。沿岸苍松翠柏,怪石嶙峋,含烟蓄罩;环山绿草如茵,羊群游移;更有千年冰峰,银装素裹,神峻异常,整个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天池共有三处水面,除主湖外,在东西两侧还有两处水面,东侧为东小天池,古名黑龙潭,位于天池东500米处,传说是西王母沐浴梳洗的地方,故又有"梳洗涧"、"浴仙盆"之称。潭下为百丈悬崖,有瀑布飞流直下,恰似一道长虹依天而降,煞是壮观,帮成一景日"悬泉瑶虹"。西侧为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位于天池西北两公里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如遇皓月当 空,静影沉壁,清景无限,因而也得一景日:"龙潭碧月"。池侧也飞挂一道瀑布,高数十米,如银河落地,吐珠溅玉,景称"玉带银帘"。池上有闻涛亭,登亭观
瀑别有情趣。眼可见帘卷池涛,松翠水碧;耳可闻水击岩穿、声震裂谷。天池以西三公里处是灯杆山,海拔2718米,山体长3公里许。老君庙、东岳庙就建于此。当年道士在山顶立一松杆,上挂天灯,昼夜不灭,当年乌鲁木齐的百姓都以天灯为神喻,只要灯长明不灭就预示世道太 平,故该灯又称太平灯。由灯杆山西眺,乌鲁木齐可尽收眼底,尤其在华灯初上之际,远看乌鲁木齐万家灯火,其乐无穷。天池西南两公里处,有马牙山,海拔3056米,山体长5公里,山顶断崖崖嵬,巨石林立,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因而得名。马牙山石林是天池景区的一绝,那些巨石在风的剥蚀下,形成厅特的马牙景观,其石厅形怪状,形态各异,或巨齿獠牙,如同猛兽血口,或层层翻卷如大海波涛。其中有一石极像古代牧人,头着毡帽,神态安然。走进石林总让你遐想联翩。在马牙山顶,北望天池,满目锦绣;东看博格达,雪海三峰尽收眼底;西眺乌鲁木齐,庐舍田庄,历历在目。
“石门一线”、“龙潭碧月”、“顶天三石”、“定海神针”、“南山望雪”、“西山现松”、“海峰晨曦”、“悬泉飞瀑”为天池的八大景观。
&&&&& 龙潭碧月龙潭是指位于天池下方约2千米,海拔1660米,盘山公路西侧的“西小天池”。传说是西王母当年用的洗脚盆,实则它是天池湖水透过地下湖坝粗大的冰渍物渗漏下来的泉水,在山嘴交汇的低洼处形成的一个积水深潭。池周塔松竞秀,满山苍翠,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山峰树影和碧月一器倒映潭中,静影沉壁,月影微颤,有诗赞曰“一弘碧流成龙潭,青松白雪镶翠盘,金秋桂月沉壁底,疑是嫦娥出广寒。”
南山望雪游客伫立天池冰碛堤坝上,翘首南望博格达雪山,但见“远处皑雪近处松,野花似锦绿偎红。湖光山色泼墨画,春夏秋冬一景融”(谢玉康)。观此胜景,如临仙境,令人飘然荡魂。定海神针传说天池之中有一个水怪,经常乱施淫威,兴风作浪。搅的天池之水瀑涨,淹没左右居民,百姓无家可归四处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宫举行盛大的蟠桃会。会上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忘记邀请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悦,发威泄私愤。顷刻之间浊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禀报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头上的一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顿时风平浪静,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变成了一棵榆树。从此生长在天池水边,成为镇水之宝。这棵由王母娘娘头上的碧玉簪变成的榆树就被后人称为“定海神针”。西山观松天池西侧山势相对缓和又位处阴坡,由冰碛石和泥石流堆积物组成的山坡比较疏松,蓄水条件好,特别适宜于林木的生长。这里云杉林连峰续岭,浓阴蔽日,是旅游最好的去处。“西山松”,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海峰晨曦清晨天池观日出,较之泰山观日出别有一番情趣。在晨曦中天山的冰峰、杉林与色彩斑斓的湖水融为一体,使人犹如置身仙境。有诗赞曰“云遮雾绕万仞隐,晨曦初露景色新。五彩霞光呼日出,博峰含笑看盛景”悬壶飞瀑天池下游东北方冰川终碛堤上建有人工水闸,天池泻水形成瀑布。瀑布沿嶙峋山石急流直下,白练垂空,声震山谷,瀑布于谷底冲出碧潭一方,人称“东小天池”。此处环境极为幽秘。东小天池北岸为断崖峭壁,泻水又形成一条高达百米的瀑布,流银泻玉,瀑声如雷,在阳光照射下,彩虹飞舞,形成“悬泉飞瀑”胜景,有诗云“珍珠数泉悬半空,银链高挂雾蒙蒙。烟水飘渺娇阳艳,长虹飞架青峦中。”其实我觉得天山天池之美在这一山一水间。远处是终年不化积雪白皑皑的山巅,近处高峡平湖,山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景天成。什么神话故事都是画蛇添脚,什么诗词吟诵都不能完美传神。
回乌市路过一玉石商场,节目是购物。我对此无兴趣,在云南差点上当,从此再不碰它,什么金子有价玉无价,天知道。进去应个卯就溜出来了。恰好门口有王洛宾雕塑像。于是就对他崇敬一番,合影留念。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王洛宾原名荣庭,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情音恰神,中外沸扬,殊才饰疆、懿范流光。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之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巴黎音乐学院音乐教材和世界歌星罗伯逊保留曲目均有其歌。王也是个风流才子,在新疆留下许多风流逸事。
  南山牧场8月15日去了南山牧场。纪晓岚诗曰:“牧场芳草绿萋萋,养得骅骝十万蹄”。传神地刻画了南山风景区的景观。南山风景区在乌市以南的乌鲁木齐县境内,距新疆乌鲁木齐市70余公里。景区面积达119平方公里。这里雪峰高耸,山峦起伏,林木葱郁,花草遍地,泉水淙淙,景色迷人,是避暑与游览的胜地。其中较著名的去处有东、西白杨沟、后峡、甘沟、灯草沟、水西沟、庙尔沟和板房沟等。南山在唐朝时是著名的狩猎区,清代时是有名的牧场,也是避暑游览的好去处。南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西白杨沟。沟谷里,雪峰点点,群山峻峭,云杉挺拔,绿草如茵,娴散的马匹,浓荫掩映下的幢幢哈萨克牧民白色毡房。是一处以山林、草原、瀑布胜景为主要特色,并具有浓郁哈萨克民族风情的游览区。在西白杨沟的尽头,有处景点不错,绿树遮蔽处,断崖壁立,一条高达40余米、宽约两米的瀑布如白练悬空,一泻而下,似银龙飞舞,轰鸣如鼓。飞瀑跌落处,浪花四溅,水珠轻扬,洒落在两侧长满苔藓的岩石和墨绿色的树林中,犹如蒙蒙细雨,凉爽宜人。在此,你如果够胆的话可以尝试骑上当地的骏马,于宽阔的草原上扬鞭驰骋。赶上点可以看到传统的“赛马”、“叼羊”、“姑娘追”等精彩的表演。这里旅游有个节目是去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作客,主人请大家围坐着,中间放上白色餐布,摆着馕、油炸馓子、小油包、新鲜瓜果、各种干果、奶制品等。主人手提一把大铜壶,请客人洗手,吃一些小食品。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就餐,只要你肯花钱。主菜有烤羊肉串、烤羊腿,煮全羊,手抓饭等。毡房里备有哈萨克民族服装供你换上照相,做一回少数民族。
  乌市风情乌市是西域著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乌鲁木齐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自古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内陆城市,处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夏季这里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黄金季节。隆冬时节,满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一番北国塞外风光。作为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的汇集之地,来自中亚、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阿富汗的长袍长须商人,随处可见。十几个民族杂处,在这里繁衍生息,广融博汇,造就了具有世界性的灿烂辉煌的多元文化,维吾尔音乐之母--十二木卡姆、蒙古民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象世界上其他英雄史诗一样,在东方文化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新疆民歌自成流派,独具魅力。众多的民族,各种穿戴、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构成了乌鲁木齐五光十色的奇特风采。清代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文人,如林则徐、纪晓岚、洪亮吉,刘鄂、肖雄等都曾先后在乌鲁木齐居住或逗留过,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章。特别应提到的是湘人左宗棠。左宗棠一生对中华民族,甚至对自己,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新疆。在晚清名臣皆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下,他率军抵抗外敌,收复新疆,为晚清腐败政治中唯一的亮点,也为中国保住了一百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因此,梁启超先生说左宗棠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乌鲁木齐大街上的姑娘们已经不是单一的“辫子长、眼睛亮”了,时尚感、国际潮流、异域风情,构成了一种或许是只有乌市才有的视觉冲击和品位感受。民族姑娘的汉化装束,汉族姑娘的西域风情,千姿百态、风情万种。大街上车辆之豪华和高档足以成为一道风景。奔驰S600、宝马760、奥迪A8等自不必说,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具有越野性能的高档吉普车,丰田、三菱系列的好像已属平常,不时还有原装陆虎、FREELAND甚至美国悍马飞驰而过。名车之好是当今社会的时尚。有着丝绸之路的商业底蕴,新疆人从卖鸡蛋起家而成为国际商贩的比比皆是,他们在经商上的自信与超凡是与生俱来的。大街小巷的商业场所,那种人挤人、货堆货,车马喧嚣、人声鼎沸的情景更是随处可见,呈现一派亢奋的商业活力。乌市的夜排档可能是全国最有气氛的夜排档。当中,自是少不了“羊肉串”。烟熏火燎、热气腾腾。还有那几米长的大铁炉子、半人多高的水壶、半米多长的烤肉铁钎,加上雾腾腾的水蒸汽和滋滋直冒的烤肉油掉进碳火里窜起的火苗...又是一种异样的市井图。
  国际大巴扎巴扎即集市,与二道桥市场一路之隔的是新疆国际大巴扎。穿过马路,驻足在有着浓郁伊斯兰民族特色的商业建筑群下,你似乎又回到了西域古国,耳
边回荡着丝绸古道上的驼铃声。新疆国际大巴扎占地10万平方米,堪称世界第一大巴扎。这里有80米高的观光塔、气势宏伟的清真寺、3000平方米的欢乐广场、可容纳千人就餐的剧院式大型演艺宴会厅。吃完新疆特色美食,你还可以乘坐55部购物电梯,逛3000个商铺。这儿是新疆各类民族服装饰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的物流基地,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市民参观购物。国际大巴扎广场之夜比白天更迷人,80米高的观光塔、镀铜的仿真骆驼、玻璃金字塔、清真寺等景点在璀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站在红山公园山顶俯瞰,国际大巴扎的多彩射灯将方圆几里的地方都照得五彩斑斓,给人一种梦幻迷离的感觉。这里的商品大多为新疆各地出产的土特产;如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库车的小白杏、阿克苏薄皮核桃、伊犁苹果、和田石榴以及葡萄干、哈密瓜脯、无花果、杏干、巴旦木、沙枣等;还有和田玉、地毯、艾德莱斯绸,喀什德维吾尔族小花帽、英吉沙小刀;新疆特有的天山雪莲、红花等珍稀药材;还有来自南亚及阿拉伯国家的铜器、手工艺品、头巾、布料、长统袜等等。新疆有四大名刀,即伊犁沙木萨克折刀、英吉沙工艺小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其中,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而显露头角。它既实用又美观,是很受欢迎的民族特需工艺品。英吉沙小刀是以原产地英吉沙县而命名的。英吉沙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传统手工业相当发达,向以生产铁器、土陶、制靴、织花、织布而著称。生产这种工艺佩刀的历史约有300年左右。相传,在英吉沙城南小镇卡尔窝西,有一个毕生锻制小刀名叫买买提的艺匠,他制作的一种雕刻有直、方、圆、齿、三角形的图案、并涂有红、绿等颜色的木柄小刀,特别的锋利、美观。。。不少英吉沙小刀新产品还销往日本、德国、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搭乘飞机、火车的话,英吉沙是被禁止携带与托运的。新疆本地人说,想要把英吉沙手工刀具带回家只能选择邮政托运的方式,可以到当地邮局办理邮寄,而有些店家在出售刀具的同时就提供办理邮寄的帮助服务,所以依然十分便利。我的一位同事自己随身带,结果上火车给没收了。费了很大周章,花点小钱才要回。
  二道桥不到二道桥就等于没来过乌鲁木齐,冲着这句话也要去看看。如今的二道桥,已经没有了桥,只是一个地名。泛指一大片街区,是乌鲁木齐最富民族特色的商圈和旅游景点。20世纪初,这里真有一座叫做“二道桥”的桥。据说,当年在东与南门巷交叉,西和天池路相会的十字路口,有过一座木质桥梁,这就是二道桥。之所以称为二道桥,是因为当年在南梢门子外还有一座木质桥,大小与二道桥相仿,叫头道桥。二道桥的商业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是清朝时期沙俄在乌鲁木齐划定的“贸易圈子”。是南北疆少数民族及西亚、中亚地区的物物交流中心。如今以二道桥市场为中心的民族商业区,二道桥市场的货物就有13个大类、2000多个品种之多,而且民族商户占到80%。经营的商品包括,民族服饰、民族花帽、民族小刀、民族首饰、民族手工艺品、民族乐器、新疆瓜国、巴基斯坦铜器、民族医药品(雪莲,鹿茸,灵芝,红花,冬虫夏草,阿魏,当归,人参等)、各种民族地毯、挂毯及土耳其进口的针织品等。商品琳琅满目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更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新疆地域风情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商贩的吆喝声已在这里持续了百年。在二道桥购物,讨价还价是必需的技巧,同时也是购物的乐趣之一。即便不善于讨价还价也无妨,因为哪怕你只是来二道桥走走看看,听一听维族店主的吆喝声,感受一下试拍手鼓、试弹冬不拉的场面,领略一番少数民族先天的热情,也已经是不枉此行了。难怪新疆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世上街道有千万条,哪一条街道最热闹?新疆的小孩都知道,最热闹的是二道桥。……二道桥市场的旁边,新建了一座拱形的桥,用来象征二道桥的百年历史。桥上有一组极为生动的青铜雕像。桥边站着一个粗壮的维族汉子,一手叉腰,一手扶着头上顶着的一笸箩烤囊;桥中间是一个席地而坐,拧首望天的维族老汉,怀中抱着酒壶,身旁还放着一个更为硕大的酒壶。
  新疆民街是新疆目前规模最大、民族风格最鲜明的民族风情一条街,集新疆民族建筑风格、饮食、歌舞、民俗、风情、物产、历史等人文景观为一体,集新疆15个地州市的风貌展示和13个世居民族的民俗风情于一条街,堪称新疆人文景观之大全。新疆民街的四大组成部分,民族餐饮街、民族风情街、欧亚商品街、珠宝名品街四条步行街展现了新疆文化的四大主题:餐饮文化_各民族的美味飘香,艺术文化_精彩的歌舞热情奔放,商品文化_欧亚的商品令你不忍释手,物产文化_新疆的名特产品琳琅满目。每一条街都承载着丰富而又独特的内容,空中廊桥的沟通,逼真的再现古丝路商贸都会的富足和优雅,回廊设计以及建筑外立面精心的装饰,充分体现了中亚建筑浪漫华丽的特色。以打造新疆人文风情旅游第一站为目标,新疆民街在不断地创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目前,已建成新疆大学民街民俗博物馆、“神秘新疆”微缩景观、民族茶艺吧、新疆风情画廊等一系列的能够充分体现和展示新疆风情的文化产品。作为浓缩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窗口,新疆民街享有“一街走遍新疆,一日畅游古今”的美誉,成为中外游客新疆旅游的首选景点。“新疆民街”坐落于乌市具有百年商韵的龙泉街中段,是目前新疆规模最宏大、民族风格最鲜明的民风、民俗、民情的一条文化街(已授权为旅游定点单位),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新疆人民会堂是一座民族、地方、现代色彩兼具的大型建筑,日竣工,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198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竣工投入使用,是当时自治区“十大建筑”之一,会堂顶部是金黄色琉璃檐板,四角竖着4座直径2米的乳白色圆塔,正面有20根22米高的浅灰色大理石廊柱及大型茶色玻璃。前厅镶嵌着目前我国最大的一幅巨型大理石壁画──《天山之春》。礼堂中的自动可变舞台,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大舞台(通长32米)。正厅三层,设有可容纳3160人的大礼堂、宴会厅、大型圆桌会议厅以及16间以各地州市命名的会议厅。并备有8种语言的“译意风”装置,侧厅亦为三层,分圆桌会议厅、多功能厅和13个地、州会议厅。正、侧厅有联廊相接。整个建筑,浑然一体,雄伟壮观。会堂前有中央送的宝鼎庄重、威严的青铜宝鼎高高矗立,双耳高耸,三足稳固,鼎身装饰着寓意祖国大好河山连绵不断的波曲纹、象征幸福兴旺的“福、禄、寿、喜、财”纹等吉祥文饰。“民族团结宝鼎”由鼎、座、坛三部分组成,总高度为5米,寓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鼎高、鼎直径分别寓意新疆境内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海拔高度和天山的东西长度。鼎下基座分上下两层,上层正面篆刻“民族团结宝鼎”鼎名,背面铸有与正面文字内容相同的维吾尔文。其余四面每面四周铸有14朵装饰花卉,共计56朵,象征全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下层铸有新疆13个世居民族载歌载舞的铜浮雕,寓意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进步。整座宝鼎总重为13吨,象征全国13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几个自治区的宝鼎都是南昌造。
河滩路与红山公园河滩路,顾名思义,以前是河滩,后来改建成的公路。这条河,指的是乌鲁木齐河,清朝、民国时期经常泛滥成灾,红山上的宝塔修建的初衷,即有“镇河妖、除水患”之意。这条大道全长约22公里,是乌鲁木齐市南北方向的交通大动脉,把乌鲁木齐市划分为东西两半,同时它还有两个特点十分让人注目:一是河滩路的绿化非常好,沿路都是树木花草,成为纵贯乌鲁木齐市的绿色长廊,目前河滩路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2700余亩;二是这条22公里长的大道为了交通方便,居然没有一个红绿灯,这在国内的大城市中据说是唯一的。我们前天就是从河滩路进入乌市市区的。解放后乌鲁木齐河经过改造,变成了现在纵贯城市南北的和平渠。而原河滩即改建成这条通衢大道。红山因山体颜色呈红褐色而得名。山体长1.5公里,宽约1公里,呈东西走向,最高点海拔910米,相对高度约400米,其紫红色沙岩为距今约
2.5亿年前大陆环境下沉积形成。原来的乌鲁木齐河,浩浩荡荡地流经红山脚下,河的北岸是海拔910米、峭壁绝崖、飞红溢丹、巉岩兀起的红山;南岸是层峦叠嶂、巍峨挺拔的雅玛里克山。然而,时至今日,此处壮观的乌鲁木齐河变成了宽阔的河滩公路,历经200多年风风雨雨的红山“镇龙宝塔”巍然无损。传说远古时代从博格达山上的天池里跑出来一条赤色巨龙,在这里被王母娘娘追上后拦腰一剑砍断,后来,在被砍断的两段红色巨龙处,各形成了一座山,西边的那一座被称为雅玛里克山,东边的就是红山,宝剑变成了乌鲁木齐河。唐初置庭州时,就在红山修建了一座庙宇,人称“红庙子”。后来游牧民族又在红山顶上筑起祭祀神灵的“敖包”,牧民远远看见敖包,都要下马行礼。以后,乌鲁木齐地方官又在红山顶上相继修建了“玉皇庙”,在红山脚、下修建了“大佛寺”、“北斗宫”、“地藏府”等庙宇,并规定每年农历4月15日举办红山庙会,庙会时,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1785年和1786年,乌鲁木齐连续两年洪水成灾,红山附近的居民损失惨重,因此谣言四起:说红山和对面的雅玛里克山正在相互靠拢,一旦相接两山之间滚滚北去的乌鲁木齐河就会被堵塞,乌鲁木齐就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因此1
8年,乌鲁木齐最高军政长官尚安在红山和雅玛里克山的顶段各建了一个高约10.5米的六面九级八角顶青砖实心塔,名为“镇龙宝塔”。可惜,历经沧桑,山顶及其周围的众多古建筑早已无存,唯有那座九级青砖镇龙塔至今完好。
  乌市的饮食文化我的钓友、同事,一路上的同居室友老陈,其弟是新疆军区总医院的政委,一到乌市那天晚上便邀去住处附近的餐馆喝酒,吃了一些新疆小吃和羊肉串,算是接风见面。约好次日晚他要尽地主之谊请我们吃大餐。第二天从天山天池回来后在饭店旅游团的饭桌是意思一下,我们几人便打的去一家豪华酒店赴宴去了。陈政委还叫了总医院两位美女来作陪。菜式很丰富,什么大盘鸡、烤全羊、手抓羊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菜和小吃。喝的是号称新疆第一名酒伊力特。此酒享有“新疆茅台”的美誉,系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的新疆伊犁酿酒总厂生产。酒味纯正、舒心爽口、自然醇厚、甜绵协调、香气浓郁、回味悠长。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
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多种民族传统。汉族长于耕作,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哈萨克族善游牧,蒙古族精于骑术。唯独对于酒,乃众民族之所好。放牧转场,以酒壮行;婚丧嫁娶,以酒待客。凡歌舞,则以酒助兴,遇风雪,则以酒御寒,逢不幸,借酒浇愁,生活中总能找到有酒的日子。新疆人豪饮,饮酒时常以茶杯、海碗饮酒。饮酒时不分时间和场合,三两人聚拢,便酣畅痛饮起来。新疆人的喝酒有其历史的渊源,遥想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天气很冷。喝酒娱乐、御寒成了一种特殊的需要,不光男人喝酒,女人也喝酒,喝酒不是男人的专利。今天酒的御寒功能已经不再重要,人们的娱乐也走向了多元,但是,这样的一种习惯和风俗依然盛行。民族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了和内地不一样的酒文化,自然就产生了不同的喝酒习惯,不同的喝酒规矩。两位美女外相似维吾尔族(不好意思问)十分豪饮,我们根本不是她们的对手。这顿大餐吃下来,也算对新疆的饮食文化有一定了解。由于乌鲁木齐是个多民族杂处,又是东西交汇的地方,所以形成了以维族为主的多元饮食文化。京、川、粤、鲁、湘等各式菜系都可寻觅到,同时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也都荟萃于此,维吾尔族式的、蒙古族式的、回族清真式的,让每一个来乌鲁木齐的人垂涎欲滴。新疆瓜果深受旅游者青睐,全疆各地的水果都集于乌鲁木齐市,为新疆美食增添丝丝甜意
。烤全羊;烤全羊是最名贵的菜肴之一,色泽黄亮,皮脆肉嫩,味道极为鲜美。它可与北京的烤鸭、广州的脆皮乳猪相媲美。烤全羊如果出现在高级筵席中,烹制者还要在羊头上挽系红绸,羊嘴放置一束香菜或芹菜,然后献于宾客,用小刀切片品赏。我在非洲很多国家吃过烤全羊,但味道差远了。这可能是考法不同(新疆用馕坑中焖烤,非洲无馕坑)以及调料不同的缘故。手抓饭:抓饭维吾尔语称“波拉”,是新疆的传统食品之一。抓饭的花样较多,主要有羊肉抓饭、鸡肉抓饭、素抓饭等10多种,一般多以羊肉做抓饭。抓饭油亮生辉,香软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主人都用抓饭来待客。食用时用右手的三个指头抓食。吃饭的这种方式,属于伊斯兰教的饮食文化。馕坑烤肉:馕坑烤肉是新疆独特的美食,是选用新鲜羊肉利用馕坑火的辐射热和坑壁的高温烤制而成。烤肉色泽焦黄,食用时蘸上特制调料或盐,香嫩可口。此外,馕坑中还可以烤鸡及其他食物。手抓羊肉:“手抓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是将肥嫩的绵羊就地宰杀,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佐料,进行蒸煮。待水滚肉熟时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色、香、味俱佳,大家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大盘鸡新疆大盘鸡起源于90年代初期,主要是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新疆大盘鸡色彩鲜艳,有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全羊汤: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南昌三经路有家店可以吃到,味道差不离。馕是维吾尔人的主食,维吾尔谚语中有“一日不可无馕”的说法,可见馕在维吾尔族家饮食中的地位。馕,在波斯语是“面包”的意思。馕多以麦面为原料,也有用玉米面,辅之以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盐、糖等佐料烤制而成,还有一种在面粉中加入鲜羊肉辅之以配料制成的肉馕。大多呈圆形,种类颇多,形态、大小风味不一。馕在中原地区还被称其为“胡饼”、“炉饼”,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的“食经”中就详细描述了打馕的技巧,可见馕由来已久。按刘熙《释名》的解释指的是一种形状很大的饼,上面敷有胡麻。唐代白居易诗中云:“胡麻饼样学,面脆油香新出炉”。馕传入中原地区后,也深受汉族人民的青睐,后来又演变成大饼、烧饼、锅盔、火烧等面食品种。烤包子·薄皮包子:烤包子(“沙木萨”)及薄皮包子(“皮特尔曼吐”)是维族人喜爱的食品。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中烤制。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入羊肉丁、洋葱、孜然粉、等原料做成的馅,馕坑中烤熟。薄皮包子即蒸包子,包子皮擀得很薄,熟时几乎透过包子皮可以看到里面的馅,吃起来好像包子皮都溶化到嫩肉油香中了。米肠子和面肺子:用羊下水做的一道名馔。做法是将羊肺子和羊大肠洗净,将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面筋,呈糊状加油和盐,灌入面肺内,然后扎紧气管,放入水中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米肠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肠油、加胡椒粉、孜然粉、精盐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小时,在肠中扎眼使之漏气,煮一小时即熟。油塔子:形状似塔,是维吾尔人喜爱的面油食品。其原料主要是面粉、炼好的羊油、清油、精盐、花椒粉及纯碱等。先用水和面,并揉成软面,发上一个小时后加碱水揉好即可擀薄拉开,抹了羊油、精盐和花椒粉,边擀边抹边卷,然后拧成一个塔状,摆在笼里蒸上半小时即成……
附注:写于2006.10,改于-12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吐鲁番市政府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