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对学生差异的兼顾有何作用

对自己说--“案例教学”与“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整合 - 吟賞芝蘭
的博客 - 连云港教育博客
Welcome& to& my& blog&&&&&&&&&&&&&&&&&& /dhdq01/index.aspx
在春日融融的绿意里
默默凝望这水墨洇开
绽放的那片幽远淡蓝 岁月留声
对自己说--“案例教学”与“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整合
作者[dhdq01] 发表于[ 23:12:04]
“案例教学”与“学习共同体课堂”的整合
&&&&&&&&&&&&&&&&&&&&&&&&&& ——反思《经济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开课
&&&&&&&&&&&&&&&&&&&&
一、课堂分析:
(一)案例的呈现。
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图片、音像、图表、数据或文字资料,其呈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以呈现方式而论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可以由学生陈述,也可以是教师讲述或印发地理文本资料,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学生模拟表演、现场参观考察来呈现。以呈现时机而论案例式的生态教学还可以分成一次性完整呈现和分阶段式呈现。前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连贯的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将所有的问题集中讨论;后者是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中的问题分段,其分段处也就是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中有相关知识点的地方或出现两难境地让学生去比较、判断的地方。
(二)分析案例、提出问题。
分析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关键是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内容与相关地理知识、原理联系起来。在这一阶段要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a.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提供的情节条件哪些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b.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中包含着什么样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c.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据此,我确定提出问题的地方是:
a.在教学重点处设问。重点知识是全章或全节的关键,围绕重点设问,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
b.在教学难点处设疑。教学难点一般是指抽象、复杂或难以理解领悟的概念、原理、理论等,设问时要注意分散难点,降低难度,可采取分层递进式。
c.在规律的探究处设疑。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是从点到面、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即通过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和普遍性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来,或总结出来。
(三)讨论案例。
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分析的一半价值在课堂讨论中,尽管简单的阅读很有意义。讨论的关键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共同讨论学术上的问题和疑点,但在讨论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
(四)归纳总结,应用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评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法能够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法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通常在案例式的生态教学讨论完毕要对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学习进行总结概括。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来完成。这一过程不应只是对案例式的生态教学讨论结果做简单的结论,而要就整个讨论情况做评价,指出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涉及的理论问题,为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这是确保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学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制约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发展。
二、自己的不足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看到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也存在着若干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案例式的生态教学
目前,高中地理教师所使用的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主要来自教材,教师编写的较少,学生提供的更少。案例式的生态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而目前我国多数地理教师还是在各自为战。我国高中班额普遍较大,地理教师人员缺乏,教师的工作强度偏大,以东海县为例,多数地理教师的周授课时数在 16-18 节,并且常常是跨学年授课。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搜集、整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教材中提供了一部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但是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而且教材中的有些案例式的生态教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失去时代性,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同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广泛应用。
(二)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很难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知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就地理学科来说理论性较强的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洋流运动规律)、地理基础技能培养(如读图能力、绘图能力)的教学并不适合采用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法。同时仅通过一、两个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形成的概念的认识,也许远远不能说明事物的整体,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一些不确定的概括化的认识。
(三)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
师生在课前必须对某些问题做出深刻思考和充分准备。它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经验,还应有很强的组织才能及问题处理能力。因为这种教学以讨论为主,从而使课堂教学中不可控因素增强,如组织不当,就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配合,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成功的前提。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案例式的生态教学,那些思维敏捷、口才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效果好。
三、改进的措施
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
(一)加快地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库的建设
为了解决教学中缺乏高质量的、足够的教学案例式的生态教学这一问题,可采取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理论水平高的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建立由中学、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及各行业相结合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搜集和编写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开展教学案例式的生态教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教学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选择既要注意多样性、全面性也要注意短小精悍。教师必须严格筛选、修改、删节,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目标,以便短时间完成对案例式的生态教学的阅读分析,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
(二)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采用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并不等于全盘否定讲授法。讲授法的好处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以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高中地理所有课程都采用案例式的生态教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案例式的生态教学可以和讲授法及其他教学法有机的整合起来,起到优势互补。
(三)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
地理案例式的生态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准备可以与中学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和电子阅览课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将其与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利于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既节省时间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培养人离不开教师,只有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才有高素质的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师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必须接受职前培养与职业进修连续的、一体的教师教育。作为地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学经验的积累,来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以教改带学改。只有自己抛弃“灌输式”教学,学生才能由“知识的容器”变为知识的索取者、探究者、发现者、应用者,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阅读全文(99)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公告:博文除在醒目位置特别标明“转载”外,皆为原创。如有引用、转载,须与QQ:联系。&
@ Powered . 126博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您现在所在位置:>>浏览作业
作业:任务型教学在大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作业标题:任务型教学在大班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作业内容:
在大班额下,学生从小接受教育的环境差异性很大,对知识的感悟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贴切生活,只有教师尽量创造了较为真实的情境,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兴趣去学,去完成任务。同时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学生、教师本身和环境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重视体验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重视语言运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完成任务,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例如,我在教学“Healthy&eating&habits”这一内容时,就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然后由小组内讨论哪些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哪些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并要求给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的同学一些建议,这样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且还让他们自己认识到怎样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同时同学之间也达成了一种相互帮助的情感态度。2、由单一任务的设置,完成综合任务的驾驭,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重大班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项任务的完成到综合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也可以把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给不同学生,共同执行一个大任务。执行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优差结合,团队成员各尽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我在教授“Is&there&a&computer&in&your&study&?”这一话题时,要求学生最后能达成用“there&be&”句型描述场景的能力与知识目标,我以全班的13个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基础较差的同学画他们家的房间布局图然后给物品标上英语名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掌握了单词,然后就让中等水平的同学用“there&be”一句一句的描述达到练习句型的目标,最后就让组内成绩较优秀的同学拿着某同学家的房间布局图片给全班学生做一个描述。(This&is&Jane’s&home.Her&bedroom&is&on&the&second&floor.Her&study&is&next&to&the&bedroom.There&is&a&computer&in&her&study.There&are&also&many&books&on&the&shelves.&She&has&a&nice&study.)3.&创设情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那么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语言形式等要符合交际的功能和规律,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如何在大班额中做到这一点呢?我采用师生互动做好任务的初步引导和示范,然后又分组生生互动让每个孩子都得到训练,这样既在有效的课堂时间能达成了我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孩子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我在教授“&I&h**e&a&headache&”这一内容时,我先装出各种病痛的样子教授一些关于病痛的新词汇和问病及回答的基本句型,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扮演医生,其余组员扮演不同的病人,让他们编生病就医的情景剧,最后抽取一两组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既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让整个大班额教学中的教学活动能做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带动增强了整个英语学习的氛围。4,课外合作,拓展知识。“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大班额的教学为了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我们不仅在课内设计任务,也可以把教学内容的需要将任务延伸到课外。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创造了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展现学习成果的机会。如,在学“Traffic&rules”时,我让学生课后两人一组制作了各种交通标志然后用英语标注,把它们展览出来,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5.小组考核激励任务达成。大班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何有效利用任务的完成来缩小学生的差距?小组的考核制度能有效的激励各小组成员积极完成任务从而缩小差异性。我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时,大班额的教学不可能让我去对学生进行逐一的考核,因此我采用小组互评的方式每周一总结,对互评中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同时也是给表现落后组的一种鞭策。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善于鼓励和表扬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用一张考卷、一次表现来评价一切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作业分数:
推荐状态:
作业题目:初中英语上课策略之差异兼顾
作业要求: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是否该建立学生间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其对学生的差异兼顾有何作用?
作者姓名:广东李文瑛
所属班级:三人行39班
所属地区:/北京市/西城区
创建时间:查看练习_研修网
初中英语上课策略之差异兼顾
初中英语上课策略之差异兼顾
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是否该建立学生间的课堂学习共同体?其对学生的差异兼顾有何作用?
说明:请用鼠标移动进度条,选择给该学员评分,满分是100分哦...
您的练习已被4人评价,您综合得分是86分高中美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完成稿)
高中美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兰溪市厚仁中学&
内容摘要:学习共同体是现代课程所追求的方向。课堂教学要由“接受式”的学习转化为“对话式”的自我感悟。在学习共同体内,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是指人格上的平等、情感交流上的平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发展自己,而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发展,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自己;教师和学生的人生阅历不同,教师受教育在先、闻道在先、成人在先,所以教师在学习共同体内的角色除了是学习者、合作者外,更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或者说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最不确定的因素,学生会有更多的创造和新奇的想法及表现,教师也应该从中吸纳营养。
关键词:共同体&
平等& 互动& 对话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都还是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想法,你有一种想法,相互交换,就每人都有两种想法,高中美术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创建就是有相互交换想法的作用,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和有效性。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因为课程的性质和现实的环境无奈使得美术教学本身的氛围不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创建良性的学习共同体显得尤为重要。
一、 师生平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觉能动性,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不同主体对世界意义的建构有差异性。要想获得对世界的多种理解、建构出世界的多种意义,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美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社会建构的目的。
1、平等——“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学生”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既是美术教师教育的对象,又是相互合作的伙伴。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谐观。在信息时代,学生与老师的美术知识传递关系因科技的发展、知识状况的变化等因素在悄然发生变化,学生闻道多元化出现了,教师不再是艺术知识唯一的提供者,教材在学生的眼里也不可能意味着全部的知识来源。美术教师的价值在于做学生美术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有经验的学习者的立场,帮助学生比较、分析美术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知,促进学生主动体验、探究。
2、尊重——“我也一起来”
根据美术学科特点,教师可以与学生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彼此不是老式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彼此尊重,互教互学,自由、民主,形成“学习共同体”。比如:学生在鉴赏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变强制鉴赏为自主鉴赏,再师生交流看法,共同分享,学生可以驳倒老师,老师也可顺于学生,表示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尊重。美术作品本身给人的感觉因人而异,其魅力也在于此;学生在创造一个美术作品时,教师不做监督者,而做参与者,彼此一起完成,鼓励互相合作,互通有无,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交上作品时,要表示出分享到美的快乐,对有些创新之处,除了表扬,还要引以己用,并将此表露给大家。只有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和对美术的理解,才能得到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形成更好的师生关系以利于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
3、和谐幽默——“我幽默,你快乐”
由于美术学科内容本身生动有趣,学生对它总比对其它学科多一分热情,教师的内心也总是会从一次次的课前欢呼声中得到满足。然而,随着学生年龄地增高,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地减弱,这不是教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而是随着学生学业负担的不断增加,学生放在美术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被无奈的缩小,要改变这一现状,美术教师只有运用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技巧。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的一句话:“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可以使人精神放松,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会形成一种一向不到的效果。《幽默愉悦教育艺术》一书中说:幽默,是人类智慧火花艺术的闪现,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一定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其效果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教学幽默则可以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能使课堂充满生气,引发学生积极的注意,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学习的内容,促进能力的发展。就因为教学幽默有着这么多的优势,所以把幽默引进课堂已经引起中外教师的高度重视。我国特级教师于漪就主张:“努力把课上的情趣横溢。”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则明确地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也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感染人,愉悦人的。美术教师不应该过于讲究师道尊严,不能居高临下,应该是可以和学生一样可以开怀幽默的角色。
二、 教学互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美术教学需要师生互动,通过呼唤学生美术学习的主体意识,促成学生学习美术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1、互动内涵——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建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是自主学习的转型性和发展性研究,无疑要融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中。学会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本质内容。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关于美术学习的理论视野,重新认识什么是学习。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它包含三种对话:一是与美术作品和课程的互动,这是认知性学习,是美术文化过程,它通过学习美术建构世界(意义);二是与他人(美术教师和同学)的互动,这是交往性学习,是社会过程,它把师生关系重新建构为伙伴(关系);三是与自身和自我内心互动,这是反思性学习,是伦理过程,它建构自我。所谓美术学习就是以上三种互动融为一体的基于沟通的社会过程。基于美术学科特点,美术学习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互动是很适合美术教与学的一种方式。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发展和美术学科特点,能够更好地达成美术教学目标。
2、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
社会建构主义提出: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可以有共享的愿景;能够彼此的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无疑有着自己的目标,它应该是一种有价值的引导活动,每一堂课都蕴含着教师的价值选择与目标预设。美术教学不论是一节课的目标,还是一个教学单元的目标,都是实现美术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课堂的目标,除了教师的预设目标外,还应有学生的生成目标,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教师的预设目标,和学生一起共生教与学的新的目标。群体动力理论家、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是处于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它能够产生一种“内部能源”,当所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展开活动时,相互依靠别人提供动力(互勉、互助、互爱),实现群体效益的最大化。可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来实现美术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3、对话&—— 倾听与接纳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在当代,对话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的重要而又根本的途径——对话。在美术教学中师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人人参与的真诚沟通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生命与人格,构建起美术课堂学习的共同体。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对话是美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正是美术新课程的执着追求。多元对话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多元对话,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一个多元观点、多元价值、多元体验的真诚倾诉,是人格平等的心灵交流。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美术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从本质上讲,对话理论体现了人性化的特点,强调交往中的平等观念,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的交往模式,是一种民主有效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依据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鉴赏等教学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东西,美术表现也是展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只有运用对话,才能凸显着生成、创造、发展的精神魅力。
三 、指导学习方法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美术教师总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传统的课堂结构由于对课程的各个部分限定的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对传统的教学,而忽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而被限制了手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终生的发展很不利。所以在倡导自主学习的今天,要亟待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1、多角度分析问题—— 形成多元思维
系统论告诉我们:结构决定功能。于是,为了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益,美术教师在变革美术课堂教学结构上做过努力。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美术问题时应从多角度引领,接纳不同思维方式,使得美术课堂教学的思维多样化,体现美术学科的创新特点。要一再鼓励学生发言的“批判性”,而不追求“趋同性”,学生发言形式多样,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人都有很大的收益。古语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通过多角度思考,形成师生美术学习的多元思维的生态观。才能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2、寻找规律——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根据转换教师角色的需要,近年来有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课上开展了“探索──体验”等主题教学。浙江省的高中美术课程所选用的湘美版美术教材的编写就是主题式的编排。该教材不以美术史的时间先后来统整教材,也不是以绘画派别来设置。主题教学又称统整教学,是围绕相关内容和形式的作品开展的,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大量资料,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具有学科渗透和过程性特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参与有了内涵和方向,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等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找美术学习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批判、学会判断、学会解释、学会创新,体现了美术鉴赏课的审美性、体验性和活动性。美术教师要摸索出美术鉴赏教学的规律,学生要总结出美术学习的规律,以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3、实施鼓励性评价&—— 学习方法创新的保证
美术教师不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裁判员,而是欣赏者。美术教师经常被学生放到了裁判员的位置,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对于这样,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诚地予以赞赏。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断创新,美术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变,哪怕最终的结果不是理想或者美术学习没有成效,教师都应该好好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同时,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唯一场所,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材。比如运用小课题的研究来探究美术这一新的形式,由于课题涉及到多学科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的出发点已不仅仅是教材,而是学生在具体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教师能提供什么帮助。对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成果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要实施鼓励性的评价。教师鼓励性的评价指导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尹少淳。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
3.《“面向二十一世纪”综合课程改革资料集》,程明太。
4.《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和范例》,张华。
5.《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策略》,丁安廉、和学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习共同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