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义老师演讲后家长感谢老师的话语的码体会

打造“家长学校”中国第一品牌!
做有意义的事,做有价值的人
学生感言 &
参加华萃《全景思维•学习能力领跑营》活动感言
作者(刘家峡学校老师
孔建平) 来源(华萃教育义工团) 日 浏览量()
日,刘家峡中学教师吴彤、刘恒红和孔建平三人到兰州天沁神农生态园进行“甘肃省第三期华萃全景思维•学习能力领跑营”义工竞选。当晚,竞选在三楼活动大厅举行。参加竞选的人有来自定西、兰州、永靖等地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教师、自由职业者等二十几名。竞选在紧张、激烈、严肃的气氛中进行。主考官为领跑营的团长秦乾老师和副团长满义老师。值得说明的是,这次竞选是复试,初试中多人被淘汰。18日至21日,义工老师们全程陪伴七十三名学员度过了四天三夜紧张、刺激而全新的训练活动。
训练营的活动主要有:诠释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忆方法、做游戏、个人才艺展示、讲故事、特殊学习方法(思维导图)、看视频资料、高考状元学习方法、吸英大法(英语单词记忆法)等,期间,贯穿了挫折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信念理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通过四天三夜的领跑营活动,使我深刻感受到华萃教育的全新理念和华萃人的那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精益求精、心存博爱的精神风貌。如果把对孩子们(未成年人)的教育看成一只大水桶的话,那么,当今学校义务教育和绝大多数家庭教育就是水桶中的两块短板,而华萃教育恰好补齐了这两块短板。当今学校教育“素质教育”口号响彻云天,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而实际上走的是高度强化了的应试教育老路。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很多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被扭曲,很多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孩子们在校时间长(长达12小时),作业负担重(晚上写到11点多),活动时间少(根本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规定)。而老师们为了学生成绩,布置大量的重复机械的作业。老师授课机械、单调、乏味,缺乏创新精神,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功利思想严重。当然,老师们也很无奈,教师考评全靠学生成绩,他们也很累、很困惑,甚至健康也出现了很大问题。“上好之,下必甚焉”“楚王爱细腰,宫中皆饿死”。上级有关领导要政绩,下层老师只得玩命。于是乎,学生与老师就成了堆砌有关领导“政绩”的垫脚石,有谁在乎他们的感受!有谁在意他们的死活!?甚至有些教育教学活动变成了作秀表演。当领导们来学校检查时,全体师生齐上阵大扫除,音美体信齐上场开始表演,就像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骗子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把假恶丑的一面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开足开全音乐、美术、体育、信息课程,而当教学工作紧迫时,这些象征素质教育的课程则被其他文化课挤占!孩子们在学校里找不到快乐,他们在老师们的“压迫”下,产生了抵触情绪,于是就出现了厌学、逃学、打架、上网、抽烟、喝酒、谈恋爱等等反常现象。学校管理也缺乏科学与民主精神,僵化、教条,“官本位”思想严重风行。也就是说,学校不可能对当下最流行的时代病――腐败完全产生免疫。在家庭中,大多数家长也唯孩子学习成绩论,盲目地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完全无视孩子的尊严和自身条件。在物质上,无限满足孩子的欲望,让孩子穿名牌,吃零食,玩手机,而缺乏应有的监管与交心,更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和树立责任意识。有人说:“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我看,很有道理。前几年,在中日孩子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的表现就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当今义务教育的巨大缺陷。当今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中国的教育了不起,但新中国的教育有问题。”新中国用全世界1%的教育经过费培养了全世界18%的学生,还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如,连续30年GDP增长速度超过8%,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关于“新中国的教育有问题”这个观点,在体验了华萃“全景思维•学习能力领跑营”活动之后,就变得清晰起来。何虹洁老师用她博大的爱心、充分的信心、超人的智慧、广博的学识、高雅的气质、具有磁性的人格魅力和顽强的毅力把爱的信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传递给了学员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活动中,通过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游戏,把一些枯燥、乏味、常听到的道理寓于其中,使学员们在游戏当中体味蕴涵的哲理,分享感言,然后,何老师再适当加以点拨、分析,把主旨加以明确和深化。寓教于游戏当中,学员们能不喜欢?学员们体会和记忆能不深刻?而这些恰好是学校和我们老师很难做到的。再如管策老师的讲课,他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自信心在潜移默化当中传递给了全体学员,使学员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人生最大的限制是自我设限”“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相信是一种力量”“立刻行动是改变的最高法则”“成为最想成为的自己”“家长和老师在为我们的过错承担责任”等一系列做人的道理,学员们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学校教育当中,学生们有如此感动吗?没有!这就是华萃教育与当今学校教育的区别所在。说到素质教育,本人也不敢妄下结论,但至少这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华萃教育注重了人的全面素质的开发。在活动当中,孩子们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勇敢,那样的自信,那样的聪明,那样的多才多艺……在他们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学校和家庭里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为何在华萃领跑营活动中就判若两人呢?这难道说就不是我们当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短板”所在吗?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华萃教育除教育孩子外,还针对家长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培训家长在新时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如果你听了课,那么,你对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就会豁然开朗,你和你的孩子就会受益匪浅。“素质教育”不是舶来品,两千五百多年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开创了素质教育的先河。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而时习之”等教育理论难道就不是素质教育吗?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培养出来怎样的人才?国与国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我们的学生能与日本的学生竞争吗?在二战中,我们是战胜国,而日本是战败国,为何日本能在战后迅速崛起,而我们在当时却一穷二白呢?其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日本人实在,不喜欢瞎折腾!
华萃的员工很敬业,如秦乾、满义、贺蕊、路翠琴、王亚荣、陈燕霞、摄影师小何以及后台默默无闻的音响师宋斌、张文等。华萃义工很具有奉献精神,他们年轻而富有朝气,能把爱心全身心地倾注到学员们身上。在此,本人有一个小小建议,那就是何老师和管老师在讲课当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因为你们的嗓子似乎不仅仅属于你,也应属于广大的处于迷途的孩子们!华萃员工都很年轻,我相信经过不断历练,你们都可以像何虹洁老师那样优秀和出类拔萃。
如果你有意,请记住华萃教育的联系方式:&
何虹洁老师:189
如果今生有缘,亲,我们还会下次见!(插图:孔建平)
&&&&&&&&&&&&&&&&&华萃义工&&孔建平
&&&&&&&&&&&&&&&&&
上篇:下篇:让每位孩子成功
让每个孩子成功
&随州市曾都区厉山三中地处编钟古乐之乡,炎帝神农故里。汉丹铁路、宁西铁路、随岳高速和316国道在此交汇。厥水河畔封江秀,这里是工作和学习的理想之地。
承日月之精华,仰始祖之灵气;奏编钟古乐,光炎帝精神,续教育新篇。近几年来,自信执着的三中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下,坚持“让每个孩子成功”的办学思想,崇尚“合作与奉献”的校园精神;以“厚德有为、宁静致远”为校训,以“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为育人准则,以“创建特色名校”为奋斗目标,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更新了教育观念,完善了管理制度,改善了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环境,创造了中考奇迹;得到了领导的鼓励,家长的信任,社会的好评。
&为了落实“让每个孩子成功”的办学思想,实现“创特色名校”的奋斗目标。这些年来,学校工作主要是从“校本研究、校园文化和有效的德育”三个方面在推进。
一、加强校本研究;
&“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校本研究的内涵。发生在学校的所有问题都是校本研究的内容,这些问题要靠学校自身解决,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
在教研教学方面,厉山三中的校本研究主要是从“师资培训”、“课堂模式的回归”和“特色校本课程”几个方面在着手。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师德”和“业务能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两个话题。
没有活动的开展就没有学校的一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德建设需要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师德标兵。学校通过每学期的“优秀教师”的评选,每学年“学生喜爱的教师”的问卷和每届“厉山三中新锐人物”的评选等活动树立师德榜样;厉山三中职工“和谐家庭”
和“五好家庭”的推荐,常年坚持的“我与学生交朋友”活动,“关注留守孩关爱贫困生”活动,都有效地改善了我校教师的师德面貌。特别是厉山党工委书记刘光辉,曾都区教育局书记周煜等领导在厉山三中认养孤儿,扶贫助学的行动,更加激发我校教师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热情,学校涌现出了象李政朝、刘晶晶、姚勇、、张玉、金严俊、单敬平等一批“德艺双馨”的教师。
对于教师和学校来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教师业务能力培训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要丰富,方法要多样。做“专家型教师”是厉山三中所有教师应当追求的目标。在迈向专家型教师的路上,学校重点在引导教师做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为此,学校提出了“打造学习型组织,营造书香校园”的工作思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没有教师,但不能没有书”。2004年秋,学校开始了给教师送书活动。《没有任何借口》是学校发放给全体教师的第一本书,随后是《新课程怎样教》、《追求卓越的一生》、《心灵写诗》、《班主任工作谋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守望教育》、《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德育报合订本》、《蔡林森与洋思中学》、《杜郎口旋风》等。李镇西、魏书生、肖川、朱永新、李希贵、郑金洲、郑杰、刘彭芝、刘铁芳、窦桂梅、韩军、张万祥、吴非、万玮等一批当代基础教育名家的力作也在教师中不断传阅。2005年学校在校内开办了全国连锁的“华中希望读书社”。书社新书近两万册,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场所,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的阅读需要。同时,学校每年订阅大量的报刊杂志,如《中国教育报》、《参考消息》、《现代教育报》、《教师报》、《教育文摘周报》、《中小学教师培训》、《基础教育参考》、《江苏教育》、《北京教育》、《初中教育研究》、《教书育人》等,并长期给班主任每人订一份《德育报》用于指导班级工作的开展。学校还坚持办好《教科之窗》《教学通讯》和《德育视点》等刊物。至今,我们已编发42期《教学通讯》、10多期《教科之窗》和《德育视点》,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反思和写作的平台。
“聆听窗外的声音”也是一种较好的的师资培训形式。我校程艾军、汪拥军等部分教师亲临过李镇西、魏书生等名家的报告会,我们参加过在中山大学召开的“全国品牌学校”研讨会,参加过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第六届“新教育”年会,参加过山东的“全国中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研讨会,还参加过许多大型的“学校管理”“学校德育”“班主任工作艺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报告会和研讨会;请过关注教育的作家周薇给师生作“人生观”方面的报告,请过职院向教授来校作“健康心理”方面的报告,请过教研室李家彬老师作“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报告。这些活动使我校教师的教育观、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课堂本该是学生的,但不知从何时起却被教师霸占!
&教师“满堂灌”是一种粗暴的灌输!这种方式让30%多的学生学科成绩不及格,成为应试教育的差生。
教育是一种沟通和对话。“因材施教,引导启发”是大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教育模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当回归到它原本的状态。
&2005年5月(11日、13日、17日、18日),《中国教育报》用四天时间、均用第四版整版刊登了《中国教育报》记者张俊平所写的“洋思现象解读”一文。文章重点介绍了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思想、“从最后一名抓起”教育实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厉山三中从此开始琢磨和研究洋思中学。
2006年3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三版整版刊登了教育记者陶继新的《到哪里寻找我们理想的课堂》一文,重点介绍了杜郎口中学六年磨一剑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深刻的,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判者。从此杜郎口中学进入了厉山三中的视线。2006年10月,我们跟随教育局领导关英庭、张有旺去洋思中学实地考察,07年学校安排副校长张波、教科室主任单敬平到杜郎口中学和山东安丘四中考察学习,2008年11月,经区教育局领导同意,学校又安排管教学的副校长金严俊带队,由教务主任、班主任和主学科教师组成的考察学习小组十多人,又一次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和维坊五中考察学习。
&2008年秋,厉山三中常规教学的模式走到了尽头。学校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主宰的、照本宣课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2008年9月12日,学校召开了“厉山三中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动员会,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实现“厉山三中无差生”的目标。“三中无差生”目标的内涵至少要体现在学生的学科成绩、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三个方面。每个学生要达到学科及格、品德合格、身心健康。
厉山三中的课堂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学洋思但不要成为洋思,学杜郎口但不做杜郎口。我们要按新课程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研究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还有扬州的梅岭中学、南京的东庐中学、邹平的九户中学、维坊的广文中学等国内基础教育品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求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模式。决心用一到三年的时间,让学校不存在学科不及格的学生。通过近三个月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感觉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至少有两点:一是“小组合作”学习,二是“10+35”模式。而厉山三中一直坚持的“按时是一种迟到”、“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工作纪律是敬业的基础”、“教育的原则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方法是激励”、“有思路才有出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等也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研讨和实践,变革已经初见收获。九年级的教师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适合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分组后自主互助合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有改善,目前九年级不存在不学习的同学,成绩倒数的同学的学习劲头也十足。九年级老师们普遍感到同往届学生相比,本届学生状态更好。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回归,七八年级的师生也有了一个全新的状态,后进生的数量在逐步减少,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教师正在逐步形成有自创特色的课堂模式。程翠红、何满义、黄静、张福坤、肖翠华、李香玲、金先华、谢明稳、金全明、程艾军、单敬平等许多教师很快就成为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主力军,其课堂形式在逐步接近新课程的要求,所写的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都很有实践价值。
厉山三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同时也得到了各级领导、教研专家、友好学校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指教,08年秋冬之季,曾都区教育局局长刘万年亲临课堂,关注改革动态;副局长关英庭就厉山三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回归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建议;教研室邹主任,詹主任和各学科教研员龚玉霞、夏定勇、孙金大、张华涛等多次深入学校,指导课堂教学;文丰中学的杨世云校长一行多人,深入三中课堂,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万和桃园中学的刘汉语校长安排各学科教师三十多人,与厉山三中教师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教学研讨;厉山中心学校校长程仲超、分管教学的领导彭易军等多次深入学校了解和指导工作。领导的关心,同行的关注,专家的指点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厉山三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厉山三中的特色校本课程重点放在篮球、乒乓球和阅读上。体育是一个人的终生必修课,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进取精神,从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此,学校在保持一年四季早晨跑步、大课间作操等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外,自2005年起,把篮球、乒乓球作为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学生开设,并拿入期中期末考试,作为班级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同时,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篮球、乒乓球赛。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已经成为我校学生最喜爱的运动。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厉山三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有藏书近2万册的“希望读书社”,各班建有“虚拟读书角”,语文教师设有阅读课,每学年学生通过邮局订购书报近2万元,寒暑两假教师都会给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作品。同时,学校设有“读书月”,在每年四月的读书月中,学校会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和演讲活动,如“青春朗诵会”、“青春散文名家朗诵欣赏周”、“英语会话比赛”、“演讲比赛”等。会说的人方能成为自信的人,培养学生“卓越口才”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我们总是觉得:一个爱好体育运动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活力的人,一个爱好阅读的人一定是位有品位的人;爱好体育和阅读的人生一定是多彩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促进社会文明的人生!学校的使命在于大力培育高尚的社会风尚。为此,学校在学生体育、阅读和演讲等方面应当有所行动。
二、培植校园文化;
&近几年来,学校在不断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厉山三中的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制度和精神。环境是一种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环境育人,环境塑造人。所以,自2004年来,学校花大力气在改善校园环境:学校封了垃圾道、拆了垃圾池、校园内严禁乱扔、乱甩、乱吐,拖把换掉了扫帚;学校改造了学生公寓和水池、硬化了道路和教学楼前广场、新建了两个篮球场、增加了24个乒乓台、整修了运动场、建了国旗校旗班旗平台;学校有了玉兰路、桂花路、香樟路、清华大道,有了炎帝植物园、清华广场、北大运动场、希望读书社、校徽校旗和班旗……;教学楼上设有大型仪容镜,左书“爱花春早起,惜月夜眠迟”鼓励同学勤奋学习;右写“微笑是一种力量,优秀是一种习惯”塑造园丁敬业精神;学校有了课桌文化,有了墙壁文化。教室讲整洁,寝室讲温馨。倡导“弯腰”运动。充分发挥了学校硬件设施的育人功能。
制度建设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角色,三中的制度文化体现在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体现在制度的执行力度、公平程度和大家对制度的理解领会接受程度上,执行制度要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公平和无情。三中目前大大小小的制度近百个。学校要求卫生管理制度具有变化性,逐步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文明习惯;学校在不断地完善聘任制和教学评价方案,努力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档次,鼓励先进;学校在逐步完善住房管理制度,让职工一日住、百日安,全身心投入学校各项工作中去;我们还要继续坚持送书发书制度和阅读学习制度,要不定期地翻印教育理论和教育文章,要继续坚持一月一期《教科之窗》,一周一期《教学通讯》之规定……来建设学习型学校,营造书香校园。
&正所谓“一个组织的发展,五年靠领导,十年靠制度,百年靠文化”。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能改变人们的价值追求,从而引导人们的行为。教师要有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格魅力;要有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要有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要关注生命的成长,有爱生精神;要理解教育的本质,注重与学生及其家长交往和沟通,善于鼓励和激励;要让读书成为教师最自然的生活状态,成为一种习惯和信仰,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精神,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师生深刻领会三中的教育定理和名言:“按时是一种迟到”、“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
“工作纪律是敬业的基础”、“目标有多高,路才走多远”、“教育的原则是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方法是激励”、“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谁主动,谁受益,谁坚持,谁成功”、“爱心创造奇迹,体罚近似无能”、
“落实重于一切”、“假期家庭就是课堂”、“履行义务方知自身价值”。要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去武装、去引导、去塑造、去鼓舞人,不断地创造和培育有厉山三中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三、渗透有效的德育;
教书先育人。学校的教育不能远离社会的要求,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人,我们会培育什么样的人,我们能够培育什么样的人,这应该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常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厉山三中在努力实施有效的德育,学校落实德育并使其高效,注意了探索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研究德育方法。
&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活动中体验,在读书和实践中生成。三中的德育是从养成教育,情感教育,集体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理想教育四个层面在落实。注意了德育的过程讲究师生关系的亲密性、教育方式的无痕性、学习过程的随机性、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在倡导与禁止、民主与尊重、竞争与合作、理解与对活、信任与鼓励、关爱与严格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四川作家周薇的“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主题报告会;“拯救铁树”行动;“毕业典礼仪式”;“毕业生给学弟学妹捐书”活动;“班旗升旗仪式”;每年四月的“读书月”活动;八年级“走向曾都一中”的春游远足活动;“向陈露露同学学习,做净化环境的先锋”的现场会;“远离网吧,诚实守信”签名活动;冬季的“叠被子”比赛;每学期篮球乒乓球赛、拔河比赛等。这些活动在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增强班级凝聚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三中学生的行为习惯、个性品质与精神素养在逐步达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实践了学校提出的“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育人准则。学校在潜移默化地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有知识、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一代新人,成就了一批象张华志、吴迪、周端奇等走进北大清华的优秀学生。
&厉山三中在注重德育实践的同时,也在加强德育理论的研究。自2005年起,学校由政教处牵头,成立了以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付军育为组长,政教主任曹骥为副组长,班主任金全明、汪别涛、何满意等为成员的德育课题小组,重点研究德育活动的途径、内容和方法,以求实现德育的高效,培育有道德理想的学生。2008年12月23日,厉山三中的德育课题《学校德育活动化高效性研究》通过了区教研专家的结题验收,并得到了曾都区教研室的好评。其中曹骥、何满意老师的《实现德育活动高效性的几点做法》、金全明的《班主任的四大气功》等德育论文得到了德育专家的高度认可。
&追求学校个性,办出学校特色,让每个学生成才,使三中成为名校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加强校本研究,培植校园文化,渗透有效的德育是我们曾经赖以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今后的工作中,厉山三中依然要从校本研究、校园文化和有效的德育等方面去把学校工作做深做精做细,把学校办大办强办出特色,并使厉山三中在未来的发展中努力实现“五个一”工程: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职工待遇。积极向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国家级名校靠拢,让我们的教师走近魏书生、走近朱永新、走近李镇西、走进新课改。让教师从观念到行动、让学校从制度到文化都要有大的提高,让厉山三中的教育成为一个品牌,让学校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精神家园!
“雄关漫道征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昨天已成为历史,未来还需要我们创造。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师生的努力和拼搏,厉山三中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对老师说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