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瓶梅什么地方可以看

您所在的位置: >>
>> 第三章 《金瓶梅》的原作者藏在哪里?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玉黄李子(2)
   李子,在植物学上,有中国李与西洋李两大种系。玉黄李子,是中国李的一个有名的品种,又名玉皇李、御皇李;写法不同,指的实为同一种东西。大约生活于明代天顺前后的华亭人宋诩,在其《竹屿山房杂部》中,就有关于这种李子的记载。现在,它已经在国内的许多地方广泛栽植。我们当然不能拿它现在的产地作为推断生活于明代的《金瓶梅》作者的根据。我们必须寻找的是,也只能是,明代的玉黄李子的产地。
据说,山东的枣庄、临清和章丘,浙江的金华,以及江苏的苏州、淮安等地,都是可能找到《金瓶梅》作者的地方。可惜,目前我们还无法确知这些地方各自与玉黄李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只有存疑。然而,我们却已经清楚地知道,在明清两代,在当时的京城顺天府所辖各县,却的确是盛产过玉黄李子的。
其实,《竹屿山房杂部》也还不算是最早讲述这种水果的着作。目前能够见到的关于这个品名的最早的记载,是在北京图书馆辑录的《析津志辑佚》和缪荃孙从《永乐大典》抄录下来的残卷《顺天府志》内。这两本书的很多材料均取自现已失传的元代北京志书《析津志》,因此,是现存最早的北京志书。《析津志》中,在每年五月进献皇帝与向太庙荐新的果品中都有一种叫做“御黄子”的水果,八月上市的果品中也有“御黄子”;永乐《顺天府志》卷十《土产》一节,也两次提到“御黄子”这个水果名字;并有小注:“如江西苏山李,核小,惟黄不红,味者甘。”名字带有“御”字,一般地说,都是皇帝御用之品,足见此物在当时是何等的珍贵了。明朝万历年间编纂的《顺天府志》,也记载过北京特产的李子的品种,有玉皇、青脆、牛心红等。这里的“玉皇”二字当是从元代“御黄”二字而来。清初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说到“五月李,则有御黄李、麝香红”之说,便是铁证。康熙年间编纂的《大兴县志》记载的李子的品种中,也有玉皇李、青脆、麝香红,等等。直到光绪年间王养源编撰的《宛平县志》,仍有关于玉皇李的记载。而延庆县玉皇庙的玉皇李和密云县石峨的玉皇李,则曾是清王室享用的贡品。
只有盛产过玉黄李子的地方,才可能在当地的日常生活中,在其民歌小调和群众的俏皮话儿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这种水果的名字。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道理。
我们虽然不能仅仅据此一点便断言《金瓶梅》的作者是北京的某某人,但是,这起码可以算是《金瓶梅》作者在北京的根据之一吧。
定价:¥28.00 当当价:¥19.30
为这个书签标记颜色吧
小贴士: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按回车(ENTER)可返回该作品目录。鼠标双击滚屏
数据载入中 ...
您可以复制下面的内容,通过MSN或者QQ发送给朋友。
一起来阅读《《金瓶梅》里那些人那些事儿》吧!作者:丁朗
书籍简介: 除非将来又从卷帙浩繁的明人笔记中找出了有利于兰陵笑笑生的新证,否则,他作为《金瓶梅》原著者的资格是不充分的,起码是应予存疑的。有人怀疑太监写作淫秽文字的可能性,看来是多虑了;《金瓶梅》到底是不是太监的手笔,那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事情,可能性是万万不能排除的。《金瓶梅》三个女主人公“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三人无不脱胎于《金钱赠年少》中小夫人这个人物形象。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我们说,《金瓶梅》并不是一般地反腐败,反奸佞,而是实指明代嘉靖年间的朝政,证据确凿,毋庸置疑。
当当网免费试读此书地址:/book_9138?ref=read-7-share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急,,,给我一个可以在手机上看天下奇书金瓶梅的电子书!未删减版的&&
&&发到邮箱里!
11-03-14 & 发布经典电影《金瓶梅》迅雷BT下载 ||经典电影《金瓶梅》迅雷BT下载经典电影《金瓶梅》迅雷BT下载
少女潘金莲 少女潘金莲在线观看 少女潘金莲下载
点击下载电影
点击在线观看
点击观看更多图片
III;TELA 剧照,海报,DVD只供成人阅览:内容含有粗俗语言,祼露,性,暴力或恐怖成份
票房 :
HK$
片长 :
89 分钟
物料 :
有声,彩色
内容介绍 :
唯美导演李翰祥执导的《少女潘金莲》,由蓝战士乐队成员单立文分饰武松、西门庆两个角色,故事以倒叙手法,讲述武松因徽宗大赦天下而获释,寻潘金莲以报杀兄之仇.潘得悉后自忖命途多舛,忆起凄然往事——原来潘自幼被卖入张大户为婢,后为主子奸污,复又先后搭上西门庆等多个男子...... (内容简介来自DVD)→_→ 求扩散,点击下面图标分享给你的好友吧,你还可以,或者。类别 提交 时间
14:45:03.0下一篇:『』昨天去会展中心朱槿花参加hy房地产公司成立10周年晚宴,路过好友缘国宴厅,本来是天空阴沉的,却发现彩旗飘扬,20多个热气球和竖幅使人眼前一亮。本来我没注意看是什么活动的,因为这里搞活动并不出奇。后来是新闻网的邓记者跟大家说,外面有一个人的生日活动居然升空了24个大氢气球和长竖幅,牛啊,于是我们才出去再看看的。
  
  果然看到难以想象的一幕,一个大气拱门、20多个升空大氢气球挂着10多米长的竖幅,众多有名气的单位和个人祝贺,想想,好有缘国宴厅可不是便宜的地方,真是够气派的。还有气拱门上的字我们当时是一点都不理解 ... & 2005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1,京公网备号哈佛大学女教授田晓菲:《金瓶梅》充满了神性
人评论 分享到:
来源:凤凰文化 &&编辑:李晓
  田晓菲的笔名&宇文秋水&取自《庄子》,蕴&不见水端&之意。从懵懂幼童时,她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5岁开始接触诗词。13岁那年,还是初中生的田晓菲已出版了多本诗集,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她赴美留学,一气儿读到博士,35岁成为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今天看来,这段经历几乎无法复制,就像今天的中国无法复制上世纪80年代专属于诗歌的&黄金时代&一样,很多传诵一时的篇章都已经被人遗忘了。
  古今中外,总有一些文学作品不会随时间褪色,反而被岁月打磨得越发引人瞩目,比如《金瓶梅》。中国人对它怀着一种微妙的情绪,提到这3个字时,人们的表情就像面对一个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神态各异之下衍生出无数种解读,其中一种是属于田晓菲的。11年前,她把自己对《金瓶梅》的观感从头至尾按照原著顺序梳理下来,整整100个章回,结成一本《秋水堂论金瓶梅》。今年,这本研究著作再版,田晓菲也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讲述了她眼中的《金瓶梅》。
  不看书要眼睛干什么用呢
  田晓菲出生于哈尔滨,父母都从事文字工作。4岁时,父母到天津文联工作,田晓菲也从黑土地来到了海河边。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天津也处于地震带,田晓菲在地震棚里开始接触文学。当别的母亲抱怨自己的孩子太贪玩时,田晓菲的母亲却在抱怨女儿待在房间里的时间太长,一看书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母亲劝告田晓菲道:&看书太多会把眼睛看坏的。&田晓菲则回答道:&不看书要眼睛干什么用呢?&
  16岁时,适逢北大建校90周年前夕,田晓菲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当时她已是大学三年级的&老生&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北大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这篇文章后来被选入国内中学课本,也成为田晓菲少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1989年,田晓菲赴美留学,两年后获得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硕士,之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比较文学,1998年拿到博士学位,前往柯盖德大学任教。田晓菲的学者之路就此开启。
  哈佛大学不仅是培养田晓菲学术能力的摇篮,同样也是她人生的福地&&在这里,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宇文所安。宇文所安是著名的汉学家,1946年生于美国,本名斯蒂芬&欧文,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化,尤其对唐诗颇有研究。德国汉学家顾彬非常崇拜他,说自己与他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而在田晓菲眼中,宇文所安却是&一个生活在地上的人,我喜欢他这一点&。
  共同的学术爱好是两人感情的基础。&我们都觉得自己找到了知音。我们都很喜欢诗,唯一不同的是,他喜欢唐朝,我喜欢南朝。&实际上,两人的学术领域都很广泛,田晓菲对宋、元、晚明的文学很感兴趣,包括现代文学;宇文所安除了一系列关于唐诗的著作,也出版过关于魏晋文学的书。
  每当有新作出版,夫妻二人都会在文中把对方称为知音,互致感谢。2003年,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出版时,宇文所安为她写了序言。文中,他写道:&秋水的论《金瓶梅》,要我们读者看到慈悲。&
本周点击排行榜
开国将军传奇
许渊冲摘得亚
贾樟柯谈摄影
云南鲁甸清真
《梁漱溟日记
《梁漱溟日记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金瓶梅在哪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