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学生阮成堡会当上总经理什么

登录后才能保存观看记录哦^-^
登录后才能上传哦^-^
10岁小学生出版游学日记 全国人大委员为其作序
分享给站外好友:
HTML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3" type="text" value=''>
通用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4" type="text" value=''>
扫描二维码 随心看视频:
手机瞄准我,惊喜不间断,您可以:
1.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本视频
2.发送给您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观看:10岁小学生出版游学日记 全国人大委员为其作序
更新时间:
10岁小学生出版游学日记,居然有全国人大委员为其作序,面子真够大的!
大家都在看
暂无微博信息再看10岁小大学生张?炀:仍打快乐学习牌
再看10岁小大学生张?炀:仍打快乐学习牌
作者:《北京青年报》&&访问次数:636&
&&& 10岁的大学生张(火斤)炀,是从2005年全国统一高考中冒出来的新闻人物。他用了4年的时间,学完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课程,轻松考上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入学半年多,张(火斤)炀的自理及与人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数、英功课排名前列,但那些需要生活阅历、知识积淀的科目的成绩尚不尽如人意。
  张(火斤)炀的大学生涯能够顺利完成吗?导致张(火斤)炀高考成功的教育模式是什么?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供广大家长记取?怎样给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在国外,那些高智商儿童在接受教育时是怎样的情形?
  ■12年的课程4年学完
  说起10岁大学生,也许不少人会以为这是家长特殊培养的结果。可正如张(火斤)炀的父亲张会祥所说,打从一开始他们并没想过培养什么“神童”,小(火斤)炀的跳级生涯,其实完全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事实上,小(火斤)炀刚出生时并没有显露出多少“天才”的迹象。学说话比一般孩子都要晚,直到上了托儿所说话都不太利落。从22个月时开始,小(火斤)炀学说话进步神速。不仅如此,他对文字的敏感也大大超出同龄人。一次,父亲随手拿过报纸教小(火斤)炀读了几个字,没想到他居然就记住了。此后,不论是家里的报纸、图书,还是外面的广告、路牌,只要看过一次,小(火斤)炀就能记住上面的文字。到两岁时,他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字。
  张(火斤)炀的学习天赋是从上学时开始的。5岁那年,父亲找了熟人让他上小学。没想到(火斤)炀学习能力非常强,一年级的知识一个月就掌握了。二三年级共上了五个月,四年级没上,五年级上了两个月,六年级上了完整的一年。到了上初中时,张会祥夫妇本想不再让孩子跳级了,慢慢来,把基础打牢了再说。没想到,(火斤)炀接受知识非常快,老师在课堂里讲新知识,回家他再学习高年级的课本,就这样,初一上了半年、初二上了半年,初三上了一年。两年时间学完了初中三年的课程。在中考结束以后,(火斤)炀开始学习高中的主要知识。开学后,高一、高二没有上,直接上了高三,一个月后回家复习,成了全国年龄最小的高考生。
  从小学到高中,小(火斤)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全加起来也只有4年零1个月,其余时间他都是在父亲的辅导下在家里学习。与其他在学校接受常规教育的孩子不同,小(火斤)炀的学习时间弹性很大。晚上九点多睡,早上六点半起。其间何时学什么科目,都是根据小(火斤)炀的兴趣而安排,如果学得累了,那就休息一会儿,吃些东西,打打游戏。即使在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小(火斤)炀只要想歇就歇,一边学着一边玩着直到走上了考场。
  ■独特的教育模式:不求最好,只求博学,快乐学习
  谈起培养孩子的心得,父母强调最多的就是“我们从来没催促、强迫过他,而是顺其自然。”张(火斤)炀的父母学历、职业并无显赫之处,父亲从事街道工作,母亲则是一名高中教师。很多人以为,张(火斤)炀跳级这么快,肯定是父母对孩子抓得很紧,是“牺牲”童年的欢乐换来的。事实上,(火斤)炀的父母给了孩子最大的自由度,尽己所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父母并没有娇惯他,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见过(火斤)炀的人都可以发现,在这个10岁孩子的眼里,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
  当然,能在10岁考上大学,(火斤)炀自有其过人之处。他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聪明孩子。例如,一篇深奥难懂的古文,他快速浏览一遍后就能准确地告诉你文章的大意。甚至多看几遍就可以背出来。
&&&& 老师们也都认为,孩子很聪明,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理解能力比普通学生都强,但屡屡跳级的关键,是他的父亲让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只是根据孩子的脾气禀性等特点,摸索了一套他喜欢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火斤)炀的记忆力特别好,很多东西都可以过目不忘,所以我在辅导孩子时就只给他串知识线索,搭个框架,里面的具体内容让他自己学习。再比如,(火斤)炀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讨厌重复旧知识,所以我每次只用很短的时间让他集中学习基础知识,然后再通过课外书和新题帮他补充、巩固知识。”
  有趣的是,虽然跳级频繁,但这位跳级生的成绩,却从来不是班级中最好的。这也是张会祥的独特观念———不求最好,只求博学。“(火斤)炀不管考了多少分,我们从来不批评他。其实从小学到高中,他从来没考过第一名。每次考试也就是中上水平的成绩。我总觉得,与其反复温习知识拿满分,还不如把时间用来学习新的知识。”就这样,张(火斤)炀的考试成绩虽然总是中上水平,却在不断地跳级。跳的速度甚至让有些老师和同学都接受不了。
  “不把孩子的基础打牢,跳那么快有什么用”、“要是多复读一两年,不就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了吗”……面对这样的议论,张会祥不以为意。“其实高考完了以后,我问过孩子,说你愿意复读还是上大学,他说我不愿意复读就愿意上大学。”也许正是在不断跳级过程中的这种新鲜感,才是让张(火斤)炀认真学习的动力。
  张会祥之所以不让孩子复读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觉得张(火斤)炀有的是时间:“(火斤)炀年纪这么小上大学,本科就相当于上高中。尽管现在就读的学校并非重点大学,但孩子的压力也相对会小一点。将来孩子本科毕业了也不会去就业,还会让他继续学习、深造。如果有能力的话,考硕士、博士的时候可以再报考名校。”
  ■大学因材施教,张(火斤)炀平均成绩排在全班第三
  从去年8月底开始,张(火斤)炀在父亲陪伴下开始了大学生涯。此次,他终于踏踏实实地不再跳级了。谈到大学生活感触,他很自信地说:“挺轻松的呀。”
  刚来到大学校园那阵子,迎新、军训等活动特别多,可是让小家伙“有点玩疯了”。由于(火斤)炀以前大多是在父亲的指导下自己在家里学习功课,所以,有时上课的时候他会精神不集中、“走神”。为此,学校采取了一个好办法,让他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正中间的座位上,只要走神,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及时提醒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火斤)炀已经基本克服了这个毛病。
  怎么培养10岁的大学生,对于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来说是个从未有过的挑战。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院长孟庆国表示,张(火斤)炀入学对学院本身就是一份因材施教的“试卷”。10岁的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和个性等全面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学院将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在生活上,学校为张(火斤)炀和父亲提供了一间单独的宿舍,既能保证(火斤)炀的作息,也让他有机会和楼里的其他同学交往和沟通。从教学上来讲,张(火斤)炀和其他同学上的课是一样的,不过系里派一名三十多岁的教授当小(火斤)炀的学习导师,根据他的年龄特点给予指点和帮助。系里的专业老师每周都会与(火斤)炀沟通一次,帮助他适当地调整学习方法。
  (火斤)炀的学习导师、教高等代数课的张跃辉教授说,“(火斤)炀开学以来表现不错,完全跟得上进度,专业课程的表现尤其突出。目前看来,他顺利完成学业应该没太大的问题。”
  第一学期,(火斤)炀共上了英语、高等代数、思想道德修养等8门课。小(火斤)炀最喜欢上的是自己的专业课———数学,其他课程他的表现也很不错。在开学初全班进行的英语测试中,已经背完四级词汇的他考了94分,名列全班第一。在期中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在数学系4个班级中排第三名。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张(火斤)炀的平均成绩排在全班第三位。为此,他还拿到了学习优秀奖。这学期,张(火斤)炀又开了大学物理、C语言设计等新课程。他还在业余时间报名上日语班,让自己开开眼界。 & ■担任体育比赛的拉拉队长,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
  之前,宁铂、魏永康、王思涵等知名的十来岁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最为困惑的是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导致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断层。而对张(火斤)炀来说,和同学们的沟通并不是问题。他与系里面的同学相处得非常愉快,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很喜欢他。常和他坐在第一排上课的四个女生,甚至当上了他的四个“姐姐”,课上课下总在一起玩,让班里的好多男生羡慕不已。当然,(火斤)炀也常和与自己同龄的教师的孩子一起玩,毕竟,他们之间的共同语言更多。对(火斤)炀来说,早习惯了与年纪大的同学相处,这也算是他成长中的“必修课”了。所以,活泼外向的(火斤)炀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可爱的“小不点”和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也是各种活动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体育比赛的拉拉队长他来当,万圣节晚会上最出风头的也是他,跑来跑去非常显眼。
  独立生活能力上的进步应该是(火斤)炀入学后变化最大的地方。从入学起“重返校园”的张会祥就有意识地培养(火斤)炀独立生活、独立学习的能力。他每天带着(火斤)炀在校园里散步,让(火斤)炀尽快熟悉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场所。(火斤)炀已经可以自己一个人去上课,不需要爸爸的护送了。此外,像洗脸、洗脚、洗袜子、打饭这些以前都由爸爸一手包办的事情,(火斤)炀也可以自己完成了。(火斤)炀还很喜欢记路名,现在他对校园附近方圆几公里内有哪些重要建筑物、高校、超市,坐什么公交线路等已经一清二楚。
  母亲眼中的(火斤)炀也变得懂事了。为了照顾(火斤)炀,他的父母都做出了牺牲,父亲张会祥“带薪陪读”,母亲吴慧娟则从盘锦老家调到了离天津很近的廊坊任教。所以,上学时每个周末(火斤)炀基本上都会迫不及待地回家和妈妈团聚。(火斤)炀甚至还在父亲生日到来时和妈妈商量着怎样给爸爸一个惊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因基础差,大学计算机课只考了61分
  培养出10岁上大学的(火斤)炀,张会祥的成功经验让众多家长羡慕。所以,他也跟着儿子一起出了名,不仅走在路上老是被人认出来,还有出版商找上门来帮他出书。更有甚者,还有些大款开出高价,请他前去把自己的孩子“点石成金”,再指导几个小小大学生出来。对于这些找上门来的热闹和发财机会,张会祥全都拒绝了。因为他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火斤)炀身上,儿子能顺顺利利地大学毕业,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
  当然,对于教育(火斤)炀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缺憾或者说是外人看来的教训,张会祥也未否认。从(火斤)炀迄今大半年的大学经历来看,频繁跳级对他还是有影响的。比如,第一学期(火斤)炀的大部分科目成绩相当不错,自己拿手的两门数学课程的成绩在全班乃至全系都数得着。之所以没能拿到奖学金,主要是只考了61分的计算机课拉了后腿。对现在的绝大多数大学新生来讲,上网、QQ聊天、网游、BBS等网上冲浪早在中学时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娱乐了。大学的计算机课,自然难不倒他们。而对10岁的(火斤)炀来说,上学这四年多来,主要精力都在忙着学习新知识不断跳级,闲暇时还要多看书以求博闻,当然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投入在电脑上了。同样的原因,语文、政治等需要生活阅历、知识积淀、思维深度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科目,对他来说就远没有数学、外语那么得心应手。高考时,(火斤)炀的语文得分只有74分,作文尤其成为他得高分的“瓶颈”。
&&& 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跳级频繁的小大学生身上都曾经出现过。毕竟,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人为缩短学习和成长的年限,“神童”们虽然不缺少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显性知识,却缺少了课余时间积累出来的隐性知识。
  ■如何培养超常儿童,社会和高校还都没有做好准备
  来自湖南的魏永康,13岁开始读大学,17岁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因自理能力低下,知识结构不能适应,而中途被勒令退学。
  宁铂,上世纪70年代末的著名“神童”,不少人心目中的偶像,最后竟落得出家收场。
  正是因为以往这些“神童”的悲剧,使人们对张(火斤)炀的高考成功评价不一,尤其是在教育界,颇有老师们担忧这是一种揠苗助长。
  很多老师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张(火斤)炀父亲独特的教学方式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里,更需要孩子自己思考、研究,有的老师还认为,人为掐断这些“神童”们从少儿到青年的正常成长规律与周期,让他们在人工“温室”里长大,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出现抵触情绪。而这些儿童的心理素质与成年人差距较大,进入成年人的世界自然难以沟通。
  据统计,儿童整体中有3%左右的孩子属于超常儿童。他们智力水平远远超出了生理年龄,但心理发育远不成熟。超常教育实际是缩短了人的成长过程,但这种缩短必须按照人本身的规律进行,人要成长、要经历的事情必须要经历,不能用一方面发展取代了多方面发展。
  一方面,孩子的家长在培养目的上的功利性让人担忧,而另一方面,超常教育土壤的匮乏也是一个问题。其实,从这些小大学生们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对于如何继续培养张(火斤)炀这样的超常儿童,我们的社会和高校还都没有做好准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是模式化的批量生产,单个接收特别的学生对于学校而言是一种挑战。
  所以,怎样给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如何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散养”,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造就天才儿童各国方法不同
  美国为不同年级天才学生开设特殊教育课程
  美国立法规定,天才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服务。因此,美国公立学校十分重视天才儿童的甄别与特殊教育,基本上所有公立学校都开办了“天才与资优教育计划”。
  以得克萨斯州为例,该州法律定义的“天才”包括:超常的智力、创造力、特殊学术能力、领导能力、艺术能力等。统计数据显示,在学年,加州12年级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小学和中学)总共有630多万学生,其中有超过47万人被鉴定为各类天才儿童;当年加州用在各种“天才教育”项目上的费用共有4.95亿美元。
  天才班的老师必须接受正式的职业培训,掌握和了解天才儿童的性格和需求、天才教育的课程设置等。英国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
  英国设立了9岁、13岁和18岁三个等级的“超常生国际水平测试”。全国每一所学校都要确定超常生名单,制定超常生培养的计划和政策。全国语文和数学战略局鼓励学校为学习成绩在前5%至10%的学生提供特别的教学计划。家长和学校可以随时为学生报名,申请参加此类考试。印度广设立天才儿童学校,已录取16万学生。目前印度共有500多所“天才儿童学校”,专门面向9到16岁的印度农村的超常儿童。学生食宿在校,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中央政府负担。
  天才学校对学生的选拔十分严格。每年2月份在印度全国统一进行2小时的考试。考试内容分为3部分,心理能力测试占60%,语言占20%,数学占20%。
  截至2003年底,印度的“天才儿童学校”已经录取了16万学生。
  ■记者手记
  见过张(火斤)炀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小大学生的快乐。应该说,张(火斤)炀的大学生涯才刚刚开始,众人担心的那么多问题还没有在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大学生身上出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不会遇到这些困惑。毕竟,他不可能一直无忧无虑下去,总会要经风雨,受挫折。其实,被称为“神童”的孩子,之所以屡屡出现“伤仲永”的悲剧,压垮他们的压力大多来自于成人世界。正是来自这些神童的家长和周围人的过度关心和期盼,让这些智力超常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光环下,难以承受失败,难以承受平庸。
上一条:下一条:
--省市教育网站--
--地市教育网站--
济南教育网
德州教育网
聊城教育网
滨州教育网
菏泽教育网
青岛教育网
淄博教育网
枣庄教育网
烟台教育网
潍坊教育网
济宁教育网
泰安教育网
威海教育网
日照教育网
临沂教育网
--县区教育网站--
东营区教育信息网
河口区教育信息网
广饶县教育信息网
垦利县教育信息网
利津县教育信息网
胜利教育管理中心
--学校网站--
东营市第一中学
东营市第二中学
东营市实验中学
东营市育才学校
东营市晨阳学校
东营市实验学校
东营市海河小学
东营市春晖小学
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
东营市海河幼儿园
东营市实验幼儿园
东营市春蕾幼儿园
--其他链接--
中国教育部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基础教育网
中国教育科研网
山东教育厅
山东基础教育资源网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山东教师远程教育网
齐鲁特殊教育
山东学前教育网
东营职业学院
东营技师学院一米高大学生求职屡遭拒 曝光后当上网络主持人(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月11日,在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上班的杨丽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海璐璐求职记,得知她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把情况告诉了校长张桂娥。6月12日,张桂娥带着杨丽等老师驱车从郑州来到洛阳师范学院,接海璐璐去学校参观。
主持节目前,海璐璐(右三)在与同事校稿。马金凤摄
河南洛阳师范学院有位身高一米左右的大学生海璐璐今年毕业,在求职的路上,尽管努力争取,仍然屡屡被拒,甚至遭遇白眼。但是,海璐璐依然乐观:&铆足劲儿努力就是我最大的资源&&你向人笑10次,人家可能还是冷冰冰,但第十一次微笑就会来了&。
本报报道了她找工作的艰难,引发了强烈反响。本报《健康时报》联系相关机构和企业,为她进行医学检查;几十家企业向她伸出橄榄枝。
如今,海璐璐的工作尘埃落定,在一家帮扶自闭症儿童的机构当上了网络主持人。
海璐璐坐在演播室里,深呼一口气,开始投入工作。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星界周报》。关注自闭症儿童,关爱星星的孩子&&&
海璐璐终于找到了工作:网络播报主持人。
6月10日、12日,本报分别以《&一米大学生&海璐璐求职记》《十余家企业有意录用海璐璐》为题,报道了海璐璐求职情况,并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几十家公司纷纷向她伸出橄榄枝。而今几经挑选,海璐璐终于选择了河南郑州康达能力训练中心的主持人岗位,&袖珍&男友也在中心当上了一名教师。
7月9日到11日,全国袖珍人年会将在郑州举行,这个年会的主持人,也确定为海璐璐。
&这里有我们的&同类&&
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是河南省最大的一所针对各类特殊儿童的综合性康复教育和能力训练基地,目前共有16位袖珍人和3位残疾人老师参与教学工作。
6月11日,在康达能力训练中心上班的杨丽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海璐璐求职记,得知她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把情况告诉了校长张桂娥。张桂娥觉得,海璐璐表达能力强,身上又有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目前学校有份工作,她正是&不二人选&。
6月12日,张桂娥带着杨丽等老师驱车从郑州来到洛阳师范学院,接海璐璐去学校参观。
&我们学校承办的中国孤独症网有个《星界周报》栏目,需要播报主持人,你富有亲和力,普通话又好,正适合做这个工作。同时,你还可以负责管理我们新开的&中国袖珍人融合教育网&,一同帮扶自闭症儿童。&张桂娥向海璐璐发出邀请。
&如果你愿意,我们学校还可以安排你男朋友来当老师,并且提供住宿。&杨丽说。
当天下午,海璐璐就来到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这里有和我一样的袖珍朋友,他们耐心地教孩子们做游戏,快乐地展现着自身的价值。&海璐璐心动了。
晚上,海璐璐给男朋友李洲瑶打电话:&这里有我们的&同类&,如果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致力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照顾自闭症儿童,也是一件挺好的事儿。&男朋友答应了。
&让我跟&判决书&合个影吧&
6月14日,海璐璐接到了一个电话,《健康时报》副总编赵安平告诉她,报社和一家药业公司帮她联系了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专家,想为她做一个医学检查,&看看还有没有增高的可能。&这个消息让海璐璐和家人欢欣不已。
6月17日上午,海璐璐早早来到郑州市儿童医院。
在了解了海璐璐的发育情况后,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卫海燕判断,她基本上是无法再长高了。&人体雌激素的分泌会加速骨骺的闭合。女孩一旦来月经,特别是规律月经两年后,一般都不会有生长的空间了。像她这样的矮小症,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注射治疗,而最佳治疗年龄是4&10岁,一旦错过,医生也无能为力。&
看海璐璐还不死心,卫海燕&破例&给她检查了一次骨龄,&测骨龄可以看出骨骺线闭合情况。&骨骺是影响人身高的关键因素,骨骺线闭合就意味着不会再长高了。
11时30分左右,结果出来了。&很遗憾,骨骺已经闭合,确定没法长高了。&在卫海燕的&宣判&下,海璐璐的身高被永远定格在了1.06米。
&让我跟&判决书&合个影吧。&走到医院大门口,海璐璐要求在医院门口留下一张照片,招牌式的笑容一直挂在她脸上。
&还是那句话,未来我不怕&
&我们可以重新出发了。&6月29日上午,海璐璐和李洲瑶及家人一同来到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报到。
报到地点是校长张桂娥的家里,从这里走路到学校不到5分钟。
&考虑到我们在外面住宿不安全,张校长把自己的家腾出来,又在小区租了房子,让包括海璐璐及李洲瑶在内的18个袖珍老师住,自己则&蜗居&在办公室里。&杨丽说。
&和男朋友互相帮助,好好相处,共创幸福生活。&这是她来上班之前就想好的。
7月2日,海璐璐该给栏目做播报了。下午3时,太阳正热,海璐璐拿着一件粉红色的小西装,推门走进办公室,她有点迫不及待。
&这句话语速有点快,要不我再播一遍?&在正前方对着海璐璐的摄像机上,贴着打印出来的播报稿件。她力求把每一条信息都播报得尽善尽美。
&自从人民日报报道发出后,我受到了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帮助,大家都积极帮助我找工作,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份自己很喜欢又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当然要更坚强更自信更努力地走下去。不辜负他们对我的厚望。&海璐璐说。
就在同一天下午,海璐璐的男朋友也正式开始工作了。在袖珍人融合教育教室里,李洲瑶正在和同事们帮自闭症儿童做&触觉按摩&训练。
下午6时30分,海璐璐接到一个电话,她的母亲和舅舅来训练中心看她了。
&璐璐,你在这里工作怎么样?&一看到璐璐,妈妈就问道。
&我是仙人掌,搁哪儿活哪儿。&在学校门口,海璐璐咧开嘴笑起来,&还是那句话,未来我不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侯力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2/07 11:20
12/07 09:25
12/07 09:28
12/07 09:33
12/07 10:03
12/07 14:15
12/07 14:16
12/07 14:20
12/07 15:50
12/07 14:21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12/08 00:20
12/08 00:20
12/08 00:20
12/08 00:20
12/08 00:20
凤凰公益官方微信
播放数:6576237
播放数:6298200
播放数:6005067
播放数:3326930
48小时点击排行孙云晓网站
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
策划/孙云晓 执行/弓立新 曹萍 摄影/李燕敏 
  孙老师说。我很清楚,自己在走进雷区。
  在一个“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教师的法宝”的国度里,竟然公开倡导“考试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岂能不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果然,当编辑执行我的策划意见时,听到了许多激烈的反对声,不少教师、家长甚至孩子也坚决主张应像以前一样公布每个学生的分数(请看《实话实说论分数》等文章传出的信息),读者朋友该怎么想呢?
  当我在思考这些文章的观点时,从4月24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上,读到一则令人震惊的报道:4月2日,牡丹江市某金融单位办公室主任李富春(另有报道为李富昌)及妻子金霞被杀死在家中,李身中55刀,金身中10余刀。人们惊讶地发现,如此残忍的凶手,竟是死者的亲生儿子李非。
  李非是牡丹江市某中学初三学生。他的班主任张老师说,这孩子平时很老实,上课基本上不举手,学校活动也很少参加,学习成绩虽不好,但作业都完成得很认真,从不惹事生非。
  据报道,李非杀死其母的那把7寸长的尖刀,原本是打算用来自杀的。这个16岁的少年决心自杀的主要原因是“成绩太差”。初一时,李非的成绩在全班排30多名,初二40多名,初三就落到了倒数第几名。因此每次考完试他都战战兢兢。母亲金霞是下岗女工,她责骂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将来要是学习好,上大学,就能像你爸一样,当官;不好好学习,就得像我一样,下岗,吃不上饭。”
  3月30日,李非逃学了。第三天,他决定自杀并买了尖刀。可就在这天晚上,母亲追问儿子得不到回答,便生气地说:“明天让你爸去学校看看,回来有你好看的。”李非一听害怕了,拔刀刺向母亲……
  悲剧发生后,一位老教师说:“是应试教育害了李非,害了他全家。”当然,不能把凶杀案的原因简单归为应试教育,凶手本身的素质状况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都值得分析。但是,必须承认应试教育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应试教育以分数一把尺子衡量人的成败,并以公布分数排名次等方式强化这种并不科学的评价,必然会让大多数孩子成为失败者,而更可能让那些失败最惨者生出邪念甚至走上绝路。试想,中国已经出现了多少李非?
  正是为了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维护未成年人的正当权利,孙老师提出了“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的新理念,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为了让孩子真正地热爱学习并做到身心健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的四大原则之一,即“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在第三章学校保护中的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职员应当尊重未成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在第三十条又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明确规定:“儿童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不受任意或非法干涉,其荣誉和名誉不受非法攻击”。
  也许,有人会说,隐私是有权不公开的。可考试分数算什么隐私呢?那么,就让我们看一下什么是隐私。据中国最权威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定义:隐私的唯一解释为“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想想看,哪个考分低的孩子愿意公开自己的分数?既然分数有可能使其处于不利地位,他为什么不可以将分数作为自己的隐私呢?这是他一个独立的权利主体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某些考试专家称,我们知道考试有弊端,但目前还找不出比考试更合理的评估手段。客观一些讲,此话不无道理。可是,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南照研究员谈及此事,他回答:“考试的目的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而绝不是以此给学生增加压力。分数应当成为的隐私!”其实,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前提下,教师是有许多办法了解孩子和激励孩子学习的。譬如,深圳高级中学设计了“学习水平发展曲线图”,以“测试时间”和“百分等级”为坐标,每次考试后,由科任老师算出每个同学的成绩在年级的百分比,再随试卷发给同学。每一科的成绩都在图表上反映出一条曲线。这样,同学们对自己每次考试的成绩和水平却不太清楚,这保护了同学们的自尊心,也让他们没有了压力。教师们也可以在征得本人同意的状况下,在班上只公布成绩最好的几位同学的名字,分析他们成功的特点及原因,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思路。同样,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方法,也比关心分数效果更好。
  总之,分数是重要的,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学习,比学习重要的是做人,因为只有真正的人才会真正的学习。
  欢迎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参与讨论:怎么看待“分数可以成为学生隐私”?我们更欢迎实际做法的介绍。
他为何杀害自己的双亲
  4月2日,牡丹江市公安局接到报警,李富昌夫妇被杀害于家中。公安人员经过调查取证,于4月4日逮捕了杀人凶手牡丹江市十一中学初三(一)班学生李非(李富昌之子)。
  李非,日出生。坐在审讯室里的他,文文静静,沉默寡言。他供述出杀死自己亲生父母的经过时,令所有在场人震惊了。
  “4月1日那天,我已经三天没上学了。4月4日学校考试,我学习不好,就到北龙市场买了一把刀,想自杀,但我又想在死之前看看大海,再跳海死。我从来没看过大海。晚上8点多钟,我妈从外面回来,看我那个样子,就问我是不是有心事,我说没有,就到厨房去了。我妈又跟到厨房,还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有事就跟她说,还说明天让我爸到学校问问,我在学校到底怎么了。我怕我逃学的事让他们知道,那样大连我就去不成了。我就把买来的那把刀从厨房柜里抽出来,接连捅了我妈几刀,我妈就倒下了。我把我妈的尸体拖到北阳台,用毯子盖好。晚上快1点了,我爸从外面回来,问我妈上哪去了,我说还没回来。后来他就到厨房去喝水,我怕杀我妈的事让他知道,就拿出刀跟在我爸后面,趁我爸不注意就没命地向我爸连捅好几刀……”
  据了解,上初一时,李非的成绩在班里排30几名,初二就滑到40多名。李非说,他成绩下滑以后,父母经常责备他,每逢考试成绩不好,父亲说他,有时越说越生气,就会给他几下子。李非的妈妈也常常跟李非念叨:“像你爸有文化,学习好,当官;像我,学习不好,没文化,就得下岗。”据李非讲,上了初三以后,有一次他听老师们在一起说,初三就保住前20名吧,还有希望考重点,20名以后的随便吧。不满16周岁的他是在上初三第一次月考后想到死的,那次月考他考了倒数几名。在李非看来,他学习不好,当然就没有出路,没有出路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死。
  这一人间悲剧让人沉思的东西的确太多;家庭、学校、社会,人们关心着孩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可谁去关心培养孩子的性格、心理、品格?谁去关心理解那些性格独特的孩子,谁去想想“20名”以外的学生的前途……但愿这样的悲剧别再发生了。
  (摘选自《扬子晚报》刘严斌荐)
实话实说论分数
  学校里,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就是分数。其实,许多人都明白:学生的水平不能完全以分数来判断,分数所能提示的内涵是有限的。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一些老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身不由己地陷入分数的束缚之中。今年4月份,在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群英小学,本刊编辑与部分教师和五、六年级小学生座谈,如果把分数作为个人隐私,不公布于众,情况会是怎样呢?
  学生:
  考试就是为了竞争,都成了隐私,不现实。每次考试完,同学们都互相问分数,如果不告对方,那个同学便会想:连分数都不愿说,真没意思。这样就会影响朋友关系了。
  家长有时逼着自己必须考到多少分。不然就打一顿、骂一顿。自己都做些解释,可说着说着道理就都偏向家长了,也不知怎么回事。
  如果我说:“这是我的隐私”。大人就不高兴了,说“小孩子还有什么隐私,快说!快说!”孩子就必须把什么都公开,不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分数变成隐私不好,差同学考得差,谁也不知道,他也就无法激励自己了。如果给别人看了,大家不起哄,而是帮助他,这样就进步了。差同学不告诉别人分数、他就总想玩,更不学习了,就永远差下去了。
  分数成隐私是不可能的,家长总要问分的,不给他看,肯定不行。有时考得不好,就想家长看,怕挨骂,但又不得不让他知道,于是就产生了骗家长的心理。
  作隐私也有好处,因为好学生,坏学生都是从分数上来划分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标准。
  差分数的同学也有许多特长,但仅因为分数就被归为差生,老师也不重视他们,选作文,出板报,即便写得好,老师也不让他们参加,总是说:先把学习弄好再说。
  学校总以分数区分好坏,用固定的眼光看人。比如,一个差生的座位四周是学习好的同学。考试时,这个差生的脑袋稍微动一下,有的比较娇气的同学就告状说,那个差同学看我的卷子。这个差生就比较委屈,却又无处审诉。如果分数成为隐私,同学们之间也许就没这么多偏见了。
  教师:
  我从来不公布分数,我觉得即使得优的同学也未必愿意让所有的人都知道,更不用说得差的同学了。
  要看孩子情况,如果用激将法能提高成绩,就公布。对于有的孩子,则要采取个别交谈了。学习好的同学的分数适合公开,他们能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更增加竞争意识。
  以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他们成绩差时还不太懂得如何努力,所以公布分数有好处。如果成了隐私,别人不知道他的成绩、那么他下次考试可能更差。小学生没有明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能把握自己,所以必须靠教师激励。
  没有公开的评比,也许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好处,但对学习成绩没有好处,这是两码事。我们老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学生能否受心理压力。
分数成为隐私是教育的失败
文/高景欣
  当我听说考试分数可以成为孩子的隐私时,不禁有些茫然。于是去问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分数对你来讲是隐私吗?”女儿回答说:“跟您不是,对亲威朋友有时是。”我问她:“为什么?”女儿说:“他们不像您,他们有的把分数看得太重。”听了这话,我感到一丝欣慰,好像受到领导表扬似的。
  一个人一生中面对一些重大选择,有时分数起着决定性作用。如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以至于选择某些职业,都要经过考试,凭分数择优录取。分数对那些面对选择的人为说非常重要。然而,对于那些正在成长发育、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们来说,分数真的也那么重要吗?
  自从孩子迈进学校大门,做家长的便多了几分累。许多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上大学,找份好工作。于是就有了家长为孩子的考试而累、为孩子的分数而累;孩子也迫于家长的压力,为考试而学、为分数而战,使原本快乐多彩的童年失去了许多亮丽。
  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因此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得比较严。但我们并不对孩子的考试分数看得很重,而更多的是关心她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多方面的能力。
  我认为,家长应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需要与孩子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特别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试想:如果分数成了孩子的隐私,那我们便无法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怎能与学校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呢?再试想:如果分数成为孩子的隐私,孩子不必考得不好而尴尬,自尊心可能会躲过一些伤害,久而久之,是不是会使孩子在心灵深处滋生一种逃避现实的不良心理呢?
  考试对于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它是检测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能通过考试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如果老师和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学生考试、对待考试分数,那孩子就会获得一种心灵的解放。孩子可以有隐私,但如果隐私太多,甚至连考试成绩都成了隐私,我认为,那肯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分数是不是隐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面对分数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适应能力。面对充满活力和开放精神的新时代,还是让我们的孩子胸怀更开阔、心灵更透亮吧!
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
文/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 徐莹
  我认为分数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首先,作为一名小学生,他们每个人都应该无忧无虑,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在这个阶段,孩子心灵上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分数。每次考试后,孩子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分数是否能让家长满意。然而每个孩子能力有大小,学习较差的孩子,因达不到父母提出的要求,就害怕、紧张、担心同学看不起。作为一名未成年的孩子,在这样的情绪中学习,势必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如果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尊重他们,把分数看成隐私,从心理角度讲,减少了压力,还可以使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减少自卑感,发现自己的其他才能。
  分数成为学生的隐私,也是学生们渴望的。在我们班学生中,不管成绩好坏,我都曾尊重过他们的这种愿望。我班有一名中队干部,平时学习一直较好,一次单元测验没考好,她马上跟我说:“老师我下次一定考好,求您,千万别告诉我妈妈。”我答应了。可两天之后又赶上开家长会,当我把通知发下去时,她又悄悄地递给我一封信,上面写道:“老师,上回我跟您说的事,可千万别告诉我妈。她知道我的分数,会伤心死的!”学生只因为一次没考好,怕家长生气,居然几天忧心忡忡,无心上课,想着让老师给她一次机会。如果分数成为学生的隐私,她就不必有这样的压力了!
  四年级时,我班从外校转来一名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她怕考试,因为她父亲给她提出的考分标准,对于她来说实在太困难。在班里,她也不跟别的同学接触,原因是自己学习不好。到了新的环境,她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地学习。第一场单元测验后,她的成绩确实不理想,她见了我就低头,也不跟同学说话,怕人家问她的分数,怕人家知道分数看不起。我征求了她意见,没有把她的成绩公布出来,鼓励她放松,努力学习。由于爱劳动,特别遵守纪律,同学们都喜欢她了。半个学期过去后,她被选为小队长,评为纪律标兵。因为学生们没有用分数的尺度去衡量她,才发现了她的许多优点,她开始有信心了,上课敢发言了,不懂的知道问了,学习成绩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在我刚接这个班时,干部就给我介绍了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家长也说这个孩子如何不争气。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这孩子主要是学习不好,同学们就认为他不可救药了。一听说他又把班级的分拉下来,就对他没好气,什么好事都不选他,分数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事。每次考试,他都追着问:“老师,我能考多少分?”当我告诉他,这回有进步时,他的母亲准会给我打个电话,了解一下他近日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当他考得不理想时,我便不公布他的成绩,私下里帮他找原因。一段时间后,他自尊心增强了。同学们也不用分数尺度去衡量他,觉得他有进步了,他自己也能主动学习了,家长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好。
  分数可以成为学生隐私,如果大家接受了这种观点,孩子们之间就会互相尊重减少心理压力。家长知道理解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这样就减少孩子为了“瞒天过海”而编造一堆谎话,也增加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教育评价是为了发展每一个人  --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专家 康健 郑新蓉
本刊记者/弓立新
  北师大教育系康健副教授在外国教育史方面颇有研究。教育学博士郑新蓉副教授则一直关注儿童的尊重教育。他们都认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人都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今年4月初,我在北师大教育系分别采访了两位专家。对于分数的话题,他们都有独到的见解。
  记者:目前,在多数学校里,分数是衡量学生成绩的主要指标,它给学生心理上带来了许多压力,好分数便是成功的体现。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孙老师提出把分数看成学生的隐私。作为研究教育的专家,您的看法如何呢?
  康健:我们今天应该意识到隐私的问题,这是对人格和人的权利的尊重。有关个人的差异、个人的事情,人们是有权保护自己的。孩子是没有成熟的个体,他们自己对这些是不太懂的。他们意识不到对于人的成长发展、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意义,更多的是需要成人对此的认识。很难说孩子能理解分数和隐私的关系,但成人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对人格的尊重。
  人的隐私中好的方面当然可以张扬,但其中往往有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法律上规定,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可以保持缄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权利。如果是坏分数使他在人群中处于不利状态,被人讥笑,那么他就有权利不让人知道。我在国外读书时,成绩单都是放在每个学生的信箱里,不公布于众。这些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大家都可以认同、接纳的原则。即使孩子本身不这样认识,老师也应该这样理解。
  郑新蓉:我们要把分数看成是孩子的隐私,但不要说分数一定是孩子的隐私。我们要从尊重孩子人格的意义上去理解。这里,我们为什么要把分数提到这个高度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数可以作为隐私。分数常常意味着一个人在群体里的某种表现。教师如何展示这种表现,这就是教师对孩子人格尊重与保护的问题。即使教师不把分数看成孩子的隐私,在谈及它时,也要考虑对孩子的人格会不会有伤害。正如有的孩子犯错误了,我们就要考虑是当众批评好,还是私下劝导好。其实,这并不意味着错误是隐私。分数也具有这样的性质,人们很在乎它。所以,教师若以一种不尊重孩子的形式公布分数,会对孩子自尊心造成较大伤害。
  记者:有的人认为公布分数可以当做敲打孩子的手段,如果不这样,孩子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您认为家长和老师对于分数应持怎样的态度呢?
  康健: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把隐私(个人分数)作为鞭策手段是不足取的。设身处地想一想,作为成人,你能接受吗?一个老师上课说走嘴了,别人就议论“还是高级教师呢?连这点概念都讲不清!”我想每个教师都不爱听这样的话。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的。第二,我们目前的教育评价手段很贫乏,以分数衡量学生,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寻找更好的评价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受伤害最大的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对于非优势群体的保护,是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但在学校教育中也很重要。所谓的差生,就是学校中的非优势群体,他们总是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只有在受批评时,才会被关注。我认为人有落后的权利,它不完全是因为人的能力,家庭、社会环境都可能造成人的差异,这是绝对的。如果我们换一种评价方式,落后的人很可能就成为先进了。
  举个例子,担任初中学生社会实践课的老师。班上有个看起来很笨的孩子,反应慢,成绩差。一次,我在课上让同学们猜我手里拿的黑匣子是什么,别人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却说,那是沙漏(一种有机玻璃里装沙计东西)。我又问他:“沙漏是什么?”他说:“沙漏和时钟、日晷一样,都是计时用的。”一下子,他能说出除钟之外的3种计时工具。此刻,全班同学都用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他。之后,他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业成绩也提高了。如果我仅用学习成绩衡量他,他永远都是差生。我认为学校应制定一个原则,所有的人都应受到保护,而不仅是那些高分的学生。这样做,并非是鼓励落后,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落后,落后的人也应受到保护和尊重。
  郑新蓉:教师应在工作中体现尊重学生。教师可以改变发放试卷子的形式,最好当面发给学生本人,不要请人传,不要公开宣读全班同学的分数。比如,可以公布成绩好的学生拿到一份坏分数的试卷,他会清楚知道他的地位的,自己会感到很不好意思。如果将此公布于众,教师以为是在激励学生,但实际上是把学生不好意思的脸面撕破了。这样,学生本人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反面不利于他的进步。由此可见,发放考卷的方式特别重要。
  讲一点个人体会。我工作后,参加由外籍老师主办的培训班。他们每次都是把试卷折起来,亲自交给学生,表明“我在公共场合不看你的东西,我也不让别人看到。”如果本人没来,好朋友自愿代领试卷,老师会说:“NO,我下次一定给他。”就连平常的作业发放,也同样采用这种方式。这种做法给我的感觉是,老师非常在乎学生的感受,即便你自己拿到卷子会随便扔掉,我是尊重你的。
  当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家长和老师是有权利、有责任了解孩子在某一阶段的测试成绩的。孩子在正常心理状态下也不会拒绝亲近的人了解这些。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最重要的是正确看待分数。首先,分数是某一阶段、某一种具体考试划定的一定的相对的标志。这种标志也是特定时间、特定科目、特定状态下的。这种考试是具有相对性的,它只能反映学生有限的东西。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很难测出来的。教师和家长常犯的错误是把分数看成孩子的一切,他的人格、自尊、成功,他在社会、家庭、班级中的地位。这显然是夸大了分数的作用。而且,如果教师和家长总是盯着分数,那么,孩子在评价别人时,很有可能只拿分数做标准,而不会使用其它方式了。
  其次,虽然分数是相对的,但它又是客观存在。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这一符号对自身的意义。比如考了10个单词,孩子只做出5个。那么,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还有5个单词是全班都能掌握的,你没有完成。这些反映给家长也无妨。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家长了解孩子,孩子自我评价学习上的进度和认真程度,都是有价值的。所以,和孩子分析分数意味着什么,是有积极作用的。
  记者:什么样的评估是最合理的?
  康健:发展性的评估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教育评价就是为了发展每一个人,而不是为了制造等级。发展性评价、指导性评价将作为今后的方向。孩子次考试后成绩不好,老师不能只告诉他坏分数,而是要表达出:你的学习当中出现了错误,我可以帮你分析原因。教师小心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他会发展的,也许只是比其他孩子迟缓些罢了。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
  郑新蓉: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淡化分数,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分数不是一种身分,一种标记,甚至不是一种特定的荣誉。长期分数好,只能说明学生在学习上比较认真而已。有时,分数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枯燥的。比如,堂堂清,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是很不客观的。做教师的为此也很累。因为孩子差异是很大的,应该允许孩子在学业上迟一步,或者晚一点。
  我们的教师常常只把课业的内容看成知识的学习,而不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比如,课堂上学习“西沙群岛”,老师就布置学生回家写生词“翡翠”、“暗礁”等。第二天,老师关注的是字写得是否整齐,而不管孩子对“南沙群岛”到底有多少了解。这种刻板的、固定的学习方式令学生觉得单调。如果换一种评价方式,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就会有更好的发展。还是那个“南沙群岛”的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读相关的书,向父母请教和了解南沙群岛的故事等。那么,学习对孩子而言就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了。
  总之,目前许多考试的分数只能反映单一的学习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创造性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也许,有人认为淡化分数会削弱孩子的竞争意识。但我认为学生总体而言是有竞争意识的。而且,现实的状况是,成人只鼓励孩子在分数上竞争,而没有鼓励孩子在其它方面的竞争,如:谁更有创造性,谁更善于阅读,谁的语言交流特别好。我的观点是,相对于合作,竞争是更本能的东西,合作是后天习得的。竞争的残酷性是社会本身存在的,孩子对这些的体验应该推迟一点更好。在童年阶段,应该更多地教会孩子如何与人合作。
  记者: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和压力,一些地方实行“等级制”的评价方法,您觉得它有进步意义吗?
  康健:对于等级制,我认为概念就是错误的,百分制、5分制都是等级。5分制是粗等级,百分制是细等级。5分制很快就能细化成10分制,每个学校和老师都有这种转化的机制。它有一定进步意义,但不是本质性的。我们的教育总想利用制造等级来教育学生,这是教育部门和有些教师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等级分制,易让人形成偏见,使有的孩子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而且渐渐变成永久性的。
  当进行某种资格考试时,需要分等级,但一般学生没有性要随时随地和别人做比较。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价,也就是主体性评价,这是不能对比差异的。尽力地学习,从中感到快乐是教育的目的。分等级的公平原则是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要使每个人有尽可能充分表现的机会。公平表现后,所体现的差异,孩子之间是无怨无悔的,即使落后的孩子心里也不觉得难为情。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教育能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孩子的童年和青春会更快乐些。
从考试排名到隐私意识
  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看到老师手里拿着一份考试排名的名单。我战战兢兢地听老师念书最后10名学生的名字,生怕自己的孩子又成为老师“慷断”。好在那次老师没拿我的孩子做例子。不过,别的孩子“给全班拖后腿”的问题,对我来说也起到了“杀鸡给猴看”的作用。最后,教师宣布几个学生的家长留下来,其中就有我。只见那几位家长的脸色也都不太好看。教师指着名单开始“训话”,某某就是不踏实、从多少名降到多少名;某某实在不用心,已经排在第多少名……
  我想起在瑞典参观小学和中学的情景。小学的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根本没有考试。中学的孩子也不懂什么叫“考试排名”,他们还以为是体育比赛的名次呢。因为瑞典中学没有我们那样严格的考试,学生成绩主要以平时的作业、课堂练习来评定,成绩从来不排名。如果你问瑞典老师:为什么不搞考试排名?住院病人就会瞪着十分惊异眼睛反问你:为什么要搞考试排名呢?
  不久前,我与在北京的瑞典朋友欧玛玲谈到这个问题,她说:“把成绩排成顺序公布出来,在瑞典是违法的。因为这种排名带有歧视的性质。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私人的事,与别人无关。随意公布是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在瑞典,教师会说哪几个学生比较好,但是不会说谁不好”。
  “考试排名是不是对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好处?”我问她。
  “竞争不是孩子需要学的,长大了他们很快就能学会。孩子最需要的是自信,而排名次会使许多学生感到自信,而排名次会使许多学生感到自卑。在瑞典,教师教育孩子同情弱者。一个孩子脑子反应慢,或者学习不好,别的孩子如果看不起他,老师就会提出批评,而且会让大家帮助学习差的。谁比谁强,谁比谁好,老师很少这么比,大家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做得好。”
  谈到隐私意识,欧玛玲说:“瑞典孩子从小就受到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父母不能随便闯入孩子的房间,同样孩子进大人的卧室也要敲门。父母不仅尊重孩子的活动空间,还要尊重他们的爱好、朋友等。因为孩子虽小,也是一个平等的人。孩子们在学校的社会科学课里可以学到许多法律的知识,学他们有哪些权利义务,怎样保护自己等。所以瑞典人很知道保护隐私权,除了你犯了法会有人管以外,其它都是私人的事。比如:结过几次婚;父亲、祖父是干什么的;宗教信仰、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得了什么病;参加什么活动;属于哪个党派……都属于隐私,在瑞典私人的事情太多了。”
  隐私:按照瑞典人的解释,即凡是与他人无关的属于你个人的事,你就有权不告诉别人,或者别人无权过问。如果有人超越了这个范围,故意打听或传播,那就侵范了你的隐私权。
  中国人的隐私意识非常淡漠。很长时间人们把隐私当成见不得人的事,声称我没有隐私,就等于说我是光明正大的。所以人们打探别人的隐私,也就没有丝毫顾忌。近些年来,中国人慢慢懂得了应该保护自己的隐私。其实,这不仅是一个隐私的意识,它包括平等、尊重、思想观念问题。
  我采访过北京BISS国际学校。这所学校招收的学生从学前班到初中生班。它和国外的学校差不多,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学习成绩,高年级的成绩也是根据平时练习积累的,从来没有考试排名一说。每个学斯末,老师需要把孩子的情况向家长的意见,不过他们采取“个别谈”的方法,和我们开家长会的方式完全不同。他们和每一位家长约好时间,大约谈半个小时。来自新加坡的学校总监邓先生说:“每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都不一样,当然应该个别谈了。况且这是每个孩子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怎么能让所有的家长坐在一起听呢?!”除了保护隐私权的问题,学校副总载林怀璧先生谈了另一层意思:“考试排名容易造成激烈的不合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嫉妒、不合作,而我们要培养善于合作的人。现在企业都搞‘品质管理圈’,强调提高生产力和相互协作。我们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创造如何,这是最重要的”。
  “你们的学生有升学的压力吗?”我问。
  “没有。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他们懂得怎样读书,怎样找资料,怎样作笔记,怎样思维,所以他们到国外的学校很适应。如果我们培养只会背书的学生,那么他们升学考试时,就不会得高分,那升学的压力就大了。”
  看来,从考试排名到隐私意识,到教育观念和体制的改革,我们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哎呀!文/杨立红摄影/陆小新
  童年里的一件往事,犹如一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我的记忆里,散发着永久的芳香。
  儿时的我是一个人敏感而内向的孩子,对于那些纤细的事物都很关心,母亲说我有些小心眼儿。随着我家的不停搬迁,我在不同地方的五所小学里读过书。
  上三年级时,由于中途转学,我的功课落下了不少。加上口音与班上的同学不同,在集体里很孤独,小小的心便觉得很痛苦。每天提心吊胆地上课、写作业。尽管我很努力,但我的成绩仍然很糟,特别是数学应用题更像一团麻塞在我的脑袋里。不久,便迎来了一次数学测验,拿到卷子后,我像生了病似的,头晕眼花,也不知怎样答完的试卷。卷子收走后,我发现自己的手心汗津津的。
  从那天起,那份试卷便如一枚钉子钉在了我的心上,那肯定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分数,我甚至想象出了老师批阅卷子时皱着眉头的样子,仿佛看到了卷面上那红红的大叉子,仿佛听到了同学们怪异的嘲笑声,敏感的心有些不堪重负。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复杂,一个星期里老师甚至没提到过测验的事,我自己竟也有了将要渐渐淡忘了那份卷子的感觉。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老师在讲完课后,仿佛很不经意似地说:“卷子我判完了,现在发下去。”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手心又出汗了。老师点着同学的名字,一张一张地发下了试卷。他没有念分,脸上的表情很平和安详。有的同学拿回卷子时脸上像开了花,有的不停地做着鬼脸,大家由各自的表情猜测着别人的分数。老师叫到了我,我的心紧张极了,跌跌撞撞地走到讲台边,低着头拿过卷子,把它对折上,快速地回到座位上,脸在发烧,心在怦怦地跳。前面的同学回过头来看我。我转过身去,偷偷地打开试卷,看着看着,我不好意思地笑了。前面的调皮鬼悄声说:“瞧你美的,不就是一个90多分嘛!有什么了不起。”我把卷子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书包。从那一刻起,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下一次一定考90多分。果然一个月后的又一次数学测验我得了满分。
  在我那份糟糕的卷子上,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这样两个字:“哎呀!”以一个10岁的小女孩敏感的心我体会出了老师的心意,这是老师感到意外,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老师在期待着我,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
  许多年过去,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怎样公布成绩最好
文/陈会昌
  学生的考试成绩该不该在班里公布?教育研究表明,可以公布,但是怎样公布最好,就有学问了。公布的方式好,成绩可以发挥教育功能,公布的方式不好,就可能产生负作用。
  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教师以三种方法公布学生的考试分数:第一种叫做平等比较法。每次考试之后,所有学生的成绩都由老师公开宣布,但是对待差异,则根据平等原则,即机会均等原则,加以对比和公布。总之,公布成绩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使成绩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
  第二种叫做个人比较法。在整个学年里,每个学生只把自己后来的成绩与原来的成绩比较,每次考试之后,老师都不在班里公布成绩,只把成绩个别通知每个学生。也就是说,把成绩当做每个人的隐私来对待。
  第三种叫做单纯比较法。每次考试之后,教师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把全班学生的成绩公开公布,还常常把成绩好的人与成绩差的人相比。
  在实验的一年当中,研究者对每个班的学生都进行了系统观察,特别注意了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情绪反应。研究结果证明,根据各种指标,第一种平等比较法的效果最好。在一年之后的期末考试中,这个班不仅成绩最高,而且班级的整体面貌也最好。
  研究者分析了这个班取得最好成绩的原因。他们认为,首先,在这个班里,对学习的态度是学生讨论和比较的主要内容,班里提倡和受到赞扬的,是那种对学习的认真、勤奋、负责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家心里都明白,谁付出了艰苦劳动,谁就能得到好成绩,成绩差只能说明他用功不够。在这种班风的影响下,同学之间形成了互相帮助、互助合作的好风气。
  其次,这种平等比较法并没有低估和轻视成绩差的学生,比较的作用是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努力和获得好成绩可能性大小。为了突出这一点,老师不是经常对他们作出不好的评价,而是鼓励他们争取进步,只要有一点进步,马上就让全班同学知道。在这个班里,没有人被过分赞扬,也没有人被过分低估,自我评价不适当的人比另两个班少,同学关系也比另外两个班更融洽。
  第二种个人比较法的班级,成绩排在第二位。在这个班里,成绩是学生的“隐私”,大家都不知道别人的成绩。老师鼓励学生把自己每次的考试成绩与上一次比较,发现自己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方面还有缺陷。学生当中没有恨老师、互相嫉妒等现象,班级处在一种平和气氛中,但是由于大家“各扫门前雪”,缺乏竞争,学习动力总起来说不如第一个班,互相关心和帮助的现象也不多。
  第三种单纯比较法的成绩是最差的。而且,在这个班里,学生当中自我评价过高和过低的都最多。到学年末,对老师不满的学生,比另两个班多一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应该注意潜藏在教育方法中的几种暗礁:教学中频繁不断的考查、测验,每节课都把一些学生的成绩与另一些人相比较。这里隐藏着失望、丧失自信、孤僻、冷漠、愤怒等种种危险,这些内心活动会导致心理世界的空虚和同情心的丧失。”
  我们常说,教育活动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有其规律性的一面,但教师的人格魅力、灵活变通的教育技巧,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性东西。对待学生分数,不一定有严格的清规戒律。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最佳途径。我的看法是,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出发,把分数放在整个的教育活动系统中,考虑到所有的影响因素,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智力素质、全面发展个性为根本目的,灵活地对待分数问题。服从这个大原则,分数究竟该不该公布,其重要性就退居其次了。
  摘自少年儿童研究。 
责任编辑:
孙云晓网站由孙云晓先生与中国青年网共有版权
咨询电话:孙老师热线:010-(周六:9∶00―16∶00)
有关部门电话:少年儿童研究所:010-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01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培训中心:010-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010-
孙云晓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5号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邮编:10008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阮成保的实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