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济公活佛1给一道圣旨

活佛济公2中演必清家乡的是哪一集.....就是必清梦见小时候青梅竹马的那一集_百度知道
活佛济公2中演必清家乡的是哪一集.....就是必清梦见小时候青梅竹马的那一集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青梅竹马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跪搓衣板是什么人发明的_百度知道
跪搓衣板是什么人发明的
古时一种惩罚手段。 要求被惩罚人跪在洗衣板(搓板)上 。因为洗衣板上有台阶状棱,被惩罚人膝盖会非常痛苦 。据史料记载,是唐后期一位叫沙裕的城门官的夫人率先使用的 。 现在主要是老婆爱惜老公 ——已经是气管炎了,再不至于得关节炎—— 爱用的一种膝部按摩疗法~~~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坊间传说 跪床头经有关人士考证,床头柜的发源地是浙江奉溪一带。据说有位姓章的状元,皇帝欣赏其年轻有才,将御妹许配给他。状元做了驸马后,不时在公主面前摆谱。公主心里郁闷,便去跟老哥反映。皇帝就给了公主一道圣旨:“如果驸马敢无礼,你就亮出皇牌。”一天晚上,驸马谈兴正浓,公主冷不防抖出圣旨高喊:“圣旨下”,驸马吓得“咕咚”一声滚下床去,跪在地上连大气都不敢出。公主暗暗好笑,也不说“钦此”便自顾自钻进被窝睡了,可怜驸马在床头冻了整整一夜。驸马在床头被罚跪的消息不胫而走,“床头跪”于是成了驸马的绰号,也成了男人怕老婆的代名词。吃一堑长一智,驸马担心不知哪一天,又被公主用圣旨给“宣”下床去,就悄悄弄来个小柜子藏在床边,里面放上些方便食品、小棉袄之类以备不时之需,床头柜的雏形由此产生。上流社会的玩意总是时尚的风向标,加上古代没有电,在黑灯瞎火的夜晚,若想吃点夜宵极不方便,床头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因此迅速得以推广普及,并沿袭使用至今。见这小小家什可藏纳诸多小物件,女人也喜爱上了它,床头柜于是由一个发展到一双。现在,床头柜里除太太的必需品外,还增加了带立体声耳机的液晶小电视、游戏机、便携CD等小家电。其好处在万一惹恼太太被赶下床,而又不能离其左右时,捱过漫漫长夜不至于太过无聊。曾有一好酒之徒被太太强令戒酒,便急中生智藏了一瓶在床头柜里。夜深,酒虫爬出来骚心,他便偷偷拿出酒来沽上几口。第二天太太说,昨夜我梦见你酗酒了,还闻到了酒味呢。酒徒听了乍惊又喜:床头柜真是宝,生活离不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听女人这样骂:该死的又不准时回家,等回来罚跪搓衣板!旁边女伴不忘火上浇油:叫他跪有棱的那一面!虽说没哪个主妇真舍得让男人跪在搓衣板上面,只是过过嘴瘾,也足见女人似乎都认为,罚丈夫下跪是天经地义的事。到了现在,搓衣板早已被淘汰了,但男人因犯错误被罚下跪的“传统”仍没被抛弃。朋友阿兵向太太请示要出来玩,走之前被告诫:早点回家,晚了要罚跪洗衣机。还好,阿兵家的洗衣机是滚筒式的,可以承受得住他一百六十斤的体重。从跪床头到跪搓衣板,再发展到跪洗衣机,妇女的家庭地位随着罚跪手段现代化
强悍的女人 比如泼妇 发明的
一般只对于自家男人用
有点同情你
搓衣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王观世音经》经文
&高王观世音经经文(念诵部分)&
修利修利 摩诃[念和]修利 修修利 萨婆诃
[念安] 修多利 修多利 修摩利 修摩利 娑[念说]婆诃
安土地咒 南无三满多 没[念莫]驮[念托]南 唵[念安] 度噜[念鲁]度噜 地尾 萨婆诃
奉请八大菩萨
南无[念那摩]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弥勒菩萨摩诃萨
南无虚空藏[念zang]菩萨摩诃萨 
南无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金刚手菩萨摩诃萨 
南无妙吉祥菩萨摩诃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开经偈[念纪]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念结]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观世音菩萨,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净,有缘佛法。南无摩诃般[念波]若波罗蜜,是大神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南无净光秘密佛、法藏佛、狮子吼神足幽王佛,佛告须弥灯王佛、法护佛、金刚藏狮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药师琉璃光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宝王佛、过去七佛、未来贤劫千佛、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花胜佛、百亿金刚藏佛、定光佛、六方六佛名号:东方宝光月殿月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焰花王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无量诸佛、多宝佛、释迦[念加]牟[念谋]尼佛、弥勒佛、阿閦[念初]佛、弥陀[念托]佛。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行住于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于一切众生,各令安稳休息,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那摩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菩萨,清凉宝山亿万菩萨,普光王如来化胜菩萨。念念诵此经。七佛世尊,即说咒曰[念约]:离波离波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罗帝,毗[念皮]离尼帝,摩诃伽[念切]帝,真灵乾帝,娑[念说]婆诃。
十方观世音 一切诸菩萨 誓愿救众生 称名悉解脱
若有智慧者 殷[念引]勤为解说 但是有因缘 读诵口不辍[念措]  诵经满千遍 念念心不绝 火焰不能伤 刀兵立摧折
恚[念会]怒生欢喜 死者变成活  莫言此是虚 诸佛不妄说 《高王观音经》结束
& 帝、王、后、妃、国师与《高王观世音经》
1.东魏.高欢(北齐天保初年,追尊为献武帝。)当时是他是渤海王兼丞相颁行此经,后世逐称此经为《高王观世音经》。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天龙山,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是皇帝之父的避暑宫。东魏由高欢摄政,公元550年其子高洋称帝,改魏为齐,史称“北齐”。太原古称晋阳,东魏(534~550年)、北齐(550~577年)时为高氏的別都,高欢曾在天龙山修建避暑宮,使这里的佛教迅速兴盛起來,开始了大规模的石窟寺营造工程。
两座东魏窟和三座北齐窟都是方形窟室,三壁三龛的形制,尊像組合皆三尊像,为正壁释迦、左壁弥勒、右壁阿弥陀的三世佛。西魏改为五尊像,倚坐的弥勒佛改为交脚坐的弥勒菩萨。
2.北齐.(由东魏高欢之子高洋建立)作为国经,代代相传。
唐..唐高祖纳道士言,将灭佛法。法琳与诸道士竞论,道士惭服。又犯高祖龙颜,固争佛法,佛法得全,琳之力也。佛经护法菩萨,其琳之谓乎。初唐李渊说自己属高门第,而道士秦英揭起了法琳考证李唐先祖为鲜卑拓跋族的看法,太宗震怒,下《诘沙门法琳诏》,逮捕法琳,问罪囹圄。确实在这些纷争中,敢於考证李唐帝室族,逆批龙麟、不可谓不大胆,且况法琳辨答往复,语极质直。太宗於法琳著作中取《高王经》事,诘难欲刑。让法琳念观音名,七日后来行刑。而法琳终以陛下比之观音,而取悦旨意:“所以唯念陛下”。太宗由此而免法琳一死。《高王经》在唐朝很盛行。《续高僧传法琳传》卷二十四载法琳事迹。
4.武周.武则天时期编印《大周勘定经目录》时,仍将《高王观世音经》当做佛教经典编入其中。
明永乐十三(1415年)年被敕封为灌顶慈慧妙智大国师缘旦监剉发起刻印《高王观世音经》。
1521年(正德16年)由襄王同妃李氏为求子而施刻《高王观世音及梦授经》;1568年(明隆庆2年)汝安王妃李氏;1580年(万历9年)宫庭本刻《高王观音经》并多种经咒;万历47年内府刻(即皇室刻书,中央政府刻书,大部份是以明朝皇帝名义编著有关政教礼制的书)《观世音菩萨救苦经及护咒》本。
明万历十八年(1590)时,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她很重视《佛说高王观世音经》施刻了《佛说高王观世音经》。她出版了一个版画,很重要的木刻版本。在此卷故事中,画面很多,上面是故事,下面是图象。扉页就有两幅图画,第一是佛说法图,说法图后一折为龙牌,内雕“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御制龙牌就是圣旨,把《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颁行天下。最后经尾的结束画幅仍属是护法菩萨韦驮奉着杵,对开的页上龙牌上榜题写明:“大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庚寅正月吉日发心刊版施印。
她热心的佛事功德业绩很多,略可归纳为布施造寺、((太原双塔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傅山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
1599年,太原士绅推举傅霖为首事,集资在太原东南郝庄的向山脚畔兴建高度为54.6米的文峰塔,同时还依塔兴建了永明寺。万历本《太原府志》记载“建(塔)后三科两试,中五人或七人或十人,其兆足征也。在文峰塔建成九年后,第十一代晋王朱敏淳有感于狭促简陋的永明寺与太原九边重镇的地位很不相称,决定邀请妙峰大师前来主持扩建永明寺。妙峰大师来到太原后,做了太原永明寺的住持并总理扩建事务。而寺中的文峰塔在建成不久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妙峰大师又建议晋王在文峰塔西北新建一座佛塔。四年后,佛塔建成,并募得舍利,藏于地宫,故称“舍利塔”。因为李太后出资佐助的缘故,所以,新塔用李太后的尊号命名为“宣文塔”。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主事人傅霖去世五年之后,他的孙子,山西历史上最杰出的思想家傅山先生诞生了。当年傅霖发起建塔的初衷,是为了“兴文运”,为了让太原多出举人、进士,多出才子、大师。最早见效、受益的恰好正是傅家,傅霖的孙子傅山数十年后崛起,在文学、哲学、书法、医学等多种学科均有建树,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一代文宗。稍后还有清初长于经学研究的汉学家阎若璩,他一生著述颇丰,还应朝廷之召参与修订了《大清一统志》。双塔建起四百年来,一直成为太原一处风景胜地。如太原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傅霖提出为“兴文运”建造一座佛塔的主张,得到众人附和,慈圣皇太后得知此事也出银助资建塔,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一座青砖彻体、雕饰清丽,高54米多的八角巨塔便耸立于太原东南了。为了纪念宣文皇太后资助建塔的功德,此塔便命名为宣文塔,五台山高僧福登来到太原,在距宣文塔西北60米处,主持设计、兴建了另一座砖石结构、琉璃镶檐,高度几乎相同的巨塔,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落成。从此,挺拔、壮丽均为13层的宣文双塔,当年傅霖发起建塔的初衷,是为了“兴文运”,为了让太原多出举人、进士,多出才子、大师。最早见效、受益的恰好正是傅家,傅霖的孙子傅山数十年后崛起,在文学、哲学、书法、医学等多种学科均有建树,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一代文宗。)供纳高僧、刻印经典。她曾在内廷置番汉释道三经厂,可以雕造印行佛经。北京流传慈圣皇太后是“九莲菩萨”转世的说法。北京慈寿寺东仪门内,为九莲阁,阁内供奉有九莲菩萨像,慈寿寺里的永安万寿塔,十分灵验。谁若想求九莲菩萨保佑,绕着永安万寿塔转圈祈愿,可以驱病避邪,求得所愿。因此慈寿寺一直香火旺盛,源源不断的善男信女来绕塔祈愿。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信佛之人到塔前祈祷。明代的长椿寺因有皇家的庇护,因此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成为“京师首刹”,山东省泰山碧霞祠等地,供奉“九莲菩萨”。九莲菩萨到泰山,最早安置在天书观。此处本是北宋真宗赵恒君臣导演“天书”闹剧而建的乾元观,明正德间已于其中建碧霞元君殿。万历在天书观碧霞殿后建九莲殿,安置九莲菩萨,并改天书观额为“天庆宫”。故上述“度世真经”中说:九莲“乐观东岱景,尊居天庆宫,一道金光罩,万年仰大明”。《泰山志》引清顾炎武在《圣慈天庆宫后记》,叙说泰山碧霞元君祠前有奉元殿,祀九莲菩萨即慈圣皇太后。泰山登山道上的著名庙宇红门宫,西院正殿内供奉着“九莲菩萨”铜像。据介绍,这是“泰山现存最大的铜像,双手合掌于胸前,盘脚趺坐于九朵莲花组成的座上,通高3·4米,宽2·28米,高发髻,饰以帔肩璎珞,衣襟、袖口饰缠枝莲花和牡丹。衣纹浑圆流畅自如,面容丰润娴静,目光微启。此铜铸体魄高大,但找不到一道铸合缝隙和沙眼洞孔,颇有较高的铸术工艺和技巧。慈圣庵位于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出山门左下150米处,海拔970米。为明21年(公元1593年)时无穷禅师创建,珍藏有万历皇帝之母慈圣皇太后御赐的经典、袈裟、供器等。因寺内祀明神宗母慈圣太后像而得名,1940年,能海法师募捐重建(后经大勇法师介绍,遂决意赴藏求法。上师将密法带回汉地,一面从事译经工作,一面着手建立汉地黄密道场。讲经说法,显密兼弘。在成都近慈寺,首创汉密第一道场,使藏密佛法第一次在内地传播,且生根开花结果。老上师为此培育了大批学密僧才,深得四众弟子称叹,被誉为自宗喀巴大师以后密宗第三法王。1956年,新峨眉山佛教协会成立时,能海法师被礼请为名誉会长)。新中国又多次维修,寺宇一新。
6.清.慈禧太后在生前的时候就准备死后要盖的陀罗尼经被,相信《高王观世音经》的救苦作用,把《高王观世音经》织在陀罗尼经被上。慈禧太后,一生虔诚诵《高王观世音经》,一生遇到很多危难,都能够化险为夷,(清俞樾,历任编修,河南学政;内务府大臣继禄;清末淮军将领郭月楼;清最后一个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溥叔明()原名爱新觉罗溥僡,是清朝恭亲王奕欣之孙,贝勒载滢之子都诵《高王观世音经》,可见《高王观世音经》在清朝受到皇室和高层的重视)。
《高王观世音经》的作用
(一)利益现实世界:
1. 保持中国国运昌盛久远
(1)明永乐十三(1415年)年被敕封为灌顶慈慧妙智大国师缘旦监剉,发起刻印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其目的是祝愿“皇帝千秋万岁,国家福祉绵长”,他印《高王观世音经》得到明朝政府的支持与协助。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下,朱棣对典籍的整理也比较重视,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起,朱棣派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
(2)明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生母、慈圣皇太后(北京通州漷(huǒ)县人,1545年-1614年),很重视《佛说高王观世音经》经内扉页就有两幅图画,第一是佛说法图,说法图后一折为龙牌,内雕“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御制龙牌就是圣旨,把《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颁行天下。让《高王观世音经》起到巩固帝王政权,佛法昌盛的重要作用。朱翊钧即位时年仅10岁,由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张居正接任首辅后,在李太后的支持下,于万历元年(1573年)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军事上整饬军备,加强边防,选用能征善战、带兵严格的将领,对蒙古采取安抚睦邻政策。在经济上清丈全国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基本内容是赋役合并,化繁为简;统一役法,摊丁入地;田租征银:官收官解。这称得上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大变革,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张居正还治理黄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国势渐见中兴。当时太仓的积粮可支用10年,国库钱财多达400余万,处于统治危机之中的朱明王朝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是为“万历中兴”
(3)日本白隐禅师弘扬《延命十句观音经》,他得到了很多智慧、功德、法力。因为白隐禅师认识到《延命十句观音经》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在家众:
家运昌隆、七难远离、万事吉祥、消一切灾。出家者(修行众): 道心坚固、直达本源、行施大法、证得菩萨道。大妙乐 大如意:
治难治之病、能救一切苦,
至诚读诵、所求顺遂。文武将士们时常读诵此经:能增加文武运的养成、效忠及辅佐君王、安抚人民、子孙繁荣。君王若能祈念此经文:便能够保持国运昌盛久远。此经文对国家民众有如此的利益灵验实在难得。《延命十句观音经》确实起到了明治天皇所预期的效果,明治天皇追封白隐禅师为“正宗国师”的特殊荣誉。《高王观世音经》比《延命十句观音经》佛菩萨名号多,作用比白隐禅师讲的《延命十句观音经》更多更大。但是现在这么好的经,在中国却得到诽谤,真是让佛菩萨可怜我们的愚痴。
2.修现实的福报:我们在俗世中,不能脱离现实,常言道“佛法不离世间法”
世间法修好才能修好佛法,本师释迦牟尼佛贵为太子,(为众生寻求真理,而舍去王位,不出家就是“转轮圣王”
就像现在的美国,“世界之王”)号称“第二佛陀”的阿育王是帝王,莲花生大士太子,地藏王菩萨是新罗(今朝鲜半岛)太子,这都是在历史上真实的,有据可查。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阿弥陀佛,根据佛教经典也是太子,或者国王。佛教在历史上传播阿育王起了决定性作用,佛教经过阿育王的大力倡导,终于从一个信徒人数较多的民间组织发展为印度最大的宗教,阿育王大力又向邻国推广佛教,直接促成了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在中国、日本、朝鲜、泰国、缅甸等等亚洲国家,没有帝王的支持是不行的,而这些帝王都是佛转世投胎到世间来传播佛法的(台湾南怀瑾大师说只有十地菩萨,才能又转世帝王的资格)。
因此念诵《高王观世音经》对我们修现实的福报,解决现实的困难有绝对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对修行悟道有绝对的利益。
3.免除现实的灾难:北京云居寺房山石经《高王观世音经》刻“读诵千遍得度苦难,拔除生死罪”能够受持的人,不但可以脱离水火、盗贼、病厄的痛苦,求子嗣、求长寿、求福禄、求成佛,求官,求升学都在这本经上。可以脱牢狱之灾,在战争之中,可以免受刀兵劫。《高王观世音经》就是为解决众生的现实苦难的方便法门,《高王观世音经》救苦作用很大.天津《苹楼夕照集》中记载:从天津坊刻觇民风:从清乾隆到民国年间,有部佛经《高王观世音经一卷》(一作《诵高王经仪》),计天津刻书的书坊,从乾隆到民国年间,约四十家左右,其中博文堂、文利堂、问津书屋、润雅堂、萃文魁书铺、观文斋、同文堂、汇文堂、同林堂、文翰堂等十家书坊,从清咸丰三年(1853
年)到宣统元年(1909
年),在短短五十六年中,就先后多次刻印了此书。天津却有约四分之一的书坊争刻此书,可见它是一部畅销书;天津坊刻《高王观世音经》之所以成为畅销书,正是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广大群众,在精神上感到灾祸随时都可降临的威胁的反映,这部经才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争相诵念这部经也就成了当时的民风这是一个明证!中国南方许多地方的算命先生以及命理卦馆用此经,给人改变运气。
(二)成就修行:此经文中包含诸佛菩萨的名号,日日念诵,能感召和自己最有缘的菩萨前来点化、续缘。同时由于高王经最后一句咒语为“七佛灭罪真言”,对消除业障,还累世怨亲债主的恩怨有很大的益处。最重要的是,高王经本身还具备一个功效,就是能解生死,在性命攸关的时候念诵此经文有奇效。《高王观世音经》这是一本上至帝王、皇后、王爷、贵妃、重臣、国师、高僧、下至庶民百姓都持诵刊印的经,非大根器不能相信,非大根器不能修持的经,虔诚修持,能够得到和你有缘佛菩萨的秘密传授。《癸辛杂识》记录了一件事情:行御史台监察御史周维卿,以言事忤权臣,得罪远流西北方名哈剌和林,去燕京八千里,周知不免,日夕持诵《高王观世音经》一夕梦有僧问之曰:汝曾诵《高王观世音经》否?曰:然。僧于是口授一咒与之,此观世音菩萨应现解厄神咒也,持诵一万二千遍可以免难,梦中熟诵及觉即书之纸,自是持诵不辍,无何得还燕京,而权臣怒犹未已,复系刑部狱,周在狱持诵益勤。未几,遣使云南以自赎。至彼,合蕃僧加瓦八遍阅大藏经得梵本咒,比梦中惟欠三字。未几权臣诛,遂除刑部郎中,还其妻子财物,以为诵咒之力。《癸辛杂识》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的一种,是宋末元初词人、学者周密(1232——1298)的一部史料笔记。《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杂鬼神部纪事也引用《癸辛杂识》这件事情。白隐禅师更提到说:在中国及日本千百年来,因受持《延命十句观音经灵验记》此经而得无量功德,获不可思议现世利益者,不计其数。他还亲自搜集感应事迹,著作《延命十句观音经灵验记》一书流传。在念诵《延命十句观音经》感应中,建造宝塔也难免被毁灭破坏
可是念诵之法施功德永远受用 永难止尽,若不做伤天害理的邪法,就会保有现在世以及未来二世的利益,拥有菩萨的威仪
进入佛国佛土的因缘。”女官菩萨亲切的教化种种的利益后,寻空消失。《延命十句观音经灵验记》都有这样的相应,何况《高王观世音经》!
有居士修持《高王观世音经》,确实梦见到了佛世界,有佛菩萨让他看见很多境界,告诉他。此经,通佛的世界,有的不能告诉别人,只是让大家知道此经真是“佛国有缘”不会白念。希望坚持。此经是短小易记、实用、省时的方便法门,社会上从事各行各业的众生,为生活忙忙碌碌,适合这类众生修行,众生修持《高王观世音经》同样可以修成正果,得道成佛。
台湾上师卢胜彦在台湾及全世界弘扬《高王观世音真经》不遗余力。以下是他的感应:
卢胜彦当年是在台湾中部的玉皇大帝庙,看到《高王观世音真经》,是精装本,当时向住持要了这本书,住持是释惠灵,出家僧,与笔者父母甚有来往。持经归家,即得一梦,梦见观世音菩萨坐莲花座上说法,法相之庄严令人生恭敬之心。后来细读《高王观世音真经》,忽来香息阵阵,如花芬芳。当时尚不知修道与启灵,事后始知前世之根缘,必有如此之现象也。尤其我得证后,初转法轮,知道「高王观世音真经」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这是大士为了方便度众生,示现的一本经典,能具足一切法相,普度一切众生有情,显密圆通,得大智慧,成就金刚不坏身。后来我持诵高王经,高王经有很大的灵力,这股灵力从唐朝时代就有很大的发挥。此经典由我印证它的灵力磁场强大,非同小可,后来深入探究,里面蕴藏的,是「十方佛」及「十方菩萨」的法力,念一遍高王经,等于十方佛及十方菩萨的灌顶加持。我的感应是这样子,一股清静的灵流,力量十分强大,进入我透明、红、空的中脉,我的「心轮」原是重重的烦恼脉包裹着,竟然一片又一片的剥落,只要专一的念一遍高王经,烦恼脉就剥落一片,直至烦恼脉全部剥落。
接着,我发觉,中脉的「心轮」中心,有一条细小的「五彩心脉」,会发出亮光。
我总算发现原来行者显发本身自己具有的光明所在是「五彩心脉」,这光体也就是化为智慧虹体的本源。我在得见智慧虹体之后,勤修猛进,随修随现自身净光,这是本觉智光,此智光本是隐藏的,经修练后,会有进展:五彩心脉--白柔脉光--净光--明点空光--五智光明--五色虹光。有人修持此经,在很短的时间,在梦中见到观世音菩萨,用甘露给其灌顶的祥瑞,有的中见到观世音菩萨闪光的祥瑞,有的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了红光,等等吉相。有的在梦中还在口中诵念《高王经》迎接地藏王菩萨,几次都梦见这个梦。有的做梦能够预见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三)纪念诸佛:悲愿居士说诵念《高王经》是对一切诸佛菩萨的敬仰和怀念,时时刻刻敬仰和怀念诸佛菩萨,必然会吉祥如意。渐渐修对待众生,一视同仁,那就不存在什么荣辱贵贱了。那也就斩断了一切烦恼了。就可以达到常乐我净,进入到真正涅槃的境界了。
(四)佛像装藏:有一华人捐赠给美国新奥尔良博物馆一尊女真族金代精美木雕菩萨像,例行检查之中发现了其装藏三经——两件都是此《高王经》,另一件为《佛说生天经》。有人供奉佛像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在其肚内,装上《高王观世音经》作为内脏,佛像会很灵验。
(五).传播佛法:律宗南山宗祖师道宣用《高王观世音经》宣传佛教;北齐时天台宗二祖南岳慧思大师,鉴于北周武帝毁佛破坏佛经,他从法难中汲取了只有刻经于石,才能保证佛法永传后世的教训,并发愿刊刻石经,他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圆寂了。弟子静琬继承了师傅的遗志。(静琬.
北京云居寺房山石经的奠基人)。静琬在《贞观八年题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更明白地说明了刻经的目的:"此经为未来佛法难时,拟充经本,世若有经,愿勿辄开"。这句话强调了经文镌刻的目的是以备法难时,可以作为底本流传于世。世间如果有流通的佛经,就不要把石经发掘出来。《高王经》有接引众生信佛的作用,希望大家把《高王经》坚持诵经并且广为传播,把他刻印在石碑上,立在寺庙里,流传给后人.(六)造房上梁:上梁前要在新造房子的堂前请(拜)菩萨。祭毕,烧《高王经》,此时开始上栋梁,栋梁的两头由木匠、泥水匠一人拉一头,要两人拉得一样平。拉时开始放炮仗(至少要放三个)。在浙江省象山石浦镇镜架山村和周边镇乡流传,现在仍在延续。摘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消费习俗)编号:11—113—0
(七).祭海:浙江省宁波象山祭海“祭小海”时在海上烧的经有:
高王经、普门经、白衣咒、太平经、五白佛、妙沙经、弥陀经等。根据《象山东门岛志》记载“象山祭海”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象山祭海”是象山渔民传统民间海事活动和海事生活积累的心理产物。船上渔民经常处于危险之中,岸上亲人也因此经常处于惊骇之中,对神的敬仰和对鬼的畏惧成为渔民的心理定势,所以,乞求神灵保佑成为他们唯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这一习俗在雍正年间到民国期间达到鼎盛时期,后来逐渐衰弱,改革开放后部分地方又开始盛行,象山东门岛渔村尤为兴盛,现在已沿袭成为民间习俗。
(七).追荐冥福:
1.慈禧太后尸体入殓时,在她身上盖的一件陀罗尼经被。用金线织成。左边日乌下有三十七公分见方处,其中织有唐玄奘的“摩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共二百七十字;右边月兔下有三十七公分见方处,其中织有北齐的《高王观世音经》,共七百八十字。皇家不仅自己笃信宗教,还把陀罗尼经被赏赐给王公大臣;不过所赐经被多为白续用朱砂或金漆印写藏文佛经。所谓经被之“不可思议功德”就是把经被盖在死者身上,做为生者对死者的敬重和安慰,兼有为死者超脱苦难、尽快进入“极乐世界”之意。清朝末年,陀罗尼经被流传至民间,多为有钱人家所袭用。
2.《西游记》作者
施耐庵第十三回里,唐僧在为伯钦的父亲亡灵超度是念的也是大乘经。书中写到:“次早,那合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斋,管待长老,请开启念经。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较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却说那伯钦的父亲之灵,超荐得脱沉沦,鬼魂儿早来到东家宅内,托一梦与合宅长幼道:“我在阴司里苦难难脱,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圣僧,念了经卷,消了我的罪业,阎王差人送我上中华富地,长者人家托生去了。你们可好生谢送长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3. 《括苍山恩仇记》第22回:
握金枕银,土财主进棺材盖陀罗经被花钱定计,老牙郎寻活俑走金华兰溪:辰时刚过,两具里面烫了松香的九寸加厚棺材就由杠脚们搭到前厅灵堂正中央来。巳正起乐,孝子请灵,四个人把尸身冉冉抬起,平平正正地放进棺材里去。林国梁端过托盘来,给林国栋夫妇每人两手上先捏一篇烧成灰的《高王经》,再握上十两一锭的金元宝,两足蹬上五十两一锭的银元宝。《括苍山恩仇记》作者:吴越小说以瓯江上游好溪(原名恶溪)的发源地壶镇为背景,反映了清末浙南山区太平天国失败以后的社会风云变幻。以浙江地区文化主要是当时各地的风物景貌、生活习惯和乡土人情是浙南山区的风俗画长卷,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
,一幅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浙江省萧山籍作家沈青松的《沙地风情》,鲁迅的《父亲的病》都有类似记载。
浙江省&雪山公墓扫墓祭拜方法,红蜡清香佛经银纸冥币臼实纸衣路条等。佛经见三种,《高王经》、《地藏经》、《解冤释结经》。江苏省常州泰州等地也有扫墓祭拜焚烧《高王经》的风俗。
为人子女的家家准备《高王经》给老人用,或者清明节、七月十五、或者父母忌日把《高王经》写在黄表纸上,在坟前焚烧,这样对死者生者都有利。或者给过世的老人立在坟墓上,或者印书传播,为其追加冥福。
历史上诵念《高王观世音经》的不计其数,受益的难以枚举。
《高王观世音经》的特点
A.概括性《高王观世音经》有很强的概括性。
(1)此经短小易记,内容中含有数种佛经之精蕴,可看出《般若心经》、《请观世音咒》、《悲华经》、《观世音授记经》如晋代失译人名的《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西晋竺法护译《贤劫经》、元魏瞿昙般若流支译《佛说八部佛名经》、菩提流支译《佛说佛名经》、失译人名的《佛说佛名经》、《十方千五百佛名》、《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隋那崛多译《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那连提耶舍译《佛说百佛名经》等。如曹魏失译人名《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中的一些内容。其中“常乐我浄”为涅槃经体系的佛性思想。如“普光功德山王佛”、“善寂功德清净佛”就是《观世音授记经》中观音与势至菩萨成佛后的名号。告须弥灯王佛等确是来自《佛名经》。(六方六佛名号来自于《观虚空藏菩萨经》。或者《观虚空藏菩萨经》受《高王观世音经》影响,有待于考证)此经又有一些明显与《观世音消伏毒害陀罗尼》,《般若心经》、《大涅般经》相同之处。开首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与《般若心经》有关。
此经汇集诸佛总名,把十方世界的一切佛和菩萨都没有遗漏的尊敬到了。念十方世界的一切佛,才能圆满佛的一切功德。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就等于念了十方世界的所有佛,这是错误的,因为在释迦牟尼佛没有出世以前,已有别的佛菩萨出世,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也会有别的佛菩萨出世,他们为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已经付出巨大贡献和牺牲,我们都应该去尊敬怀念他们,怎么能重视此佛菩萨而轻视其他佛菩萨呢?每个佛菩萨的特点都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尊敬十方世界的一切佛和菩萨;因此观世音的《高王观音经》,让我们和十方世界的一切佛和菩萨结缘,让十方世界的一切佛和菩萨来救我们。诸佛的愿力有“通愿”与“别愿”两种,“通愿”是诸佛共通皆有的,那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别愿”
是诸佛各别成就的愿力,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琉璃光王佛的十二愿、普贤菩萨的十愿、文殊师利菩萨的十愿。
在八世纪时,虚空藏菩萨信仰由中国传入日本,僧侣间颇盛行虚空藏求闻持法,以增进记忆力,日僧空海(平安时代前期名僧,日本真言宗(又称东密)开山祖师)即曾修此法。在民间普遍信仰虚空藏菩萨能增进福德、智慧,消除灾害。此菩萨在日本所受的信奉,其热烈程度较中国犹有过之;除盖障菩萨解除盖障,指修道上之五种障碍。又作五盖障。《大日经疏卷一》举五种:(一)烦恼障,根本烦恼之障碍。(二)业障,过去、现在恶业之障。(三)生障,因前业而生于恶环境之障。(四)法障,因前世之因缘,无法遇善知识,故有不得闻法之障。(五)所知障,虽闻正法,然因诸种因缘而无法修行般若波罗蜜。又有恶道障(生三恶道)、贫穷障(生贫穷之家)、女身障(受女身之果报)、形残障(肢体残损,诸根不具)、喜忘障(健忘)为五障者。可见消除五盖属於修行的基本功,除盖障菩萨在八大菩萨中知名度最低,这大概跟众生对基本功的忽视不无关系,大家如饥似渴地盼望“立地成佛”、“一步到位”,当人清醒地意识到修行必须循序渐进,任何的侥幸最终都无济於事时,除盖障菩萨的角色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金刚手菩萨代表诸佛神通大能,能具足大威权,制服诸魔,消灭一切地水火风空等所生之诸难,一切所求,无不如愿成就等;弥勒菩萨慈心第一;妙吉祥菩萨亦称文殊菩萨智慧的化身;地藏王菩萨在阴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地狱、饿鬼、畜生、人、等众生;普贤菩萨以实践广大行愿,一般称为大行普贤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药师琉璃光王佛能治种种疾病;《佛说宝网经》《观虚空藏菩萨经》宋罽宾三藏昙摩蜜多译“佛言不如有人讽诵念此六方佛名恭敬作礼。其人世世常生转轮王家。端正威德。临欲终时。百亿诸佛授手令不堕三恶趣。设有五逆重罪。应入地狱。令现世轻受头痛则除。以此当之。不入三恶道受。是故至心恭敬作礼”。受持六方六佛名号,临终见无数佛,能常做转轮圣王,具大神通,世代有宿命通,来世不忘念佛;多宝佛,佛教汉传并经世俗化后,“多宝”之意与人们“求财”之意相吻合,多宝佛遂演变成佛门的财神,而受世人供奉;未来贤劫千佛,过去现在未来三大劫中,此劫中有千佛出世。始于日光佛,终于须弥相佛,念未来贤劫千佛,我们祈求贤劫千佛早日出世,度化众生,以此因缘,我们将来就会得到他们教化。《西游记》中唐玄奘十世都修才能修成,对于那些想“一步到位”的修行人,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中讲一心信乐持念诵念弥陀佛,其人当得无量之福。永当远离三涂之厄(三恶道之地狱、饿鬼、畜生),命终之后皆当往生彼佛剎土;阿閦[念初]佛魔鬼不能毁坏修行人无上道心;定光佛又名“锭光佛”及“燃灯佛”。(释迦牟尼佛成佛是“定光佛”授记的),念诵定光佛常常为如来光明之所护持念。
(3)汇集了很多佛教宗派的精华。
《高王观世音经》囊括了十方净土。念诵《高王观世音经》可以往生十方净土,因为“佛国有缘”净土是诸佛菩萨愿力形成,提供给一些修行者继续修持或佛菩萨教化的场所,每种国土其‘心’状态不同,接纳的种类不同,因此可以说诸法由心所现,净土天宫地狱也是由心的状态呈现而已。依佛菩萨不同的愿力形成十方各种形态的庄严净土,十方代表很多的意思。依阿弥陀经内有西方净土,依药师功德经内有东方净土,在无量寿经内有十方净土……各种经典中都提到十方诸净土。
华藏世界:是毗卢佛的愿力形成,含概层面最大,内有各种净土,种类复杂,每种净土依性质不同而形成。
兜率天净土(弥勒佛净土):隋代造像刻经碑上《高王观音经》在经文前面的文字如下:“自然转经行道,弥勒佛前,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行念观世音,坐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佛不离心,刀山自摧折,剑落不伤人,今常诵此经,可得勉脱身”
佛陀将一切未化弟子托付给弥勒,成为弥勒信仰的理论基础,弥勒信仰是在两晋时期随着弥勒经典的译出而开始流行,自从西晋竺法护译出《弥勒下生经》后,鸠摩罗什、沮渠京声等相继译出多种弥勒经典,于是便逐渐出现弥勒的信仰者。根据目前的资料,汉地最早的弥勒信仰者应该是道安法师(312-385)道安以后,弥勒信仰在中国迅速流行,成为中国早期最为流行的净土法门。同时,在五世纪北朝的民间社会则开始大量出现了弥勒的造像,“龙华三会”与“忏悔灭罪”是造像题记发愿文中的主题。由于弥勒经典的翻译与流传,到了刘宋明帝时代开始兴设龙华会,而且每年三会不缺,在《出三藏记集》卷十二〈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序〉中保存有“宋明皇帝初造龙华誓愿文”、“京师诸邑造弥勒像三会记”、“齐竟陵文宣王龙华会记”,《齐太宰竟陵文宣王法集录序》中保存有“龙华会并道林斋”同时,唐贞观年间,由于玄奘(602-664)弘扬弥勒信仰,使弥勒信仰在唐初兴盛一时。唐贞观年间,由于玄奘(602-664)弘扬弥勒信仰,使弥勒信仰在唐初兴盛一时。玄奘的弥勒信仰主要基于本身的信仰与学统,而且他在西行求法过程中得到多次的感应,更加坚固了他的信仰。
玄奘的信仰不仅以上升兜率内院为终极目的,而且还要随同弥勒下生广作佛事,这正是大乘菩萨积极入世的精神。因此,玄奘“法师一生已来常作弥勒业”[23],根据文献的记载,玄奘的“弥勒业”有译经、礼忏、发愿、造塔、造像、洗浴众僧、给施贫人、功德回向等。弥勒菩萨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内外二院,提供给禅定较好的修行者在此继续修行。
西方阿弥陀佛净土:阿弥陀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九品等第及边缘化土,及其他种类化土。龙树菩萨汇通印度佛教各部派及大小乘的思想体系,所以在中国被称为“八宗之祖”,净土宗的历代祖师都以龙树菩萨为该宗的实际开宗鼻祖.。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序品第一:敬礼一切佛
无上之大道 及诸菩萨众 坚心住十地,《高王观音经》有“无量诸佛,一切诸菩萨”已经包括了“敬礼一切佛及诸菩萨众”。因此《高王观音经》更符合龙树菩萨的净土法门。龙树菩萨的净土法门在中国演变成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高王观音经》更符合龙树菩萨“敬礼一切佛”的净土法门。
东方药师净土:由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愿力形成的净土,分九阶位、坛城及七佛化土,有天人。
燃灯古佛净土:燃灯古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是授记的净土。“燃灯佛” 又名“定光佛”及“锭光佛”
色究竟顶天:是毗卢佛的愿力形成的净土,为诸佛弟子说法处。
观音如来净土:观音如来的愿力形成的净土,是各种观音弟子学佛听闻佛法之处。尤其传授出菩提路不染不著的净土。
普贤王如来佛国净土:普贤王如来的愿力形成净土,是诸如来菩萨摩诃萨净土。
五方佛净土:五方佛愿力形成不同净土,教化不同种类的修行处。
阿閦如来净土
诵念阿閦如来圣号,临终时得阿閦如来之见护,便得生阿閦佛刹阿閦佛的淨土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妙喜国土、现喜国土、妙乐国土、现乐国土与可乐国土。阿閦佛国里主要的佛菩萨有不动如来、阿閦如来、宝莲香菩萨、宝莲华菩萨,以及阿閦菩萨。在护法方面,则有不动明王与孔雀明王等。其他在经书中出现过为人所知晓的佛菩萨则有维摩诘居士、转女身菩萨、贤王菩萨、现意天子等,均是来自于阿閦佛国土。
阿閦佛是五方佛之一,与药师佛同属东方的佛菩萨。在《阿閦佛国经卷》中舍利弗向本师佛请示诸佛菩萨摩诃萨的本愿时,本师佛开示道阿閦佛所渡化的众生以修罗道为主。修罗道的众生分佈在各道之中,具有好斗、易怒的特性。淨土人民皆受教于阿閦佛的教化。其中人民有出家众,有居士身。有男身相,亦有女身相。此与阿弥陀佛极乐淨土中所有人民皆为单一男相是不同的。阿閦佛是一位非常照顾女性的佛菩萨。阿閦佛不会强调转女成男,而是帮助每一位女性解决她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阿閦佛国中的维摩诘菩萨以居士身示现,破解我们“出家修行一定比在家修行好”的认识;而转女身菩萨亦破解我们“以男相修行一定比女相修行好”的认识。由此可知,阿閦法门的
修行强调心的修持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起心动念一切皆合乎于佛法、合乎于善念,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自然会符合于佛道,至于外在的种种相,如居士身或出家身、男身或女身,都不是那麽重要,也不需要那么执着。就如同在阿閦佛国中,阿閦佛不需要开示戒律之法,因为其人民所行皆是善行,所起之念皆是善念。所谓的戒条,也就不需要了。
其他各种净土。
“奉请八大菩萨”具有密宗红教的内容,五方佛曼荼罗中,八大菩萨是四方四佛的重要肋侍。“誓愿救众生,称名悉解脱”
具有持明密教的特点。在甘肃省“丝绸之路”的敦煌作为密教经典而传播的。
称诵“无量诸佛一切诸菩萨”符合华严宗《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中十大愿中第一愿:礼敬诸佛,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常修礼敬。
5.禅宗.禅宗的必修课《禅门日诵》收录清代禅门日常讽诵之经(包括《高王观世音经》)、律、偈、仪文、咒等,以及禅门诸师之法语、警策、问对、训诲文等。
6. 天台宗 “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
符合天台宗的经典《法华经·普门品》的救苦难精神。
B.灵验性《高王观世音经》是有大效验的经典,经中含有三大力量:其一是诸佛洪名之力,《高王经》就是诸佛总名也;其二是咒力,《高王经》列有七佛灭罪真言,一佛咒力已非同小可,何况是七佛咒力;其三《高王经》中说:“能灭生死苦,
消伏于毒害”就这十个字,信之得救。
《高王经》比较简短易懂易行,如果跟《法华经.普门品》一比,《普门品》(不论只是长文,或颂偈,更不用说长文再加上颂偈)就繁琐得多了。
《高王观世音经》介绍:《高王观世音经》又名《大王观世音经》、《高王白衣观世音经》、《观世音救生经》、《救苦观音经》、《观世音经》、《观音经》、《小观音经》,还有《折刀经》之名。此经为中土梦中感应,醒后述经,从北朝一直到近现代,有刻、写、印本通行,在观音信仰中建立、流传、推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华经》的《普门品》和《高王观世音经》奠定了观世音菩萨信仰,特别由于其很灵验,自东魏高欢,极其高欢之子高洋建立的北齐作为国经,代代相传。明清以来,受《高王观世音经》的影响,观音信仰更加流行于民间,出现了“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的局面,更加推动观世音菩萨在民间的信仰。在唐代翻译成朝鲜,日本文字,在宋代曾经被翻译成西夏文、金国、辽国文,在近代被翻译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语言,可见其流传之广。
《高王观世音经》的名称来由
关于高王观世音经的来源,有数种不同的记载,主要是沈约(441-513)所撰《宋书》卷七十六《王玄谟传》、魏收(506-572)撰《魏书》(成书于554年)卷八十四《卢景裕传》。这两种资料分别叙述王玄谟(388-468)、卢景裕(?-542)、梦人授其《观世音经》读诵千遍,而得以免难之事。
道宣在《大唐内典录》卷十、《续高僧传》卷二十九《周鄜州大像寺僧明传》讲东魏时人孙敬德在临刑之前,梦人授其《观世音经》读诵千遍,而得以免难之事。
道世的《法苑珠林》十七卷、念常的《佛祖历代通载》卷九也转录此事。南朝梁王琰撰《冥详记》隋朝侯白撰《旌异记》也记录此事。
道宣在《大唐内典录》卷十,在《历代众经应感兴敬录》记载:昔元魏天平年中[534-537],定州(河北省定州)募士孙敬德,在防造观音像。年满将还在家礼事,后为贼所引,不堪拷楚,遂妄承罪,明日将决,其夜礼忏流泪,忽如睡梦,见一沙门教诵救生观世音经,经有诸佛名,令诵千遍得免苦难,敬觉如梦所缘了无参错,遂诵一百遍,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满千,刀下斫之折为三段,皮肉不伤,易刀又斫,凡经三换,刀折如初。监司问之,具陈本末,以状闻丞相高欢,乃为表请免死
,因此广行于世,所谓《高王观世音》也。敬还设斋迎像,乃见项上有三刀痕,见齐书。(《大正藏》卷55,页339a)
“高王”即东魏大宰相兼渤海王、北齐王朝的实际建立者——“高欢”后世逐称此经为《高王观世音经》
2清代著名经学家俞樾认为“高王”即“最上王”矣。《高王观世音经》,言此《观世音经》于诸经中为最上也。”俞氏谓:“佛家称谓,凡尊之,则曰王,如鹿曰鹿王,象曰象王,须弥山则曰须弥王,皆是也。王而再加以尊称,则曰高王。俞樾《春在堂随笔》。
3清末淮军将领郭月楼,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之一。光绪丁亥年(1887年)李鸿章任命郭月楼金陵机器局第三任总办,郭月楼为保护大报恩寺宝塔铁盘做出了贡献在黄夏年主编《杨仁山集》中,有杨仁山居士与郭月楼互通书信的资料,信中郭月楼赠一本梵文(印度)经典,称经过某番僧鉴定,系《高王观世音经》的梵本,给杨仁山居士,要求刻印流通。说明印度有过《高王观世音经》。
为什么介绍《高王观世音经》?
缘于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功德慈善总会副会长、太原崇善寺监院慈贵大师的俗家弟子悲愿居士(山西平定州城东人)幼年时候好佛慕道,1970年(当时他24岁)回故乡省亲,由其伯母董喜娥(当地大善人,一生吃斋念佛,常常不辞山高路远,与人传经,劝人行善)赐与一本由山西平定州下墕村梁风鸣(光绪十七年)敬锓的《高王观世音经》其人得到此经,如获至宝,虔心诵念,感应诸多,在其43岁时(1990年)一次遇到大难,其发誓许愿如能度过劫,定到太原崇善寺皈依佛门。誓毕,夜诵《高王观世音经》,天将明其劫渡过,随即他请圣一大师(当时是杨居士后来出家,现在为五台山西台法雷寺主持,到处修寺院,弘扬佛法,其功巨大)引荐在当年太原崇善寺拜慈贵为师(慈贵(),于日在{农历九月十八}崇善寺圆寂,世寿76岁,戒腊51夏。慈贵法师生于日,山西省繁峙县宽滩乡娘娘会村人,1950年于五台山金阁寺依灵存老和尚剃度出家,1953年在广东南华寺依虚云老和尚受具足戒。1960年入中国佛学院深造,1965年毕业后回五台山金阁寺常住,1966年“文革”期间回乡务农。1978年重返五台山显通寺,并担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7年任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88年到太原崇善寺担任监院。慈贵法师一生爱国爱教,虔修佛业,弘扬佛法,领众熏修,维修寺院,保护文物,美化环境;他生活简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僧众,还时时关心社会,慈悲济众,乐于助学,帮贫济困,深受佛教四众弟子的崇敬和爱戴。)皈依佛门,慈贵法师赐法号悲愿(当时社会佛门刚刚公开准许让俗家弟子皈依)正应了经中“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净,有缘佛法”的经文,以此因缘,其后益增加对佛信心,坚持念诵,所遇到的灾难,都化为吉祥,更加坚定了修持此经的信心。为了传播此经特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如下。
A.经文浅释:净口咒、净身咒、安土地咒是印度语的音译,不必要追究意思,有净口净身安土地的作用,只要诵此经,就起作用。凡人诵此经通过皈依(依靠)三宝(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现世念无量诸佛一切诸菩萨,能灭生死苦,消伏于毒害,想修行的只要虔诚诵此经最后达到常乐我净(贪、瞋、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的境界。
B.诵经方法:
1.念经场所和方式,一切随环境方便,最重要者心必虔诚,出声不出声皆可,字字清楚,印入心坎。(不要在厕所念诵此经)。
随时随地可以念。如果背会更方便。心地须虔诚,口出声亦可,不出声亦可,不要胡思乱想。持诵高王观世音真经,有大愿力的人,每日十遍,早晚课各五遍,甚至愈多愈佳。小愿力的人,每日二遍,早晚课各一遍。遇有急事,要请菩萨大力相护,一天一百遍,十天就一千遍,如此持之以恒,我相信感应会如影随形,有求有应,愈是信心坚定的人,愈是能成功,这是一定的道理,可以在佛堂烧香念更好。
2.夜半子时诵《高王经》:隋代造像刻经碑上《高王经》之后,有文字如下:常夜半起,三称六方六佛名字,永拔三途八难。
3. 高王观世音真经念诵利益.
诵高王观世音真经一千遍以上,可以消灭重业,前世因果恶报也可渐渐消除,经中有一切佛名,有缘者诵之自得护佑。
凡夫妻失和,事业不顺,疾病困苦,烦恼纠结,怨家胁迫,官司诉讼缠身,家庭不安,学业不顺等皆可勤诵之,持诵久久必得大相应。
诵此经没有任何禁忌诸如:喝酒、吃肉、玩麻将、跳舞、等等。在中国佛法被掺入统治阶级的流毒,变得四不像,人们信佛,就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这哪里是让人信佛,纯粹是限制让人信佛!佛教变成用来控制人民的工具,好东西都被禁止,改造或者不翻译。朱元璋当和尚的时候修的是密宗,当了皇帝就禁止人们修密宗,编造出现在的和尚念早课晚课,一念很长时间,你哪里有闲工夫去想别的!《西游记》起到了弘扬佛教的巨大贡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杀了很多妖魔鬼怪,还成了“斗战胜佛”孙悟空怎么会叫“斗战胜佛”呢?有的人认为这名字就不符合佛教的教义,其实在元代翻译地《佛说佛名经》里就记载了有“斗战胜佛”,这个名称不是《西游记》作者编出来的。佛教既以慈悲之心化大众,同时也强调我佛慈悲亦惩恶,对坏人一定要处理,这爱憎是分明的,所以斗战胜佛并不违背佛教教义,而是佛的大乘金刚思想。《西游记》中观音形象事迹描写极多,即使不知佛门事体的人,对《西游记》之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时时要拜见求助观世音菩萨也会耳熟能详。弘扬佛教和观世音菩萨功劳巨大就是像和《高王观世音经》和《西游记》这类通俗易懂经书和读物。大家好好弘扬《高王观世音经》,多劝人念佛,多学习济公活佛,在信佛,学佛、弘扬佛大事情上坚定不移,不拘那些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的小节,持之以恒,如果有条件学习唐玄奘(唐僧)去佛释迦牟尼佛的故乡尼泊尔的蓝毗尼,这是真正的大朝山,在佛祖诞生地,念《高王观世音经》,定然有很大的利益。去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去峨嵋山朝拜普贤菩萨,去普陀山朝拜观音菩萨,去九华山朝拜地藏王菩萨,这是小朝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济公活佛第四部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