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收发室惊魂 电影刘老师收集了一些旧报纸,怎样才能用最少的绳子把报纸捆扎得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退休教师14年的拾荒助学路
为您推荐的文章标签:,,,,(原作者:袁启堂 李 萍)他是一名归国华侨,他是一名退休教师,他还是一名拾荒老人。对于今年77岁的赵从光老人来说,前两种身份已珍藏为记忆,唯有最后一种身份令他乐此不疲。
老伴去世多年,独自照料长期患精神分裂的儿子,赵老辛酸而无奈,‘我愧对儿子,他就这么毁了,我不要别的孩子跟他一样’!从1994年开始,退休后的赵从光老人走上了拾荒路,并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全国8个省市的31个贫困学生,那些孩子亲切地叫他“赵爷爷”,但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孩子知道他们的学费是赵爷爷靠拾荒攒来的。
多年来,因为助人为乐,赵老获得过不少荣誉,但他依然坚持每日拾荒,“如果老天爷让我再活14年,我希望资助100个贫困孩子”。他说。
清晨7:30分,当很多人还沉静在睡梦中时,赵从光老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早晨的气温有些微凉,77岁的赵从光老人套上一身藏蓝色的长袖大褂,虽然头发花白,但红光满面,看起来精神矍铄,赵老随身的必备工具是一个彩色的塑料编织袋,一把长柄铁钳,这两样东西已经伴随了他十几年,编织袋被白线缝补了好多回,像在上面结了“蜘蛛网”。
拾荒路线从家门口开始,门前的苹果树下散落了一些烂苹果和广告宣传单,烂苹果周围飞舞着蚊虫,赵老从编织袋内取出一个塑料袋将烂苹果放进塑料袋,将广告宣传单放进编织袋。一路上,他“收获”不少,旧报纸,宣传单、纸箱子、饮料瓶,对他来说,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宝”。
这样一个生活简朴的“拾荒”老人,他就是石河子市第二中学的退休教师赵从光,印尼华侨。从1994年起至今,赵老用微薄的退休金和拾荒换来的钱,资助了全国8个省份的31位贫困学生,捐款额近两万元,由于事迹突出,他多次被农八师、石河子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2年,兵团系统开展了“感动兵团十大人物”,赵老榜上有名,近日,在兵团系统开展的“兵团道德模范”活动中,赵老依然榜上有名。
很多人对赵老的行为不解,“自家过的都那么贫苦,干嘛还去资助别人!”赵老告诉记者说:“这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就像1+1=2一样,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我觉得很幸福,这就已经足够了。”
在赵老家中,依然可以看到码放整齐的废品,“可别小看这些东西,这可是我的‘希望工程’!”赵老笑着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时任石河子市第二中学英语老师的赵从光获悉了一个消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1+1”助学活动,赵老立即行动,通过活动方,他给一名来自甘肃省锁南镇民族小学的学生张进兰汇款300元,注明资助陕甘宁边区的失学女童。
当时12岁的张进兰,母亲卧病在床,靠父亲一个人打工,辍学在家的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抽空看书,结果,她边看书边煎药,不小心将手伸进药罐烫伤,因没钱治疗,手已发炎:迫在眉睫。收到了赵老的资助唇, 张进兰治好了手伤并重返课堂,直到读完高中,‘考进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北京一家公司。“我能有今天,都是赵爷爷给的。”张进兰说。
自从资助了第一个贫困生后,赵老决心让更多的失学孩子读上书,他先后资助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贫困生,有广州市的刘芬、罗骞。有宁夏的王宏斌,有江西的旷文珍等等。
赵老还有个很细心的习惯,每次接到贫困生打来的电话时,他总是先挂断,然后再拨回去,只为了给贫困生省钱,赵老的这一举动让江西的旷文珍感动至今。旷文珍说,考上大学后家里很困难,她几乎读不下去,赵爷爷经常打电话、写信鼓励她,感觉很温暖。
1996年,赵老出了车祸,头被玻璃划破,腰部受伤。在医院里,他坚持从病床上爬起来,给一名贫困学生汇钱,望着他一瘸一拐走向邮局的身影,医护人员感慨不已。
“这个老头子尽逞能,把钱都捐给了别人,也不留给自己家的人。”有人对赵老的举动不解,可赵老“执迷不悟”。为了资助贫困学生,患有严重胃病、糖尿病的赵从光经常起早摸黑拣拾废品,收集旧报纸卖钱。
有人议论说:“好歹也是个教师,怎么干起了这个!”,但赵老依然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有一回,赵老到别人的“地盘”去拾荒时被一个拾荒者骂了出来,险些挨打,当时,赵老觉得特别委屈,但忍了忍还是没跟别人计较,“人家也是为了生存,算了!”赵老为自己解围。
在赵老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很多资助学生的来信,其中有一封是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斯纳镇大河宇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智梅上个月寄来的。
上面写着:“赵爷爷,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您一直资助我上学,没有您,我可能早就退学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报答您的恩情。”
尽管被赵老资助的学生很多,但没有一个孩子知道他们的赵爷爷:是用拾荒的钱来资助他们的。
对于小儿子,赵从光一直心存愧疚,因为他的华侨身份,文革时,他和妻子双双受到迫害,小儿子自幼受到惊吓刺激,并渐渐精神失常,至今不会照顾自己,不会洗衣、做饭,除了父亲,不跟任何人交流,极度怕生。“他其实很乖的,如果他能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健健康康的成长,一定是个很成功的人”,提起小儿子,赵老已是泪光闪闪。
不过,赵老的小儿子偶而也会有懂事的时候,因为身高体壮,他会帮父亲把废品扛到废品收购站,对于父亲资助贫困生的举动,他似懂非懂,但只要看到父亲满脸笑意的朗读贫困生写来的信笺时,他也会跟着父亲一起笑,这令赵老感到无比安慰,然而,更多的时候,他都是把自己关闭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大家眼中的热心人
“他这人就是不遗余力的奉献自己!”日,石河子市红山街道24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粱红燕告诉记者说,汶川地震的时候,赵老还代表他生病的儿子到居委会捐了500元,这可是社区最大一笔捐款,他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捐起款来倒是大方的很。
石河子市第二中学收发室的李新华老师对赵老的印象也是大方,“前段时间,学校给宏志班的学生捐款,要求退休人员捐10元就可以了,而赵从光捐了74元。有时看我忙不过来,他就主动帮我把信件分好类放在邮件架上,他还经常到邮局帮学校拿报纸,最重的一次,邮件和报纸加起来12公斤,他依旧走路抱回了学校,述笑称自己是在锻炼身体。”
赵老还热心公益事业。早在1990年,我国承办亚运会,他就曾经为亚运会捐款100元。1994年,石河子翻新子午路,他捐上了110元的代课费。
广东梅县西阳中学是赵老母校,2004年,西阳中学要盖建校100年纪念大楼,赵老毫不犹豫地捐了u00元。2005年,收到母校关于筹建抗日爱国将领赵一曼纪念室的倡议书后,他立即又拿出476元邮寄到母校。
日,赵老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居委会主任遭遇车祸,他又立刻去捐献了100元。
“如果老天爷让我再活14年,我希望资助100个贫困孩子”。他说。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
推荐阅读:
内容/版权举报请联系bianji#niubb.net
||苏ICP备号-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南师范大学收发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