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的生产和材料的加工工艺有哪些些?对钢材质量和组织结构各有什么影响

本单位信息分类
的政务公开信息
索 引 号:
1-1-2014-55
内容分类:
关 键 词:
发文日期:
钢结构加工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发布单位:区环保局 &&&&&401次阅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钢结构加工项目 &
建设单位:& 莱芜致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四年九月
国家环保部编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钢结构加工项目
莱芜致发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
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
山东莱芜钢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金属结构制造业 C3410
其中: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建设必要性
钢结构建筑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体系,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由于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又便于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因此,它是一种节能环保型、能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尤其在高层建筑、大型工厂、大跨度空间结构、住宅建筑中更能发挥优势。同时,钢材也在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南水北调、国家石油储备、北京2008奥运等项目都广泛使用了钢结构建筑。专家指出,1996年由建设部编订的《中国建筑技术政策》(2013版)提出,合理使用钢材,发展钢结构、开发钢结构制造和安装施工新技术。此后,建设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向全社会论述发展钢结构建筑的优点和支持措施。在我国,钢结构建筑属于新兴产业。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观念意识、设计技术规范的影响及限制,我国钢结构建筑在整个建筑行业中所占比重不到5%,而发达国家已达到了50%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建筑企业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建筑节能在全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发展钢结构节能环保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最佳选择。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设计技术的进步,钢结构建筑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2、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选址: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北120m。项目选址北、,西、东三面均为空地,南临道路,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建设规模:项目占地面积约5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100平方米,项目投资8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1%,建设自动生产线3条,建成后年产钢结构3万吨。
项目主要构筑物情况见表1,工程组成详见表2。
表1& 项目主要构筑情况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m2)
表2& 主要工程情况一览表
下料、矫正等预处理生产线
焊接、组装、喷砂工序
共建设生产线3条
成品区(位于生产车间内)
原料区(位于生产车间内)
年用水量1695m3
由当地自来水管网供给
生活污水1200 m3/a
500KVA配电站
年用电量为480万kWh
供暖及制冷
办公室供暖制冷采用电空调,生产车间不需要热源
喷砂室布袋除尘器
旱厕,附近居民定期清掏
减振、隔声等
车间内设立固废堆存区
3、产业政策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生产过程中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类和限制类的设备,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项目已在山东莱芜钢城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备案,有效期日,备案号为。
4、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该项目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北,占地面积53100平方米。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通畅,城市依托协作配套条件好,动力充足,原材料丰富,采购便利。根据本项目所使用土地的土地证及规划许可证(见附件),项目所使用土地为工业用地。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基本合理。
5、职工人数及工作制度
职工人数:项目劳动定员50人。
工作制度:年工作300天,一班制生产,每天工作8小时,年工作时间2400小时。
6、原辅材料、能源消耗及产品方案
项目投产后年产3万吨钢结构,项目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为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从莱芜市内钢材加工企业购入。项目生活用水为自来水,由选址附近自来水管网接入;项目用电由区域电网接入。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详见表3。
表3& 建设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
碳素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480万kwh/a
7、生产设备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4。
表4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型钢矫正机
大型折弯机
WC67Y-500T/4000
数控切割机
预拼工装胎位
YTLZQ-250T
大型龙门吊
8、环保投资情况
项目环保投资情况见表5
表5& 项目环保投资情况表
环 保 设 施
投资(万元)
喷砂系统布袋除尘器
车间通风换气系统
选用低噪设备、车间采用隔声材料等
固废堆存区
9、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1)给排水
①给水:项目无生产用水。职工日常生产生活中生活用水按职工50人,用水量按100升/人?d计算,日用水量为5m3/d,合计1500m3/a(年生产天数按300天计),此部分用水由区域内自来水管网供给。
项目绿化面积约1300平方米,绿化用水按1.5L/m2计,用水量为195m3/a(年浇灌天数按100天计)。
因此,项目总用水量约为1695m3/a,此部分用水由区域内自来水管网供给。
②排水:建设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污水为职工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排入建设单位自建的旱厕,定期由附近居民清掏后作为肥料综合利用,项目水平衡图如下:
本项目配备500KVA变压器一台,年耗电量480万kwh。
(3)供暖及制冷
本项目生产车间不使用热源,办公场所采暖及制冷使用电空调,职工饮水采用电热水器,不建设燃煤茶水炉与锅炉。
(4)宿舍与食堂
项目职工就近招聘,不建设宿舍与食堂。
10、厂区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车间内各功能分区布局以工艺专门化为设计原则,合理安排车间布局,办公区位于生产车间东侧,根据莱芜市主导风向,办公场所部位与生产区下风向,功能分区合理、动力负荷集中、工艺流程顺畅、人货分流通畅、生产管理方便,符合环保、防火、安全、卫生的要求,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
11、绿化方案
拟建项目厂内绿化分为沿道路两侧的绿化和建筑物前后的绿化两种形式,通过植树种草,形成统一的绿化整体,改善厂区环境。本项目绿化面积为1300m2,绿化率9.8%。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特征污染物监管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通知》(鲁环评函〔号)该项目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染物高耐受性植物,尽可能多种植乔木,沿厂界设置乔木绿化带,根据生态承载力,合理搭配树种,注重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搭配,并进行适当密植,通过植树种草,形成统一的绿化整体,改善厂区环境。
12、与鲁环发[号文、263号文符合性分析
根据山东省环保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鲁环发〔号)”中对建设项目“禁批”和“限批”的规定,本项目建设不违反文中对“企业限批”、“局部禁批或限批”和“区域限批”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相关技术规范及环境保护部和省环保厅的有关要求,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并且本项目不属于《关于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环发〔2009〕62号)中所列的限批情况,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山东省环境保护局鲁环发[号文件的要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性质属于新建,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17°32′~117°41′,北纬36°15′~36°24′。北邻济南,东邻淄博,西、南邻泰安,与济南、淄博、泰安三市共同构成鲁中城市群。横距最大58km,纵距最大56km,总面积2246km2。
莱芜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两条铁路交汇于东站,有泰莱一级公路、博莱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等7条国道、声道,距京沪高速公路约40km。2、地形、地貌
莱芜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中部是低缓起伏的平原,西部开阔,平原中部由长埠岭延伸入泰安。整个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山地1889327亩,占总面积的59.89%,丘陵641658亩,占总面积的20.34%,平原623672亩,占总面积的19.77%。具体分为低山岭坡、岭坡梯田、近山阶地、山前倾斜盆地、河谷平原、水库、坑塘7个微地貌类型,14个微地貌单元。
拟建项目所在地地处鲁沂山脉西麓,属上五井断裂带及其此生构造,地面高程在200-240m之间,区域内地形平坦,适宜项目建设。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为Ⅷ级。
4.地表水系
境内河流属汶河与淄河水系。汶河水系主要干流是牟汶河,最大支流是瀛汶河;和庄河属淄河水系。除干流与最大支流外,支流尚有近400条。南部支流河短,比降较大,多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丰水期河水猛涨,水流湍急,枯水期多数干枯。北部支流河长,比降较小,除干旱年份外,多数为常年河。主要河流有:汶河,分为牟汶河、赢汶河。牟汶河,市内长近77公里,流域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为东南向西北流向;赢汶河,市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797平方公里。淄河(又名缁水),干流为和庄河,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35平方公里。
莱芜市牟汶河发源于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旋崮山南麓的沙崖子村,流经莱芜市黄庄、寨子、城子坡、颜庄、辛庄、南冶、高庄、方下、牛泉、杨庄等11个乡镇(办事处),于杨庄镇马家泉村以西出境,经泰安市入东平湖,在莱芜市境内全长51.5公里。其中葫芦山水库以下至出境39.5公里,接纳新庄河、方下河、盘龙河、莲花河、孝义河、汶南河、嘶马河等57条大小支流的来水,流域面积1352.31平方公里,是莱芜市最大的河流。牟汶河流域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5公里,呈东西走向,东高西低,东部高程729m,西部高程147m,形成汶水西流的自然景观。河道南岸是山区,北临泰莱平原,干流平均比降为1.9‰,葫芦山水库以下至泰安市界比降在1.4‰~2.9‰之间,由上游至下游逐渐变缓,河床宽度为150m~700m之间,河道为宽浅式,河槽现状过水量为1900m3/s。该河属季节性河流,雨季多泛滥,秋冬则细流,春季流量0.03m3/s,夏季流量8.11m3/s,秋季流量6.70m3/s,冬季流量3.27m3/s。
该项目选址区域的地表水系属汶河水系,地表水体为牟汶河支流孝义河。
5.水文地质
拟建项目所在地区断裂发育,石灰岩溶发育,岩层渗透性强,地下水与地表水各水层间的联系密切。地下水基本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
区域内主要含水层由:第四系含水砂砾层、侏罗系砂砾石层、岩浆岩空隙裂缝、石河子组砂岩裂隙、山西组砂岩裂隙、太原组薄层灰岩(一、二、三、四灰)、本溪组五、六灰及奥陶系石灰岩的裂隙岩溶。
主要隔水层有:侏罗系粉砂岩、石河子组杂色粘土层及煤系地层中各含水层之间的粉砂岩、泥质岩、粘土岩、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不甚密切,构成了本区域多层结构地下水类型,属北方含水层岩溶裂隙冲水矿床。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河谷径流补给,潜水与裂隙水越层补给,污水渗透补给和农灌水深入补给等五种类型,其中后三种补给类型均导致地下水水质污染。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与河流的总体径流方向相同,从地势高的东南向地势低的西北径流,河流两侧的低洼地也是地下水径流的汇集区,目前地下水的水源地主要集中在河滩地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比较密切。
本区的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地下水常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大于25m,最高水位埋深大于20m,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形式。水质清洁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质污染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Cl-Ca-Mg型、HCO3-SO4-Ca-Na型和SO4-Na-Mg型。
6.气候、气象
拟建项目所在地区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1~13℃之间,南部高于北部,中部高于东部和西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山区较低。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为18.6℃,7月份最高为30.9℃,极端最高为39.2℃;1月份最低为8.1℃,极端最低为-22.5℃。降水量多年平均760.9毫米,1964年最多,为1369.6毫米;1981年最少,为442毫米。日降水量最大为168.8毫米,出现于日。日照多年平均2629.2小时,日照率59%,5月份最多,平均274.4小时;12月份最少,平均181.9小时。平均每天光照7.2小时,最长13.8小时。全境属半湿润地区,在一年中7月和8月属湿润期,其他月份为干旱、半干旱期。初霜一般在10月21日,终霜多在翌年4月7日,无霜期平均196天。
冬季影响本区的大气环流主要分为两种,即伴随冷锋过境的系统性环流和高压控制下的地方性环流。弱高压环流也即地方性环流是影响本区的主要环流形势。
夏季,本地区天气形势基本上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锋面、低槽或冷空气活动相联系的对流性降水天气;另一类是在变性小高压控制下的小风晴天少云或高云天气。
7.植被、生物多样性
由于历史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内原始天然植被较少,现存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且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包括农田栽培植被和人工森林植被。天然此生植被多见于滩涂、沟壑、田间隙地等处,主要野生的乔木、灌木类有酸枣、银杏、女贞、荆、杜梨、赤梨子、山葡萄、金银棵、枸杞、山榆、柚贡子、山杜鹃、迎春柳等;杂草类有金针、沙蓬、荠菜、荠荠菜、苦菜、灰菜、黄草、莸菜、蒿草等;主要水生类有苇、蒲、浮萍、荷包荠等。
除人工养殖的外,野生的兽类有兔、黄鼬、鼠、獾、刺猬、蝙蝠等;鸟类有水鸭、山鸡、啄木鸟、斑鸠、喜鹊、灰喜鹊、麻雀、燕雀、鹌鹑等;两栖爬行类有青蛙、蟾蜍、蛇、蜥蜴等;鱼类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鱼、三角鳊鱼、圆吻鲷鱼、鳜鱼、鲶鱼、马口鱼、醴鱼等;昆虫类有118种,其中,捕食性天敌66种,寄生性天敌44种,小麦害虫天敌61种,玉米害虫天敌99种。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南北58 km,东西56.8 km,总面积2246 km2。莱芜地处鲁中,与济南、淄博、泰安三市共同构成鲁中城市群,是一个以钢铁工业为主的专业城市,辖两区(莱城城区、钢城城区)、30个乡镇、办事处。1996年12月,经山东人民省政府批准,莱芜市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5个镇。
2013年莱芜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53.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66.1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增长8.3%。人均GDP达到49390元,比上年增长9.0%,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975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0:57.8:35.2调整为7.6:56.0:36.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403人,困难群体再就业728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城乡“双零家庭”保持动态消零。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4%,消费品价格上涨1.4%。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二降,其中,衣着、居住分别上涨3.5%、3%,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较上年下降1.2%、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重工业下降5.1%,轻工业增长11.7%。购进价格下降2.2%。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壮大。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2050家,总量达到13651家,比上年增长14.65%,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489户,总量达到34725户,增长34.8%。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4.14万人,新增注册资金33.09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21.04亿元,下降0.1%,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24.94%。镇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年各镇(街道)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93亿元,比上年增长8.48%,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40.48%,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9个,比上年增加2个;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6.06亿元,增长31.9%,镇域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83.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4亿元,增长26%;镇域工业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6.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项目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钢城区总面积512平方公里,辖5个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为艾山街道、颜庄镇、黄庄镇、里辛镇、辛庄镇、钢城经济开发区。辖232个村(社区)。年末全区总人口30万人。人口出生率7.98‰,死亡率5.56‰,自然增长率2.42‰。有少数民族19个,924人。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钢城区以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强力推进,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13亿元,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24亿元,增长24.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65亿元,增长15.06%,出口完成5294万美元,增长50.4%,农民人均纯收入11276元,增长1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54.8元,增长13.16%。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生态及社会敏感点。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评价采用2012年莱芜市环境监测站编制的《莱芜市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的公布结果。如下:
二氧化硫:日均值浓度范围0.017-0.349mg/m3,超标率为7.1%,年均值0.086mg/m3,超标0.43倍,比2011年下降7.5%。最高日均值出现在1月份,浓度为0.349mg/m3,超标1.33倍;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月份,为0.141mg/m3。
二氧化氮: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12-0.094mg/m3,年均值0.040mg/m3,不超标。日均值最高浓度为0.094mg/m3,不超标;最大月均值出现在11月份,为0.061mg/m3。
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浓度范围为0.035-0.375mg/m3,超标率为3.3%,年均值0.138mg/m3,未超标。日均值最高浓度出现在12月份,为0.375mg/m3,超标1.5倍;最大月均值出现在2月份,为0.226 mg/m3。
经类比分析,项目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不能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主要为牟汶河,最近断面为墨埠铁路桥断面,本次评价采用2012年莱芜市环境监测站编制的《莱芜市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的公布结果,2012年度墨埠铁路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Ⅳ类水质标准。
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提供。项目所处区域地下水质量类比《莱芜市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的公布结果,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指标基本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Ⅲ类标准。
4、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厂址周围为道路、生产企业,噪声主要为交通噪声和生产生活噪声,经类比《莱芜市环境质量报告(2012年度)》的公布结果,本项目所在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现状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标准。
5、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所处生态系统为城市工业生态系统,经实地踏勘,建设项目区域内物种种类很少,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杨树、槐树、松树等绿化乔木,生态环境一般。生产期间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据调查,拟建项目厂址周围3km范围内无国防、军事、通信、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保护区,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6。
表6&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一览表
主要保护目标
与厂址相对方位
评价适用标准
1、大气环境
SO2、NO2、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7。
表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及
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体里辛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IV类标准,标准值见表8。
表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
3、地下水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详见表9。
表9&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总大肠菌群(个)
本项目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区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0:
表10& 声环境质量标准
有组织及无组织颗粒物排放执行《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具体数值见表11。
表11& 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
排放浓度要求
项目无废水外排。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具体数值见表12。
表1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的2类标准,具体数值见表13。
表13&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
4、固体废弃物
执行《一般工业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及其修改单。
项目废水不外排,废气无总量控制范围内污染物,无须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示):
拟建项目以结构钢为原料生产加工钢结构,其主要生产工艺为:原料于车间1内经过定长切割、矫正平直、钻孔后进行初步装配,初装完成后于车间2内进行矫形处理及端部的铣平工作,端部铣平后进行总装配,装配完成后根据需要进行最后的矫形铣平、钻孔工作后进入喷砂室对表面进行喷砂除锈,成为产品。
喷砂除锈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本项目使用强度较高的金刚砂进行除锈。
工艺流程及污点产生位置见图1:
图1&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物环节图
二、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
原料运输:项目所需原料均由专用运输车辆运输到厂区,运输过程污染主要为汽车尾气与路面扬尘,运输过程中路面多为开阔硬化路面,产生扬尘较少,尾气易扩散,对环境影响较小。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如下:
拟建项目在初步装配和总装配工序中产生少量焊接烟气,主要成分为焊接烟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数据,项目焊剂使用后埋弧焊剂,使用量为300t/a。根据《焊接技术手册》,埋弧焊产尘量为0.3g/kg焊剂,根据计算,项目焊接烟尘产生量为90kg/a。建设单位固定焊接工区,安装先进车间通风排气装置,保持车间内良好通风,烟尘经车间内外的扩散与沉降作用后,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0.5mg/m3。
喷砂除锈工序中产生粉尘。项目采用新型喷砂除锈工艺,砂料选用硬度好的钢砂,喷砂工区固定后建设专门喷砂除锈室,喷砂除锈室车间内壁悬挂30mm胶皮以用来降低喷砂对墙壁损坏及喷砂噪声,喷砂过程中密闭门窗,通风方式为侧吸式抽取通风,配备12000 m3/h轴流抽出式风机,室内含尘废气抽出后使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按99%计)处理后经15米高排气筒排放。喷砂采用金刚砂,硬度及塑性较好,粉尘产生初始浓度较使用石英砂及黄沙低,产生的粉尘经喷砂室的扩散及引风机的收集后,除尘器前粉尘浓度约为1200mg/m3,粉尘产生量为34.6t/a,经布袋除尘后,粉尘排放浓度为12mg/m3,排放量为0.35t/a。
拟建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m3/d,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200 m3/a,污水pH为6~9,COD浓度为300mg/L,产生量为0.36t/a,SS浓度为200mg/L,产生量为0.24t/a,氨氮浓度为30mg/L,产生量为0.036t/a。
同时,按照规定,建设单位在项目设计时应配套建设雨污分流设施,雨水排入相应的雨水管网。污水收集管道及旱厕均应采用质量合格的防渗管道及材料,定期进行检查,避免污水渗漏,污染地下水。
3、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有生产性固废和生活垃圾。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打孔、端部铣平、矫形铣平、钻孔、铣断面攻丝等机工序中产生铁屑,在定长切割工序中产生下脚料,此部分固废产生量为100t/a,由建设单位收集后外销处理,不外排;喷砂除锈工序中产生部分废砂、除尘灰,年产生量为30t,废砂及除尘灰建设单位收集后外销给当地建材企业综合利用,不外排。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天计,项目建成后按50人计,生活垃圾日产生量50kg/d,年产生量15t/a(300工作日/年)。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垃圾桶密封无渗漏,集中收集后,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卸料、切割、机械加工、矫形、装配、铣平工序中产生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切割机、矫形机、钻床、铣床和风机等设备,其声源级值为85-95dB(A)。项目主要噪声设备及其噪声值情况见表13。
表13& 项目主要噪声设备及其噪声值情况表
型钢矫正机
大型折弯机
WC67Y-500T/4000
数控切割机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1200mg/m3,34.6t/a
12mg/m3,0.35t/a
300mg/L,0.36t/a
200mg/L,0.24t/a
30mg/L,0.04t/a
边角料、金属屑
废砂、除尘灰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卸料、切割、机械加工、矫形、装配、铣平工序中产生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切割机、矫形机、钻床、铣床和风机等设备,其声源级值为85-95dB(A)。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经实地踏勘,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为农村生态系统向城市工业生态系统转变过程,经实地踏勘,建设项目区域内物种种类很少,区域内主要植物为人工种植的杨树、槐树、松树等绿化乔木,基本无其他天然生乔木植物;未发现珍稀动植物物种。建设项目所在地无珍稀动物栖息或迁徙通过,生态环境一般。
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对大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扬尘污染主要来源有:土建施工产生的扬尘;建筑材料装卸运输、堆放过程因风力产生的扬尘;运输、施工车辆产生的扬尘等。据有关资料,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m/s时,建筑工地的TSP浓度为其上风向的2~2.5倍,其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的浓度均值可达0.49mg/m3,相当于空气质量标准的1.6倍。当有围栏时,在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60m。因此应采取定期洒水、建筑散材料遮盖、封闭等措施减少扬尘。
施工扬尘的防治措施包括:
1)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规定。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2)施工期间,土建工地、边界应设置高度2.5米以上的围挡,围挡底端应设置防溢座,围挡之间以及围挡与防溢座之间无缝隙。对于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围栏及防溢座的,应设置警示牌。
3)土方工程包括土的开挖、运输和填筑等施工过程,有时还需进行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
4)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密闭存储。
5)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若在工地内堆置超过一周的,则应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并定期喷水压尘,防止风蚀起尘及水蚀迁移。
6)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厘米,保证物料、渣土、垃圾等不露出。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
7)施工工地道路积尘清洁措施。可采用吸尘或水冲洗的方法清洁施工工地道路积尘,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抑尘措施情况下进行直接清扫。
8)施工期间需使用混凝土时,可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配备防尘除尘装置,不得现场露天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及拌石灰土等。应尽量采用石材、木制等成品或半成品,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因石材、木制品切割所造成的扬尘污染。
9)工地周围环境的保洁。施工单位保洁责任区的范围应根据施工扬尘影响情况确定,一般设在施工工地周围20米范围内。
2.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是各类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加上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施工初期主要是平整场地和挖地基,施工机械一般为挖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和自卸卡车等,噪声源大部分为移动声源,源强在80~94dB(A)。经测算并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对照,白天施工时距作业区30m处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噪声达标;50m处搅拌机、电锯噪声达标。
施工阶段机械运行时间短,较集中,多为固定声源,主要对施工现场周围有一定影响。
为减轻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可固定的机械设备安置在施工场地临时房间内,房屋内设吸声材料,降低噪声,使其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的建筑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2)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的施工中采用搅拌混凝土、联络性鸣笛等施工方式。
(3)施工现场合理布局,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尽可能将施工阶段噪声减至最小,高噪声设备必须远离附近居民区。
施工期噪声具有临时性、阶段性和不固定性等特点,随着施工的结束,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就会停止。
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产生的各种废建筑材料,如碎砖块、水泥块、废木料、工程土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工地民工废弃物品。由于工地风速较大,撒落的泥土容易随风飘落到其他地区形成扬尘污染,生活垃圾容易腐烂发味,既污染环境,又可能传播疾病。因此对于固体废物应集中堆放及时清理,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办理好淤泥渣土的排放手续,外运到有关部门指定的建筑固废倾倒场,防止露天长期堆放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
4. 施工废水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废水排放主要是施工现场工人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施工活动中排放的各类生产废水,施工现场管道埋设地表裸露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生活污水主要含悬浮物、COD和动植物油类等;生产废水主要包括搅拌机清洗水、洗石冲灰废水等,主要污染物有悬浮物、硅酸盐、油类等。上述废水排放量较小,现场应设一座废水沉淀池,对各类生产废水收集沉淀后,作冲洗复用水;厕所设防渗池经收集后外运至农田作肥料,可见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管线埋设、场地平整等过程会导致地表裸露,遇雨、水冲刷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因为本工程施工范围有限,不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在初步装配和总装配工序中产生少量焊接烟气,主要成分为焊接烟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数据,项目焊剂使用后埋弧焊剂,使用量为300t/a。根据《焊接技术手册》,埋弧焊产尘量为0.3g/kg焊剂,根据计算,项目焊接烟尘产生量为90kg/a。建设单位固定焊接工区,安装先进车间通风排气装置,保持车间内良好通风,烟尘经车间内外的扩散与沉降作用后,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0.5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要求。
喷砂除锈工序中产生粉尘。项目采用新型喷砂除锈工艺,砂料选用硬度好的钢砂,喷砂工区固定后建设专门喷砂除锈室,喷砂除锈室车间内壁悬挂30mm胶皮以用来降低喷砂对墙壁损坏及喷砂噪声,喷砂过程中密闭门窗,通风方式为侧吸式抽取通风,配备12000 m3/h轴流抽出式风机,室内含尘废气抽出后使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按99%计)处理后经15米高排气筒排放。喷砂采用金刚砂,硬度及塑性较好,粉尘产生初始浓度较使用石英砂及黄沙低,产生的粉尘经喷砂室的扩散及引风机的收集后,除尘器前粉尘浓度约为1200mg/m3,粉尘产生量为34.6t/a,经布袋除尘后,粉尘排放浓度为12mg/m3,排放量为0.35t/a,符合《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废气在采取防治措施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m3/d,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200m3/a,污水pH为6~9,COD浓度为300mg/L,产生量为0.36t/a,SS浓度为200mg/L,产生量为0.24t/a,氨氮浓度为30mg/L,产生量为0.036t/a。生活污水排入旱厕,由附近居民定期清掏后作为肥料综合利用不外排,对水环境无影响。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有生产性固废和生活垃圾。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打孔、端部铣平、矫形铣平、钻孔、铣断面攻丝等机工序中产生铁屑及铜屑,在定长切割工序中产生下脚料,此部分固废产生量为100t/a,由建设单位收集后外销处理,不外排;喷砂除锈工序中产生部分废砂、除尘灰,年产生量为30t,废砂及除尘灰建设单位收集后外销处理,不外排。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天计,项目建成后按50人计,生活垃圾日产生量50kg/d,年产生量15t/a(300工作日/年)。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垃圾桶密封无渗漏,集中收集后,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切割机、矫形机、钻床、铣床和风机等设备,其声源级值为85-95dB(A),该项目将高噪生产设备全部置于生产车间内,车间建设材料采用隔音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在设备基底配隔板、减振垫,合理布置车间内的机械设备,采取上述措施后,噪声再经过厂房距厂界距离的衰减,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
本项目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经实地踏勘,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为农村生态系统向城市工业生态系统转变过程,经实地踏勘,建设项目区域内物种种类很少,区域内主要植物为人工种植的杨树、槐树、松树等绿化乔木,基本无其他天然生乔木植物;未发现珍稀动植物物种。建设项目所在地无珍稀动物栖息或迁徙通过,生态环境一般。生产期间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6、总量控制
项目无须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7、防护距离
(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项目存在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源强为90kg/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项目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为无超标点,项目无须设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2)卫生防护距离
项目存在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源强为90kg/a,根据计算,项目焊接烟尘卫生防护距离为0.16m,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设定规定,提级为50m。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切割、机械加工、矫形、装配、铣平工序中产生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切割机、矫形机、钻床、铣床和风机等设备,其声源级值为85-95dB(A)。类比《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中锻造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以生产车间为中心100m。
综上所述,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以生产车间为中心100m,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8、风险分析
拟建项目在原料运输、生产、储存中无易燃易爆环节。生产管理中,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防火、防漏、防渗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发生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安全事故概率很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污染物名称
预计排放情况
固定工区后强制通风
布袋式除尘器+不低于15m高排气筒
进入旱厕后由附近居民清掏作为肥料综合利用
当地环卫部门清运
边角料、钢屑、废砂、除尘灰
收集后外销
该项目将生产设备全部置于生产车间内,并在高噪音设备基底配隔板、减振垫,并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设备及物料之间的碰撞。对生产车间采取隔声、吸声等措施,墙壁设置吸声材料,设置隔声门和楔形窗,降低室内混响,增大隔声量。
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主要生态保护措施为施工过程尽量减少地表的开挖,文明施工,建设完成后加强厂内及厂区周围绿化,并采取一系列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
结论与建议
1. 项目概况
项目选址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北,项目选址北、西、东三面均为空地,南临道路。项目占地面积约5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100平方米,项目投资8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1%,建设自动生产线3条,建成后年产钢结构3万吨。
2、与产业政策相符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第21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生产过程中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类和限制类的设备,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3、选址合理性分析
该项目位于莱芜市钢城区里辛街道办事处郑王庄村,占地面积53100平方米。区域内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通畅,城市依托协作配套条件好,动力充足,原材料丰富,采购便利。根据本项目所使用土地的国土证及规划许可证(见附件),项目所使用土地为工业用地。综上所述,项目选址基本合理。
4. 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现状调查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内空气质量不能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二级标准;该项目选址区域的地表水体为牟汶河,最近断面为墨埠铁路桥断面。经调查莱芜市2012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2012年度墨埠铁路桥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Ⅳ类水质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2类标准。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废水、固废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建设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各污染物达标排放,施工完成后影响随即消失。
6、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在初步装配和总装配工序中产生少量焊接烟气,主要成分为焊接烟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数据,项目焊剂使用后埋弧焊剂,使用量为300t/a。根据《焊接技术手册》,埋弧焊产尘量为0.3g/kg焊剂,根据计算,项目焊接烟尘产生量为90kg/a。建设单位固定焊接工区,安装先进车间通风排气装置,保持车间内良好通风,烟尘经车间内外的扩散与沉降作用后,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0.5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要求。
喷砂除锈工序中产生粉尘。项目采用新型喷砂除锈工艺,砂料选用硬度好的钢砂,喷砂工区固定后建设专门喷砂除锈室,喷砂除锈室车间内壁悬挂30mm胶皮以用来降低喷砂对墙壁损坏及喷砂噪声,喷砂过程中密闭门窗,通风方式为侧吸式抽取通风,配备12000 m3/h轴流抽出式风机,室内含尘废气抽出后使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按99%计)处理后经15米高排气筒排放。喷砂采用金刚砂,硬度及塑性较好,粉尘产生初始浓度较使用石英砂及黄沙低,产生的粉尘经喷砂室的扩散及引风机的收集后,除尘器前粉尘浓度约为1200mg/m3,粉尘产生量为34.6t/a,经布袋除尘后,粉尘排放浓度为12mg/m3,排放量为0.35t/a,符合《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要求。
综上所述,项目产生的废气在采取防治措施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拟建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职工生活污水产生量为4m3/d,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200m3/a,污水pH为6~9,COD浓度为300mg/L,产生量为0.36t/a,SS浓度为200mg/L,产生量为0.24t/a,氨氮浓度为30mg/L,产生量为0.036t/a。生活污水排入旱厕,由附近居民定期清掏后作为肥料综合利用不外排,对水环境无影响。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切割机、矫形机、钻床、铣床和风机等设备,其声源级值为85-95dB(A),该项目将高噪生产设备全部置于生产车间内,车间建设材料采用隔音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在设备基底配隔板、减振垫,合理布置车间内的机械设备,采取上述措施后,噪声再经过厂房距厂界距离的衰减,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废有生产性固废和生活垃圾。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打孔、端部铣平、矫形铣平、钻孔、铣断面攻丝等机工序中产生铁屑及铜屑,在定长切割工序中产生下脚料,此部分固废产生量为100t/a,由建设单位收集后外销处理,不外排;喷砂除锈工序中产生部分废砂、除尘灰,年产生量为30t,废砂及除尘灰建设单位收集后外销给当地建材企业综合利用,不外排。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天计,项目建成后按50人计,生活垃圾日产生量50kg/d,年产生量15t/a(300工作日/年)。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垃圾桶密封无渗漏,集中收集后,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7、总量控制结论
项目无须申请总量控制指标。
8、防护距离
项目存在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源强为90kg/a,根据计算,项目焊接烟尘卫生防护距离为0.16m,根据卫生防护距离设定规定,提级为50m。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会在切割、机械加工、矫形、装配、铣平工序中产生噪声,主要噪声源为切割机、矫形机、钻床、铣床和风机等设备,其声源级值为85-95dB(A)。类比《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中锻造厂的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以生产车间为中心100m。
综上所述,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以生产车间为中心100m,该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
9、环境风险分析
拟建项目在原料运输、生产、储存中无易燃易爆环节。生产管理中,只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做好防火、防漏、防渗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发生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安全事故概率很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10、项目“三同时”验收环保措施清单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三同时”验收环保措施清单如表14。
表14& 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一览表
车间强制通风后无组织排放,厂界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表2中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要求。
与施工同步进行
通风方式为侧吸式抽取通风,配备12000 m3/h轴流抽出式风机,室内含尘废气抽出后使用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按99%计)处理后经15米高排气筒排放。经布袋除尘后,粉尘排放浓度符合《山东省固定源大气颗粒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要求。
生活污水不外排,附近居民清掏作为肥料综合利用
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
厂界噪声影响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中的2类标准要求。
分类收集、分类存放等技术对策进行设计。
标准化排污口
标准化排污口
废气排气筒设置便于监测的采样口及工作平台。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选址合理,建设项目所在地大气、地表水、声环境现状良好,项目污染较小,各项污染物通过治理后可以达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该项目在坚持“三同时”原则并按照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治理后是可行的。
(1)确保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以保证污染防治达到预计效果。
(2)各种固体废弃物要分类收集储存,即时清运处理。
(3)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以便操作工人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好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工作,对工作人员配备防尘口罩等防护设备。
(4)加强职工的环保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
预审意见:
&&&&&&&&&&&&&&&&&&&&&&&&&&&&&&&&&&&&&&&&&&&&&&&&&&& 公& 章
&经办:&&&&&&&&& 签发:&&&&&&&&&&&&&&&&&&&&&&&&&&&& 年&& 月&& 日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公& 章
&经办:&&&&&&&&& 签发:&&&&&&&&&&&&&&&&&&&&&&&&&&&& 年&& 月&& 日
&审批意见:
&&&&&&&&&&&&&&&&&&&&&&&&&&&&&&&&&&&&&&&&&&&&&&&&&& 公& 章
经办:&&&&&&&&&&&& 签发:&&&&&&&&&&&&&&&&&&&&&&& 年&& 月&& 日
注&&&&&& 释
一、&&&&&& 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
附图二&& 建设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图
二、&&&&&& 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
1.&&&&&&&& 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2.&&&&&&&& 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 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4.&&&&&&&& 声影响专项评价
5.&&&&&&&& 土壤影响专项评价
6.&&&&&&&& 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
7.&&&&&&&& 辐射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12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莱芜市人民政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加工工艺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