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40年才一棵开花的树树吗?

精华区-休闲阅读
精华区: &&&&&&&&&
SOHU CLUB V2.1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社区客服电话:010- 客服邮箱:加花瓣为微信好友钢之家钢铁网- 钢铁博客-开花的树的 Blog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
钢之家社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公开)看住时间,别让它再流浪
Blog主人:Blog分类:休闲娱乐类Blog积分:23431.7日志数量:224开启时间:浏览次数:221366评论数量:22最后更新:
日一二三四五六&1
总人数31位
游客数31位
&中国稀土指令性计划引争议 专家称无一企业遵守
   发表日期: 08:23 评论:0 点击:893
“一放就乱,一抓就死”是中国许多行业乃至宏观经济 的一大特征,稀土行业也不例外。但是这一次,稀土政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行业本身,其引发的争议也从来没有现在这么大。
自2011年年初以来,稀土价格飞涨,由过去的“白菜价”一跃而成“黄金价”。其中涨幅最大是氧化镝,在七个月的时间内,价格上涨858.3%,涨幅最小的金属镧也超过300%。
对于稀土价格不寻常的上涨,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7月21日解释称,这由四方面的原因造成:原来的稀土价格偏离其真实价格;世界范围内资源型产品普遍上涨;新材料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价格的提高;受市场调节的影响,目前中国稀土产品需求很多,很多稀土产品的国内价格还高于出口的价格。
原因仅止于此吗?很多业内资深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一位曾在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任职的老专家对财新《新世纪》称,过去稀土卖成“白菜价”,主要是因为生产稀土的环保和资源成本太低,但现在的价格上涨也并非由于这些问题得到改善。
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0111.SH,下称(,))首任总经理陈隆淮亦指出,稀土价格飞涨主要是“政策的问题,加上对未来的预期。比如限制出口的政策,大大抬高了价格预期。”
在此预期的影响下,游资炒作趁势进入。这些资本的逐利行为不难理解,但让业界痛惜的是,不少稀土加工企业亦随之囤稀土、倒稀土,将重心从生产转移到了资源的买卖上,赚“快钱”的心理使得企业无心在稀土应用技术方面大力创新。
稀土价格的飙升甚至未必是需求甚于供给的结果。国家对稀土生产本有指令性计划,但事实上已在市场上彻底失灵。多位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估计,目前中国稀土年产量在15万吨以上,而国内年需求量在7万吨左右,实际结果是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
出口配额制度的不合理也是价格暴涨背后的推手之一。“买卖配额的交易盛行,一吨配额大概是50万元”,一位业内人士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这样一来,拿到配额的企业几乎可以“不劳而获”,在此刺激之下,生产企业更迫切的想要在贸易环节吃掉更多的利润。
此外,更多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狂飙突进的稀土产业重组整合是导致涨价的更重要原因。包钢稀土研究院顾问窦学宏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产业整合助长了垄断的预期,大量中小企业已经或即将面临“关停并转”,这直接触发了市场价格的上行。
一批第一代稀土老专家为此忧心忡忡。他们认为现在的稀土行业被一些观点所裹挟,“好像稀土就应该卖成‘黄金价 ’,这种观点甚至绑架了一些政府部门、官员和企业。稀土不能卖成‘白菜价’,也不能卖成‘黄金价’,就应该是稀土价。”
在中国表面上争回稀土“定价权”的背后,中国对于稀土行业的管理思路、出口政策等都需要仔细审视。这些措施造成了什么后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整个行业可能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专营权整合
稀土不能卖成“白菜价”,而产业整合可以掌握定价权。正是这两个思路催生了近年来的一系列稀土政策。
稀土产业整合并非始于今年。早在2008年底,北方稀土行业就曾掀起过一波整合浪潮。当年12月,包钢稀土和内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系包头稀土高新区控股子公司)牵头,整合了包括包头华美稀土高科公司在内的数家民营企业,希望通过统一组织生产、收购、价格和销售,掌控稀土产业话语权。
在稀土资源较为分散的南方省份,近年来,五矿、包钢、中铝、中国有色、广晟和厦钨等几家大企业积极展开收购重组行动。南方稀土分散在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五省,采矿权证总计超过100个,多集中在当地企业手中。上述多家央企或大型地方国企,纷纷通过兼并收购争夺这些采矿权。
但是今年开始的稀土行业第二轮整合潮与此前有所不同,这次是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5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提高稀土行业集中度,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将达到80%以上。
北方稀土市场是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包钢集团)一家独大。今年4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办公厅下发《关于征求对&内蒙古自治区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工作方案&意见的通知》,要求采取兼并重组、补偿关闭、淘汰关停等手段,对稀土上游企业整合淘汰,以实现内蒙古由包钢集团对稀土采选、冶炼分离生产实行专营。这份方案明确提出要在6月底前完成检查验收总结工作。但现在时至8月,这项整合计划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
根据方案,包钢集团要向31家列入关停名单的企业停止原料供应,并负责其中21家关停企业的补偿,工商部门负责吊销这些企业的稀土生产营业执照,电力部门则要对这些企业停止供电。
目前,只有包钢集团按照这一方案停止了向关停企业的原料供应,工商和电力部门并未采取行动。“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的文件,但主要波及包头市,而包头市可能还是想慢慢来。”达茂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达茂稀土)的负责人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
自5月4日被包钢“断粮”之后,达茂稀土只能靠库存原料生产,“也就能坚持不到一个月了”,达茂稀土负责人称,至于补偿,“我觉得包钢还不想出钱呢,包钢抱怨称‘我们也是企业,却要帮着政府搞整合’。”
财新《新世纪》记者看到,达茂稀土的冶炼和分离车间的生产线已经停了,碳酸氢铵等原料堆放在角落里,只有选矿车间还有几十名工人在生产,其余300多名工人现在无法上岗,只能每月领取公司发放的低保。
据财新《新世纪》记者多方采访,此次内蒙古稀土整合主要的争议有两点:一是整合应该是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的一纸行政命令;二是整合方案脱离企业实际情况,企业难以接受关停理由。
这次包钢集团主导的整合方案直接选择了“一刀切”。对于兼并重组和关停的判断标准是,对由自治区级以上投资主管部门立项审批的4户稀土冶炼分离企业,由包钢集团与其商谈重组合作;对有关盟市、旗县(市、区)立项审批的21户企业,由包钢集团出资,相关地方政府酌情予以补偿,使其关闭并退出稀土业;对没有立项审批文件的10户企业,则淘汰关停。
但众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真正的标准是看包钢对这个企业感不感兴趣,重组合作的四家企业中,有三家从事金属生产,而被关停的主要是冶炼分离企业,“这部分包钢不想要,因为现在不缺产能”。
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待关停企业都表示,他们的立项审批手续都齐备。直到2008年之后,稀土企业的立项才需要国家或内蒙古发改委的审批,而此前,市区一级都有审批资格。这些企业里,有包头市招商引资引来的项目,而达茂稀土所在的达茂旗还和包钢集团有40年的水源换矿石协议。
“稀土是国家战略资源,需要产业整合,这个政策意图我们都理解。但是具体到操作上,要符合实际情况”,一位企业负责人称。据他透露,内蒙古经信委和包钢集团人员在拟写整合方案前,“只是过来问了很简单的几个问题,也就10分钟”,草率而出的方案里,作为各家企业补偿款依据的产能数据与实际情况差距很大,绝大多数企业可获补偿的产能大大低于其实际产能。
陈隆淮也指出,有些要关停的企业相当优秀,整合的价格不合理,“整合不是一纸下令就能整合下来的,它是一个经过详细调研,要有企业出路、整合方式和渠道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尽管此次整合几乎将注册在案的稀土企业全部包括在内,但却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内蒙古还有很多没有任何审批注册手续的“黑工厂”,这些企业的产能总和是包钢的好几倍,实际上,这才是包钢实现稀土专营的最大的“拦路虎”。这些随时以停产应付检查,完全地下交易的“黑工厂”,几乎无据可查。“他们的原料多数盗挖盗采自包钢的稀土矿和尾矿库,要想真正实现整合,包钢首先要在自己身上加强管理。”一位熟悉包钢的人士指出。
清除“诸侯割据”的战火也已蔓延到福建、广东、广西等其他稀土富裕省份。“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就是通过央企或央企控制企业来实现的,不大可能通过民营企业来发展稀土。”一位与五矿合作的江西稀土企业负责人出于这样的想法,最终选择了拱手相让。
但在窦学宏看来,目前大型国企的整合动作还只是争夺资源的短期行为,“应把精力放到发展尖端技术上来,不是单纯的做大做强,只看总量。” 咨询公司欧亚集团(The Eurasia Group)的多份研究报告 都认为,中国目前稀土整合的思路与之前的煤炭、钢铁行业整合非常相似,而这些整合几乎都遭遇了失败。
受伤的下游 欧亚集团分析师马达明(Damien Ma)认为,中国本轮密集出台的稀土管理政策,特别是出口管理,主要意在保证国内战略性的稀土供应。问题在于,即便是良好的政策意图,其实施结果也往往是南辕北辙。
原包头钢铁公司总工程师、包钢稀土研究院院长马鹏起直言,“限制稀土出口并不能限制国外,反而是限制了自己。”目前,国内的需求量约占中国稀土总产量的70%。但在众多稀土行业专家看来,稀土的真正价值是在应用上,近年来国内稀土应用技术发展缓慢,如今的高价更是给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中国稀土荧光粉灯协作网的吴虹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生产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灯的企业有三分之一都已经停产,因为荧光粉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000元/千克,有些企业甚至开始使用成本只要每千克20几元的卤粉来代替荧光粉。
不只是荧光粉这样较为低端的应用。窦学宏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山西等地有不少磁性材料生产企业也已经停产,它们大多是民营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之前的存货也不多”。而像中科三环(000970.SZ)等行业里的大企业也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心理,“它们的成本压力也很大,但又觉得再扛一扛可以把小企业都扛死。”
磁性材料下游的风机生产行业日子也不好过,特别是以生产永磁直驱电机为主的企业,稀土约占其永磁体原材料成本的30%。湘电股份(600416.SH)目前已经停止了钕铁硼材料的现货采购。
中金公司一份研究报告测算称,永磁材料现货价格从每公斤100元飙升至700元,相当于每台1.5MW永磁直驱机型成本每千瓦增加400元,如果全部在现货市场采购,压缩毛利率超过10%。
窦学宏担心的则是,“这种高价传导到下游,下游就可能找别的替代了”。爱建证券在一份分析报告中也指出,钕铁硼价格高企,直驱风机生产企业可能会选择另外的技术路线规避稀土成本,如转而采用电励磁直驱路线。“稀土的真正价值是在应用,特别是高端应用,这样下去的话,咱们这么多年的稀土开发成果可能就被破坏掉了。”一位在包钢稀土研究院工作多年的老专家评论称。
他进一步称,“我们一直在讲稀土的话语权。真正要争的是技术上的话语权,而不是价格上的话语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 本文纯属【开花的树】个人意见,与【钢之家钢铁博客】立场无关※ ※ ※
该日志尚无评论!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 网络实名: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818号众城大厦9楼 邮编:200122 客服电话: 021-(总机)钢之家钢铁网- 钢铁博客-开花的树的 Blog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 />
钢之家社区
您现在的位置: > 
(公开)看住时间,别让它再流浪
Blog主人:Blog分类:休闲娱乐类Blog积分:23431.8日志数量:224开启时间:浏览次数:221367评论数量:22最后更新:
日一二三四五六&1
总人数32位
游客数32位
&“庞氏骗局”主犯麦道夫被判150年监禁
   发表日期: 18:35 评论:0 点击:524
世界金融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欺诈案主犯伯纳德?麦道夫29日被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判处150年监禁,现年71岁的麦道夫将在监狱里度过他的余生。
审判于纽约当地时间上午10点开始。麦道夫案件的受害人、麦道夫律师和麦道夫本人先后进行法庭陈述。先后有9位受害者进行陈述,其中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妇控诉说, 当她丈夫去世之后,麦道夫抓着她的手告诉她,把钱交给他是安全的。但是如今她的投资已经分文不剩。在听取受害者陈述时,身着深色西装的麦道夫一直低着头,背对着受害者。
当轮到麦道夫陈述时,他站起来,手扶着桌子,面向受害者说:“我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任何借口,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他承认自己的道歉对于受害者已经于事无补,他还表示自己的行为给家庭带来了耻辱。不过,他拒绝承认自己的家人涉案,他说自己一直在欺骗家人,所有的罪行都是他一人所为。
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法官丹尼?金在法庭发言中指责麦道夫欺诈行为,将他形容为十恶不赦的恶魔。丹尼?金说:“没有任何人为麦道夫辩护,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家庭,这说明了一切。”
在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法庭陈述后,丹尼?金当庭宣布接受检方求刑,对麦道夫判处150年监禁。
早在审判之前,法庭外就聚集了大批麦道夫案件的受害者和媒体记者。当判决结果公布,不少受害者感到大快人心。一名大约65岁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受害者告诉记者,他与麦道夫是40年的朋友,麦道夫欺骗了他的信任和储蓄。他希望麦道夫的案件能够让世人得到警示,在投资中更加谨慎。
一名叫做玛丽亚?赛格曼的受害者认为判决结果在意料之中。她呼吁政府对于金融体系系统进行全面的改革,完善监督制度,堵住漏洞,否则还有会有更多的人会成为受害者。
麦道夫诈骗案涉及金额超过600亿美元,为世界金融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去年12月11日,麦道夫因涉嫌金融诈骗被逮捕。今年3月12日,麦道夫在纽约曼哈顿联邦地区法院出庭时接受了检方11项犯罪指控,他对所有犯罪指控供认不讳,其中包括证券欺诈、洗钱、伪证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 ※ 本文纯属【开花的树】个人意见,与【钢之家钢铁博客】立场无关※ ※ ※
该日志尚无评论!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通用网址: 网络实名: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818号众城大厦9楼 邮编:200122 客服电话: 021-(总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棵开花的树配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