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我想对朋友说的话自己每天念108声佛号

千百年来,那些念佛有成的圣贤录
  刘程之,字仲思,东晋彭城人。他少年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精通老庄之学,不与世俗虚情交往。曾作过府参军,朝中公卿大臣先后向皇上引荐,他都极力推辞了。
  当时正赶上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住在庐山东林寺,修念佛三昧,他就前往归依。大师说:“高官厚禄,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不做了?”他回答道:“晋王朝没有磐石那样坚固,江山人民象累叠起来的鸡蛋一样危险,我要它作什么?”朝中执政敬佩他不慕富贵,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请皇上颁下诏书,赐号刘遗民,以予表彰。
  与此同时,各地清信士宗悫(que音却)、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也来到庐山。在慧远大师的带领下,他们共同在西方三圣像前,建斋立社,同修净业。刘程之还代表大家起草誓词,并刻石为记。誓词原文如下:
  “夫缘化之理既明,则去来之兆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此其同志诸贤,所以夕惕朝勤,仰思攸济者也。盖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迹求。必感之有物,则幽路咫尺。苟求之无主,则渺茫何津。今幸以不谋而感,佥心西境,叩篇开信,亮情天发。乃机象通于寝梦,欣欢百于子来。于是云图表晖,影侔神造;功由理谐,事非人运。兹实天启其诚,冥运来萃者矣。然其景绩参差,功德不一。虽晨祈云同,夕皈攸隔,即我师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心,亭怀幽极。誓兹同人,俱游绝域。其惊出绝伦首登神界,则无独善友于云峤,忘兼全于幽谷。然后妙觐天仪,启心贞照。识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蓉于中流,荫琼柯以咏言。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忘年。临三途而缅谢,傲天宫而长辞。绍众灵以继轨,指大觉以为期。究兹道也,岂不宏域。”
  在庐山西林涧北,程之专门建了一座小禅坊,在这里精心研究佛法妙理,并严持禁戒,曾著念佛三昧诗。
  半年之后,他就在定中见佛光照地,皆作金色。15年后,在念佛时,他看见阿弥陀佛玉毫光照,垂百宝手,安慰接引。他在心里祷告说:“愿如来为我摩顶,以衣覆我。”如来果然伸宝手为他摩顶,引袈裟为他覆体。
  过了几天,他又梦入七宝池,见莲华为青白色,池水清彻见底。见一人顶在圆光,胸中现出卐字,指着池水对他说:“这是八功德水,你可以饮。”他饮水的时候,觉得甘美异常。以至于梦醒之后,身中毛孔都发出异香。便对人说:“我净土之缘已到了。”于是请僧人持诵《妙法莲华经》几百遍。
  程之面对佛像焚香再拜,祝告说:“我因为释迦世尊的遗教,得知有阿弥陀佛。这炷香,先供养释迦如来,次供养阿弥陀佛,再供养《妙法莲华经》。我所以得生净土,正是因为此经功德。愿我与一切有情同生净土。说完,就与众位同修告别,卧床上,面西合掌,安然地往生了。
  这年正是东晋义熙六年,大德五十九岁。
  照片摄于陕西西安香积寺(净土祖庭)中:
  隋朝徐孝克,是个非常孝顺的人。每次参加宴会,一口都不吃,全部带回家中供养母亲。平日素食长斋,持菩萨戒,昼夜宣讲读诵《法华经》。在他作都官尚书时,衙门内多有鬼怪。每日黄昏一到,就无故发声发光,甚至见到有人穿衣戴冠从井中升出,住在衙门中的人经常死亡。  等到徐孝克入居两年,妖异变幻全部息灭, 人们都说这是忠贞正直的结果。开皇10年,长安城中瘟疫流行,隋文帝让他开讲《金刚般若经》。开皇17年,徐孝克西逝。临终时,他正坐念佛,室内飘出异香。邻里都感到非常惊异。
  唐朝于昶(chang音厂),不知是哪里人。武则天时期,他任并州录事。白天决策曹务,夜里判决阴间的囚犯。常预知一方灾殃;并暗中补救。这样过了6年,因母亲去世,就辞官守孝在家,持诵《金刚经》为日课,也不再作冥中官吏。84岁时,在临终前,忽然闻到奇香,便对左右人说:“西方圣人来迎接我了”说着,面向西方,连称佛号而去。
  唐朝马子云,不知是哪里人。曾被地方官推举为孝廉,并担任泾县慰(管治安)。一次,他负责督运本郡的租粮入京,途中船队沉溺,致使万斛皇米沉入江中,他也因此被禁闭狱中。  马子云从此专心念佛。5年之后,遇到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此后,他隐居在南陵山寺中,持一食斋。天宝10年,命终于泾县境内。先前,他曾对人说:“我因命运不好,故而精持佛法。今天西方净业已成,我当往生安乐世界。”第二天,他沐浴之后,换上新衣,端坐合掌。不一会儿就闻到异香满室。子云说:“佛来了”就往生了。
  韦文晋,不知是哪里人。在唐王朝作官,当过观察使。他专门建立念佛道场,志愿坚定,修习净业,求生西方。一天,他结跏趺坐,在持佛名号中往生了。异香满室。
  张抗,不知是哪里人,在石晋王朝,官至翰林学士。一生诵《大悲咒》10万遍,求生西方。一天,他因病卧床,便专持佛号。忽然对家人说:“西方净土,只在堂屋西边。阿弥陀佛坐莲华上,翁儿在莲华池边金沙地上礼拜玩耍。”过了许久,佛声停止,张抗往生了。翁儿,是张抗最心爱的孙子,已经去世多时了。
  文彦博,字宽夫,宋朝汾州介休县人。经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代王朝,文武全才,出朝总将领入朝为宰相,这样50余年,官至太师,爵封潞国公。曾经兼任朝廷的译经润文使。  他一直归信佛法,晚年修道更加努力,专念阿弥陀佛。从早到晚,或行或坐,从不停息。他曾发愿道:“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住在京师时,他与净严法师,集合10万人,结为净土会。一时间,朝野官吏许多人得到度化而归向净土。他去世的92岁。
  宋朝杨杰,字次公,籍贯无为,所以自号无为子。元丰年间,官居太常(部长)。初学佛时,他雅好禅宗,曾追随天衣禅师,参究庞公机语。等到奉旨祭祠泰山,看到太阳像盘子一样涌出来的样子,忽然大悟。  宋神宗熙宁末年,因母亲去世,他辞官归家。闲居无事,遍阅《大藏经》,从此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像,随身观像念佛。杨公平生著述,多指归净土,其中为天台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作序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对众生有什 么办法呢?”全文见〈净土十要〉第四要。  元佑年中。他在两浙提点刑狱官任上往生。临终说偈道:  “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先前,有位司士参军王仲回,是杨公同乡,曾从杨公受学念佛法门。他问杨公:“念佛如何能够不问断?”杨公答道:“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就是不间断。”他听闻之后,踊跃而去。  第二年,杨公在丹阳太守任上,梦见他说:“多亏您以净土化导,今已往生,特来致谢,”再拜而出。不几日,杨公就得到仲回儿子的讣书,说他父亲预知时至,遍别亲友之后往生了。  等到杨公往生,有荆王王安石夫人梦游西方,见一人坐莲华上,其衣飘扬,宝冠璎珞,庄严其身。问他是什么人?答是杨杰。
  大家好!  本人在广州做各种奢侈品包包手表批发和零售,有需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  pkt埔gwmcs猎9B  
  王古,字敏仲,东都人,是宋朝名相文正公王旦的曾孙。他的先祖七世持不杀戒,到王古更发心放生100万。他曾游历江西,与晦堂、杨岐诸位老师父,探求禅宗。不长时间,他就作〈净土决疑集〉,弘扬净土法门。闲居时,他数珠常不离手,行住坐卧,修行净观,无有间断。又曾著〈净土宝珠集序〉,原文如下:  “众生心净,则佛土净。法性无生,而无不生。有佛世尊,今现说法,在极乐国,号阿弥陀。缘胜劫长,悲深愿大。无边际光明摄受,不思议净妙庄严。珠网丽空,瑶林矗地。池含八德,华发四光。韵天乐于六时,散祴华于亿刹。诸佛共赞,千方来归。弥陀心内众生,新新摄化。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往生。质托宝莲,不离当处。神游多刹,岂出自心。如镜含万象,而无有去来。似月印千江,而本非升降。被圆顿机,则皆一生补处。明方便门,则有九品阶差。念本性之无量光,本来无念。生唯心之安养国,真实无生。解脱苦轮,十念亦超于宝地。回归实际,二乘终证于菩提。如大舟载石,而遂免沉沦。苦顺风扬帆,而终无留难。悟之,则非远非近。迷文,则即近而遥。嗟夫,学寡障多,疑深观浅,斥为全小,阒(qu音去,寂静)若存亡。则以马鸣龙树为未然,天台智觉为不达。不信当受菩提记,不肯顿生如来家。笼鸟鼎鱼,翻然游戏。隙驹风烛,妄计久长。虚受一报身,枉投诸苦趣。岂知大雄赞劝,金口叮咛。侣圣贤于刹那,具相好于俄顷。乐受则永抛五浊,悲增则回救三涂。于此不知,是为可悯。”  宋徽宗时,他作户部侍郎,后因朝中党派之争被削职,此后不久即西逝。他往生后,有一僧人神游净土,见他与葛繁二人同在。  葛繁,澄江人,官至朝散大夫。不论住官府还是居私宅,他都要营造一间净室,内供佛像。一天,正礼诵时,舍利从天而下。后来,他无疾、面西、端坐而逝。
  楼主功德无量,请继续。。  
  顶  
  钟离瑾,宋朝会稽人。他的母亲任夫人,精修净土。临终时,劝勉他修净业。他从此发奋,每天都行善事20件。后来他到浙西作官,向慈云忤主遵式大师请教往生指要,清修之志愈加坚定。  家中有母亲去世后留下的檀木佛像,这佛像是他母亲常常供奉修道的。等到他瞻礼时,佛像眉间忽然进出几颗舍利。几天后,他转任开封知府。没多时,在一天半夜,他忽然起身,对家人说:“老夫人告诉我;往生之期已到了。”说完,就结跏趺坐而逝。此前一天,全家上下都梦见他坐青莲华,在天乐声中,乘空西去。  钟离瑾的儿子名景融,官朝请大夫,常诵《观无量寿佛经》,修念佛三昧。后来弃官不作,在仪真东园侧结茅而居。他尝对人说:“识得弥陀,弥陀弥陀。不识弥陀,奈何奈何。不识弥陀,弥陀更在西方外。识得弥陀,弥陀只在自己家。”一天傍晚,他请僧人妙应师诵《普贤行愿品》,自己炷香听完,两手结印而化。  钟离瑾的曾孙钟离松,寓居于苏州,与宝积寺僧人实公等,结社念佛。一天,他毫无疾病,端坐西向,合掌而化。
  马玗,字仲玉,宋朝庐州合肥人。他的父亲忠肃公马亮,作杭州太守时,慈云忤主遵式大师授以净土法门,从此就全家奉佛。元丰年间,他遇到僧人广初师,从他那里得到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喜不自胜地说:“我今天找到归宿了。”从此,他就依照慈云大师十念回向法,修行20余年。  后来又与王古相交往,更加精进念佛,常以放生为佛事。历任淄川、新宁太守,掌握政权以后,处处为人民利益的慈悲心施恩惠于老百姓。课诵经咒,观想西方,每日都有固定的修法。当时荆王王安石夫人梦游莲池,看见二人身穿朝服坐莲华上,说是马玗、杨杰。那时杨杰已化去,马玗还活着。  崇宁元年,他得病后,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而逝。往生时有一道青气如盖,腾空而上。夜晚,家中十几人,同时梦见马玗说:“我已上品往生西方净土。”这年秋天,家中有一婢女卧病在床,也念佛而逝。  马玗的儿名叫马永逸,也修行十念法,修习十六观,时间长达30余年。临终前得病,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来接引,就双手结印而去,香气满室。大殓之后,柩上生出五色华,光色灿烂。
  关注。
  江公望,字民表,宋朝严州人,进士及第。建中靖国元年,任朝廷左司谏,不久改制淮阳军。蔡京执政时,嫉妒又不喜好批评的官员,又把他充军编管于安南。在日常生活中,他与妻子俞氏,素食清斋,修念佛三昧。他曾著《念佛方便文》,原文如下:  “世出世间之法。欲得成办省力,莫若系心一缘。即如称念阿弥陀佛,有巧方便,无用动口,不出音声,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 心印舌机,机抽念根。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若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无所。六根杳寂,诸识消除。法法全真,门门绝待。瞥尔遂成真如实观。初机后学,一心摄念如来,乃至营办家事,种种作务,亦自不相妨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过旬月,便成三昧。所谓自心作佛自心是佛自心见佛。”  参考译文如下:  “世间出世间之法,想要办成而又省力,莫过于把心放在一个地方。就像称念阿弥陀佛,就是把心放在佛上,同时也有巧方便,不用动口,不出音声,只用舌根轻击前齿,心念随应,音声历历。声不出窍,闻性内融==初机后学,一心摄念如来,乃至于作家务活等种种体力劳动,都不相妨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不了十天半月,便成三昧。正所谓自心作佛,自心是佛,自心见佛。”  他有个儿子,早年间亡故了,托梦给他的舅舅说:“求父亲在天宁寿为我转诵《宝积经》,也好往生善处。又说,见冥中有一金字碑,上面写着:‘江公望身为言官,尽职尽责。有志空门,不惧受苦,亲事梵修,心无爱染。或动或静,不违佛法,或语或默,都合宗风。名籍已预先脱离幽关,命终必归于净土。’”后来江公望因朝廷大赦天下而回归故里,无疾而化。
  陈瓘(guan),字莹中,宋朝南剑州沙县人。宋徽宗时,他任左司谏,作言官坦白直言没有顾忌,为上级当权者所不能客,被降级为地方官,不久又还朝任右司员外郎,权给事中。因触怒宰相曾布,调任泰州知州。崇宁年间,又充军发配,编管于袁州。不久又移至通州,后又降级到台州。  起初,陈瓘好《华严经》,自号华严居士。后来遇到明智法师,叩请天台宗修学宗旨。明智师为 他开示上根止观不思议境界,直观心性替代次第修持,成无作行,修为大有精进。  自从贬谪台州之后,他不再翻阅世间书籍、写作世间文章,专修念佛三昧。曾为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作后序,原文请读《净土十要》第四要。在台州居住5年后,起用任承事郎职务,在移家楚州时,路过庐山,便安家于此。  他尝对亲人说:“我以往遭逢患难,所怕的就是死。今天,我已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不几日,他便往生了,那年他65岁。
  王衷,宋朝嘉禾人,住在钱塘孤山。政和年间,地方官向朝迁推举他为隐逸贤人,他没去。后来作官至朝散大夫。曾从小本禅师参禅,但没什么悟入。  偶尔听到僧人诵《弥陀经》,心有感悟,随即专心净业。每天诵《弥陀经》7遍,持佛号万声,19年如一日。将自己的居宅作为莲社会场,不管僧俗富贵贫贱,都可入会。一天,无疾,沐浴面西,跏趺而化。
  张迪,宋朝钱塘人,在一县任助教官职。在圆净律师座下受菩萨戒,专修净业。在佛前燃臂香为誓。每次持佛名号,声音振奋、猛烈,喊至声音也哑了,仍不停息。曾在静室,见白色的频伽鸟飞舞于前,又见绿发童子合掌问讯。3年后,西向念佛而化。
  胡闉(yin),字达夫,宋朝钱塘人,职任宣义郎。晚年退休在家,与清照律师往来亲厚。一天,得病,他的儿子请律师过宅看视。律师对他说:“你平生与慧亨为友,岂可不知身后的大事。” 他回答:道“是心净则土净吗?”律师说:“每日每时每分每秒,能做到没有杂念污染吗?”“还不能。”“既然这样,又怎能心净土净。”  他又问律师说:“经言,一称阿弥陀佛名号,能灭80亿劫生死之罪,为什么?”律师答道:“阿弥陀佛有大誓愿,大威德,光明神力,不可思议,正如经中所讲的那样。所以才一称佛名,罪垢自消。犹如火红的太阳当空,霜雪从何而有?”  他听后感悟非常,随即一心称佛名号,并请僧人助念,经历月余时间。临终时,清照律师来到,他说:“师父来迟了,观音和势至已降临,等候了好长时间。”律师与众僧人同称佛号,他便安然而化。
  冯楫,宇济川,宋朝蜀地遂宁人。从太学生考入进士。初学佛时,随从佛眼远禅师参禅,有所悟入。后又参拜大慧杲(gao)禅师,入深山3个月结夏安居,深有悟入。  接着他专修净业,作《弥陀忤仪》。绍兴年中,他任泸南总兵,与僧俗弟子作系念会,以西方为归。当时正值建炎兵乱之后,名刹寺院藏经多被残毁。他便捐献俸禄,造《大藏经》与小藏四大部各48所,分别贮于各寺院,并著施经发愿文:  “予之施经,一事而具二施。以资造经,是谓财施。以经传法,是谓法施。财施,当得天上人间福德之报。法施,当得世智辩聪盖世之报。当知二报皆轮回之因,苦报之本。我今发愿,愿回此二报,临命终时,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托质其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阶,入菩萨位。还来十方界内,五浊世中,普现其身,而作佛事。以今财法二施之因,如观世音菩萨,具大慈悲,游历五道,随类化形,说诸妙法,开发未悟,永离苦道,令得智慧,普与众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经之愿也。”参考译文如下:  “我今施经,一件事具足两种布施。用钱造经,是财施。以经传法,是法施。财施,当得天上人间福德之报。法施,当得世智辩聪盖世之报。这两种果报都是轮回之因,苦果之源。我今发愿,将此二报,回向临终,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为胎,生身其中,见佛闻法,悟无生忍,登不退地,入菩萨位。回入十方世界,五浊恶世,随众生之类而化身;说种种妙法,开发一切未悟众生,让他们永离诸苦,得正智慧,普与十方众生共成佛道,这就是我施经的本愿。”  冯楫后来任邛州安抚使,在绍兴23年秋,他报呈退休申请,并预先报知亲友,10月3日命终。到了那天,他让人在家中后厅放置高座,会客一如平日。将近午时,著衣戴冠,面容严肃,面向皇宫礼拜,并请副职漕使代理州务。之后换上僧衣,坐于高座,嘱咐各位官吏僧俗,努力向道,建立法幢。说完,便拿起拄杖,手按膝盖,静静地坐化了。  副职漕使说:“安抚使大人来去如此自由,为何不留下一偈,以表示神异的踪迹呢?”冯楫便睁开眼,让家人呈上纸笔,写道:“初三十一,中九下七。老人言尽,龟哥眼赤。”冯楫有语录流传于世。
  吴秉信,字子才,宋朝明州人。绍兴年间,他在朝中为官,与秦桧不和,被斥为结党营私。罢官归家之后,建庵于城南,日夜安坐其中。做一棺,夜间就睡卧里面。每到五更,让童子叩棺,并高声喧唱:“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听到童于呼唤,他就起床修习禅诵。  许多年后,秦桧死了,朝廷复诏他担任礼部侍部,不久又改任常州安抚使。绍兴26年,在应诏回朝的路上,在萧山驿舍,他正坐着,忽然让家人静听,众人都听到天乐之音。他就说:“清净界中,失念至此,金台既然召唤,我该走了。”说完就往生了。
  张抡,不知是哪里人。曾任宋朝浙西副总管。一生虔诚修净土,请高宗皇帝御书“莲社”二字挂于宅中,作记文如下:  “臣尝读天竺书,知出世间有极乐国者。国有佛,号阿弥陀。始享国履位,捐去弗居。超然独觉,悟心证圣。以大愿力,普度一切。其国悉以上妙众宝庄严。地皆黄金,无山川丘谷之险。气序长春,无阴阳寒暑之变。无饥寒老病生死之苦,无五趣杂居之浊。用是种种神通,方便善导,众生欣乐起信。清净纯熟,圆满具足,融会真如,同一法性。幻身尽时,此性不灭。一刹那顷,佛土现前,如持左契,以取寓物。臣敬闻其说,刻励精进,无有间断。唯佛唯念,亦既有年。阖门少长,靡不从此。乃辟敞庐之东偏,凿池种莲,仿慧远结社之遗意,日率妻子课佛万遍。而又岁以春秋之季月,涓良日,即普静精舍,与信道者共之。于是见闻随喜,云集川至,唱佛之声,如潮汐之腾江也。夫慧远创为兹社,距今阅数百年,其间缁素景慕余风,祖述其高致者,代不乏人。然率暗汶不章,与木石同寂。臣独何幸,乃蒙太上光尧圣寿皇帝,亲洒宸毫,书‘莲社’二大字为赐。云章奎画,得未曾有。万目共瞻,欢喜踊跃。不独传示云林,侈千载之盛遇。实愿天下后世,凡历见闻,普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其为饶益,讵可量已。谨刊之金石,用对扬丕显休命焉。”参考译文如下:  “臣读佛经,知道我们这个世界之外,有极乐国,国中有佛,号阿弥陀。以大愿力,普度一切。国中黄金为地,没有山川丘谷。四季常春,没有阴阳寒暑。没有饥寒老病生死之苦,没有五趣杂居之浊。众生欣乐起信,在日常生活中能发——念,念阿弥陀佛圣号。就此一念,清净纯熟,圆满具足。到幻身尽时,此性不灭。一刹那顷,佛土现前。臣自听闻之后,劾苦努力精进,从不间断,唯佛为念,已经历多年。合家少长男女,没有一个不相信。并在宅院东边,凿池种莲,仿慧远大师结社之意,每日率领妻子儿女,念佛万声。又在春秋两季,选良辰吉日,打扫干净精舍,与信道之人共持佛号,故而远近见闻随喜,云集川至;赞佛之声,犹如潮汐。臣幸运之至,蒙皇上亲笔御书。愿天下后世,凡见闻者,普得念佛三昧,究竟成就无上菩提。____”
  宋朝李秉,不知是哪里人。绍兴末年,为内廷官,经历三朝皇帝,封爵武功大夫,管皇家药院,后主动辞官归家祠祖。壮年时,他仰慕禅宗,参拜净慈自得禅师,有所省悟。  不久归净土。刻《龙舒净土文》以劝世人。自已持佛号、诵佛经十分恭敬虔诚,30多年如一日。他的儿子元长,与几位同修好友,在传法寺结净业会,他也参加了。  嘉泰4年秋,得病,减少饮食,拒绝医药,神色更加光丽。到立冬那天,他在梦中见阿弥陀佛现相。7天后凌晨,又见金华满室。就呼唤二子扶他起来,告别亲友,要纸笔写道:“六十一年尽乱道,些儿见处却也好。而今蓦直往西方,万劫长离生死老。”写完,结手印而逝。
  大家都去念佛谁来养寺庙里那些社会寄生虫啊?  
  陆沅,字子元,宋朝会稽山阴县人。作官升迁至朝中太府寺丞后,转外任为提举福建市舶。不久因故免官,闲居在家。家在宁波横溪之上,平日常持《法华经》。早起,就澡浴焚香,口中唱偈:  “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从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  唱偈之后,开卷而读,不缓不急,字字相续,声如贯珠。如此每天一部《法华经》,30年如一日。到80岁后,增加到每日三部。又诵弥陀佛号,一意西方。85岁时,沐浴更衣而化。口鼻之间,莲华香气郁然而出,到次日方停。这年正是绍熙5年。
  钱象祖,字同伯,宋朝台州人,起家太常丞。开禧年中,他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与史弥远合谋,共诛奸臣韩佗胄,天下赖以平安。嘉定2年,他升任左丞相(第一宰相),不久即罢官而归。  象祖初学佛时,问道于此庵元公,参究生死大事,有所省悟。即而归心净土。他在金陵执政时,于乡州建接待寺10年,起名都叫净土、极乐。创建止庵,与高僧谈论参学。罢官之后,修持更加努力。嘉定4年,偶尔得一小病,写偈语如下:  “菡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尘埃。我心清净于彼,今日遥知一朵开。”  僧人有来探望的,他回答道:“不贪生,不怕死,不生天上,不生人中,唯当往生净土。”说完,趺坐而化。当时天鼓震响,异香芬郁。合郡之人同时听到空中有声:“钱丞相当生西方净土,为慈济菩提。”
  昝定国,号省斋,宋朝宁波人。任宁波学谕,常修净业,与同修结西归社。嘉泰初年,在小江慧光,建净土院。在池中建造石塔,为乡民放置骨灰。每月十六,集合出家在家四众弟子,诵《观经》、持佛号。作以手触摸的印文图画,劝人念佛。  有个铁匠名叫计公,年近70时,双目失明。听从他的劝告,开始念佛,念到第4图时,两目竟然复明。3年之后,念满17图。一天,正念佛时,忽然闭目去,半日方醒。对他儿子说:“我已见到西方佛菩提了。咎学谕是劝导之首,我要将6图的念佛功德回向给他,真是多谢他了。”说完,西向坐逝。  嘉定4年,昝定国梦见青衣童子对他说:“佛让我告诉你,3天后往生彼国。”到那天,他沐浴更衣,连称佛号,端坐而化。
  梅汝能,宋朝常熟人。作县令,有志于西方净土。一天夜里,他梦见僧人送纸给他,上有二八字。他请教东灵照师。照师说:“二八一十六,莫不 是《观经》吗?”谁知正巧有一僧人送《观经》给他,送完之后就不见人了。  他从此诵经念佛,取名往生,以明志向。有位破山僧人道生师,首倡造丈六弥陀像,汝能捐财100万,并设斋礼忏。有一年,殿前荷花池中生出双头白莲,一华有百叶。这年冬天,他就无疾而卒。
  朱纲,不知是哪里人。是明朝顺天年间贡士,曾作过一府同知(副知府)。专修净业,日诵佛名3万声,累计有15年。一天,他坐在榻上,刚要提珠诵佛号,忽然异香满室中。他说了一句“佛来了”,就往生了。
  陈瓒,字廷裸,是明朝江南常熟人。嘉靖35年考中进士,任刑科给事中。因直言被免官归家,从此一意净业。一天,一位客人过门拜访,呵责他说:“你没见闻《大鉴》中的唯心净土论吗?怎么能厌垢而欣净呢?”  他回答说:“唯心净土,阐明于《大鉴》,但并不是它的发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陀早已说过。这是因为担心凡人,以不净之心求生将土,并不是否认刹土没有垢净。再说,乐邦之可乐,不单单因为华池珠阁、鸟音风树等等。我们能有幸与群圣人游,被无量光,经无数劫,证无生忍,成无上道,从此济度无边众生,这才是乐啊。你以你的禅乐垢土,我以我的禅乐净土。禅无你无我,乐无垢无净。你也无需呵责我。 ”  隆庆初年,朝廷起用他任吏科留事中;万历年间,他作刑部左侍郎。万历16年7月,因病卧床,诵佛名号更加虔诚。  按惯例,朝中大臣三品以上,伏天都要御赐冰块。当把冰块放在他的床前时,众人都见冰中涌出七级浮屠(七层塔),栏楯钩缀 ,窗格玲珑。一会儿,冰渐渐消化,塔影也渐渐细小。又一会儿,陈瓒气绝,塔影散没了。他的神异事迹,传遍了就城。
  @诗酒试年华 1楼
20:20:58  照片摄于陕西西安香积寺(净土祖庭)中:  -----------------------------  随喜赞叹!敬仰!南无阿弥陀佛!
  严澄,字道彻,明朝常熟人,是文靖公严纳之子。他少年时就有清节,因为父亲的福荫,被朝廷录用为中书舍人,最后官至邵武知府。晚年退休在家,尊奉云栖莲池大师的教诲。  他的儿子叫严朴,生性淳朴、谨慎,孜孜乐善。25岁时得病,临死前,父亲对他说:“不要杂思,只一心念佛。”他答道:“是。”父亲又说:“从今以后,我也一心念佛。”他高兴地说:“既然这样,儿没有可担心的了。”随即端正面容,合掌而逝。  严澄于是取出犯以前刻印的《龙舒净土文》,再行翻印,广施亲友。写序跋如下:  “澄一病几殆,不意复生。虽则苟延,焉知来日。回首营生旧计,有同嚼蜡,一具皮囊,终须败坏,六尘缘影,何处坚牢,不如换却凡心,求生净土。诵弥陀一句,消罪业无边。聊奉劝文,用表诚意。”严澄78岁时往生。
  蔡承植,字槐庭,明朝湖广攸县人。自小性情孤僻,淡泊名利。从20多岁开始,就长斋奉佛。曾诵三千个佛名,每天记三名,三年功行圆满,全部熟记于心,从此终身不忘。  万历11年考中进士,任绍兴太守。在任时,每日都诵〈金刚经〉,室中别无他物,只有香炉经案。曾重新修建古楞严寺。发布公告,禁止民间钉生祭神。曾专程往云栖寺,请教莲池大师,从此专修念佛三昧。  后来他调回朝中,任太常寺卿,不久便上表申请退休。晚年结一草庵,成立念佛会,引导种菜的佣工,共同念佛回向净土,并作偈语谢绝会客。偈语如下:  “安养思归家,湘江一腐儒。  不愁明日事,但觅往生符。  斗室随缘住,稀羮页信口糊。胸中绝憎爱,一任马牛呼。”  临终那年,他自号为不久道人。得病后,恭诣佛寺,请僧人为他剃发。回到卧室后,见银台接引,口中连称观世音菩萨而逝。他流行于世上的书有《净土诗》和《因果书》。
  虞淳熙,字长孺,明朝钱塘人。他生下来就睁眼睡觉。3岁起,念佛号不离口。见莲华宝树现于室中,就告诉祖母。祖母说:“这是西方瑞相”,便教他习定。他从此时时垂目端坐。  他的弟弟叫淳贞,字僧孺,二人自小非常亲密。在母亲去世后守孝之年,二人共同修习天台止观。长大后,他作富人家庭教师,教导学生修习鼻观,因此得罪主人,依然无所忧虑。  不久他考中举人,在毗山开办私塾,与同社道友共诵《梁皇宝忏》。到第二天,见云光从房柱间照人,甘露沾满墙壁,金粟、玄黍、沉水香,从天如雨而下。当时正值冬天,山中却万花尽放。受到如比灵异的鼓舞,他修习禅定更加精进,不久便有预知之能。云栖莲池大师听说后呵斥他说:“虞生堕入魔网了。”  万历11年,他考中进士,因父亲去世,归家守孝3年,并在莲池大师座前受戒。在山里时,他每天都为麋鹿野兔施食,老虎来时,总被他呵斥而去。守孝期满,朝廷任命他为方司主事,但不久即告老还乡。  他上天目山,坐在已故高僧高峰禅师悟道的死关前,昼夜精进。至二七日,他感到十分困倦,正欲就枕睡眠,忽然看见高峰禅师斩断了他的左臂,豁然有所省悟,急忙到云栖求大师指证。  莲池大师说:“凡寐而觉者,不巾栉,而复依衾枕,必复寐矣。迷而悟者,不庄严,而复亲秽浊,必复迷矣。火莲易萎,新篁易折,子自为计。毋以一隙之光,自阻进修之路。”  大师劝他回向净土,好让以前修行之因,不致无果而白费,从此,他便终身修净业。遇到不信念佛的人,他便劝道:“自觉、觉他、觉满就叫佛。念佛,就是念觉。不念觉而念迷,能行吗,人民住于国中,鸟儿止于山林,我们不住于至善的佛地,而住于不善之地,能行吗?”  有人问如何念佛?他说:“不过是提醒正念,相续不断而已。百千万种方便,只是一个知字。念头都是无量光,怎能不入佛知见。学佛人修道,专求出离生死。念头都是无量寿,又有什么生死可出离。”  不久,皇上又起用他,官复原职,继而升为主客司员外郎、司勋,没多久他便又申请退休归家,与弟弟虞淳贞每日游于湖上。  当时莲池大师正在南屏开演《圆觉经》,募钱赎买云栖寺前万工池,成立放生社,社中出家在家弟子有几万人,伽陀(念佛)之声,震动山谷。所有清节之士,多入其社,这中间虞淳熙倡率之力功不可没。接着,大师又三次扩建放生池,筑堤建阁,放生鱼鸟。此后,虞淳熙便入南屏山,不入尘世了。虞淳贞也隐居寺中,终老于云栖。
  唐时,字宜之,明朝湖州人。以诸生资格升入太学,继而出任寿阳县判,转任襄国县副。李自成破襄阳城时,他投身端礼门左井中。乱兵退后,家人把他从井中扶出,竟然死而复生,便上书朝廷自己告自己。皇上命三法司审问,得以清白,放还归家。  他学佛初期,就参拜莲池大师,授以念佛法门,从此勤修净业。家中眷属都能背诵《金刚经》、《普门品》。白天,他们各修各的,夜里,则共集佛前回向净土,并习以为常。他常说:“修净土的,以观门为要。必须是穿衣吃饭,常在观中。或者神游莲海,在华中礼佛。或者端坐瞻仰西方宝刹,佛光照身。净想若成,往生何须等待。”因此,他专修佛观。   一次,唐时路过南京长干寺,在礼塔念佛之时,见塔顶放白光,佛为现相,如黄金色。一天,他坐在禅堂,推开窗户,忽然看见大海中涌出一座大山,佛坐在山上,光明四射,周围墙壁林木,全都无影无踪。他的精诚感应大多如此。  唐时文章写得好,自归心佛乘后,讲话往往随顺世间俗语,为众生说法。他的著作有《莲花世界诗》、《如来香》、《频伽音》等,都刻行于世。他本已准备好死后的棺木,但后来布施给栖霞寺。留下遗言:死后必用荼毗法。临终时,现出多种瑞相,正念而逝。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明朝湖背公安大。他的兄长袁宗道,字伯修,弟弟袁中道,字小修。三人先后考中进士,且都雅好禅宗。  万历年间,袁宏道先任吴江知县,后任礼部主事,推病辞官归家。起初,他随李卓吾学禅,信解通利,心喜辩论。后来自已验证道:“这是空谈,不是实际修证”,并从此回向净土。早晚礼佛诵经持名,兼持禁戒。  为此,他博采经教,作《西方合论》,被后来的藕益大师选入《净土十要》一书中。《西方合论》一书写成之后,他的兄长和弟弟也同时发心归向净土。不久,袁宏道被朝廷起任原官,迁任稽勋司郎中,又以病申请退休。归家没几天,入荆州城,宿于寺院,无疾而卒。  袁中道,任明朝南京礼部郎中,申请退休后终老于家,居家常勤礼诵。明朝万历42年10月15日,他功课结束,跏趺而坐,感觉身心特别清爽快。不知不觉闭目而去,犹如得定一般。  不一会儿,神魂升出屋顶,见明月当空,不觉飘然飞举,快捷犹如飞鸟。云端中有二位童子,向西飞驶而去,嘴里说着:“快随我来。”他下视山川、水泽、平原、耕地、城邑、村营,就好比蚂蚁洞口的土圈、坏中的饮水、蜜蜂的巢穴一般。飞行中,若是稍微降低一点,就感到臭气熏天,只得极力高飞。  过了不长时间,二位童子降落地面,说“停下。”他也就随之而下。只见大道平坦,直如绳,平如掌。细看地面,光耀滑润,不是沙石所成。路边有渠,傍路而成,纹石为砌,宽十多丈。渠中有五色莲华,芳香非常,渠边的树林叶晃耀,树上好鸟和呜。每隔不远,就有一座金桥,桥上栏杆交错。树内有楼阁,整洁漂亮,楼中有人,面貌清美妍好,宛若天仙,都对他微微含笑。二位童子快步如飞,他追赶不及,高喊道:“在前边金桥上等一会儿。”  三人靠在金桥宝栏杆上休息时,他作揖问道:“你们是谁?这儿是什么地方?”童子说:“我们是灵和先生的侍者,先生找你有话说。”他问“先生是什么人?”“先生就是令兄袁宏道、袁中郎,见面之后自然会详细告诉你,我们快点去吧。”  他们三人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树木有千余株,树叶象翠绿的羽毛。树上华开金瓣,树下池水汩汩(yi音玉)。池上有门,白玉而成。一位童子推门而入,另一位童子领着他继续往前走。经过金色晃耀的重门楼阁20余座,但见灵华异草在风中摇曳,拂拭着房檐门柱。  来到一座楼前,见一人下楼相迎,神情酷似二哥中郎,只是颜面如玉,衣如云霞,身高一丈有余。看见他们,高兴地说:“三弟到了。”说完,拉着他的手,上楼并互相见礼。有四五位天人共坐而谈。  中郎告诉他:“这里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信解未成、戒宝未全的念佛人,大多生在这里,这里也叫懈慢国。它的上方有化佛楼台,前边有七宝大池,约百由旬。池中有殊妙的莲华,是众生托生之处。池中莲华若满,自然漂散于各楼台处,与有缘净友相聚会。因为没有淫色、美色,故而胜解容易成就,不久就进为净土中人。”  他心中思量:“如此殊妙的地方,竟然还在边地。”就问:“兄长生于何处?”中郎答道:“我净愿虽然很深,但情染未除。刚来时就生在这里,但时间不长,现在已居净域了。只是终因乘急戒缓,仅能地居,不能与大土住于虚空宝阁。还需要努力进修啊!幸亏我宿生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合论》一书,赞叹如来不可思议的度生之力,才感应得飞行自在。十方刹土,随意游行。诸佛说法,都能往听。这实在是最殊胜的功德利益。”  说完,中郎拉着他冉冉升空,很快已经经过千万里,来到一个地方,中道随中郎落地。抬跟望去,没有日月,没有昼夜,光耀没有障碍。以琉璃为地,内外映彻。以黄金绳错落间隔。界以七宝,区别分明。树木都是栴檀吉祥,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有好几千万重。每一树叶,都是异宝光色。树下有宝池,水波荡漾,宣扬无量自然妙声。池底的沙,纯是金刚。池中众宝莲华,叶有五色光明。池上隐隐约约有高楼长廊,有傍阁道,座座楼阁相连,门窗交相辉映。台阶、空地、栏杆、立柱,种种奇妙境相,应有尽有。又有无数的乐器,演出种种法音。  《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所记载的净土境相,实在是不足百万、千万分之一。仰望天空,空中楼阁,都象云气一般。中郎说:“你所看见的,是净土中地行众生的光景。  从这儿往里,是法身大士的住处,其美妙和神通是这里的千倍万倍。我以慧力游行其间,只是不能久居。从那儿往里,是十地等觉菩萨的住处,我也不得而在。再往里,是妙觉(佛)的住处,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了。”说着,又来到一处,没有墙垣,只有栏杆,院宇光耀非常,不知是什么东西建成的,只觉得黄金白玉在这里犹如尘土。  他和中郎坐在一座楼下,中郎说:“我真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快乐,真是极乐。假如我在世时能够严持戒律,还不止这样呢。大多是乘戒俱急的修行人,往生品位最高。其次是戒急的,往生最保险。若是有乘无戒的人,就多被业力牵引,流入八部鬼神之众了。这样的人,我亲跟见的多了。贤弟你般若气分很深,而戒定之力很少。若是悟理不能生戒定,不过是狂慧罢了。此去回到五浊恶世,趁身体强健,要实悟实修,坚持净愿,勤行方便,怜悯一切。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长久聚会。倘若失足掉入轮回,就可怖可畏了。  如果不能持戒,世上还有龙树菩萨六斋法现存,可遵照而行。持戒之中,杀戒尤急!寄语各位同修,哪有日举屠刀、口贪肉味而能生于清泰世界之中?尽管你说法如云普覆、如雨普润,也无益于生死大事。  我二人从空王劫时到如今,在六道之中,世世为兄弟。今幸我已得生善地,怕你堕落,所以用神通方便,将你摄来。我们净秽相隔:难以长久留你。”中道问“大哥伯修生在什么地方?”中郎说:“生地很好,你日后自会知道。”说完,就凌空而去。  袁中道迈步在池上,忽然摔倒,就此一惊而醒,出了一身汗。抬头而望,只见残灯未灭,明月照窗。正是四更天气,便提笔记下此梦。  袁宗道有个儿子叫袁登,13岁时病危,临终时,对他二叔说:“我快死了,叔父如何救我?”袁宏道说:“你但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佛国,这个五浊恶世,不值得留恋。”说完,便合掌称佛号,诸位眷属也同声助念。  不一会儿,袁登微笑着说:“见一莲华,色微红。”接着又说:“华越来越大,鲜明无比。”过一会儿,又说,“佛到了,相好光明,充满一室。”再过一会儿,袁登呼吸急促。他父亲说:“你只念,个佛字就行了。”袁登连称佛佛,合掌而逝。
  净土宗老是捏造这些。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摩诃萨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丁明登,字剑虹,江浦人。明朝万历年间,他在云栖寺莲池大师座下归依,自号莲侣。万历44年,他考中进士,任泉州推官,升迁为衢州知州,每到一地。都以佛法劝人。  犯法之人应受杖刑的,凡纳粮米入官仓供养狱囚的,都可赎罪免刑。夏天,都要整修囚舍,为囚徒发放解暑饮料:葵扇。冬天,为囚徒发放椒姜,为病囚请医治病。凡入狱之人,都送念珠一串,教他们念佛。  莲池大师曾多次赞叹:他邻居老翁的念佛功德,临终时与同修互施一礼而逝。明登因此绘一张画,名叫《一请图》,挂在书房,以此自勉。  崇祯年间,他受菩萨戒。清朝顺治2年冬天,他病危。从11月初一开始,他每日写疏文一篇,在佛前读诵焚化,求生净土。至第十天,饮粥如常,红光满面。劝告各位亲友修净业,侧身就枕而逝。
  黄翼圣,字子羽,太仓人。他很早就心服莲池大师的教诲,精修净业。崇祯年间,他被人推荐任四川新都知县,慈惠治民。曾在县衙大堂上饭僧。亲自摆放碗筷,亲手布施,并顶礼膜拜。  张献忠到四川,路过新都。新都千余名僧人为黄翼圣功德所感。全都登上城墙,口称佛号,夜半时,声如雷震。张献忠和他手下相互告诫不要打扰,悄悄地过去了。黄翼圣也因守城之功,升任吉州知州。  明朝灭亡后,黄翼圣弃官归乡,更加坚定地修净业。命名所住的小楼为莲蕊楼,自号莲蕊居士,专门布置一间房供佛,每日持佛号几万声。  不久,黄翼圣卧病连月,就在房中四壁都挂上弥陀像,请晦山显公授菩萨戒。显公为他重重开示唯心净土之观。他听闻之后说:“我精神更好,誓愿更坚,自信必能往生。”清晨,显公出门前,二人约定,“八日必行”,果然如此。
  金光前,满清正黄旗人。起身于戎伍之间,见善必行。禁戒手下兵士,不得妄杀,不淫一妇,不抢一物,不烧一舍,他的妻子龚氏,能识字诵经。  顺治10年,他随军征伐福建,经过杭州,听说具德和尚在灵隐寺说法,就携妻,同往参问,亲承开示,自此念佛并有所得悟。顺治12年夏,部队北还,驻在钱塘江畔。  金光前忽然示疾,龚氏要派人请医生,他制止说:“前年我二人亲叩灵隐,正为今天作转身大计,应求和尚证明,何必求医吃约。”龚氏大笑着说:“没想到你也修到如此地位。”便让家人造两口棺木,说:“妾与公同行,只是稍迟点,为公料理后事。”他听说后,就合掌而逝。  龚氏派人到灵隐,求和尚为二人焚化,及饭僧修忏事宜。七日事毕后,就屏绝饮食,昼夜不卧,一心念佛。又七日后,下午三点多,抬头看日头还早,就倚棺而睡。不一会儿,醒来说:“时间到了”,就端坐念佛而化。
  刘程之只寿了59岁?看来念佛与长寿没有什么关系。。。。。。。。。
  @南流笑笑生 45楼
08:47:42  刘程之只寿了59岁?看来念佛与长寿没有什么关系。。。。。。。。。  -----------------------------  民国传奇高僧虚云老和尚活了120岁。如如而来,如如而去。
  张师诚,字心发,号兰渚,清朝湖州归安人。父亲梦见日光照窗,醒来时就生了他。他的母亲早年亡故,对父亲特别孝顺,名闻四方。  张师诚少年考中进士,官至封疆大吏巡抚。作江苏巡抚时,见苏州城内杀业特别重,就屡次出告示劝戒。看见放生池所,就发一布告,重申禁捕之令。他在官署中,从不宴请宾客,不杀生。不久他就长斋奉佛,栖心净土,自号一西居士。  选择前辈净土论文,编为《径中径又径》一书,书后附《净土歌咏》,其中他自己作的几十首最为警切。现录八首如下:  一、 佛缘幸遇识鸿名,火急西归此一生。  不向此生拌力去,胞胎再入堕无名。  二、 才提佛号众魔侵,降伏云何到一心。  口耳相闻心应手,牟尼历历字推寻。  三、 全抛名利与悲欢,切已无如此一端。  斫断爱绳凭慧剑,云栖七笔万回看。  四、 船乘大愿度尘环,自利利他念一般。  先借枝栖莲界稳,羽毛丰满任飞还。  五、 执持无间矢初衷,尤在临时一念融。  堪惜坡公公据在,未能著力弃前功。  六、 最怕临终神识迷,舌根坚硬气难提。  若非平日心专一,那得资粮助往西。  七、 唯心自性理难明,水火镜观取譬精。  念到一心心佛合,临时自有佛来迎。  八、 稍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时被此牵。  欲出娑婆除必尽,次公名论许重诠。  道光八年,他已60多岁,便申请退休归家,静居于斗室之中,一意西方净土,一年后归西。临终时,诵《弥陀经》后,才举佛号,至第五声,就寂然而逝。
  清朝章攀桂,不知是哪里人,乾隆年间,他任地方官,特别相信净土,坚修净业,自号宝严居士。与僧人世惺师,共同收集编辑了《莲宗集要》一书。  他自作序言:“净名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皆唯心净土之旨也。乐邦苦域,金宝泥沙。垢净心生,粗妙境现。此理唯禅净双修者,可以默契。初机浅学,何由得其门哉。  永明料简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而云栖谓,持名一法,彻上彻下,大小兼收。所以修净土者,当以持名为正课,以修一切善法为助因。正助既分,而后修行之路,皎然不惑。莲池大师疏弥陀经,以信愿行判为一经资粮。而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为宗旨,洵确论欤。  余素慕佛乘,注心西极。虽宦游三十年,夷险备历。而十念定课,未尝一日忘也。已酉春,与投子憨公游浮山,至华严寺,偶于案头见《龙舒净土文》,理明词达,诚为净土津梁。  但篇帙稍繁,读者或不终卷而废。乃与憨公,遍取净土诸篇,细心商榷,重加编辑,冗者节之;缺者补之,分门别类,略如蘧庵之净土指归。而大旨一主阿弥陀经,以持名为宗旨。  故开卷即以此经冠首,俾行人知先守约。二六时中,专持名号,以为正行。而以深信发愿,为往生前茅。信愿行三者相须,净业乃成。盖净土乃佛门之异方便,而持名又异方便中之方便也。  书凡六卷。帙虽半于龙舒,义实乎莲藏。爱付剞劂,质之四方净侣,倘以为不背教理,不越净规,愚者暂得心开,智士益增净行,斯愿足矣。若夫唯心净土,则在当人默契,固无须门外汉之饶舌也。”  参考译文如下:  “我虽在官场中近30年,经历种种险阻,然而十念定课一天也没中断。一次,与投子憨公游浮山,至华严寺,偶尔在书案中见到《龙舒净土文》,感到说理透彻,词句中肯,称得上是往生净土的渡口桥梁。只是篇幅稍长,读者或有半途而废的。便与憨公取名种净土论文,二人细心商榷,重新编辑。节减了文字闲散的地方,补充了内容或缺的地方。分门别类,就象蘧(qu音去)庵的《净土指归》一样。  此书以《阿弥陀经》为宗旨,以持名念佛为正行,以深信发愿为往生前茅。信愿行三具足,净业才能成就,净土是佛门特殊方便,持名是净土特殊方便。书成之后,文字虽只有原书的一半,但含意实在是概括了莲藏。 ”  章攀桂后来不知所终。
  阙公则,西晋时期赵地人。晋武帝时,他住在洛阳,为人冷静坦然,日常读诵《正法华经》。去世后,他的友人为他在白马寺做佛事。到傍晚经时,忽听空中有声,抬头看见一人,形色光丽,说道:“我是阙公则,已往生西方安乐世界。与诸上善人,来此听经。”当时在佛堂里的人都看见了。  有个汲郡人叫卫士度,是阙公则的学生,他的母亲常常饭僧。那天将近中午,忽然从空中落下一钵。正落在他母亲前。仔细观看,认得是阙公则常用之钵。钵中盛满饭食,饭香充满大堂,凡吃到钵饭的人,7天不饥。  支道林为此作赞文如下:  “大哉阙公,歆虚纳灵,神化西域,  迹应东京。徘徊灵虚,流响耀形。  岂钦一赞,示以匪冥。”
  张野,字莱民,晋朝浔阳人。他孝顺父母,友于兄弟。田宅全部让给弟弟,自己过着清贫生活,与七族共甘苦。地方官屡次向朝廷推荐,他都不应聘。朝廷下诏封他为散骑常侍,他也不就任。进入庐山白莲社,为慧远大师门人。义熙14年,与人告别,入室端坐而逝。那年他69岁。
  唉  可惜了那些阿弥陀佛发明以前的人啊,
  张诠,字秀实,是张野同族子侄。生来性情高逸,喜欢古训正道。背着锄头到田里去的时候,总是身带经书。经地方官推荐,朝廷任命他为散骑常侍,推辞不受。庾诜推荐他为浔阳县令,也不赴任。  后来进入庐山,依从慧远大师,研读佛法经书,深有悟入。南北朝时期宋国景平元年,他西向念佛,无疾而终,享年65岁。
  何昙远,庐江人,是南北朝时期宋国御史中丞何万寿之子。他少年时就奉持佛法,持菩萨戒。18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因哀伤过度而成病。从此归心净土,请了几位僧人到家,忏悔宿业。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信愿往生之心愈加虔诚。  一天晚上,诵经结束,众位僧人也已睡下,昙远忽然自歌自诵,僧人觉得奇怪,过来问他。他回答道:“见佛身黄金色,光明丈余,从西而来,幡华在佛的左右,充满虚空。佛安祥和悦地微笑着,叫我快来。”  昙远身体素来虚弱,此时却神色健壮,自取香华散于空中。到五更天,悄然而终。家宅中的芳香,好几天才消散。
  念佛有成的圣贤
  魏世子,梁都人,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宋国。他奉持佛法,精进修行。率领子女,修西方净业,只有妻子不信。  他的女儿病死7天后复苏,升高座,诵《无量寿经》。诵完后下座对他说:“儿去了,这就往生无量寿国。儿与父亲兄长,在七宝池中各有一大莲华,俱当往生其中。唯独母亲没有,心中不胜悲伤。故而专程归来相告。”说完就西逝了。  他母亲从此也信佛修净业。
  庾诜 (shen音申),字彦宝,南北朝时伐梁王朝新野人,精通经史纬候之学(可能是历史、天文),生性喜好平坦简略,特别喜爱山林泉水。平日素食旧衣,不修产业。为人忍辱柔和,乐于助人。  梁武帝少年时与他是好朋友,起兵这后,就委任他为平西府记室,他没赴任。普通年间,又下诏他为黄门侍郎,也推病而辞。  晚年,他在家宅里建立道场,昼夜六时礼忏,诵《法华经》每日一部。一天半夜,忽然见一道人,自称是愿公,面容举止特别奇异,称呼庾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  中大通4年,他正午睡,忽然警觉,说道:“愿公又来了,此地用不着久住。”说完就西逝了。全家人都听到空中唱诵:“上行先生已生弥陀净域了。”那年他78岁。
  高浩象,南北朝时代梁国东平人。平日闭门静居,诵《无量寿经》。尝在定中坐红莲华泛于白玉池。刚开始没见佛,他就在华上倾心致敬,便远远望见佛陀金容,光辉四射。一天夜里,他见众菩萨来迎,便静静地归西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三院门卫
20:39:00  唉   可惜了那些阿弥陀佛发明以前的人啊,  —————————————————  阿弥陀佛亦阿弥陀,无量佛亦无量。此世界,他世界,过去现在未来,南无阿弥陀佛。  
  @专为老刘2008而来
09:22:00  围观  —————————————————  随喜也是功德,南无阿弥陀佛。  
  @ss2013ss
08:45:00  2  —————————————————  恶道三,其一地狱,其二饿鬼,其三畜牲。阿弥陀佛。  
  @ghxll1
16:14:00  大家都去念佛谁来养寺庙里那些社会寄生虫啊?  —————————————————  寺庙里佛菩萨多,恶魔也多甚至比佛菩萨多,佛菩萨在心中真实住,阿弥陀佛。  
  @乐乐康康
09:04:00  关注。  —————————————————  南无阿弥陀佛  
  隋朝宋满,恒州人,虔诚地修行净业。每次持佛名号时,以豆计数,已满30石。一次,他设斋供佛,有3位僧人到会乞食。食后,香华布满虚空,僧人飞腾而去。此后不久,他就面西而逝。
  唐朝郑牧卿,荥(xing音兴)阳人,全家都修净业。唐开元年间,他得了重病,有人劝他吃鱼肉,不听。手执香炉,一心西向。忽然闻到浓浓的异香,就归西了。他的舅舅尚书苏颋,梦见宝莲华开,上面正坐着郑牧卿。
  骗人骗人!  
  李知遥,唐朝长安人。志念坚定,精修净业,建五会念佛道场,引导众位信徒。晚年得病,忽然对人说:“和尚来了。”就洗漱换衣,在炉中燃香,出堂顶礼膜拜。听到空中说偈:  “报汝李知遥,功成果自招,  引君生净土,将尔上金桥。”  听完,他就上床端坐,安静地去世了。众人都闻到满室的异香。
  孙忠,宋朝明州(宁波)人。他很早就心慕西方净土,素食持戒。在府城东,建一小庵,开凿两个水池,种植白莲。在池边建阁,成立念佛会,每月都集众念佛。一次,他见佛身现在空中,连忙跑出,呼唤二子,同拜阿弥陀佛。佛身久久方才隐去,后人因此称呼他家住地为驻佛巷。  元佑8年,有高僧释可久,已往生西方,3天后复回,对人说见金台上标着孙忠的名字,说完就辞去。  几年之后,孙忠得病,请道俗100人作念佛会。正念佛时,他忽然仰视虚空,合掌问讯,手结双印,静静地化去。满城人都闻到天乐、异香,渐渐向西而去。孙忠的两个儿子,都能子继父业,临终也向西坐化。
  宋朝左伸,天台临海人,从神照法师受菩萨戒。听闻大乘法要,豁然开悟。从此严持戒律,造西方三圣像,早晚虔诚奉事,求生净土。诵《法华经》3400部,《金刚经》2万卷。  绍圣2年秋,左伸身有疾病,让他的儿子比丘净圆,喧唱《法华经》题首。接着梦见3位圣人立在江边,召呼他上船,匆匆向西而去。左伸知道往生有份,便请僧人诵《阿弥陀经》。对人说:“我已见佛光。”便沐浴更衣,告诫大家别哭,别靠近我。说完,端坐结印而化。  大家可知道左伸结印是什么印?
  孙良,宋朝钱塘人。平生隐居阅《大藏经》,对《华严经》体会尤深。曾在大智律师座下受菩萨戒。每日持佛名号万声,20年如一日。一天,忽然让家人请僧人唱佛名。刚半天,他就望空合掌,说:“叩谢世尊菩萨降临。”说完退坐而化。
  宋朝贾纯仁,湖州人。长斋修净业。一天,示病西向念佛,安闲、快乐结跏趺坐而逝。顶上现出白光圆相,异香满室。
  宋朝范严,仁和人。家居常素食,不牵连尘世俗缘。他说:“人生百年,尚且是旅游漂泊,还求什么?”为此,他日诵《法华经》,曾手书一部,求生净土。  大观年间,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对他说:“你尝诵《法华》,念弥陀佛,当生净土,故来相报。”隔了一天,他看见众位圣人授手,便就座合掌而逝。
  宋朝孙忭,钱塘人,号无诤居士。平生闭关隐身,读诵《华严》、《金刚》等经典,以净土为归。他的母亲龚氏,也修净业。得病后,请清照律师说法,端坐而化。  没几天,孙忭梦见自已到莲池。见清照律师旁,另有一人授一字帖,上写梵文,他不认得。那个人说“请十三日斋戒。”当时正值12月,到13日,他忽然得病。  有一僧人前来看视,愿为他祈祷。他说:“生死已定,不必祈祷。”就派人告知清照律师说:“暂时与师相别。”便跏趺作印,西向坐脱。第二天,清照律师来到,为他说法封龛。归庵后3天,律师也去世了。
  唐世良,宋朝会稽人。持戒奉佛,精勤礼拜。晚年得病后,坚持不卧床,诵《弥陀经》10万遍。一天,对家人说:“佛来迎我。”说完,作礼、端坐而逝。当时有一修行人宗利在道味山,夜里梦见西方有异光,伴随着幡华天乐,空中有声音说“唐世良已归净土。”
  宋朝陆浚,钱塘人。年轻时作过地方小官,后来弃官不作,加入西湖系念会,以净土为归;常常在佛前忏悔,每次都声泪俱下。凡与友人相会,即为说净土因缘,自已也照样感慨哭泣,惟恐这一生不能得度,净业难以成就。  临终时,请园净律师说净土法门,诵《观经》至《上品上生章》,律师对他说,“这时正好往生去。”他说,“圣众还没来齐,再稍等一会儿。”说完,从竹床上起来,面西端坐,不一刻时间即化去了。
  宋朝王阗,字无功,宁波慈溪人。两次考进士都不中,从此布衣素食,四处参拜知识,听闻讲经。晚年,专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自信录》。自已作序说:  “吾佛土法门,一言以蔽之,曰:在凡夫获不退而已矣。何则,此土修行,圆教初信,小乘初果人,邪见三毒永不复起。兹为断惑发悟,创入圣流,越生不昧其所证,斯超四趣,不失人天。至于凡夫地中,虽伏惑发悟菩萨,一经生死非常之变,则忘其所证所修。是故遇缘或退,仍堕苦途者有之。乃若凡圣同居净土,如极乐国等,虽具三界,唯有人天。故一切含识获生者,即长辞四趣。又助缘大备,寿数莫量。纵至钝根,一生熏修,无不证 圣果,宁复有退失事乎?如来赞劝之本意,不过如此。且圆机体道,是最上净业。苟加愿导之,即预优品,若夫愚朴辈,但能称佛发愿者,莫不往生。呜呼,观净土一门,则知圣人无弃物矣。彼守痴空之徒,效无碍无修,起自障心,绝他学路,可不哀哉。”参考译文如下:   “净土法门,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在凡夫地得不退转。为什么呢?此土(即凡圣同居秽土)修行,达到圆教初信位、小乘初果(须陀恒)位、才能做到邪见三毒永不起。从此断惑开悟,入圣人流,他所证悟的境界,生生都不迷昧。永超四趣恶道,不失人天善道。至于是在凡夫地的众生,虽修成伏惑发悟菩萨,一经生死这样非常的变故,则忘却原来的证悟、原来的修行。因此遇到恶缘而退转、仍旧堕在轮回中的大有人在。至于凡圣同居净土,如西方极乐世界等,虽也是三界,却只有人天两道。所以一切含识往生后,就永辞四恶趣。又具足各种助缘,寿数无量。纵然是纯根,也无不是一生成佛,哪能再有退转之类的事。如来之所以苦口婆心劝赞净土,本意也就在这里。而且利根修道,自能达最上净业。若再加上往生之愿,定登上品上生。若本是愚朴之人,但能发愿称名的,都能往生。啊:观察净法门,就知道圣人是不会放弃的,只有那些痴心空想的人,又要效法本自无碍之法不修,既而自起障碍,又断绝他人学佛之路,其后果是令人悲哀的。”  绍兴16年4月丁卯日傍晚,他忽然闻到 异香满室,对沙门思齐说:“这是我修净土的感应。”说完,就沐浴更衣,面西趺坐而化。尸骨焚化后,得到米粒大小的舍利108颗。
  宋朝王日休,字虚中,号龙舒居土,庐州龙舒人。宋高宗时,他考中进士,但弃官不作。他博通群经,曾注述《六经》等几十万字,最后都抛弃了,专修西方净土之业。布衣素食,日课千拜。著《龙舒净土文》,上自王公大臣,下至屠夫乞丐奴仆妓女衙役等,都以净土法门,劝引归依。文字浅显,比喻生动,既周详又恳切,好象父兄教导子弟。居士每天早起礼佛,先发大愿,详见《龙舒净土文》一书。  宋孝宗乾道9年,庐陵人李彦弼病重将死,梦见一人自称龙舒净土文对他说:“你起来吃点白粥,病就好了,你还记得阙仲教你的修行捷径吗?”彦弼回答道:“记得,我每天都念佛不停。”梦醒后,彦弼就要白粥而食,病立即痊愈。  彦弼早就听说居士的大名,便于正月派几位儿子前往龙舒处求教。几天后回来说:“居士已归西了。逝世前3天,他告别各位道友,劝他们精修净业。说自已某月某日将要远行,近期难以再见。到那天,居士为学生徒弟讲经结束,礼诵一如平日。至三更天,忽然大声恳切地称阿弥陀佛数声,”说‘佛来迎我,就象一座山一样屹立而化。’彦弼自4月5日生病,4月19日梦见居士让他吃白粥而病愈。  此时从儿子手中见到居士的画像,果然与梦中所见一样。心中十分感动,就捐资刻印居士画像,并著述居士事迹使远近流传。从此,庐陵人多供奉居士。宋度宗咸佑年间,吕元益重刻《龙舒净土文》,刻到祝愿篇时,刻版中忽然得到舍利3颗。他的叔父在重刻序文中说的很详细。
  宋朝楼汾,明州(今宁波)人。他的兄长楼宝洲,好读内典;经常与僧人谈论大道,他站立旁边倾听,正信响往之心日益恳切。  22岁那年,在一场大病中,他一志西归。对父母说:“若能往生净土,见佛闻法,人世间的好事,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了。”随即请僧人念诵《观经》,设立佛像在床对面,观像念佛很久之后说:“我已身在西方了。”便口称佛号,向西而化。
  宋朝张元祥,长安(西安市)人。家居常常念佛不停。一天,对家人说:“西方圣人到这儿来了,等我吃饭之后,同往净土。”饭后,焚香面西,跏趺而化。
  宋朝元子平,不知是哪里人。在京口观音寺念佛诵经。一天,忽闻空中音乐,就西向坐化,寺中异香几日不散。
  宋朝姚约,湖州仙潭人,平生潜心于佛典。觉海、友公兴办净业社,姚约是事实上社务主管。一天,他忽然对友公说:“早已厌恶这漂浮的人生,不几天我就要西去了。请师父助我念佛。”友公就连日与他共诵佛名。姚约在念佛声中,就座而化。  接着,友公在梦中见他说:“我已往生净土,这都是师父的慈力。”友公问道,我想随公之后,舍此报身游于净土,可以吗?”他回答说:“师父世寿还未尽。寺中景懿师应当先来。”景懿师,是同社僧人,果然在一个月后西逝。
  梅福,宋朝松江人。一生诵经持戒,系念佛土。临终时,预知时至,即绝食饮水,称念大势至菩萨,到第7天,沐浴更衣,端坐对人众说:“势至菩萨,今来迎我。”就座而化。
  胡嵩,宋朝湖州人。平生信向佛法,修诸功德。一天夜里,忽然梦见佛对他说:“你可造屋迎我。”胡嵩于是建弥陀阁,供奉如来。临终那日晚上,忽对大家说:“佛光照我”,说完就往生了。
  陆伟,宋朝钱塘人。他本是州中小吏,人到中年时,忽然厌恶尘世,从此勤修净业。发起结法华、华严二社,每社各100多人。20年后,竟成为大集会。曾手书《法华》、《华严》、《圆觉》、《金刚》、《金光明》诸经。一天,更衣端坐,念佛而化。
  楼主,解释一下六祖大师坛经这段话: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阎邦荣,宋朝池州青阳人。中年时遇到一位僧人劝他修净业,持往生咒,从此断食荤腥。每天凌晨,面向西方诵咒千遍,又率领家中男女同声共诵,20年如一日。  宋光宗绍熙元年正月初一,他阅读《大涅经》40页,感叹地说:“人生不过是梦幻,我还留恋什么呢?”3月初,闻异香芬馥,连日不停。他的儿子梦见阿弥陀佛放大明,遍照堂宇,都作金色。  5天后,阎邦荣早晨起床,象往常一样课诵完华,对家人说:“我今天要走了,千万别搅扰。”说完,面西瞑目,跏趺而坐。中午后,忽然起身,说:“我去了。”便走了几步,舒开双手,结印微笑而化。
  宋朝吴克已,宇复之,自号铠庵居士,住在婺水浦江。多年来,都为眼病所苦。有人劝他持观音大士圣号,他听信之后,果然疾病渐渐好了,从此起深信心。  读《楞严经》,在读到“空生心内,犹云点太清”时,豁然开朗。接着又读《宗镜录》,久而久之,有所悟入。著《法华枢键》一书,回向极乐。  他说:“不读法华,无以明我心本具妙法。不生安养,无以证我心本具妙法。如来谆谆示诲,智者恳恳弘经,佛祖垂慈,初无异辙也。”参考译文如下:  “不读《法华》,不会明白我的自性本来具足妙法。不生极乐,不会证入我本来具足妙法的自性。如来谆谆开示教诲,智者大师恳切弘扬此经,诸佛祖师垂慈接引,本心是一样的。”  乾道年间,他住在苏州,与宝积寺实公等人共结莲社。请工匠在两廊绘九品十法界图,十法界图示现万法唯心,九品图指归西方径路,社友钟离松为此图作记。宋宁宗嘉定7年冬天,他在宝山归西,留下遗言以僧礼荼毗。那年他75岁。
  学海无涯呀,中国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陈君璋,元代黄岩人。40岁时归心佛法,与妻子叶氏,诵《法华经》,回向极乐。20年后,陈君璋病重,命儿子陈景星扶他坐起,说:“我要走了。”儿子问:“去哪里?”他说:“没处去。”告诉儿子死后用荼毗法。之后,合掌称阿弥陀佛而逝。
  明朝郭大林,汤阳人,久已专志净业。76岁的一天,他对儿子说:“明天中午我要走。”果然无疾而终。
  明朝刘通志,顺天人,日常精勤念佛。52岁时得病,念佛愈加恳切。他的法侣同修李白斋先西归,通志死后复生,对家人说:“白斋与我当同生净土,已经系舟等待,快给我换衣裳,把念珠挂在脖子上。”家人听从吩咐一一照办后,他就西去了。
  博主功德无量! 阿尼陀佛!
  明朝郝熙载,是钱塘地方的诸生,为人忠信不欺。晚年时,在云栖寺莲池大师座下归依,法名广定。日常居家,禅诵不停,后得疾病。  一日,忽然抬头视窗外,对他儿子说:“从今分别,我们是两个乾坤的人了。”半夜,又说:“佛坐莲台现在我前,我得往生了,”随即归西。事发生在万历39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