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热电偶测温原理金融服务定价的基本原理

数量金融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数量金融
数量金融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Brown的随机运动学说,简称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为金融理论中的随机游走模型找到了理论依据和数学工具,布朗运动大量应用于数量金融的连续时间序列模型。外文名The number of financial产生时间1827年提出者Brown应&&&&用数量金融的连续时间序列模型
1900年,法国数学家Bachelier首先数量化了,并为之建立,Bachelier的发现早于,但是很多年后才为后人发现;1905年,爱因斯坦为布朗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为规范化这一理论在金融界的应用做出贡献;1923年,Wiener继续发展了布朗运动的理论基础,其所设计的数学理论成为后来数量金融模型的基础,并首先将随机性应用于中。Samuelson在MIT经济系的论文资料库中发现了前文提到的Bachelier的Phd论文,运用其观点为后来的期权定价理论奠定了基础,同时Samuelson数理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基于此工作获得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51年,Ito首先提出对金融界影响深远的伊藤公式,在的定价公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Markowitz提出了,在证券选择可能性集合中选择最有效率的边界点,取得最优化的风险收益组合,最先将数理工具引入,Markowitz借此理论获得1990年。1963年,斯坦福的Sharpe,哈佛的Lintner和挪威经济学家Mossin各自独立提出风险资产定价的简单模型,就是后来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的,Sharpe也因此工作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Fama提出了股票价格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三个级别的市场有效理论,Fama的有效市场理论可以说在理论研究和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大批学者沿着市场的有效性和是否可预测作出了很多优秀的论文,支持或者反对有效市场理论。在业界,也有很多专业投资人和基金经理信奉有效市场理论,但是一些著名投资大师对此嗤之以鼻,格雷厄姆说:“我很难把有效市场理论教授们的研究和实际投资效果联系起来。”费雪说:“我不相信对于勤奋、知识丰富的长期投资人来说,股市非常有效。”巴菲特说:“如果股票市场总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讨。”彼得林奇说:“很显然,在投资方面,沃顿商学院那些信奉定量分析和随机漫步理论的教授们远远没有我在富达基金管理公司的同事做得好,因此,面对理论和实践,我选择了后者。”罗杰斯说:“美国市场、中国市场对我而言和其他市场没什么两样。研究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市场,你会发现市场总是相同的,因为我们人类是有共性的,不管你喜欢与否,不管你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历史上各时期的市场都是一样的,人们犯可怕的错误,做愚蠢的事情,……你要有远见,这是好的投资者的成功秘诀。”Black,Scholes和Merton. 这三位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各自发表论文阐述期权定价模型,这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Black-Scholes。Black于1995年逝世,Scholes和Merton于1997年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Boyle率先将资产定价与随机资产走向模拟关联,并证明了通过资产的许多种可能的未来走向来为资产定价的准确性,此方法即为后来的Monte Carlo Simulation的雏形。1977年,Vasicek建立了利率走向的模型,证明利率的金融衍生物的定价与期权定价有相似之处,可以用类似于Black-Sholes偏微分方程来解决。Black-Sholes公式利用随机微积分和偏微分方程给出了准确的期权定价方法。但当时华尔街人士还主要是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或者MBA,并不像今天充斥着数学或物理博士,所以要想在业界使用此模型,有必要简化期权定价过程,Cox,Ross,Rubinstein三人将Black-Scholes公式的核心内容简化成只需要加减乘除运算的简易公式,从此华尔街的专业人士开始享受期权定价的乐趣了。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数量金融领域还是或者应用数学家为主导,1979年,Harrison和Kreps发现了期权定价和高级概率理论的紧密联系,以不连续时间序列为基础,Pliska则将之扩展到连续时间序列,从此数量金融领域成了应用数学家的偏爱。金融学术界一般认为,到20世纪80年代,数量金融的理论框架至此已基本确立,90年代后,数量金融领域活跃的重量级人物有Cheyette, Barrett, Moore, Wilmott, Dupire, Rubinstein, Derman, Kani, Avellanda, Paras等,此时的研究是更为复杂细致的模型建立,数量金融领域所用的方法越来越庞杂,掺杂了热力学,动力学,基础物理学,应用数学,数论,还有微观经济学。主要的研究也主要出于完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之间的连接性,修正理论模型中一些脱离实际的假设,提高理论模型与市场数据的拟合程度。除了理论研究上的逐渐成熟与发展,的发展趋势也促进了数量金融的发展,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金融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直接促进了金融衍生工具、受险价值(VaR)等风险管理技术的爆炸式增长。因此理论研究的发展、20世纪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上风险管理的需求催生了衍生品市场和数量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数量金融工程是指合理运用数量、工程和科学方法,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以及包括设计、开发与实施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作为金融领域一门新兴学科,其产生和发展也使得使现代金融的发展也更加快速,更加复杂。在欧美的资本市场上,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和交易活跃成都已经远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目前我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只有中国没有金融期货,整个金融业全面缺乏衍生产品定价能力,产品定价处于跟随的低端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却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企业面临了很多企业不愿意承担的风险,例如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等,而很多国际大企业就可以通过衍生产品或者其它产品将许多风险头寸规避掉,这样在发生竞争时,我国的企业就缺乏抗险能力和灵活性,在竞争中就很可能处于劣势。因此很多国内企业就去海外市场做衍生产品,但是在衍生品市场还只是个幼儿的我国企业往往会被国际投机者盯上,在他们精心设计的陷阱中损失惨重,例如1994年,中联石化在一系列衍生品交易失败后,遭受雷曼兄弟起诉,要求偿还4400万美元;1998年,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融交易所投机性卖空锌损失1.76亿美元;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上损失5.5亿美元,直接导致公司破产……而在损失发生后,这些企业无不声明对衍生品市场不了解,受到交易对手或合作的投行有的欺诈,但是在国际市场,这样的纠纷诉求要想获得保护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我国尽快推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相当必要,首先,企业在国内进行衍生品交易被欺诈,容易受到保护;其次,容易受到监管,在上述的案例中,企业在衍生品交易中,都是误入歧途,脱离了规避风险的初衷,对于规范地监督企业的衍生品交易十分必要。
不仅仅是生产性企业,我国很多金融机构由于缺乏必要的衍生产品对冲风险,正痛苦地承受着许多不必承担的风险,在日的财经年会上,工行、建行、中行3家上市银行高管表达了他们眼下颇为忧虑的事情,即人民币持续升值给银行带来的汇兑损失。建行2006年半年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该行汇兑损失高达24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天的损失大约是1300多万。中行2006年半年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内第一大外汇银行——中行汇兑损失高达35亿元人民币,平均一天的损失大约是1923万。高盛此前曾发报告预测,人民币每升值1%,中行的盈利便将降低3.3%,净利润将减少0.6%。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各类外汇敞口在800亿美元以上。据外汇局提供数据,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超万亿美元大关。据海关总署日提供的初步统计,截至到11月底,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93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110亿美元,增长24.3%。按每年5%的人民币升值保守预期,初步估算,我国商业银行、外汇储备、贸易总值可能分别面临约40亿美元、500亿美元、800亿美元的损失。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深化,汇率波幅越来越大,我国金融机构和涉汇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越来越严峻.如何管理汇率风险,大力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除汇率风险之外,还有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都是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必须面临的难题,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股市风险越来越大,尤其我国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占总体风险的比例较高,稳妥适当地退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深化金融改革,促进衍生产品的发展是一条不可逆转的发展道路。但是发展衍生品市场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我国缺乏数量金融工程方面的人才和专家。从实用的角度看,数量金融工程师们在许多重要领域发挥作用。这些领域包括公司财务、衍生品交易、投资及现金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在公司财务方面,数量金融工程师常常受命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以确保大规模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在某些情况下,所要求的融资性质或成本方面的考虑决定了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工具,必须将一系列的特性赋予某一种工具,或者必须将多种工具的组合综合地运用。数量金融工程师们必须理解所要达到的结果的实质,并拼凑出适当的解决办法。同公司财务中的数量金融工程密切相关的是兼并与收购(M&A)中的数量金融工程。兼并与收购组织不断地采用数量金融工程方法促成交易。最富戏剧性的例子是为保障兼并收购与杠杆赎买(LBO)所需资金而引人的垃圾债券和桥式融资。仅在20世纪80年代,便有价值数以千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出售来为成百上千的并购交易提供资金。另外,数量金融工程师还受雇于证券及衍生产品的交易。他们尤其擅长于开发具有套利性质或准套利性质的交易策略。这些套利策略可能涉及到不同地点、时间、金融工具、风险、法律法规,或者税率方面的套利机会。有关地点套利创新包括了期货交易所之间的联网,从而使在一国市场进行的交易可由在另一国市场的交易来冲抵。这种全球联网是一项令人振奋的进步,它导致了24小时连续交易的新格局。近几年来的许多创新还涉及到了时间套利。最著名的例子大概要算程序控制交易了,当出现某种策略的收益大于其实现成本的情况时,此种套利便成为可能的,而数量金融工程师们也在不断努力寻找此种情形。金融工具之间的套利解释了许多导致“复合”金融工具和现金流“重新包装”的新发展。这方面的实例有复合期权、零息票债券,以及以按揭贷款为担保的债券(CMO)。风险的不对称性、进入市场难度的不对称性,以及在税收方面的不对称性都创造出套利的机会。这些不对称性解释了互换协议的出现、优先股的多方面应用,以及具有特殊目的合伙企业的大量增加等许多现象。数量金融工程师在投资与货币管理方面也发挥着卓越的作用。他们已经开发出许多新的投资工具如“高收益”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sweep系统以及回购协议市场等。通过诸如重新包装和超额按揭等极其巧妙的办法,他们还开发出了将高风险投资工具转变成低风险投资工具的系统。最后一方面,数量金融工程师与风险管理有着极深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伦敦的银行开始设立由专家小组组成的风险管理部门,这些专家为公司的风险暴露提供结构化的解决方案。这些专家小组采取新的策略研究风险管理,这种新策略是要仔细地考察公司所承受的一切金融和财务的风险。有些风险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而另一些风险则是间接的、不明显的。另外,有的风险在某些时候会彼此冲抵,而在另一些时候却相互加强。这些专家小组与客户公司合作,目的在于(1)识别风险,(2)衡量风险,(3)确定公司管理层想要获得的结果。至此为止的每一步都构成了分析。而完成了这些分析之后,专家小组便可采用它们在金融工程方面的现成技术了。专家小组将从一组现有的金融产品,如互换(swap)、期货、远期利率协议。期权中拼凑出一个有时被称为结构化方案的解决方法来获得所需要的结果,这种“积木式”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成为数量金融工程师进行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工作的基础。
目前,我国正处于衍生品市场和数量金融工程发展的关键时刻,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即将上市,但是我国合格的数量金融工程人才严重短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06年底,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大力推动下,英国CQF(国际数量金融工程认证)总部领导人、国际著名数量金融工程专家、牛津大学博士Paul Wilmott决定在北京成立其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机构——CQF中国培训中心。其目的是为有意在银行、投资银行、基金管理、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等领域发展的人士提供高级培训,为立志在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发展的精英们打造利器,为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培训具有数量金融工程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专业人才。作 者: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110000
页 数: 97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 金融/投资 &&
定价:16.00本书提供的一些专题研究是作者自1995年至今从事金融工程的研究成果。此外,2003年至2004年作者被选派到国外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项目,在国外期间,作者与国外学术界同仁进行广泛深入地交流探讨,同时近距离地研究国际金融市场,搜集了大量国际金融市场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进行实证检验,并且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
本书适用于文科背景的广大财经类院校的金融、财务、会计、经济和企业管理等专业。目前数量金融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操作惯用的高新技术。本书将向您介绍这个金融新领域,您将从中领悟到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研究金融实际问题中的妙用。
本书分为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国际黄金市场价格走势、汇率滞后超调动态模型几个研究专题,由浅入深地探讨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方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数量经济学专业。现任金融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出版著作多部,发表论文几十篇,完成科研成果百万字。前言
第一章 金融产品和市场简介
第一节 股票、商品、货币和指数
第二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三节 固定收入证券和通货膨胀保值债券
第四节 远期和期货
第五节 有关期货的更多知识
第二章 衍生工具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期权
第二节 共同术语的定义
第三节 收益图
第四节 基本常识
第五节 期权平价原则
第六节 期权策略
第三章 国际黄金市场价格走势
第一节 国际黄金市场价格决定的基础
第二节 国际黄金市场价格模型概述
第三节 短期模型
第四节 中期模型
第五节 长期模型
第六节 预测方法
第七节 结果分析
第四章 带预期的人民币汇率滞后超调动态模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基本经济要素变量的选择和转换借鉴研究
第三节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模型的构建
第四节 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求解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分析
第六节 汇率超调理论的修正
第七节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究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研究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李畅ISBN4页&&&&数123页出版时间装&&&&帧平装开&&&&本16开
衍生产品的定价问题是衍生品研究的难点,也是衍生品问题的核心。本书首先分析了结构性产品的产品构成和设计特点,然后运用金融工程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对结构性产品的估值原则、影响定价的因素、发行定价和二级市场定价、定价模型和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定量分析是衍生品定价研究的基本方法。本书以中信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两个与金价挂钩的“区间触发”型外币理财产品为例,运用GARCH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以现代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具体研究了两种产品的定价方法、收益特点、两个产品的价格差别及价格差别的来源。同时,以中国银行发行的“汇聚宝”系列外币理财产品和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理财A计划”(年区间)系列外币理财产品为例,对此类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级产品定价的比较,分析了流动性溢价、信用利差、风险溢价在产品定价中的体现和比重。本书首先分析了结构性产品的产品构成和设计特点,再根据金融工程的无套利均衡分析方法,对结构性产品的估值原则、影响定价的因素、发行定价和二级市场定价、定价模型和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衍生产品的定价问题是衍生品研究的难点,也是衍生品问题的核心,结构性产品的定价无论对于发行者还是对于投资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李畅,女,1971年生,河南汝南人。现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同济大学金融衍生品研究所研究员。在主要研究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和专著多部,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国际市场
1.1.2 国内市场
1.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 基本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国外的研究
2.1.1 典型结构性产品的定价研究
2.1.2 其他产品的研究
2.2 国内的研究
2.2.1 中国内地的研究
2.2.2 中国台湾的研究
2.3 对研究文献的评价
第3章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与功能
3.1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
3.1.1 产品构成特性
3.1.2 产品收益形式设计特点
3.2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3.2.1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在欧美市场的发展
3.2.2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在亚洲市场的发展(除中国外)
3.2.3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内地的发展
3.3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与功能
3.3.1 种类
3.3.2 功能
第4章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
4.1 金融资产定价原理
4.1.1 资本资产定价原理
4.1.2 无套利定价原理
4.1.3 无套利分析方法和收益/风险分析方法的区别
4.2 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定价的影响因素、分类与定价技术
4.2.1 估值原理
4.2.2 影响定价的特别因素
4.2.3 发行定价和二级市场定价
4.2.4 定价模型与技术
第5章 外币理财产品个案——区间触发型外币结构性存款定价研究
5.1 中信银行产品特点分析
5.1.1 产品基本情况
5.1.2 产品信息
5.1.3 产品特点
5.2 建立黄金价格走势预测模型
5.2.1 黄金价格序列特征及平稳性检验
5.2.2 收益率序列特征检验
5.2.3 模型的构建
5.2.4 模型的选择与确定
5.3 产品中期权合约的定价
5.3.1 蒙特卡洛模拟
5.3.2 价格(收益率)模拟过程及初始值设定
5.3.3 随机数问题
5.3.4 计算期权价值
5.4 外币理财产品价值
5.4.1 外币理财产品所包含债券价值的计算
5.4.2 外币理财产品总价值
5.5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分布特点及与黄金收益/风险分布的比较(中信银行)
5.6 中国银行产品特点分析
5.6.1 产品基本情况
5.6.2 产品特点
5.7 期权价格的计算
5.8 产品总价值
5.9 外币理财产品收益/风险分布特点及与黄金收益/风险分布的比较(中国银行)
5.10 结论与比较
5.10.1 结论
5.10.2 比较
第6章 我国市场上的结构性金融衍生产品——外币理财产品定价
绩效实证研究
6.1 研究思路与框架
6.1.1 目标陈述
6.1.2 方法
6.2 数据选择
6.3 变量识别、定义和计算
6.3.1 识别
6.3.2 定义
6.3.3 计算
6.4 模型与结果
6.4.1 外币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和基准收益比较模型
6.4.2 超额收益和产品期限之间的关系模型
6.4.3 信用利差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模型分析
6.5.1 实证研究结果总结
6.5.2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数理金融引论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数理金融引论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孙健&页&&&&数416出版时间装&&&&帧平装
作 者:孙健 著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版 次:1页 数:416装 帧:平装所属分类:图书 & 金融与投资 & 金融理论在作者看来,任何优秀的金融衍生品模拟都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一是衍生品的复制与对冲策略,以减少最终收益的不确定性;二是让复制与对冲尽可能少地依赖于模型本身。因为本书是讲金融模型理论的,书中千方百计地建立各种模型,然而目标却是要使我们的方法独立于模型。这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一旦读完本书,读者一定会对此有更深的理解。那将是第三个境界。
《金融衍生品定价模型:数理金融引论》[1]包括两个部分:基础理论和高等理论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可以作为金融衍生模型方向一学期课程的教材,高等理论部分可以作为数理金融研究生的课程,或是讨论班的讲课内容。作者强烈建议在金融机构、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工作的交易员、风险管理师或投资经理熟悉本书的基础部分。前言
I 基础理论
第一章 金融衍生品引论
1.1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时间价值
1.2 均值、标准差及波动率
1.3 常见股票衍生产品
1.3.1 股票
1.3.2 指数
1.3.3 远期
1.3.4 看涨、看跌期权
1.4 常见的新型期权
1.4.1 二元期权合约
1.4.2 障碍期权
1.4.3 亚式期权
1.4.4 回望期权
1.4.5 变异互换合约
1.4.6 Vix指数和波动率互换
1.5 主要指数的历史价格
第二章 常见的衍生头寸
2.1 资产和看跌期权组合
2.2 备兑认购期权
2.3 跨式期权
2.4 宽跨式期权
2.5 倒置风险期权
2.6 蝶式差价期权
2.7 日历差价期权
第三章 看涨、看跌期权的性质
3.2 看涨、看跌期权平价原理
3.3 看涨期权的性质
3.4 看跌期权的性质
3.5 看涨、看跌期权的套利机会
第四章 随机分析引论
4.1 一些概率论中的结论
4.2 条件期望、域流与随机过程
4.3 随机游动、布朗运动和鞅
4.4 ItO积分
4.5 鞅表示和Girsanov定理
4.6 反射原理和首达时间
4.7 用几何布朗运动模拟股票价格
第五章 期权定价:偏微分方程方法
5.1 推导Black-Scholes方程
5.2 风险的市场价格
5.3 Black-Scholes方程的解
5.4 看涨、看跌期权的闭形式解
5.5 导数和风险参数
5.5.1 Delta
5.5.2 Gamma
5.5.3 Theta
5.5.4 Vega
5.6 波动率偏态
第六章 期权定价:概率论方法
6.1 自融资和复制策略
6.2 无套利和鞅测度
6.3 连续的情形
6.4 Black-Scholes模型
6.5 计价单位变换
6.6 在看涨、看跌期权上的应用
6.7 Feynman-Kac方程
第七章 应用及新型期权定价
7.1 计价单位变换及应用
7.2 二元期权定价
7.3 亚式期权定价
7.4 回望期权定价
7.5 障碍期权定价
7.6 差价期权定价
7.7 本金保底
7.8 公司债券的Merton定价模型
7.9 贷款价值比
7.10 货币期权
7.11 汇率联动
7.12 密度法对期权定价
7.13 期权对冲及其相关问题
第八章 数值实现方法
8.I 二叉树
8.2 有限差分方法
8.3 Monte Carlo模拟
第九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有效边界理论
9.1 有效边界线
9.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第十章 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10.1 傅立叶变换及其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
10.2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跳跃扩散模型和随机波动模型
11.1 跳跃扩散模型
11.2 随机波动率模型
第十二章 问题及解答
II 高等理论
第十三章 在给定期权价格下鞅的存在性
13.1 密度方法
13.2 鞅的存在性
13.2.1 离散情形
13.2.2 一般情形
第十四章 区域波动率模型
14.1 Kolmogrov偏微分方程
14.2 Fokker-Planck偏微分方程
14.3 从Kolmogrov方程到Fokker-Planck方程
14.4 区域波动率
14.5 偏微分方程方法
14.6 数值实现区域波动率模型
第十五章 重置期权
15.1 记号及收益函数
15.2 情景分析
15.3 逼近正态分布函数
第十六章 可加泛函上的权益估价
16.2 拉普拉斯变换的终值问题
16.2.1 测度变换
16.2.2 偏微分方程方法
16.2.3 鞅方法
16.3 CEV条件下的Lp权益
16.3.1 经典拉普拉斯变换下的放缩
16.3.2 经典傅立叶变换下的放缩
16.4 特殊CEV过程上的亚式期权
16.4.1 布朗运动情形
16.4.2 布朗运动情形下的L2权益
16.4.3 几何布朗运动情形
16.4.4 方根情形
16.4.5 3/2情形
16.5 期权的拉普拉斯变换估价
16.6 数值结果
第十七章 Spitzer恒等式在回望期权定价上的应用
17.2 Spitzer恒等式
17.3 在回望期权上的应用
17.4 半静态对冲策略
17.5 在Black-Scholes模型中的应用
第十八章 Doob不等式推广及应用
18.2 经典结果
18.3 新的不等式
18.4 一些推论
第十九章 Sun-Carr模型
19.2 假设与符号
19.3 定价未定权益及对冲
19.4 变异互换的性质
19.5 模型参数的确定
19.6 价值及风险参数的Monte Carlo模拟
19.7 与风险中性测度扩散相容性
19.8 一致性问题的一般解
19.9 简单变异互换率随机过程
19.10 波动型衍生品定价和对冲
19.11 总结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附录A 定理19.1的证明
附录B 定理19.2的证明
附录C 定理19.3的证明
附录D 定理19.4的证明
索引本书包括两个部分:基础理论和高等理论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可以作为金融衍生模型方向一学期课程的教材,高等理论部分可以作为数理金融研究生的课程,或是讨论班的讲课内容。作者强烈建议在金融机构、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工作的交易员、风险管理师或投资经理熟悉本书的基础部分。
本书介绍了主要的股票类金融衍生品的定义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系统讲解了给这些期权产品定价的数理模型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对冲方法。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金融经济学导论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金融经济学导论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作&&&&者宋逢明ISBN页&&&&数257定&&&&价23.5装&&&&帧平装开&&&&本16开出版日期版&&&&次1包&&&&装平装
金融经济学又称金融理论,是金融学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实际上也就是高级微观经济学向不确定性经济的延伸。它着重从金融市场均衡来讨论金融资产的估值与定价,以及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因此是金融学其他重要领域如金融工程、投资学、公司财务、金融机构管理学等必不可缺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引论
1.1什么是金融?
1.2什么是金融经济学?
1.3金融经济学与金融学其他课程的关系
1.4价值的度量
1.5时间和风险
1.6金融经济学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1.7资本成本、资本的机会成本与现值
1.8金融市场的功能
1.9企业的金融/财务管理目标
1.10本章小结
第二章 偏好、效用与风险厌恶
2.1偏好关系
2.2效用函数
2.3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偏好关系
2.4期望效用函数
2.5阿里亚斯悖论
2.6风险厌恶
2.7风险厌恶的度量
2.8风险厌恶的比较
2.9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融市场均衡和资产估值:两期模型
3.1市场均衡
3.2 Arrow-Debreu经济和状态或有要求权
3.3复合证券与无套利定价
3.4风险中性定价和等价鞅测度
3.5帕累托最优和风险分享
3.6总量分析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散时间的金融市场均衡和资产估值:多期模型
4.1多期经济
4.2最优消费/投资策略
4.3均衡定价
4.4理性预期均衡的资产定价
4.5理性预期均衡和等价鞅测度
4.6套利定价:无套利与等价鞅测度
4.7多期模型的金融经济学基本定理
4.8衍生证券的定价:期权、远期与期货
4.9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期权与金融市场的完全性
5.1期权的定义
5.2期权的基本无套利关系
5.3美式期权及其提前执行
5.4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
5.5期权与Arrow-Debreu证券
5.6两期模型中的期权定价
5.7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投资组合的选择与基金分离理论
6.1随机占优
6.2投资组合的选择
6.3投资组合选择与风险厌恶
6.4风险厌恶程度与财富效应
6.5投资组合分离
6.6投资者偏好与投资组合分离
6.7收益的分布特性与两项基金的货币分离
6.8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有效组合边界分析
7.1均值与方差
7.2均值一方差箭沿组合
7.3均值一方差有效组合
7.4引入无风险资产的情况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理论(APT)
8.1零B值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8.2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8.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作为一般均衡的结果
8.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两项基金分离
8.5线性指数模型
8.6精确指数模型和套利定价理论
8.7极限套利和套利定价理论
8.8套利定价理论中的风险补偿
8.9极限套利和市场均衡问题
8.10本章小结
第九章 金融市场中的公司财务
9.1公司财务与资产估值
9.2公司的财务决策
9.3包含生产活动的Arrow-Debreu经济
9.4资本预算
9.5现金流计算和折现率选取
9.6融资决策、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
9.7本章小结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金融市场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