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珠湿地公园园的建立对当地有怎样的发展

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
最​新​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非​常​实​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建设报
选择背景色: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发展的真实记录
——《再创与自然共生的环境:城市湿地保护、管理与恢复的实践》介绍
  湿地是当今备受世人关注的一大主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环境的渴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完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同时,使得该地区的生态资源达到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例如,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为城市中逐渐消失的生物系统提供良好的生息环境,同时,与传统的绿地建设相比,湿地公园可以大大提高生态效益。
对湿地的研究、政策制定、保护管理以及利用规划等技术层面的要求正在全面提升、广泛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此,各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相应制定出不同的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人类对湿地的认识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在对湿地价值理解的同时,逐渐开始增加湿地保护的投资。除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外,今年发展中国家也将其列入议事日程。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家批准建立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来,湿地的保护也日益成为国人关注的一大主题。为了使湿地这种生态资源达到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的目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势在必行。
我国自2003年12月批准首个“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来,已分四批批准了共计26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并制定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据国家林业局统计,现在中国100公顷以上的湿地为3848.55公顷(不包括城市周边咸水、淡水、人工湿地及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占国土面积的3.77%。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事业实施计划()确定,5年间投资90亿元人民币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此同时,如何保护、如何更合理科学地利用也就成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建设部风景园林协会信息委员会的组织下,从2004年开始了这方面的基础筹备工作。
《再创与自然共生的环境——城市湿地保护、管理与恢复的实践》是国家批准建立中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来的第一部关于湿地的专著。该书由原建设部城建司组织园林设计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一本综合、客观、系统的专著,是指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恢复保护以及建设与管理的权威性论著。该书的出版,不仅仅为本行业提了一本综合、客观、系统的专业书籍,为行业中从事规划设计、科研教学的同行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同时,也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基础概念知识阐述明确。
该书第一章从城市湿地的概念、类型和价值三个方面明确阐述了有关湿地的基础概念知识,特别是阐述了城市湿地与自然湿地的区别,为人们正确理解、认识城市湿地及保护利用城市湿地提供了最有效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为城市湿地公园在中国的良好发展指明了方向。
2.城市湿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第二章内容主要从中国城市湿地概况、中国城市湿地面临的威胁与挑战及城市湿地持续利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全民对城市湿地可持续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其中列举了国内外对追求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所谓“繁荣”引发或导致地区发展长期陷入恶性循环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需要达成共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3.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体系的建立。第三章至第六章从城市湿地的保护计划、恢复措施讲到城市湿地的利用及管理规划。其中包括:城市湿地保护计划总论,保护事业的主要内容,恢复计划及技术方法,利用管理计划的构筑等。这一部分全面具体地阐述了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体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保护管理与利用管理规划的理念。
4.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实践。第七章主要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进行定义,确定了湿地公园规划的目标和规划内容。第八章以建设部批准的3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分别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略地进行了介绍,突出反映不同类型湿地的不同保护管理利用方法和步骤。原建设部城建司编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章俊华
&&&&&& &&&
本网站由中国建设报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建设报社出版技术部& 电话:(010)0最新通告:
当前位置:&&&&&&
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 媒体:国家林业局&&&&&
为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着力解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近日,国家林业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通知》,提出七个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理念。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功能放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
二是围绕目标任务,组织编制湿地公园规划。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优先将功能区位重要、保护价值高或者受威胁严重的湿地纳入到湿地公园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由省级湿地公园晋升的制度。&&&&
三是严格征占用地审核,严禁破坏湿地资源行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3年内不得进行范围调整。对于确因国家建设需要征收占用国家湿地公园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同意后予以函复。&&&&
四是强化机构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湿地公园规范化管理。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实现“一园一法”,对国家湿地公园实行制度化管理。尚未建立管理机构的国家湿地公园,要尽快成立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
五是充分挖掘各自特色,努力打造国家湿地公园精品。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特点和湿地文化内涵,着力发挥湿地的各种功能,提升其价值,力争将各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各具特色的示范样板。重视保护和恢复湿地的自然性和独特性;要通过“特色”向公众诠释湿地功能和传播湿地文化。&&&&
六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国家湿地公园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起长效投入机制。鼓励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企业等社会资金参与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七是加强指导督促,不断提高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要求从2014年开始,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以一个文件对本辖区内当年试点申报和验收提出申请,每年试点申报和验收申请的截止时间分别为3月31日和6月30日,超过截止日期安排在下一年度。&&& 2012年,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提出邛海创建国家湿地品牌战略,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邛海湿地现已取得“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等称号。目前,邛海湿地还在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际重要湿地”等项目。在取得上述荣誉的同时,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无疑对西昌市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贡献。
&&& 邛海湿地保护与西昌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关系
&&& 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工程措施改造城市人居环境、提供各类物质设施。城市建设工程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起到提升城市生产力和竞争力,达到提高市民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作用。
泛舟邛海湿地
&&& 城市建设需要服从城市政府制定的城市发展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在分析判断城市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后,城市政府往往会有针对性地重点实施一项或数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建设工程,以此带动城市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
&&& 和攀西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一样,现阶段西昌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丰富的自然、山水、人文资源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生产力,表现为优质资源的闲置废弃;资源利用的掠夺开发、粗放经营、低效浪费和生态破坏。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同意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以攀西地区为重点,探索实施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来解决这一矛盾,以此引领我国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中心城市的西昌,更应抓住机遇、因难而上。
环邛海观光公路
&&& 邛海是西昌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优质资源之一。长期以来环邛海地区资源闲置、发展落后,在此时技术门槛低、投资小,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运作,环邛海地区的建设工程有较大的把握成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工程,其理念、经验和做法可垂范各类资源利用项目。因此,西昌市在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西昌市委、市政府立足民族地区长远发展大计,决定对邛海实施“抢救性保护”措施,以遏制邛海生态环境恶化和改善邛海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举州市之力实施邛海1-6期湿地恢复工程。通过湿地建设,邛海生态环境得到较大修复,湖水水质从Ⅲ类全面恢复至Ⅱ类,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步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科学发展轨道,为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日,四川邛海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四川省城市生态建设保护的典范。
&&& 以邛海为核心,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
&&&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立足现实寻找可持续发展支点的过程中,州、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将西昌市建设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这一目标是西昌市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城市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 如何体现现代生态田园的特性?如何凸显城市特色?如何体现其在城市景观魅力?邛海以其强大的生态功能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城市标志性景观,使人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它身上。西昌市先后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林业局规划院等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先后高起点编制《邛海流域环境规划》、《邛泸景区创建国家5A旅游景区创意规划》、《四川邛海国家湿地总体规划》等规划,并且按照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需要,科学调整《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争取邛海保护纳入《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构建“三江”流域生态涵养带,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实施邛海保护工程”。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保护、建设、利用规划体系,突出了邛海保护区在西昌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中的核心地位。
&&& 西昌市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凸显城市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城市规划紧紧围绕邛海做大文章。首先采用“三步走战略”,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即用5-8年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城市之一,成为城乡一体化、现代化的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用20年左右初步建成“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文化名城和川滇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用30到50年时间最终建成“ 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成为世界级的旅游文化名城。
邛海湿地花卉基地
&&& 其次制定总体策略,重点突出“青山绿水”:可持续的本底环境、良好的山水格局、露水造绿的精致居住环境。城乡空间总体发展格局突出“城在田中”:主城区外“城田相融”的规划建成区和安宁河谷和邛海湖盆平原内“城在田中”的乡村地区。保护自然生态屏障:紧紧围绕邛海周边40万亩飞播林区、泸山森林公园和邛海湿地,形成对西昌市区的自然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复合化:限制单一功能的建筑项目,提倡多样化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和新型功能区,如休闲商务区、旅游商务区、文化娱乐休闲区等。绿化空间功能复合:在街道、滨水空间和绿化隔离带上引入各类市民活动项目,提升城市魅力和活力。建设完善绿道系统:构建连接城市与乡村、城市与风景区、城市与外围山体、林地的绿道,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在绿道上的活动。重点推进邛海周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结合邛海湿地拆迁群众的安置,邀请中规院编制《邛海北岸城景协调区暨东岸旅游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推进邛海周边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水天一色的邛海
&&& 邛海湿地恢复重建主要工作
&&& 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原则,坚持把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和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作为首要任务,以保护保育和科学修复为主要手段,全面完善湿地生态功能,全面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依托邛海湿地恢复工程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邛海湿地一角
&&& (一)用法律法规规范邛海湿地保护和建设。
&&& 一是1997年凉山州颁布《凉山州邛海保护条例》,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一部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为西昌市依法治湖和保护邛海流域生态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邛海保护、建设、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二是201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邛海列入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实施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政策支撑。
&&& (二)、重点实施五大生态修复工程。
&&& 在科学修复方面,我们坚持“生态、自然及和谐”的理念,实施5大工程:一是实施邛海流域生态恢复治理。联动周边喜德、昭觉等县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二是实施入湖河流治理。综合治理鹅掌河、小箐河、官坝河等邛海入湖主要河流。三是实施邛海截污治污工程。建成沿岸46公里的截污管网,建成日处理2万吨污水和5万吨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各一座,在环湖五乡一镇修建垃圾池150多座,消除了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对湖区的威胁。四是实施净水工程。打捞水葫莲、水白菜1万多吨,各类垃圾近千吨;人工种植芦苇、菖蒲、睡莲等水生植物17种、400余万株,恢复湿地湖滨带植被8000余亩;目前已在3期内建了土城河、干沟河、缺缺河3个人工湿地生物净化系统,还将在5期湿地内建7个人工湿地。五是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实施“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工程2万亩,恢复湖泊湿地水域和其它湖滨湿地生态景观带;大力调整环邛海乡镇农业产业结构,取缔网箱养鱼,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消除农田化肥、农药对邛海的污染。
&&& (三)、重点开展湿地保护和科学保育工作。
&&& 在保护保育方面,我们主要做了10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维护和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尽力维护和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水系湖泊、河口水鸟栖息地和原有的湿地物种、生物群落等。二是遵循生态法则补充植物。湿地恢复中选择本地乔灌木和湿地植物,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进入。三是摸清家底分类保护。组织科研人员对邛海现有植物、鸟类、鱼类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家底建立湿地基础数据库、信息库,分类分级制定并落实保护措施。四是加强乡土珍稀动植物保护。注重邛海本土鱼类以及白鹭、紫水鸡、银杏、野菱等特定保护物种生态环境营造。五是切实加强鸟类保护和监测。在做好水禽栖息地营造等基础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强日常巡护管理,帮助候鸟安全过境,积极开展邛海水鸟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建立邛海水鸟GIS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六是强化外来有害物种治理。建立外来有害物种治理对比实验区,有效抑制了紫茎泽兰、凤眼莲等外来有害物种的滋生蔓延。七是加强污染源治理和水质保护。广泛开展生态示范村建设,确保总体实现周边社区和村庄的泥沙、垃圾、污水不流失到湿地及周边区域的目标。八是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大力调整邛海周边乡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九是大力推进低碳减排,积极践行绿色生活。严禁机动车辆进入湿地公园,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游客接送全部使用电瓶车,照明全部采用太阳能路灯。十是推行天然养殖、科学养殖。科学合理投放鱼苗品种和数量,减少水体污染。
夏日的西昌邛海湿地步道
&&& 邛海湿地建设成效喜人
&&& (一)生态效益。 一是通过年监测数据显示,其在短短5年间内,从一个趋于恶化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经过实施“三退三还”、恢复邛海自然生态系统,尽量维护和保持近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恢复了湖泊湿地水域和其它湖滨带湿地生态景观2万亩,恢复浅水生态堤岸30余公里,为水鸟及其相关鱼类、昆虫、微生物的生息繁衍营造了良好的生境;三是大量种植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浮水、沉水、挺水植物,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同时为鸟类、邛海土著鱼类提供栖息繁育环境;四是通过长期对邛海水质监测表明,邛海水质从Ⅲ类全面恢复并稳定在Ⅱ类,为40万群众提供了饮用水保障;五是通过实施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近年来新发现紫水鸡、中华秋沙鸭、鸳鸯等珍稀鸟类,是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的有力见证。六是邛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综合治理,湿地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在全国同类型国家湿地公园中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 (二)社会效益。一是市政府围绕“恢复一片湿地,助推多项产业,造福全市百姓”的目标,按照“搬得出、住得好、发展得好”的要求,实施生态搬迁工程;二是把邛海湿地恢复与社区和谐相结合,将拆迁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制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安置标准,保证了湿地恢复建设顺利推进,涉及搬迁9000余户,3.8万余人;三是通过精心打造安置小区建设,提升了群众就业和生活水平,分流安置群众从事导游、驾驶、协管、船工、保安、保洁等服务,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四是搬迁群众安居乐业。精心打造,位于城市、景区双核心区,集居住、旅游、商务功能为一体的一、二期湿地生态搬迁安置小区已建成回迁;五是已建成室内、室外科普宣教区面积达371.2万㎡,科普宣传栏158延米,每年更换科普宣传内容6次,配备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所需的电脑、相机、观鸟镜、投影仪、DVD机、LED显示屏等设施设备286台(套),为我市及周边地区中小学开展邛海湿地科普工作奠定物质基础;六是央视为邛海湿地拍摄制作了《神鸟天堂》,香港凤凰卫视拍摄制作了《绿色梦》、我市先后拍摄了《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等多部科普宣教片,编印了《邛海湿地 美丽家园》等各种湿地科普画册、宣教读物2万册、印制宣传单20万份;七是以“提升全民环境福利”为目标,为公众提供了休闲游憩、健身锻炼的最佳场所;八是政府主动承担起生态文明主战场的社会责任,积极倡导尊重自然和生态,让市民、游客共同分享湿地恢复的建设成果;九是邛海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案例已成为四川省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典型案例,并列入《四川省湿地恢复技术规程》;十是日-31日,以“携手保护长江湿地,共建长江生态文明”为主题的2014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在西昌召开。年会审议并通过了“西昌宣言”,号召携手保护流域湿地,共建长江生态文明。对长江沿线1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处湿地开展保护与恢复工作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 (三)经济效益。2008年以来,西昌从“养在闺中人未识”,到现在成为经济发展的热土。一是邛海湿地保护恢复的实施,使西昌打造山、水、城相依相连,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独特城市景观,极大地推动了西昌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依托邛海区位优势,全面提升西昌市城市品质,正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热捧的旅游目的地,大力促进邛海湿地生态旅游经济。西昌市2014年接待游客1922万人次,同比增长5.66%,实现旅游收入126.84亿元,同比增长20.56%。三是邛海湿地湖滨带的生态环境改造,带动西昌市旅游地产、商贸、交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招商投资热潮。2012年以来,西昌市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广东碧桂园集团投资金额60亿元开发城市综合体项目;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拟采用BT模式预计投入70亿元开发东河水库、东河区域生态治理与恢复、东河沿岸景观修复与风电项目;与深圳格兰云天酒店管理公司签订投资7.5亿元建设五星级格兰云天国际酒店;在邛海北岸环境协调区引进北京大德鑫臣(西昌)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63亿元,项目占地900多亩,项目拟打造以太空、海洋、地球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将在2017年正式开园;西昌市绕城公路总投资约80亿元(包括征地拆迁费), 总投资约80亿元,为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示范项目;中迪禾邦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邛海西岸环境协调区建设五星级酒店。
&&& (四)品牌效益。2012年,凉山州、西昌市两级党委政府提出邛海创建国家湿地品牌战略,(现已取得“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目前还在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际重要湿地”。 在取得上述荣誉的同时,邛海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无疑对西昌市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贡献。
&&& 西昌市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在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中遵循了生态、自然的建设理念,同时,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及游憩休闲等方面突显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了邛海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湿地生态系统、湖滨带湿地景观、邛海景区功能、邛海湿地品牌效应全面提升,周边的西郊、川兴、海南、大兴、大箐等30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省级生态优美乡镇”的验收,极大地推动了西昌的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邛海湿地这张金牌“名片”的生态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西昌生态和绿色的城市形象,有力的推动西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进程,最终将建设成为我国高原湿地保护的样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形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优化协同共生的模式 ,为建设中国生态市、生态文明城市、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作者:西昌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杨军)
新闻24小时排行
吃喝玩乐 |
二手房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鹭湾湿地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