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深中四校联2014高考英语作文题目大作文题目!!!急!!!在线等!!!

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2015届高三上期期末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校:深圳中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姓名、考生号、考
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桎梏/纨绔
B.告罄/肯綮
C. 巷子/巷道
啧啧称赞/令人咋舌
D. 镌刻/狂狷
酩酊大醉/孤苦伶仃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同时代的许多导演不可望其项背的秀电影人。从《记忆碎片》到《
盗梦空间》,诺兰的电脑视觉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而《黑暗骑士》则跨时代地重
新定义了“非典型超级英雄”,带动同类型题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的一部大
家翘首以待的《骑士归来》在观众中的口碑极佳,部分同行却指责它“商业片过度文艺”
。一向不受诺兰待见的部分影评家闻过则喜,纷纷撰文支持这一负面评价。正因为如
此,赢得了票房的诺兰却不受奥斯卡的青睐。
A.望其项背
B.炉火纯青
C. 闻过则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两弹一星研制、嫦娥探月飞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运行到神舟飞船成功发射
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突破,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几代航天工作者艰苦奋斗,
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取得的。
B.昨晚,2014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在深圳海上世界落下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3
0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27号选手杜暘最终摘得本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桂冠,1
6号徐聪聪和30号闫婷分获亚军和季军。
C.天文家认为,由于彗星自身温度极低并置身于“天寒地冻”的宇宙空间,因此自太
阳系诞生以来,彗星成分几乎不变,对这些成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开太阳系形成
的诸多奥秘。
D.音乐剧《元培校长》塑造了以蔡元培为首的爱国知识分子为民族独立、自由、平等的
社会理想而努力的“栋梁”形象,以及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和
冲击旧文化体制取得的成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填入画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的真不等于生活的真。
作家只有认清这两种逻辑,处理好生活的真和文的真之间的关系,才可能创作出秀
①它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和情感的人类经验。
②因为二者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逻辑。
③反之,在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文世界中未必合乎逻辑。
④文从本身的意义来说,并不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人物的真实叙述,
⑤因此,在文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
⑥所以,文世界中发生的事件只是文事件而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件。
⑦这样,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是大不相同的,
A. ⑤③④⑥⑦①②
B.⑤③②⑥④⑦①
C. ④⑥⑤②③⑦①
D. ④①⑥⑦②⑤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四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席书,字文同,遂宁人。弘治三年进士。入为工部主事,移户部,进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昼晦地震,命侍郎樊莹巡视,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书上疏言:“灾
异系朝廷,不系云南。如人元气内损,然后疮疡发四肢。朝廷,元气也;云南,四肢也
,岂可舍致毒之源,专治四肢之末?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冗食官数千,织造频烦,
赏赉逾度;皇亲夺民田,宦官增遣不已;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
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今樊莹职巡察,不能劾戚畹、大臣,独考黜云南官
吏,舍本而治末。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一切厘革。他大害当祛,大政当举者,悉令所
司条奏而兴革之。”时不能用。
  武宗时,历河南佥事、贵州提副使。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书择州县子弟,延守
仁教之,士始知。屡迁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反,急募兵二万讨之。至则贼已平,
乃返。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书疏发
之。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江南北大饥,奉命振江北。令州县十里一厂,煮糜哺
之,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杀巡抚张文锦,毁总兵官江桓印,而出故帅硃振于狱,令代桓。帝因而
命之,谕礼部铸新印。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时执政者费宏、石珤、贾咏,书心
弗善也,乃力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且曰:“今诸大臣皆中材,无足与计天下事。定乱
济时,非守仁不可。”帝曰:“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守仁迄不
  书以议礼受帝知,倚为亲臣,虽诸辅臣莫敢望。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
。屡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其后疾笃,请益力,诏加武英殿大士,赐第京师,支俸
如故。甫闻命□卒。赠太傅,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性颇偏愎。初,长沙人李鉴为盗,知府宋卿论之死。书方巡抚湖广,
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帝遣大臣按,不如书言。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书遂言:“臣以议礼犯众怒,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请敕法司辨雪。”及法司谳上无
异词,帝重违书意,特减鉴死遣戍。其他庇陈洸,排费宏,率恣行私意,为时论所斥。
(选自《明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赏赉逾度
B. 延守仁教之
C. 书心弗善也
D. 帝遣大臣按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书持不可,请讨之,□政府忤
②甫闻命□卒
③发卿赃私,□劾卿故入鉴罪
④而书时已得幸,□命逮鉴入京再讯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B.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
C.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
D.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云南发生日食、地震后,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朝廷内外三百多名监司以
B.嘉靖时期闹饥荒,席书奉命到长江以北赈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
粥来供应难民,能够保全自己活下来的人不计算在内。
C.席书生病后多次上书请求退休,世宗没有准许。后来世宗还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士,
京城赏赐他一处住宅,并且让他和从前一样支取官俸。
D.知府宋卿判李鉴死刑属于量刑过重,所以世宗免除了李鉴的死刑,改判为发配充军。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书为大臣,当抒大略,共济时艰,何以中材诿?(4分)
②后书得疾不能视事,举罗钦顺自代。(3分)
(2)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席书“遇事敢为”的两个事例。(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
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
野艾抽花碧,山茄②带叶红。
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注:①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曾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晚年隐居四
明日湖。②山茄:又名洛神花。
(1)你认为“细雨湿斜风”一句中哪个字最有韵味?请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的感情委婉含蓄,简要分析作者表现了哪些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嬉嬉钓叟莲娃。(柳永《望海潮》)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l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5小题。
形象是比较文的分支,它研究一国文中异国形象及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形象中的“形象”专指文作品中的“异国形象”。与文理论中界定的“形象”相比,形
象中的“形象”要比一般意义上的“形象”窄,它并不针对所有层面的“文形象”,只是
研究一国文中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形象中的“形象”自身可以分为三层。首
先,这个形象是由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家根据自己的体悟去描述和塑造异国形象。不过
,这个形象虽经作家之手创造,但又绝不是一种单纯的个人行为,这就上升到第二个层
面,一个作家对异国现实的感知与其隶属的社会或群体的集体想象密不可分,或者说,
作家对异国异族的理解来自作家本人所属社会和群体的想象。由此进入第三个层面,即
创造出来的这个承载着“社会整体想象物”的“形象”是一个异国形象。所谓“社会整体想象
物”,是某一社会对某个相异的集体或社会文化所作的阐释,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
言说,这种阐释一般与该社会的政治文化相关。作家在创作异国形象时,往往受制于各
自的“社会整体想象物”,包括异国情调、对异国的亲善或憎恶等文化语境和文化心理。
某一特定社会文化又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因此“社会整体想象物”不是统一的,而是按
群体来分的。它代表一个群体对另一国家、民族的文化关照,集中体现了一个群体的认
知特点。例如,有些作家站在本国统治阶级立场,对异国文明持否定态度,也有些作家
则通过异域文明来批评本国的现状。
套话是表述“社会整体想象物”的最小单位,是指某个民族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概括
他国或他国人形象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是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异国形象的一种象征性
表述。例如,西方文中描述中国的套话“付满楚”、“查理·陈”、“功夫”等是特定时期西
方人出于自身需要对中国形象的幻化。套话在个人表述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某种一致性,
众人认可,众人使用。例如犹太人在欧洲被称为“鹰钩鼻”,解放前上海的印度巡捕被叫
做“红头阿三”,都属于套话。
流变反映的则是异国异族形象被曲解、夸饰和想象的变化。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和中国
文化在西方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形象。遥远的中国一度在欧洲人眼中是繁荣的代名词,
这种对中国的乌托邦式的幻景一直延续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新
一轮扩张,中国形象开始变得黯淡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已风光不再,鸦片战争爆发后
,中国形象更是一落千丈。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
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又大有改观。随着外界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外国作家笔
下的中国形象将会更加鲜活、更加逼真。与此同时,开放中的中国对其他国家的了解和
认识也将更为客观深入,中国文中的异国形象也将展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不仅如此
,同时受多种文化影响的作家笔下的“异国形象”也将展示各种文化的互动,呈现出文化
冲突和文化融合的景观。
异国形象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西方文中中国形象的变化而言,其中之一是信息
源的匮乏。早期西方人带回的有关中国的各类信息大多比较散乱或片面,信息的不全和
稀少所造成的片面,埋下了“臆断”的隐患。其二则与创造异国形象的主体有关。无论是
伏尔泰还是黑格尔,他们的中国想象既来自于他们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的某些深刻认
识,也源于他们对中国的无知和傲慢所带来的种种奇思怪想。而异国形象的变化更重要
的原因则是双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
( 选自《比较文理论概要》,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
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形象中的“形象”是由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家的创作又与社会和群体的集体想象密
B.“社会整体想象物”是与某一社会政治文化相关的一种文化言说,代表的是某一特定
会文化的主流意识。
C.套话在个人表述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某种一致性,众人认可,众人使用,所以它是对异
形象的准确描述。
D.流变反映的异国形象变化既有由好而坏的变化,又有由坏而好的变化。
E.西方文中的中国形象的变化原因有信息源的匮乏、创造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双方社
会的政治和文化因素等。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文中描述中国形象的“中国佬约翰”、“异教徒中国佬”等属于套话。
B.历史上有的中国人称呼西方人“老毛子”,有的中国人称呼西方人“洋鬼子”,这就是
C.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流变现象会逐渐弱化。
D.作家笔下的“异国形象”可能产生消极作用,也可能产生积极作用。
14.套话与流变同样反映异国形象,却有着不同之处,请概括二者的不同。(4分)
15.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灭亡的中国形象带
了西方。一个曾经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
而曾经富裕、雅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结合文中的原理,对这种
现象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l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6-18小题。
你哪能“非美”
阿特·布奇沃德
有一件事我要坦白承认,公开披露出去,越快越好。这件事就是:我不开汽车。
美国人是宽宏大量的人民,哪怕是一个酒精中毒的家伙、吸毒成瘾的鸦片鬼、妻子情
人的牵线人,以至品质恶劣的新闻记者,他们都可以忍受;可是,假如一个人不开汽车
,那他倒是会有麻烦的。
通过这些年来的感受,我已经发觉对任何人承认这件事,都是令人十分难堪的;连我
那些最要好的朋友也投来怀疑与轻蔑的眼光。
不过我真正陷入窘境的,是当我走进一家商店想用支票购买物品的时候。
上星期这种事发生了。当时我在马里兰一座庞大的商业中心,想要买一架手提式打字
机,推销员给我看了各种货样,态度很是亲热。
我选了一种,当时我就说:“我开私人支票可以吗?”
“自然,”他好意地说,“你有什么身份证明吗?”
“当然。”我说。
我出示了美国运送公司信托卡、电话记账信用卡,此外,还有我的一张白宫通行证。
推销员检查了这些卡片,然后说:“您的驾驶执照呢?”
“我没有。”我回答说,
“你丢了吗?”
“不,我没丢。我不开汽车。”
他揿了一下现金登记账下面的按钮,这一层楼的经理很快就奔来了。
推销员现在变得粗暴起来,他对经理说:“这家伙想用支票兑现,可他连驾驶执照也
没有。我该叫商场侦探吗?”
“等一等,我和他谈谈。”经理转过头对我说,“你是不是出了交通事故,驾驶执照给
“不,我从来不开车,我不喜欢开车。”
“有人不喜欢开车?”经理叫嚷起来,“那是不能原谅的!你既然没有驾驶执照,你为
什么又用支票兑现呢?”
“我认为别的证件也就足够了,我这张白宫通行证是经过联邦情报局查明后才发给我
的。”我怀有希望地说。
经理轻蔑地看了看通行证和我所有的卡片,然后说:“任何人都可以由联邦情报局查
明。嘿,等一等,要是你没有开车的话,你怎么外出而且又能到达这商业中心呢?”
“我叫了一部出租车。”
“好啊,那真是再妙不过了。”他说。
就在这时,一群人已经聚拢过来了。
“发生什么事?”
“这家伙没有驾驶执照。”
“甚至说他不开车,从来不开车。”
“拷问他!”
“给他涂焦油,叫他丢脸!”
“你怎么搞非美活动?”人们指着我的鼻子问。
这群人更加令人厌恶了,因此,我决定不买打字机了。
“没关系。”我说,“我到别处买去。”
就在这时商场的总经理来到现场。非常幸运,他知道我的名字,对我的支票也无异议
。他对我所受的非礼深表歉意,他说:“来吧,我请你喝咖啡。”
“我忘记告诉你,”我说,“我不喝咖啡。”
这就太过分了,特别是对他来说——总经理把我推出门外。
“出去!”他说,“不准再到这儿来!”
16.简要分析画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4分)
17.你认为小说揭示了什么主题?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18.小说的结尾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请选择两点简要赏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1小题。
  这个话题有点趣味,提起茶的历史,会聊到一个人物——陆羽。这位被誉为“茶圣”的
唐朝人,在其《茶经》一书中认为,饮茶“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意
思是:饮茶的风气盛行于唐朝,长安、洛阳和湖北、四川一带,家家户户都饮茶。
  唐代的饮茶方式有所变化,方法也不止一种,但大体上是将焙干的茶饼碾为细末,
放入锅釜中煮沸之后,盛入茶盏,点少许食盐后饮用。锅釜中的茶汤每煮沸一回,味道
都会有变化,陆羽认为第二沸的味道最可口。
  唐之后是五代,虽是一派乱象,饮茶之风依旧不衰,瓷器茶具的烧制特别良,包
括南方的越窑、北方的邢窑,这一时期的制瓷工艺直接影响了北宋。
历史上,宋朝是中原文化的盛期,经济上也比较富足,但给后人的印象是重文轻武,
文化大家辈出,面对外族却屡吃败仗,签署屈辱条约。但政权是一回事,生活和艺术又
是一回事,宋人追求安逸、崇尚雅趣、讲究吃喝,所谓“茶事”又有了升级版。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福建的建州设立了皇家茶园,名为“北苑”,设专职监制御用
茶业。初期的御制茶饼上压有龙纹和凤纹图案,时称“龙凤团茶”。其制作有多道工序,
包括采茶、蒸茶、研茶、焙茶等。先要选择清明时节的嫩叶,通常是在日出之前,女子
净手之后用指甲尖来摘取,以免受到体温的影响,再细选出长短近似的叶片进行蒸,之
后研磨成泥膏状,再经模具压制成饼,以炭火焙烤成型。精工细做,不计成本,产量显
然有限。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州“北苑”皇家茶园御贡“龙凤团茶”计“一斤八饼,共五十
  至宋徽宗时期,皇帝赵佶对茶事更加精益求精。当时有一款御制团茶的制作方法是
:将新茶嫩叶的外皮去掉,留取一缕细芯,放入泉水中浸泡,形成银丝白线后,取出压
制成形,再焙烤成“团茶”。时称“新龙园胜雪”。此类做法有点像菜肴里的烧“孔雀舌头”
  皇族往往追求极致,将一些本来简单随意的事情搞得繁复十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
茶,其实都是日常的基本需求。
  北宋时期,茶叶、瓷器、丝绸均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和对外经贸的主项。国人喜好饮
茶,周边国家也是如此,北宋与辽国接壤,辽国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建立,属于游牧生
活与农耕生活的结合体,游牧一族在饮食上似乎更需要茶叶。
  宋人与辽人在饮茶上是相似的,基本属于“点茶”方式。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比
如辽人似乎喜好浅色的茶具,而宋人喜好深色的茶具;辽人看中定窑茶盏,宋人看中建
  辽与北宋相继被女真族的金人灭亡。长江以南建立起南宋朝廷,与北方的金国对峙
,时打时和,前后相持了一百五十年。多数时间是南宋委曲求全或以岁贡来换取和睦。
双边贸易中,南宋向金国出口丝绸、茶叶等,换回马匹、药材以及白银,南宋的岁贡通
过边贸又赚了回来。
南宋时期,建窑以烧制精美的茶盏而著称,兔毫盏受到朝野追捧,大江南北争相仿制
。金国在瓷器烧制上并不逊于南宋,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生产出的各类茶具,从品种
到数量都很可观。
南宋宫廷和民间饮茶成习,寺庙亦如此,清净的环境适合品茗。在寺院中,茶文化精
细而玄妙,饮茶与禅融为一体,影响深远。东瀛的僧人前来取经,将南宋的“茶道”带
回,传承至今。
  元朝一代,蒙古统治者对于饮酒的热情似乎远胜于对饮茶的喜好。茶事就没那么讲
究了,形式逐渐简化。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传统的饮茶方式提出异议,以简化
了的饮茶方式取而代之,一直延续至今。
  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权,从藩王之位退隐江湖,常以饮茶为乐,所著《茶录》一书中,
将饮茶升华为“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他强调归真返璞,只有体验了茶之
真味,方能引发精神的升华,从而“忘形于天地”,即天人合一。茶道也可以理解为“品茶
  只是如今,谁又能领悟朱权这类古人的心境呢?
  茶事也是如今随时会遇见的事情,人们对此再熟悉不过了。所谓温故而知新,薄文
一篇,简略地聊聊,算是茶余饭后的闲话。
(对原文有删改)
19.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茶的哪几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回答。(5分)
20.文中说到宋代“所谓‘茶事’又有了升级版”,“升级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1.作者说这篇文章算是“茶余饭后的闲话”,你认为这是“闲话”吗?结合文意,谈谈你的
理由。(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说汉语标准到可与央视王牌主持人媲美,说英语还会教你美式和英式两种发音……11月
26日,一位机器人教师现身福建长乐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吸引了观众的眼睛。
这是中国首个机器人教师,它现场演示了多项功能。它身高与小生相当,可以自由
行走。借助身上的感应器和脚下的轮子,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教师可随意走动。它没有太
多的“师道尊严”,你叫一声“老师”,它会挪到你跟前,你再叫一声“老师快点”,它前行
的速度会快些。它可以
。机器人教师利用语音和图文与生互动,在课堂和家中辅导孩子读课文、英语、做
作业等。它可以
。它在考场上安静地巡视,当你准备作弊时,它会出其不意地走到你跟前,因为它身上
装有一个特殊设备,能根据考生心跳异常的频率,及时发现谁想作弊并进行制止。它可
。机器人教师远程连接家长的手机或电脑,协助家长随时监护孩子的身体情况,如生
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它会及时与家长联系;生在家进行不健康的活
动时,它会通过远程连接提醒家长马上干预;遇到火灾、地震、煤气泄漏等意外时,它
会通过远程连接协助家长及时给出逃生路线帮助生逃生。
(1)给这则新闻加上标题,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2)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前后连贯。每处字数不超过10个
(含标点符号)(3分)
23.住校生小莉的妈妈对她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担心她的生活,担心她的习,担心她的
交友……于是向她发出加入微信朋友圈的请求,并说明了自己的理由。17岁的小莉决定
拒绝她的请求。现假设你处在小莉的位置,你来写一封短信回复妈妈。要求:①语言简
明、得体;②字数不超过所给方格。(6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断舍离”是
《咬文嚼字》评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
”就是舍弃对自己没用的东西。人通过“断”和“舍”达到“离”的状态,即脱离不需要和没用
的物品的包围,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很多人有收纳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的物品也要买来存放着,以
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自己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因
为它们还有用,扔掉太可惜。于是,各种物品占据了大量空间。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5届高三上期期末华附、省实、深中、广雅四校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及说明
|1 |字音识记|3 |D |A ù/ù, lǚ, jiǔ/jiù. B qìn,fěi/fēi, àn/hàn.C
|.iàn /hàn , jū/jù, é D jān/ jàn, lò/lù,
|dǐn/dīn.
|2 |词语使用|3 |C |A.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
|得上。多用于否定形式。B.炉火纯青:用来比喻问、技术|
|等达到纯熟完美的地步。C.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
|接受意见。 D.青睐:对人喜爱或重视。
|3 |语病辨析|3 |C |A
|.句式杂糅,“靠的是……”和“是由……取得的”杂糅在一起。B. |
|暗中更换主语造成成分残缺。“30名佳丽经过激烈角逐”没有|
|谓语,主语换成“27号选手杜暘”。D.搭配不当,“塑造了”不|
|能搭配“教育观念和成就”, 把“以及”改成“展现”一词。
|4 |语言连贯|3 |D |文的真不等于生活的真。④文从本身的意义来说,并不 |
|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人物的真实叙述,①它是作家创造 |
|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和情感的人类经验。⑥所以,文世 |
|界中发生的事件只是文事件而不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件。⑦ |
|这样,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作品所创造的艺术世界|
|是大不相同的,②因为二者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逻辑。⑤因此,|
|在文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③反 |
|之,在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文世界中未必合乎逻辑|
|。作家只有认清这两种逻辑,处理好生活的真和文的真之|
|间的关系,才可能创作出秀的作品。
|5 |文言实词|3 |C |善:喜爱
|6 |文言虚词|3 |B |①与:介词,同、和;②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就;③因: |
|连词,于是、就 ;④乃:连词,于是,就
|7 |文言断句|3 |B |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
|,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8 |理解文意|3 |C |A.罢免的是云南地方官吏;B.“全活无算”意思是保全活下来|
|的人无法计算;D.不是因为量刑过重,而是席书从中作梗起|
|12|信息筛选|5 |DE|A:扩大范围。形象中的“形象”与其隶属的社会或群体的 |
|集体想象密不可分。B:缩小范围。“社会整体想象物”是按 |
|群体来分的,可代表主流或非主流的群体。C:强加因果。套|
|话是一种象征性表述,是心理定势推动下的想象,不一定准|
|13|内容理解|3 |B |“老毛子”、“洋鬼子”是不同地域或不同中国人对外国人形象|
|的概括,同一地域或同类中国人会在长时间内使用该称呼,|
|所以它是套话。
9.(1)【文言翻译】①席书担任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一起渡过现在的难关,怎
么能拿中等才能来推托呢?(抒:表达、提出、献出;济:渡过、挽救;诿:推托、推诿;
各1分。大意1分。“为”可译为是、作为、担任;“济时艰”也可译为挽救艰难的时局。)
②后来席书生病不能处理事务,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视事:到职办公、处理事务、履
行职责等;自代:接替或代替自己,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
(2)【信息筛选】①反对在云南发生日食、地震之后只处理地方官员,主张在朝廷内部
兴利除弊。②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③上书揭发李镇、张旸
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钱财。④反对世宗迁就叛乱士兵任命硃振做总兵官,并与
内阁大臣发生冲突。⑤不喜欢当时的阁员,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答对一点得
2分,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席书,字文同,四川遂宁人。弘治三年(1490)考取进士。进入朝中担任工部主事,后
来调到户部,晋升为员外郎。
十六年,云南发生日食、地震,朝廷命令侍郎樊莹前往视察,经奏准罢免了三百多名
监司以下的官吏。席书上书说:“灾异的来由和朝廷有关联,和云南自己没有关系,就如
同人的元气在体内受到损害,然后四肢才长出疮疤一样。朝廷就是元气,云南就是四肢
。怎么能撇开生成毒气的根源不管而专门去医治四肢上的小毛病呢?现在内府所要求的
供应量比往年大了几倍,吃闲饭的冗官有几千人,织造的事情频繁地烦扰百姓,各种赏
赐超越了应有的限量;皇亲吞并百姓的田地,宦官又不停地派出为官;贤能的大臣闲住
在家不加委任,因谏诤被贬的下级官员也未予复职。灾异给我们的警告偶然在云南出现
,想拿远方的地方官吏来抵罪,这是什么道理呢?现在樊莹担任巡察,没能力弹劾外戚
和大臣,却去考核、罢免云南的地方官吏,真是舍本治末。我请求陛下把我所说的这些
弊端全部予以革除!其他有什么大的弊端应当革除的,或是有什么大事应该举办的,命
令各有关部门列举上奏,该举办的举办,该革除的革除。”当时孝宗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武宗时,席书先后担任过河南佥事、贵州提副使。当时王守仁被贬任龙场驿丞,
席书选取州县子弟,请守仁教育他们,由此这个地方的年青人才懂得习问。经几次
升迁,他又做了福建左布政使。宁王宸濠造反时,他紧急召募了二万士兵前往讨伐。到
江西时反贼已被平定,他于是返回去了。不久,凭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前往巡察安抚湖广
。宦官李镇、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括了十余万钱财,席书上书揭发了他们
。嘉靖元年(1522),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那年长江南北大闹饥荒,他奉命到江北赈
济灾民,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供应难民,使无数人得以生存。
大同发生兵变,杀死了巡抚张文锦,毁坏了总兵官江桓的大印,从监狱中放出原先的将
领硃振,让他代替江桓。世宗(迁就叛乱士兵)就此任命硃振做总兵官,指示礼部铸造
新印。席书坚持反对意见,请求讨伐他,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当时掌管朝政的阁
员是费宏、石王缶、贾泳,席书心里不喜欢他们,于是极力推荐杨一清、王守仁入阁,
并且说:“现在朝中的大臣都才能平平,不能和陛下共商国家大事。平定天下祸乱,挽救
时局,非用王守仁不可。”世宗说:“席书作为大臣,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和我一起渡过
现在的难关,怎么能以才能一般来推托自己的责任呢?”王守仁始终没能得到重用。
  席书因为讨论“大礼”一事受到世宗信任,成为依赖的亲近的大臣,即使几个内阁大
臣也没法和他攀比,后来席书得病后不能处理公事,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多次上书请
求退休,世宗总是安慰、挽留他,不准他退休。后来病重,更加坚决要求退休,世宗传
令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士,在京城赏他一处住宅,并且和(生病前)在任时一样支取官
俸。席书刚刚接到这个命令就死掉了。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号文襄。
  席书遇事敢作敢为,但性情很偏激执拗。早先,长沙人李鉴做了偷盗之事,知府宋
卿判他死刑。席书当时正巡察安抚湖广,揭发了宋卿贪赃受贿的事,于是上书弹劾宋卿
有意把李鉴定为死罪。世宗派大臣下去考查,并不像席书所说的那样。当时席书已经进
京并受到世宗宠信,于是就命令把李鉴逮来京城再次审讯。席书这时上书说:“我因为讨
论‘大礼’一事触犯了大家的怒火,所以刑官们都偏向宋卿,把李鉴的罪加重惩办,请陛
下传令要法司审问后给他昭雪。”等法司审讯后报上情况,和当初并无不同,世宗很不同
意席书的意见,但还是把李鉴特别减免死刑,发配充军了事。其他如包庇陈洸,排挤费
宏等,席书都无所顾忌地按自己的意志做事,受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10.(1)【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一:“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诗人想象丰富,用词
新颖,(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和风伴随细雨的景象。(1分)
参考答案二:“湿”字最有韵味。(1分)湿,意为打湿、湿润。风本来是看不见的,
诗中描绘细雨打湿斜风,将无形的清风化为有形(1分),写出了雨随风飘的旖旎之态(
(指出“湿”字1分,结合诗句分析作用或特色1分,分析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言之
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2)【分析诗歌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前三联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畦环绕,竹径通幽,举目远眺
,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着微风,碧绿的艾草与火红的山茄交相辉映。表达了诗人对村
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尾联遥想当年,南浦遥远,江枫难辨,浓重的家国
之思涌突然上心头,兼有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2分)
参考答案二:先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草屋前后菜园环绕,柴门后是一条两旁种着竹
子的小路。举目远眺,云霭遮住落日,细雨伴随着微风。艾草茂盛,山茄盛开。表达了
诗人对村居(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接着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在美好闲
适的环境中,往事难以忘怀,遥想当年离别时的南浦已相隔遥远,记忆中的楚江枫叶已
无从辨识,抒发了作者虽然隐居江村,但是心系国事,平生志愿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
(“南浦”是水边送别之所,“楚江”是长江,都是当年去隐居时的离别之地。要结合注解
①来理解思想感情。)
11. 【名句名篇默写】
(1)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2)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柳永《望海潮》)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4. 【对文中概念的理解】
不同点:①套话是用来概括异国形象的词语,流变是对异国形象曲解、夸饰和想象的
前后变化;(2分)②套话是某个民族长时间反复使用的词语,具有相对稳定性;流变在
不同时代呈现不同形象,出现较大的变化。(2分)
15. 【对文中观点的理解与运用】
流变反映的是异国异族形象被曲解、夸饰和想象的变化。(2分)几个世纪以来,中
国和中国人在西方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形象。以前中国被夸饰或想象成花园的王国,中
国人被想象成富裕、雅的人。(1分)而后来的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把中国想象和描绘
成肮脏、贫穷的国家,把中国人描绘成猥琐和丑陋不堪的人。(1分)中国和中国人的形
象被曲解、夸饰和想象,先后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就是流变。
16.【鉴赏评价语言】(4分)
①美国人对不良现象能够容忍,但不能容忍一个不开车的正常行为。前后对照,突出
了不开车的人受到的强烈歧视(或:揭示了这个社会荒诞的一面);(2分)②为后面写
人们对“我”的强烈的厌恶(仇视、歧视)态度作铺垫。(2分)
17.【分析作品主题】(5分)
(1)小说揭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行为),哪怕是正常的个性(行为),也会受到他人
的强烈反感。(3分)不开车、不喝咖啡,是正常的行为,只不过与大家的习惯不一样,
却受到了大家的歧视甚至攻击,这正是与他人格格不入的个性受到众人反感的表现。(
(2)小说揭示了习惯势力(保守势力、教条主义)的强大。(3分)开车、喝咖啡是美
国人的生活习惯,没有这两种习惯的人被视为异类,受到歧视和指责,这说明习惯势力
强大,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行为。(2分)
(3)小说揭示了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3分)开车、喝咖啡是工业社会里汽车文化和
饮食文化的代表。不开车、不喝咖啡的人已经无法正常生活,甚至受到排挤,说明它们
已经深入人心,统治着人的思想和行为,人已成为了它们的奴隶,丧失了人格(人的本
质)。(2分)
(4)小说揭示了美国式的霸权主义。(3分)开车、喝咖啡代表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不开车、不喝咖啡的人脱离了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就受到排挤和打击。
一句“你怎么搞非美活动?”点明了美国式的强权意识。(2分)
(小说主题可多元理解,答出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18.【探究作品艺术特征】(6分)
(1)结尾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答制造了新的转折。1分)前面的矛盾冲突刚
刚平息,又突然产生了新的冲突,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1分
)同时引人深思,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1分)
(2)结尾有“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1分)。经理请我喝咖啡,以为冲突
已经解决,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不喝咖啡这件事引起了经理的强烈反感,而这种反
感和和前面不能容忍不开车的人的现象联系起来看,二者如出一辙,所以经理的反感又
是正常的。(1分)这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1分)
(3)结尾戛然而止,简短有力而耐人寻味。(1分)简短的一句“出去!不准再到这儿
来!”表明了人们对不喝咖啡行为的强烈反感,和前面不能容忍不开车的现象联系起来,
(1分)再次强化了主题(1分)。
(写出特点1分,结合内容正确的分析1分,写出作用1分。答对两点即可。)
19.【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①茶的历史(渊源);②饮茶的方法;③茶具的制作;④茶叶的制作;⑤茶叶的贸易;⑥饮茶
与悟道(茶道文化)(一点1分,回答五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0.【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①设立皇家茶苑,设专职监制御用茶业,制茶精工细做,不计成本,制造出了“团茶”
②讲究饮茶的器具,烧制精美的茶具,各类茶具涌现,从品种到数量都很可观,出现了
③赋予饮茶以玄妙的内涵,把品茶和悟道联系在一起,出现了“茶道”。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果没有答出“团茶” “兔毫
盏” “茶道”,则在原得分的基础上扣1分。因为只回答了“升级版”中“升级”
的含义,没答出“版”的内容。)
21.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
不是闲话。因为文章说的是茶,又不止于茶,由茶说到了超越茶本身的一些道理:
①饮茶可品味人生。(1分)饮茶可以超越本味,体悟人生的味道,忘却现实的烦恼(
分)。或:饮茶可品味人生,(1分)归真返璞,体验茶之真味,引发精神的升华,从而
“忘形于天地”(即天人合一)。(1分)
②品茶可以悟道。(1分)中国人创造的茶文化精细而玄妙,甚至与禅融为一体,影
深远。(1分)
③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其实都是日常的基本需求。(1分)饮茶最重要的还是品茶的
味道,简单随意就好,没有必要追求过程的繁复。(1分)
④皇族往往追求极致,将一些本来简单随意的事情搞得繁复十足。制作团茶,烧制茶
不计成本,唯求精良(1分)。正因为宋代皇室的极致追求,才为后代留下了精工细作的
团茶,细腻而光彩照人的茶具以及不朽的茶文化。(1分)
⑤茶原本是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什么样的形式并不重要。(1分)茶事由简入繁,又
回归简,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皇族的追求。(1分)
⑥宋人追求安逸、崇尚雅趣、讲究吃喝,表现之一就是在茶事上追求奢华,因此输了
政权、丢了土地、年年上贡也毫不在意,更何况边贸又赚回了更多地白银呢。(1分)因
为在他们看来,生活和政权不是一回事。然而面对异族侵略,如果一个政权只图生活的
安逸,不加抗争的话,最终带来的必然是政权灭亡,宋朝就是例子。(1分)(从热爱生
活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①得分点在“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由”,答对三点得6分;②只答“不是闲话,
因为文章由茶说到了一些道理”不得分;③答“是闲话”的,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 【压缩语段】
(1)中国首个机器人教师现身(福建或长乐)。
(中国首个、机器人教师、现身各1分。地点可有可无。超出字数、出现错别字或语法
错误整体扣1分。)
(2) ①辅导生习。②巡视监考。③协助家长监护孩子。
(答对一点给得1分,超出字数、出现错别字或语法错误整体扣1分。)
23. 【表达准确、连贯、得体】
评分标准:①短信格式正确,1分;②表达内容完整并照应材料:理解妈妈的关心;表达
拒绝的态度;表达拒绝的理由;希望妈妈放心。4分。③语言得体,1分。④超出字数、有
错别字或语法错误,整体扣1分。示例:
亲爱的妈妈:
我知道您十分关心我的习和生活,我非常感谢您。我已17岁了,有了自己的独立空
间,有了自己的朋友和秘密。有些事我只能和朋友分享,朋友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心里话
让大人知道。所以我不能让您加入我的朋友圈。请您理解我,也请您放心,我在校能
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认真地习,交友也会慎重。您也要照顾好自己。
祝妈妈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爱你的小莉
24.写作(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内 |一等(25-21 |二等(20-16)|三等(15-11)
|四等(10-0)
|等级|容2|)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
|内容较充实
|感情基本真实
|没有什么内容
|表 |一等(25-21 |二等(20-16)|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
|书写较工整
|一等(10-8)|二等(7-6)
|三等(5-3)
|四等(2-0)
|立意较深刻
|立意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材料较丰富
|材料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语言有文采
|语言较有文采 |文句略有表现力
|个别语句较精彩
|见解、构思新|见解、构思较 |见解、构思略有新|个别地方有新意
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
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4个评分点,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即可按等级评分,直至
③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④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关于扣字数分的评分细则】
①写了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写了400字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写了300字的文章,1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写了200字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写了100字的文章,5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⑥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⑦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⑧完全空白的,评0分。
立意参考:(注意“无用”“不需要”两个关键词)
从材料的表层立意:
(1)拒绝、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
①不买不需要的东西,处理掉没用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宽敞、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
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焕然一新。
②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享受自由舒适的生活。
③要敢于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是垃圾
和废物,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处理它们,而是习惯了,麻痹了,环境变得拥挤,
生活变得乏味。所以要敢于舍弃无用的物品。
④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是浪费的表现,缺少生活的忧患意识等。
(2)脱离无用的物品的包围。
①放弃无用的物质,以真正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成为物质的奴隶。
②不要过度迷恋或依赖物质,对物质的需求不可泛滥,要适可而止。
(3)收纳自己不需要、不用的物品。
①是对物品的价值的珍惜。
②现在不需要的物品,不等于将来不需要,收纳它们,以备不时之需。
③收纳自己不用的物品,环境变得拥挤,影响生活品质。
(4)辩证的角度:
①舍弃无用的东西,保留“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
②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关键在人,是由人自己的价值观决定的。
③尊重个人对无用的物品的态度和方式。
从含义的角度立意:
(1)舍弃无用的物品,是释放精神负担。
①扔掉看得见的东西,还要扔掉看不见的东西。从物品的断舍离上升到对耿耿于怀的过去
、那些令你心酸的回忆、纠结不已的伤感等负面记忆的断舍离,解放心灵,找回生活的
②不考虑多余的事,思路就变得清晰,思想就会轻松。
③断舍离能放下那些不需要背负着的思想包袱,让生活轻松愉悦。
(2)收纳、储存无用的东西,是背负思想包袱。
①储存无用的东西以备将来之需,是旧习惯、旧观念在作怪。
②心中装着太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或精神负担,就无法轻装上阵,影响自己的心情。
(3)辩证的角度:随时清理心中的负面内容,保留积极的内容。
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012届高三上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2014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每题3分)1.A(说“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错误,原文有“伸延到D
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3
2014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B(该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与
试卷类型:B卷河北冀州中
2014----2015年度上期期中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来源:|||||]
试卷类型:A卷河北冀州中
2014----2015年度上期期中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
子陵中2013届九年级月考(三)
一、书写(4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2
子陵中2013届九年级月考(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准确答案,每题2分,共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