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鉴定下是不是赝品 电影!

一张叁圆纸币真伪难辨 央视鉴宝专家鉴定是假[图]-鉴宝 央视 赝品 鉴定证书 寻宝 收藏快报 东方收藏 造像 钱币商 古玩城-东方收藏-东方网
一张叁圆纸币真伪难辨 央视鉴宝专家鉴定是假[图]
日 08:23 来源:东方网综合 选稿:吴逸敏
一张叁圆纸币掀起了厦门收藏界一场小风波
  对于6000元买来的一张号称是1953年版面额叁圆的人民币,来自北京的央视鉴宝专家当场鉴定为赝品,而出售该币的厦门钱币商坚持称是真币,另外,厦门本地的古玩商以及钱币爱好者都表示是真品,甚至还有买家要以更高价位来购买这张钱币。双方争执不下,甚至约定好要到北京去找钱币鉴定专家裁判结果。如果确实为赝品,钱币商将根据“假一赔十”的经营承诺赔偿买家6万元,如果是真币,则进京费用由买家全掏。最近,这件事在厦门收藏圈里闹得沸沸扬扬。
  经过一番调解之后,该钱币的买卖双方表示和解了,双方不再到北京寻找钱币鉴定专家做裁判了。
  北京专家鉴定是假
  前不久,厦门裕鑫古玩城邀请在央视做客的专家进行鉴宝,厦门钱币收藏爱好者游先生兴冲冲拿着自己购买的一张1953年版面额叁圆的人民币去做鉴定。结果,鉴宝专家王立军研究后,现场给出结论:“这是一张赝品。”
  鉴宝专家的这一结论可把游先生给“打”晕了。这一张1953年版面额叁圆的人民币,游先生是今年5月份刚刚以6000元从厦门钱币商人兰先生手中买来的。游先生称,他当时购买这一张1953年版面额叁圆的人民币时,同时还有一份《鉴定证书》,出具这份证书的是中国国家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因此,游先生还随身携带来那份《鉴定证书》,不过,王立军随后的一席话让他更加沮丧:“纸币是假的,鉴定证书也是假的。”
  王立军被称为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领域的翘楚,现在是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也是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组长,《收藏快报》、《东方收藏》专家委员会主任。
  打赌要进京鉴宝
  听了鉴宝专家的话后,游先生傻眼了,情急之下就去找厦门钱币商人兰先生要求退货,但是,兰先生否定鉴宝专家关于钱币“赝品”的说法。
  兰先生称,出具这张1953年版面额叁圆人民币的那份《鉴定证书》的,是中国国家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而在钱币鉴定方面,兰先生认为戴志强要比王立军强多了。他觉得王立军在青铜器、佛造像、陶瓷鉴定方面是专家,对钱币可能不熟悉。
  但是,游先生认为,他购买这张钱币当时就觉得很便宜,如果是真品,市场价最少3万元。因此,游先生买回后就感觉到不对劲。如果真是真币,人家怎么可能会以6000元的“低价”出手呢?
  兰先生对此解释说,因为这张钱币流通过,收藏时有经过“水洗”处理,所以呢,价格与新币有相当大的落差。
  联想到之前一些人都称其手里这张钱币是假的,游先生哪里会相信兰先生的话呢。为此,他们双方争执多日。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只好约定上北京去找钱币鉴定专家来裁判结果。如果钱币确是赝品,钱币商兰先生将根据“假一赔十”的经营承诺赔偿买家游先生6万元,如果钱币是真的,则进京费用由买家全掏。
  厦门藏家协调纷争
  后来,游先生又找了厦门一些钱币玩家进行鉴定,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真品,其中包括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厦门分会副会长、福建省钱币协会会员陈亚元。刚一看到游先生手中的钱币,陈亚元马上就称“这张是真币”。身为福建省钱币协会会员,陈亚元平时注意收藏各式各样的藏品,尤其是清代与民国时期福建的地方纸币、票据等。
  陈亚元告诉记者说,像他们收藏钱币时间久了的玩家,一般只要一看一摸就大概可以判断钱币的真假了。而游先生手里那张1953年版面额叁圆的人民币,从纸质、颜色等方面都可看出这张钱币并非现在的纸张。
  厦门夏商周古玩城藏家白建群称,游先生手中那一张钱币是真的,他敢与其他人打赌其真实性。但是,这张钱币可以肯定的是有经过“水洗”等技术处理,而这些技术处理问题在出售之后,应该要先跟游先生讲清楚,不然会产生误会。
  厦门一位研究印刷几十年的技术人士经过研究也表示,游先生手上那张钱币不像是现在新印制出来的。
  一位钱币藏家听说了这件事情,他看了那张钱币之后,表示愿意以一万元的价格拿下。
  听到厦门这么多藏家都称钱币是真的,游先生又开始犹豫了,不再像先前那般坚决要去北京找专家鉴定了。(东南早报)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古董谁懂?赝品花2000元鉴定费 身价暴涨100倍
  2012年不温不火的古董市场因为王刚的疯狂挥锤,再次被纳入人们的视线。
  日前,一则&在北京电视台一档文物鉴定栏目中被砸赝品实为珍品&的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围绕是否&错砸&,形成两派截然相反的意见。栏目方坚称被砸的均为赝品,不会看走眼。而有民间文物鉴定专家则表示,电视上的文物鉴定师水平有限,娱乐化的鉴定方式,不客观不严谨,被砸的不少是真品。
  这一事件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古董鉴定市场的乱象。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老百姓究竟该信谁?
  面对层出不穷的文物鉴定乌龙事件,中国文物鉴定市场目前现状怎样?吉林省古董鉴定圈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鉴定故事?
  本期封面文章,记者将就上述问题为您剖析真真假假的古董圈。
  一部分不看古董只认钱的专家,结果不到一个月就被拍卖了40万元。一件赝品花2000元的&鉴定费&,经常在鉴定过程中&放水&,甚至是看新手的钱下鉴定结果,不少藏友因相信&专家&而受骗上当。某藏家的辽代火盆被古董商人忽悠以4000元卖出,结果不到一个月就被拍卖了40万元。一件赝品花2000元的&鉴定费&,即可获得&鉴定证书&,身价也随之上涨。
  在繁荣的古董市场背后,可谓 &鱼龙混杂&,不仅赝品多,而且古玩鉴定专家也有&赝品&,目前长春本地拥有鉴定证书以及公认的民间鉴定高手,也就10人左右。古董鉴定鱼龙混杂,而官方却不参与民间鉴定,业内呼吁法律介入。
  &错砸&的古董?
  《天下收藏》回应本报,坚称绝未错砸一件
  一把紫金锤,古董定生死。赝品变珍品,专家遭质疑。
  日前,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栏目中,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协议后,表情极其肃穆的王刚,抡起紫金锤,将&康熙五彩棒槌瓶&砸得粉碎。与央视《幸运52》李咏的砸金蛋不同,王刚这把紫金锤看上去有点&恐怖&。
  今年5月,首都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预计半年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和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联合举办,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亲眼比对真品与赝品的机会。展品全部为瓷器,由首博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同时由《天下收藏》栏目组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后,将节目中部分砸碎的瓷器予以修复后参展。
  不过,娱乐化十足的文物鉴定栏目,结果却引发热议。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就曾公开质疑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砸掉的)90%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中国管理科学院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更加直接,以承担法律责任的名义,来证明其判断力。
  炮声隆隆,疑点重重。面对公众的质疑,《天下收藏》回应本报对&砸宝&事件的关注,坚称绝未错砸一件宝贝。
  显然,这样的说法不能让民间藏家们满意,大量藏家质疑这档鉴宝节目太霸道,糟蹋国宝乱鉴定,仅凭现场三位专家看了那么几眼,就草率地给古董定生死,过于激进,&即便是赝品,也并非一文不值&。
  潘家园的常客
  不少人都说,王刚紫金锤下确有&冤情&
  张鑫(因采访者要求化名),古董藏家,在其近160平方米的家中,睡觉的地方只有20平方米,剩余的空间全部被十几年中淘来的&宝贝&所占据。
  &宝贝淘了不少,瓷器、玉石、字画、钱币都有,买古董花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估计起码也得几百万吧。&张鑫告诉记者,多年收藏中,在北京潘家园淘的宝贝最多,那里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骨雕、佛教信物等,可以说应有尽有。
  他说,在寻宝过程中长了不少见识,而《天下收藏》毕竟是古董圈的事情,所以比较关注。
  &藏友的圈子大,北京也有不少朋友,谈起王刚砸宝这件事,大家更多的是惋惜,因为感觉他们对赝品的界定过于简单了,也许好东西就这样被砸了,太可惜。&在潘家园淘宝贝,有时一个月能逛上20天,跟有学问的店主学到好多知识,不少人都说,王刚紫金锤下确有&冤情&,那被砸碎的&钧窑玫瑰紫葵口瓶&、&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康熙青花人物纹葫芦瓶&、&乾隆款粉彩小胆瓶&,在民间都是难得的宝贝。
  &给冠上了&现代仿品&的称谓,的确不能让人信服。&他说,比如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珍品概率极高,虽然有现代仪器,但要复制那个时代的造瓷技术,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古代造瓷的配方、用料,都是现代科技不能解释的,更何况这种创作上的美感,更是不可复制的。
  逐利的鉴定师
  遇到&混钱花&的给&掌眼&,结果是高价买赝品,低价卖真品
  史同文,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对古董鉴定具有较深造诣,在长春市经营一家古玩店。在他眼中,眼下的文物鉴定市场&有点乱&,不仅文物鉴定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国家在文物鉴定体系和评判标准上也缺乏相应的约束,从而导致了文物鉴定行业乱象丛生。
  中拍协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共举办1949个专场,成交576.2亿元,相比2010年的397亿元增长45.1%,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仍是主要的交易中心。中国已在去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和古董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美国占比29%。
  &这些年古董收藏比较火,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投资观念增强有关。&史同文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多数古董藏家,投资收藏主要靠三点:眼力、财力、魄力。很多人在财力与魄力方面相当出色,但最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则是眼力。
  在繁荣的古董市场背后,可谓 &鱼龙混杂&,不仅赝品多,而且古玩鉴定专家也有&赝品&,且真实存在,圈里人都看得明白。
  &认错人,入错群,对藏家来说是大忌。&史同文称,所谓的认错人,就是选择了一个&混钱花&的&师傅&(鉴定师),非客观非理性地鉴定,导致高价买赝品、低价售真品的事情发生。所谓的入错群,是指藏家手里原本是真东西,有些逐利的商家为了捡漏收宝,联合起哄故意&使坏&,让藏家把真品当赝品卖。正是由于这部分藏家的眼力不足,鉴定师市场才异常繁荣,这其中有许多人,是看着新手口袋里的钱,下鉴定结果,更多的是为了逐利。
  案例一
  史同文曾接触过一个藏友,买了&价值不菲&的大量瓷器、玉器。购买前为了保险起见,还特意请&专家&给&掌眼&,认定是真品后才付的钱。可买回来后,其他专家表示全部为赝品。直到拍卖行的拍卖师鉴定&没有太大价值,卖不上价钱&后,才大呼上当。
  业内揭秘:一部分不看古董只认钱的专家,经常在鉴定过程中&放水&,甚至把假古董放入市场,有的藏友因相信&专家&而倾家荡产,到头来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案例二
  我省一位藏家在2010年淘到了一个辽代时期的火盆,随后把它拿到市场上要价4000元。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古董商们,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最多值2000元。后来,藏家被忽悠得没了主意,被其中一个古董商以4000元的价格买走。相隔不到一个月,这件火盆就被拍卖了40万元。
  业内揭秘:古董经营者是地地道道的商人,他们在看到有&潜力&的藏品时,会挖空心思贬低藏品的价值,经常以专业鉴定师的口吻指指点点。经常出现的是,几个人集体压价,打击藏友信心,以无人收、不值钱等一系列借口,让卖家出手,进而从中获利。
  -记者暗访
  2000元/件赝品即可换身份
  本地拥有鉴定证书及公认的民间高手,也就10人左右
  &文物鉴定乌龙&折射出市场乱象,那么这个市场究竟乱成什么样?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在北京一家文物鉴定公司网站上,记者以藏家的身份请求对手中一件清代鼻烟壶进行鉴定,并索要证书。
  &我这个鼻烟壶应该是赝品,不知道能不能给鉴定一个较高的评价?&记者问。
  &可以给你出具专家证书,赝品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现代仿品,就能给你写鉴定。&一位袁姓工作人员称,并且可以找故宫博物院的老师写证明。鉴定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亲自到北京,拿着实物去鉴定;另一种是通过发网络照片,给予鉴定。鉴定费用2000元/件,手续费600元。对于这样的一个鉴定证书有何意义,对方表示,可以让古董在流通环节增值,增加筹码。
  古董鉴定市场究竟有多火?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古董鉴定&,共找到相关结果8700000个。而在这些网站的鉴定栏目介绍中,除了划定相关文物品类外,均在最显眼的位置贴出故宫博物院某某专家等,借此以显示&权威性&。
  事实上,国内文物及艺术品收藏市场,多年来流行&经验鉴定&,只有那些在某个领域阅&物&无数,且具有丰富经验的鉴定师才能胜任。专家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往往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进而判断其价值,已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放眼本地,长春鉴定市场是个怎样的局面?史同文说,根据他的了解,目前本地拥有鉴定证书以及公认的民间鉴定高手,也就10人左右。这些人主要分布在瓷器、玉器、青铜器、书画等领域中。其余一些鉴定人士,不能说一窍不通,但绝对谈不上&精&。
  记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核实,事实证明,现状的确如此。而有证的鉴定师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派,前者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博物院、伪满皇宫,拥有文物部门下发的资格证书;另一部分是民间派,获得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间职业艺术品鉴定师资格,从事民间鉴定。
  -乌龙频出
  民间鉴定 &权威&无门
  官方不参与民间鉴定,而民间鉴定以个人&眼光&为主,&走眼&难免
  究竟国内哪一家鉴定机构最权威?上海一家大拍卖行瓷杂部韩经理告诉记者,目前鉴定主要以目测和物力测试为主。官方鉴定机构主要有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等。而对于民间,北京、上海均以个人鉴定为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官方不参与民间鉴定,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最权威的机构。
  但经验不代表百分百的准确,乌龙事件频出的艺术品鉴定市场,也再次印证了这点。2011年1月,在北京中嘉&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经过鉴定师出具证书后,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讽刺的是,如此天价的艺术品,却在一年之后被人揭了老底儿。有专家称,汉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这样的&凳子&。今年2月,原物主最终承认&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而成。
  而有些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不靠谱更是达到了极限。2011年9月,因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致使银行被骗贷损失5.4亿元。后来有关部门调查后公布结果,&古董&系前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自制。如此小儿科的鉴定,专家是如何给出最后评估价格的?原来,这群专家当时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只&走了一趟看了看&,就写了文字说明并估价24亿元。
  -市场乱象
  看&走眼&无人负责
  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不管&状态:无法律可管、无统一机构监管、无人去管
  业内人士梁先生称,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子,古董鉴定也不例外,三五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有钱大家赚。至于现场鉴定是赝品还是真品,大家心领神会,相约到鉴定现场后,对古董&评估&一番。由于鉴定资格认证和鉴定行为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许多所谓的鉴定机构和专家为谋取不义之财,随意开具不负责任的鉴定证书。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不管&状态:无法律可管、无统一机构监管、无人去管。
  古董鉴定规则到底谁来制定?出现问题如何追究责任?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主任余辉认为,现在市场中的文物鉴定专家良莠不齐,也没有一个权威的专门机构对专家的资格进行认证,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于建筑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等行业的认证工作。
  &十个人鉴定,最后能给出十个不同的结果,而一旦出事却没有一个人负责,这就是国内的文物鉴定师。&中华民间藏品鉴定研究会职业艺术品鉴定师郝景山认为,自己一年也出不了几个证,因为一旦开具证明,就要负法律责任。可社会上有些专家却不同,只要你出钱,他就敢出证。
  如今的古玩界,许多藏友既不是买贵了,也不是卖贱了,而是用真钱换回假古董却不知情,且均有真品证明。有人甚至是在拍卖行买到了假古董,要知道目前的拍卖市场也是同样的乱套,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真假负责。&现在没有人制定法律,也没有人追责,市场就乱在这里。&
  他建议,古董鉴定需法律介入,只有追责制度形成,才能保证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新闻延伸
  瓷器鉴定靠&眼学&还是靠&科学&?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艺术家联盟理事长马骏表示:&现在我们国内大多依存的鉴定方式,还是以专家眼测手摸来鉴定,而在国外很多已经用一些高级的科学仪器鉴定数据和真假。究竟是仪器好,还是专家鉴定准,到现在没有一个定论,但是我认为,认定真假的方向,还是科学依据为最好。&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原秘书长刘东瑞认为,&眼学&和科学鉴定就像中西医一样,最明智的做法是让二者结合,优势互补。
  现在的仿造者很聪明,&科学&也有&打眼&的时候。比如,他可以按照古代的标本来进行合成,古人用什么原料,我也用,所以有时候机器也能被&蒙&了。还有一种情况:一个老胎、老底儿、老的口沿,用新泥接上,重新烧制。你取样检测,如果取底上的,那就是老瓷,如果取到中间,那就是新瓷。这种情况下,仪器的局限性就出来了。反而是&眼学&,从瓷器的器形、工艺来断真假,这些特征是很难完全复制的。
  所以说,&眼学&不可缺。但也得承认,是人就会看走眼,所以必须得引入科学鉴定。&眼学&是经验的积累,这其中也包含了对科学实验结果的吸收。
  拍卖乱象亟待重拳猛打
  陈兴保等专家建议,当务之急要建立艺术品评估体系,即成立国家级艺术品鉴定机构指导拍卖评估,将权威专家鉴定与科技检测相结合,并全程公证。同时,为保证鉴定的独立性,鉴定师不应与任何拍卖公司存在合同关系。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认为,拍卖法应要求拍卖公司在成交后公开缴税凭证;第61条应补充&买受人在拍卖成交后若有证据表明拍品有瑕疵,可按一定方式退换&的内容;对虚假鉴定、联手做局等涉嫌欺诈行为,除民事责任外,须加入刑事处罚。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艺术国际”网站的价值判断。
还没有人赞过这篇新闻,赶快抢个沙发!
相关热词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在线展览推荐12
在线画廊推荐12
涂鸦推荐12
视频连连看
管理员博客
新闻热线:010-
Copyright &
artintern.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国际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鉴定是不是真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