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志益阳市箴言中学校庆庆几年一次?

温中百年校庆
温州中学百年简史
温州中学百年简史
  温州中学创办于清廷推行“新政”时的晚清。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国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商请温处道童兆蓉和温州知府王琛,将温州府属中山书院改为温州府学堂。府学堂后改名温州府中学堂、浙江第十中学堂、浙江第十中学校、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温州地方当局决定以旧校士馆为址创建温州师范学堂。时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的孙诒让亲操筹办。1908年学堂建成。师范学堂后易名温州师范学校、浙江第十师范学校。
  1923年(民国十二年),教育部新学制(壬戌学制)要求将各地省立师范学校并入当地省立中学。于是十师和十中合并,校名仍是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1933年学校改名浙江省立温州中学。
  抗日战争时期的年间,温州三次沦陷,学校数度迁址,先后在青田水南、村头、南田和泰顺江口等地办学。抗战胜利后,1946年省浙东第三临时中学归并温中。
  1949年5月温州解放,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开始全面的改造和建设。
  解放初期,学校按照“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改造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体系,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学生实施智、德、体、美全面发展教育。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全省14所重点中学之一。
  1954年,学校基本完成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转变,着手按社会主义原则实行进一步改造,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8月,校名改为浙江省温州第一中学。学校由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
  1958年,学校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指引下,探索社会主义办学新路,学校工作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9年,全省调整重点中学,本校为全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
  1961年,学校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3年,省教育厅挑选基础较好的17所中学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以与高一级学校形成“小宝塔”,本校名列其中。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学校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学校进行拨乱反正,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规。1978年,学校重新被确定为省、市重点中学。1981年被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1985年,学校复名“浙江省温州中学”,并再次由完全中学改制为高级中学。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舍、设备进行系统配套建设,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加速进行。1992年,学校被评为省先进学校,1993年,学校评为省文明单位(以后仍保留文明单位称号)。1995年,学校被批准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2002年秋,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整体迁移到占地338亩、投资约2亿元的梧埏新校舍。全体师生将在这所现代化的寄宿制的新校里,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学校富有民主爱国的革命传统。解放前,温中是浙南地区传播民主思想和革命火种的重要基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胜利后,师生首起响应,策动独立运动。五四运动时,学生踊跃组织进步会社,宣传新思想和新文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中,本校校友和学生均曾作出出色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温中是浙南学运的中心。解放战争中,进步师生始终站在反内战、争民主、迎解放的前列。解放后,广大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为振兴社会主义祖国而勤奋学习和工作,发扬光大了学校光荣革命传统。
  学校教学一贯严谨求实。解放前,教师除个别外均毕业于高师或大学,学有专长,许多全国知名的学者、专家都曾来校任教过。解放后,省教育厅6次确定或调整省重点中学,本校均名列其中。学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好重点中学的关键,调配和培训工作抓得很紧,师资整体水平较高。八十年代以后,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治学严谨,作风扎实。教学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注意发展培养良好学风。近二十年来,学校大量增加新教师,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继承优良传统,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茁壮成长,呈现了“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可喜局面。
  学生富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广大学生以“英奇匡国,作圣启蒙”为训,严格要求自己。解放前,大多数学生刻苦读书,力求上进。即使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环境中,学校仍能弦歌不辍。解放后,学生更胸怀大志,努力学习,课业成绩,一直居地区各校前茅;课外学习,学术探讨,第二课堂,体育文艺和社会活动,也都播誉全省。早年学生出版的《中国文学》曾被中科院列为学术期刊论文索引篇目;近期的《籀园春草》又多次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社刊。学校致力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创造性、灵活性进一步增强,优良学风得到进一步发展。
  治校富有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建校之初,孙诒让对课程进行大胆革新,开创了改革先风;立校不久,刘绍宽大力整理学务,制定全面的管理规章,奠定了严谨治校的基础;五四运动时期,黄式苏、姜琦等带头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培育了校园民主爱国风气;洪彦远、朱章宝等提倡学术研究,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推动了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学风的形成;金嵘轩主校时间最长,他广聘人才,严谨治校,尊师重教,爱护学生,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德高望重,为校长之楷模。解放后历任领导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改革。“文革”前的17年,着重改造旧学校,确立新的办学原则,探索新的办学路子,开展教材教法改革。八十年代以来,学校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逐步建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优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健全保证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完善实施高效管理的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工聘任制和结构工资制。
  教育改革中,学校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建设丰富多采、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尝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式教学,新的教学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经过长期的努力,几代人的奋斗,学校早已成为浙江的名校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重点学校的支持,加大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现在,学校有较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较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较科学的管理规章,较合理的组织机构,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大幅度增长,温中新校舍建设被列为市重点工程,学校现代化建设列为全市基础教育十大工程之首。学校除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外,还开辟群众投资教育的渠道,1984年起,学校开始招收部分自费生,其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许多校友和其他社会人士也热心捐资助学。
  现在,新校园占地338亩(其中水域约占30%,绿化占地面的40%)。校舍建筑面积共7.67万m2,其中有13738m2的教学楼,5699m2的科学馆(内有天文气象台),4319m2的实验楼,5936m2的图书馆(含学生电子阅览室),7884m2的体育馆,2901m2的艺术楼(内含校史馆),400米塑胶8跑道的田径运动场和1158m2的看台,19078m2的学生宿舍,3940m2的教师休息楼,7732m2的食堂,4319m2的行政办公楼。
  学校电教、实验、劳技设备,体育器材和卫生器械、药品配备,均按省一级重点中学的Ⅰ类标准配置。图书馆有藏书99713册,本年杂志225种,报纸55种。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教育信息中心、校园网络系统、CATV系统、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办学百年来,据现有名册统计,学校毕业、肄业共40193人。其中:解放前的旧制中学1316人,师范学校655人,初中4079人,高中2070人;解放后初中13324人,高中18749人(见附三)。先后在学校工作过的教工约2000人。
  校友分布全国各地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校友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解放前,许多校友投身革命救国,据现有材料统计,至少有260名校友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其中在校时即参加共产党的70多人(见附四)。在革命和建设中,有40多人成为革命烈士(见附五)。学生参加革命队伍、在校入党及成为革命烈士人数之多,均居浙南各校之首。
  校友中文化科学人才如林,科技界、教育界、文艺界、医务界、新闻界、法学界、史学界……,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上都有一批杰出人物。其中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9人,评为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的约500人。数学家中担任过国内外知名大学数学系主任或数学研究所所长的不下30位,因而温中被称为“数学家的摇蓝”。
  年青的校友人才辈出,其成就更是喜人。许多人成为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和新秀,不少人在新兴学科前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据已收到的校友登记卡统计,八十年代以后毕业的校友中,具高级职称的上百人。
  广大校友情系母校。许多校友经常回访母校,向师生作专题讲座,不少校友为改善母校办学条件出资出力,还有的校友为在校师生设立各种奖学金,帮助母校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见附六)。百年校庆筹备期间到目前为止,已有两千多名校友共送赞助款近二百万元,支持庆典活动(校友赞助名单另行刊印)。   
浙江省温州中学百年校庆办公室供搞 信息中心制作联系地址:温州胜昔桥 温州中学校庆办 邮编:325000电话:1
传真:1电子信箱:有一棵大树的学校
写在诸暨中学百年校庆前夕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
浏览次数:
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与诸中师生在一起。
  编者按:6月19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关于诸暨中学的长篇报道,很有启示。现予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这里是著名的西施故里、越国古都,这里有一座令人景仰的学府。从这里,走出了中国核先驱赵忠尧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何增禄院士、著名社会活动家徐逸樵、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何占豪、金石书画装帧大家钱君匋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犹如一颗颗璀璨之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她,就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诸暨中学。   究竟是怎样的人文底蕴孕育了这所名校?又是怎样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创造如此辉煌的育人成果?今天的她,对于前行中的我国基础教育又有怎样的深刻启示? 古城诸暨,寻常巷陌,诸暨中学的校园就安静地藏于智度山下。乍一看,许多人以为这是一座公园,殊不知,这所古老而厚重的学府,已经在此矗立一百年了。   走进诸暨中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大树。在湖光潋滟的毓秀湖畔,一棵老樟树已经走过了六百多年的风霜。今天的它,依然郁郁葱葱,树冠落地面积达千平米,粗壮的树干需要六人才能怀抱。他宛若一位智者先贤,见证着学校一个又一个奇迹。   走过“古樟春韵”,接下来是“荷塘夏雨”、“月山秋色”、“溯园冬雪”三景,四大景点以四季为喻,展现了校园清新、古朴的自然风貌。伴随一路的,还有听不厌、闻不尽的鸟语花香。不时可以看见,手捧书本的学生在长椅上、亭子下安静地阅读,亦或用心与这绝美的景致对话。   校园中,最引人遐思的是独特的人文风貌。溯园广场上,雕刻着90年校庆的题词。其中,杨振宁所题的“严谨治学”的办学思想和李政道所题的“执着、创造、协作”的校训分外引人瞩目。沿着校园中线,随台阶拾级而上是暨阳门,台阶一直通往智度山山顶,途中将跨越七种颜色的门,寓意着一步一个台阶,一心一意攀登。   校园一隅,还静静地伫立着学校最古老的教室,名曰“智斋”。学校根据图片,将这座老木屋恢复了原样,并把它改造成了百年校史纪念馆,作为永久的珍藏。老房子,老历史,不由得令人感慨万千。   这注定是一座不平凡的校园,园中的一点一滴都折射出历史的厚度,成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教育理想的依托。   “十年一剑”的远景规划   教育是现代诸暨的一张名片,跨越百年的诸暨中学始终站在诸暨教育的最前沿,成为其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近二十年,诸暨中学在上下求索中不断书写新的传奇。这一切,首先得益于学校“十年一剑”的远景规划。   1993年,潘国权走上了诸暨中学校长的岗位。当时,学校6个平行班的招生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校园陈旧的教育设施也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改善办学条件,还是选址重建?潘国权面临着选择。那时,有人对他说:“你这块是风水宝地,能卖几个亿,完全可以另外建一所新学校。”但潘国权心里清楚,学校固然可以新建,但文化怎能搬迁?而文化是诸暨中学最大的根!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了学校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   第一,改造学校。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规划,请有关专家、部门论证,然而一点一点改造。几年中,智度山改建成了植物园,校园新建了四大景点,最重要的是,文化古迹保护下来了,校史纪念馆落成了。   第二,扩建学校。在诸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原址的基础上扩展面积20多亩,新建了毓秀楼、科学馆、师生食堂及学生宿舍,为师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三,新建学校。学校投资亿元,在暨阳新城创建了暨阳分校。为了不稀释优质教育资源,学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一步步扩大办学规模,平均一年扩大两个班。到暨阳分校落成时,学校共有20个平行班,将其中8个平行班放到分校。至此,学校实现了以诸暨中学为依托,以诸暨中学教育集团为载体,一校两区,统一管理,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十年磨一剑。2005年,当新一轮太阳升起之时,一个崭新的现代化诸暨中学出现在暨阳大地上,为求学若渴的学子们点燃了未来的希望。   “整体发展”的教育理念   潘国权校长曾在《我的教育观》一文中写道:“我认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应体现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之中,否则,这样的特色注定是不会长久的。”他如是写,也如是做。今日诸暨中学的发展,正是将每一任校长的文化传承、改良、创新的结果。   作为一所优质中学,诸暨中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准确的办学定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就提出了极富人本思想的“两全三负责”办学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负责,对学生一家负责,对社会负责。”1998年,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潘国权又提出了“学生整体发展”理念。他指出,中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示范性高中,决不能仅仅将目光瞄准眼前、对准分数、紧盯几棵树木,而是要着眼能力、放眼未来、举目整片森林。   这一理念,成为了诸暨中学一直坚守的信仰。而理念的实现,则寄托在缤纷多彩的活动之中。   诸暨素有香榧之乡的美誉。每年早春时节,树木刚抽新芽,诸暨中学的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上路了!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香榧情·春季远足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以年级为单位,徒步往返赵家镇香榧森林公园,翻山越岭50里,领略难得一见的榧林胜景。活动中,孩子们走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了解农村的乡土人情,认识诸暨乡村的千年文化,激发了爱家乡、爱祖国之情。徒步行走,也让他们的身体、意志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每次走到最后,孩子们都走得东倒西歪,连跟队的女教师都走哭了,但大家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那种感觉,那种画面,一辈子都忘不了。   “患难见真情”,师生之情也在活动中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在路上,有的学生像兄弟一样和老师勾肩搭背,细心的女孩子还会拿零食给老师吃,这种感觉和平时上课完全不同。潘国权对此深有感触:“好多次和学生一起去踏青,学生对我特别亲,拼命地喊‘校长好,校长好!’那种感觉,真是无与伦比的幸福。回来以后,学生整天围着我笑嘻嘻的,当我再去要求学生时,他们不再逆反,而是觉得校长和自己在一个共同体里面。”   德育是什么?不正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吗?当前,有些学校的德育是为做而做的“花架子”,有些学校又因为怕出安全问题,把学生死死地拴在教室里。其实,张弛有度的教育才更有生命力,活动不仅不影响教学质量,反而让学生更有凝聚力,使以后的教育更加容易了。   学生整体发展,还不仅仅在德育。在诸暨中学,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的最后15分钟,是固定的长跑时间。从高一年级开始,三个年级轮流,平均一星期跑两次,严冬酷暑从不间断。去年,浙江省对新入学大一新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随机抽查1000名学生进行检测,在全省所有普通高中的数据统计中,“耐力项目得分(1000米/800米)”诸暨中学均排在全省第一。在省公安专科学校招考的3000米体能测试中,许多学校的考生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唯独诸暨中学的学生跑完全程却一点事儿都没有。这些并非偶然,是长跑为身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诸中人相信,学生整体发展就是要为每一个有潜力、有兴趣的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的平台。为此,校园里艺术节、体育周、科技周、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等活动常年不断,校报上刊登的都是学生写的美文,连校体育馆的题名也由学生书写。今年,学校计划在百年校庆之际,征集所有校友的书法、美术作品真迹,按照年代依次在校史馆展出。潘国权说:“办这个活动,就是希望告诉今天的学生,不光要读书、分数,更要做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我们‘严谨治学,培养个性’的指导思想的体现。”   学校要长盛不衰,教育质量是永恒的生命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使学生既读书,又不死读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是诸暨中学探索的目标。学校在课堂教学理念上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第一,打好基础,一个不落;第二,注重能力,鼓励拔尖。有一句话说得好——“我听见的,我忘记了;我看见的,我知道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为此,老师们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想、多看、多动,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各层次的学生。   近年来,在高考升学竞争依然激烈的情况下,诸暨中学在教育质量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同时成为获得清华、北大实名制推荐的学校,浙江省仅有八所学校享有这样的殊荣,这无疑是对学生整体发展理念的充分肯定。   “高山景行”的教师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或许,与当今许多学校的气势恢宏相比,诸暨中学古朴的校园算不上“气派”,她的闻名遐迩,更在于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从上世纪20年代的音乐美术老师钱君匋大师,到今日活跃于讲台的一位位充满亲和力的名师,一代代的优师队伍,擎起了学校优质教育的旗帜。   对于教师之“名”,潘国权有着独到的解读:“此‘名’非常‘名’,它是指能够真正拥有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本位去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高度,它是举手投足间展现出的教育意蕴,它并非存在于一位老师身上,而是流淌于全体教师的血脉中。”   百年路遥,诸暨中学对于教师培养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他们的师训其实并没有超乎常人的捷径,只是在最为朴实的校本教研中做到了孜孜不倦。针对“向45分钟要效率”的目标,各个教研组将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日常教学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钻研教材、教学、课堂。去年,青年教师素质大比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热闹开展;今年,浙江省高中生物优质课评比、绍兴等五地市高三地理研讨会等大型活动又相继举行……   在这个校园中,没有停下来的思想,没有向后看的灵魂。   在如此催人奋进的气氛中,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凝聚力,他们行为优雅、言谈文雅、气质儒雅,他们春风化雨、品若芷兰。文化具有感染力,许多刚刚进来的年轻老师,很快备受鼓舞。他们诚心诚意地拜老教师为师,如饥似渴地向师傅学习本事,日以继夜地准备严格的考核,如一年一次的绍兴市教师解题能力测试。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用有力的双手接过了师傅手中的旗帜。   诸暨中学的校友,原教育部长何东昌曾说:“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个教育专家。”在诸暨中学令人羡慕的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支格外蓬勃的班主任队伍,他们有着两大标签:一是专业,二是幸福。   “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诸暨中学的班主任们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总是带着渴望走进培训的讲堂,因为那是让他们的教育生命升华的地方。在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上,不少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在此言传身教,许多工作中的难题在集体的力量下迎刃而解;在来之不易的外出培训机会中,部分优秀班主任和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专家面对面切磋,以“他山之石”,攻“己身之玉”;当每位班主任收到学校精心汇编的优秀教育案例、班级专题教育等资料时,他们的眼前又多了许多可资学习的榜样……   班主任的工作是无止境的,但他们又是那样幸福,因为学校深深地理解他们的辛苦,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给他们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像班主任自我选岗、增加班主任津贴、设立“资深班主任”、试行班主任休假制度等等,一点一滴,都在努力让工作与幸福画上等号。   在诸暨中学的教师荣誉栏中,镌刻着一连串掷地有声的名字——省特级教师1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教师1人,具有省劳动模范、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等省级荣誉的教师36人……他们是高山,是先遣,是学校最珍贵的财富。   文化是一种深远的力量,它孕育了诸暨中学自由、博大的教育情怀,也深深地浸润了每一位师生的灵魂。今日的诸暨中学,正走在第二个十年规划之路上——将本校办成一所全国知名、有世界影响的、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校,将分校办成一所现代化的新兴学校,一个多元发展的教育集团正在稳步前行!   有人说,学校就像一棵树:其根,坚守着脚下一方泥土;其干,撑起了头顶一片蓝天;其叶,芳菲满枝葱郁;其花,甘化落红为泥;其果,化育满园馨香……其实,诸暨中学正是那棵大树,在百年文化的滋养下,顶天立地,桃李天下。   (注:诸暨中学将于今年10月5日迎来百年华诞。)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阅读(70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1067',
blogTitle:'校庆、校史、校史陈列室(原创)',
blogAbstract:'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在几年前的一次初中同学会上,我们邀请到了原来的数学、化学、政治和英语的任课老师参加。其中一个环节就是请老师们发言,其他老师都很兴奋地抢着发言,唯独英语老师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我们看得出他那脸上的微笑下面藏着隐隐的酸楚。  我们那个中考的时候,其他课都考得不错,总成绩在东阳中学录取分数线上的就有10多个,特别是数学成绩在全县都是名列前茅的,数学老师因此被上级任命为校长。可是,就是因为我们的英语成绩太差,没有一人超过60分,所以竟然一个也没有被东阳中学录取。  在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无法原谅那位差劲的英语老师,他在我们的眼中一文不值。  也许是岁月会抚平心中的怨恨,也许是三十年后的我们成熟了,我们不再怨恨不再埋怨,我们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宽容。我们知道,在那个岁月,那位老师被学校安排教英语也是不得己的事情,肯定也痛苦了一段时间,自责了一辈子,听说后来他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也得到了大家的公认。我们懂得人生就是这样,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能让时光倒流,即使英语老师水平很高,其他老师很差,结果不是一样吗?既然如此,何不选择原谅呢?  在晚宴上,我们几位组织者带头向这位当时很差劲后来很敬业的英语老师,本不喝酒的他竟然一饮而尽。。。。。。  本来,我们应该是东阳中学的学生;本来,我们可能是东阳中学走出去的天子骄子;本来,我们应该去参加百年校庆的。  岁月无痕人有痕。阴差阳错,我们上不了,我们的子女上了;百年校庆,我们来不了,我们的子女来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志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