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意大利语发音怎么说

[转载]卢浮宫参观攻略
卢浮宫,令人向往的地方。玻璃金字塔入口更是有它的神奇之处,贝律铭花了连个月时间不断观察其人流才有了如此惊世的灵感!女儿介绍得很详尽,不虚此行啊,悠闲。
&&&& 女儿参观卢浮宫后写的日志,对初次参观者可能会有所帮助,特转来。
卢浮宫参观攻略
&哎~这个不是观后感~但这个很现实~如何参观卢浮宫。&
我图省事在这里不放插图了,所有必要插图都会在相册la
rencontre里面出现。&
提到卢浮宫,大家并不陌生,率先印入脑海的可能是卢浮宫三宝: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胜利女神。但等待着你的卢浮宫饕餮盛宴绝不仅仅是这些,为了更好的品位其中美妙滋味,畅游真正的卢浮宫,我们还需做很多的准备。
无论是一个艺术爱好者还是历史迷,或者仅仅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游客,卢浮宫都是不可错过的。它始建与12世纪末,如今在叙利馆地下一层还能城堡护城河及城墙的遗迹。它见证了过法国瓦卢瓦和波旁王朝的辉煌,直至路易十四移居凡尔赛宫。卢浮宫以及其西侧的杜伊勒里宫(Palais
Tuileries)都是法国重要的皇权中心。卢浮宫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开始收集艺术品,从此绵延不绝,直至拿破仑三世时期。著名的法国画家柯罗和雷诺阿的美术作品就是卢浮宫的最后一批收藏之一。因此,想要看其后的美术作品,即印象派大师之杰作必须要去奥赛美术馆(Mus&e
d'Orsay)、橘园美术馆以及诸多专门的纪念馆了。
如果在巴黎旅行或做短时间逗留,卢浮宫一行可选在周三或周五,每周的这两天卢浮宫延长营业时间至晚九点半,纪念品商店延长至晚九点四十五。如果想要粗看卢浮宫展品至少需要1天。每周二和节假日卢浮宫是闭馆的。如果住在巴黎1~20区,早八点动身前往卢浮宫绝不夸张。排队等候的时间可以细细品味卢浮宫外围建筑以及小凯旋门、协和广场、凯旋门连成一线的美丽景致。不远处的杜伊勒里花园也值得一看,原先的杜伊勒里宫在亨利四世时期通过花廊与卢浮宫相连,据说相当壮观。可惜的是,巴黎公社濒临倒台时,公社成员在杜伊勒里宫里誓言举火焚烧宫殿,如此宫室毁于一旦。幸运的是,卢浮宫及其收藏的艺术杰作在这场大火中得以幸免了。除了这些着有历史痕迹的建筑物和雕塑,广场上的鸽子也是一道有趣的亮丽风景。等候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值得注意的是扒手在此期间也不甘寂寞,所以要格外小心。
&&&&如今的卢浮宫是世界艺术的殿堂,它分为三个馆:北侧的黎塞留馆(Richelieu),收藏远东、近东、伊斯兰文物及雕塑;14世纪至17世纪的法国油画;德国、尼德兰和佛兰德斯油画以及其他绘画和形象艺术。叙利馆(Sully),收藏古埃及、近东、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文物及雕塑。以及法国文艺复兴以来的重要绘画。德农馆(Denon
),收藏古希腊、伊特鲁里亚、古罗马雕塑;17世纪至19世纪的法国油画;意大利及西班牙油画。三馆均已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命名。其中德农馆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原因是其收藏的卢浮宫三宝。想要一睹“三宝”,早起早到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一张旅游利器:巴黎博物馆通票(Paris
museum pass),通票的传奇式的使用方法可以在它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我觉得一个没有通票的人~就可以不用混了~~~~~~
有了它既省钱,又省力,排队都是在快速通道,过了安检就不再用买票了。
因此,一开门,先要直奔德农馆。下到地下一层拿破仑中厅右手边的就是了(南侧)。有通票的就可以直接进了,一路上全都是三宝的指示标,非常好找,建议参观顺序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米洛斯的维纳斯。即便你对这三件“宝物”的美感缺乏了解,并不热衷美术,还是要先去看一下,因为不一会儿,人多的就会超乎你的想象。一号线地铁都给他们跪了~~~~~像蒙娜丽莎这样的作品看都看不到了。嘿嘿,我当时简直就是前排~木人木人木人~
上午可以尽量看德农馆,因为这里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一些巨幅作品也往往收藏在此馆,如席里科的《美杜莎之筏》,委罗内塞(Veronese)的《迦纳的婚礼》,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等等,需要一定距离的远观,因此过多的人潮对欣赏不利。不过这也是十分无奈的事情,因为卢浮宫处处是杰作,名画面对面是最大的“悲哀”,如果观赏一幅画的人群挤满了走廊,它对面的那幅画就很难欣赏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德拉克洛瓦的两幅《自由引导人民》和《西塞岛屠杀》;委罗内塞(Veronese)的《迦纳的婚礼》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德农馆的精品不胜枚举,一一端详对于短期的旅行人士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选择重点观看。比如卡拉瓦乔、雷尼、丁托列托、乔托、波提切利、提香、拉斐尔、安格尔等人的画作。
说到这里,推荐几种安排参观路线,寻找心仪画作的方法。对于纯粹观光旅游性质的游览,可以买一本自助游的相关书籍,里面有一些重要作品的地图点标,方便有的放矢的游览。当时自己用的是《巴黎自助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DK
top10巴黎》;iPhone上面的应用软件louvre100和卢浮宫官方软件louvre都是不错的参观导览软件。至于对艺术或者历史痴迷的粉丝则直接去卢浮宫官网搜寻自己喜爱作品的位置。总而言之,短期是无法穷尽卢浮宫所有收藏的。因此,有的放矢才会对得起弥足珍贵的时间,不虚此行。当然你也可以在拿破仑中厅找到一些免费的导览图,我觉得上面最有意义的是洗手间的准确位置,其他的就不敢恭维了。(语音导览就算了,肯定吐血,因为展品太多了)。
德农馆1层是这些著名的画作(注意这里说的是法国的1层,相当于中国的二层,注意当地的指示标哦,法国把咱们的一层叫做rez de
chauss&e,即底层),底层则是重要的古希腊罗马雕塑。有名的雕塑都在这里,可以集中参观。
上午结束德农馆的参观可以到拿破仑中厅餐饮区,餐饮以快餐为主,品种还算多样。想省钱的游客可以自带午餐。卢浮宫除了超大件行李外是不用存包的。但切忌不要在展厅里吃东西、喝饮料。只有饮水是被允许的。即便自带午餐也要回到拿破仑中厅来享用。
如果有时间,下午就可以充分的徜徉在黎赛留馆和叙利馆了。这里集中了法国、荷兰(尼德兰画派)、德国一批优秀画家的精品之作及其珍贵的草稿,简直数不胜数,目不暇接。维米尔、丢勒、荷尔拜因、枫丹白露画派、扬.艾克、安格尔、华铎、米勒、夏尔丹、柯罗、大卫、布歇、普桑、鲁本斯......最令人兴奋的是黎赛留馆和叙利馆人往往很少,绝对有时间尽情观赏画作。
同时,黎赛留和叙利馆还收藏了一些重要的埃及、中东地区的文物。比如汉莫拉比法典等等。我个人比较喜欢阿肯那顿的头像~~~这个法老好诡异啊~/据说看过《卢浮宫遇到紫禁城》纪录片的小盆友率先奔到书记官这尊文物前。
在黎赛留馆的地下一层还有皮热中庭和马利中庭,日光下彻,雕塑林立,也十分壮观。
一天下来,不要忘记去纪念品商店转一转。位于拿破仑中庭(金子塔下面的出入中转大厅)的纪念品商店一层有大量卢浮宫画册和艺术书籍出售,法语、德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的版本居多。如果只想购买介绍卢浮宫重要艺术品的图书,繁体中文版本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当时买的是《THE
LOUVRE ALL THE
PAINTINGS》画册,目前只有英文版本,但涵盖了卢浮宫内收藏的所有大小画作,印刷也比较考究,但大图和细节图并不是很充分。跟工作人员谈及画册语言问题时,他们告诉我重要的卢浮宫相关书籍均有英文版本,一些画册的法文版本在随后一两个月就会面世了。我想观者即便不通外语也可以买一本回去收藏,因为这些精美的美术图像是不需要语言强加修饰的,观赏本身就是一种沟通和愉快的经历。
其二层的纪念品价格较贵,并且与卢浮宫本身内容联系不是很密切,不过喜欢家居饰品的女性千万不要错过。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黎赛留馆、叙利馆乃至专门收藏东方文物的吉美艺术博物馆(le
Mus&e de Guimet)中一些著名雕塑的复制品。
不过真正好玩的纪念品商店在出口的卡塞尔长廊(le cercle
louvre),一条长廊里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卢浮宫周边礼品店。他们依托卢浮宫中的艺术品为创作源泉,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爱不释手,尽管价格不菲还是忍不住频掏腰包啊。好多人的纪念品都是在卡塞尔长廊里买的~~~
如果你很早就离开卢浮宫,还可以凭着当天的门票或者有效的通票免费参观德拉克洛瓦博物馆。那里其实是这位伟大艺术家的故居。ps:我觉得不喜欢艺术的人,是不会神经兮兮的跑到德拉克洛瓦博物馆寻访的~真正喜欢艺术的人怎么可能一天从卢浮宫里出来,并且还有时间再去德拉克洛瓦的故居呢~哇哇,腐女和花痴除外,据说这个美貌的好孩子终身未娶~~~死后一堆画界男同胞悼念他~~~~~~)
(ps:卢浮宫是可以照相的~只要关掉闪光灯就行~就我所知只有奥赛博物馆和橘园博物馆的莫奈部分不能照相)
最后,祝那些即将或者有朝一日踏上卢浮宫之旅的个位,玩的开心~!
(插图是俺配了几张)
卢浮宫“三宝”
席里科的《美杜莎之筏》
席里科的《美杜莎之筏》(局部)
委罗内塞(Veronese)的《迦纳的婚礼》,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局部)
德拉克洛瓦的《西塞岛屠杀》
汉莫拉比法典
女儿在卢浮宫拍了一千多张照片,大饱眼福。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随我初识卢浮宫
回归!!向某14天占领巴黎之巴黎深度游记《五》:带你讲遍卢浮宫(第一部分)---随我初识卢浮宫
写在前面:
&&&&&&&&&&&&&
在向某游记阔别了5个月后,经历了暑假,雅思,驾校,实习后,终于安定下来可以继续了。期间不少同学众问过我怎么不接着写。。。。向某真是实在忙得不可开交,在此向观众们至个歉意。那么现在开始,向某游记,继续连载。
由于卢浮宫这一期游记需要介绍大量知识,所以分为上中下三篇写完。今天所看的为卢浮宫游记第一部分:带你初步认识卢浮宫,着重讲一下卢浮宫内部展品构成和镇馆三宝。
=====================================================================
&&&&&&&&&&&
& 说到卢浮宫,我想起一件往事。
&&&&&&&&&&&&
上初中的时候,我看了《卢浮魅影》。我记得还是在中央六台的佳片有约看的。
&&&&&&&&&&&&&
我记得,电影里女主角是苏菲玛索,她家的公寓就在卢浮宫对面。在夜晚来临时,可以走上阳台坐在栏杆边,吹着晚风,注视着夜晚寂静的卢浮宫。
在高三那段因我学习差心情抑郁的日子里,常常窝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想象着法国的样子。想象卢浮宫的样子,想着想着便觉得灵魂出窍了。
于是后来我真的到了法国,我的梦终究没有醒来,并沉睡下去。
------------------------------------------------------------分割线------------------------------------------------
&&&&&&&&&&&
在电影中看卢浮宫,感觉似乎占地面积极大,光是门口的广场就是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见到实景以后发现似乎比想象中小了一半,如果不是有门口的玻璃金字塔让人
眼前一亮,传说中的欧洲艺术宝库-----卢浮宫,这栋建筑的风格看起来和巴黎市政府还有众多的法国老建筑差别不大。
不过虽然是广场比我想象的小一些,建筑的风格也和市政府很像,但是它的建筑规模确实是非常罕见地大,确切点说这是一个建筑群,一个特别巨大的U型建筑,占
了一整条街。建筑结构如下,蓝色小叉所处的位置就是那个玻璃金字塔,也就是建筑中间包围的那个广场,而红线标出的部分就是卢浮宫的展览区域了。
卢浮宫有今天这么大,不是一日之功。它最早动土于1204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是为了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为了保卫北岸的巴黎地区,
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纳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和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
这名字是否很狗血?
&&&&&&&&&&
而后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因而使它成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后来各代皇帝不断地修建,拆,再建,在装修,然后出现多位喜欢收集油画的皇帝,于是无所不尽其极地从各处收藏油画以及珍宝。
&&&&&&&&&&
后来到了亨利十四,他居然还在里面扩建完了一个庭院养大型动物。再又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他是卢浮宫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的最大功臣,海量扩建与收藏名品,奠定了如今的馆藏量。后来到了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时期,卢浮宫中的庭院被改作断头台。
&&&&&&&&&&
卢浮宫的最后一位主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敛财狂人拿破仑。而拿破仑的观念就是“一个字:抢”,如今卢浮宫门匾上的马雕塑,就是他从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
堂上抠下来粘上的,而拿破仑的土匪观念就是:任何天才作品,那都必须是法国的。就和如今任何名人都应该是韩国人一个道理。。。
&&&&&&&&&&&&
卢浮宫广场上,实际有4个玻璃金字塔,3个小的一个大的。一般明信片上卢浮宫门口那个很大的金字塔就是位于中央位置的这个大金字塔了,旁边的3个小金字塔几乎只有大金字塔的3分之一那么大,围绕着这个大金字塔。
&&&&&&&&&&&
至于这个玻璃金字塔的来历,我想大多数人都知道,我就简单说说吧。法国曾有一个叫做密特朗的总统,这个人也许政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弘扬巴
黎的文化。也就是他,找来了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贝大叔思前想后,居然想出了金字塔的方案。那么这个金字塔除了外观新颖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呢呢?
&&&&&&&&&&&
第一,自从有了金字塔以后,卢浮宫的入口就成了地下的,游客进入金字塔里通向地下一层进入卢浮宫,这很好地维持了地表上卢浮宫广场的宽阔美观和整洁。
&&&&&&&&&&&
第二,卢浮宫其实本是王宫,内部复杂交错,想去一个房间可能需要穿过很长的走廊才能到达,于是这复杂的结构给参观带来了不便。但是金字塔的出现减缓了这一
现象,在地下一层,金字塔直对三个入口,分别通往不同区域,于是方便了很多。但其实向某的意见是,实话说我并没觉得方便很多,依然很麻烦。。。卢浮宫里想
从一个展馆到另一个展馆,绕路就能把你绕死。
&&&&&&&&&&&
第三,一个博物馆,后勤服务设施一般占总面积的一半。过去卢浮宫博物馆只有20%的面积用于后勤。有了这座“金字塔”,博物馆便有了足够的服务空间,包括
接待大厅、办公室、贮藏室以及售票处、邮局、小卖部、更衣室、休息室等,卢浮宫博物馆的服务功能因此而更加齐全。
&&&&&&&&&&
那么现在随着我的脚步前往卢浮宫。我是坐地铁到达卢浮宫的,地铁口直接就在地下一层。地下一层里很多商店,里面都买美术书,画册什么的。
&&&&&&&&&&&
出了地铁站穿过那些商店以后,就发现我已经在一个小金字塔底下了。小玻璃金字塔的底座也是玻璃的,就在地表上的广场盖满浅水的玻璃金字塔底座下面,还有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与地下一层的地面以塔尖相接。
&&&&&&&&&&
实际上要是按正常步行路线,是要从地表进到大金字塔里面然后直接下楼至地下一层售票处的。
&&&&&&&&&&
接着向前走,就来到了那座大金字塔正盖着的地下部分,这就是卢浮宫后勤部分的中枢了,有信息咨询处,10多个售票口,卫生间,纪念品店都在这里。虽然卢浮
宫这样举世闻名,但其实参观者其实并没有多到爆,起码在馆内是可以安静地看画的。在法国的留学生有个好处,其实也算是法国福利好的一个特点,学生进博物馆
都不要钱,所以我索要了一张免费门票后便往前走。
&&&&&&&&&&&&&
也就是在这个大厅里的正中间,很显眼地座立着旅游咨询处,卢浮宫果然是国际大博物馆,各种语言的参观索引都有,而居然还有阿拉伯语的!!!
&&&&&&&&&&&&&
在这个大厅的西,北,冬三个方向,分别是3个入口。
&&&&&&&&&&&&&
在这里我就要讲一下卢浮宫的内部格局分割了。在卢浮宫里,3个入口分别通向3个大展馆:德农馆(Denon),叙利馆(Sully),还有黎塞留馆(Richelieu),每个展馆有四层。如下图所示:
&&&&&&&&&&&
说是三个展馆,其实从图就能看出来,进去之后就会发现三者连在一起,在每一层走着走着就会到另一个展馆去了。但是由于德农馆和黎塞留馆之间无任何通道连
接,加上有些展馆临时关闭无法通行,当你想去斜对面的一个馆时,就要先下一楼找楼梯再找入口进另一个馆,所以以致有时要走上两三站路那么远。卢浮宫内部结
构无比复杂,拿着地图都会走失。于是这光是找地方就会花很久,加上很多展馆不开放无法通行,以致找楼梯都是个难处,我走了一天居然累的脚抽筋,头晕转向最
后连出口都找不到。
&&&&&&&&&&&
好了那么我们现在来说说,这三个馆分别以什么为主题。
&&&&&&&&&&&
卢浮宫的官方地图不是按馆划分,而是按照楼层划分。就算每个馆的不同区域,都是有不同的主题。所以以前看有很多卢浮宫指南说德农馆展出的作品主要是油画,这显然不对。
&&&&&&&&&&&
2011年的新的卢浮宫中文版地图我在网上看到过,显然有点简化的意思。法语版地图中明确标出所有区域的主题,而中文版中则只是模糊地标了几个最出名的主题和最耳熟能详的作品,是蔑视中国人不懂艺术?还是纯粹是改版的时候弄巧成拙?
在此我对照法语版地图,把更为详细一点的主题划分讲一下:
A.黎塞留馆(richelieu)
黎塞留馆地下一层:法国雕塑,伊斯兰艺术,临时展馆
黎塞留馆的一楼:法国雕塑(5到18世纪),法国雕塑(18到19世纪),美索不达米亚文物馆。
黎塞留馆二楼:法国七月王朝工艺品,法国王朝复辟工艺品,拿破仑三世套房,中世纪工艺品馆,,文艺复兴时期工艺品展,17世纪工艺品展。
黎塞留馆三楼:法国绘画(18至19世纪),弗拉芒画派(17世纪),荷兰画派(17世纪),德国画派(15至16世纪),荷兰画派(15至16世纪),法国绘画(14至17世纪)。
B.叙利馆(sully)。
&&&&&&&&&&
叙利馆地下一层:中世纪卢浮宫城壕,古代模型馆
&&&&&&&&&&
叙利馆一楼:古代伊朗文物馆,萨克雷尔侧宫,埃及法老时期编年文物,古代希腊文物。
&&&&&&&&&&
叙利馆二楼:埃及法老时期文物,希腊陶瓷,前古希腊时期文物,古代希腊及伊特鲁利亚和古罗马时期的青铜器和其他珍藏品。
&&&&&&&&&&
叙利馆三楼:法国绘画(17-19世纪)
C.德农馆(denon)
德农馆地下一楼:前古希腊馆,埃及科普特时期馆,意大利和西班牙雕塑(11-15世纪),北欧雕塑(12-16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埃及文物。
德农馆一楼:意大利雕塑(16-19世纪),北欧雕塑(17-19世纪),古代伊特鲁利亚和古罗马文物馆,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馆。
德农馆二楼:西班牙绘画,意大利绘画(13-18世纪),英国绘画,法国巨幅绘画,阿波罗画廊。
德农馆三楼:永久不开放。
&&&&&&&&&&&
以上一大堆主题,也许看得人头晕眼花,没什么细细琢磨的欲望,所以向某简要的归纳一下,其实卢浮宫馆藏按物品类别分只有三类:绘画,文物,雕塑。
&&&&&&&&&&&
先说到卢浮宫中第一个主题,那就是人尽皆知的绘画了。绘画所来自的区域百分之95来自欧洲,且主要是来自西欧,也就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比利
时,丹麦,德国,英国。至于这些绘画的年份,从10世纪到近代均不等。最出名的,就是人狗皆知的《蒙娜丽莎》了,
&&&&&&&&&&&
简介完了绘画,再来看看同样重量级的雕塑,至于雕塑的来源国,则比较主要来自于于意大利,法国,埃及,古希腊,这4个国家。
&&&&&&&&&&&
然后,在文物这一类里,卢浮宫着重收集了中东区域,埃及,西欧,希腊这4个地区的文物。至于整个美洲,亚洲,东欧,和除埃及以外的非洲这些地区几乎是没有
馆藏。在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德农馆的一楼,是只存在3个小房间,用来展示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但这个展区貌似是长期关闭。
&&&&&&&&&&&
向某记得很久以前看什么书上说八国联军抢的中国很多国宝都在卢浮宫,一直就很憧憬去这样一个外国的博物馆看中国文物,结果一去才发现我把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搞混了,中国的国宝全在大英博物馆呢。
&&&&&&&&&&&
好了!!!把卢浮宫的全馆的主题介绍完以后,先来讲一讲卢浮宫最耳熟能详的几点。
第一点:卢浮宫镇馆三宝
&&&&&&&&&&&
对于卢浮宫,哪怕你一点也不对艺术过敏,对卢浮宫也一无所知。但是你一定都听过卢浮宫三宝的名字。这三宝便是: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雕塑《断臂的维纳斯》,雕塑《胜利女神》。基本上所有去巴黎旅游的旅游团带游客进卢浮宫参观,都是只看完这三样就走。虽然说只看三件就走未免太浪费这么好的博物馆,但是这三宝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他表现了卢浮宫最精华的部分,即为:绘画,雕塑。
&&&&&&&&&&&
在还没有开始我后面细统的编年讲解之前,先来分析一下这卢浮宫三宝。
&&&&&&&&&&&
第一,首先要讲的就是《蒙娜丽莎》。这幅画可谓向某一出生便认识,为什么呢?家里在我出生前便在茶几上长年摆着一个艺术盘,上面就印着这画,只不过当年我一介小屁孩哪知道这画如此出名,只觉得这女人看起来很胖很丑。
&&&&&&&&&&&
卢浮宫为了这个蒙娜丽莎,专门腾出一个展室把它放在正中央的墙上。很久以前,这个画其实是和其他画一样就是暴漏在空气供人们看的,欧洲美术馆也大多如此,
不象中国的美术馆护的里三层外三层。结果后来这画就被盗了。再次找回来以后卢浮宫的人就给他外边加了密封的防弹玻璃,而画的下方就是密室,每天闭馆的时
候,这幅画直接降到地面以下,都不用人碰。我去的时候其他的画大多是暴漏在空气中,唯独不出10幅的精华画作外边罩了个玻璃板。而加了密封玻璃的显然只有
蒙娜丽莎受到了这个待遇。
&&&&&&&&&&&&&
进了卢浮宫,如果只是想看蒙娜丽莎,那简直太好找了,顺着人流,几乎百分之70的游客都聚集在这个展馆留念一张照片。一进这个展馆便是人挤人,还有防护栏
在画前、两个警卫站在两边。不过不像以前听人说的什么蒙娜丽莎人太多,根本挤不进去,其实你等个5分钟慢慢也就进去了,可以最近隔1.5米参观这幅画。实
际看来这幅画并不大,也就是把笔记本电脑打开展平了那么大而已。虽然不大,颜色也是用的偏暗的色调,但什么都是要对比的,慢慢地看就会发现这幅人像的确是
少有的细致温润到极致的作品。
&&&&&&&&&&&
我清晰地照到了蒙娜丽莎,但是实话说由于平时太容易见到这幅画的照片版本,看真作的时候,第一眼就发现蒙娜丽莎的脸似乎比平时看到的要长。这不禁让我相信其一个传言,也许这个只是个复制品。不过,每人感觉不同,照片放上来,大家自作定夺。
在讲解这幅画之前,首先向某要提示的是,如果你对着一个法国人说:我想看《蒙娜丽莎》。那么这个法国人大多听不懂这个词,因为这幅画的本名其实不是蒙娜丽
莎,而是以讹传讹变成了它。这幅画的本名叫做《la
joconde》,即柔孔德夫人。法国人之间便是这么称呼这幅画。所以如果你对着一个平时不大和游客打交道的法国本土人,及其夸张地发出mon---
na---li---sa时,记住了,你发的再清他也听不懂,因为人家念jo-con-de。不过话说回来,管她叫什么呢,哪怕叫个玛丽,乔安娜,或是雪
莉这么土的名字,人家这画依然能火。
&&&&&&&&&&
1. 关于这幅画的名字,名堂多得很。首先,中国人耳熟能详的Mona
Lisa是音译过来的。这个名称来自于达芬奇去世后一个人发表的一部传记——《艺苑名人传》。作者认为画中人是佛罗伦萨的富商弗朗侧索的夫人---丽莎.
柔孔德。而“蒙娜”在意大利语中为Madonna,简称Monna(或作Mona),中文翻译为“我的女士”,通常放在女性的名字前,相当于英语中的
“Madam”。所以,蒙娜丽莎的意思是“丽莎夫人”。而这幅画最原本的名字,就是叫做柔孔德夫人(joconde),来源于意大利语Giocondo,
也就是这位夫人名字的后半部。意大利语中,“gioconda”的解释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因此“gioconda”也可以指“无忧无虑的妇人”。
由于她的微笑,此名称便有了两层含义。法语和意大利语相似,所以法语名称“La Joconde”同样可以这样解释。
&&&&&&&&&&&
2.至于这幅《蒙娜丽莎》到底画的是谁,到现在都无法确定。比较主流的说法指出,画的是意大利佛罗伦萨贵族佛朗侧索之妻joconde。话说这幅画的意大利语标题La
Gioconda来自达芬奇1625年的一封信。在信中他说这幅作品展示了一位Gioconda的
半身像。但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意大利语中Gioconda也是“一位宽心的妇人”的意思,并不一定是一个名字。但支持这个论点的还有另一个证据,来自
于达芬奇晚年的一句话,他提到过一幅“巨人“朱利亚诺.梅蒂奇”(意大利佛罗伦萨豪门)委任的一位佛罗伦萨贵妇”的肖像。但是关于这个柔孔德夫人,历史并
&&&&&&&&&&&
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蒙娜丽莎其实是一幅自画像。假如在电脑上把蒙娜丽莎的像与达芬奇的一幅自画像重叠到一起的话,两幅像的面部一模一样。但批评者认为
这个结果只不过是因为两幅像是同一个画家用同一种画风画而造成的。甚至又有一种说法,达芬奇后来还有一句话产生过一些混乱。在这句话中他提到蒙娜丽莎和一
幅弗朗侧索的肖像。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理论说蒙娜丽莎是一个男人。。。。。。好吧,impossible is
nothing.。。。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座蒙娜丽莎。
现在注意力放到这幅画的内容上,看到妇人的手,如果大家可以和别的油画对比的话,会发现这个手异常丰润,其实这里便是暗示这个妇人已经怀孕。另有人利用红
外线成像,发现这幅偏暗的画曾经经过修改,原本的画像中蒙娜丽莎是盘发而非散发,并且披着孕妇穿的薄纱,可以肯定这幅画是为了庆祝第二胎的出生。达芬奇的
作品中总是靠手来表现一些秘密,比如在另一幅《抱貂的女子》中,女子紧绷的手指说明她背地里和喊达芬奇来画她的那个男子有不正常的关系云云。
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所以蒙娜丽莎的手,和她微侧的头成为一个金字塔形,这一形状使蒙娜丽莎看起来端庄,稳重。
&&&&&&&&&&&
画的背景。蒙娜丽莎是第一幅将人画在一个想象的背景前的肖像画。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运用的是“空气透视法”,让后面的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
流水都推向遥远的深处,仿佛这一切都被笼罩在薄雾里,以此来突出形象的地位。有意思的是后面的风景并不对称。人左面的风景比右面的明显低。有的评论家认为
这说明左面的部分是后加上去的。也有的小说家,比如在《达芬奇密码》里说这是某种玄机,偏门左道在此不表。蒙娜丽莎被多次修复。射线探测证明在现存的蒙娜
丽莎后面还有三个过去的版本。这幅画画在白杨木板上,板的变形比原来想像的要大,不知多少年后也许将变得看起来脸很长。
&&&&&&&&&&&&&&
蒙娜丽莎也曾经有个达芬奇画了4年的不成熟版本,画面中出现了立柱,立柱在画面中表示的一般是权力稳固的象征,可见后来换的风景的背景更能体现蒙娜丽莎的母性。
&&&&&&&&&&&&&
这个《蒙娜丽莎》,她能算是世界第一闻名的油画了,不是之一。无论任何电影,一弄什么名画偷窃都和这幅有关;还有比如《达芬奇密码》这类书,在讲画作中的
玄机的时候,也是这幅画中的最多。这幅画成了众矢之的,也在这过程中它最终成为一个无法替代的地球第一名画。
&&&&&&&&&&&&
第二,我们现在来看看另一个镇馆之宝《断臂的维纳斯》。这尊雕像在卢浮宫内也是在雕塑馆占了很大一块地方,一进那个馆右手边第一个就是。显然虽然同为镇馆三宝,但是由于她离入口有点远,所以参观的游客并不多,和蒙娜丽莎比就少得多,所以可以一去就围着看,没人挤。
&&&&&&&&&&&&
其实大多80后的尾巴90后的前奏的同学都学过一篇语文课文,讲的是倔强小子雕刻家罗丹雕了个维纳斯出来,结果虎躯一震,艺术细胞一碰撞就把维纳斯截肢
了。我一直以为卢浮宫里的这个断臂维纳斯就是这一尊,其实不然。卢浮宫这尊维纳斯,被全世界当之无愧地认为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一尊维纳斯。那么为毛呢?
&&&&&&&&&&&&&&&
塑《断臂的维纳斯》的重见天日。这尊维纳斯,本来是有胳膊的,这和文艺老青年罗丹故意把他雕的那尊维纳斯手砍了不是一个概念。卢浮宫的这尊维纳斯,原名叫
做《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一个很古老的文物。之所以叫米洛斯的维纳斯,那是因为她是在1820年
才在希腊的米洛斯岛被一个农民发现。。。。好吧为毛发现文物的都是农民。。兵马俑也是。。。当时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这个雕塑是碎成几块的,因为当时古希腊
并没有技术去开采出来一个如此巨大完整的大理石来雕刻她,所以说一般雕塑都是分部分雕好再熔铸起来。于是最后人们在发现维纳斯的周边挖了挖,便挖出了维纳
斯的全部肢体。
&&&&&&&&&&&&&&&
臂的维纳斯》原本是有手臂的,那么手臂是如何丢失的呢。如今这个维纳斯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断臂,这误导了很多人以为她原本就断臂。原本出土的时候,维纳
斯的右手下垂扶着胯部的衣服,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这里要说一下,苹果一般是维纳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这牵扯到一个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的故
事,相传谁能得到金苹果谁就能成为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爱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相互争夺金苹果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
话说回来,这个维纳斯高举的苹果,苹果的高度刚好就是高过维纳斯的脸。因此那个左手和苹果其实雕的不是太好。为什么呢?因为当那个拿着苹果的左手举起来的
时候,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维纳斯脸上,而维纳斯的脸很大部分挡住了这个左手,所以说按照当时希腊人做雕像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把大家不容易看到的地方雕
的比较粗糙。所以说,虽然这尊维纳斯的断臂并不像罗丹那样有意为之,但是阴差阳错却更突出了维纳斯最精华部分的美。
&&&&&&&&&&&&&&
至于这个手是如何断臂的呢?当时维纳斯出土以后,消息一传出,英国法国都开着船去抢,最后抢到一种白恶化境界,直接海上开战。结果就拿炮轰。结果这下子
好,手臂就在这过程中震掉了。后来再也没人能完美地接上去,最后这两个手臂慢慢地也散落民间了。
&&&&&&&&&&&&&&
3.为什么大家都说她美呢?这里面各种原因都有,甚至有滑稽的政治因素。
&&&&&&&&&&&&&&
这个维纳斯稍微比正常人高一点,2米。是在一个石头基座上雕刻的,对于这个雕塑本身来说,他的雕刻手法算是集中体现了古希腊时期对美的定义,好比她微卷的
发型,略带鹰勾的鼻子。而且雕像表面打磨的非常之光滑。因为雕刻技艺很高,所以说一开始人们都以为是古希腊一个大雕刻Polyclitus的作品。但是最
后把她抬起来以后发现底座写着一个“安提阿”。这个安提阿是什么?是一个地名,也就是这座雕像诞生的地方。对照着铭文的字形和“安提阿”这个地名来看,实
际上这个雕塑应该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什么是希腊化时期?也就是古希腊最鼎盛时期之后被人不大看好的一个时期,因为一般都认为在这个时期的工艺品都是比较
次的,所以也不可能是Polyclitus的作品。但是大家都没想到就在这个时期,也能出这么好的作品。
&&&&&&&&&&&&&
一说到维纳斯,大家立马会浮现出这一座维纳斯的画面。其实他之所以这么出名,也是有一些滑稽的政治因素。在这个断臂维纳斯没有出土之前,法国实际是拥有一个意大利梅蒂奇家族所有的维纳斯雕像的,那座雕像在当时被认作是最美的维纳斯雕像。
&&&&&&&&&&&&
但是这个梅蒂奇家族也不是等闲之辈,话说向某以前去意大利的时候便深深体会到这个佛罗伦萨地方家族强大的势力,有点类似一方之霸的感觉。这个豪门家族拥有
大多数如今变成佛罗伦萨博物馆的古老大型建筑,且美术馆里的馆藏也很多是这个家族曾经占有的。梅蒂奇家族势力之大,就有点像中国的藩王性质类似。然后啊,
这样一个势力大的家族当然不会把宝贝拱手送人,所以稍后就喊叫法国说让把那尊维纳斯像给我还回来。
&&&&&&&&&&&&&
而法国又是个极其好面子的国家,很不情愿地将这尊维纳斯还回去的时候,刚好就迎来了这尊新的《断臂的维纳斯》。于是法国大肆宣传,唯恐天下不知,雇了无数
的艺评人来讲说“诶呀,这个好,这个多好,这个比以前我们还给人家的那个还要好。”在这样的大肆造势下,结果这个断臂的维纳斯就一直好到现在了。。。。
&&&&&&&&&&&&&
其实话说回来,向某虽然不觉得这尊维纳斯丑,但也没有觉得她会超过我在奥塞博物馆爱上的那尊《圣女贞德》。也许是历史太过悠久,维纳斯的五官棱角有些模
糊,而且五官在我看起来,似乎并没有给我惊艳的感觉,甚至看久了有点像史泰龙。在肌肉的表现上,也和罗丹的雕塑有一些距离。也许,这尊维纳斯的历史立意远
大于她的美观意义,一尊这样水平的雕像在那个时代,也许十分不易。
&&&&&&&&&&
临走的时候,看到一个华裔小孩的妈妈叫他摆出和维纳斯一样的动作合影,结果这个孩子便立刻摆出一副抽风的样子。。。
&&&&&&&&&&&&&
第三:《胜利女神》,这尊雕像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小学美术书上,当时看到书上所谓名作,全是断胳膊断腿,十分不解。觉得这难道不算是一种“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心理吗?
&&&&&&&&&&&&&
但是亲眼看到这个《胜利女神》后,我便明白这一个雕塑,并不是说有种残缺美,而是即使没有头都可以美到这个地步,那有了头还得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从进慢慢讲。
&&&&&&&&&&&&&
如果你从卢浮宫德农馆地下一层入口进去,便是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雕塑群区。这便是我去卢浮宫一开始的路线,然而沿途一路的墙上都会画着卢浮宫三宝的标示。
&&&&&&&&&&&&&
沿着这标示一转弯,便会发现一幕在电影里常见的景色。转弯过后豁然开朗是两个空荡荡长方大厅,而两个长方大厅的尽头,就是那个在电影里上镜率极高的通往
《胜利女神》雕像的两层楼高的长梯。胜利女神是单独放在一个有天窗的中庭里的,由于所处楼层高高,当站在一楼穿过长梯往上仰望她的时候,便是最好的角度,
胜利女生显得非常壮观充满张力。
&&&&&&&&&&&&&
大厅尽头的楼梯上就是《胜利女神》。
楼梯廊台上的《胜利女神》,这个场景在《卢浮魅影》中出现多次。这里是去看《蒙娜丽莎》的必经之路,所以此处游客也颇多。
&&&&&&&&&&
这座《胜利女神》之所以脱颖而出并非炒作。我一个不很专业的人,站在她的面前都能感觉到这个雕像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概,尤其是女神张开的羽翼有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
1.《胜利女神》的身世。
&&&&&&&&&&&
无独有偶,之前我们提到的这个各类艺术品都有点次的“希腊化”时期,反而诞生了几乎是全世界最璀璨的两个作品,一个是断臂的维纳斯,另一个就是这个胜利女神。这个时期始于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东侵波斯,
建立起了西起、东到流域、南跨、北抵中亚的大帝国,并努力推行东西文化合流,使这些地方都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直到公元前30年,征服希腊文化最后的阵地埃及托勒密王朝,
这300年艺术在史上称为“希腊化”时期。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并从鼎盛的古典主义时期逐渐衰落下去。
&&&&&&&&&&
这个《胜利女神》是1863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并加以改造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后来又发现了
雕像的底座——战舰的船头。女神宛如从天而降,飞立船头,身上的衣服随着海风招展,像张满风的船帆。
&&&&&&&&&&
雕像的作者难以考证,创作年代至今也没有最后定论,但大多数意见认为是创作于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海战中打败托勒密王国的舰队而创作的,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
&&&&&&&&&&
2.《胜利女神》的细节。
&&&&&&&&&&
胜利女神是卢浮宫三宝唯一一个没有护栏可以零接触的,便可以仔细地看到所有细节:
&&&&&&&&&&
其实胜利女神和底下的基座是分开的,两块不同石料雕刻成,而胜利女神脚下踩的这个战舰的船头是后&&&&
来 才发掘出来的。
&&&&&&&&&&
这个雕塑与维纳斯不同,可以很明显看到风吹雨淋的痕迹,很多地方变成一种圆润的黄蜡色,便能看出其年代久远,也同时验证了史料中说她是被摆放在悬崖上印着海风,迎接打仗回来的战士的。
&&&&&&&&&&&
印象中,胜利女神非常高。我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说这个女神实际上不仅缺了头和双臂,连右翅的部分区域也是后来补上去的,所以当你看的时候,只有左翅才是最原版最能变现其壮丽的,而右翅后侧的线条多少有点僵硬。
&&&&&&&&&&&&
第一眼看上去,注意力就集中在女神的翅膀,把石头居然打磨的那么薄,翅膀上每一片羽毛都雕的清清楚楚,而且连羽毛的绒毛都雕了出来,虽然这么世纪过去了,
但依然清晰可见。而翅膀的角度刚好是个钝角,是我见过的最张力十足,雄健而硕大的飞扬翅膀,有种展翅欲飞的雄姿。
&&&&&&&&&&&&
又一个特点便是她的衣裙,那个时代就雕出如此细致的作品,实在强悍。在表现裙摆的时候,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贴在腿上隐隐显露出女神丰
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点和断臂维纳斯十分相近,都是在衣服褶皱表现上显示出极其逼真的技艺。
&&&&&&&&&&&&
作品的构图也十分成功,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态势,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雕刻家仿佛赋予了冰冷的石头以生命般勃勃的活力,
&&&&&&&&&&&
她上身略向前倾,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乎凯旋的激情。
&&&&&&&&&&&
而这座雕像之所以能第一眼就震撼住人,也是因其视觉效果极有冲击力,充满着强烈的表现力。任何人只要一看见这件作品,都会感受到女神动态传达出的那股昂扬
气势,那种无可阻挡的感人力量,无疑这是胜利和无敌的形象化的外在体现。在整个希腊雕塑中,很少见到如此洋溢着动感和生气的形象,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
实在是震撼人心的一尊雕塑,俩字形容,:霸气外露。
以上,就是挑了卢浮宫最精华的三件镇馆之宝说了说。当然了,一个这么庞大的博物馆哪是这三件就能代表的,向某在之后的卢浮宫后续游记中将继续按历史的线索分类讲卢浮宫的绘画,雕塑,以及文物。
第二点:卢浮宫最为闻名的两个特点。
卢浮宫最闻名的特点无非有二。
第一个,如雷贯耳的国际巨作云集,好比《蒙娜丽莎》,《梅杜莎之筏》。
第二点,卢浮宫是除了埃及开罗博物馆外,埃及文物馆藏量最大的博物馆。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法国会拥有这么多埃及文物,又不是邻国。其实这和埃及人的愚昧颇有关系,早先法国人喜欢探险,这个大家从他殖民地数量就看出来
了。在地理上,埃及和法国,虽然在两个大洲,但是距离并不是很远,只不过隔了地中海而已。如果掠夺非洲财富,当然是文化最悠久的埃及最被掠夺者看好,所以
历来就没放过埃及。很早以前,愚蠢的埃及政府迎来了第一批法国探险家,法国人赠送了埃及政府一些资金援助和物资援助,全埃及的人民都载歌载舞地满足了。由
于那时候埃及人并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于是把大批文物被当做礼物载歌载舞地送给法国人,这也导致了法国历经多次用同样的手法几乎搬空了埃及大部分文物,导
致埃及开罗博物馆甚至和卢浮宫所藏埃及文物不堪伯仲,我甚至在卢浮宫看到一整个完整墓室被法国人挖了带回来。而埃及曾经最为标志性的方尖碑,意大利加上法
国一共拥有九座,而埃及被拿的最后就只剩六座在本土。如今最出名的三座方尖碑,一座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中央,一座在意大利罗马的西班牙广场上,一座在埃
及的开罗博物馆门口。
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学看过一篇文章叫做《道士塔》,说的就是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偷偷将大批文物运给外国贩卖的事。现在想想,
这种事都发生在贫穷的地区,想想谁又能怪王道士,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的人,怎么会去保护一个虚无的所谓文化遗产?其实还是政府无能人民生活水平
低下的悲哀,试想若到了世界末日,你是会守着一副名画,还是会守着一袋粮食?
&&&&&&&&&&&&&
曾在波兰的时候遇到一个美国华侨,这个人从小便跟随父母游历世界。在2002年的时候就去了胡夫金字塔,那时候胡夫金字塔根本不收费也没有入口。当时他们
找到当地的向导,从一条盗洞钻了进去,那盗洞只是半米宽,人一进去变暗无天日,只能不断爬行一直到法老的墓室。她说从盗洞刚出来的时候感觉自己似乎重生了
一样,那盗洞似乎像是一场生死劫,若坍塌的话,根本逃不出去。像这样的体验,如今是不可能了,胡夫金字塔被政府扩了一个大洞当做入口,不再像10年前一样
暗无天日。然而在这十年间,胡夫金字塔虽然是被重视了起来,但是还有其他许许多多遗失沙漠的古老金字塔仍然在风沙中销蚀,无人管理。这也是向某总是心系埃
及的原因,而在中国同是这样,在许许多多历史古老却又资金不足的国家又是这样,世上文物皆如此阿,早去一部便多一分风景。正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
花空折枝。。。
下集预告:
&&&&&&&&&&
卢浮宫的精华集中在绘画与雕塑,在下集游记中,绘画将是下期的主题。向某将以年代为线索,详细地将不同年代不同画风以及代表画家串起来讲一遍。敬请期待向某的下一期游记------向某14天占领巴黎之巴黎深度游记《六》:带你讲遍卢浮宫(第二小节)-----绘画专题上集。
在日开始的16天春假,是我的东欧七国游的出发日,包括:奥地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瑞士。掐指算来,向某在歇业5个月后于昨天重拾游记事业,似乎是已经半年过去了。
我的巴黎游记一共15篇,至今只写到第五篇,懒惰至此,实在惭愧。再次向各位预告以后巴黎游记每周出一集,巴黎游记结束后,就推出向某东欧七国游记系列,谢谢捧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视线意大利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