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驱散宏阴霾这个词怎样理解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晁瑾)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晁瑾)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心理社会部这是一个初冬的上午,朗朗的读书声从新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的病房里传出来。阳光透过明净的窗子,照在一张张平和而安详的脸上。她们手捧书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正神情专注地朗诵着一首诗。病房里住着的是些癌症患者...
下载次数:625次 | 浏览次数:1922次 | ()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晁瑾)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心理社会部
这是一个初冬的上午, 朗朗的读书声从新医大附属肿瘤医院的病 房里传出来。阳光透过明净的窗子,照在一张张平和而安详的脸上。 她们手捧书本,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正神情专注地朗诵着一首诗。病 房里住着的是些癌症患者, 她们完成治疗后会在医务社工的带领下念 念诗,聊聊天,舒缓心情。 走进这个病房,能从她们彼此间温馨的对话中感受到舒心,从患 者的表情上看到开心。 “肿瘤患者常会因病魔缠身而心情压抑, 进行适度的心理抚慰和 疏导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霾,病而不残,残而不废。希望患者在肿 瘤医院不仅能得到最佳的治疗,还能在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得到 全方位的关怀。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白靖平说。 2014 年 7 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整合医疗服务资源, 正式成立了新疆肿瘤研究所心理社会部。将纾缓医学中心、新疆抗癌 协会肿瘤心理社会专业委员会、癌症基金会、社工部及体检科纳入其 中,形成肿瘤患者人性化诊疗与服务体系。与医院现有的基础部、临 床部共同承担起新疆肿瘤研究与发展工作。 “心理社会部的成立能让医院的救死扶伤体系更加完善, 不光通 过医疗技术救人,还通过其他方式帮助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医 院社会责任的体现。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喜艳院长表示。
(小标)心理支持者 随着经济社会与医学实践的发展, 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生物医学模 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于健康的内涵也逐渐 有了全新的认识,现代医疗团队不仅要包括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以及 护士,更要有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疆医 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率先走出了开设心理社会部的第一步。 其实早在 2001 年,宁养院的成立已经预示着医院开始了这方面 的探索与尝试,虽然当时“宁养服务”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 新疆是全国较早开展癌症患者临终宁养服务的地区之一,2001 年李 嘉诚基金会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设立了全疆第一家也是唯 一一家宁养院, 专门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免费的家居服务和情感 安抚。 接受宁养服务的病人都是贫困的肿瘤癌症晚期病人, 存活时间很 短,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日子里,病人会遭受难以忍受的癌痛折磨,他 们需要发泄,需要倾诉,更需要关心。宁养不是以治疗肿瘤为主要目 的,宁养义工是通过自己的爱心让病人获得尊严,感受到人间真情与 关爱,直至安详地走完人生旅程。 家住昌吉回族自治州三工镇的张晓雯, 自从检查出患有恶性肿瘤 之后,已经花光了家里靠种地收益的所有积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今年 48 岁的她身心憔悴,整日惶惶,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家人看在 眼里,苦在心里。宁养院得知后,主动联系她的家人,为她办理了各 项手续。而她从起初的不配合,到勉强的一个微笑,再到现在心甘情
愿地倾诉,现在的她常说, “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潇潇洒洒走完 余生。 ”这一转变,得益于宁养院工作人员为她服务了 849 天,到家 探望 102 次,期间电话随访更是每日不断。 宁养院主管护师阿米娜·买买提依明说,癌症病人,忍受着身体 的痛苦及对未知病情的惶惶不安, 想到给亲人在经济上带来的压力更 是郁郁寡欢、精神压力大从而导致身体状态越来越差。所以对肿瘤癌 症晚期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是很重要的,鼓励他们倾诉,让他们树立战 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间,不留遗憾、有尊严 的离开。 每次看到癌症患者忍受病痛煎熬,阿米娜·买买提依明总是很心 痛,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精心呵护。每次 听到病人说他的睡眠时间增加了, 可以下床活动了, 可以吃点东西了, 就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 目前肿瘤医院宁养院有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 员 9 人, 可以开展患者疼痛评估、 指导患者用药、 提供精神心理支持、 帮助病人和家属减轻精神压力等工作, 提供各种症状的护理如淋巴水 肿、褥疮、大面积疮口护理,帮助家属正确面对濒死过程、确立哀伤 辅导等等。截至目前,已服务各族患者 6300 余人。 “通过心理辅导,患者开始饮食了,睡眠改善了,心情也好了, 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期也会延长。 ”宁 养院主任王霞说,现在医院非常重视心理辅导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为了积极配合医院成立心理社会部, 宁养院加大对临床医生及护士的
培训,提高他们发现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和医院体检科一 起开展了门诊患者心理测评工作, 尽最大努力尽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 患者,及时提供干预。 和宁养院一起同为纾缓医学中心下设科室的还有姑息治疗科、 疼 痛科、介入诊疗科、中西医结合科和今年新成立的临床心理诊疗科。 临床心理诊疗科是为了加强医院临床诊疗和心理诊疗之间的合 作,提高患者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经过几个月的全力建设,已经符合 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规定,目前有沙盘室,咨询室,音乐放松椅,团 体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配备了 2 名精神科医生、4 名心理咨询师及若 干社会工作者和经过长期心理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 主要从事肿瘤专 科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工作。 “以往的心理治疗全凭大夫的从业经验, 现在医院专门配置了心 理治疗设备,病情诊断有了更加客观的数据支持, ”临床心理诊疗科 王雪医生说。为切实提高患者心理问题诊断的准确率,医院今年购入 了一台心理 CT 机,截止记者发稿前已为 3000 余人次开展了心理体 检工作。 目前临床心理诊疗科可以开展冥想治疗、音乐治疗,表达性艺术 治疗、沙盘治疗、认知治疗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不同 的治疗方式。
(小标)资源协调者 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进一步加强与全国肿瘤界的学术交
流,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扩大对外影响, 提高疆内同行之间相互沟通、 交流、 共享技术及信息资源的能力, 更好地为新疆各族肿瘤患者服务,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成立了新疆抗癌协会肿瘤心理社会 专业委员会。 “希望借此能把肿瘤治疗方面的人才吸引进来,推广一些理念, 分享一些知识,共同为整个新疆的肿瘤患者谋福利。 ”白靖平说。 有了专业委员会的协调与指导, 医院领导层又开始思考如何让贫 困的肿瘤患者能够看得起病,毕竟一人患上恶性肿瘤,足以让这个家 庭一贫如洗。 宫颈癌是我区发病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 不仅给患者健康带来 了很大威胁,同时也威胁到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治疗费用为一个本 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为此新医大附属肿瘤医院注入 了第一笔资金 100 万元, 与新疆红十字会共同发起了专项公益基金项 目“爱之天使” ,希望为我区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妇女患宫颈癌的妇 女给予最及时的人道关爱与救助。 心理社会部负责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纪 检委书记买尔旦·马合木提介绍说, “爱之天使”公益基金将由新疆 肿瘤医院与新疆红十字会共同管理,通过社会捐赠募集资金,主要是 开展医疗救助,针对宫颈癌患者,经多学科专家组讨论适合放疗治疗 方案,家庭贫困的患者给予一次性大病救助。每位患者救助得到一次 性补助 2 万元,每年可按序惠及 30 名患者。同时建立关爱中心,委 托定点医院临床心理科或临床心理门诊,针对癌症患者开展“心理支
持” 、 “社会支持” 、 “健康教育” 、 “艺术治疗” 、 “家属支持教育”等人 道关爱服务。 白靖平坦言, 其实癌症基金会也许不该由医院这样一个被服务对 象来做,但我们之所以积极去做这件事情,就是了解到社会上有很多 爱心人士和企业需要一个渠道奉献爱心。而医院通过连续 5 年的“关 爱妇女健康行”活动,真切地感受到还有很多贫困患者需要得到重获 健康的帮助,就努力搭起了这样一个平台。 “我是医院的一名领导者, 同时我更愿意成为社会资源的一名协 调者,将有责企业、爱心人士的善款汇聚于‘爱之天使’ ,从而去帮 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白靖平坚定的表示, “会确保每一笔善款都能 够用到最需要的患者身上。 ”
(小标)社会支援者 医务社工莫小姐,是很多中国内地观众对医务社工最初的印象。 莫小姐是香港电视连续剧《妙手仁心》中的一个人物,中年,一脸和 善,还有些幽默。电视剧里,莫小姐很是忙碌,活跃在就医指导、心 理疏导、家庭援助等多项工作中。一位患绝症的老先生不愿意吃药, 莫小姐去跟老先生聊天,知道他的情绪来自对行动不便的老伴的担 心,莫小姐去把老太太接到医院,让老先生放心,在老伴的鼓励下, 老先生重新接受治疗。如此温情的一幕,让人动容! 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这一医务社工 的角色定位,正逐渐被人们接受。与医师和护士不同,医务社会工作
者为患者提供的是“非医学诊断和非临床治疗” ,也就是提供心理关 怀和社会服务。针对目前医疗纠纷增多、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建立 医务社工制度,搭建沟通理解的新桥梁,无疑为医患关系注入“润滑 剂” 。 在新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医务社工的角色与医生、护士一样,以 科室或部门的形式被纳入医院体系之内, 也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 医院社工部把工作重点置于“调适患者的心理情绪需求,重建社 会关系,帮助患者实现自助”上,并希望通过服务缓解患者对医院环 境的陌生感和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感,纠正患者过度的医疗期,促进医 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纠正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认识偏差,缓解患 者在医疗护理与康复过程中的负面情绪, 提高患者患病与康复过程中 的生活质量。 医务社工经常对住院病人进行探访,通过主动探访病人,建立病 房探访日志,详细记录探访病人的相关情况,了解、评估病人在整个 住院过程中的需求与困难,制订相应的干预计划、措施并加以实施, 然后对效果进行评估。对于问题较多、情绪问题较为严重的病人,医 务社工会增加辅导次数,实施个案工作。 “真的有需要倾诉、需要开导的人,他们天天等着我们去,看到 我们进入病房就喜笑颜开, 给我们洗水果, 让我们坐下; 有一些病患,
在我握着她的手和她聊天的时候流下泪水说谢谢, 或是有语言不通的 老人在我给她换药膏的时候溢出苍老的泪水; 还有一些病患在出院的 前一天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说谢谢这段时间的陪伴??”这是一位医 务社工随笔中的一段话。 你有千千结,我来轻轻解 。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如此的情况:不 被信任,被排斥。失望过、彷徨过、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有一种 意念支撑着他们,这种意念源于真心,当真心换来了病患冷漠的脸上 出现一丝丝笑容,对于他们来说已足够。 党委书记白靖平曾在大会上提出: 希望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能成为 社会工作者。在白靖平看来,应理清医务社工概念,并赋予其更多内 涵。他希望医务社工的工作应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如充分挖掘和利用 更多社会资源, 针对患者心理层面、 社会关系、 家庭成员等展开服务, 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促进其身心全面康复,加强医患理解沟通;为病 人提供社区健康访问、疾病治疗后期的康复服务、家庭护理、健康教 育和健康促进等超越医院的延伸性和连续性健康照顾, 借以弥补医院 临床医疗服务时空点上的局限性, 形成立体交叉和连续性的服务链等 等。 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在缓解患者心理与情 绪困扰、提供社会资源、协调医患关系等方面的作用已逐渐被证实。 在愈来愈多的社会问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冲击、 愈来愈多的健康问题 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的今天, 及时地在现代化医院中引入和开
展社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医务社会工作将为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提 供重要的缺位补充,全人、全程、全员这个“三全”服务理念正在新 医大附属肿瘤医院蔚然成风。 (小标)爱的播撒者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三级预防 战略,肿瘤的三级预防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疆肿瘤研究所心理社会部的成立, 就是按照三级预防的思路建 构框架,力求满足三方面的需求:一是肿瘤患者的需要,二是医院文 化建设的需要,三是学科研究发展的需要。 而每个肿瘤病人都有三本病史,肿瘤、心理、社会。 肿瘤患者面临着经济、心理和社会各层面的多重压力,他们来到 医院,就是为了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带着希望更好的生活。医院有 义务也希望任何一位来就诊的患者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得到不 论是躯体还是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照顾和支持,尽量避免患者及其家 庭因疾病造成的困境升级而陷入生存危机和信任危机。 着手成立心理 社会部,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和积极发挥医院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建立 长期有效的医患沟通和支持平台,将“以人为本,全人服务”的理念 的落实到位。 作为全疆唯一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心理社会部的成立,不仅能为 肿瘤患者人性化诊疗与服务体系的形成搭建一个赖以支撑的平台, 还 能为本院职工开展职业压力及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提供便利, 对形 成互助互学、善行奉献的文明医风,建立明德、精医、至善的医院文
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白靖平书记希冀到,尽管对心理社会部的探索工作仍然在继续, 发展模式也仅仅只初步的, 但希望更多的医疗机构乃至全社会引起重 视与关注其发展,给予医务社会工作更大的发展空间,共同做爱的播 撒者。
第1篇/共1篇
在线阅读后可以选择免费下载word版本的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晁瑾),内容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广告,方便阅读。
如果感觉该内容很优秀欢迎转载到任何网站,尽量保留该页面链接:/view/ece69d78cf2ce24d9caada91b669a3b3.html
慧知网()提供下载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晁瑾)
相关的内容
下载该文档的朋友还下载了
下载该文档
让爱的阳光驱散阴霾(晁瑾)
下载次数:625次
浏览次数:1922次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到“4?20”芦山强烈地震,多灾多难的雅安人,短短5年时间就经受了两次地震重创。
震灾摧毁了家园,夺走了生命,同时给生者留下了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心理创伤。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家园还要重建,尽早走出心理阴影,是从灾难中奋起的关键一步。
从4月20日到现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许多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人,他们在带给人们希望的同时,也经受着震灾的心理考验。而那些身处重灾区的人们,在面对残破的家园和伤亡的亲人时,心理要承受的伤痛更大。
对死亡的恐惧充塞内心
地震之后,家住芦山县城的7岁小女孩卫佳艺,在帐篷里趴了一天,一动不动。两次大地震,让小佳艺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朋友。
“隔代亲”是中国一种普遍的现象,卫佳艺也不例外。她很喜欢外公,有些方面甚至超过父母。但是在“5?12”
汶川特大地震时,她的外公和曾祖母相继去世。
卫佳艺很难过,小小年纪的她或许已经从5年前的悲伤中走出,但就在短短五年之后,地震再次来袭。前一天还在和卫佳艺一起玩耍的邻家大姐姐,不幸被倒塌的墙壁砸中,小佳艺再也见不到她了。
这次地震中,卫佳艺也受了一点轻伤,和父母一起住到了临时安置帐篷里。但是小女孩却只是安静地趴在帐篷里,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直到晚上,在母亲的劝说和关心下,她才冒出了第一句话,“我害怕,我不想死。”
比卫佳艺大一点,家住宝兴县灵关镇的蔡彬燕今年12岁,地震时,她和父亲正在灵关镇街上。在父亲的保护下,她躲到了一个宽敞的地方。眼前的景象让她恐惧万分――房屋不停地颤抖,一个同学的父亲差点被倒下的大树砸到,街上到处是奔走的人群,以及刷刷掉落的砖头瓦片。
“当时腿不停地颤抖。”蔡彬燕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有点害怕,她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时候,她在教室里,恐惧远没有这次来得强烈。
蔡彬燕告诉记者,在刚地震后的几天里,她都好怕地会裂开,然后自己会陷下去。而且那几天,她经常会梦到和地震有关的噩梦。地震时候看见的景象,经常会在脑海中浮现。
任何形式的灾难都会对孩子心理直接造成伤害。面对“4?20”芦山强烈地震,我们究竟该怎样对经历了一次或两次大地震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说出来 不去看 多做游戏
“经历了地震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共同反应,会呈现出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我市田家炳中学心理教师毕恒婧说,经历如此大的灾难,孩子产生恐惧情绪是正常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时,要尊重孩子的感情,对孩子的恐惧表现要镇定、充满同情地作出回应,设法舒缓而不是压抑。
“要让孩子对地震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毕恒婧说,应该让孩子明白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所致,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灾难。同时,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让惧怕得到缓解,重新建立安全感。但在这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灾难性的场面,包括图片、电视播报、网络新闻,避免对他们造成一种循环的恐慌记忆链。也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传输给孩子。
“快速解决灾区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有效减少学龄期儿童的心理问题。”毕恒婧说,除了正常复课外,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参与游戏活动,这是驱走恐惧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游戏中孩子会重拾欢笑,舒缓恐惧情绪。
紧张敏感 安全感缺失
20日早上8点,宝兴县灵关镇钟灵村8组72岁的杨玉仁,和往常一样起床正在家里忙碌。
“突然房屋开始剧烈抖动起来,然后房屋有些地方开始倒塌。当时只有一种感觉,天要塌下来了。”地震当时,一种绝望感从老人心里萌发。
虽然侥幸逃过了一劫,但是之后老人心有余悸。随后不断的余震让杨玉仁心里的弦绷得很紧,对于身边的动静都会特别敏感。晚上睡觉的时候,身边一有响动,她就会惊醒过来。
“经历了两次大地震,这次更厉害。这段时间,睡不安稳,随时都觉得地在动。”这或许是杨玉仁更加敏感的原因。
比杨玉仁老人反应更强烈的,是宝兴县大溪乡的几位老人。震后,他们始终不愿离开自己的房屋。
“所有人都住进了临时帐篷,但这几位老人就是不愿意离开家半步。”参与大溪乡村民安置的乡武装部长冯伟说,这几位老人觉得自家房屋经历两次地震都没倒塌,应该是安全的。
实际上,他们的房屋已经开裂,成了危房,但老人们觉得只有房子才能给他们安全感,哪怕死也要死在房子里。
家庭支持 适当自理
本应安享晚年的,却在经历无情的灾难,如何赶走老人们地震后的心理阴霾,让他们放心安享晚年?市区某心理机构专业心理咨询师廖亚玲说,对老人,关爱与照顾是最重要的。
“经历了地震的老人很容易产生联想,引起对以往生活事件的回顾、回忆,尤其是对以往自己坎坷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不安全感。”廖亚玲说,
老年人因为年龄特点,知道自己未来的日子很有限,这次灾难可能会使一些老年人觉得生命如此脆弱,充满了不确定性,不安全感也会因此增加。因而必须以关心和照顾来增加老人的安全感。
“首先要增强家庭支持。家人要多跟老人聊天,陪伴的人要注意聊天内容,可以跟老人聊一聊现在饮用水有供应、通讯接通、爱心援助从四面八方涌来等与灾难有关的正面信息,逐渐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多问候、安慰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如老人睡觉时给他掖掖被子,多拥抱老人,这些小动作都会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廖亚玲说,对老人的照顾同时也要把握分寸,要鼓励老人适当自理,子女或陪伴者过分的关爱、照顾会使一些老人产生自己无用、无价值感,适当自理会让其感到自己可以掌控生活,可以为自己做决定。
此外,还要多鼓励老人参加各种老年活动,对老人原有的兴趣爱好、精神寄托不要过分干涉,这样可以有效转移、冲淡老人的不良记忆和情绪。
对家人充满内疚
20日,一个难得的周末,也是大多数人和家人共度假期的美好时光。芦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王诗崴正在家里休息。
突然的强烈地震,王诗崴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但是这个时候,他想得更多的却是自己的工作。
穿着便服,穿着拖鞋,挂着警官证,王诗崴跑到芦山县新老县城唯一通道东门大桥指挥交通,同时到场的还有芦阳交警中队长傅学龙等民警。这也让他们失去了陪伴在家人身边和帮助家人进行安置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诗崴等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只能偶尔给家人打个电话,关心下他们是否吃得好、穿得暖。
“家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有时间安顿家人,不能陪在他们身边,心里总会觉得有些愧疚。”尽管家里人明白王诗崴工作的特殊性,也支持和理解他,但王诗崴自己对家人始终有歉疚感。
武警雅安市支队助理员余拥政,平时工作都在雅安。老家在宝兴的他,妻子、孩子、老人都在宝兴。在地震发生后,他随军到了宝兴执行任务。
“这么多天几乎没有回过家。”余拥政有点难过地说道,儿子感冒,老母亲身体不好,家里房屋受损,自己都照顾不了。
“而这个时候,我就在家门口。”说到这里,余拥政心里的歉疚感更浓。
不回避 善调整 过后弥补
为了抗震救灾,许多人都冲在前线,坚守岗位,没时间照顾、陪伴家人,心里难免会产生歉疚感,这种情绪会让人产生很重的心理负担。
“灾难过后,很多人都出现了对逝者内疚的情绪,他们为未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自责,为不能陪伴家人而内疚。”廖亚玲说,为了排解内疚和自责,很多人从早到晚拼命工作,用忙碌来回避这个问题,但一味的逃避只会加剧内疚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明白一点,自己并不是故意不陪伴家人,而是社会,灾区比家人更需要自己,自己在为灾区尽一份力量。”廖亚玲说,灾难面前,舍小家顾大家是一种美德,家人也应该会理解并支持这样的做法。再次,不要过多产生内疚感,要想到,等到灾难过去后,自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照顾陪伴家人,若是心理仍觉得不安,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方式与家人联系,通过与家人的交流沟通缓解这样的负面情绪。
行走现场 内心煎熬
《雅安新报》记者韩毅,在地震当天上午10点过就进入到了芦山县龙门乡进行采访。
“我看见树荫下被砸死的婴儿,只有三岁。也看见在被夷为平地的房屋前哭泣的老人,儿媳还在废墟当中。还看见……”韩毅讲述着自己在灾区的见闻,他说当他看见那些人,心里都会萌生一种想要帮助他们的冲动,但是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心会相当煎熬。”韩毅开始不自觉地想要去逃避,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在灾后第8天,他向领导请求休假,他感觉自己一只耳朵似乎听不见了。
“这些天,在灾区里穿行,看见很多美好的事,也看见很多丑陋的人。我总是在感动与憎恶之间徘徊,心里感觉相当的矛盾。”同样在一线采访的一名记者这样说道。
有准备 多交流 及时释放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记者会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很多人和事,这让他们短时间里的心理波动会很剧烈。
新闻记者作为第一时间赶到灾难现场的目击者,与受灾群众同样身处危境,同样体验到灾难性应激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恐惧、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作为特殊职业的记者,该如何释放、缓解这些压力和不良情绪?
市精神病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周开庆说:“灾难发生后,在前线的记者会看到各种惨烈的画面,在采访过程中也要经历余震的危险,这会产生长期的负面情绪。”周开庆说,记者因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学会适当进行心理调节,优化心理素质。
周开庆说,记者除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外,还应该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尤其是灾难心理学知识。在突发事件降临时,记者首先要做好承受巨大心理打击的准备,其次要平衡自己的角色,及时调节心理。如果一旦出现了负面情绪,就一定要立即释放、调整,例如不停对人说话,倾诉灾难的情况,尽可能通过与人交流释放不良情绪。
其次,在灾难报道完成之后,记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转移注意力,调节心理状态,以免灾难对生活造成长期负面情绪。
记者 蒋阳阳 郝立艺
蒋阳阳 郝立艺
相关新闻:设置博客标题
提示:12个中文或24个字符以内。
登录新东方网
您还可以输入100个汉字
考生家长怎样驱散阴霾、调动积极情绪
考生家长怎样驱散阴霾、调动积极情绪
  春节过半,很多有高三学生的家庭来讲,也许过得并不轻松。家长和孩子在为期末考试的分数、排名困扰着、焦虑着,并深陷其中,更有的家庭亲子关系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短暂的假期之后就是新学期的来临,面对新的挑战,高老师建议家长和考生从现在开始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家长要尽快带着孩子从期末考试的情绪阴霾中跳出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学期中。
  从情绪中跳出来
  期末考试、家长会、志愿填报,这几件事对家长来说,件件都是牵动神经的大事儿。天天想着孩子的成绩能不能再提几分、怎么报好志愿,为每一点儿小事都会揪着心,这些不但影响自己着的身心健康,实际上也会反射到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家长无论心里怎么难过、着急,都要尽快把自己的压力化解,从这些情绪中跳出来!
  很多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今天的成绩是孩子真实的成绩,总觉得孩子是因为没有发挥好或题目出难了,没有考出水平来,盼着下次比这次能考好而不能释怀,摆脱不了苦恼和烦躁的情绪。面对期末考试成绩,家长千万不能寄希望于下一次,而应该承认现实。也许这句话家长很难接受,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孩子的实际水平更贴近,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除了这样的排解方式外,还有不少办法可以帮助家长从不良情绪中跳出来。比如:跟自己的好朋友聊聊、吐吐苦水;或者寻找同盟者,找高三家长朋友们交流交流,互相取取经;再有通过参加高考专家讲座、向专家请教等,来平复自己的情绪等等……
  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能让自己从期末考试的焦躁、不安、委屈的情绪里跳出来,家长都是可以尝试的。只有家长跳出来,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成绩、排名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帮孩子更好的面对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当好孩子的减压器
  一些孩子因为期末考试考得不理想,难免会有烦躁、泄气情绪。而这个寒假对于高三孩子来说,其实也就那么几天的放松时间。过了年三十那几天,学校就会开始补课。如果,孩子不能及时把期末考试之后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就开始接下来的学习,那么这种情绪的积压,会让孩子没有办法全力投入接下来的学习,积攒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成为孩子的心病。所以,这个寒假,帮助孩子宣泄心里的压力和烦躁,是家长的重要任务。
  帮助孩子宣泄情绪,减少压力,做好孩子的情绪垃圾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时候,孩子愿意跟同学、老师说,也不愿意跟家长交流,甚至宁肯自己藏着、憋着。想要让孩子跟自己发泄他们的情绪,家长不妨借鉴一下过来人白女士的方法。
  家长白女士说,她经常能够让女儿主动跟自己吐苦水。秘诀就是察言观色。当她看到女儿情绪不对的时候,她就挑个不那么敏感的,大家都轻松的时间,像说家常一样,点拨下女儿,让女儿觉得自己跟她贴心,理解她,基本上女儿有什么话也就跟她说了。“其实他们也是需要跟人倾诉的,有人愿意听她说,她也很开心。最重要的是,咱们只是当听众的,不要轻易的评论或者给孩子建议。要不然,无论你提出什么合理的建议,在孩子听来就是给她上政治课,在教训她。当然了,如果孩子问你意见了,你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来说,咱们家长要坐下来倾听、不辩论、不打断、不堵孩子的话、也不试图说服孩子,让孩子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压力。还有家长说,孩子根本就不听自己的,平时连话都很难说上两句,白女士的方法并不适合自己。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面对高考首先要跟孩子建立同盟、朋友关系。想跟孩子建立起这种关系,咱们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感动孩子,要跟孩子站在一个阵营,体谅孩子学习的辛苦、认可他们的努力。
  春节和寒假,正好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也是高三这一年里,家长和孩子唯一能够相处得较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支持的印象,那就是“爸爸妈妈是相信我的,是看好我的”。只有和孩子建立同盟、朋友关系,孩子才愿意听你说的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沟通,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上的支柱,来面对以后的学习生活。
  聊聊志愿,调动情绪
  寒假期间,除了调整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家长要记得帮孩子规划一下开学后的各项事情。例如,督促孩子完成寒假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购买开学所需的学习用品等。但千万不要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那就是要做好孩子填报志愿预备工作。
  寒假期间,家长一是可以跟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对志愿的一些想法。另外,借此也可以帮助孩子明确努力的目标,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家长也需要在这个时间段,学习一下跟填报志愿有关的各种知识,了解大学、了解专业,了解志愿填报流程等等。对这些知识,家长要留意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的各类高考信息,新浪教育频道这些媒体的介绍,高老师博客也会在日后开启志愿填报专栏,为家长详细介绍志愿填报。另外,家长也可以参加一些真正专家的讲座,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现场的答疑解惑,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这些学习,也可以帮助高三家长舒缓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
  最后,祝所有高三孩子开开心心过寒假,龙年轻松跃龙门。
已投稿到:
(17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牧师驱散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