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边防部队改革新闻稿题材

你现在的位置是 >&>&&>&
边防缉毒题材电影《湄公河风云》在红河州蒙自开机
日 09时44分00秒&&来源:云南网
10月30日,由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监制,边防警察报社和云南佳华新锐文化公司联合出品的边防缉毒题材电影《湄公河风云》在蒙自开机拍摄。红河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和建,州政协副主席丁润森,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治部宣传文化处领导,边防警察报社总编辑王超杰及州边防支队领导出席开机仪式。
和建宣布开机,并为开机仪式揭幕。
据悉,电影《湄公河风云》根据公安边防部队12名作家接力创作的长篇小说《我是谁》改编,预计11月底杀青,明年春节前后在全国各影院上映。州、市公安局禁毒民警、支队机关干部和勤务中队官兵,以及剧组的全体演职人员参加了仪式。
毕仕举 卓如军
阅读次数:
编辑:胡雪娟读者寄语-中国边防警察网
,您好!欢迎您登录中国边防警察网。&&&&&&|&&&&
  <span style="color: #年前的那个春天,你拉着我的手让我和你一起走,我怀着那赤诚的向往与你肩并肩,跟你一起涉过湍急的河流,患难同牵手,坎坷的从军路啊,从春走到秋,跟你饱尝风霜雨雪,与你共饮胜利美酒,千里万里我也不回头。如今,你仍拉着我的手继续跟你一起走,我迈着那坚定的脚步走在你身边,为祖国捧出火红的青春共同去追求,为人民抛洒滚烫的热血奉献我所有。
  边防官兵的心灵家园
&&&&&&& 2003年春节期间,我第一次见到《中国边防警察》杂志。那时候,我在驻二连浩特的一个空军部队当兵,指导员的妻子是内蒙古边防总队的警官,探亲时她给指导员带了一本2002年第12期的《中国边防警察》。那年春节,这本杂志成了连队官兵最喜爱的读物。
  后来,我考入武警学院读书。在学院的学员队里,每个班都订阅了《中国边防警察》。在武警学院的日子里,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期《中国边防警察》,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军校毕业后,我援藏来到拉萨边检站,成为一名检查员。在完成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我开始学习新闻写作,慢慢的,我撰写的稿件在《西藏日报》、《边防警察报》、《法制日报》和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上刊登出来。2009年10月,我尝试着向《中国边防警察》投了一篇通讯稿《绽放在雅鲁藏布江畔的格桑花》。稿件经过编辑老师的加工润色后,顺利刊发了。2010年3月,我有幸来到了《中国边防警察》杂志社学习, 我终于见到了那些可亲可敬的编辑老师。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与《中国边防警察》很有缘。
  不经意间,《中国边防警察》已经走过15年的光辉历程,而我只是一个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在《中国边防警察》杂志里面继续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提高写作技能,也祝愿《中国边防警察》这个边防官兵的心灵家园更加异彩纷呈。&&&&&&&&&& (朱鹏斌)
  9年从警结下
&&& 15年边防情
  悄然间,《中国边防警察》已然走过第15个年头,不知你信不信,对我这个从警才9年的边防后生而言,我竟与她结下了15年的情缘。说来有点不可思议,可回头想想,我和边防、和《中国边防警察》、和编辑部里那些良师益友们还真有不解之缘。
  1997年,一位边防警官成了我的表姐夫。我从小就热爱部队、向往军人,所以自那时起,每次姐姐到连队看望姐夫都会带上我。我就是在连队的阅览室里第一次读到了《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那时我才上高一,对部队知之甚少,对边防更是一无所知,正是这本杂志,使我对边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后的日子,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2003年7月,我大学毕业,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念头,毅然携笔从戎成了一名边防军人。入警大学生必须完成&两个转变&,一个是从普通老百姓向军人的转变,一个是从地方大学生向合格警官的转变。而我,自认为完成了&三个转变&,因为我比其他人多了一个从老百姓看《中国边防警察》转变成以边防军人看《中国边防警察》的转变。这也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转变,每当看到战友们读杂志,我就会得意地说:&我5年前就看过了!&那时的我,可谓&未进边防门、先知边防事&。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边防警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我,我也开始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2008年7月,离第一次接触《中国边防警察》时隔8年,我有幸来到杂志社培训,这一次,让我和《中国边防警察》来了个零距离的亲密接触。
  都说全国有十万边防军人,可真正去过杂志社的人却不多,都说《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办得好,堪称边防第一杂志。然而,又有几人知道这么一份成功的杂志背后的故事呢?
  杂志编辑部满打满算也就2个办公室,加起来也就50平方米左右,设备也很简单,编辑们连每人一桌一椅一台电脑都未配齐,有些还是两个人合用的,要算人数,满打满算也就四五个人。为什么杂志社能在人少条件简陋的情况下,编辑出如此优秀的杂志呢?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有一支优秀的采编队伍。
  《中国边防警察》是我最喜欢的刊物,是我实现梦想的舞台,更是我奉献边防的阵地。在《中国边防警察》5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我和编辑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中国边防警察》,在您15岁生日到来之际,作为您忠实的读者、至诚的好友,我衷心地祝您生日快乐!
&&&&&&&&&&&&&&&&&&&&&&&&&&&&&& (苏红锋)
  15年,我们一起走过
  从警6年来,《中国边防警察》杂志伴随着我的成长与进步,在我迷茫时给予启迪与鼓舞,下面这段故事在你看来或许有些离奇甚至荒诞,但对我来说,却是真实的
  2006年6月,我参加了高考,报考公安海警学院。到济南接受面试时,我小声嘀咕了一句:&唉,也不知边防部队是什么样。&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面试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杂志,微笑着递给我:&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它会帮你了解边防部队。&
  回家后,我静静地翻看着这本名叫《中国边防警察》的陌生杂志,记得杂志的封面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英姿飒爽,透着坚毅与刚强。
  我发现这期杂志的主题正是我所关心的新兵训练。我虽然不了解边防部队,但对部队新训的艰苦早有耳闻,这本杂志是我当时了解边防部队新训情况的唯一途径。正步、瞄靶、擒敌拳一个个新奇的字眼,一幅幅新训的图片映入我的眼帘,在我脑海里变成一个个立体的场景,让我对即将踏上的军旅生涯充满了憧憬。特别是有一篇文章中的话&&&只有自己努力地为别人付出,才能够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回报&,让我铭记在心,算是给我上了入伍前的第一堂课。
  这便是我与杂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直到现在,这本杂志仍然摆在我的书桌上。不同的是,这本杂志不再孤单,每次探亲会家,我都会捎几本杂志回家,供父母翻阅。在翻看杂志时,父亲还会开玩笑似地对我说:&多希望有一天能在杂志上看到你的文章啊!&我想,不久以后,父亲的愿望就可以实现了。&&&&&&&&&&&&&& (孔德志)
  一路有你相伴
  屈指一 算,我已走过了军旅生涯的11个春秋,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朋友始终默默地陪伴着我,那就是《中国边防警察》。
  新兵下站那年,我有幸成为了站里的文书。为此,我天天可以与报纸杂志打交道,但那时也只是随便翻翻而已。直到有一天,我在《中国边防警察》上看到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写的是作者思念母亲时的心情,我便将它抄写在一个本子上。从此,我便有了自己的读书笔记本。杂志里的故事就如同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然而然成了我的最爱。怀着对《中国边防警察》的满腔热情,我有了一种想动笔写点东西的冲动。
  可事与愿违,我连写了3个月的稿子全部泥牛入海,无一变成铅字。我开始觉得自己并不是那这块料,正准备要放弃时,杂志编辑的感言又一次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鲁迅先生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相信你把别人侃大山的时间用来学习,就没有成不了才的!于是,我把那些已束之高阁的自己装订的杂志合订本又摊开来。清晨5点半,我就开始捧着《中国边防警察》上的美文在学习;白天,我反反复复地推敲字句直到深夜。我深知学习来不得半点懒惰,也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在《中国边防警察》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就这样,我的处女作终于在《中国边防警察》上问世了。那一刻,沸腾的血液鼓动着欣喜的泪水充盈了我的双眼,也给我濒临衰竭的自信注入了新的养分。从此,我工作之余第一件事就是练笔写稿、悉心研读报纸杂志,积累写稿经验。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如今,我已在部队内部刊物和地方媒体上发表一千多篇文章。
  当兵11年来,《中国边防警察》这位知心朋友陪我走过成才之路,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她将会与我一路相伴,踏歌而行。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将会笔耕不辍,无怨无悔。&&&&&&&&&&&&&&&
&&&&&&&&&&&&&&&&&&&&&&&&&&&&& (万霜降)
  雅俗共赏慰兵心
  《中国边防警察》创刊15年了,作为老读者、老作者,在新春佳节之际,除了向她表示祝贺外,更多的是欣慰。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在竞争激烈的期刊市场里,《中国边防警察》的发行量逐年增长?为什么在读者口味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边防警察》杂志拥有那么庞大的读者群?
  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了清风吹遍边境线,她明确地把自己的受众界定为边防部队一线执勤执法官兵,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边防线的土壤里,因此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边防警察》在官兵心里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是官兵的枕边册、参考书,更是官兵的心灵鸡汤,正如有的官兵所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广大官兵需要的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抚慰和热点难点的答疑解惑,对于这点,《中国边防警察》的做法是很到位的。譬如,2010年的&热门话题&栏目讨论的&量化考核&、&部队加班&等等,哪个话题不深入兵心,哪个题材不引起官兵的共鸣?今年准备推出的&勇于休假&、&手机普及&、&互联网连接&等话题,哪个官兵不对此关注,哪个领导不为此寻求良方?精妙之处,不一一表述,仅一句&等着瞧,给你好看&给大家带来多少信心和期待啊!
  本人笔拙,但也在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文章。《中国边防警察》之所以能让&清风吹遍边境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无数编辑的艰辛努力,形成了一种自觉:事事想着读者,处处推陈出新。
  这种自觉表现在其办刊风格上,她独树一帜,开拓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落实到办刊内容上,就是突出思想性,兼顾艺术性,既要文字优美,又要内涵深刻,既能众口善调,又能长袖善舞,不同层面的读者都能在此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既有个性需求的&副食&,又有满足大众口味的&主食&,正所谓&一套大餐任你品,雅俗共赏慰兵心&。
  文行至此,我想起了龚自珍的诗句:&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情深不自持。洗尽狂名消尽想,本无一字是吾师。&为诗如此,做杂志亦然。
&&&&&&&&&&&&&&&&&&&&&&&&&&&&&&&&& (高学德)
  守望和等待
  遗憾,遗憾自己不能早入警11年,那样的话,我陪伴《中国边防警察》的年数就是15年。
  欣喜,欣喜自己能够曾经有机会以实习生的身份踏进杂志社,得以与《中国边防警察》零距离接触。
  感谢,感谢《中国边防警察》的一路相随。我从懵懂的学生到基层的带兵人,她教会了我读懂警营。
  我认识《中国边防警察》,要从一位姓潘的班长说起。那年,我在上海参加入警培训,带训班长姓潘。为了掌握我们这些入警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每周都会制作分析表,还喜欢看一本&代训秘籍&。一个半月的军事强化训练很快就结束了,离别前夕,小潘班长把他的&代训秘籍&&& 一本《中国边防警察》送给了我,并叮嘱说读懂了她就读懂了警营,就会明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那本汇集了许多入警大学生心路历程的《中国边防警察》伴随我一路前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喜欢翻出来看看,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准自己的方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作为一本面向广大边防官兵的刊物,《中国边防警察》在这15年里不正是以这种接力式的传递方式,成为了一批又一批边防战士们的心灵烛光的么!
  如果说2009年之前,我只是《中国边防警察》的一个旁观者,那么,2009年之后,我更像是《中国边防警察》的一名倾听者。一次终生难忘的去杂志社实习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而且加深了我对《中国边防警察》的热爱。4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学会的不只是校对、排版、印刷等工序,更多的是感受到一份刊物背后的辛劳和不易以及编辑老师的执著与敬业。他们为一个策划而废寝忘食,为一篇妙文而拍手称赞,为一幅插图而思索良久,为一次校对而彻夜不眠,为精美的印刷而来回奔波。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每一期杂志都承载着他们的期盼。对于万里边防线上的戍边人来说,《中国边防警察》就如同一抹抹新绿,滋润着荒漠戈壁和海岛礁岩。为了送出这抹绿,他们付出了15年如一日的守望。
  作为读者,我错过了《中国边防警察》最初的11个年头;作为她的粉丝,我不会错过她此后的每一份精彩。祝《中国边防警察》越办越好!(李 根)
  我与杂志的相识故事
  一株边防无名草,未经风雨磨砺少,试把宣传生活来体验,感触感悟真不少。无声的战场英雄多,无私的奉献多敬仰,歌功颂德不为己,一心只为边防好。相识杂志故事多,感激之情难言表,试问感激在何处,且听我来揭分晓。
  初到自信备受挫,&挑战&未果失落多。忆起当日吾感受,一个&悲&字怎能了。
  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成为了一名守卫国门的女警官,那时的我满腹抱负,誓言要在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也许是那份盲目自信激发了科长对我的&考查灵感&,而接下来的一次小小&挑战&,真让我信心大挫。
  &小卜,你可是廊院毕业的高材生,写文章一定了得。政治处正在征集巾帼文明岗优秀作品,你这高材生也去小试牛刀一把怎样?&&没问题,科长,您放心,明天文章邮箱见!&带着&十足&的自信,我接受了科长的&挑战&。
  说到做到,马上行动,写!
  一天的冥思苦想,失落,更失落;握紧笔头,思索再思索&&无果!怎奈脑袋空空,不知写些什么。怎么办?怎么办?实在是写不出,难道就这么向科长服输了?不,怎么说我也是个本科生,居然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出,太丢人了!不说,打死也不说!
  宝物在手路开阔,引我方向出成果。眉间愁云渐渐消,白纸绘出五彩霞。
  昨日的失落依然在心头,今朝的愁眉依然紧紧锁。&小卜,文章写得怎样?&科长走进办公室问我。&科长&迷茫的眼神,低沉的脑壳,科长早已看出我的失落。
&&小卜,刚来不会写是正常现象。写文章,首先要读文章,读好文章,就像写字一样,要想写好字,首先要拿着名家笔迹认真临摹,从临摹中寻找字的灵魂。来,看看咱边防的好文章。&说着,他将一本《中国边防警察》递给了我,&从这里找找灵感!&
  接过杂志,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却有着熟悉的神态和相同的绿军装,一幅幅不同的警营写真勾起了我熟悉的过往回忆,在这里,我瞬间找到了温暖,这是在诸如《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中找不到的&&这份温暖源自咱边防这个大家庭。
  不舍地合上杂志的最后一页,无数感动涌上心头,这份感动化作一阵春风,瞬间唤醒了我,灵感出现了。对,文章就是这样写,谁是主角?就是咱身旁的普通一兵。素材何处有?就是咱平日的点滴生活。而我只需要用耳聆听,用眼捕捉,用双手描写那些平凡感人的身边故事。(卜凡童)
  大漠方容孤烟直
  长河更显落日圆
  两年前,一纸调令让我来到了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当我踏上通往独龙江的唯一一条不足一百公里却要在车上颠簸7个小时以上才能到达的山路时,我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感。
  我虽然早就耳闻独龙江的艰苦,但是当我身临其境,才深深感到&&独龙江,怎一个苦字了得!且不说路途遥远、物资匮乏,不说环境恶劣和毒蛇、蚂蟥和蚊虫的肆虐,单单就是想想每年因大雪封山而与世隔绝长达半年之久,凭空生出的寂寞就已足够让人抓狂的了。
  毋庸讳言,从繁华都市来到这穷乡僻壤,我多少有点失落和茫然。那个时候的独龙江,不通网络,经常断电,仅有的一个移动信号塔还不能承载起15部手机同时通话,电视能接收到的节目寥寥无几,电影看来看去就是那么几部,有的老兵甚至连里面的许多台词都能背下来了。所幸的是,派出所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
  一次,在信手拈来的一本杂志上,我读到了一篇关于独龙江边防派出所的通讯。至今,我还很清晰地记得那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独龙河谷唱响&帕里精神&之歌》,作者是在独龙江边防派出所战斗过的一个叫&黄剑锋&的前辈。读完那些字里行间饱蘸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的文字,我被深深感动了,同时也为自己能成为这样一个模范集体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我在那本杂志里惊喜地发现:她刊载的不仅有边防警察的传奇故事,还有精美的哲理短文和浪漫诗歌,可读性极强,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让人从骨子里感觉到温暖,心灵得到净化。那本杂志就是《中国边防警察》。从那以后,我不可抑制地喜欢上了《中国边防警察》。
  每次在杂志上看到有兄弟单位的宣传报道,我总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全国边防跟独龙江同样艰苦的单位还有不少,我们的坚守需要肯定,作为亲历者之一,我很迫切地希望能多看到一些属于独龙江的文字。
  明知才疏学浅,但我还是开始尝试写点文字,期盼着能为驻守在独龙江的战友们&&当然也包括为自己做点什么。我忐忑不安地第一次向《中国边防警察》投递了我的稿件。本以为,这样的一封邮件多半会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没想到,我很快就收到了杂志社的回信。我的稿件虽然未被采用,但是,杂志社热情洋溢的回信犹如一支强心针,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从此,我不断写稿、投稿,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看不到最新的报纸和杂志,上级领导来独龙江检查工作时,我就托随行的战友捎带;网络不通,我就请人帮忙与杂志社编辑沟通,用手机发短信投稿。2009年底,现任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副局长、原云南边防总队政委周书奎来独龙江视察工作给所里送来了无线上网卡,尽管网速慢得跟蜗牛爬行的速度相似,但这已经足够让我欢呼雀跃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至今日,我先后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稿件50余篇,成绩虽然很微薄,却能鼓励我继续努力。
  回首过去,我深深感恩于《中国边防警察》。如果没有那次不经意间的邂逅给我带来的感动,没有那一封给我前进的动力的回信,今天的我,不可能有如此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就在昨天,我跟《中国边防警察》的一位编辑老师谈起用稿的事情,那位老师不厌其烦地向我传授了如何写稿和提高上稿率的许多方法。由此可见,《中国边防警察》的编辑老师们对部队爱好文学的青年是何等的关心和爱护!有这样一群才华横溢、认真负责的编辑,《中国边防警察》怎能不受人欢迎?惟大漠方容孤烟之直,是长河方显落日之圆!
  一直以来,我很想走进《中国边防警察》杂志社,去认识这些编辑老师,只苦于没有机会而不可得。在《中国边防警察》QQ群里,我非常期盼能与编辑老师开展有深度的交流,但是我没有敢点击他们的头像,因为我猜想,也许老师们正在酝酿或编辑新一期《中国边防警察》,而这是需要甘于寂寞并且耐得住寂寞的人来完成的,就像我们驻守在独龙江一样。
  在《中国边防警察》15岁生日到来之际,大雪如城垛般已经将独龙江变成了一个围城,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以上文字。
&&&&&&&&&&&&&&&&&&&&&&&&&&&&&&&&&& (刘 韬)
  那些清晰的记忆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2003年9月的一个下午,在我的母校甘肃政法学院的图书馆里,当我第一次看见你靓丽的身影时,我知道了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叫边防武警,让我开始对绿色的警营充满了向往。
  在你的鼓舞和感召下,2006年6月,我如愿穿上了这身橄榄绿,成了一名边防武警。是你教会我如何实现从一名入警大学生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是你教会我如何在警营做一名真正的好男儿。
  2007年1月,我被分配到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一个派出所当起了外勤民警。我没有因为陌生的环境而失去工作的动力和激情,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对全辖区1568名人口的熟悉率、满意率、认知率达到100%,并摸索总结出了&李康强群众工作法&。2007年和2008年,我连续两年被新疆边防总队表彰为&辖区通&、被伊犁边防支队表彰为优秀大学生干部,200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爱新舍里镇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官,被群众称为&村里的活地图&我知道这些荣誉的背后,都是因为你让我了解到全国边防有那么的学习榜样和群众工作标兵,只有向典型学习才能超越典型,感谢你的鼓舞激励之情!
  今天是你创刊15周年的纪念日,我衷心地祝福你,愿你越办越好!
&&&&&&&&&&&&&&&&&&&&&&&&&&&& (李康强)
  美的熏陶
  《中国边防警察》,您不像太阳那样炽热,不像月亮那样宁静而羞涩,在我心中,您是一颗闪烁的彗星,引领着我走向未来。是您令我感悟到边防军人的崇高与无私、艰辛与奉献;是您让我树立了守关卫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是您让我从一个个英雄人物的身上获取了前进的动力,从一篇篇精美的作品中得到美的熏陶。感谢您&&《中国边防警察》,在您的引领下,我将不断地奋斗、永远地进取。
  祝愿您成为国门边关一道最最亮丽的风景线!&&&&&&&&&&&&&&&&&& (袁 泉)
  我和您在春天有个约会
  我来了,怀揣着激动的心,行囊中装满着对您的思念;
  我来了,乘着椰风海韵,带着南国独有的热情扑到您温暖的怀抱。
  这一切都只因我与您有个约会&&在这个春天里见面,我最亲爱的《中国边防警察》!
  就在这美丽的花都,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掀起了您神秘的面纱,走进了您的生活,我要在您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驻留,在您的指导下学习,这让我是何等的欢欣鼓舞!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没为您准备丰厚的礼物,只能为您留下我诚挚的祝福,悄悄地在您的耳边倾诉一个关于您帮助我成长的故事。
  2004年,是边防部队院校改革,所有的中专制被一并取消的一年。那年7月,也是我入伍后朝军校梦想发起最后冲刺却最终破灭的&黑色7月&。也许因为&太重视&、太紧张,自认为强项的语文科目却由于时间把握不当,在离交卷只有15分钟时才匆匆落笔的50分作文题,最终在心与手的颤抖中未能完成。
  考后的那些日子,我变得有些消沉。在无法跟别人诉说内心彷徨的时候,在那些难以入眠的夜晚,我就会爱不释手将您认真捧读。您也每月如约而至,与我倾谈,向我灌输您的思想,是您的豁达、宽容,给了我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力量。
  而今,我已经从公安海警学院毕业,回首与您共同走过的日子,我不禁感慨万千。您,就是我最可敬的良师,我的最亲密的战友。(刘泽云)
  15载春秋伴我从警路
  新年伊始,欣闻《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创刊15周年的喜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的内心油然而生一份特殊的情感,便想以笨拙的笔头重拾我与杂志一起走过的岁月的点滴回忆。
  春节前的一天,我在收拾整理书柜时,一本几近发黄的1996年2月的《中国边防警察》杂志跃然眼前,这本让我珍藏多年的&创刊号&,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15年的从警路,15年日夜兼程的&爬格子&,始终不渝地有《中国边防警察》相伴,一幕幕的往事顿时在脑海中上映......
  15年来,《中国边防警察》由双月刊到单月刊,由黑白印刷到全彩装帧,成长为由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也成了全国边防官兵的良师益友。15年来,我从一名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地方青年到一名普通的边防战士,继而读军校、提干,令自己都想不到,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成为一名边防部队的专职新闻干事。15年的新闻路,虽然一路艰辛,但也满载收获:9枚三等功军功章和18本新闻报道剪贴本被我收藏进了我简陋的书柜。
  《中国边防警察》是我新闻工作中的老师。记得小时候练字从临摹开始,当新兵刚学写新闻稿的那会儿也是从临摹开始的。我常常照着&葫芦&画着&瓢&,读着《中国边防警察》杂志上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或消息或通讯或散文,我对照着稿子中的标题、结构一一临摹,采写着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在经历了数十篇稿件泥牛入海的磨砺之后,终于有一篇小简讯被刊载在《中国边防警察》一个不起眼的页脚上,虽然仅有短短上百字,但毕竟是在部队内部刊物上刊发的&处女作&。我欣喜地捧读着那一个个散发着墨香的铅字,对新闻宣传的激情油然而生。从那以后,白天阅读《中国边防警察》成了我的&必修课&,晚上挑灯&爬格子&也成了我工作的&习惯&。1999年的《中国边防警察》海警增刊刊发了我采写的《一盏明亮的&引航灯&》,让我如获至宝,欣喜不已,从此我便结下了与《中国边防警察》的新闻缘,《中国边防警察》也为我指明了一条记者路。至今,我一直仍然坚持辛苦而快乐地走在这条新闻路上......
  幸运的是,我2004年来到边防警察报社实习。期间,我认识了&一报一刊&的各位编辑老师,与老师、和在报社学习的诸位战友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报刊社的艰苦生活。我常常和总队的新闻工作同仁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一本呈现在10万边防官兵眼前的精美杂志的背后,是如此艰苦与辛酸。那时,报刊社编辑人手很缺,办公条件艰苦到站在桌子旁边吃快餐的地步。《中国边防警察》杂志社仅两位编辑老师,工作量大,任务十分艰巨。
  我想,《中国边防警察》之所以受到边防官兵的广泛喜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甘为他人作嫁衣&的优秀的编辑老师,作为一名边防部队的新闻工作者,我为我们拥有这样一本好杂志而感到十分欣慰。(黄继辉)
  写给《中国边防警察》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用北国边陲的皑皑白雪
&飘着天涯海角的淡淡椰香
  捎来东海之滨的点点浪花
  为你献上青藏高原洁白的哈达&&&&&&&
  今天,是你的生日
  多少个日日夜夜
  用诗的语言
  述说万里边疆的风雷
  指点无限江山
  唱响美好明天&
  今天,是你的生日
  15个春夏的艰辛
  换来今天的枝繁叶茂
&你的根基啊
&深深地扎在祖国的边疆
  今天,是你的生日
  没有美酒
  没有鲜花
  我们的祝福挂满你的枝丫
&&&愿你绿满天涯
&&&&&&&&&&&&&&&&&&&&&&&&&&& (徐智文)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38806
本期杂志目录
/ 文/袁自由
/ 文/袁金龙
/ 文/刘广雄
/ 文/邹筱莉(美术编辑)
/ 文/黄伊霖(执行编辑)
/ 文/谈继军(执行编辑)
/ 文/于雷(编辑部主任)
/ 文/田下故侃
/ 文/张方涛
/ 文/丁洪亮
/ 文/李根
/ 文/张莱
/ 文/杨福娣
/ 文/张永辉
/ 文/白朝强
/ 文/陈艾秋
/ 文/郎玲
/ 文/于昕柠
/ 文/刘阳
/ 口述/ 董旭华
整理/孔德志
/ 文/春梅
/ 文/周伟
/ 文/王安
/ 文/刘广雄
/ 文/孙振权
/ 文/朱海光 石相国
/ 文/孙模同
/ 文/鞠允国
/ 文/ 李晓波
/ 文/陈统恩
/ 文/徐旭宇
/ 文/汤征
/ 文/杨帆
/ 文/康玉平
/ 文/怡鹏
/ 文/闫峰
/ 文/郑磊
/ 文/林榕
/ 文/余友平
/ 文/单之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队题材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