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有教育意义小故事新颖的小故事

查看: 5330|回复: 5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4957主题精华84帖子
用心引领孩子学拼音
──记拼音教学的点滴体会
奉化市岳林中心小学 江金歆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呢?我结合新教材的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反思,谈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拼音
在新教材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a、o、e”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便是一幅色彩鲜艳,具有农家气息的一个美丽的清晨。如何利用课本资源,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一开始我让学生看着这幅美丽的图画,给他们讲了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青青的小草,绿绿的大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清澈见底。清早,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听她在唱:“a a a a,a a a 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了“o o o o,o o o o”。他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跳着发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多美呀,便不由自主地哼起歌来,“e e e e,e e e e”(学生也兴趣盎然地跟着我唱起来了),这时我便开心地对孩子们说道:“这么多小鹅都跟来了呀!你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呀!”学生开开心心地听故事,快快乐乐地学拼音。对于下面的拼音教学孩子们也兴趣十足,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又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整体认读音节,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我为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小宝宝i u ü ,他们一起出去玩,走着走着,它们却迷路了,这时怎么办呢,它们可着急了,瞧,大Y,大W两位大哥哥看见了,大Y带小i走,大W带小u回家,小ü没人领,伤心地哭了,大Y赶快来带小ü走,小ü眼泪擦干净,笑眯眯地和大Y一起回家了。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再让孩子们当大Y、大W带三个小宝宝,同时提醒他们小ü是笑眯眯的,眼泪擦干净了。这样学生就利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记住了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拼音教学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使教学富有趣味性,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二、& &自编歌诀,增加学生求知乐趣
根据儿童的语言发展特点,学生喜欢一些顺口的儿歌,把儿歌放到拼音教学,使孩子们的口齿得到锻炼,即纠正了错误的读音,还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单韵母时,教师可以先自己把一些简单的歌诀教给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圆脸小姑娘,小辫右边扎,张大嘴巴a a a ,大公鸡起得早,清晨唱歌o o o ,大白鹅水中游,清清倒影e e e等等,慢慢地让学生试着自己看图创编简单的儿歌,经过启发、观察,孩子们的思维一经打开,往往有许多精彩的歌诀不经意就产生了:“乌鸦做窝u u u ,小鱼吹泡泡ü ü ü ,伞柄朝上f f f ,伞柄朝下t t t 。像个6字b b b ,6字反写d d d ,像个9字q q q ,9字反写p p p 。9字加勾g g g 一把椅子hhh等等。又如:为巩固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把这样一首儿歌教给学生,帮助他们记忆理解:“i u ü ,齐步走,大Y,大W来带头,大Y带小i,大W带小u ,小ü眼泪擦干净,跟着大Y一起走。”这样一首儿歌既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认读音节不分离做为一个整体来读,学生易于接受,也记得快。
三、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喜爱拼音
刚入学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单靠图片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也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我说你猜。看口型猜猜老师要读什么音,如a o e;还可以是老师说字母的形状,学生说字母。如师说:两个门洞,生说:m m m 一个门洞──n n n。
2.摆字母。摆字母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卡片中找出对应的声、韵母,然后再练习找复韵母、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拼音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3.帮拼音找家。当学生学完所有的拼音字母时,我让他们给拼音字母造个家,可以住在小屋里,可以住在云宝宝的肚子里,可以在大树里安家,还可以在小鸟的身上……,分别给声母、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造个家,同时提醒孩子们可不要让拼音宝宝住错了地方。这时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画起来,一边还在动脑想想这个拼音是属于哪个家里的,这样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拼音字母的分类了。
四、联系生活,拓展学习渠道
在设计拼音练习时,我经常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完所有的字母时,我让学生拼出自己的名字,并写下来。如果不会写就去翻查字母表。每个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去完成这个作业,做对的学生个个都很高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每天我都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拼音卡片,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求助父母,可以是你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如:diàn dēng&&yá shuā等,第二天早上领着全班学生读。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拼读能力,又扩大了学生认识事物,识记事物的范围。
又如教学拼音复习四“读读连连”,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去动物园或者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物,比比哪个小朋友知道动物的名字最多,是动物小博士,孩子们都很踊跃地举手回答,我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小朋友为这些小动物挂上牌子,让别人也认识它们,用音节把动物的名字拼一拼,这样,学生已经会念动物的名字了,再试着把它拼出来,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就变得容易多了。同时,说说他们了解的小动物的一些特点,发展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五、用表扬、鼓励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要使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保持下来却相当困难,除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老师所给他们的肯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拼音教学中,读准音是重点,也是难点,有的学生掌握起来比较慢,这就更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肯定,用表扬激励孩子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学好拼音的信心。各种不经意的表扬:“你的声音真好听,让老师和同学们再听一次吧.”“你可真行,进步真大呀。”“你就是一个小老师了!”“你的眼睛真亮,看着老师的嘴巴再读一次吧。”面对天真的孩子,这样适当的表扬必然会胜于严厉的批评,让他有信心去学、乐学!伸出你的大拇指送给学生,用手轻轻地摸摸他的头,和他亲切地握握手……,用目光去鼓励他,微微地倾斜身子听一听,用微笑原谅他的小小的错误,这些细微的动作,学生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一点一滴的进步在行动中。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优化汉语拼音教学,发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拼音教学活起来。学好汉语拼音,为识汉字打下基础,同时为儿童提早踏上知识的宝殿创造了条件。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4957主题精华84帖子
说故事,记“候”“猴”
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 费奎飞
“候”与“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四单元中分别要求掌握的两个“四会字”。这两个宇,学生是很容易混淆的,不是“候”字中间少了竖,就是“猴”字中间多了竖。教学这两个字,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引 领学生采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法巧妙又牢固地记住了这两个字。
教学“候”前,我故意这样说:“这个字呀,三年级的哥哥姐姐中有30多个人曾经写错过。我们二(4)班的小朋友有什么高招来记住这个字呀,而且要保证以后也不会再写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一个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我们讲个故事,大家就能记住字。十月一日放假的时候,一位姓‘矢’的小朋友到外婆家去做客。他头戴紧箍咒,手拿金箍棒,高高兴兴地来到候车室等候上车。”我一听,来不及拍手叫好,连忙一边重复故事,一边按故事描述的顺序描了描“候”字的各个部件:矢、亻、ュ、│。学生们看着我如此描了一番后,恍然大悟地鼓起掌来,有的还兴奋地念叨着:“‘矢’小朋友手拿金箍棒,哈哈……”那个发言的小朋友见状欣喜地补充说:“我的故事里还有三个带‘候’的词语呢──时候、候车、等候。”“对极了!”大家一边频频点头,一边又一次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
过了些天,课上学写“猴”字。我在黑板上范写了一个,然后有意地提高嗓门说:“哎,齐天大圣孙猴子的金箍棒哪里去了呀?”学生们一愣后,说:“噢,被候车的小朋友拿走了呗!”“那就请大家一边念‘孙猴子的金箍棒不见了’,一边把‘猴’字写两次吧!”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里,在欢快的笑声中,大家牢牢记住了“猴”与“候”的区别。
自从学写了这两个字,到现在没有一个学生出现过一次书写错误。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4957主题精华84帖子
抓住诗眼促感悟
浉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吕本生
 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和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是人们熟知的两句诗,所写景色原本平淡无奇,但一个“闹”字、一个“弄”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大凡 “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我们今天阅读鉴赏古诗时,就应学会巧抓“诗眼”和体会“诗眼”,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诗的丰富含义和感受诗的无穷魅力。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篇,写于因保守派不断攻击变法,故而愤然辞去宰相职务,被迫回到江宁(南京)任知府这一时期。当时,他对革新事业一直情有独钟,临走前曾向宋神宗表示,如果再需要他,他定会回朝辅政。那次南归路过瓜洲,当船经过京口时,王安石在月下眺望江南一片绿色锦绣(也是新法实施后的欣欣向荣景色),不禁心生感慨:“明月啊,你什么时候照我归还?”──这句话发自他重新还政的渴望!人们往往认为“诗眼”是“绿”字──因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向来被当作讲究炼字的范例。是的,这个“绿”字确实用得好,听来精妙,观之形象,诵之清亮,是形象思维的凝练,但就全诗而言,全篇的“灵魂”所在,应该是最后那个“还”字。“还”字是由“绿”而发,又是“绿”的归宿,表现了诗人看到新法实施后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景象的愉快心情和要把新法推行到底的意愿。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泊船瓜洲》一诗时就是紧扣了诗眼──“还”字来组织教学的。请看他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开课伊始,便先抓住诗眼。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学生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学生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怀着想念家乡的感情朗读这两行诗。
3.一、二行诗我们说“靠家近应该还”,第三行诗说“离家近更应还”,最后一句该怎么说?(思家切)从“何时”看出诗人能不能回去?(不能),后面三个字该怎么说?(何时还)
4.这时你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还)教师介绍原因。
孙老师紧扣诗眼“还”字,分别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靠家近,应该还;二、离家久,更该还;三、思家切,不能还。这三个问题层层推进,再加上教师巧妙点拨,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对全诗的写作背景、诗句意境、思想感情有了全面的领悟。
再来说说李白的《赠汪伦》篇,这首诗写于唐天宝十四载,李白在秋浦(今安徽贵池)应泾县(今属安徽)酿酒师汪伦的邀请游桃花潭。李白做为一个贵为皇家大学士的上层人物,怎么会与山乡僻野的酿酒师汪伦相识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汪伦虽是一个酿酒的山野村夫,却十分喜爱诗词歌赋,对李白更是敬佩、仰慕。他听说李白到了秋浦,便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君好游乎?这里有十里桃花;君好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这天,李白要继续他的行程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情动之下,一首《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这首诗语言直白,近乎白话,但全诗都浸在浓浓的“情”字里面。前两句的叙事中,就已经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李白临走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跟汪伦打声招呼?是怕再次惊扰了主人还是怕面对离别的伤感?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唱歌是令人愉快的,为什么汪伦在这令人伤感的离别之际却是“踏歌”相送?不管是何种理由,都是因为一个“情”字。后两句诗更是以夸张的手法直抒胸意:桃花潭水纵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在教学中,抓住“情”这个诗眼,以“情”为教学主线,则能使全诗情意绵绵,境界全出。概括起来就是:
不忍打扰情意重,
踏歌相送情更浓。
汪伦李白传佳话,
一切都在情字中。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4957主题精华84帖子
听《古文二则》有感
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中心小学 尚菊红
今天,我们很有幸地参加了杭州长江实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这其中,还有一个特让我们兴奋的事情:特级教师杨明明要亲自执教一节课。
特级教师就是特级教师呀!课堂上,年逾六旬的杨老师依然是神采飞扬,在老练之余更多的是淡定和从容,让我们自叹不如!
她今天执教的是《古文二则》,第一则写的是菊,全文就四句话。不长的四句话,在杨老师的精心演绎下变得那么丰满和厚实,变得那么的有趣和生动。上课伊始,杨老师口述这四句话,让学生猜谜。猜谜是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所以课堂上,他们个个侧耳倾听,一幅投入的样子。在饶有趣味地猜出谜底后,杨老师再领着孩子去品读古文。在这个环节,你感觉不到她在说教字词,可那些难懂的字词却又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地理解了。看似有痕却无痕,佩服呀!如果教古文仅仅让孩子读懂文字,好象肤浅了点。这不,杨老师又在引导孩子概括这则古文的内容了。与众不同的是,杨老师在这里设计了让孩子圈重点词的环节。这重点词一圈,这则古文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香、瓣、色、性”。看似不经意的设计,却包含了杨老师诸多的教学智慧。“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其独盛”在重点品读这一句时,在孩子们的情感朗读中,在孩子们抑扬顿挫的背诵中,我想这菊花已经盛开在他们心中了。按理说,古文学到这层次,应该不错了,可杨老师还有压轴环节呢!仿写古文,写莲。其环节安排如下:
1.欣赏莲的图片。
2.师先开个头出示:“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盛夏。”
(随机理解“暮春”一词后,让生猜下面该写什么。)
3.出示:其叶,大者如(& &),小者如(& &)。
(如什么呢?由于前个环节刚欣赏了莲的图片,所以学生的思维很快地扩散开来,“大者如(伞),小者如(盘)”,差不多是异口同声了。)
  出示: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又让生猜下面写什么。
(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如一地高昂着。)
  藕与莲子,(& &)可(& &)。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填上“皆”与“食”是很难的了。但在杨老师的适时引导下,孩子们还是说出了“都”与“食”,“皆”与“食”的答案,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妙哉,课也!大师者,杨老师也!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4957主题精华84帖子
寻找课堂提问的另一半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先布置几个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实施教学目标。它对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的确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上述教学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学生思考的问题都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它似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着学生思维、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极为不利,离开了教师,学生不能自主确定学什么,不懂得怎样深入思考,提不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我认为学生也应成为课堂的提问者。爱因斯坦不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提出问题呢?
一、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的权利。
“一言堂”的教学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他们天生好问的意识消失了,机械、呆板地接受知识。因此,首先应把提问的权利交还给学生,一切才能成为可能。“自主”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权利。我们应构建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提问的空间,逐步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感知、感悟、鉴赏这三个由浅入深的层面引导学生问题。1.感知层面。感知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最浅层面,它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课文题目、事情的来龙去脉、作者的创作方法等为切入点,进行提问。以对课文内容在整体上有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感悟作好充分准备。2.感悟层面。感悟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层面,它是学生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自我加工,而获得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理性认识。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可引导学生以困惑、情结等为突破口,进行提问,准确把握文章内涵。困惑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它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情结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或喜悦,或悲伤……教师应善于捕捉锲机,引导学生抒怀。3.鉴赏层面。鉴赏是学生认知水平的高级层面,它是人们对一个美好事物进行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形象、情操等。在学生对教材有了准确的感悟后,可以欣赏和批判为立足点进行提问。欣赏就是感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乐趣。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成功之处进行思考,学会欣赏。批判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出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它有利于学生不迷信教材,批判性地学习知识。
二、营造“对话”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
“师者唯上”的旧观念赋予了老师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拥有课堂的绝对主权,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可以肆意打击学生的提问热情,用自己的思想来“规范”学生。学生提问的信心和提问的勇气就在这样的挫折和“规范”中一点一点地消逝。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对话中师生双方相对平等,相互尊重,不能有一方的思想强加于或储存在另一方。我们应构建对话的师生关系,善待学生的提问,不以先知先觉自居,不盛气凌人。当学生提出问提时,虚心地聆听;当学生提问成功时,热情地赞扬;当学生提问受挫时,亲切地鼓励。使学生意识到教学的平等性,愿意呼出自己的心声,乐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勇于提出问题。
三、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提问的能力。
让学生真正善问,还需采用新颖的教学策略,由扶到放的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技能,感受提问成功的乐趣。
1.示范中认识。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提供高质量的问题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认识提问的方法。在反复训练中使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实践证明,其不失为快捷有效的教学策略。
2.比较中提高。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发现能力、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迥异。在学生提问后,可将各个问题一一列出,让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哪些问题更有价值。学生从优秀问题的选择中提高提问的水平,从中认识到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方可提出。提问的语言应简洁、清楚,内容应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思考。
3.竞赛中增强。我们可针对学生的提问开展竞赛,根据问题的质量和数量评选最佳提问人和最佳问题。学生在感受成功中逐渐增强提问的情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又促进了提问水平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表扬成功者时,千万不能贬低失败者,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更要为他们的闪光喝彩。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营造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在提问中不断增强创新情感,提高创新能力。
注:请作者告之姓名
点击下载: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0积分814957主题精华84帖子
减负不能减写字
甘肃省开水市建一小学 妥金录
  《书法报》、《书法导报》等许多刊物发表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挽救我国小学写字教学的发言稿,拜读之后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感到,在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教育“减负”的同时,小学写字教学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
  目前,确实有许多地方小学已经将仅有的一节写字课砍掉了。我们经常听到许多教师在批阅作业及试卷时埋怨现在的学生书写水平太差,字写得潦草马虎,歪歪斜斜。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寻根究底,就是一些学校一直没有开设写字课;还有一些学校认为写字可有可无,现在“减负”正好减掉。正由于这些小学的写字教学不能正常开设,也正由于原国家教委199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精神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所以才会出现小学生书写差的现象。如果学生从小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那么,到初中、高中阶段则更无暇顾及字写的好坏,从而使得积习难改。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语文教师与写字课教师,我认为在“减负”的新形势下开设写字课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实用角度讲,开设写字课可以帮助小学生较快地提高写字水平。
  新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如果不开设小学写字课,这些教学要求能得到落实吗事实证明,只有开设了专门的写字课,在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才会收到良好的写字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第二,开设小学写字课可以培养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刘炳森在发言中指出:“书法教育的初级阶段则是写字教学,这个阶段是在小学时期。”书法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虽然说写字与书法在内涵、审美、评价要求等方面有着区别,但小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与书法赏析下,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书法与练习书法的兴趣,使写字成为学习书法的启蒙。
  第三,开设写字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郭沫若先生早在1962年就为《人民教育》杂志上题词:“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一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四,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开设写字课有利于提高少年的综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写字水平也正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写字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写字教师通过讲述我国悠久、灿烂的书法文化史,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此即以字育德;读贴是分析观察的过程,临帖是思维运行的过程,其都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写字也是实践的过程,在大脑的指挥下,指、腕、肘协调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活动关节,使学生精神集中,极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能让学生欣赏一件好的书作或整洁美观的作业,又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美的能力。刘炳森先生在其发言稿中同样也说道:“从长远看,(写字教学)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开发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在我国大力深化教育改革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举国上下为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各方呼吁的新形势下,我认为加强小学写字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周上一节写字课并不会给小学生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相反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书法艺术。
点击下载: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X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