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哪个国家的雪达内衣到了22米

0 1.5元/平方米1 1
&&&&品牌好的楼宇对讲门在哪买?
|低价楼宇对讲门& & 本公司生产的楼宇对讲门热销于中国-江苏省;中国等地区,不管是自主产品还是代理产品都已经达到国家同种产品中的优级等级,深受需求群体的信赖与支持,昆山市开发区雪达凭借多年来对机械类的生产经销经验,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 &昆山市开发区雪达的楼宇对讲门质量一流,我们的产品是由锰钢,铁片,不锈钢等制造而成的,型号为YC系列,约重30kg,您在购买过程中请仔细检查我们的参数是否与您要购买的参数一致,我们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你还在为寻找最优质的机械而烦恼吗?不要在烦恼了,昆山市开发区雪达工贸有限公司会为你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公司生产了最好的楼宇对讲门,并且在中国-江苏省;中国等地区销售。& & 如果你对本公司的楼宇对讲门有兴趣的话,您可以通过和我司直接面谈或是通过电联我司客服负责人李经理,联系热线为:。&&&&以下文章详解,上等楼宇对讲门,楼宇对讲门价格,楼宇对讲门价格超低的相关信息,请保存收藏。&&&&优惠的楼宇对讲门,楼宇对讲门代理,昆山楼宇对讲门 请看详情&&&&生产厂家:昆山市开发区雪达工贸有限公司&&&&生产地址:昆山市巴城镇东昌路1号&&&&适用行业:建筑行业&&&&适用设备:楼宇&&&&适用场合:室内&&&&楼宇对讲门品牌:雪达&&&&运费:买卖双方协商&&&&保修期:1年&&&&服务地区:中国&&&&售后维修地区: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国&&&&价格:商议我们的楼宇对讲门是您正确的选择,和昆山市开发区雪达合作您这辈子都不会后悔,我们公司现位于昆山市巴城镇东昌路1号,欢迎前来。&&&&我们的网站还有更多供求楼宇对讲门,楼宇对讲门专卖店,楼宇对讲门价格如何信息等你查看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 0元 普通
暂时没有添加商业伙伴!
联系方式:
址:昆山市巴城镇东昌路1号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
&&&&&&&&&&&&&&&&
/ 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 
  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干旱区里,农田主要依靠河流、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 坎儿井灌溉,不靠天吃饭,庄稼有光有热又有水,稳产高产。区区小雨不但 于作物无益,而且有害:在蒸发过程中会引碱上升,以及由于雨水使土面板 结,影响棉花出苗,所以一旦有雨,还要紧急动员中耕松土。2.最多雨月的平均雨量  大家知道,年雨量并不是均匀分配在 12 个月里面的,总是有雨季和干季 之分。那么中国什么地方哪个月份的雨量最大呢?  例如广州最多雨在 5 月,平均雨量 293.8 毫米,约占年雨量的 17.3%; 上海最多雨在 6 月,平均雨量 158.9 毫米,约占年雨量 14.1%;北京最多雨在 8 月,平均雨量 221.3 毫米,约占年雨量 33.0%;哈尔滨则以 7 月最多雨, 雨量 160.7 毫米,占年雨量 30.7%。可见北方因东南季风雨季开始晚,退得 早,故雨季短,雨量集中,虽然年雨量不多,但最多雨月雨量占年雨量的比 例比南方高得多。  大陆上最多雨月的雨量最多的地方,除了巴昔卡 7、8 月均能超过 800 毫米以外,就数云南西盟 7 月 720.7 毫米为最多,以下是广西东兴 7 月 600.1 毫米,云南江城 7月489.9 毫米,四川峨眉山和雅安8月的雨量亦分别达470.3  和 447.7 毫米。值得指出的是,辽宁长白山脉东南坡是中国北方最多雨的地 方,而且夏雨也特别集中,宽甸 7 月 321.9 毫米,丹东 7 月 296.2 毫米,7、8 两个月雨量就占了全年雨量的 55%左右。 中国月雨量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台湾省。例如中坛(北纬 22°54′,东经 120°30′,海拔 53 米)820.2 毫米(8 月),牡丹(北纬 22°07′,东经 120°44′,海拔 515.0 米)822.9 毫米(7 月),赤山(北纬 22°34′, 东经 120°33′,海拔 24 米)841.8 毫米(8 月)。阿里山可能是中国月雨 量的冠军了,它 7 月平均雨量高达 1044.0 毫米。连火烧寮也没有阿里山多, 因为火烧寮的雨季在冬季,全年各月雨量分布相对均匀。  最后我们简单说明,火烧寮、巴昔卡,以至丹东、宽甸??为什么多雨? 为什么比周围其他地区多得多?原来它们都有“靠山”。背倚高山,面迎温 风就是最有利于降水的地形。火烧寮、暖暖等都是位于面迎从东海来的潮湿 气流的东北坡上,而浸水营、阿里山、牡丹、中坛,以及巴昔卡等都是分别 在玉山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南坡和南坡,分别面迎夏季来自南海和印度洋 上潮湿的西南季风。潮湿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冷却,使水汽大量凝结, 就会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反之在山脉的背风坡,因为过山气流中剩下的水汽 已经较少,所以往往成为干旱区域。例如我国西北内陆的吐鲁番、塔里木、 柴达木盆地东距太平洋已数千公里,东南季风鞭长莫及,虽南距印度洋较近, 但却处于青藏高原的背风地位,西南季风不得其门而入,从而成为全国雨量 最少的地方,同时也是亚洲大面积雨量最少的地方。而北疆准噶尔盆地虽处 于更西北内陆,但由于西部山脉有几处缺口,大西洋、北冰洋来的水汽可以 顺道进入,所以北疆年雨量多在 100~200 毫米以上,反而比上述三大盆地为 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雨量最少的地方不出现在最西北部的原因所在。(二)中国哪里雨日最多,哪里最少  怎样才算雨日呢?有时候,天上掉了几点雨,或者飘几片雪花,地皮不 湿,雨量筒的储水瓶内也倒不水来,像这样的情况,气象部门只记为“微量”, 不算雨日。中国国家气象局规定,凡日雨量达到或超过 0.1 毫米(即≥0.1 毫米)才算雨日。世界上也有些国家是以 1 毫米起算雨日的。降水日数的统计办法和降水量是一样的。例如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就是这个地方所有观测年份中年降水日数的平均值。1.年雨日  据统计,广州年平均雨日 150.3 天,上海 132.0 天,北京较少,只有 73.9 天,哈尔滨又稍多,有 106.5 天。中国雨日最多的地方,大陆上以四川峨眉 山为最多,每年平均有雨 263.5 天,其中 1958 年下了 291 天;其次是四川天全 235.7 天,云南威信 230.8 天,镇雄 230.2 天等。北方雨(雪)日最多的 气象站是长白山天池,也可超过 200 天,达到 209.4 天之多。那么台湾雨日 是不是和雨量一样,要比大陆多得多呢?不一定。比如有记录的大屯山(北纬 25°11′,东经 121°31′,海拔 1096.3 米)虽然年平均雨日多达 273.3 天,但资料的年代较短;位于北纬 23°47′,东经 121°30′,海拔 1120 米的林田,年雨日 252.5 天,年代也不长,其余站就多在 240 天以下了。中国年雨日的分布形势和年雨量一样,东南多,西北少。淮河、秦岭以南的中国东南部地区以及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区年雨日都在 100 天 以上。位置和 400 毫米年雨量线相当的等年雨日线是 80 天,即中国西北半壁 地区的年雨日都少于 80 天,全年雨日最少的还是在雨量最少的 3 个盆地里, 雨日普遍少于 20 天。例如新疆伊吾淖毛湖和若羌 12.7 天,且末 11.9 天,柴 达木盆地的冷湖 11.4 天,民丰安迪尔河 10.7 天,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雨 日甚至只有 8.3 天,它们都是中国有气象记录地点中雨日最少的地方。  和年雨量一样,干旱地区年雨日的逐年变化也很大,例如吐鲁番 50 年代 平均每年有雨 21.0 天,而 60 年代只有 11.1 天,最多的 1958 年下了 48 天雨, 而最少的 1967 年只下了 6 天!再如且末 50 年代平均年雨日 7.6 天,60 年代13.6 天,最多雨的 1969 年下雨 20 天,而最少雨的 1960 年只有 3 天。 俗话说,“雷声大,雨点小”。可是在干旱沙漠地区里却甚至常有“雷声大,无雨到”的情况。眼看雷鸣电闪,飞沙走石,可是一直等到云散天青 还不见雨滴下来。原来乌云里确实在下雨,不过雨量不大,雨滴还不等到落 地,就被极端干旱的大气给蒸发光了。2.雨日最多的月份一般说来,雨量多的雨季中雨日也多。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月份,广州是6 月,平均下雨 20.0 天;上海是 5 月,下雨 14.5 天;北京是 7 月,14.1 天; 哈尔滨也是 7 月,15.6 天。中国雨季中雨日最多的地方是在云南西南部及其 毗邻的西藏最东南部地区。在西南季风最盛的 7~8 月,这里平均每月都要下28~30 天。如云南西盟、沧源、龙陵 7 月份分别为 30.0、29.5 和 29.0 天,西藏帕里 8 月 28.3 天,即这些地区 10 天中有 9.5 天左右有雨,可见雨日之 多。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东北部的冬雨。雨日之多虽不及夏季的云南,但亦属罕见,月雨日也可多到 23~25 天以上,是中国冬季中雨日最多的地方。例如 宜兰 1 月份雨日 25.5 天,12 月 14.5 天,林田 12 月 23.8 天等。所以西南地 区的夏雨和台湾东北冬雨之多,是中国著名的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和“黄 梅时节家家雨”的春雨和梅雨所远远不及的,因为江南 4~6 月份平均雨日不过 16~20 天而已。(三)中国中雨、大雨、暴雨哪里最多  中国国家气象局规定,凡一天之内的雨量小于 10 毫米者为小雨,10~25 毫米为中雨,25~50 毫米为大雨,日雨量超过 50 毫米就是暴雨日了。1.日雨量≥10 毫米日数日雨量≥10 毫米的日数,也就是中雨及以上的日数。广州每年平均有46.8 天,上海 35.8 天,北京 15.9 天,哈尔滨 15.4 天。中国中雨及以上日 数最多的地方是在云南省西盟县,平均每年有 84.8 天,其次是金平 69.8 天, 龙陵 69.7 天。如果细心的读者把中雨以上的雨日和总雨日(日雨量≥0.1 毫 米)相比,就会发现总雨日最多的四川峨眉山、金佛山,云南天全、威信和 镇雄等地的中雨以上雨日比重并不是最多的,这是因为金平等站小雨日数仅 占总雨日的 60~70%,而峨眉山等站的小雨日数却占 80~90%。由此亦可见 中国各地雨日中,大多数或绝大多数都是小雨。  中国中雨及以上日数最少的地方是在吐鲁番、柴达木等盆地。例如新疆 塔里木盆地的若羌、民丰安迪尔河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冷湖、乌图美仁等站 均为 0.1 天,即 10 年方有一场中雨以上的降雨。中雨及以上日数最多的月份,前五名均出在云南,即西盟 20.8 天,龙陵15.6 天,金平 14.5 天,江城 14.4 天和潞西 13.5 天,均发生在 7 月。我们 熟悉的广州、上海、北京和哈尔滨市分别是 8.1 天(6 月),4.9 天(6 月),5.0 天(7 月)和 5.2 天(7 月)。2.日雨量≥25 毫米日数日雨量≥25 毫米,即大雨及以上日数,广州每年平均 20.2 天,上海每年 11.1 天,北京才 7.5 天,哈尔滨一年只有 3.9 天。中国大、暴雨日数最多 的地方以云南西盟 36.5 天最多,广西东兴 31.8 天次之,黄山 28.2 天列第三。 中国大雨、暴雨日数最少是在西北地区,最干旱的吐鲁番、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等许多气象站,解放以后,甚至历史上都从未出现过大雨。 大雨暴雨日数全年最多的月份也都在 7、8 月。出现最多的是东兴(8 月)、龙陵(7 月)的 6.9 天,金平 6.7 天(7 月),江城 6.5 天(7 月)等。广州 大雨、暴雨最多的月份是 5 月,有 3.9 天;上海在 9 月,2.0 天(但 6 月也有 1.9 天);北京因雨水高度集中在夏季,所以大、暴雨日数比上海 6 月还多些,7 月份平均可达 2.5 天,哈尔滨 7 月有 2.0 天,和上海相同。3.日雨量≥50 毫米日数  日雨量≥50 毫米日数,即暴雨日数。广州平均每年有 6.4 天,上海只 2.8 天,北京和上海相近,也只有 2.3 天,哈尔滨暴雨就很少了,每年平均只有0.5 天。中国暴雨日数最多的地方是广西东兴,每年 14.8 天,其次是阳江 12.1天,广东台山上川岛 11.8 天,海南琼中 11.1 天等。 中国大致黄河下游和汉水以南,每年都可以有 2 天以上暴雨,而大约东经 100~105°以西广大地区(约占中国面积 40%),只有局部地点才有暴雨出现。  暴雨最多的月份,广州是 5 月,平均有 1.4 天;上海是 9 月,0.8 天; 北京是 8 月,1.2 天;哈尔滨是 7 月,才 0.3 天。全国暴雨最多的月分是东兴 7 月,平均每月也只 3.6 天,其次是西盟 3.2 天(7 月),峨眉山、雅安(8 月)2.9 天,佛冈(5 月)、阳江(6 月)均为 2.8 天等。4.日雨量≥100 毫米日数日雨量≥100 毫米的日数,我们管它叫大暴雨日数。广州每年平均只有1.3 天,上海 0.2 天,北京又反比上海为多,每年 0.7 天,哈尔滨基本上不 出现特大暴雨。中国大暴雨最多的地方是广西东兴,每年 5.4 天,其次是台 湾恒春 3.6 天,台山上川岛 3.5 天,台湾花莲 3.4 天,广东惠来 3.3 天等。 平均说来,中国每年都能出现大暴雨(每年暴雨日数为 1 天以上)的地 区主要发生在华南沿海、台湾,以及长江以南几个不大的区域,北方只有丹 东地区。全国西北半壁已不出现大暴雨,至少解放以来新疆、甘肃、青海地区没有出现过大暴雨,西藏只是在中印边境低海拔地区才有发生。 大暴雨最集中的月份,前三名都在 7 月,月平均大暴雨日数,东兴有 1.6天,台中 1.1 天,阳江 1.0 天。广州 6 月大暴雨日数为 0.3 天,上海 8~9 月各 0.1 天,北京 8 月有 0.3 天,哈尔滨大暴雨已很少出现。5.日雨量≥150 毫米日数  日雨量≥150 毫米,我们姑且称它为特大暴雨,一般是很少出现的。60 年代广州只出现了 3 次,上海 1 次,北京 1 次,哈尔滨没有。中国特大暴雨 日数最多的地方也在两广沿海、海南和台湾,例如新竹、公馆、台中和东兴, 每年平均总有 2.0 天。  所以,从各级雨强日数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小雨、中雨日数,中国 以云南及其附近地区为最多,大雨、暴雨日数以两广沿海、海南以及台湾最 多,而日雨量≥100 毫米的大暴雨则以台湾为最多,它们主要是由台风所造 成的。(四)中国连雨、连续无雨日数哪里最长,哪里最短  在很多情况下,连绵阴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对国防和工业建设、 交通运输都是不利的。但是由于凡日雨量≥0.1 毫米都记为雨日,所以即使 在连雨期内仍然常有太阳露面,这也是完全可能的。那么,中国哪里连绵雨 日最长呢?根据新中国成立后 30 年的资料,广州最长连雨日数是 33 天,发生在 1975年 4 月 28 日~5 月 30 日,总雨量 884.0 毫米;上海最长连续雨日是 16 天, 发生在 1954 年 1 月 8~23 日,总雨量 113.8 毫米;北京最长连雨日是 13 天, 发生在 1959 年 7 月 27 日~8 月 8 日,总雨量 499.2 毫米,占年平均雨量的77%;哈尔滨最长连雨日 10 天,发生在 1963 年 1 月 17~26 日,总雨量仅3.7 毫米,实际上是连续降雪 10 天。  中国连雨日数最长的地方是云南沧源,共 96 天,发生在 1962 年 7 月 14 日~10 月 17 日,总雨量 1066.0 毫米;第二位是云南西盟 87 天,发生在 1974年 5 月 21 日~ 8 月 25 日,总雨量 1949.7 毫米;第三位是云南龙陵 80 天,发生在 1966 年 6 月 21 日~ 9 月 8 日,总雨量 1293.6 毫米。此外,云南芒 市、绿青、永德均为 73 天,四川稻城 65 天等等。实际上中国连续雨日在 50 天以上的都发生在川西南和云南地区的西南季风雨季之中。中国最长连雨日数最短的地方仅 3~4 天,均发生在西北干旱地区,总雨量也不过几个毫米到十几个毫米。 我们再来看看最长连续无雨日数的情况。由于微量降水对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各方面的影响都不大,因此气象部门在统计中规定微量降水作为无降 水日来计算。  很明显,雨期长、干季短的地区连续无雨日数就最短。广州在新中国成 立后最长连续无雨日数是 67 天,发生在 1957 年 10 月 17 日~12 月 22 日的 干季中;上海为 65 天,发生在 1973 年 11 月 10 日~1974 年 1 月 31 日;北 京为 114 夭,发生在 1970 年 10 月 25 日~1971 年 2 月 15 日;哈尔滨冬季雪 较多,所以最长连续无雨期发生在春季,1963 年 3 月 1 日~4 月 12 日,长43 天。中国最长连续无雨期发生在吐鲁番盆地,托克逊最长连续无雨日数长达350 天之久,从 1979 年 9 月 28 日~1980 年 9 月 11 日;其次是柴达木盆地冷湖,从 1979 年 8 月 12 日~1980 年 7 月 7 日,长 331 天;第三位是塔里木盆 地南缘的且末,从 1959 年 8 月 17 日~1960 年 6 月 13 日,长 302 天。吐鲁 番、塔里木和柴达木 3 个盆地中许多台站的最长无雨日数也都在 280 天以上。 例如新疆策勒 298 天,民丰 296 天,尉犁铁干里克 284 天等等。中国最短的 连续无雨日数主要发生在天无三日晴的川黔地区,例如云南镇雄 11 天,峨眉 山其次 14 天,贵州毕节、六枝、安顺、威宁均为 16 天,但川黔地区最长连 续无降水日数一般多在 20~30 天左右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北部(简称北 疆),例如伊宁、奇台、吉木乃、托里、塔城等许多台站,由于地形有利, 背倚高山,面迎西风,所以虽在干旱地区,年雨量不多,但最长连续无雨日 数却也只有 30~40 天,和长江以南水乡相同,这是十分有趣的。但江南水乡 雨季中的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一般只有 8~10 天,云南 7、8 月份雨季中也只有 3~4 天连续无降水,甚至最长只有 2 天连续无雨的情况,而且有的无降水 日子中还可能有微量降水,这和一年难得下几天雨的沙漠干旱气候是何等鲜 明的对比!(五)中国哪里的日雨量最大  在经济建设中十分需要暴雨强度的资料,例如城市下水管道需要多粗, 才能既降低投资,又保证暴雨时马路不致积水?桥涵孔道需要多大才能保证 洪水畅泄而又不致浪费国家资财?此外河流下游的水利工程、防汛工程的规 模也无不决定于流域内的暴雨强度。所以气象部门设计了一种指标,叫做一 日最大降水量,这是指当地历史上雨量最大那一天的日雨量(实际上是前一日 20 时到当日 20 时之间的雨量),这是国家气象局规定的每个气象站都要统计的项目。  这里所说的一日最大降水量和水文部门的 24 小时最大降水量是有区别 的,24 小时最大降水量可以跨日,所以常比一日最大降水量要大,有些情况 下相差还可以很大。例如根据水文部门资料,1958 年 8 月 2 日安徽黄山一日 最大降水量为 247.0 毫米,但 24 小时最大降水量为 409.1 毫米;1963 年 9月 12 日上海南汇一日最大降水量为 254.9 毫米,但 24 小时最大降水量达432.7 毫米,都相差近一倍。再如 1971 年 5 月 30~31 日,台风影响广西, 灵山县大平圩 24 小时最大降水量 643.5 毫米,而最大日雨量只有 380.9 毫 米。①广州的一日最大降水量是 284.9 毫米,发生在 1955 年 6 月 6 日;上海一日最大降水量是 204.4 毫米,发生在 1969 年 8 月 5 日;北京一日最大降雨量 反比上海大,是 1959 年 7 月 31 日的 244.2 毫米;哈尔滨一日最大降水量就 小多了,只有 104.8 毫米,发生在 1952 年 7 月 24 日。
1967 年 7 月 31 日,台风过境时使西沙气象台的雨量筒内共接受了 612.2 毫米的雨量,这是中国大陆气象台站不多见的暴雨记录。同样,台风也给华 南沿海和海南岛等其他台站带来了特大暴雨:海南陵水 471.9 毫米,广东徐①
本书所引极值数据是从气象台站的记录中挑选出来的,但水利部门的雨量点、水文站要比气象站多得多,因此最大日降水量记录也是水利部门比气象部门为大。例如水利部所属设计院编印的材料载,辽宁省 黑沟 1962 年 7 月 27 日曾发生 645.5 毫米的日雨量,就比气象部门记录的辽宁省日雨量最大的丹东 414.4 毫 米大得多。闻 471.5 毫米等等。值得提出的是辽宁丹东地区 1958 年 8 月 4 日也曾下过414.4 毫米的特大暴雨,这是东北地区的最高纪录。但是大陆上最大日降水 量还是要推 1963 年 8 月和 1975 年 8 月的那两次造成很大灾害的特大暴雨。1963 年 8 月上旬,河北省连续 7 天暴雨,内丘县獐■过程总雨量①为 2050 毫 米。过程总雨量 1000 毫米以上的暴雨区达 5560 平方公里,8 月 4 日獐■日 雨量高达 950 毫米,创造了中国大陆上的最高记录。1975 年 8 月 5~8 日,受 7503 号台风减弱变成的低气压的影响,河南中南部及湖北西部山区又出现 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过程总雨量虽然比 1963 年 8 月略少,过程总 雨量 1000 毫米以上的面积也只有 1480 平方公里,但是 1~3 天的最大雨量却比 1963 年 8 月暴雨更强:河南方城县郭林 1975 年 8 月 7 日的日雨量达到了1054.7 毫米,比獐■多 104.7 毫米,再创大陆新记录。河南泌阳 1975 年 8月 5~7 日 3 天总雨量为 1605.3 毫米,也比獐■多 40.5 毫米。这里顺便介 绍一下 1975 年 8 月特大暴雨中 1~12 小时的最大降水量是:1 小时最大降水 量为 189.5 毫米,发生于 8 月 7 日 21~22 时;3 小时最大降水量是 464.5 毫 米,发生于 8 月 7 日 21~24 时;6 小时最大降水量是 685.4 毫米,发生于 8月 7 日 18~24 时。以上 3 个记录发生地点都是泌阳县老河。12 小时最大降 雨量是 954.4 毫米,发生在泌阳县林庄,时间是 8 月 7 日 14 时~8 日 02 时。 它们都是大陆上的最新纪录。不过,中国日雨量最大的地方还是在年雨量最大的台湾省。根据 50 年中71 次台风暴雨统计,日雨量在 500 毫米以上的有 32 次,其中最大的几次都 超过了 1000 毫米。例如阿里山 1104 毫米,百新 1248 毫米。新寮的 1672 毫 米(发生于 1967 年 10 月 17 日)则已经十分迫近非洲留尼旺岛的 1870 毫米 的世界纪录了。中国最大日雨量的分布地势也是西北少,东南多。东南半壁的大部分地区中最大日雨量都可超过 100 毫米,其中东南沿海以及长白山丹东地区、太 行山和豫西山区,最大日雨量还可超过 200 毫米。最大日雨量 75 毫米线从大兴安岭一直向西南,到达中缅、中印边境地区,把中国分成两半,线的西北最大日雨量均小于 75 毫米。中国最大日雨量 最小的地区是在吐鲁番、塔里木和柴达木盆地里,多数在 25 毫米以下。例如 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小灶火最大日雨量只有 10.7 毫米,茫崖和吐鲁番托克逊12.6 毫米等。这些地区几十年中最大的一次“暴雨”,却只抵东部地区一场普普通通或者刚刚够格的中雨!  另外, 4 000 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因为大气含水量很少,所以最大 日雨量也急剧变小,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 4300 米的帕里,虽面迎潮湿的 印度洋西南季风,但最大日雨量也不过 83.9 毫米(发生在 1968 年 10 月 5 日)。西藏东南部其他海拔 4000 米台站的最大日雨量,绝大多数都只有 40 毫米左右。
最大日雨量的出现季节,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在夏季 6~8 月,东南沿海 因台风影响有些台站可延迟至 9 月甚至 10 月(上述帕里也是因为孟加拉湾热 带气旋,即台风影响所致)。但内陆干旱地区有些台站则多在春秋季,因为 夏季过于干燥。例如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 1958 年 5 月 9 日一场暴雨达 56.9 毫米,已经接近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盆地南缘的若羌 1981 年 7 月 5 日也下①
过程总雨量是指整个降雨天气过程中的降雨总量。了 73.5 毫米的暴雨,相当于当地年平均雨量的 4.2 倍。干旱地区的一日最大 降水量接近甚至超过年平均降雨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六)中国哪里雨量变率最大,哪里最小  南方雨多,农业以水田为主;北方雨少,庄稼以旱作居多。所以一个地 方雨量虽然有多有少,但除了干旱沙漠地区以外,总是可以找到与当地雨量 相适应的作物。可是,如果一个地方雨量不稳定,今年多,明年少,那就会 给当地的农作物带来危害。所以气候学上常常研究一个地方的雨量变率。变 率越大表示当地雨量越不稳定,农业上就越需要加强排灌的水利措施才能保 证高产稳产。  我们这里介绍的变率叫平均变率。计算办法是:先算出当地的平均雨量, 如计算年雨量变率就先计算出平均年雨量;然后计算每一年的雨量与平均年 雨量的差值;再把若干个差值取绝对值平均起来除以平均年雨量,就得到年 雨量的平均变率了。  例如,广州年雨量的平均变率为 18%,也就是说,广州每年雨量和多年 平均年雨量之差平均只占年雨量的 18%。上海年雨量比广州稳定,只有 11%。北京年雨量则变动很大,例如历史上以 1959 年雨量最多,达到 1408.0毫米,和多雨的江南一般,可是 1891 年只有 168.5 毫米,简直是沙漠地区的 雨量,所以北京的年雨量平均变率高达 31%之多。哈尔滨年雨量也较稳定, 平均变率只有 13%。中国各地年雨量平均变率多数在 10~30%之间。以云南南部最小,不到10%,例如瑞丽只有 7%,思茅、文山 8%,澜沧、景洪 9%等。从大范围来 说,长江以南和川西、藏东及以东地区是中国年雨量平均变率最小的地方, 大都在 10~15%之间(其中也有少数站在 8~9%之间),仅东南沿海、台湾 和海南岛地区因受台风侵袭,年雨量平均变率升高到 15~20%之间,台湾甚 至高达 20~30%左右。北方地区年雨量平均变率要比南方大得多,一般都在15~30%之间。中国年雨量变率最大的地方是西北干旱地区,普遍在 30~50%之间。例如塔里木盆地的且末为 60%,吐鲁番 58%,内蒙古老东庙和新疆 伊吾淖毛湖 53%,柴达木盆地的冷湖 50%等等。各月的雨量变率,由于时段短,雨量少,各季不能互相补偿,比起年雨量变率来说要大得多,我们列出广州、上海等 10 个站的 1、4、7、10 月雨量 的平均变率如表 2。这 10 个站(实际上也代表了全国的大致情况)中,一般 说来以雨量最少的 1 月份变率最大,普遍达到 50~150%之多,而以雨量最 多的 7 月份变率最小,一般都在 25~50%之间。上海以清明时节的 4 月份平 均变率最小,仅 32%,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普遍规律。4 月份中国雨量 变率最小的地方正是长江中下游的湖南省安化(17%)和武冈(18%)。成 都以秋雨绵绵的 10 月份的平均变率最小,只有 25%,和 10 月份全国雨量变 率最小的四川泸州(21%)和重庆(23%)十分接近。表 2 广州等 10 站年雨量平均变率表(%)站名
1 月
4 月
7 月
10 月
年雨量变率
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昆明拉萨成都兰州乌鲁木齐吐鲁番
885910464571076110669152
503270578364366347140
40524227272433295389
767964434994254750166
18123113131716232158
这 10 站中,夏季雨量变率最小的是拉萨,说明拉萨雨季中不仅雨量集中,而且也很稳定。全国 7 月雨量变率最小的地方是云南的临沧(17%)和 澜沧(18%),拉萨和它们也相差不多。而乌鲁木齐各季雨量变率比较相近, 这在新疆北部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四、降雪和积雪  在不少文艺作品中,都常用“北风吹,雪花飘”之类的词汇来形容冬天 的景色,这说明了寒风和飞雪,集中、典型地表达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天 气的主要特点。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并不是处处都有雪的。那么,究竟中 国哪里降雪最多?哪里积雪最深?哪里积雪期最长???这些问题在这一章 里将要作出回答。(一)中国哪里降雪日数最多  广州地理位置较南,已属热带纬度,解放后没有下过雪;上海市平均每 年下雪 5.5 天;北京 9.5 天;哈尔滨 33.1 天。中国降雪最多的气象站是青藏 高原上的四川松潘站,这里地高天寒,平均每年要下雪 162.9 天,最多一年 还曾下了 182 天;其次是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每年下雪 144.5 天(最多年 176 天);以下是称多清水河 118.7 天(最多年下过 157 天),西藏嘉黎 104.3 天(最多年 122 天)等,都出住高山高原地区。  中国大致有 3 块多降雪区,即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北疆天 山(北坡)和阿勒泰山区,以及青藏高原东部湿润地区的许多台站,每年平 均都要降雪 30~60 天以上。东部地区大约北纬 30°左右以南,每年的雪日 都在 10 天以下,但台北、福州、广东韶关、桂林和昆明一线还能见雪,到福 建厦门、广东梅县、广西梧州、百色,以及云南广南、保山、元江一线才是 中国的无雪区了。不过,在特强寒潮年份里,紧靠这条线的地方,例如广州、 南宁也可能偶尔飞雪,但雪片边下边化,等落到地面就像浸了水的白糖似的 似雪非雪了。但中国确偶有热带真正降雪的情况,只不过几十年或几百年才 有一次。例如 1983 年 12 月 26~28 日云南省出现罕见大雪,昆明最深积雪达47 厘米,这次降雪面积包括 78 个县,连海拔 397 米、属热带气候的元江也出现了降雪,开创了新中国成立后热带地区降雪的先例。(二)中国哪里下雪最早  在中国东部地区,9 月底以前开始初雪的地区仅限于大、小兴安岭山区, 中国东部北纬 40~41°以北的地区,均在 10 月底以前出现初雪(哈尔滨平均 10 月 15 日);北纬 35~40°之间的华北地区 11 月份内出现初雪(北京10 月 30 日);北纬 3O~35°之间的地区约在 12 月份内出现初雪(上海 1月 1 日);温州、江西赣州、广西桂林和昆明一线,在元旦前后出现初雪; 北纬 25°以南地区要到 1 月中旬才开始降雪,而且也不一定每年都有了。  中国终雪日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北纬 25°一线大约 1 月底以前终雪; 北纬 28°左右大约 3 月 1 日终雪(但上海为 3 月 19 日)。由于北方春季升 温很快,因此辽宁锦州、北京、太原、延安一线以南地区,4 月 1 日以前也 就多已终雪了(北京 3 月 18 日)。5 月份仍有降雪天气的地区,在中国东部 仅限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哈尔滨平均终雪日期是 4 月 19 日。  中国西北干旱沙漠地区,由于气候干燥,降雪稀少,因而与东部地区相 比,反而初雪迟而终雪早。例如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且末,平均初雪日期是 12月 25 日,与湘南衡阳和赣中吉安相近;而平均终雪日期为 2 月 13 日,又和广西桂林、广东连县相近。 中国初雪最早和终雪最迟的地方都在青藏高原和一些北方高山之上,这些地方只要海拔达到一定高度以上,即使盛夏 7、8 月也有飞雪。例如海拔 4645 米的格尔木五道梁气象站,每年平均下雪 82.3 天,其中 7~8 月雪日共15.2 天,甚至比隆冬 12 月和 1 月还多 11.0 天,海拔 3 505 米的新疆乌恰托 云也有类似情况。发生这种有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地表 3 各月平均降雪日数比较表站名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全年
格 尔 木 五 道梁乌 恰 托云
2.54.9
4.17.3
4.810.5
6.311.8
12.015.5
14.211.5
7.75.3
7.55.5
12.68.8
6.67.3
2.35.5
1.73.8
82.397.8
区雨季在夏季,因气温较低而使若干次降雨变成了降雪,而冬季正是干季,虽然每次降水都是雪,但降水日数本身并不多。这些台站春秋季节的雪日最 多,因为这时的气温仍然较低,而水汽又已增多。(三)中国哪里积雪日数最多  天上下了雪,只要地面气温低于零度,就可能在地面上积起来。当视野 内地面被雪覆盖面积超过一半时,气象站便记为积雪日。中国积雪日数最多的地区,除了青藏高原和北方高山雪线以上地区外,要数冬季最严寒的东北大、小兴安岭北部地区,年平均积雪日数可达 150 天 以上。例如漠河站年积雪日数 175.9 天,最多年达 196 天,是中国东部平原 地区积雪日数最多的地方。大、小兴安岭其余地段和东北东部年平均积雪日 数也有 100 天以上(哈尔滨 105.1 天)。从东北向南,积雪日数迅速减少。东北的西南部年平均积雪日数为 25~50 天左右,北纬 35~40°之间的华北地区大都在 15~30 天之间(北京 16.5 天),江淮之间汉江流域年平均积雪日数减少到 10 天左右(上海 3.4 天), 北纬 25°以南一般就无积雪了。  中国积雪日数最多、也是降雪日数最多的气象站是长白山天池气象站, 这里每年平均积雪 257.5 天,最多一年甚至积了 275 天;其次是漠河,每年 平均积雪 175.9 天(最多年 196 天),第三是天山乌鲁木齐小渠子站,每年 平均积雪 175.7 天(最多年 198 天);第四位是大兴安岭上的图里河,年平 均积雪 171.3 天(最多年 194 天),它们多发生在东北和西北等中国极北部 山区,而并非在青藏高原之上。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上气象台站还不够高, 而北方高山台站海拔虽较低,但因纬度北,冬季严寒漫长,日照热量又弱, 因而冬半年中下雪后积雪持久不化。那么,中国哪里积雪期最长呢? 中国冬季平均气温虽较低,但太阳高度却较高,而且南北风交替,天气忽冷忽暖,即使在北方许多地区也会有融雪天气。所以,从平均初雪日到平 均终雪日之间的日数(称为平均积雪期)都要比积雪日数多得多。例如上海 平均积雪期 18.8 天,而积雪日数只有 3.2 天;北京平均积雪期 82.1 天,比 积雪日数多 66.5 天;哈尔滨平均积雪期 164.0 天,也比积雪日数多 68.9 天。 中国积雪期最长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为这里海拔高,春秋季气温也在 0℃以下,因此东起青海南部吉迈,经玛多、沱沱河、称多清水河,西至 西藏班戈的长条形地带,年平均积雪期都在 300 天以上。中国积雪期最长的 气象站格尔木五道梁和称多清水河就位于这一带内,它们积雪分别长达342.5 天和 329.0 天,乌恰托云列第三,为 318.5 天。前三名积雪期最长的 年份都可超过 365 天,这是因为每年积雪期是按实际积雪期计算的。平均积 雪期最长的地方,从积雪日数最多的东北、北疆移上青藏高原的原因,主要 是高原海拔高,夏季也有雪之故。  中国东北地区因冬季严寒时间长,年平均积雪期在 150~200 天左右,仅 次于青藏高原;华北地区的年平均积雪期大部分地区在 100 天左右;江淮之 间和汉江流域约 50 天左右;北纬 27~28°以南在 10 天以下;北纬 25°以南 因已无积雪,也就无所谓积雪期了。四川盆地因较暖,一般也没有积雪期。 可是,由于青藏高原许多地区(主要是高原西北部)干燥少雪,于是这 些地区积雪日数和平均积雪期的差值就成为全国最大了。例如格尔木全年平 均积雪期长达 129.3 天,可是全年平均积雪日数却只有 8.7 天,最多的一年 积雪 25 天,但最长的一年积雪期长达 226 天;格尔木小灶火全年平均积雪期130.7 天,但年平均积雪日数却只有 6.1 天,最多一年积雪 10 天,而最长一年积雪期达 198 天。(四)中国哪里积雪最深  俗话常说“雪深盈尺”表示积雪深厚。确实如此,10 厘米深的积雪就可 以行驶雪橇,30 厘米深的积雪甚至迫使轮式车辆(包括汽车)难以行驶,积 雪超过 50 厘米可影响履带装甲车的行动半径和机动性。牧区中发生 30 厘米 深积雪,牲畜就会吃不上草而大批饿死,造成“白灾”。中国积雪深度超过 30 厘米出现日数最多的气象站是:阿勒泰每年平均42.0 天(最多年曾达 99 天),其次是塔城和青河均为 31.6 天(最多年分别为 111 天和 117 天),乌鲁木齐小渠子第三,28.7 天(最多年 108 天)。这4 个站都出在北疆,实际上除了北疆以外,中国也只有东北和青藏高原少数 湿润区域台站才能出现大于 30 厘米的情况。但从这 4 个站雪深超过 30 厘米 日数最少的年份均为零来看,北疆地区深雪的出现也是不稳定的。  至于最大积雪深度,上海解放后是 14 厘米,发生在 1964 年 2 月 19 日; 北京 24 厘米,发生在 1959 年 2 月 25 日;哈尔滨是 41 厘米,发生在 1957年 12 月 20 日。而中国最深的积雪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聂拉木,1973 年3 月 8 日积雪深达 100 厘米之多:其次为北疆伊宁,为 89 厘米,发生在 1969年 2 月,一共出现了 4 天;第三位华山 87 厘米,发生在 1957 年 10 月 28 日。 云南德钦纬度虽南,但海拔更高,气温低而水汽尚丰,最大积雪深度也达 70 厘米,发生在 1970 年 4 月 1 日;漠河最大积雪深度 68 厘米,是中国东部平 原地区积雪最深的地方。  奇怪的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孤立的积雪特别深厚的区域,它 也是除了北疆和东北以外全国积雪最深的区域,最大积雪深度可达 50 厘米左 右。例如安徽寿县 52 厘米,南京 51 厘米,浙江宁海 50 厘米,河南固始 48 厘米,河南信阳、安徽合肥、浙江金华 45 厘米等。这些地区所以特别多雪, 主要是因为它的位置南北适中,既比华北水汽丰富,有降大雪的水汽条件, 又比南方冷些,温度条件允许降雪。因此,这个地区不仅积雪深度大,而且 下雪日数也多,大都在 20 天以上,也是中国东南部区域中的多雪日区域。  最大积雪深度的数据是很重要的。它是建筑设计上计算建筑物雪压、确 定雪载荷的主要依据。雪压越大,建筑物的设计抗压强度就要加强。西北欧 多雪地区过去许多房屋的顶部都造得尖尖的,主要就是为了使雪易于下滑, 以减少屋顶积雪的重量。  五、湿度和蒸发  中国气象台站的各种大气的湿度指标都是从百叶箱中干、湿球温度表的 差值计算(查表)得到的。湿球温度表的本身和普通的干球温度表一样,只 是在它的球部包上了纱布,并使它经常保持湿润。潮湿的纱布在不断蒸发过 程中要大量消耗湿球温度表周围空气中的热量,所以湿球温度表的读数总是 要比干球温度来得低。空气越干燥,水分蒸发和蒸发耗热量越多,湿球周围 气温越低,干湿球温差便越大。当空气完全干燥时,干湿球温度差达到最大。 反之,空气越湿润,干湿球温差便越小,当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纱布停 止蒸发,干湿球温差便为零。气象部门规定,空气完全干燥时相对湿度为 0,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相对湿度是 100%。  除了相对湿度以外,用干湿球温度差还能在气象常用表中查到水汽压、 露点、饱和差等其他湿度指标。(一)中国哪里最湿润,哪里最干燥  空气的相对湿度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温度高了,水分蒸 发很慢,夏天高温情况下,人体汗水不能迅速蒸发以散热,失去了流汗降温 的作用,就会感到十分闷热。相反,干燥气候下蒸发迅速,所以夏季中即使气温较高也不致感到闷热。例如北京 1961 年 6 月 10 日午后最高气温达到 40.6℃,可是因为相对湿度只有 20%左右,虽然那天桌椅板凳都有些发烫,但并不觉得闷热难耐。同样, 干燥而寒冷也要比阴冷的天气舒服得多。湿度对于工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北方春末夏初 5、6 月间常有一种灾害性天气,叫做干热风,它危害作物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使植 株大量、迅速地丧失水分。根据山东一个省的计算,轻干热风旱可使全省小 麦减产 1 亿公斤以上,重灾年更可达 2~2.5 亿公斤之多,而且它还可危害棉 花、玉米和春小麦等作物。而经常性的高湿环境则又易使许多作物孳生病虫 害等等。  湿度对于纺织工业的影响也是最显著的例子之一。湿度低了,纺纱过程 中易于断头,接头以后棉纱上有一个粗大的白点;在织布过程中棉纱断头也 要打结,它们都会影响棉布质量。相对湿度的高低还直接决定着成品布的长 短,湿度高了,织出来的布在标准程度下会变短;反之低湿度下织出来的布 在标准湿度下就会变长。过长或过短的布都是次布,质量都是要降等的。1.年平均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以及后面要介绍的水汽压,都和气温一样,每天要观测(查表)4 次,它的年、月、日平均值的计算方法和极端值的挑选办法也都是和气温 一样的。  中国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分布形势,总的来说是从东南向西北降低。年平 均相对湿度为 50%的等湿度线大致通过内蒙古二连浩特、宁夏银川、甘肃酒 泉、青海格尔木沱沱河,止于拉萨略东一带,此线以东南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在 50%以上(北京 60%、哈尔滨 67%)。其中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大部,以及烟台、郑州、西安一线以南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还在 70%以上(广州和上海均为 79% );北纬 25~30°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四川盆地、贵州大部、东南沿海,以及云南最南部等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贵州、广东、云南、海南等省的许多台站年平均相对湿度甚至达85%左右。例如海南的琼中、琼海,云南的勐腊均高达 86%,是中国低海拔 地区中相对湿度最高的地方。全国相对湿度最高的地方是在高山之上,以四 川金佛山 89%为最高,湖南雪峰山、福建九仙山 87%次之。  甘肃西部、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以及大约东经 90°以 西的青藏高原上,年平均相对湿度都在 40%以下,是中国空气最为干燥的地 方。例如柴达木盆地中的察尔汗年平均相对湿度 28%,冷湖 30%,茫崖 32%,诺木洪和格尔木 33%。可见中国年平均相对湿度最低的地方是在柴达木 盆地而不在新疆。值得指出的是,云南省中部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河谷中的元 谋,由于气流下沉的焚风效应,降水少,空气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只有 53%,是南方地区所罕见的。2.最湿、最干月相对湿度  广州全年中最潮湿的月份是雨季 5、6 月,平均相对湿度均为 86%;上 海最湿也在 6 月,正是梅雨季节,月平均相对湿度 84%;北京虽然年平均相 对湿度较低,但雨季 7 月却高达 78%;哈尔滨雨季 8 月平均相对湿度也高达78%。中国最湿月湿度最大值出现在雨季中的山顶或海岛上。例如浙江大陈岛6 月平均高达 96%,浙江南麂岛 6 月 95%,山东成山头 7 月 94%,浙江嵊山6、7 月和福建德化九仙山 6 月 93%等。此外云南省西南季风最盛的 7~8 月 也有许多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可达 90~91%。广州最干燥是 12 月,相对湿度 68%;上海最干在 1 月,74%;北京最干也在 1 月,可是月平均相对湿度低至 44%;哈尔滨最干则延至春季 4 月和5 月,平均湿度均为 51%。中国最干燥月的平均相对湿度,出现在西部干旱 地区的干季中。例如西藏尼木 1、2 月仅 18%,浪卡子 1 月 19%,江孜 2 月20%,甘肃呼鲁赤古特 5 月 21%等。3.极端最低相对湿度  极端最低相对湿度,也就是该站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瞬间最低相对湿 度。广州在 1959 年 1 月 16 日曾降到 3%,这是湿润的华南地区少见的低湿, 上海则为 6%,出现在 1963 年 2 月 28 日,它们都发生在寒潮前锋刚过,水 汽尚少而气温已回升的日子的午后;北京 12~5 月干季中,每个月的极端最 低相对湿度都曾降到过零;哈尔滨则仅在 4、5 月份中 10 余次午后出现过相 对湿度为零。空气相对湿度为零,就是说空气中几乎没有水汽。  中国共有 23 个省、市、自治区出现过相对湿度为零的情况,但在西沙群 岛等低纬海洋中,相对湿度即使最低时也能超过 30%。(二)中国哪里水汽压最高,哪里最低  如果说相对湿度好比海绵吸水,只表示吸水的饱和程度的话,那么水汽 庄就表示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的大小,它可以理解为水汽在大气总压力中  的分压力,单位和气压一样,都是百帕。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分压力就愈 大,水汽压也愈大。1.年平均水汽压  水汽压随气温冷暖而迅速变化,也随相对湿度高低而升降。气温愈高, 相对湿度愈大,水汽压也就愈大。  一般说来,中国气温南暖北冷,相对湿度南高北低,所以中国年平均水 汽压从北向南规律性地递增。例如,最北的漠河为 5.6 百帕,哈尔滨 7.9 百 帕,进山海关增至 10 百帕以上,北京为 10.6 百帕,过淮河超过 15 百帕(上海 16.3 百帕),越南岭升到 20 百帕以上(广州 22.1 百帕),渡琼州海峡达到 25 百帕。中国年平均水汽压最大的地方就数西沙珊瑚岛 28.8 百帕和永兴 岛的 28.4 百帕。海南其次,如三亚 26.2 百帕,陵水 26.0 百帕,琼海 25.9 百帕等。气温随海拔增高而下降,所以水汽压亦随海拔增高而迅速降低。例如海拔 397 米的西安,年平均水汽压力 12.5 百帕,而 2 065 米的华山只有 7.0 百帕;海拔 447 米的峨眉年平均水汽压为 16.6 百帕,而海拔 3 047 米的峨眉 山也只有 7.1 百帕。水汽压也随相对湿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中国年平均水 汽压最低的地方就是高寒而干旱的地区。例如柴达木盆地的茫崖为 2.3 百 帕,冷湖 2.4 百帕,大柴旦 2.7 百帕等。相对湿度一样,水汽压也有季节变化。广州最湿月平均水汽压是 32.0百帕,上海 30.8 百帕,北京 25.4 百帕,哈尔滨 20.2 百帕,都出现在全年温 度最高的 7 月份。中国最大的月平均水汽压在南海东沙岛,6 月份高达 33.4 百帕,西沙珊瑚岛 33.1 百帕次之。可是全国最小的月平均水汽压却不在青藏 高原,而在 1 月平均气温低达零下 30℃左右的黑龙江和内蒙古最北地区。例 如漠河 1 月平均水汽压只有 0.4 百帕,呼玛、图里河等站也只有 0.5 百帕。2.极端最大水汽压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水汽压叫做极端最大水汽压。广州极端最大水 汽压为 46.3 百帕,上海是 40.3 百帕,北京 40.0 百帕,哈尔滨 37.5 百帕。 奇怪的是,全国极端最大水汽压既不发生在水汽充足的南海之中——西沙群 岛极端最大水汽压 39.9 百帕甚至比上海还小,也不发生在高温而干燥的吐鲁 番——吐鲁番极端最大水汽压只有 37.5 百帕,而是出现在温度既很高而地面 水汽供应又充足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时期,以湖南株洲最大,为 51.9 百帕,发生在 1961 年 7 月 11 日;其次为安徽蚌埠(1952 年 8 月 1 日)和广 州(1952 年 7 月 8 日)的 46.3 百帕;第三是湖北荆州 46.2 百帕,发生在 1968年 7 月 31 日。 相比之下,青藏高原的极端最大水汽压就特别的小了,例如班戈为 10.1百帕,乌恰托云 10.4 百帕,申扎 10.6 百帕等,这些就是我国极端最大水汽 压中的最低值。  历史上出现过的极端最小水汽压,即使是华南的广州也曾出现过 0.6 百 帕的低湿,上海为 1.0 百帕,哈尔滨仅为 0.1 百帕,北京和全国其他 15 个省 市均出现过零的记录,表示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微乎其微。西沙珊瑚岛是全国 极端最小水汽压最大的地方,但也只有 12.2 百帕,其次是西沙永兴岛 9.6  百帕,云南景洪和耿马孟定的 6.3 百帕。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高山高原上没有暴雨的原因了。我们以西藏高原和同纬度东部平原来作比较。从表 4 可以看得十分清楚:4 000 米青藏 高原上最大水汽压仅 10~15 百帕,所以一日最大降水量仅 20~40 毫米;而 东部同纬度地区地面最大水汽压达 40.0 百帕左右,一日最大降水量便可高达200 毫米上下。表 4 噶尔等 8 站水汽压与暴雨统计表站名
海拔高度(米)
7 月平均水汽压(百帕)
极端最大水汽压(百帕)
一日最大降水量(毫米)
暴雨日数
日雨量≥ 25毫米日数
噶尔那曲拉萨定日寿县芜湖九江南昌
427845073658430023153247
6.67.710.47.931.131.430.530.8
10.714.216.411.843.140.940.039.4
20.832.641.647.8210.8233.2248.6289.0
00002.72.94.45.3
00.41.11.29.511.715.217.9
(三)中国哪里蒸发最强,哪里最弱  在每个气象台站里,都有一个直径 20 厘米、高 10 厘米的金属蒸发皿, 形状很像雨量筒的受水口部分,也安装在离地面 70 厘米高的地方。不过,不 管是雨天或是大晴天,里头始终有水,这是为了测量每天蒸发掉多少水量(也 以水层深度毫米表示)。气象员每天 20 时用量杯放进 20 毫米深的水层(干 旱地区夏季可适当增加),第二天 20 时再用量杯量一下剩下的水量,就记为 第二天的蒸发量。如果当天有雨,只要把相应的雨量扣除就行了。所以蒸发 皿和雨量器在形状、大小和离地高度上要求都是一样的。冬季蒸发皿内的水 结了冰,就用每天称重量的办法计算蒸发量。一般说来,由于蒸发皿水体小,日晒水温高,蒸发快,风又源源不断地把刚蒸发出来的水汽吹走,所以用蒸发皿测得的蒸发量比自然条件下要大。 不过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它与当地大直径的蒸发池蒸发量还是成一定比例的。 而它的结构简单,观测方便,所以现在仍然被气象站保留使用。  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气温 越高,空气越干,风速越大,蒸发量就越大。所以,在我国江南地区(尤其 是高山上)冬春阴雨季节,由于气温不高,空气潮湿,风也不大,蒸发量就 小,洗的衣服很不容易干,居民常常使用活动的十字交叉衣架,把衣服张开 凉晒,以增大衣服与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加快。相反,在沙漠干旱地区里, 气温高,湿度极低,蒸发量大,晾出去的的确良衣服,说爽就爽,立等可穿。 中国热带纬度的广州,虽然气温较高,但是空气湿度大,风速小,年平 均蒸发量为 1629.2 毫米,和年雨量差不多;上海气温稍低,湿度更大,但年  平均蒸发量只有 1427.0 毫米;而北京的蒸发量高达 1842.3 毫米,比上海、 广州还多。这是因为上海、广州气温虽高,但不如北京干燥,特别是北京仲 春至初夏的 4~6 月份,气温已高,雨季未到,空气十分干燥,加上多风,各 月蒸发量都达到 250~200 毫米,3 个月的蒸发量就占了全年的一半。哈尔滨 虽然气温偏低,但风速大,空气相对湿度也较低,所以年平均蒸发量也达到1508.7 毫米,比上海还多。大致淮河、秦岭以北的东北、华北、西北和青藏 高原大部,以及云南和两广、海南等地区,年蒸发量都在 1500 毫米以上,西 北内陆甚至在 2 000~2 500 毫米以上。中国年蒸发量最大的地方当然是干旱沙漠地区,例如新疆伊吾淖毛湖高达 4 401.3 毫米,甘肃吉柯德 4 212.8 毫米,呼鲁赤古特 4 153.4 毫米等。 中国夏季最热的吐鲁番,主要由于风速较小(年平均只有 1.7 米/秒),所以 年平均蒸发量只有 2 837.8 毫米,大约只能列为全国的第 14、15 位了。  就月平均蒸发量来说,西北干旱沙漠之中的哈密七角井,7 月平均蒸发 量达 740.8 毫米,为全国之冠。以下依次为:伊吾淖毛湖 706.3 毫米(5 月), 吉柯德 696.7 毫米(6 月),拐子湖 676.4 毫米(6 月)。  那么,最大一天的蒸发量又有多大呢?这倒没有人去进行专门挑选,不 过从以下两个数据也可以看出沙漠地区日蒸发量之巨大。例如哈密站 1955年 7 月 19 日日平均气温高达 35.0℃(最高气温 42.6℃),日平均相对湿度只有 12%(午后 13 时相对湿度仅 7%),日平均风速 13.0 米/秒,日蒸发 量竟高达 43.3 毫米。同一天,哈密七角井气象站日平均气温为 25.9℃(最 高气温 31.3℃),平均相对湿度为 25%(13 时相对湿度 17%),日平均风 速高达 14.0 米/秒,这一天的蒸发量也高达 43.0 毫米,也就是说这一天蒸发 皿中共蒸发掉 4.3 厘米深的水层。当然这也不一定就是中国的最高记录。这里应当说明的是,由于沙漠地区地面基本无水可供蒸发,所以地面实际蒸发量不仅没有那么多,而且相反,恰恰几乎是零。气象站里 20 厘米直径 蒸发皿的蒸发量只能作为沙漠地区巨大蒸发能力的见证,和作为反映沙漠气 候干旱程度的一种标志而载入气象史册。中国年蒸发量最小的地方又在哪里呢?长江流域是中国年蒸发量最小的地区,都在 1500 毫米以下,四川盆地中许多台站更小于 1000 毫米。中国年 蒸发量最小的地方正是出现在四川盆地中,高高的金佛山和峨眉山上年平均 蒸发量分别为 733.2 毫米和 835.1 毫米。此外大兴安岭北部由于夏季气温过 低,年蒸发量也降到 1000 毫米以下,如根河为 932.4 毫米。  但是中国气象站中月平均蒸发量最低值的冠军,却和水汽压一样,不在 高高的山上,而在冬季极其严寒的大兴安岭北部,例如根河 12 月平均(冰面) 蒸发量仅为 2.4 毫米。在北方,严冬季节中日蒸发量为零的日子也是经常有的。六、地温和冻土  地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地 温一定要暖热到一定程度,作物的根系才能生长发育和壮大,以吸收土壤中 的水分和养料,完成植物的生育过程。树木秋季落叶也是因为地温降低,树 根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下降,不能满足叶片大量蒸发水分的需要而采取的一 种保护性反应。  地温降低到零度,土壤中水分开始冻结,形成冻土。有季节性冻土的地 方,埋设输油管、自来水管等地下管道要深埋到最大冻土深度以下,否则会 有冻裂的危险,当然也不能埋得太深,以避免物资和劳动力的大量浪费。春 季,季节性冻土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同时逐渐融解,而在尚未融穿的时候, 融冻水潴积在冻土以上的土壤中,使道路反浆,致使车辆不能行驶。当然, 冻土对于冬季大搞工程地基、水利建设等也是不利的。(一)中国哪里地温最高,哪里最低  中国年平均地温最高的地方(南海诸岛没有地温资料)在海南南端的三 亚,为 29.6℃,其次是陵水 29.5℃,第三位是东方新街 29.1℃。大陆上年 平均地面温度从南向北递减非常明显。广州年平均地面温度 24.3℃,过南岭 降为 20℃以下(上海 17.0℃),华北平原北部低于 15℃(北京 13.3℃), 北纬 40°以北低于 10℃(哈尔滨 5.1℃),嫩江以北地面温度就低于 0℃了, 漠河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年平均地面温度最低的地方,为-4.3℃,图里河其 次为-4.1℃。由于青藏高原和北方许多年平均气温最低的高山站没有地温资料,因此它们也就是目前中国气象站资料中年平均地面温度的最低记录。  中国气温最冷在 1 月,地温最低也在 1 月。最冷月平均地面温度最高的 地方也在海南岛南端的三亚,为 24.1℃,海南岛北部已降到 20℃以下;两广 沿海在 15℃上下;广州 15.4℃;过南岭低至 10℃以下,上海为 4.1℃;郑州、 徐州一线降至零度,北京-5.4℃;北纬 40°以北的东北、内蒙古地区降至-10℃以下,哈尔滨、齐齐哈尔已低过-20℃;北纬 51°左右以北的中国最北部的地区,1 月平均地面温度在-30℃以下,例如漠河-33.3℃,图里河-32.5℃,呼玛-31.7℃,这是中国气象记录中最低的 1 月平均地面温度了。 中国绝大部分 7 月的地温最高,例如北京 29.3℃,哈尔滨 26.5℃,广州31.3℃,都在 7 月,仅上海发生在 8 月,为 30.5℃,不过 7 月(30.4℃)与8 月地温是很相近的。  中国 7 月地温最高的地方不在海南岛,已移到著名的“火洲”——中国 气温最高的吐鲁番盆地了。吐鲁番 7 月平均地面温度高达 39.8℃,托克逊站 也高达 38.1℃,吐鲁番气象站配备的地面最高温度表的最高刻度 75℃是当时 中国温度表中的最高档了,可是它至少 3 次升过了最高刻度。据记载,在吐 鲁番盆地南部沙丘表面后来曾测得 82.3℃的最高记录。吐鲁番的邻居鄯善平 均地面温度也有 36.7℃。在伏旱晴热天气下的浙江嵊县和丽水,也分别达到36.8℃和 35.8℃,江西吉安和福建建瓯分别为 35.5℃和 35.4℃。不过长江 中下游伏旱地区 7 月平均地面温度都可以达到 33~34℃左右,是中国夏季面 积最大的高温区(温度仅次于吐鲁番盆地)。西安、郑州、石家庄、济南以北 7 月地温降到 30℃以下,不过最北的漠河 7 月地温也可高至 22.6℃。所以中国 7 月平均地温最低的地方已从漠河移至青藏高原,例如四川石渠 11.8℃,西藏错那 11.9℃,西藏安多 12.4℃,青海格尔木沱沱河 13.0℃等。 中国云南、西藏等西南地区,最热月地温和最热月气温一样,都不在 7、8 月,而是提前到 5、6 月。例如拉萨最热 6 月 21.1℃,而 7 月仪 18.9℃;云南楚雄最热 5 月 24.3℃,其次为 6 月 24.1℃。原来,西南地区 5、6 月正是天气晴朗的干热季的 后期,因而地温亦高。6、7 月雨季一开始,地温也就降低了。  从表 5 中我们可以看出最热月份中 0~20 厘米深处的平均地温,都是从 地面向深处逐渐减低,北方减得快些,南方减得慢些。例如,10 厘米深度上 海南表 5 0 ~ 20 厘米各深度最热月平均地温表(℃)深度(厘米)
广州
上海
北京
哈尔滨
全国名次
1
2
3
4
5
0
31.3(7)*
30.7(8)
29.3(7)
26.5(7)
吐鲁番39.9(7)
鄯善36.8(7)
嵊县36.8(7)
丽水35.8(7)
徐闻要35.5(7)
5
31.2(8)
29.5(8)
28.2(7)
24.4(7)
吐鲁番39.0(7)
鄯善35.6(7)
九江34.3(7)
丽水34.0(7)
金华33.1(7)
10
31.1(8)
29.4(8)
27.8(7)
23.7(7)
吐鲁番38.6(7)
鄯善34.5(7)
九江33.8(8)
丽水33.5(7)
东方新街33.4(7)
20
30.8(8)
29.0(8)
27.1(7)
22.0(7)
吐鲁番35.6(7)
鄯善33.3(7)
东方新街33.2(7)
陵水32.7(7)
徐闻32.6(7)(7)
*括号内为平均地温的月份。东方新街还是全国第五位,在 20 厘米深处就已赶到第三位,而且已经非常接 近第二位。在更深的地方,全国最热月地温最高的地方,就要从吐鲁番盆地 移到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上去了。(二)中国哪里冻土最深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平均气温低于零度,就开始有冻 土出现,气温愈低,持续期愈长,冻土也就愈深。中国哪里冻土最深呢?  到目前为止,中国北纬 30°左右以南除了高原地区以外,一般没有冻土 的现象。上海在 1967 年 1 月 17~18 日和 12 月 30~31 日曾两次出现过 8 厘 米厚的冻土;北京解放后出现的最大冻土深度是 85 厘米,发生在 1957 年 2月 22~23 日;哈尔滨最深冻土达到 205 厘米,发生在 1981 年 3、4 月间。 中国冻土最深的地方当然是青藏高原。但从气象站记录中来挑选,因为 有些高山站不观测冻土,最大冻深 439 厘米的纪录,就算是新疆天山的和静巴音布鲁克了。其次是大兴安岭图里河,也大于 400 厘米,内蒙古满洲里 389 厘米居第三位。此外,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和西藏安多均大于 350 厘米;新疆的乌恰托云、新浩特都在 300 厘米以上。实际上,在这些台站里, 常常有些年份冻土延至 7、8 月,以至 9、10 月还没化完,而新的一年的冻土 过程又开始了。  据研究,大、小兴安岭年平均气温低于 0~—1℃、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 低于-2~-3℃的地区,地下还有多年永冻土存在。例如,青藏公路昆仑山北坡 4 350~4 560 米以上,西藏北部安多地区 4 780 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均在-4℃左右)永冻土厚达 80~120 米以上。此外,海拔 2 896 米的五台山气 象站,年平均气温为-4.1℃,1976 年修建上山公路的山顶段时,就普遍发现在 1 米深度下有盛夏也不化的永冻土存在。七、日照和云量  阳光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阳光的多少和强弱,最终决定作 物的最高可能产量。例如中国冬小麦最高亩产超过 800 公斤,春小麦最高亩 产超过 1000 公斤,都发生在日照丰富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地 方不在潮湿多雨的热带东南亚,而在生长期中阳光灿烂的地中海地区和澳大 利亚。世界上纤维最长的海岛棉也正是生长在尼罗河沿岸埃及、苏丹的阳光 沙漠地区??。  一般说来,日照和云量的关系是密切的。云量多的地方,日照就少;反 之,日照多的地方,云量就少。因此我们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介绍。(一)中国日照时数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气象台站怎样观测阳光照射的时数(日照时数)呢?目前我国普遍使用 的是乔唐式日照计。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圆筒,圆筒的两侧各有一个小孔, 使阳光通过小孔射进来。筒内放有涂有感光液的感光纸,感光液是用柠檬酸 铁铵和赤血盐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凡受到阳光照射过的地方会留下感光痕 迹,迹线的长度(格数)就表示这天的日照时数。不过,实际日照时数要比 感光迹线稍长些。因为根据实验,阳光留下感光痕迹需要阳光有一定的强度, 大约是每平方厘米每分钟受到太阳热量 0.32 卡,即相应于太阳高度角 5°时 的辐射强度。这样,每天实际日照时间就要比感光迹线长约 40 分钟。另外, 高天有薄云时也会发生有阳光而无感光痕迹的情况。但为了统一起见,以便 相互比较,中国的日照时数还是按实际感光迹线长度来计算的。例如,广州年平均日照 1906.0 小时,即每天平均日照约 5 小时 20 分钟;上海年平均日照时数 2014.0 小时,即每天平均日照约 5 小时 40 分钟;北京 年平均日照 2780.2小时,平均每天约7 小时40分钟;哈尔滨年平均日照26410 小时,平均每天日照约 7 小时 20 分钟。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的分布形势是东南少而西北多,从东南向西北增加。大致秦岭淮河以北和青藏、云南高原东坡以西的高原地区年平均日照时 数都在 2200 小时以上;青岛、兰州一线,即北纬 36°以北地区,除了东北 的北部和东部以外,日照时数都在 2 600 小时以上;锡林浩特、呼和浩特、 银川、西宁、拉萨一线以西北的内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普遍在 3 000 小 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最多的地区,其中局部地区甚至可以达到 3 300~3 500 小时以上。例如中国日照最多的台站青海冷湖年日照 3 550.5 小时,即平均 每天日照近 10 小时之久,其次是内蒙古额济纳旗 3 452.2 小时,内蒙古海力素 3 401.8 小时,甘肃呼鲁赤古特 3 392.3 小时,哈密 3 360.3 小时等。 淮河、秦岭以南,青藏和云南高原东坡以东的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在 2000 小时以下,是我国少日照地区。其中四川盆地、贵州大部分地区是少 日照的中心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不到 1400 小时。该中心地区中四川盆地西 坡、川东南、黔西北、鄂西南交界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更在 1200 小时以下, 有些地方甚至不足 1000 小时。中国日照最少的台站就出现在四川盆地西部和 滇东北地区。例如云南盐津 952.1 小时,四川荥经 95O.9 小时,芦山 949.0 小时等。而四川宝兴为 791.3 小时,即平均每天仅有 2 小时 10 分钟的日照时间。  中国属于中纬度和中低纬度地区,夏季的白天显著比冬季长,因此日照 时数也是夏季比冬季多,但究竟哪个月日照最多,还要决定于雨季的情况。 例如广州 6 月(日照最多的月份)雨季正浓,全年遂以 7 月份日照时数最多, 平均日照 231.0 小时,即平均每天日照 7 小时 27 分钟;上海因梅雨季节跨 6、7 两个月,5 月雨水也多,因此日照时数以 8 月最多,为 252.1 小时,每天平 均日照 8 小时 08 分钟;北京 6 月云量已经开始增多,所以日照以 5 月的 290.6 小时为最多,平均每天 9 小时 42 分钟;哈尔滨情况和北京相似,以 5 月的264.7 小时为最多,每天日照 8 小时 32 分钟。 中国月日照时数最多的地方也出现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干旱沙漠地区。新疆哈巴河 7 月居全国第一,平均日照 350.6 小时,即每天平均日照 11 小时18 分钟;以下是噶尔 348.9 小时,额济纳旗 348.1 小时,海力素 346.0 小时 等,都出现在日照全年最长的 6 月或 5 月和 7 月。新疆若干台站有的年份 6 月日照时数甚至可高达 400 小时左右,即每天日照超过 13 小时。中国日照最少的月份,广州在 3 月,平均 78.9 小时,即每天仅 2 小时33 分钟;上海是 2 月,平均 121.2 小时,每天 4 小时 19 分钟;北京为 11 月 份,平均 193.0 小时,每天 6 小时 20 分钟;哈尔滨最少在 12 月,平均 157.4 小时,每天 5 小时 02 分钟。可见,除了哈尔滨日照最少月符合天文上日长最 短的 12 月份以外,其余都因云雨的影响而提前或者延后了。不过都还在 11 月至 3 月的冬半年范围内。中国月日照时数最少的地方也发生在川黔地区,时间正好是 12 月和 1月,因为 12 月和 1 月恰是当地全年最多云雨的季节。例如重庆 12 月平均日照 26.9 小时,即每天见太阳还不到 0.8 个小时;以下依次是四川巴县 27.4 小时(12 月),筠连 27.9 小时(1 月),长寿 28.4 小时(12 月)等。其中 有些台站个别年份的 12 月和 1 月份日照都不足 10 小时,例如湄潭 1964 年 1 月份全月总共只有 36 分钟见了太阳。(二)中国哪里日照百分率最高,哪里最低  在气象部门,日照还有另一个指标:日照百分率,即实际日照时间与可 能日照时间(全天无云时应有的日照时数)之比。它表明了气候条件(主要 是云、雨、雾、尘、沙等)减少了多少日照时间(%)。例如广州、上海、 北京和哈尔滨的全年实际日照时数分别占该地可能日照的 43%、55%、63%和 60%,即天气条件使这 4 个城市分别减少了 57%、45%、37%和 40%的日照时数。 在中国纬度带内,由于各纬度年可能日照总时数基本相同,所以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基本上是成比例的。大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云南高 原东坡以东地区,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均在 50%以下。其中四川盆地、贵州东 部和北部以及湘西地区是我国日照百分率最低的地区,都在 30%以下。中国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最低的台站是四川宝兴,仅 18%;其次是天全 20%,芦山21%,峨眉 22%等,均出现在四川盆地西缘地区。 自川黔低日照百分率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大致烟台、石家庄、兰州一线,即北纬 36~37°以北,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升到 60%以上,仅东北地区在50~60%之间,锡林浩特、银川、甘肃酒泉一线以北地区和准噶尔、塔里木、 吐鲁番,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日照百分率都在 70%以上(山区例外);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年日照百分率也在 60~70%以上。中国年日照百分率最高的 台站是:冷湖 80%,额济纳旗、海力素 77%,呼鲁赤古特、哈密 76%等。 但是,在同一个月份内,由于天文上的原因,两个地方虽有相同的日照 时数却不一定有相同的日照百分率,因为它们的可能日照时数不相同。例如6 月份哈尔滨无云条件下的可能日照时间为 15 小时 44 分钟,而广州只有 13 小时 33 分钟,所以同样日照 10 小时,哈尔滨日照百分率只有 63.5%,而广 州日照百分率为 73.1%。正因为夏季日长,冬季日短,因此气候条件对各月 日照减少的影响就只能由各月的日照百分率来表示了。  中国最晴月和最阴月发生的地点,月份和日照百分率是:最高值出现在 青藏高原,多发生在 11 月,如定日 91%,江孜 90%,冷湖、日喀则 88%等; 最低值出现在川黔及其附近地区,时间为冬半年,如重庆 11表 6 广州等 4 站最多和最少日照月份及日照百分率站名
最高
最低
出现月份
日照百分率(%)
出现月份
日照百分率(%)
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10812
59626867
3377
21375153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格兰雪达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