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服务水平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开合作水平

未来新城在这里崛起
――写在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成立三周年之际 -
全文检索:
未来新城在这里崛起
――写在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成立三周年之际
发表日期: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慕名来平凉的游客总量达到了历史高峰。据央视景区云子互动平台游客抽调显示,崆峒山5月2日人气指数列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北京故宫。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崆峒山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较上年度约有29.2%的增幅。今年与往年相比,客源覆盖面扩大,外地游客人数占到了87%以上,除一线主流短线客源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外,北京、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四川、浙江等省市游客明显增多。  不仅仅是崆峒山游客的爆棚,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我省惟一示范区,前不久入选国家旅游局、环境保护部联合命名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这些,正是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快速发展的一个特写。  “近三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以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和创建集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商务会展、创业就业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为目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完善区域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协调互补,深入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域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健康发展。”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新学告诉记者。
  以引领发展为主线,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
  “远分秦陇三川水,收尽昆仑万重山。”明代著名文学家、平凉籍人赵时春的两句诗道尽平凉山水之城的特点。  南有南山、北有虎山,两山之间是泾河,外加西边的崆峒山。东西长20公里,南北仅有2公里的平凉城,很多年在山之间、河之畔悠然存在,却又囿于山水制约,无法伸展腿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机遇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火热建设……平凉,这座陕甘宁结合部的节点城市,不再囿于一隅,适时提出了“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结构布局。  “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是平凉市委、市政府基于中心城市实现长远科学发展考虑,依托崆峒山景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慎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挖掘平凉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城,培育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增长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委书记陈伟在多个场合对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成立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示范区于2012年6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整合原西郊开发区、崆峒镇、麻武乡、崆峒山管理局325.7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内的自然人文资源,举市区之力,纳各方之策,汇万众之智,全力打造集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休闲养生、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综合示范区。  规划是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的“蓝图”,是建设的“总闸门”。示范区成立后,新组建的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领导班子多次赴省城、请专家、搞评审,随着征求意见会、专家咨询会、听证会、专家评审会的相继召开,《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也在不断修改、不断补充完善。2014年5月,《规划》最终通过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各方专家审定通过,并完成了平沿路以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崆峒大道西段北侧景观带开发建设、平沿路以南陇东民居、半坡农家乐集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有了规划,建设就有章可循。示范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崆峒山大景区总体规划,泾河北岸控制性详细规划,崆峒山核心区、弹筝湖、胭脂峡、太统山庄功能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平沿路商旅一条街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崆峒旅游示范镇产业发展规划、龙隐寺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崆峒镇寨子街村、西沟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编制完成。  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蔡生虎表示,大到总体发展规划,小到景观带绿化,他们都是千方百计将规划理念细化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项目和措施。同时重点做好经营规划,算好投入产出账,在有效节约成本的同时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防止简单造景。
  以投融资为动力,破解资金难的瓶颈制约
  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开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市场化运作方式解决。如何破解开发建设中资金紧缺的瓶颈制约,成为了示范区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只有持续改革,才能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年来,示范区领导班子不等不靠,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用市场的办法整合资源、开发资源,通过唱响招商引资主题歌,做好向上争资大文章等举措,全力破解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不断增强示范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特别是示范区发挥区位、生态、文化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领导包抓招商工作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事一议、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以“民企陇上行”和“千名陇商回家乡”活动为引领,积极与那些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对接,邀请他们携手开发、共同发展。同时,抢抓国家和省、市推进文化旅游养生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与江苏商会、西安隆基、北京中大吉瑞、红星美凯龙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对接洽谈,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及项目17项,签约资金90.16亿元。  目前,示范区已落地招商项目5项,到位资金13.9亿元。厚德京源养生园项目已建成运营,崆峒古镇经营合作项目完成办公区、客房装修,小吃区、旅游产品区五一期间进行了试运营。甘肃星迪广告传播公司投资建设的崆峒国医养生馆暨养老中心项目已完成内部装修和设备配备。  在全力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示范区积极推进体制、融资、产业、经营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组建成立了崆峒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合、盘活示范区优质资产,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全方位开展融资工作,崆旅集团迅速发展壮大,资产由3115万元壮大到30亿。与甘肃银行平凉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平凉分行、交通银行平凉分行、招商银行兰州分行、浦发银行兰州分行等专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完成授信18.61亿元,到位资金11.01亿元。  据了解,目前6亿元企业债券发行相关资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核。10亿元私募债发行工作,计划一期发行3亿元,1亿元前期资金已到账。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凉崆峒山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良好。  此外,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相关支持政策,争取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整合各类资源,聚合有效力量,为示范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走出去”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开发、建设、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认真学习考察、深入研究分析、不断梳理的过程中提升示范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落脚点在一个个项目上。而对于项目建设这个重头戏,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上上下下所有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坚决把那些破坏生态、抢占资源、有名无实的项目拒之门外;坚决杜绝高楼大厦、宽马路大广场,确保每一个项目都环保绿色低碳,都能成为精品、成为景点,提升进驻项目的档次和水平。  5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崆峒大道西段北侧的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只见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工地上一片忙碌景象。项目副总经理章红军告诉记者,一期酒店和展厅主体已基本完成。下一步,马上要开建46栋四合院和12栋临街农家乐,计划明年五一试营业。  据了解,平凉原生态民俗文化体验区是示范区实施的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和市列“十大工程”项目之一总投资8亿元,规划占地401亩,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规划建设中心区广场、中心区商业街、婚庆中心、民俗工坊、西区沿街民俗街、展示大厅及中心区部分景观绿化,计划今年底前建成。二期规划建设西面休闲养生区、东区民俗街、养老中心、临街绿化,完善各区域配套及景观园林绿化,计划2017年8月建成。今年实施的一期工程,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9亿元。  章红军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特色饮食文化区,民俗文化演艺区,创意节庆参与区,字画、文物、古玩展示区,原生态农产品加工工艺展示互动区,农耕文化展示区,休闲保健养生区和配套市政及公共工程八大功能区,成为平凉最大的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你看,这是文化部在去年12月份颁发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牌匾,全省只有两家,一个是我们,一个是敦煌。”章红军的语气里透着自豪。  栽下梧桐引凤凰。依托旅游示范区大平台,项目建设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近三年的发展中,示范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支撑,大力度推进以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景观和绿化美化为重点的项目建设,共筛选储备项目75项,总投资203.7亿元。截止目前,示范区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66项,完成投资17.5亿元。同时,对景区标识系统、星级厕所、停车场区、护栏路灯、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更新升级,提升了景区的发展品位。  “正是有了市区搭建的文化旅游示范区这样一个好的大平台,我们才更有信心投资。”崆峒生态旅游度假山庄项目经理李刚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示范区计划实施项目24项,总投资58.14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1.59亿元,目前完成投资4.3亿元。已开工建设的纵三路匝道景观绿化、八里桥生态休闲绿地、崆峒旅游示范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项目顺利推进。崆峒山旅游配套设施二期、龙隐寺公园、平沿路商旅一条街、寨子街和太统村农民安居工程有望6月底开工。崆峒镇公租楼、寨子街美丽乡村和综合农贸市场正在开展开工前准备工作。水韵崆峒度假山庄、天门村农民安居工程四期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市博物馆建设用地清表已完成。
  以民生服务为根本,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今年刚过40岁的崆峒镇西沟村人李娜和他的丈夫开半坡农家乐已有5年时间了。  记者见到李娜时,她正忙着张罗施工队内粉刷加盖的二层楼房。“今年这次扩大规模,又投进去了一百多万元。”尽管看上去有些疲惫,但是难掩女强人的本色。  经过整合,示范区现有常住人口4万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10.25万亩。  如何充分利用示范区富集的旅游资源,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推动示范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让农民真正成为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这是摆在示范区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硬骨头!  近三年来,示范区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栽植落叶松、油松、刺槐、核桃等经济苗木2313亩5万多株。完成956亩果园清园、施肥、套袋、覆膜等工作。种植以黄芪、党参为主的5种中药材1000亩。同时,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示范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将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持续加大谋划论证、衔接争取和推介洽谈,大力度推进以道路、绿化、景观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回收、旅游服务设施为重点的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旅游环境,强化功能配套。  驱车行径崆峒大道西段和崆峒镇寨子街,放眼放去,乡村小院、仿古小康屋若隐若现。清淡的山野菜、酸辣的燕麦柔柔,洋芋摊饼、荞面节节……吸引着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农家乐品尝美味。据示范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示范区在农家乐集中区建设中,把握“农”字当头,先“家”后“乐”的基本内涵,挖掘地域特色,力求组团化、规模化发展。据了解,在现有的农家乐经营中,辖区居民占到了80%以上。  李娜告诉记者,随着平凉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崆峒山景区名气越来越大,来农家乐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时常出现游客来没有地方吃饭的问题。”这也促使她今年进一步扩大农家乐规模。  就在她的农家乐旁边,通过招商引资已建成集窑洞餐饮、休闲观光、农家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10户,总建筑面积达到了4479平方米。  示范区通过打造崆峒旅游专业镇和农家乐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其中,发挥建设主体作用。这也出现了像李娜一样的农家乐经营者。他们通过旅游业发展增辟了就业门路,提高了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探索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富民增收的路子。  “以前种粮食,一年下来收入也就几千块钱,自从前年办起农家乐,年底一算账竟然赚了4万多元……”崆峒镇寨子街村的刘延林和记者算起了增收账。刘延林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辛勤经营,他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  2014年,示范区完成劳务输转6734人(次),累计创劳务收入1.3亿元。辖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703元。
  以宣传推介为抓手,不断扩大文化旅游知名度
  作为今年环湖赛程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平凉段比赛将于7月16日举行。在5月15日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青海农信杯”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闻发布会上,我市领取了平凉段比赛线路牌。届时,大美平凉、神奇崆峒将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325.7平方公里的示范区里内,闻名遐迩的崆峒山及太统森林公园,十万大峡谷、龙隐寺等风景名胜星罗棋布,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加之示范区交通便捷,学校、医院、超市、宾馆、银行等现代生活、娱乐、休闲场所一应俱全。甘肃首家园林式五星级广成大酒店布设区内。全省一流的旅游开发项目崆峒古镇•问道驿站投入使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更加完备。  如此优越的自身条件和规划理念如何转化成自我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酒好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感受崆峒文化、游览崆峒美景,示范区成立以来,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突出宣传推介,加强交流合作,强化部门合作、政企合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创新宣传促销机制,全域化、全方位、全智能地展示、营销平凉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在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强交流合作宣传。先后组团参加了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等项目推介会,签约合作旅行社上千家,建立政府部门联合推广营销机制。有效整合旅游景区宣传营销力量,每年初,兵分几路,行程近万公里,策划举办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和具有轰动效应的主题营销活动,在国内外重点客源城市,尤其是在邻近城市兰州、西安、银川,开展高强度的宣传营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联动。创新宣传交流方式,充分利用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型媒介,与途牛网和驴妈妈网站合作,成功开通了网络门票预订终端;联合“驴妈妈旅游网”重磅推出崆峒山门票“1元秒杀”活动,同时与“去哪儿”网进行业务合作,开展网上住宿、餐饮预订服务,进一步了提升景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晓率。  举办节会集中宣传。近年来,通过提高文化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水平,创意策划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成功举办了崆峒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崆峒山赛、第十三届“环湖赛”崆峒区赛段活动、崆峒杯全国武术邀请赛,不断提升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与省旅游局合作,成功参与了“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敦煌卡的发行签约合作协议。  注重媒体推介宣传。积极参加省市在央视等高端媒体开展的整合宣传,加强与知名电视网络媒体的合作,通过拍摄播放系列文化旅游宣传片、纪录片、微电影扩大知名度,参与完成了《遇见崆峒》电影和《西北望崆峒》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大型史诗幻想电影《大崆峒》正在热播。 & 同时,开发了崆峒养生雨露茶、崆峒银币、崆峒山全景炭雕、崆峒剑、老子八十一化等10类100多个文化旅游产品,为崆峒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景区的知名度和知晓率得到大幅提升。
  以党的建设为总揽,着力夯实组织保障
  新形势下,落实管党治党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加紧迫。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成立以来,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从严管党治党作为长期任务、作为使命担当、作为固本之举,牢牢扛在肩上,时刻抓在手中,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  李新学告诉记者,示范区领导班子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市委“十二条规定”,着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建设平凉未来新城凝聚强大正能量。  在去年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示范区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夯基础,抓作风、树形象,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建设工地解决问题,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成为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骨干。平凉泾河北路西段道路及桥梁工程一线临时党支部,切实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结合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实际,在重点项目一线成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已成为示范区创新党建工作促进发展的有力举措。示范区党工委2013年度被区委评为党工委工作一等奖,2014年度评为二等奖。  示范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集中解决了一批“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3次280多人,化解矛盾纠纷81件,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79件,彻底解决遗留问题2件,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  李新学告诉记者,下一步,示范区将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积极抓好基层党建责任落实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培养教育、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相结合,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眼下,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打造的平凉未来新城见雏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融合了崆峒山景区,注入生态、文化、旅游、科技等先进设计理念的新城新商圈,有望成为平凉最优雅、最繁华的生态商业文化休闲中心。
主办:崆峒区人民政府 承办:崆峒区信息办 电话:
Copyright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陇ICP备号&双击自动滚屏
整合资源与优化环境:临沂旅游业提升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临沂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 近日,市旅游局成立调研组,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梳理,对如何推动旅游业提升跨越发展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 一、多元发展,提质增效,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
&&&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全市国家A级景区达到64家,其中4A级景区21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旅行社102家,其中全国百强旅行社1家;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7家;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9家;省级旅游强县6个,省级旅游强乡镇15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5个,省级“好客人家”农家乐30家;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3个、金牌旅游购物店7家。全市直接从业人员达到8.7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到40余万人。
&&& ——产品体系日趋完善。突出临沂地域特色,挖掘优势资源潜力,坚持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打造了一大批不同业态类型、不同风格特点的旅游景区景点,推出了20多条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全市形成了以“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水城商都、温泉养生”为主题的休闲与观光并重的旅游产品体系。(参见表一)。
表1. 我市主要旅游景区资源类型分类情况
主题吸引力
临沂市蒙山旅游区
生态、地质、养生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游区
生态、游乐
沂南竹泉村旅游区
生态、民俗、游乐
临沂沭马风景旅游区
生态、游乐、文化
苍山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生态、农业、休闲
临沂动植物园旅游区
休闲、娱乐
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莒南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红色文化、庄园文化
蒙阴孟良崮旅游区
红色文化、生态
沂南沂蒙影视基地旅游区
红色文化、民俗
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临沂王羲之故居
皇山东夷文化旅游休闲区
沂水山东地下大峡谷旅游区
地质、漂流、游乐
沂水天然地下画廊旅游区
地质、漂流、游乐
沂水地下萤光湖旅游区
游乐、地质
沂水天上王城旅游区
文化、地质、游乐
平邑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
古化石、矿物晶体
莒南天马岛旅游区
地质、生态、文化
费县云瀑洞天旅游区
地质、游乐
费县中华奇石城旅游区
地质、市场、游乐
河东山东观唐温泉旅游度假村
保健、休闲、游乐
沂南山东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村
保健、休闲、游乐
沂水东方瑞海温泉度假村
保健、休闲、游乐
兰山华丰国际商贸城
购物、休闲
&&& ——客源市场稳步拓展。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大力开展“山水沂蒙、多彩临沂”旅游品牌和特色产品宣传推介,客源市场稳步拓展,目前已形成了涵盖省内、苏豫皖、京津冀、长三角四大区域的较为稳固的800公里范围客源市场圈。
&&& ——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08年以来,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保持20%以上增长速度,2012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275.6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358.8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11.9%,高出全省平均2.9个百分点。2013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3374.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7.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76%和17.16%。从旅游收入占比看,旅游业已经上升为全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参见表2)。
表2.年全市旅游人次和收入情况一览表
国内游客(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海外游客(人次)
旅游创汇(万美元)
接待总量(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亿元)
相当于GDP权重
&&& ——对外影响力明显提升。我市于2004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东红色旅游核心区,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丽的地方50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50强”、“最受游客欢迎目的地”、“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等称号,临沂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 二、改革创新,探索前行,旅游工作在实践中提升积累了丰富经验
&& (一)坚持政府主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 成立了市旅游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主任,3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具体负责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坚持改革创新,先后对蒙山旅游区、汤泉旅游度假区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将蒙山、汤头温泉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了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焕发了2个旅游区的发展活力。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了30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高度重视旅游管理机构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红色旅游发展办公室、旅游商品中心、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和旅游统计调查中心,旅游机构建设走在全省头里。市财政设立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2012年达到1098万元。每年出台《旅游奖励办法》,对外地旅游大团队组团社、地接社进行奖励,带动了团队游的大幅增长。
&& (二)坚持规划先行,培育重点旅游项目。
&&& 坚持规划先行,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临沂市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沂蒙老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环城市游憩带规划》等规划,编制旅游项目建设规划80余个,为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积极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引进了鲁商集团、青岛龙腾集团等多家客商落户临沂,开发了费县天蒙旅游区、沂南竹泉村、红石寨等旅游项目。先后培育了蒙山旅游集团、龙冈集团、亲情沂蒙集团等多家旅游企业集团,打造了蒙山、沂水地下大峡谷、天然地下画廊、天上王城、莒南天马岛、沂南智圣汤泉、河东观唐温泉、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等项目。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大力实施“10+6”产业计划,把文化旅游业作为10大优势传统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提升发展,先后赴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地招商引资,与深圳华强集团、深圳华侨城集团、珠海天沐集团、北京首旅集团等国内文化旅游行业领军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短短两个月,共计签约旅游项目8个,规划总投资115.57亿元,其中,开工落地项目4个,规划总投资105.1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共规划建设旅游项目62个,规划总投资839.32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目前建成开放项目12个,在建项目37个,规划总投资676.75亿元,今年1—9月份全市完成投资62.1亿元。
&&&(三)坚持品牌营销,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 加大旅游品牌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了“山水沂蒙、多彩临沂”旅游形象广告,在山东电视台投放了“温泉之城、享浴其中、美在临沂”温泉旅游广告,在北京、上海等6个重点城市主要商业街区投放了大型LED户外广告。加大旅游产品营销力度。每年选取20个左右重点客源市场城市开展营销推介活动,与国内45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百度搜索引擎投放了300多个关键词,在淘宝、途牛、同程、欣欣四大OTA网站开设了旗舰店,组织50余家旅游企业进驻网店开展了网上营销。利用新浪、腾讯微博开展了营销宣传。强化区域联合营销。近年来,我市先后与淮海经济区、黄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20余个城市的30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线路产品营销协作关系,与各城市在打造跨线产品、联合营销推介、组织客源互送等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实现了市场互推、客源互送。
&& (四)坚持多元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 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宜居宜游”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在中心城区三河六岸规划建设了滨河景观大道和包括9大广场、18个特色园区的滨河生态公园,形成了“八水绕城”景观,修建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规划馆、大剧院、广播电视发射塔等大型公共设施,提高了城市文化内涵和建设品位,增强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市内旅游公共设施,先后对全市17条通往景区交通干道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修建了沂南竹泉至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至蒙阴孟良崮两条旅游专道,开通了市区至蒙山、市区至各红色旅游景区2条旅游客运专线;制定了全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计划在中心城区建设临沂市旅游集散中心,在蒙山旅游区和6个省级旅游强县、15个旅游强乡镇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完成了临沂市游客集散中心规划选址和23处景区游客中心建设;近年来,中心城区共计改造、提升公共停车场16处,建设经营性停车场55处,车位13500余个,施划城市临时停车位22000余个,全市旅游景区配套建设停车场221个,车位30645个;全市旅游景区建设二星级以上厕所105座,临沂中心城区二类以上公厕达到312座;建立了临沂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红色旅游网、乡村旅游网,开通了12301旅游服务热线,并与1热线开展了合作,建立了旅游投诉受理和信息咨询平台。在临沂机场、长途车站、火车站、星级饭店等游客集中场所,设立了旅游咨询台;累计投入6100多万元,在高速公路、中心城区、通往景区交通干道等重点部位设置、安装旅游交通标识牌、景区导览指示牌930块。
&& (五)坚持创新管理,提高旅游工作效能。
&&& 一是创新旅游规划管理模式。出台了《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对旅游项目规划实行“事先立项”制度,对旅游开发建设实行“预先初审”制度,规定凡是未编制规划的旅游开发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审批,强化了规划对于旅游开发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是创新县域旅游发展管理模式。县域旅游高潮迭起、亮点频出,先后创造了“沂水现象”、“沂南模式”等经验。目前,全市9县当中已有6个县创建为“山东省旅游强县”,数量占全省旅游强县总数的1/4,居全省第一位。全市6个旅游强县拥有4A级景区15个,占全省旅游强县4A级景区总数的近1/2,形成了独特的省级旅游强县集群现象。2012年,全市过半县区旅游收入相当于GDP比重超过10%,县域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三是创新旅游执法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外地旅行社驻临沂市旅游办事处服务管理办法》,确立了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工作原则,将外地旅行社在临沂设立的旅游办事处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出了一条规范旅游办事处运营的新路子,较好地保障了广大市民的旅游消费权益。这一创新性做法,得到了省内旅游界、法律界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 三、总结梳理,深入反思,四大问题制约旅游业竞争力提升
&& (一)旅游产业整体素质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日游游客多,过夜游客少,区域内游客多,入境游客少,自驾游客多,团队游客少,从整体上看,全市旅游业仍处于较低层次的“门票经济”阶段。这充分说明,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全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辐射全国的旅游大项目,至今没有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整个旅游产业大而不强。(参见表3)。
表3. 我市主要旅游景区近三年经营情况表
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
同比增长(%)
营业收入总计(万元)
其中:门票收入总计(万元)
门票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 (二)旅游营销宣传有待创新加强。我市旅游形象标识系统还不够鲜明,高度凝炼、广泛认可的旅游宣传口号尚需深入探索,城市形象推广与旅游形象宣传未能实现有机整合。捆绑营销力度有待加大,营销手段还需改进提高,网络营销还未真正破题,微博、微电影等网络营销成本低、效率高、传播快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 (三)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相对滞后。中心城区国有事业景区数量偏多,经营体制不够灵活,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旅游服务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至今没有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量少、功能弱,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文、旅、商一体化发展有待深化、加快,临沂商城旅游功能不够完善,商贸旅游发展迟缓。旅游购物街区和购物点建设比较欠缺,休闲娱乐设施不健全,游客的旅游消费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全市旅游标识、导览系统不够完善,为游客提供的交通、信息、咨询服务还不够便捷高效。有些景区市场化运作资金的手段和水平不高,景区“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建设还比较缓慢,影响了景区美誉度和吸引力的提升。
(参见表4)。
表4. 我市主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分类
数量及占比
具体分布情况
山东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
临沂市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王羲之故居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临沂动植物园
临沂市蒙山旅游区
沭马风景旅游区
费县中华奇石城
山东智圣汤泉旅游度假景区
竹泉村旅游度假区
山东地下大峡谷
沂水地下下萤光湖景区
蒙阴孟良崮旅游区
莒南天马岛旅游区
山东观唐温泉(国际)度假村
雪山彩虹谷景区
天然地下画廊景区
东方瑞海国际温泉度假村
费县云瀑洞天景区
华丰国际商贸城
沂南沂蒙影视基地
天上王城旅游区
苍山兰陵国家农业公园
皇山东夷文化旅游休闲区
&& (四)旅游执法管理力量较为薄弱。我市A级以上景区达到64家,其中4A级景区数量达到21家,位居全省前列,旅游投诉、市场监管工作面广量大。但是,市旅游监察大队仅为科级规格,现有在职人员5人,执法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沂水、蒙阴、平邑、莒南、沂南、费县六个省级旅游强县拥有4A级景区15个,占全省省级旅游强县4A级景区总数的40%。但是,各县的旅游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也非常滞后,绝大部分县区未配备专门的旅游执法队伍,导致旅游市场监管乏力。
&&& 四、前瞻先行,统筹谋划,推动全市旅游业提升跨越发展
&&& 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全国各地都在竞相发展。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大众休闲旅游阶段,旅游业面临黄金机遇期。我市必须把握机遇,乘势发展,努力推动旅游产业提升跨越,争取用3至5年时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体目标是:到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6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2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比重达到12%以上。到2018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7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3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比重达到15%。其中,全市乡村旅游的主要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乡村旅游总收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争取到2018年,创建5A级旅游景区2处,5星级饭店3家,把临沂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高地、乡村休闲胜地、温泉度假之都、商贸旅游名城,基本建成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具体措施:
&& (一)加强旅游规划策划,促进旅游业科学统筹发展。
&&& 一是走开发保护并举之路。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必须把资源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严禁乱砍乱伐、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以及擅自征、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严格保护生态植被;温泉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合理开发有序利用,实现温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大红色景点、文博院馆的保护力度,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开发建设具有时代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二是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严格按照旅游规划实施开发建设,减少开发建设带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开发建设的项目更加科学合理。
&& (二)把握重点突出特色,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 1、突破中心城区旅游。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基础设施好、文化底蕴深、河湖资源多等优势,着眼于满足游客深层次、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瞄准国内高端企业和连锁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培育1至2个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科普性于一体的大型主题文化公园,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借助高端创意和尖端科技,加快中国兵学城建设,打造世界兵学文化旅游高地。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对王羲之故居及其周边区域按照历史文化街区要求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开发,打造文化旅游消费平台。
&&&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顺应大众旅游休闲消费新趋势,发挥生态环境好、民俗文化浓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 “沂蒙人家”作为全市乡村旅游品牌统一打造、统一营销,积极引导各县区培育“红嫂人家”、“蒙山人家”、“沭河人家”、“兰陵人家”等子品牌,构建全市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实施乡村旅游标准化工程。研究制定“沂蒙人家”评定标准、评定程序,对“沂蒙人家”进行统一验收、统一挂牌,实施规范管理;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分期分批对全市现有农家乐实施“改厕改厨”改造;搞好工作试点,在全市选择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农家乐的村庄开展试点工作,在每个县区抓好1—2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个以上乡村旅游特色村示范点;用好用活各级扶持政策,力争用3-5年在全市培育40个省级旅游强乡镇、200个旅游特色村、300家“好客人家”农家乐、10000家“沂蒙人家”经营点,构建起业态齐全、产品多元、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 3、提升发展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临沂的政治品牌、优势产业,必须把这一品牌做大、优势做强。要坚持“红绿结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的思路,与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引进高端创意,创新内容形式,对孟良崮、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暨省政府旧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进行改造提升,加快沂蒙革命纪念馆建设,提升临沂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要积极争取将更多的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行列,编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要积极策划举办红色旅游节庆活动、展览活动、理论研讨活动,扩大临沂红色旅游的影响力。
&&& 4、做大做强温泉旅游。发挥温泉资源优势和“中国温泉城”品牌优势,挖掘温泉衍生产品,提高温泉产品附加值,把开发温泉产品作为吸引和留住游客、缩小淡旺季差异、推动产品体系升级的重点产品加快培育。将温泉与山岳旅游、养生旅游、民俗旅游相结合,打造山地温泉、养生温泉、民俗温泉等特色温泉项目,进一步形成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产品集群,打造温泉旅游度假航母。
&&& 5、做优做特商贸旅游。充分发挥临沂商城商品富集、物流发达、结算方便等优势,大力发展商贸购物旅游,实现商务人流与旅游客流的有机转换,推动商旅互促共赢。临沂商城管委会要把旅游商品开发销售纳入临沂商城国际化改造提升规划和工作计划,完善商城旅游服务体系,规划建设、改造提升一批休闲旅游购物街区、特色商品购物点。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休闲购物街区与旅游融合发展,与国内外旅行社加强合作,推出临沂休闲购物之旅线路产品,打造“临沂商城、购物天堂”品牌。要加大旅游商品自主研发和生产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商品研发创新体系,设计生产一系列兼具观赏性、趣味性、纪念性、实用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培育一批著名旅游商品、纪念品品牌。
&& (三)整合资源培育项目,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 重点抓好“一山、两城、三带、四园区”开发建设:
&&& 1、“一山”。即蒙山。全面实施蒙山改造提升规划,加快蒙山人家、金伯利钻石公园等新景区新景点开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临沂“龙头”景区。同时,扎实推进费县天蒙旅游区、沂南彩蒙旅游区开发建设,构建大蒙山旅游发展体系。
&&& 2、“两城”。一是积极推进中国兵学城规划建设。以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为基础,以古代兵法文化为依托,借助高水平规划创意和高科技展现手段,积极开发建设中国兵学城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世界兵学文化高地;二是积极推进羲之文化城规划建设。以王羲之故居及其周边区域为载体,以书法文化为依托,借助高端策划,实施整体开发,建设羲之文化城,打造集文化展示、艺术品交易、旅游演艺、餐饮美食、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 3、“三带”。一是不断提升沂沭河两岸农业休闲观光园、采摘园、都市农业体验区的品位、档次,丰富项目内容,抓好沿河“绿道”建设,沿沂沭河打造农业旅游观光长廊;二是按照差异化、个性化发展路子,积极推动河东观唐温泉、沂南智圣汤泉、颐尚温泉、沂水东方瑞海温泉等景区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推进汤泉古城、奥华温泉等河东汤泉旅游度假区系列温泉项目开发建设,打造温泉旅游度假带;三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实施沭马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积极引进国内具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落户沭马风景旅游区,沿沂河、沭河打造沭马旅游休闲带。
&&& 4、“四园区”。一是高起点规划建设沂蒙抗日根据地旅游园区。打破县域界限,整合红色资源,选准空间载体,积极规划建设沂蒙抗日根据地旅游园区;二是整合提升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旅游园区。加快孟良崮资源整合,编制孟良崮旅游提升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孟良崮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与统一营销,做大做强孟良崮红色旅游品牌。力争将沂蒙抗日根据地旅游园区与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旅游园区捆绑打造成省内首家5A级红色旅游景区。三是积极推进沂蒙崮群地貌旅游园区开发建设。积极开发岱崮地貌这一沂蒙地区独有的旅游资源,整合天上王城、蒙阴岱崮上山下乡旅游区等景区景点,融合沂蒙民风民俗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浓郁沂蒙风情的沂蒙崮群地貌旅游园区;四是加快苍山代村国家农业公园旅游园区开发建设。全面实施苍山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加快公园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荷兰馆、以色列馆、游乐城等项目建设,加大其他板块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把苍山国家农业公园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业态领先、功能齐全的国家农业公园,拉动临沂南部旅游。
&& (四)创新营销宣传手段,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 建立各级各部门旅游宣传协同推广机制,在对外开展的各类政务、商务、经贸洽谈、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中,统一使用“山水沂蒙、多彩临沂”口号和标识,统一播放临沂旅游宣传片,强化对“山水沂蒙、多彩临沂”的认同感。充分利用各类主流媒体平台,注重发挥微博、微电影等新兴媒体作用,精心策划开展高水平、高品位的旅游品牌宣传活动,不断提高临沂旅游品牌形象知名度、影响力。加大在中央电视台和部分省级卫视广告宣传力度,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徐州、济南、青岛等重要客源城市繁华商业街区、机场、高铁车站、高速公路等重点部位加强户外广告宣传;加强区域合作,重点与黄三角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城市加强旅游营销合作,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客源互送、市场互推,不断巩固省内、苏豫皖、京津冀、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市场,积极开拓浙江、福建、广东和东三省等客源市场,着手开拓日、韩、台湾及东南亚市场。
&&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 加快游客中心建设。两年内,完成临沂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任务,完成蒙山旅游区和沂水、蒙阴、平邑、莒南、沂南、费县6个省级旅游强县游客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任务。提升旅游交通功能。完善临沂机场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旅游机场。鼓励航空公司新增旅游航班航线,逐步开拓国际航线。结合实施“村村通”和“网络化延伸”工程,提高乡村旅游道路的质量和标准。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公交线路网络,规划布局一批自驾游服务站。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出入口、通往景区干道以及城市商业区、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重点区域、部位,统一设置中英文对照的旅游指示标识。四星级以上饭店和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要免费开通无线网络。对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区域优先建设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重点加快乡村旅游特色村通燃气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改厕改厨”工程,确保“沂蒙人家”农家乐全部达到“厨房、食品卫生安全达标,厕所配置抽水马桶,客房被褥实现一人一换”的质量标准。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建立1、12315等服务热线协调联动的旅游服务平台,及时处理或协调解决旅游投诉。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风险提示、高风险旅游保障和流量管理制度。完善旅游应急管理,构建市、县(区)联动的救援体系。
&& (六)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 1、完善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要求,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尽快建立与旅游业相适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全市旅游执法队伍和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乡村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市、县、乡三级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包乡村旅游联系点制度。各乡镇要安排专人负责乡村旅游工作。强化部门工作职责。把促进旅游业发展职责任务落实到相关部门,形成部门参与支持、合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加大旅游考核力度。把旅游业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县两级财政都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宣传营销、旅游商品研发和引导旅游开发建设、奖励旅游企业提档升级等。对乡村旅游发展又好又快的县区给予扶持。市直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将支农资金向乡村旅游倾斜。 金融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开展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养殖物抵押等抵押贷款业务。凡是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企业,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予以贴息。涉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力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建设用地需求。为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按照划拨方式供给,并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经批准利用开山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开发旅游项目的,从使用月份起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10年。利用林地、水面、山头举办的旅游项目,可以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使用权或经营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 3、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蒙山、龙冈、亲情沂蒙等重点旅游企业市场化运作、集团化发展。积极探索组建临沂旅游集团,搭建对外招商和旅游投融资的平台。鼓励旅游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并给予扶持。对各类旅游创建活动给予奖励。 旅游企业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政策。旅游企业污水排放达标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宾馆饭店安装数字电视,按不高于实际终端数的50%收取。星级饭店使用银行卡结算的,手续费按照超市的费率标准执行。对旅游汽车公司非线路营运旅游车辆免征“四自工程”综合收费。对新开办的乡村旅游项目,按照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单位和个人,其直接用于采摘、观光的种植、养殖、饲养的土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新建高端旅游项目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可分期缴付。外来投资形成固定资产3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自盈利之日起5年内,前2年按企业实际上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给予奖励,后3年按50%给予奖励。
CopyRight&2009 临沂市旅游局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旅游信息中心 sdt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服务水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