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县的变化苜蓿种植的补贴

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
众 版:┆ ┆ ┆ ┆ ┆ ┆┆
&??????????????
价格走势:00-14年8月 &(<font color="#FF-11-3更新)
行情动态: 
批发市场走势:
零售市场走势:
|畜牧业统计: 
& 地方动态
┆┆┆┆┆┆┆┆┆┆┆┆┆┆(免费)
>> 草业论坛
>> 关于黑龙江苜蓿种植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黑龙江苜蓿种植的调查与思考
原发表日期:<font color=#CC-12-07&&文章来源: 荷斯坦网&&
-------------------------------------------------------------------------------------------------------
  我们一直不怎么拿小草当回事儿。
  我们总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但说起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很多人想到的可能会是粮食作物之间的调整或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调整,这是人们的固有思维习惯。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省委书记吉炳轩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化建设,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抓好土壤肥力建设,改善和恢复耕地自然产出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我们要实现农业的生态化建设,新的突破口就是草业。
  开展苜蓿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农业可高出很多。同时,黑龙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大省,草食家畜赖以生存的牧草种植业能否健康发展,将是当前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既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有无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那么,小草怎样才能成长壮大,成为黑龙江的“茂盛”产业,充当起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急先锋?
  这些个问题,有些人一直在关注着。
  种粮与种草,哪个效益好?
  “如果把原有的草原保护好,再种一些苜蓿草,则生态环境更好,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省政协副主席李继纯这样认为。
  草原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大家知道的很多,但草原另一个重要作用――经济功能,需要细细算账。
  省财政厅副巡视员于宏就算了一笔细账:苜蓿是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以连续利用8年以上。而种植粮食必须年年进行,目前黑龙江新建苜蓿采草田当年投资:种子费每亩70元,人工费每亩50元,每亩肥料费60元,水电费每亩20元,机械费每亩40元,虫害防治每亩5元。合计245元。按连续利用8年计算,第二年至第八年每年投资:人工费每亩50元,肥料费每亩30元,水电费每亩10元,机械费每亩20元,虫害防治每亩5元,合计115元。按8年平均计算,每年田间种植管理投资每亩131元。苜蓿干草收获加工费平均每吨235元,每亩按照干草产量0.6吨计算,收获加工成本每亩141元。这样算下来,苜蓿年均生产成本每亩272元。黑龙江2010年苜蓿收购价格每吨1400元,净利润每亩568元。
  与生产苜蓿相比,大田玉米生产成本每亩250元,单产平均每亩380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1.8元,净利润每亩434元;大豆生产成本每亩150元,单产平均每亩105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3.6元,净利润每亩224元。小麦生产成本每亩200元,单产平均每亩230公斤,销售价格每公斤1.72元,净利润每亩196元。按照农业补贴每亩平均60元计算,种植苜蓿比种植大田玉米每亩多收入106元,比大豆每亩多收入344元,比小麦每亩多收入372元。
  省农科院副院长王贵江举了一个例子来阐明种草产生的经济效益:2010年,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种植了1280亩紫花苜蓿,在风沙干旱条件下当年播种就亩产干草500公斤,2011年亩产干草672公斤,亩均纯效益达到710元,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玉米、大豆。
  不仅如此,每2斤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就相当一斤豆饼,按照目前黑龙江大豆单产水平推算,种植1亩苜蓿相当于种4亩大豆,大面积发展苜蓿种植,将减少蛋白性饲料粮种植占地。而且苜蓿还含有促生长因子,喂饲苜蓿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减少代谢疾病,可以促进优质高效畜牧业的加快发展。
  黑龙江草原总面积6500万亩,西部草原有“自古牛羊地”、“草肥知土沃”的美誉,东部三江平原、小兴安岭、完达山麓,也遍布水草丰美的五花草场。
  李继纯对黑龙江草业发展现状用“小荷初露尖尖角”来形容。他认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草业做了不少文章。现在草业有龙头企业、有种子研究院所,而且政策扶持力度也很大。目前黑龙江草业有了可喜的进步,在草原保护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发展草业,会与粮食争地吗?
  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洪英华认为,它不仅不会与粮食争地,发展草业还可促进黑龙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认为种植苜蓿影响粮食生产,与粮食争地。即使种植也只是拿一些低洼地、盐碱地等种植,粗放管理,一遇大雨,即大面积淹死,苜蓿的效益难以发挥。
  草原的生态效益,众所周知。以苜蓿为例,多年种植苜蓿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起到防风、治沙、固沙、保护水土资源的作用。大面积种植苜蓿后多年生长,不必每年犁翻耕地,可以极好地保护土壤。同时,苜蓿草还可以固定氮素,产生大量的根瘤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理化性状。种过苜蓿的耕地,轮作种植玉米和其他作物,产量可以提高30%~50%。苜蓿建成的经济防风种植带,既可收获草产品,又可以防风固土,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最好的牧草饲料,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由于苜蓿对种植土壤要求不高,在土质差的地方以及部分高寒凉冷地块都可种植,所以开展苜蓿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比传统农业可高出很多。
  黑龙江现有耕地2亿亩,由于连年耕种,有机肥投入不足等原因,土壤肥力下降,而所生产的粮食很大一部分作为饲料用于畜牧业。发展以青贮饲用玉米和苜蓿为主的草产业,其产品直接用于畜牧业,可以代替或减少玉米和大豆的饲用量,减少许多生产中间环节,并且其产量和饲料效能高于玉米和大豆。并且,通过草田轮作,小麦可增产30%―80%,玉米可增产30%―60%以上。
  松嫩平原草原占总面积的43.1%,是世界上著名的羊草草原之一。长期以来,由于重粮轻草、重用轻建和对草原管理不善造成草原严重沙化、碱化和退化,草层高度降低、密度下降,牧草产量由建国初期的200公斤降至75公斤左右,草原植被已经由“青塘羊草”变成“羊草+杂类草+劣质杂草”混生的植被结构。
  草原的“三化”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提出三年时间内松嫩平原草原实现全面禁牧。
  截至目前,全省禁牧面积已达2880万亩。禁牧后的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优良牧草增多,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草层高度平均提高15公分以上,牧草产量平均提高50公斤左右,有些地块的牧草产量从过去的20―3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草原碱斑面积减少70%以上。同时,通过禁牧,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进了黑龙江牲畜舍饲养殖的步伐。
  与此同时,黑龙江从2005年开始出台青贮玉米种子补贴、建窖补贴、机械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推动了青贮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转变。
  苜蓿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今年全省新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20.5万亩,累计达到50万亩。从今年苜蓿销售情况看,黑龙江苜蓿价格又创新高,一级苜蓿达到2000元/吨,产品供不应求。
  近几年,在齐齐哈尔、绥化、佳木斯等地陆续出现了集苜蓿和青贮饲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草企业、合作社。这些企业和合作社以农户为基础,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建立了生产基地。
  同时,引进先进的牧草种植、收获、加工机械设备,实现了牧草机械化生产,解决了农户种草收获难、销售难等问题,加快了牧草产业化进程。
  这其中,以远方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黑龙江第一家采取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苜蓿生产、加工企业。已建立现代化苜蓿生产基地3万亩,累计生产销售苜蓿草捆5万吨,计划到2015年种植苜蓿达到10万亩,并启动苜蓿叶蛋白提取深加工项目,计划投资800万美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600万元。
  草业价值,怎样开发包装?
  认识不足、缺少国家政策支持、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健全……这些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制约了黑龙江草业的发展。
  黑龙江是全国十大草原省份,且需改造的低产田面积大,降雨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非常适合建设人工草地。
  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更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然而,这些年来黑龙江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步伐很慢,产业优势还没有形成。
  长期以来,草业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垦草种粮思想在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加之粮食涨价、种植粮食作物比较效益高等因素,违法开垦破坏草原现象屡禁不止。
  以自产自用、分散种植为主,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草产业链条短,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需求。黑龙江苜蓿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干草近10万吨。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只有苜蓿干草120公斤,与2吨的正常标准相差甚远,与发达国家常年均衡饲喂苜蓿相比差距巨大。而按照一头奶牛一年需要两亩青贮和半亩苜蓿的科学营养要求,全省需种植苜蓿300万亩才能大致满足奶牛养殖的需要。
  保证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保证畜禽“粮食”的充足供给。黑龙江实施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计划到2012年奶牛发展到320万头,奶牛单产达到6吨以上,仅靠现有的天然草原生产能力和秸秆资源,没有充足质优的饲草供给,特别是没有青干草、青贮饲料、苜蓿、配合料组成的全价日食是不可能实现的。省畜牧兽医局洪英华这样认为。
  “以苜蓿为例,黑龙江仅占全国的1%。黑龙江作为奶业第二大省,苜蓿草业远落后于甘肃、内蒙古等先进省份。”省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孙敬义在座谈会上说。
  国家惠农政策没有涵盖苜蓿产业,农民种植苜蓿草不能像种植粮食那样享受直补和种子补贴等优惠政策,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而且第一年收益较低,挤压了苜蓿草业发展空间。
  同时,养殖户们缺少对优质饲草饲料特别是苜蓿的认知,使得苜蓿草饲喂量过低。由于畜禽产品的优质优价机制和监管环境还很不成熟,养殖户更愿意使用价低质次的劣质饲草料,使本来必需饲喂苜蓿的养殖行业――奶牛养殖苜蓿饲喂量很低,肉牛、肉羊等的苜蓿饲喂量更少。孙敬义介绍,畜牧业发达国家奶牛粗饲料全部喂饲优质苜蓿草,每头奶牛年均喂饲量2000公斤,而黑龙江奶牛年均喂饲不足70公斤。
  孙敬义说,配套设施和机械不完备,使得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制约。苜蓿草有效收获时间仅7天左右,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打捆、集垛。以2000亩一个作业单元为例,需配套4台拖拉机、1台割草机、1台搂草机、2台打捆机。而黑龙江目前2000亩苜蓿草只拥有机械1台套,难以保证苜蓿草及时收储,因而老化、霉变现象时有发生。
  草种是发展草业的基础,但黑龙江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供应难满足,这也是制约草业发展的瓶径问题。孙敬义说,黑龙江科研部门培育的“龙牧系列苜蓿”等当家品种,年供种能力在4万公斤左右,仅能种植3万多亩,远远满足不了现有苜蓿草业发展需求。
  于宏说,外省和国外的种子大部分适应不了黑龙江的高寒气候,致使越冬率低,产草量不高,一遇少雪低温的气候即大面积冻死,影响了种植积极性。
  黑龙江苜蓿产业链条不完善,深加工领域尚属空白,粗加工也仅限于物理性状的改变,除青刈鲜喂外,打捆产品占加工产品总量的80%以上。孙敬义不无担忧地说,发达国家已进入提取叶蛋白、叶黄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白蛋白等高附加值医药产品阶段,我国与之相去甚远。
  黑龙江缺乏牵动力强的草业龙头企业,苜蓿生产未形成规模,致使苜蓿产业化程序低,达不到均衡供应。于宏说,现有的草业企业数量少,而且规模小,牵动力弱,多数企业只从事苜蓿产品经销,极少建立稳定的苜蓿草种植基地,市场竞争力弱。
  龙江小草,如何扶强扶壮?
  很多专家认为,应该像重视农作物一样重视饲草,像抓菜篮子一样抓饲草生产。一句话,转变意识重视草产业才能使小草从弱小逐步壮大。
  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被视为一个大产业的草业,在中国尚属新兴产业。黑龙江的草业如何才能形成产业、真正“茂盛”起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
  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确定,从2012年起,黑龙江15个牧区县将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为黑龙江草业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黑龙江农村80%以上的家庭养畜,由于草原面积有限,多数养畜户没有承包草原,按照国家对西部八省所实施的政策,没有承包草原的养畜户得不到牧业综合补贴。为此,洪英华建议,请国家考虑黑龙江、吉林等省的现实情况,尽可能让所有养畜户或以牧业收入为主的养畜户全部享受牧业综合补贴政策,并对其自行建设饲草料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政策。
  孙敬义建议,把苜蓿草业纳入全省农业重要战略产业。根据哈、大、齐、绥等农牧业发达地区的气候特点、水利条件、轮作体系、精深加工以及发展目标等进行统一规划,促进黑龙江苜蓿草业科学发展。建立良种繁育机制、专业分工机制、内部协作机制、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和农户的链接机制。
  李继纯说,龙头企业带动很重要,远方草业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巨大,而种草科技含量高,乱种不行,应产学研相结合。
  目前省内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两所大学都开设了草原专业,每年可培养饲草饲料方面的毕业生上百人。省畜牧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两个院所都设有草原饲料研究室,草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黑龙江草原承包采取草畜分离、长期有偿相对集中承包到户经营政策的实施,黑龙江出现了以专门生产、经营青干牧草的经营者,每年为省内外牲畜养殖企业(场)提供大量优质青干草。
  专家认为,要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来抓。对具有带动作用的草企业,实行政策倾斜,从人力、物力、财政上予以重点扶持,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挥其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培养龙头企业的同时,建立稳定的牧草示范基地。王贵江认为,种草对农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建立大面积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引带作用,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发展牧草产业奠定基础。
  专家们认为,黑龙江还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草业龙头企业壮大种植规模、乳品企业建设种植基地、草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种植苜蓿草、苜蓿草种子基地建设。此外,黑龙江还应该注重牧草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李继纯说,黑龙江应该整合各方面的资金,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规范运行。而且不能看到国家有了政策,而一哄而起,应循序渐进的发展。
  “力争到2015年,全省饲草料总产值实现136.5亿元,把黑龙江建成全国优质饲草料基地,为黑龙江十大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和绿色食品产业工程提供重要的饲料支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洪英华对黑龙江草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010-转信息中心。
【关联文章显示】
――――――――――――――――――――――――――――――――――――――――――――――――――――――――――――――
建议使用分辨率浏览本网站
Copyright@2003 CAA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畜牧业协会 版权所有
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1座9层
010-&传真:010- 电子邮件:
设计、程序:中国畜牧业协会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
京公网安备
本网站为公益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详情请阅读苜蓿种植、收割、质量检验和贮存
2002年苜蓿干草价格仅仅600元每吨,2009年进口苜蓿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到牧场价格在2800元每吨,2011年以来,进口苜蓿价格一直上升,7月底预定到港价格现在已经接近3000元,经常有人问及苜蓿种植、收割、质量检查、贮存的问题,把各位专家和学者总结的文章收集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汇编如下,与大家交流。
一:苜蓿种植情况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目前苜蓿的种植而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而积正在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国内甘肃,宁夏,河北黄骅等地种植较多,现将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选地苜蓿适应性广,可以在各种地形、土壤中生长。但最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pH值为6.5-7.5,冬季温度-20&#8451;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0.3%时要采取压盐措施。为了便于机械化运输及操作管理,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大面积连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块。
(二)整地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慢,易受杂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整地时间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将杂草翻入深层。秋播前如杂草多,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后耙平,达到播种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据有关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后增产效果比较明显,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后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样。播前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3m2/亩、纯磷8-16kg/亩一次施人。由于苜蓿生长过程中茎叶带走大量的钾,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施些钾肥以维持高产,为了防止苗期杂草的发生,播前将48%的氟乐灵(100m1/亩)喷入土中,结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达3-5个月。
(一)选种选择适宜的良种是种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种后,少则利用2-3年,多则利用4-5年,一旦选错,几年受损。目前国内品种表现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农l号杂花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敖汉苜蓿、中苜l号耐盐苜蓿等。国外引进的比较好的有美国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绿及日本的立若叶和北若叶苜蓿。国外引进的品种直立性好,利于机械化收割。
(二)种子处理国内生产的种子有的杂质较多,品质不能保证,所以一定要清选,使净度90%以上、发芽率85%以上,纯度98%以上才行。播前种子最好进行丸衣化处理。按种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剂1.5kg+水75kg+钼酸铵1.5kg的配方进行,使种子在苗期不受病虫害、杂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壮生长。
(三)播种时间北方一年两熟地区,一般采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杂草和病虫害较少。在陕西、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地区,以秋播最好,播种期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响正常越冬。
&(四)播种方法及播种量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cm,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一般为lkg/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cm。
(一)除草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
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二)灌水与排水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lkg干物质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h苜蓿会死亡。
(三)病虫存防治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用杀螟松、乐果、氰戊菊酯等喷雾,防治害虫、如发生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根据对苜蓿种植户和种植者交流,苜蓿种植的耕作、播种、田间管理费用分别是:田地耕作60元每亩,种子费用是50-150元每亩,田间管理的除草国外除草。
二、苜蓿收割营养价值:
收获苜蓿的最适收获期是第一朵花出现至1/10植株开花的初花期,此时收获,营养物质总含量高,此时根茎上正长有大量新芽,收割后再生力好。现蕾时收获,蛋白质含量高,饲用价值大,但产量低。收割次数及留茬高度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 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cm为宜。
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根据天气情况来确定收割时期的,因为国内各地的苜蓿收割晾晒主要依靠天气自然晾晒,没有自动烘干设备,所以收割时期基本是依靠天气情况结合花期进行收割的,另外在收割过程中,苜蓿种植企业还是依靠产量和颜色外观等感官评定苜蓿质量来进行销售,对其营养价值是否最高考虑的相对少点。
根据近几年对各草地收购上来的苜蓿经过送检化验,蛋白在12-16%,水分在14-18%左右。
在收割方式上,国内一些大片种植的苜蓿草地,基本都是机械化收割,拥有收割机、翻晒机、打捆机一体化的机械设备,(图)在黄骅和甘肃一些地区,还是农户家家户户种植,家家收割后半干的情况下,送交给附近的草点收购点,统一又收购点的老板在晾晒场进行人工打捆。(图)
三、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因素:
苜蓿干草质量的实际意义代表着饲料价值,必须要有依据的评定。影响苜蓿干草品质和动物饲养表现的因素,包括:(1)收割时,草的成熟度;(2)含叶率;(3)颜色;(4)异物;(5)风味。
1. 收割时草的成熟期
  成熟期是指在收割时草所达到的发育生长阶段。要判定草的成熟期,在收割之前不是件难事,但在收割和打捆之后却是件难事。草割了以后,或因天候变化或日晒,或苜蓿花蕾因低温、阴天(尤其是第一茬),使判定草的成熟期更加困难。
  要判定苜蓿草适合于收割的成熟期,需观察其花苞和花蕾,以及茎的质感和木质化。苜蓿草的收割应在含苞期,也就是在茎的顶端有花苞,但没有紫色花瓣。含苞期的苜蓿草通常是多叶的,而茎是细而柔软的。苜蓿草在早花期收割的话,会有些紫色的花瓣,茎会比含苞期时粗。在正常的生长情况下,中花期收割的苜蓿草茎多且粗,又木质化,叶少。晚花期收割的苜蓿草甚至可看到种子荚。
  值得注意的是,苜蓿草所生长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干草的外观,并蒙蔽了其生理成熟期。应该要知道的是植物的年纪(生长天数)与其生理成熟期并非可划等号,尤其是苜蓿草。例如,低温和多云气候减缓成熟期,但却有助于品质的提高。温度和日照时间是影响成熟期的主要因素。温度升高和日照时间延长可促进植物生长。因此,夏季的生长快于春秋季节。也因此,第一茬早花期的苜蓿草在生理上是要比第一茬早花期、第二茬早花期的苜蓿草来得老(成熟)。苜蓿草在干旱下生长的话,通常是茎细、节间短,甚至带籽。
  判定苜蓿草的成熟期,除了观察其花苞和花蕾外,还要看茎大小细粗、质感,及叶片多寡。
  含叶率指的是叶和茎的比例,是一项很好的干草质量指标。对苜蓿干草质量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在收割、晒干、加工过程中会有叶子掉落的损失。叶子在苜蓿干草质量上绝对重要,因为苜蓿干草的总可消化营养份(TDN)的60%,粗蛋白的70%,维生素的90%存在叶子中。含叶率高的苜蓿干草表示在收割、晒干、加工过程中,工艺和设备精进,管理完善。一般而言,含叶率高的苜蓿干草其矿物质、维生素、能量和粗蛋白含量会比较高。
  苜蓿草越成熟,茎的部分增加,叶茎比例降低,造成干草质量下降;是因为草越成熟,茎变粗,底部叶子掉落,叶子比例自然也就降低了。
  一般苜蓿干草含叶率为60-70%,差的会只有10 -
15%。一捆含叶率高的苜蓿干草可见的是明显叶子多,叶子都附着在梗上,而梗是柔软的。相反地,含叶率低的草捆可明显看到草梗多。
  最想看到苜蓿干草的颜色是像田里未成熟苜蓿的翠绿色。这样的颜色表示晒干、加工得宜,没被雨淋过,没霉变,没发热(储存过程中);带有一股草香味,适口性好,胡萝卜素含量高,饲料价值高。
  干草翠绿色的颜色会因日晒、雨淋、发酵(堆积过程中)而褪色。褪色可见端倪。
  然而,颜色的判定也有蒙蔽的地方。譬如,早收割而被雨淋过的草的颜色不是翠绿色,但其营养价值却比晚收割翠绿色的草来得高。
  草的颜色无法判定草的消化率。虽然有些人强调颜色和消化率的相关性,但不是正确的。颜色对有蹄动物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是色盲,无法分辩褐色或绿色。草的消化率可在化验室或动物活体试验由科学方法测定,不是人类的感观可以判定的。
  日晒而变色:日晒而变色的苜蓿草呈淡金黄色,但不能依此而与雨淋或发酵而发热而变色的劣质草相提并论。成堆或成捆放在室外的草,其外层因阳光直接照晒而变色,只限于外层,其内层应该还是翠绿色。日晒而变色的草适口性不好,胡萝卜素含量低。越绿色,胡萝卜素含量越高。(图)
  雨淋:被雨淋过、露水过多或浓雾而变色的苜蓿干草呈深褐色或黑色。在晒干和打捆之间被雨淋,雨水洗涤掉营养份量和重新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雨若下得大,则刚晒干的草的叶子会被打落;梗变得硬而脆。
  发热:褐色苜蓿干草表示打捆时,草没晒干而发酵发热,霉菌滋长而产生热。这样的草明显有霉味,发霉。霉菌滋长消耗草中的养分,大大降低饲料价值。
  轻微的日晒而变色或轻微的发酵而变色所造成的损失未甚于过度成熟而无绿色、雨淋或过度发酵所造成的为害。
  混杂在干草中的异物可分为二类:伤害性的和非伤害性的。伤害性的异物指动物吃进后,造成动物的伤害;包括有毒植物、铁线、铁钉、塑料制品。非伤害性的异物指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包括杂草、作物秸杆、玉米秸杆、断株、作物秣壳、树枝、泥土快。杂草夹带草籽,不被动物消化,随排粪四处撒播。
  正常新鲜的苜蓿干草应有草香味。不能有霉味、腐烂味、任何虫害造成的异味、汽油味或化学药品味,否则降低适口性,不具价值。
  以上是通过物理性查验以评定苜蓿干草的品质,如果需要数据化和标准化。目前已有快速化学性化验方法以评定苜蓿干草的品质,近红外光谱仪(NIR)化验系统的化验结果既数据化又标准化,是最客观的方法(现在郑州多家公司具有该设备),可为奶农或者企业在评定苜蓿干草的品质上进行数据化标准化评定。
&四、干草的加工调制
苜蓿常见的加工调制方法主要有青刈、晒制干草、青贮等,随着苜蓿加工技术的提高,加工的产品由最初的草捆、草粉、草颗粒、草块等初级产品发展到苜蓿叶蛋白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苜蓿干草捆和青贮是目前奶牛业用量多和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草产品。
苜蓿干草是草食家畜冬春必不可少的粗饲料,由于其饲用价值高、原料丰富、调制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长期贮藏等特点,是北方牧草调制加工的主要类型。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常将调制的干草打成干草捆。美国出口的草产品中80%以上都是草捆。草捆通常由捡拾打捆机将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高温烘干后干燥到一定程度的牧草打制而成,其它干草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的。根据所打制的草捆密度,草捆又有低密度草捆或高密度草捆之分,通常低密度草捆由捡拾打捆机在田间直接作业而成,高密度草捆在低密度草捆的基础上由二次压缩打捆机打成。
干草调制的基本程序为:鲜草刈割、压扁、干燥、捡拾、打捆、堆贮、二次加压打捆和贮存。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苜蓿刈割时期、干燥方法及贮藏条件和技术。优质的青于草含水量应在14%~17%,具有较深的绿色,保留大量叶、嫩枝和花蕾,并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苜蓿干草捆制作工艺流程中,掌握草捆打制时干草的最佳含水量是关键。一般以20%~25
%为宜,以避免营养物质的过量损失。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人工干燥和物理化学法干燥。自然干燥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是国内外干草调制多数采用的方法。但一般情况,此法干燥时间长,受气候及环境影响大,养分损失也较大。自然干燥法又分地面干燥和草架干燥。地面干燥因简便易行,为常用的干燥方法。
苜蓿干草调制中,为保证干草营养物质,应最大限度减少营养物质损失,必须加快干燥速度,
使分解营养物质的酶失去活性,并且要及时堆放。避免日光曝晒以减少胡萝卜素损失。压扁处理显著提高干草粗蛋白和胡萝卜素水平,并明显缩短干燥时间,减少叶片损失、苜蓿呼吸、酶活动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压扁处理显著优于日光曝晒和阴干。据研究表明:电镜下压扁茎秆最明显效果就是将木质化和非木质化细胞分开,增加加茎秆表面积,减弱其持水力。
把刚刈割的苜蓿的含水量下降到14%的安全含水量所用的时间称为干燥速度,而干燥速度决定了干燥后的苜蓿草的营养水平和质量。
五、苜蓿青贮技术
理想的青贮原料应该具备如下条件:可溶性糖分多、低的缓冲能、高于20%的干物质含量。然而生产中苜蓿不具备上述条件,必须采取诸如田间萎蔫、精细切短或添加一些必要的添加剂来满足。苜蓿青贮主要包括半干青贮、添加剂青贮、混合青贮三种技术。
半干青贮(也叫低水分青贮):
通过萎蔫使苜蓿含水量降至50%左右时,就能阻止酪酸发酵,同时促进乳酸发酵而形成优质青贮料,这种低水分青贮就叫半干青贮。半干青贮阻碍丁酸菌、腐生菌等有害微生物作用,能克服高水分青贮所造成的植物渗出液损失,从而较多地保存原料的养分。而且半干青贮苜蓿在制作中含水量低,发酵程度较弱,酸味很淡,所以在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方面比干草和鲜贮苜蓿更接近青草。用半干贮饲料代替奶牛和肉牛日粮中的干草和青贮料,简化了饲喂手续,降低了管理费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草捆青贮、拉伸膜裹包青贮、袋式灌装青贮技术实际上均是利用半干青贮的发酵原理。草捆青贮将新鲜苜蓿的水分降低至50%左右,用压捆机压制成形状规则、紧实的草捆,然后将草捆装入塑料袋,选坚实干燥的场地,将草捆垛起,堆好后将每个塑料袋口扎紧,勿使漏气即完成。草捆密度大、体积小、形状整齐,便于运输、保存和饲喂。拉伸膜裹包青贮其实是草捆青贮的一种发展,其调制原理同半干青贮,即通过凋萎将牧草水分含量降至50%~60%时,用捆包机高密度捡拾压捆,然后用专用塑料薄膜裹包密封,以创造有利乳酸发酵的厌氧条件。它同一般青贮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能够进行商品化生产,且能使家畜日粮类型更丰富多样化,从而为日粮合理、高效的配制提供方便,这对于青贮料的应用前景起决定性作用。
袋式灌装贮藏是国外兴起的一种不同于塔贮和窖贮的一种牧草保存方法。袋式灌装青贮采用袋式灌装机将切碎的牧草高密度地装入塑料拉伸膜制成的专用青贮袋。当牧草含水量为60%~65%时,一个33米长的青贮袋可灌装 90吨青贮料。袋式灌装青贮可节省投资,储存损失小,储存地点灵活。其最大优点是密闭性能强,原料密度大,灌装之后很快进入厌氧状态,对保存青贮料营养物质和提高综合效益均发挥重要作用。
添加剂青贮技术:
青贮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乳酸菌能否迅速而大量地繁殖。促进青贮发酵的乳酸菌为原料上附着的野生乳酸菌种的繁殖而产生的,而在原料上附着的可用野生菌种很少。苜蓿青贮原料如果没有足够的乳酸菌,其有害细菌与有益细菌之比可达10&#8758;1。因此,苜蓿青贮过程有时就会产生较差的、缓慢的、不可控制的发酵过程,并伴有过多的呼吸、发热和渗液等,导致其在发酵过程中因微生物活动而造成养分损失过多,质量下降。加入添加剂目的就在于影响微生物作用,控制青贮发酵,进而获得优质苜蓿青贮料。用添加剂来提高苜蓿保存性能,已取得良好效果,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我国也开始推广使用。青贮添加剂从无机酸开始使用起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其种类也发展到上百种,目前,世界各国约有70%的青贮饲料使用添加剂。常用的青贮饲料添加剂可归纳为四大类,即发酵促进剂、发酵抑制剂、防腐剂和营养性添加剂。近年来苜蓿青贮添加剂,除传统的各种酸类添加剂外,还不断研制开发出新的乳酸菌制剂和纤维素酶制剂等生物添加剂,显著提高了苜蓿青贮效果和品质。
混合青贮技术:
苜蓿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缓冲能力高,通过青贮发酵不易形成低pH值状态,进而梭菌的活动旺盛,这样对蛋白质有强分解作用的梭菌将氨基酸通过脱氨或脱羧作用形成氨,对糖类有强分解作用的梭菌降解乳酸生成具有腐臭味的丁酸、CO2和H2O。可见适宜水平的可溶性糖是克服高的缓冲度,确保青贮发酵品质,获得优质青贮的前提条件。为了满足乳酸菌的繁殖需要和创造养分均衡条件,青贮时通常添加一些富含糖类的物质,包括一些糖分含量高的禾本科牧草、饲料作物,如制成苜蓿、玉米秸秆、红三叶、鸭茅等混合青贮,此外,也可将甜菜渣、糖蜜、米糖、酒糟等副产品混入原料中,进行混合青贮。混合比例应根据牧草种类、物候期、营养期和营养成分情况来确定。苜蓿在与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秸秆混合青贮时,苜蓿玉米的比例一般为1&#8758;2或1&#8758;3。其中添加糖蜜的效果甚好,受到各国的关注。
结合生产实践,从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苜蓿青贮采用:
半干青贮技术。该技术是在大量试验研究及生产实践中应用后得出的较实用的技术。半干青贮技术对于不同豆科牧草、不同生育期、不同刈割次数的青贮发酵品质均有良好效果。
添加剂技术是将来进行青贮的发展方向,因其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同时其青贮品质不受收获季节、生育期及储存温度的影响,在生产中值得推广应用。
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虽然该技术采取的是机械化操作,初期投资大,维修服务难配套,再有捆裹过程中所需的丝网、绳索、裹包过程中的塑料薄膜成本较高,但从调制、贮藏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和青贮品质来考虑,拉伸膜裹包青贮在生产中确实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六:苜蓿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
1、服务对象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对牛奶、牛羊肉等草食畜产品的需求就会明显增加。2008年,我国GDP总量为300670亿元人民币,按照2008年平均汇率6.948:1美元,折合43274亿美元。按照人口数13.2465亿,人均GDP已经达到 3266.8美元,我国奶业发展仍有很大空间。尽管奶业暂时处于低谷,但奶业的恢复仍将对苜蓿产业产生巨大拉动作用,2009年上半年美国进口苜蓿干草高价热销就是明证。以每头泌乳奶牛年需要2吨苜蓿干草计算,我国奶业每年需要优质苜蓿干草至少2000万吨。近期应抓好苜蓿产业与奶业的对接,远期应看到肉牛业和羊业对苜蓿的巨大需求。
苜蓿本身经济价值并不高,要产生更高的经济价值,必须依赖草食畜禽尤其是奶牛的高效转化。没有畜牧业的拉动,苜蓿产业很难健康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相对饲料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 RFV)大于150的特级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大于19%,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于40)在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平均拍卖价格仅为150美元,二级苜蓿干草(RFV 101-124,粗蛋白含量14-16%,中性洗涤纤维47-53%)的售价仅为108美元。加利福尼亚州年特级苜蓿干草的售价为 104-180美元。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美国种苜蓿与养奶牛必须紧密结合,只种苜蓿不养奶牛效益差,只养奶牛不种苜蓿效益也差,只有紧密结合,才有效益。我国也是一样,国产苜蓿干草质量基本上只能达到美国二级标准,甚至还要差一些,很难卖到一个好价钱。光种草卖草不养牛,农民怎么能有收益?尤其对于自己不养奶牛也拿不到稳定且价格较好的收购订单的农民,不能发动和鼓励他们盲目种草,前些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2、苜蓿加工业的定位
& &&苜蓿加工业曾经一度时期被认为是独立产业,以出口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为主要目标,与国内畜牧业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个思路是错误的。与饲料工业相比,苜蓿加工业运营难度更大,经营一个万吨级的苜蓿加工厂要比经营一个十万吨级的饲料厂要难得多,前者要发动千家万户农民种植苜蓿并保证较好收益,交易成本很高,收购来的原料质量千差万别,批量也小,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后者原料较为稳定,基本不与农民打交道,交易成本低。况且加工饲料比加工饲草效率高,满负荷生产一天就有成百上千吨。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对苜蓿草产品要求质量高、批量大、货源稳定,我国苜蓿加工企业基本上达不到要求。
&& 以郑州为例,2001年因为粮价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扶持政策等原因,一度发展苜蓿达到30万亩,但当时奶牛饲养上,无论国营大场还是一般奶农,普遍认为苜蓿贵,给奶牛喂苜蓿不划算,结果导致质量很好的苜蓿干草在当地每吨仅卖500-600元竟少人问津。后来,由于苜蓿与奶牛结合不紧密、粮食补贴等原因,各地的苜蓿种植面积到2009年仅剩6万亩。恰恰在此时,国内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苜蓿饲养奶牛的先进性和经济性,不惜重金进口美国苜蓿干草,价格一度达到2800元/吨。今天进口苜蓿价格上升到3200元/吨,国产苜蓿加工企业因产品品质差、批量小、货源不稳定等原因再次错过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苜蓿加工业这些年不景气的原因主要在于自身定位失误,而不是粮食补贴,既没能成功出口,又没有及时紧盯国内市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草畜紧密结合转化增值,也没有实现就地高效转化,甘肃、宁夏产的少量草产品不能在本地转化,还要千里迢迢运到上海、广东去销售。这样就丢失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当前苜蓿加工业应紧密结合奶业需要,调整产业定位,主动从体制、机制、实用技术、生产与经营模式等方面融入奶业,成为奶业发展一个重要环节,积极提高苜蓿产品质量,保障苜蓿稳定供应,制定适中价格,赢得奶业对国产苜蓿的信心,也为自身的发展赢得一片新天地。
3、苜蓿种植业的定位
当前最困扰苜蓿产业发展的还有苜蓿的种植问题,种在哪里是最关心的问题。苜蓿加工企业希望实现大面积联片种植,好管理,也便于机械化收获。但农户的土地又很分散,集中起来难度大、成本高。前几年,企业出资大面积承包土地、大量购买设备进行苜蓿种植加工的苜蓿加工企业基本上都失败了。拥有小面积土地的农户如果不养草食畜禽的话,一般不愿意种苜蓿,原因在于缺乏种植技术,也不知道销路在哪里,收益没有保障。解决苜蓿种植问题,当前出路至少有两个,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国家进行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工程、西南岩溶地区草地畜牧业项目的建设成果,把种起来的苜蓿加工好,利用好,发展奶业等后续产业。另一方面,应与奶牛养殖小区、标准化奶牛场、家庭牧场建设结合起来,把优质饲草基地建设作为乳品企业奶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好。要舍得占用部分优质耕地生产优质饲草,满足奶牛对优质饲草需要。据有关新闻报道,伊利、蒙牛等乳企已开始建设优质饲草基地,应进一步学习科学种草养牛,抓出实效。
此外,无论是生态工程种草还是发展奶业种草,国家均应继续开展苜蓿产业建设试点示范,在财政补贴、税收、信贷、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科技人员沿高效转化(苜蓿养牛而非秸秆养牛)加工
种植 种子生产 育种 种质资源,这种产业技术需求决定的顺序在苜蓿产业各环节开展研究示范与科技服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察布查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