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乔奖学金”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人人宋斌

哲学院召开师生交流会为硕士新生答疑解惑--综合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南开新闻网
&&依托“11.9消防主题日”,南开大学实施了“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月”计划。
&&南开学子通过调查发现,快餐店里很多一次性餐具能够被可循环餐具代替。
哲学院召开师生交流会为硕士新生答疑解惑
 发稿时间: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媛媛)为帮助2010级硕士新生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12月22日,哲学院在范孙楼组织学院青年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交流会邀请了一直在南开哲学院求学、工作的宋斌老师主讲,现身说法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为大家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哲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峰、团委书记刁立达也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宋斌老师生动地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读书时期的经历和感受,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他的经验,并以这些经验为基础从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是学习方面。他指出,学习没有捷径,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走窄门”,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要努力寻找“为己之学”,多读书,将读书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其次是生活方面。他欣赏儒家的生活态度,鼓励大家过简单的生活,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同时,他也强调,这种快乐必须是以理性为基础的。最后是工作方面。他教育同学们无论是将来打算从事哪个行业,都应当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注意平时的积累。他特别强调了“禀赋”的重要性,每个同学都应努力发掘自己的禀赋,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付出一生去经营的事业,“实践自己的天命”。
  在听完宋斌老师的教诲之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出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与老师探讨。有的同学提出“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选择发生冲突应如何处理?”,“人生的道路选择太多时应何去何从?”,“‘天命’是否真正存在,人应该如何应对?”等等。宋斌老师亦师亦友,耐心地为大家一一解答,气氛愉快而热烈。
  交流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表示这次交流会让自己受益匪浅,获得了解决内心困惑的途径,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走得更加坚定而从容。
相关新闻: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0
新闻热线:022- 投稿信箱:nknews@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崇明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05:专版
| &&&&&&&&
星期三 出版
宋斌(83岁)
  今年是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颁布30周年。30年来,年老的干部退下去,年轻的干部接上来,薪火相传,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前进。  我对“离休”两字的体会是,首先要感谢党和政府对广大离休干部的厚爱,为我们安度晚年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是在离休后,要力所能及为社会再做点贡献。因为我们在入党宣誓时就承诺: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员是没有离休的。  我于1990年离休。当时,市政协领导来崇明,要我担任崇明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校长。当时的中华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我在领导的动员和鼓励下,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在中华职校,我始终不忘党的教育培养,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学校的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我始终遵循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始人黄炎培先生“办职业教育,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教诲,坚持为民办学,服务社会,以社会效益为主。经过多年的办学,学校的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党给予我一切,同样,我也要努力回报于党、回报于社会。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我交纳1万元党费;四川汶川和甘肃、青海地震后,我共捐款3万元,并交纳特殊党费1万元;2011年,我捐献6万元给家乡的学校设立“维乔奖学金”,资助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离休后,我为崇明的教育事业做了一点工作,但组织上却给予我很高的荣誉。我深深感谢党的教育培养,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  《决定》颁布30周年,我也进入耄耋之年,但我仍然记得《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老干部离休退休,虽然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不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了,但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并不因此而同样退休,任何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意志和组织纪律是绝对不能“退休”“离休”的,他们仍然应当是共产主义革命者,仍然肩负着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治责任。为此,我有信心做一个永葆革命本色的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再贡献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崇明报专版05倾情教育按信息标题查询
按栏目名称查询
按信息期数查询
&当前所在位置
用热血点亮青春――记我校“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宋斌
类型:专题报道&作者:xb
发布者:校报
发布日期: 11:25:11
浏览次数:736
  他,是武汉血液中心的常客,3年多来,他23次去该中心无偿捐献成分血,从中提取的45个血小板挽救了45位高危病人,相当于捐献出9200毫升的全血。因此事迹,他在“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年度奉献人物”称号(本报4月30日第243期一版报道),他就是我校化环学院学生宋斌。事迹传播开来,在校园引发热议,为师生所称道。 “一直瞒着父母老师,怕他们担心。”3年中,他一直坚持,从未张扬,亲人老师同学无人知晓。这样执着地献血,为什么? 坚持无偿献血,用青春热血书写奉献之歌的宋斌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报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 寝室的好伙伴  “他很勤快,肯吃亏。”“他待人真诚。”“他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看到笔者来访,宋斌同寝室的同学纷纷抢着评价道。张胜同学告诉说,宋斌对大家很照顾,做清洁、打水、交水电费等事都是他这位“室长”代劳了,或是因为他是班干部,常看他忙出忙进,总有人到寝室找他帮忙。郑德志同学说:“一次下大雨,我和几个同学被困在图书馆,还是联系上他带雨伞来送我们回寝室的。”“我电脑出故障了,也是他帮我修好的,和他一个寝室真是很幸福!”梅超同学笑着表示。“都是些小事,大家一个寝室都是朋友。”看上去朴实腼腆的宋斌在一旁有点不好意思。而对于无偿献血缘由的提问,也只是简单回答“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帮助的”。  宋斌家在新洲农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90高龄的奶奶疾病缠身,需要药物维持,父亲90年代下岗后因健康原因一直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姐姐治病花去了家中的积蓄,母亲右手曾粉碎性骨折,行动不便,但她还是独立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善良、质朴、勤劳的母亲成为宋斌的表率,使他从小养成了刻苦努力、坚强乐观的优秀品格,也懂得了如何为父母分忧,如何自强自立。父母劳作时,他就在家学着做饭,并送到田间地头,尽可能承担一些家务事。乡亲们对他家也很照顾,农忙时帮忙收割,有什么事也是尽力解决。  “在家乡,大家都是相互关照着,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我能够上大学,我一直想,除了还上学费,我还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国家、社会。”宋斌如是说。或许,因家庭困难受到乡亲帮助、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上大学,从小感受到他人与社会温暖的宋斌比别人更加懂得感恩,所以用帮助他人的方式予以回报。
&&&&&&&&&&&&&&&&&&&&&&&&&&&&&&&&&&&&&&&&&&&&&&&&&&&&&&&&&&&&&&&&&&&&&&&&&&&&&& &&&& 同学们的好班长  2008年,宋斌成功考入化环学院,带着无限憧憬与梦想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学院老师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常与他谈心,鼓励他努力上进,指导他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锻炼他的能力,使他渐渐地成长起来。他几次获得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负担得以减轻。在他成长的记忆中,是老师关心着他、培养了他,所以他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怀着感恩的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他进校初就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热心服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他管理班费精打细算,每次使用都细心地记录在册,令同学们敬佩有加。一次,需要采购实验服及运动器材,学校附近卖得较贵,宋斌就利用周末特意到汉正街购买,不熟路的他费了几个小时才找到有卖实验服的商店。他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只觉得小腿酸痛厉害,脚底磨出了血泡。不善言谈的他又与商店老板讨价还价,最终因为真诚感动了老板,以最低价卖给他,为同学们节省了220多元钱。而他早就统计好了每位同学的尺寸,所以买回来的实验服大家穿着都合身、得体。   为了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宋斌克服自己不够自信且不善言谈的缺点,在全班同学推选下勇敢地承担起班长的职责。他先后两次协助老师组织外出实习,组织春游、外出参观等活动。参观博物馆时,他为同学们排队领取入场券;去红安考察的路上,他为晕车的同学递上药……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宋斌以各种方式为同学们服务,同学们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奉献的身影,他的爱心印在大家心里。  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责任心和细心。为加强班级管理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努力打造团结互助的学习型集体,宋斌仔细整理、收集所有科目的复习资料供同学们参考,让大家能更加高效地复习。在他的影响下全班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奖学金获得比例由30%增加到36%,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增加了6人,他自己也连续3年获校级三等奖学金。  “担任班干部,为同学服务,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虽对我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一直努力去做好。”宋斌就是这样,怀着感恩的心,尽职尽责用心工作,来回报给予他帮助的学校、老师,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成长,能力得到提高,更加自信。&&&&&&&&&&&&&&&&&&&&&&&&&&&&&&&&&&&&&&&&&&&&&&&&&&&&&&&&&&&&&&&&&&&&&&&&&&&&&&&&&&& & 血液中心的常客  说起第一次无偿献血,源于宋斌在大一时参加的学校“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将爱心付之于行动,在实践中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意识。在协会充满爱心的氛围熏陶下,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个温暖的组织。2008年11月他参加了协会举办的无偿献血知识讲座,这次讲座极大地震撼了他,了解到成分献血的意义,听了介绍,看到很多无偿献血无私奉献的人们留下的感言后他深受感动,下定决心要参与无偿献血,并很快到医院做了系统的体检。  合格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在2008年12月份,宋斌开始了第一次献血,从此就没有间断过。每一次献血都得在献血台上躺1到2个小时,血管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就用握压力球来缓释,可依然会出现手酸麻的感觉。第一次献血后感觉不适,后来的几次他强忍着,渐渐地就适应了。3年时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对此,宋斌表示也有过懈怠的情绪,“可是一想到有那么多急需用血的病人,自己多去一次,就能多帮助一些人,我也就一次又一次走进血液中心。”每次来回需要3个多小时,在献血后回来的车上,他还常是一路站立着。起初,他没有告诉父母老师,同学们也不知道,他的爱心之举不留痕迹。直到2010年12月他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的事迹才被大家得知。而对于别人劝他不要再献血的善意劝说,宋斌则回应:“我现在身体健康,能够献血做点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我觉得没什么。”&   从2008年12月开始,宋斌平均每月去一次血液中心,有时是血液中心跟他电话预约请求援助。一次有个病人凌晨两点要做手术,急需成分血,接到电话后,宋斌马上赶了过去,及时挽救了病人生命。他出入血液中心无须证件,门卫都知道他是这里的常客。他所献成分血使用记录都通过系统以短信的形式告知他,所以每次宋斌收到短信都很快乐,因为他知道又一个得救的生命体内将流淌着他的血液,他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坚持下来,而且不图任何回报。”宋斌如此诠释他对“奉献”的理解。3年多来,他多次踏入血液中心的门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挽救垂危的生命,用自己鲜红的热血架起了爱心的桥梁。先后获得我校“道德风尚奖”,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校园‘大爱之星’”、“2011年度感动江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这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鼓励,鼓励他在奉献爱心的路上坚持下去。  近日,宋斌又以363分的好成绩考上我校研究生,并入选“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工作,无偿奉献爱心的宋斌,院有关负责同志说,“在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坚持无偿献血,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更多的学生学习。”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宋斌用他的朴素行动诠释感恩,用热血点亮自己的青春,成为我省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未来,在感恩与奉献中会走得更好、更远。(朝闻)&&&&&&& 后记 6月14日是世界无偿献血日,目前很多人对成分献血有误解,加上成分献血比一般献血更繁琐,愿意主动献出成分血的人很少。据报道,2011年12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捐献成分血时表示,“我国血液和血液制品供应面临严峻挑战,身体条件好的人应当积极参与献血。”其实成分献血在捐出血小板后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比献全血的恢复时间短得多。而对于失去大量鲜血的人,如果千篇一律的输全血,不但不能得到所需要的血液成分,其他血液成分也发挥不了作用,而且会因血容量增加而导致心脏负担。这个时候成分血就能够起到止血、凝血、修复血管的作用,不但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同时也能使血液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笔者希望通过宋斌同学的事迹,使大家对献血知识有一个正确了解,积极参与到成分献血中来,为社会、为他人作出一点贡献,奉献一片爱心。版权声明:
o 凡注明“东莞时间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o 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时间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邮箱:(请将#替换成@) 处理时间:9:00—17:00
东莞日报微博
东莞时报微信
东莞时报微博
东莞时间网微信
东莞时间网微博江汉大学新闻视窗
&&&&&&&&&&&&访问次数:737次&&&&发布日期: 11:25:11&&&&用热血点亮青春――记我校“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宋斌  他,是武汉血液中心的常客,3年多来,他23次去该中心无偿捐献成分血,从中提取的45个血小板挽救了45位高危病人,相当于捐献出9200毫升的全血。因此事迹,他在“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年度奉献人物”称号(本报4月30日第243期一版报道),他就是我校化环学院学生宋斌。事迹传播开来,在校园引发热议,为师生所称道。 “一直瞒着父母老师,怕他们担心。”3年中,他一直坚持,从未张扬,亲人老师同学无人知晓。这样执着地献血,为什么? 坚持无偿献血,用青春热血书写奉献之歌的宋斌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报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 寝室的好伙伴  “他很勤快,肯吃亏。”“他待人真诚。”“他乐于助人,不图回报。”……看到笔者来访,宋斌同寝室的同学纷纷抢着评价道。张胜同学告诉说,宋斌对大家很照顾,做清洁、打水、交水电费等事都是他这位“室长”代劳了,或是因为他是班干部,常看他忙出忙进,总有人到寝室找他帮忙。郑德志同学说:“一次下大雨,我和几个同学被困在图书馆,还是联系上他带雨伞来送我们回寝室的。”“我电脑出故障了,也是他帮我修好的,和他一个寝室真是很幸福!”梅超同学笑着表示。“都是些小事,大家一个寝室都是朋友。”看上去朴实腼腆的宋斌在一旁有点不好意思。而对于无偿献血缘由的提问,也只是简单回答“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帮助的”。  宋斌家在新洲农村,家庭经济十分困难。90高龄的奶奶疾病缠身,需要药物维持,父亲90年代下岗后因健康原因一直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姐姐治病花去了家中的积蓄,母亲右手曾粉碎性骨折,行动不便,但她还是独立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善良、质朴、勤劳的母亲成为宋斌的表率,使他从小养成了刻苦努力、坚强乐观的优秀品格,也懂得了如何为父母分忧,如何自强自立。父母劳作时,他就在家学着做饭,并送到田间地头,尽可能承担一些家务事。乡亲们对他家也很照顾,农忙时帮忙收割,有什么事也是尽力解决。  “在家乡,大家都是相互关照着,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我能够上大学,我一直想,除了还上学费,我还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回报国家、社会。”宋斌如是说。或许,因家庭困难受到乡亲帮助、获得国家助学贷款上大学,从小感受到他人与社会温暖的宋斌比别人更加懂得感恩,所以用帮助他人的方式予以回报。
&&&&&&&&&&&&&&&&&&&&&&&&&&&&&&&&&&&&&&&&&&&&&&&&&&&&&&&&&&&&&&&&&&&&&&&&&&&&&& &&&& 同学们的好班长  2008年,宋斌成功考入化环学院,带着无限憧憬与梦想开始了崭新的大学生活。学院老师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后,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常与他谈心,鼓励他努力上进,指导他做好学生工作,培养锻炼他的能力,使他渐渐地成长起来。他几次获得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负担得以减轻。在他成长的记忆中,是老师关心着他、培养了他,所以他努力学习、踏实工作,怀着感恩的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他进校初就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热心服务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他管理班费精打细算,每次使用都细心地记录在册,令同学们敬佩有加。一次,需要采购实验服及运动器材,学校附近卖得较贵,宋斌就利用周末特意到汉正街购买,不熟路的他费了几个小时才找到有卖实验服的商店。他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只觉得小腿酸痛厉害,脚底磨出了血泡。不善言谈的他又与商店老板讨价还价,最终因为真诚感动了老板,以最低价卖给他,为同学们节省了220多元钱。而他早就统计好了每位同学的尺寸,所以买回来的实验服大家穿着都合身、得体。   为了更好地为同学服务,宋斌克服自己不够自信且不善言谈的缺点,在全班同学推选下勇敢地承担起班长的职责。他先后两次协助老师组织外出实习,组织春游、外出参观等活动。参观博物馆时,他为同学们排队领取入场券;去红安考察的路上,他为晕车的同学递上药……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宋斌以各种方式为同学们服务,同学们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奉献的身影,他的爱心印在大家心里。  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责任心和细心。为加强班级管理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努力打造团结互助的学习型集体,宋斌仔细整理、收集所有科目的复习资料供同学们参考,让大家能更加高效地复习。在他的影响下全班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奖学金获得比例由30%增加到36%,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增加了6人,他自己也连续3年获校级三等奖学金。  “担任班干部,为同学服务,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虽对我是很大的挑战,但我一直努力去做好。”宋斌就是这样,怀着感恩的心,尽职尽责用心工作,来回报给予他帮助的学校、老师,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成长,能力得到提高,更加自信。&&&&&&&&&&&&&&&&&&&&&&&&&&&&&&&&&&&&&&&&&&&&&&&&&&&&&&&&&&&&&&&&&&&&&&&&&&&&&&&&&&& & 血液中心的常客  说起第一次无偿献血,源于宋斌在大一时参加的学校“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他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将爱心付之于行动,在实践中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意识。在协会充满爱心的氛围熏陶下,他很快就爱上了这个温暖的组织。2008年11月他参加了协会举办的无偿献血知识讲座,这次讲座极大地震撼了他,了解到成分献血的意义,听了介绍,看到很多无偿献血无私奉献的人们留下的感言后他深受感动,下定决心要参与无偿献血,并很快到医院做了系统的体检。  合格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在2008年12月份,宋斌开始了第一次献血,从此就没有间断过。每一次献血都得在献血台上躺1到2个小时,血管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他就用握压力球来缓释,可依然会出现手酸麻的感觉。第一次献血后感觉不适,后来的几次他强忍着,渐渐地就适应了。3年时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对此,宋斌表示也有过懈怠的情绪,“可是一想到有那么多急需用血的病人,自己多去一次,就能多帮助一些人,我也就一次又一次走进血液中心。”每次来回需要3个多小时,在献血后回来的车上,他还常是一路站立着。起初,他没有告诉父母老师,同学们也不知道,他的爱心之举不留痕迹。直到2010年12月他获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他的事迹才被大家得知。而对于别人劝他不要再献血的善意劝说,宋斌则回应:“我现在身体健康,能够献血做点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我觉得没什么。”&   从2008年12月开始,宋斌平均每月去一次血液中心,有时是血液中心跟他电话预约请求援助。一次有个病人凌晨两点要做手术,急需成分血,接到电话后,宋斌马上赶了过去,及时挽救了病人生命。他出入血液中心无须证件,门卫都知道他是这里的常客。他所献成分血使用记录都通过系统以短信的形式告知他,所以每次宋斌收到短信都很快乐,因为他知道又一个得救的生命体内将流淌着他的血液,他人的生命得到挽救。  “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坚持下来,而且不图任何回报。”宋斌如此诠释他对“奉献”的理解。3年多来,他多次踏入血液中心的门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挽救垂危的生命,用自己鲜红的热血架起了爱心的桥梁。先后获得我校“道德风尚奖”,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校园‘大爱之星’”、“2011年度感动江大人物”等荣誉称号,这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鼓励,鼓励他在奉献爱心的路上坚持下去。  近日,宋斌又以363分的好成绩考上我校研究生,并入选“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工作,无偿奉献爱心的宋斌,院有关负责同志说,“在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坚持无偿献血,这种奉献精神难能可贵,值得更多的学生学习。”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宋斌用他的朴素行动诠释感恩,用热血点亮自己的青春,成为我省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未来,在感恩与奉献中会走得更好、更远。(朝闻)&&&&&&& 后记 6月14日是世界无偿献血日,目前很多人对成分献血有误解,加上成分献血比一般献血更繁琐,愿意主动献出成分血的人很少。据报道,2011年12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捐献成分血时表示,“我国血液和血液制品供应面临严峻挑战,身体条件好的人应当积极参与献血。”其实成分献血在捐出血小板后48小时内就可以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比献全血的恢复时间短得多。而对于失去大量鲜血的人,如果千篇一律的输全血,不但不能得到所需要的血液成分,其他血液成分也发挥不了作用,而且会因血容量增加而导致心脏负担。这个时候成分血就能够起到止血、凝血、修复血管的作用,不但能使伤口快速愈合,同时也能使血液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笔者希望通过宋斌同学的事迹,使大家对献血知识有一个正确了解,积极参与到成分献血中来,为社会、为他人作出一点贡献,奉献一片爱心。
无相关附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生纱厂的创办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