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明确”的前面怎么加两个字意思相反的成语组成成语!有哪些!

我想用带伟和明的两个字组成一个类似四字成语的网名 要有些内涵的 我怎么都想不出 麻烦大家了_百度知道
我想用带伟和明的两个字组成一个类似四字成语的网名 要有些内涵的 我怎么都想不出 麻烦大家了
我想用带伟和明的两个字组成一个类似四字成语的网名 要有些内涵的 我怎么都想不出 麻烦大家了
提问者采纳
为什么非得四个字?QQ可以用五个字的。伟大的小明 喂!太阳月亮
提问者评价
伟大的小明,我喜欢
其他类似问题
四字成语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伟大明星伟哥明白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填成语,使填上的前后两个字组成古今作家名。
()代桃僵()驹过隙
()山流水()可而止
()冠李戴()往开来
()当益壮()己救人
()消瓦解()旷神怡
()暗花明()云直上
(李)代桃僵(白)驹过隙 (高)山流水(适)可而止
(张)冠李戴(继)往开来 (老)当益壮(舍)己救人
(冰)消瓦解(心)旷神怡 (柳)暗花明(青)云直上
回答数:10969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桃花儿也渐渐露出了她的笑脸,满山都开遍了。争芳夺艳的桃花,就如一片朝霞,远远望去,似乎给蔚蓝的天空镶上了一道红边,煞是好看。迎着春风,呼吸着...
123.180.166.*
什么云直上 成语
122.88.178.*
(李)代桃僵(白)驹过隙 (高)山流水(适)可而止
(张)冠李戴(继)往开来 (老)当益壮(舍)己救人
(冰)消瓦解(心)旷神怡 (柳)暗花明(青)云直上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0:13:48【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李强
&&&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写出前面两个字重叠的成语
什么奇谈"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写出前面两个字重叠的成语
什么奇谈"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RT,我想知道:写出前面两个字重叠的成语
什么奇谈===========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步步为营、蹇蹇匪躬、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相因、超超玄著、蠢蠢欲动、绰绰有余 、花花世界绰绰有余、楚楚有致、楚楚作态、咄咄逼人、喋喋不休 鼎鼎大名、旦旦而伐、咄咄怪事、咄咄书空、代代相传 多多益办、鼎鼎有名、恩恩相报、愤愤不平、忿忿不平 纷纷不一、泛泛而谈、泛泛之交、泛泛之人、泛泛之谈 格格不纳、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呱呱堕地、官官相护 官官相为、官官相卫、耿耿于怀、耿耿于心、呱呱坠地 昏昏欲睡、恢恢有余、赫赫之功、赫赫之光、矫矫不群 久久不忘、落落大方、踽踽独行、戛戛独造、、九九归一 汲汲顾影、九九归原、斤斤计较、斤斤较量、岌岌可危 津津乐道、赳赳武夫、寂寂无闻、井井有法、井井有方 炯炯有神、济济一堂、井井有条、津津有味、井井有序 井井有绪、斤斤自守、眷眷之心、侃侃而谈、面面相窥 面面相觑款款而谈 夸夸而谈、侃侃而言、夸夸其谈、空空如也、口口相传 硁硁之愚、恋恋不舍、荦荦大端、、荦荦大者 落落寡合、碌碌寡合、历历可辨、历历可见、了了可见 历历可考、历历可数、寥寥可数、落落难合、恋恋难舍 朗朗乾坤、累累如珠、琅琅上口、朗朗上口、栗栗危惧 寥寥无几、碌碌无能、碌碌无奇、碌碌无为、碌碌无闻 历历在耳、历历在目、绵绵不断、绵绵不绝、闷闷不乐 绵绵瓜瓞、脉脉含情、面面俱到、面面皆到、面面俱圆 芒芒苦海、茫茫苦海、蔓蔓日茂、面面厮觑、默默无闻 没没无闻、默默无言、面面相睹、面面相看、、目目相觑、脉脉相通、面面圆到、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靡靡之乐、念念不忘、呶呶不休、诺诺连声 喏喏连声、喃喃细语、念念有词、袅袅余音、喃喃自语 仆仆道途、仆仆风尘、翩翩风度、翩翩公子、仆仆亟拜 翩翩年少、翩翩起舞、翩翩少年、飘飘欲仙、切切此布 区区此心、拳拳服膺、戚戚具尔、茕茕孑立、谦谦君子 切切私语、窃窃私议、窃窃私语、拳拳盛意、区区小事 拳拳在念、切切在心、区区之众、拳拳之枕、人人皆知 穰穰满家、人人自危、生生不息、生生不已、善善从长 施施而行、色色俱全、姗姗来迟、珊珊来迟、丝丝入扣 滔滔不断、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滔滔不尽、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堂堂一表、亭亭玉立、亹亹不倦、娓娓不倦 恶恶从短、娓娓动听、娓娓而谈、唯唯连声、哓哓不休 小小不言、悬悬而望、栩栩如生、轩轩甚得、循循善诱 息息相关、欣欣向荣、息息相通、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栩栩欲活、休休有容、贤贤易色、欣欣自得、星星之火 惺惺作态、幺幺小丑、源源不断、源源不绝、怏怏不乐 悒悒不乐、郁郁不乐、鞅鞅不乐、依依不舍、怏怏不悦 泱泱大风、洋洋大观、洋洋得意、扬扬得意、源源而来 翼翼飞鸾、郁郁寡欢、遥遥华胄、龈龈计较、遥遥领先 盈盈秋水、遥遥无期、永永无穷、冤冤相报、依依惜别 遥遥相对、翼翼小心、牙牙学语、洋洋盈耳、燕燕于归 英英玉立、峣峣易缺、跃跃欲试、盈盈一水、奄奄一息 淹淹一息、摇摇欲坠、扬扬自得、洋洋自得、元元之民 芸芸众生、遥遥在望、遥遥领先、惴惴不安、孜孜不辍孜孜不怠 、孳孳不倦、孜孜不倦、谆谆不倦、孜孜不懈啧啧称羡、花花世界、行行蛇蚓、花花太岁、赫赫有名啧啧称赞、谆谆告诫、谆谆告戒、谆谆诰诫、谆谆教导 铢铢较量、凿凿可据、湛湛青天、蒸蒸日、条条大路、步步高升、斤斤计较默默无闻、天天向上、欣欣向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上、谆谆善诱 铮铮铁骨、铮铮铁汉、孜孜无怠、孜孜无倦、粥粥无能 铢铢校量、振振有辞、振振有词、凿凿有据、作作有芒 孜孜以求、铮铮有声、足足有余、沾沾自好、字字珠玑 昭昭在目、沾沾自满、正正之旗、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点点星光、条条大路、步步高升、斤斤计较默默无闻、天天向上、欣欣向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嗷嗷待哺、哀哀父母、哀哀欲绝、昂昂自若、步步登高衮衮诸公、高高在上、惶惶不安、忽忽不乐、绰绰有余、沾沾自喜、沾沾自炫 字字珠玉、点点星光、条条大路、步步高升、斤斤计较默默无闻、天天向上、欣欣向荣、莘莘而谈、夸夸其谈、冥冥之中、蠢蠢欲动解决方案2:津津有味 &遥遥在望 & 孜孜不倦 & 炯炯有神 & 窃窃私语 & 欣欣向荣 & 栩栩如生 & &喋喋不休 & 面面相觑 &默默无闻 & 奄奄一息 & 岌岌可危 & 滔滔不绝 & 津津乐道 & 息息相关 & &历历在目彬彬有礼
================可能对您有帮助================
答:白露露 喝露露 组词有点难,换个别的试试吧 你要写什么??===========================================答:二字的么?重叠。。指“轻轻”这种的?===========================================答:蠢蠢欲动 碌碌无为===========================================答:姗姗来迟 欣欣向荣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恋恋不舍 振振有词 阵阵波涛 落落大方 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芸芸众生 侃侃而谈 惴惴不安 格格不入 落落大方 喋喋不休 蠢蠢欲动 栩栩如生 楚楚动人 循循善诱 谆谆教导 斤斤计较 洋洋得意 彬彬有礼 缕缕白云 蒸...===========================================答:彩呐后发标准答案===========================================答:嗷嗷待哺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步步为营 勃勃生机 蠢蠢欲动 绰绰有余 陈陈相因 察察为明 草草了事 楚楚可怜 层层落实 重重困难 多多益善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喋喋不休 多多关照 泛泛而谈 愤愤不平 富富有余 耿耿于怀 格格不入 官官相护 高高在上 呱...===========================================答:夸夸其谈~ 姗姗来迟~ 绰绰有余~ 楚楚动人~ 奄奄一息~ 跃跃欲试~ 莘莘学子~ 芸芸众生~ 默默无言~ 狺狺而吠~===========================================答:高高兴兴===========================================问:表示数量,表示声音,表示程度,表示样子,各两个答:A 挨挨挤挤 安安静静 C 层层叠叠 苍苍茫茫 匆匆忙忙 层层迭迭 D 断断续续 端端正正 大大小小 地地道道 多多少少 躲躲闪闪 E F 纷纷扬扬 风风雨雨 分分秒秒 缝缝补补 方方面面 方方正正 沸沸扬扬 纷纷攘攘 G 鬼鬼祟祟 鼓鼓囊囊 恭恭敬敬 干干净净...===========================================后两个字重叠的成语有?写出六个:文质彬彬得意洋洋春雨绵绵淫雨菲菲议论纷纷忠心耿耿威风凛凛波光粼粼忧心忡忡=========================================== 嗷嗷待哺 彬彬有礼 比比皆是 步步为营 勃勃生机 蠢蠢欲动 绰绰有余 陈陈相因 察察为明 草草了事 楚楚可怜 层层落实 重重困难 多多益善 咄咄逼人 咄咄怪事 喋喋不休 多多关照...=========================================== 步步为营、彬彬有礼、楚楚不凡、刺刺不休、侈侈不休
楚楚动人、察察而明、楚楚可爱、楚楚可怜、楚楚可人
草草了事、蹙蹙靡骋、草草收兵、察察为明、迟迟吾行
陈陈...=========================================== 昂昂自若
鼎鼎大名=========================================== 步步为营、比比皆是、楚楚动人、津津有味
依依不舍、娓娓道来、洋洋得意、步步高昂
耿耿于怀、蠢蠢欲动、惺惺作态、熊熊大火
芸芸众生、咄咄逼人、津津乐道、念念...===========================================AABB式成语指的是前面两个字相同,后面两个字相同的成语。如:
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浩浩荡荡 稀稀拉拉 琐琐碎碎
松松散散 密密麻麻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踉踉跄跄
来来去去...===========================================(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孔明)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抱怨 胆怯 隐蔽 真挚 精细 详细 杰出 镇静 宽敞 脆弱六、写出前面两个字重叠的成语。如:(恋...=========================================== 进退两难 进退失据 进退存亡 进退无门 进退有常 进退维谷 黑白分明 黑白混淆 首尾相应 酸甜苦辣
轻重倒置 轻重缓急 纵横交错 纵横捭阖 纵横驰骋 祸福相依 祸福相生 祸福倚...=========================================== 聊复尔尔
喜气洋洋=========================================== 众目睽睽 信誓旦旦 得意洋洋 含情脉脉 大名鼎鼎 虎视眈眈===========================================
12345678910添成语后边是神圣二字请问前边两个字添啥
添成语后边是神圣二字请问前边两个字添啥
10-01-14 &匿名提问 发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玄武门事变 公元626年7月2日。这天李世民率领尉迟恭等人,带了一支人马埋伏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的北面正门)。不多久,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骑着马来了,他们都是奉李渊之命来见驾的。可是到了玄武门,他们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个熟悉的领兵将军常何不知到哪儿去了,守卫人员看起来也很陌生。正疑惑时,门官出来传话,要他们把护卫留下,只身去见李渊。 李建成一听,调转马头就往回跑。这时李世民一边高叫:“站住,别走!”一边骑马赶了过来。李建成哪里肯听,只是没命地跑,李世民眼疾手快,搭弓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也要拉弓射李世民,但心里慌张,他拉了几次弓都没拉开。这时尉迟恭带了七十名骑兵赶到,一阵乱箭把李元吉射下马来。李元吉吓得拼命逃,又被尉迟恭一刀砍死。 李渊在宫中等着三个儿子,却听到外面乱成一片。正不知是怎么回事,尉迟恭已手持长矛带着人马涌了进来。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李元吉阴谋作乱,已被秦王杀了,“秦王怕乱兵惊动皇上,特派我来护驾。”他又要李渊下令,让太子宫和齐王府的护卫停止抵抗。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面对这样的形势,他只好顺势应变,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他又传位给李世民,史称唐太宗。李渊自己做“太上皇”去了。 这场流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事件。 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李渊称帝后只能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屡立战功、有智有勇有才干的李世民只被封为秦王。李建成因此对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与李元吉结成同党,拉拢李渊宠爱的妃子们,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使李渊逐渐疏远了李世民。他们还不罢休,想进一步谋害李世民。一天,李建成请李世民去太子宫喝酒。谁知他在酒里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几口就腹痛呕吐。多亏陪席的李渊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护及时,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 李世民对此一再忍让,可李建成却步步紧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渊建议,让李元吉出征迎战。李渊同意了,李元吉却提出要调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尉迟恭、秦琼等一起出征,还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马都划归他管。并有消息说,他把这些人马调去后将全部活埋,进而除掉李世民。 千钧一发、性命攸关之际,尉迟恭等人不干了,他激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这儿,陪着挨杀!”长孙无忌等人也认为,他们不仁,我们也可不义,应该先下手把他们除掉。 在将士们的强烈要求下,李世民终于听从劝告,借李渊召见他们兄弟三人之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由于隋朝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争,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生产遭到很大破坏。经历过隋末农民大起义的李世民,深深知道百姓的力量,于是,他花大力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 李世民善于安抚人心,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不得已杀了李建成兄弟。当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为息王、李元吉为海陵郡王,并下诏以王子之礼将他俩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仅允许两宫旧部去吊唁,他还亲自参加了葬礼。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李世民告发,李建成手下的一个官员魏徵曾经劝说李建成谋害李世民。 李世民把魏徵找来,问道:“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魏徵沉着地回答:“因为我那时是太子的手下,就得尽心尽力地为他着想。可惜太子没听我的话,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 李世民觉得魏徵为人刚正,很有胆识,说话直率,便提拔他当谏议大夫。唐太宗还公开对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就像治毛病一样,即使治好了病,还得注意休养。现在天下太平,四方都来归服,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盛世。但我还是要谨慎行事,把太平日子保持下去,这就要多听听你们的意见。”为了稳定人心,李世民还派魏徵去山东安抚李建成旧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由于连年战乱,唐代初期人口损失很多。李世民大力改革府兵制度,加强武备,击败东突厥,让他们放归被抓去的中原百姓,同时他放出三千宫女,这极大地加强了人口的恢复。他又推行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方针,兴修水利,垦殖荒地,让百姓安心生产,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系列的措施十分有效,终于取得了让后世赞叹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繁荣兴旺的基础。
关于玄武门兵变,争议还是比较多的,其实无论如何其实质还是政变
公元626年6月1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划过天空;紧接着,6月3日,太白金星又一次在白天划过天空。 古人喜欢把许多事情和天象联系起来,并有固定的说法,当时人们认为:太白金星在白天划过天空就意味着政权会发生更迭。这让主管天象观测的人很紧张,太史令傅奕向李渊密奏说:“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李渊见奏,立刻把李世民叫来,把这份奏折交给他看。因为谋反是杀头的大罪,所以史料记载,李渊的用意是想逼迫李世民自杀。 我一直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从李渊的表现来看,6月4日他一早就去游湖了,可见心情很轻松。要知道,李渊是比较溺爱孩子的,他没有架子,在宫廷里也保持了像家里一样的作风,几个孩子可以随便出入,甚至带上刀剑也没问题,为此刘文静还批评过他,说他不像皇帝的样子,而他又很喜欢李世民,如果6月3日的召见目的是逼死李世民的话,那李渊第二天这么优游的表现,别说溺爱孩子了,简直就是没有人性!所以,可能又是史官夸大其辞了。我认为,李渊不过就是警告一下李世民:“你说你不会谋反?看看,老天爷都说你有反心!”李渊是武将出身,杀人很多,对这些迷信说法大概不太当真,所以训斥完了,他也没事人似的了。 不过,这可把李世民吓坏了!(我觉得他多少有点心虚),李世民真的认为父亲已经怀疑他要谋反了!这还了得?!(李世民登基以后,还心有余悸地对太史令傅奕说,你差点把我害死了!)与其等死,不如先动手吧!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件事。原来,李建成和李世民已经约好了,准备于6月4日在昆明池举行宴会,为出征的李元吉和秦王大将秦叔宝等饯行。6月3日,东宫的一个官员王晊偷偷来告密说,李建成、李元吉要在宴会上刺杀秦王和这几员大将,然后逼李渊退位。这就是“昆明池政变”。 对于这次政变是否存在,一直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根据史料很难判断其真伪,我倾向于不存在,所以没有把它列为第三条导火索。什么原因?因为我看不出东宫当时必须杀死李世民的迹象,倒是李世民有动手的充分理由: 一、他绝对不能放秦叔宝等几员大将走,而他又没有不放的任何理由。6月4日就要饯别,不能再拖延了,所以玄武门兵变发生的时间是6月4日早晨; 二、李渊给他看奏折,证明李渊怀疑他谋反,看奏折是6月3日,正好是兵变前一天。所以李世民不需要“昆明池”,他已经非动手不可了。 于是,在6月3日被李渊召见不久,李世民马上交给李渊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还想杀死他,李渊看后很惊讶,就说,他准备明日一早在宫中召见建成、元吉和众位大臣,当面对质,问个明白。 前边说过,李建成跟后宫关系很好,后宫的张婕妤听说此事,就派人告诉了李建成。李建成听说后,就决定于6月4日一早到皇宫去为自己和元吉辩诬。他不知道,这份奏折实际上是李世民“引蛇出洞”的把戏,他的决定正好让自己掉进了李世民设下的圈套。(插一句,在历史上,李世民很擅长用“引蛇出洞”的把戏。他登基后,为了考验官员是否廉洁,就先派人到各级官员那里送礼,再把收受礼品的官员记录下来,一律严惩。当时不少大臣对他这个做法很有意见,认为他故意构陷,非常不光彩。) 现在李世民开始进行政变的准备了。首先,他派人召回被驱逐的房玄龄、杜如晦,结果二人都回复说,皇帝已经告戒他们不许和秦王府来往了,所以来不了。李世民很生气:这么关键的时候竟然敢背叛我?于是他派尉迟敬德亲自去“请”,还解下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说,你看他俩是什么态度,如果真的不肯来,就替我杀了他们。结果当然是“请”来了,俩人换上便服,偷偷溜进了秦王府。这时李世民倒犹豫了,他决定算上一卦,就拿出龟板来,他的幕僚张公谨一把抢过龟板摔在地上,说:拿不定主意才需要算卦,事情已经到这一步了,你还不清楚该不该动手?还用算卦?!这下倒把李世民摔清醒了! 6月4日凌晨,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等人进入玄武门,埋伏在临湖殿旁边。要知道,玄武门是皇宫的北大门,所有人进入都要上缴武器(前边讲过,李家兄弟一般不用交),为什么李世民能带着兵将进入玄武门?这是因为当时的玄武门守将常何名义上是李建成的部将,实际上早就被收买,成为李世民的人了。 6月4日早上,李建成、李元吉带着几个卫士从玄武门进来,当走到临湖殿边时,发现树丛里有人影。不愧是打过仗的人,他俩立刻意识到湖边有埋伏,掉转马头就往回跑,李世民在后边大声招呼:为什么不入朝?李元吉可没上当,张弓搭箭,回头对准李世民连射几箭。由于事出突然,仓促中弓拉得不够满,都没有射中,而李世民却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因为马被李世民手下用箭射中,摔在地上,李元吉冲进树林,李世民忙乱中衣服被树枝挂住,结果被李元吉赶上,他夺过李世民手上的弓,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正在这时,尉迟敬德大吼一声扑了过来,李元吉和尉迟比试过,知道不是对手,就推开李世民朝武德殿跑去,被尉迟敬德从背后一箭射死。 有个跟随李建成的卫士拼命逃回东宫,报告了太子的死讯。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感叹道:“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决定为太子复仇,于是和副护军薛万彻等率东宫、齐府精兵2000人朝玄武门方向赶来。在门边把守的张公谨一看情况危急,突然“急中生力”,独自一人关闭了宫门,玄武门刚关闭,东宫的马队就因为跑得太快,纷纷撞在大门上! 按理说,玄武门应该有士兵,都上哪儿去了?全都傻眼了!太子和秦王开仗,这可从来没想到过。帮谁好呢?谁都不知道。就只好呆在那里观战。当东宫兵马来到门外时,只有玄武门守将吕世衡、敬君弘两个人抵挡了一阵,这两个人都是太子手下,也被李世民收买,但很快就战死了。尉迟敬德一看宫门危险,就割下建成、元吉的头颅,在门楼上示众,两宫的士兵军心不稳,开始溃散。 薛万彻看到玄武门一时攻不下来,就带领部分兵马去攻打秦王府。对此李世民也有安排,因为王府兵少,只有“私纳”的800人左右,几乎都派到玄武门等要害地方去了,所以就命令部下高士廉释放出狱中囚犯,发给武器,帮助保卫秦王府。李世民也害怕秦王府被攻陷,所以他在去玄武门时,还特意带上了妻子长孙氏。 外面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可李渊却什么都不知道,他正领着宫妃游湖,大概也听到了一点动静,这时尉迟敬德突然全身盔甲,手持长枪闯了进来。李渊非常吃惊,就问:外面怎么回事?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谋反,已经被秦王处决了,他怕您受惊,特地让我来保护您!事情来得如此突然,李渊当然没主意了,旁边的萧瑀、陈叔达等大臣就劝他顺水推舟。这时外面还在打仗,箭都飞到宫里来了,尉迟敬德请李渊颁布敕诏,让所有兵将听从秦王的命令。李渊也只好答应。 皇帝的诏书一下,这仗就没法再打,于是两府的薛万彻等将领带着亲随逃走,其他士兵则各自溃散,玄武门兵变就结束了。 玄武门是没有战事了,但流血还在继续,李世民命人去东宫、齐王府搜捕建成、元吉的孩子,结果,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承道、承德、承训、承明、承义,李元吉五个儿子承业、承鸾、承将、承裕、承度全部被杀死。一日之内,接连死了二子十孙,真不知道一向溺爱孩子的李渊是何等心情?! 李世民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杀掉自己的十个侄子!且不论到底建成、元吉算谋反,还是李世民算谋反,这样的屠杀都太过分了。古代虽有灭族的说法,但是一般来讲,对妇女和很小的幼童还是网开一面的,真的鸡犬不留的屠杀是很少见的,也是很受谴责的。李元吉被杀时才24岁,他的孩子最大能几岁?最小的恐怕还是刚出世不久的婴儿,竟然都被自己的叔叔杀死,这在当时也是不能被人们接受的。 只有一个人从两府的血泊中解脱出来了,那就是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她是歌妓出身,长得很美丽,李世民看中了她,将她带回了自己的后宫,后来,她还为李世民生了一个儿子。我很奇怪,大家为什么不问一个问题,玄武门兵变时,曾跟随李世民叱咤沙场的那些大将在哪里?秦叔宝、徐茂功、程咬金、屈突通、殷开山、段志玄、翟长孙、秦武通、牛进达、史大奈、宇文钦……他们都在哪里? 想象一下,如果秦叔宝、程咬金和李世民埋伏在一起,而不是只靠尉迟敬德一个人东突西挡,李世民还会那么狼狈、差点让李元吉勒死吗?如果有和秦、程两人一起做玄甲军统领的西凉猛将翟长孙,还用张公谨自己去关门吗?如果说大将都留下保护秦王府了,更说不过去。李世民连妻子都带在身边了,证明他是有放弃秦王府的打算的,再说,玄武门和秦王府哪个更重要? 在《太宗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在秦叔宝、程咬金、段志玄的《列传》中,也都提到一句话:6月4日,参加了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的行动。从这里看,当时这些大将似乎应该都在玄武门。 但这又不太可能。从李世民亲手射死李建成,到尉迟几乎单身救驾,再到张公谨神力爆发自己关门,都让人感觉不太对劲。除了那简单而笼统的一句话之外,这些大将都没有留下任何其他记载,而关于尉迟和张公谨的记载却是生动的,活灵活现的,为什么?从历次战役来看,他们如果在场的话,不应该是没有作为的人! 在长孙无忌的《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张公谨的《列传》也有同样记载:“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这说明,去玄武门的一共有十员将,这些人都是秦王身边的亲随,级别并不很高。我们熟悉的那些大将,当时可能并不在现场。 不过,这些大将是知道玄武门兵变的,而且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参与其中了。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对秦叔宝、程咬金、段志玄来说,更是生死攸关。而且,如果没有参加,就会像明确拒绝的徐茂功、李靖一样,不留任何记录。那么他们是如何参加的? 现在我们只知道,这些大将之一的屈突通,在事变之后立刻“驰镇洛阳”。所以我推测,当时这些将领没有去玄武门。谋杀这种事,家将来干就够了,而大将们可能有更重要的使命。他们都以一定的方式回到军队中去了,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他们将立即夺取兵权,打一场扩大规模的玄武门兵变——如果那样的话,也许应该叫“长安兵变”了。这样的工作,那些家将来干显然分量不够,只有在部队中威望很高的将军们才有一呼百应的可能。 从随后的动作也可以分析出当时的情况。6月4日发生政变,6月7日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当时政权还不稳定,毕竟才几天时间,有点乱是应该的,所以仅仅8天以后——6月12日,李世民就封秦叔宝为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太子右卫率,7月又改为右武卫大将军。我们知道,左右武卫大将军实际上就是禁卫军统领(这两个人好象一直都是这个角色!无论在李密身边还是李世民身边)。 所以我估计,秦、程在玄武门兵变时就在禁卫军中。一旦政变扩大,秦、程二人的任务就是夺取禁卫军的指挥权。而且在正式被封武卫大将军之前,禁卫军可能已经控制在他们手中了。其他将领的情况也类似。直到封完将,李世民才算名正言顺地掌握了长安的军队。 因为玄武门兵变很快平息,所以这些大将尽管参加了兵变,却没有立功的机会,只有五个“突出贡献者”平步青云,被封为国公。长孙无忌封齐国公,房玄龄封邢国公,尉迟敬德封吴国公,杜如晦封蔡国公,侯君集封潞国公。由于尉迟救了李世民的命,李世民还将齐王府的全部家产赏给了尉迟敬德。其实,杀了自己的兄弟,李世民心里一直都不塌实。贞观十六年六月,李世民下诏恢复李建成“皇太子”的称号——而太子是皇位名正言顺的继承者!他这么做,不就等于承认自己谋反吗?可见,十多年了,他对这件事总也不能忘。 关于玄武门兵变,李世民另一个最为后人诟病的地方就是改史,所以我们现在对许多事情都是模糊的。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要房玄龄把《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即《太宗实录》)拿给他看,房玄龄反对,说:“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谏议大夫朱子奢也反对,说这个头一开还了得?哪个史官还敢写实话?但李世民还是逼着房玄龄呈上国史,看完还对房玄龄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下令“删去浮辞”。可见,李世民关心的就是这一段。他的话里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的所作所为和周公、季友一样,属于平定叛乱,保护江山社稷,你们不要隐讳什么,尽管写就是了!!这最后一句相当冠冕堂皇,可是自己已经给玄武门事变定完高调了,史官敢不听?李世民这个做法是影响极坏的。
李世民按照传统是不能当皇帝的。所以有足够的理由说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的一个阴谋。核心是先下手为强,造成既成事实。李渊除了他就再没有儿子了,只好接受现实。李世民可以说是阴谋家。玄武门事变以后他把李建成、李元吉满门抄斩。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然后篡改历史,把唐王朝建立的功劳全算在自己头上,把玄武门事变的责任全算在对手这边。最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假猩猩地给李建成、李元吉以封号,进行安葬。达到道德完满的目的。戈倍尔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即成为真理。李世民即位以后还算是勤政的。作为一个成功的帝王,这一点小过就被历史忽略了。象杨广弑父杀兄夺取帝位。因为他是一个亡国之君,所以就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虽然李世民没有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但是也没有逃脱历史的惩罚。他的儿子要学他的样,相互争斗,甚至要谋逆杀他。使得他不得不立儒弱的九皇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李治竟然把大权交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大杀李氏宗亲,把李唐改成武周。唐王朝几乎毁灭。要不是由于武则天是个女人,无法解决继承问题,唐王朝就要彻底完蛋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两个字一样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