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块地重茬三年玉米是长乌麦益智合剂吗等您来回答

巴东特色农产品供销网
││││││││││││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 》
小麦病虫害及防治
发布时间: 14:20:38
小麦全蚀病
  1、特点
&&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近年在河南省一些地区有蔓延趋势。一旦发生漫延,速度很快,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三年左右时间,危害严重。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乃至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  小麦全蚀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病株较健株稍矮,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返青迟缓,到抽穗期,重病株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变黑,很易拔出,1~2节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布满黑色菌丝层。
&&  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以潜伏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混有病残体的土类和种子也能传播。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以被全蚀病菌侵染,但以茵期侵染为主。土温在12~18t有利于侵染。冬小麦播种越早侵染时期越早,发病越重。全蚀病以初侵染为主,再侵染很少。轮作地块,病菌随寄主的消失,病残体的分解而死亡,发病较轻。相反,连作地发病就较重。
&&  2、防治
&&  (1)合理轮作,零星病区和小麦面积较小的 地区应调整作物布局,搞好短期轮作,坚持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如:水稻、棉花、烟草、薯类、甜菜、蚕豆、豌豆等。对即将衰退麦田和衰退麦田,要保持小麦连作或小麦玉米复种,促进全蚀病自然衰退。
&&  (2)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麦收后耕图灭茬、晒土、蓄水等;冬麦返青拔节时期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加强水肥管理,灌浆期及时灌水降温,减轻干热风为害;不用病残物积肥,施用净肥等均可减轻为害或减少损失。
&&  (3)药剂防治
&&  种子处理可用20%粉锈宁乳剂75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1009对水2~3kg,喷拌麦种50ks,或用12.5%烯哩醇可湿性粉,按种子量0.02%拌种,可控制全蚀病危害。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667平方米用药量150~200g)或20%粉锈宁乳油(667平方米用药量100~150g)对水50~60ks喷洒,防效可达60%。另外戊唑醇、羟锈宁、丙环哩和菌霉净等也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
小麦丛矮病
&&  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为害小麦的各种病害相继发生。特别是对丛矮病,要紧紧抓住小麦返青至拔节病害刚刚开始发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  小麦丛矮病,又称&芦楂病&,是靠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侵染有2个高峰时期:第一次是小麦播种出苗后,目前在小麦播种时普遍使用3911或拌种剂拌种,该传毒侵染高峰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二次传毒高峰是在小麦返青后,随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侵染愈早或显现症状愈早,对产量的影响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早春受侵而在拔节前显现症状的千粒重减42.2%,拔节后显现症状的仅减5.6%。所以,早春消灭灰飞虱对控制第二次传毒高峰十分重要。
&&  防治重点:
&&  1、在小麦返青后彻底、干净地清除麦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减少传毒虫源;
&&  2、适时浇返青水,浇返青水对灰飞虱有很大的杀伤作用,也可以减少传毒虫源;
&&  3、喷药防治,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时就要喷药防治。具体方法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每667m2喷施50~75kg药液,隔5~7d喷1次,连喷2次。喷药时连麦田四周以外5m的地方都要喷药。对靠近路边、水沟、地头、地边及插花地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小麦散黑穗病(裸黑穗病)
&&  分布和寄主植物 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只侵害小麦.
&&  症状  病株抽穗比健株略早,小穗畸形,外包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病菌厚垣孢子),所以俗称黑疸、乌麦、灰包.麦健穗开花前后,病穗薄膜破裂,病菌孢子随风吹散,只留下飞散出的病菌孢子落到麦花的柱外表没有差别.小麦播种后,潜伏的菌丝随种苗的生长而向上发展,到抽穗时,将花部破坏,形成病穗.小麦开花期气温低,湿度高,结露、下雾或下小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入,种了带菌率也高,下一年
&&  用这样的种子播种,发病率就高.开花期干旱,下一年发病率就低.
&&  防治方法:
&&  (1)用石灰500克,水50公斤,浸种30公斤.种子需完全淹没在石灰水中,以免发热和发芽.浸种的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一般盛复季节水温300C时浸种24小时,290C时浸的36小时,27&280C时浸48小时;秋季25&260C时浸60小时,240C时浸72小时,麦种浸入水中后不要翻动.浸后的种子要充分晒干,并贮藏在冷凉干燥的地方.
&&  (2)冷水温汤浸种,先将麦咱在冷水中预浸4&6小时,移到490C温水中浸1分钟,再移到540C温水中浸5&10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入凉水中,冷却后捞出晾干.如无恒温条件,可把麦种浸入50&550C温水中,充分搅拌,温度下降到450C,盖上缸盖,每隔15分钟加一次热水调节温度,保持到450C.
&&  (3)冷浸日晒法:在长江下游地区,可在伏天的晴天,将麦种浸入冷水中5小时(从早上4&6时到上午9&11时),捞出薄薄摊开,在太阳下晒干.
&&  (4)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0.03%(有效成分)粉锈宁或0.3的25%百菌酮拌种.
小麦黄疸病
&& 小麦黄疸病也叫锈病,一般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豫西小麦产区多年来条锈和叶锈病害较多,危害较大,其中以条锈最为普遍,感病小麦丧失光全作用,影响水分吸收,严重时小麦叶、秆干枯,穗小、粒瘦而导致减产。
&&  锈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生期。即在越冬前后出现,其表现病叶不太明显;二是潜伏初期。即小麦返青到孕穗期间,开始由单片病叶向四周扩散;三是流行期。即很快使病叶发展到传病中心,进而使整个麦田受染患病。
&&  锈病的防治关键期是在冬季。一般气温在5℃~10℃时繁殖最快,在1℃~4℃以上时也能繁殖。它喜欢温暖潮湿环境,喜在播种早、低洼下湿,向阳窝风、大树遮荫和易感品种等麦田潜伏。
&&  防治锈病要因地制宜。如发现单片病叶或小传病中心,应切叶深埋,并在麦田喷施保护剂;如果病叶较多、面积较大,就应先喷施杀菌农药消灭病毒,再在周围麦田喷洒保护剂。近年来豫西麦农常用的杀菌农药有15%粉锈宁、敌锈纳、双效灵或用1:1的生尿水、5%的过磷酸钙过滤液等;常用的保护剂有0.5度的石硫合剂、300倍液氟沙酸纳、100倍液食盐水,效果均不错。春天锈病发生范围广,危害更大,所以应及时中耕破板预防感病,普遍喷施5%氨基苯磷液进行综合防治,杜绝锈病发生
小麦线虫病
&&  分布和寄主植物 全国麦区都有发生,过去苏北,皖北、豫东西、冀中及鲁西南等地区发生严重。除小麦外,还能侵害黑麦,略能侵害燕麦。
&&  症状 病株在分蘖期表现叶鞘松驰,茎秆肥肿弯曲,叶片皱缩捻曲,孕穗期以后,表现茎秆肥大、弯曲、较健株矮小,除少数受害严重的不能抽穗外,一般仍能抽穗,但麦穗的一部或全部不结子实,变成病粒,即病瘿。所以又称为马连子、变麦、胡椒子、铁乌麦、麦疣子。虫瘿球形,油绿色,后变紫褐色,较麦粒短而粗。病穗颖片被挤向外张开,瘿粒可从缝间看到。虫瘿很坚硬,剖开后,内部充满白色絮状物,就是线虫幼虫。
&&  发病规律 混杂在小麦种子内的虫瘿是传染病害的主要来源。每个虫瘿内有条休眠幼虫。虫瘿随小麦种子播入土中,吸收水分,里面的幼虫逐渐苏醒,钻出病粒,侵入幼苗,逐渐向上转移,最后达到花部,使花部受到刺激,不能正常发育,变成虫瘿,虫瘿内幼虫迅速长大变为成虫,经交配、产卵,再孵化成幼虫,以后在虫瘿中休眠。当虫瘿发育晚时,幼虫可在相对保持正常的种子中生存。到收获,虫瘿与种子混杂或落在土中,瘿内幼虫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几年。
&&  防治方法
&&  (1)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年。
&&  (2)选用无病麦种做种。
&&  (3)用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选种:胶泥水为30&40%,食盐水为20%。选种时,将种子盛在细密的箩筐内,放入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中,使水面没过种子,边搅动边捞上浮水面的虫瘿。清水选种,动作应迅速,以免瘿粒吸水下沉,影响汰除效果。用食盐水选的种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净。
&&  (4)种子在540C温水中浸泡10分钟,可杀死轻度受害种子中的幼虫。
小麦纹枯病
&&   在整个小麦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可分为四个阶段: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扬花期、灌浆期。
&&  一、小麦播种期
&&  1.防治对象。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及种传土传病害。
&&  2.防治技术。
&&  主要措施是土壤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用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尤其是防治吸浆虫有特效,但为了保证优质小麦的品质,应控制在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使用。其它田块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kg,或50%辛硫磷乳油200&300ml拌砂或煤渣25kg,制成毒土于整地前均匀撒于地表。使用未经包衣种子的,用15%三唑酮200g
&&拌种100kz,可有效预防/j、麦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对小麦全蚀病发生区用蚀敌拌种效果明显。
&&  二、返青拔节期
&&  1.防治对象。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
&&  2.防治技术。每667m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5g兑水100kz进行喷雾,对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特效。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宜早不宜迟,第一次用药时间掌握在3月上中旬,隔10天再喷一次。喷药要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应进行第二次土壤处理,推荐使用40%甲基异硫磷,每6671n&用150&200ml拌砂25kz,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浇水。小麦全蚀病发生区,此期还要用蚀敌进行小麦灌根处理。
&&  三、孕穗至扬花期
&&  1.防治对象,;重点是麦蜘蛛,监测小麦白粉病、绣病、赤霉病。
&&  2.防治技术。用1.8%虫螨克6&8m1加水50kS喷雾,对防治麦红蜘蛛效果显著。小麦白粉病、锈病是流行性病害。此期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到5%,小麦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1%,叶锈病病叶率达到5%时,均需进行防治。可使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g兑水50kg,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兑水50kS进行防治。
小麦吸浆虫病
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5个省、市、区的350余个县发生小麦吸浆虫危害,面积达3.33&106 hm2以上,严重危胁小麦的正常生长。一般造成减产10%~15%,大发生年份减少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小麦品种更新及传统有机氯杀虫剂禁用等原因,小麦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防治技术已不能控制其危害,并且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所以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剂型、施药方式并确定防治适期、防治次数等是目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  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时期为蛹期和成虫期。秋季播种前药剂处理土壤,因此时小麦吸浆虫处于结茧状态,抗药性强,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但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小麦吸浆虫接触的机会,防效提高。小麦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应注意在产卵盛期前进行防治。
&&  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剂,蛹期以50%对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林丹粉剂为好;成虫期以6%林丹粉剂、55%林丹胶悬剂、40%氧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的缓释剂较好。 
&&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蛹期防治效果较好,残虫量少,成虫期不必再进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效果较差的,成虫期须补治。
小麦腥黑穗病
  1、特点
&&  小麦腥黑穗病俗称黑疽,腥乌麦等是国内外的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曾是小麦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局部地区有回生趋势。小麦发病后不仅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含有带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人畜食后将会引起中毒。
&&  小麦腥黑穗病有多种,我国常见的为普通腥黑穗病,包括光腥和网腥。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而直立,颖壳外张,籽粒外露,全部或部分籽粒变成病粒即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初为暗绿色,后呈灰白色,外被灰谒色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状冬抱子。膜易破裂,散出冬抱子。由于菌瘿和孢子含有三甲胺故有鱼腥味。
&&  小麦腥黑穗病菌的传播途径有种子传播、土壤传播和粪肥传播三种,种子带菌是远程传播的重要途径。小麦播种后冬抱子萌发,从胚芽鞘侵入并进人生长点,后随植株生长向上扩展,最后进入穗部。造成危害。播种过深和低温有利腥黑穗病发生。
&&  2、防治
&&  (1)加强检疫,严禁带菌种子向外传播扩散。
&&  (2)种子处理: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9对水2~3kg,喷拌麦种50k已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2.5%特谱唑按种重的0.3%~0.5%或50%苯来特按种0.1%~0.2%药量拌种,对种传和土传菌源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于量的0.1~0.2%拌种,也有一走的防治效果。
&&  (3)适时播种,冬麦不宜过迟播种,春麦不宜 过早播种。播种深度要适宜,不宜过深或覆土过厚。有机粪肥经充分腐熟后施用。施用少量硫酸按或氯化镣等含氮素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使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
小麦白粉病
&& 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以为害叶片为主,发病症状以叶片正面最为明显,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受害。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絮状霉斑,严重时霉斑可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
&& 小麦受害后养分被掠夺,呼吸强度比健株大60%以上,蒸腾作用增加5倍,光合作用效能降低40%以上,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随之下降,麦株的抗旱性减弱,易早衰、倒伏、致使麦粒秕瘦,产量降低,出粉率下降。受害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70%。
&&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丰产品种。二是消灭侵染菌源。麦收后,及时深耕灭茬,将病株残体埋于土中,可加快病菌的死亡,减少菌源。秋播前铲除自生麦苗。带菌麦苗经沤制腐熟后再撒施田间。三是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四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五是药剂防治,当病叶率达到10%时,可用20%粉锈宁乳剂每667平方米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75克对水60-80千克.
小麦粘虫病
&& 粘虫又名东方粘虫,俗称五色虫等。是一种世界分布的害虫。为害重时可将叶、茎吃光、咬断穗部,造成严重减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南方小麦面积压缩,第1代虫源基数减少,加之春季气候偏旱,故发生较轻。由于粘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发生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又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为搞好防治,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防治有利时机,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控制为害,在做好成虫诱测、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抱卵量、田间查卵的基础上,在第2龄盛期组织群众开展&两查三定&,查粘虫幼虫和天敌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根据情况定防治措施。当麦田粘虫达2-3龄盛期阶段,为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 药剂防治指标:粘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的动态指标为一类麦田25头/平方米,二类麦田15米/平方米。目前药剂防治效果好的有20%除虫脲1号,667平方米用量8-10克或25%灭幼脲3号20-30克,对水80-10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持效期长达20天,对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和草蛉等多种天敌均无明显杀伤作用。另外,0.04%二氯苯醚菊酯粉剂,每667平方米1.5-2千克防效在90%以上,对天敌的杀伤力小于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
小麦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枯病,能为害幼苗和成株的根、茎、叶、穗、种子。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幼芽脱离种皮即死在土中,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梭形斑,边缘清晰,扩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变褐色,病组织逐渐坏死,上生黑霉状物,最后根系腐配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病,表现为颜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小穗发病后出现褐斑和白穗,颖及芒上生黑色小点,籽粒干瘪。
&& 近几年小麦根腐病病情加重的原因:1.种植方式单一,小麦&&玉米&&小麦,连年重茬导致土壤中致病菌的大量积累。2.近几年为躲秋蝗为害,播种较晚、播种深,造成幼苗出苗缓慢,延长了侵染时间,为致病菌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三至四月份的倒春寒使麦苗受冻害,诱发了根腐病的发生。
原来仅发生黄河以北麦区,以春麦区发生较重,现在出现了向南蔓延的趋势。
&& 该虫在河南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麦苗上越冬,翌年3月达化蛹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成虫大量 羽化,陆续在拔节至孕穗的麦株上产卵。第一代幼虫孵出后蛀入麦秆进行为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为害盛期,造成麦苗枯心或白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羽化飞离麦田,在杂草及自生麦苗上孕殖两代,第三代成虫 化后在秋播麦苗上产卵,第四代幼虫孵出后为害秋苗,造成枯心苗以至越冬。冬小麦早播者秋苗受害重,春季受害则轻,晚播者则相反。
&& 春季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秋季第三代成虫在麦田产卵盛期是麦秆蝇防治的关键时期。当麦田内网捕成虫每网有成虫0、5头时开始用药。可选用50%来福灵、或20%速写灭杀丁每亩20毫升喷雾,也可用50%辛硫磷、或50%氧化乐果每亩50毫升喷雾,亦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千克--2千克喷粉。
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前防治措施
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原因是病害所至,污染的水源、害虫等也可引起小麦白穗。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前三种病害在小麦播种前采取一些栽培和药物处理措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后一种病害(小麦赤霉病)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小麦抽穗时药物防治。现主要介绍前三种病害症状及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  一、病害主要症状:
&&  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基部病害,白穗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病菌为害引起。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期感病,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轻者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状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该病有自动消亡的趋势,即病害几年之后会自动减轻。
&&  2、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士。病苗矮小丛生,植株逐渐萎黄,不能抽穗即枯死,或部分抽穗结实不良,成为白穗。
&&  3、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在茎基部1节至3节的叶梢上形成椭圆形纹状褐色病斑。抽穗期症状最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叶梢上形成大量萝卜籽状的菌核。菌核表面粗糙,成熟后容易剥落,重病株主茎枯死,产生&白穗&,易倒伏,减产严重。
&&  二、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  1、农业措施。(1)轮作倒茬,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病菌侵染期,从而减轻了病害。
&&  2、药剂防治。(1)生物农药拌种。15亿/g蚀敌微粉剂是目前生产上较好的生物农药,对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是,根据病情轻重,每667m2用药70~100g,先将药剂加水0.5~1kg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拌麦种7~10kg,晾干后播种。(2)化学农药拌种。可用于防治这三种小麦病害的化学药剂有多种,一般来讲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多数有效。常用的农药及用量:25%羟锈宁粉剂、15%粉锈宁、2%立克莠、50%扑海因、50%福美双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左右,先用适量水稀释再均匀喷在种子上,晾干后播种。注意粉锈宁拌种对种子出苗有一定影响,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同时加大10%左右的播种量。
主办:巴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联系地址:巴东县信陵镇北京大道164号 邮编:444300 电话: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为什么必须年年购买玉米种子,为什么同一块地不能连年种一种作物_百度知道
为什么必须年年购买玉米种子,为什么同一块地不能连年种一种作物
新玉米种势强陈种势弱苗壮应该购买新种同种作物需肥规律病虫害都相似前茬作物消耗土壤微量元素能及补给导致欠收病虫害侵害作物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目前我应用玉米种杂交种所说每必须买新玉米种能使用产田玉米作种再种现离高低致株型穗型致杂交优势没产量降低连种植重茬病害严重产量低
因为购买来的种子一般为杂种,这样才能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但是,子一代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使得杂合子比例降低,以及性状发生分离,再种就得不到优质的产品。所以得年年买种子。同一块地连年种同一作物,会使得该作物需要的无机盐等减少,而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故该作物生存环境变差,需要种植其他作物调节。补充:不同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有较大差异。
现在使用的种子一般都是杂交种子,杂交种子具有双亲的优良性状,可以提高产量增加抗性。如果将收获的种子从新再种会导致说长出的玉米高低不同或者其他差异明显,对产量抗性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玉米种子是杂交种子,也就是两个不同品种杂交的后代,若连年种植玉米性状不一样,关键产量也低。一种作物总是消耗土壤里的同一种养分得同一种病虫害,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会造成产量下降和病虫害加重
现在玉米种子均为杂交一代种子,不能留种,故只能每年购买一次。如果同一块地连续种同一种作物,地不能得到很好的修养,同一种作物吸收的营养成分是一样的,会造成土地营养成分缺失。
玉米是杂交种,其优势重点突出在:产量高、抗病性强、抗逆性高三方面,二代产生性状分离,产量降低、抗性减弱,所以不能再利用;而连作也就是重茬,因作物在吸收养分时将体内有害物排放到土壤中,积累后以造成发病。
因为在田地里长出的玉米种子全是杂交的,性状很不稳定,为了提高产量,必须用培育出的玉米种子才能得到农民想要的收成
简单说,为了获得高产量、高品质。
因为季节不同
玉米种子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种业公司集团糯玉米品种的代理商并被聘为糯玉米种子营销顾问。是国内外糯玉米淀粉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商,2011年6月于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担任订单农业主管,2011年12月进入河北圣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农业产业化主管2012年3月接受金正大集团公司及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邀请担任专职订单农业讲师
财富热线:
LOFTER精选
  1、特点&&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近年在河南省一些地区有蔓延趋势。一旦发生漫延,速度很快,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三年左右时间,危害严重。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乃至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小麦全蚀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病株较健株稍矮,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返青迟缓,到抽穗期,重病株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变黑,很易拔出,1~2节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布满黑色菌丝层。&&  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以潜伏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混有病残体的土类和种子也能传播。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以被全蚀病菌侵染,但以茵期侵染为主。土温在12~18t有利于侵染。冬小麦播种越早侵染时期越早,发病越重。全蚀病以初侵染为主,再侵染很少。轮作地块,病菌随寄主的消失,病残体的分解而死亡,发病较轻。相反,连作地发病就较重。&&  2、防治&&  (1)合理轮作,零星病区和小麦面积较小的 地区应调整作物布局,搞好短期轮作,坚持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如:水稻、棉花、烟草、薯类、甜菜、蚕豆、豌豆等。对即将衰退麦田和衰退麦田,要保持小麦连作或小麦玉米复种,促进全蚀病自然衰退。&&  (2)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麦收后耕图灭茬、晒土、蓄水等;冬麦返青拔节时期适时中耕,促进根系发育;加强水肥管理,灌浆期及时灌水降温,减轻干热风为害;不用病残物积肥,施用净肥等均可减轻为害或减少损失。&&  (3)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可用20%粉锈宁乳剂75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1009对水2~3kg,喷拌麦种50ks,或用12.5%烯哩醇可湿性粉,按种子量0.02%拌种,可控制全蚀病危害。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667平方米用药量150~200g)或20%粉锈宁乳油(667平方米用药量100~150g)对水50~60ks喷洒,防效可达60%。另外戊唑醇、羟锈宁、丙环哩和菌霉净等也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 &&小麦丛矮病&&  小麦返青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为害小麦的各种病害相继发生。特别是对丛矮病,要紧紧抓住小麦返青至拔节病害刚刚开始发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防治。&&  小麦丛矮病,又称“芦楂病”,是靠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灰飞虱在小麦上传毒侵染有2个高峰时期:第一次是小麦播种出苗后,目前在小麦播种时普遍使用3911或拌种剂拌种,该传毒侵染高峰已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二次传毒高峰是在小麦返青后,随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代灰飞虱开始在麦苗上活动取食,传播病毒,侵染愈早或显现症状愈早,对产量的影响愈大。据有关资料介绍,早春受侵而在拔节前显现症状的千粒重减42.2%,拔节后显现症状的仅减5.6%。所以,早春消灭灰飞虱对控制第二次传毒高峰十分重要。&&  防治重点:&&  1、在小麦返青后彻底、干净地清除麦田及其周围的杂草,消灭灰飞虱适宜的生存环境,以减少传毒虫源;&&  2、适时浇返青水,浇返青水对灰飞虱有很大的杀伤作用,也可以减少传毒虫源;&&  3、喷药防治,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时就要喷药防治。具体方法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每667m2喷施50~75kg药液,隔5~7d喷1次,连喷2次。喷药时连麦田四周以外5m的地方都要喷药。对靠近路边、水沟、地头、地边及插花地更应特别注意防治。 && &&小麦散黑穗病(裸黑穗病)&&  分布和寄主植物 全国麦区都有发生.只侵害小麦.&&&&  症状  病株抽穗比健株略早,小穗畸形,外包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病菌厚垣孢子),所以俗称黑疸、乌麦、灰包.麦健穗开花前后,病穗薄膜破裂,病菌孢子随风吹散,只留下飞散出的病菌孢子落到麦花的柱外表没有差别.小麦播种后,潜伏的菌丝随种苗的生长而向上发展,到抽穗时,将花部破坏,形成病穗.小麦开花期气温低,湿度高,结露、下雾或下小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入,种了带菌率也高,下一年&&  用这样的种子播种,发病率就高.开花期干旱,下一年发病率就低.&&  防治方法:&&  (1)用石灰500克,水50公斤,浸种30公斤.种子需完全淹没在石灰水中,以免发热和发芽.浸种的时间随水温高低而不同:一般盛复季节水温300C时浸种24小时,290C时浸的36小时,27—280C时浸48小时;秋季25—260C时浸60小时,240C时浸72小时,麦种浸入水中后不要翻动.浸后的种子要充分晒干,并贮藏在冷凉干燥的地方.&&  (2)冷水温汤浸种,先将麦咱在冷水中预浸4—6小时,移到490C温水中浸1分钟,再移到540C温水中浸5—10分钟,捞出后立即放入凉水中,冷却后捞出晾干.如无恒温条件,可把麦种浸入50—550C温水中,充分搅拌,温度下降到450C,盖上缸盖,每隔15分钟加一次热水调节温度,保持到450C.&&  (3)冷浸日晒法:在长江下游地区,可在伏天的晴天,将麦种浸入冷水中5小时(从早上4—6时到上午9—11时),捞出薄薄摊开,在太阳下晒干.&&  (4)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0.03%(有效成分)粉锈宁或0.3的25%百菌酮拌种. &&小麦黄疸病&& 小麦黄疸病也叫锈病,一般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豫西小麦产区多年来条锈和叶锈病害较多,危害较大,其中以条锈最为普遍,感病小麦丧失光全作用,影响水分吸收,严重时小麦叶、秆干枯,穗小、粒瘦而导致减产。&&&&  锈病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生期。即在越冬前后出现,其表现病叶不太明显;二是潜伏初期。即小麦返青到孕穗期间,开始由单片病叶向四周扩散;三是流行期。即很快使病叶发展到传病中心,进而使整个麦田受染患病。&&&&  锈病的防治关键期是在冬季。一般气温在5℃~10℃时繁殖最快,在1℃~4℃以上时也能繁殖。它喜欢温暖潮湿环境,喜在播种早、低洼下湿,向阳窝风、大树遮荫和易感品种等麦田潜伏。 &&&&  防治锈病要因地制宜。如发现单片病叶或小传病中心,应切叶深埋,并在麦田喷施保护剂;如果病叶较多、面积较大,就应先喷施杀菌农药消灭病毒,再在周围麦田喷洒保护剂。近年来豫西麦农常用的杀菌农药有15%粉锈宁、敌锈纳、双效灵或用1:1的生尿水、5%的过磷酸钙过滤液等;常用的保护剂有0.5度的石硫合剂、300倍液氟沙酸纳、100倍液食盐水,效果均不错。春天锈病发生范围广,危害更大,所以应及时中耕破板预防感病,普遍喷施5%氨基苯磷液进行综合防治,杜绝锈病发生 &&小麦线虫病&&  分布和寄主植物 全国麦区都有发生,过去苏北,皖北、豫东西、冀中及鲁西南等地区发生严重。除小麦外,还能侵害黑麦,略能侵害燕麦。&&  症状 病株在分蘖期表现叶鞘松驰,茎秆肥肿弯曲,叶片皱缩捻曲,孕穗期以后,表现茎秆肥大、弯曲、较健株矮小,除少数受害严重的不能抽穗外,一般仍能抽穗,但麦穗的一部或全部不结子实,变成病粒,即病瘿。所以又称为马连子、变麦、胡椒子、铁乌麦、麦疣子。虫瘿球形,油绿色,后变紫褐色,较麦粒短而粗。病穗颖片被挤向外张开,瘿粒可从缝间看到。虫瘿很坚硬,剖开后,内部充满白色絮状物,就是线虫幼虫。&&&&  发病规律 混杂在小麦种子内的虫瘿是传染病害的主要来源。每个虫瘿内有条休眠幼虫。虫瘿随小麦种子播入土中,吸收水分,里面的幼虫逐渐苏醒,钻出病粒,侵入幼苗,逐渐向上转移,最后达到花部,使花部受到刺激,不能正常发育,变成虫瘿,虫瘿内幼虫迅速长大变为成虫,经交配、产卵,再孵化成幼虫,以后在虫瘿中休眠。当虫瘿发育晚时,幼虫可在相对保持正常的种子中生存。到收获,虫瘿与种子混杂或落在土中,瘿内幼虫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几年。&&&&  防治方法&&  (1)与非寄主作物轮作2年。&&  (2)选用无病麦种做种。&&  (3)用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选种:胶泥水为30—40%,食盐水为20%。选种时,将种子盛在细密的箩筐内,放入胶泥水、食盐水和清水中,使水面没过种子,边搅动边捞上浮水面的虫瘿。清水选种,动作应迅速,以免瘿粒吸水下沉,影响汰除效果。用食盐水选的种子宜用清水漂洗干净。&&  (4)种子在540C温水中浸泡10分钟,可杀死轻度受害种子中的幼虫。 &&小麦纹枯病&&   在整个小麦生育期,病虫害防治可分为四个阶段: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扬花期、灌浆期。&&  一、小麦播种期&&  1.防治对象。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及种传土传病害。&&  2.防治技术。&&  主要措施是土壤处理、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用林丹粉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尤其是防治吸浆虫有特效,但为了保证优质小麦的品质,应控制在吸浆虫严重发生区使用。其它田块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kg,或50%辛硫磷乳油200—300ml拌砂或煤渣25kg,制成毒土于整地前均匀撒于地表。使用未经包衣种子的,用15%三唑酮200g&&拌种100kz,可有效预防/j、麦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对小麦全蚀病发生区用蚀敌拌种效果明显。&&  二、返青拔节期 &&  1.防治对象。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  2.防治技术。每667m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5g兑水100kz进行喷雾,对防治小麦纹枯病有特效。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宜早不宜迟,第一次用药时间掌握在3月上中旬,隔10天再喷一次。喷药要对准小麦茎基部进行。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应进行第二次土壤处理,推荐使用40%甲基异硫磷,每6671n’用150—200ml拌砂25kz,顺麦垄均匀撒施,然后浅锄、浇水。小麦全蚀病发生区,此期还要用蚀敌进行小麦灌根处理。 &&  三、孕穗至扬花期&&  1.防治对象,;重点是麦蜘蛛,监测小麦白粉病、绣病、赤霉病。&&  2.防治技术。用1.8%虫螨克6—8m1加水50kS喷雾,对防治麦红蜘蛛效果显著。小麦白粉病、锈病是流行性病害。此期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到5%,小麦条锈病病叶率达到0.5%—1%,叶锈病病叶率达到5%时,均需进行防治。可使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g兑水50kg,或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兑水50kS进行防治。 &&小麦吸浆虫病小麦吸浆虫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5个省、市、区的350余个县发生小麦吸浆虫危害,面积达3.33×106 hm2以上,严重危胁小麦的正常生长。一般造成减产10%~15%,大发生年份减少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绝收。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变革,小麦品种更新及传统有机氯杀虫剂禁用等原因,小麦吸浆虫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防治技术已不能控制其危害,并且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所以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剂型、施药方式并确定防治适期、防治次数等是目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  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时期为蛹期和成虫期。秋季播种前药剂处理土壤,因此时小麦吸浆虫处于结茧状态,抗药性强,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但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小麦吸浆虫接触的机会,防效提高。小麦吸浆虫成虫对杀虫剂比较敏感,易被杀死,应注意在产卵盛期前进行防治。&&  防治小麦吸浆虫的药剂,蛹期以50%对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和6%林丹粉剂为好;成虫期以6%林丹粉剂、55%林丹胶悬剂、40%氧乐果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的缓释剂较好。 &&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蛹期防治效果较好,残虫量少,成虫期不必再进行防治;若蛹期漏治或效果较差的,成虫期须补治。 &&&& && &&小麦腥黑穗病  1、特点&&  小麦腥黑穗病俗称黑疽,腥乌麦等是国内外的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曾是小麦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局部地区有回生趋势。小麦发病后不仅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含有带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人畜食后将会引起中毒。&&  小麦腥黑穗病有多种,我国常见的为普通腥黑穗病,包括光腥和网腥。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病穗较短而直立,颖壳外张,籽粒外露,全部或部分籽粒变成病粒即菌瘿。菌瘿较健粒短胖,初为暗绿色,后呈灰白色,外被灰谒色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状冬抱子。膜易破裂,散出冬抱子。由于菌瘿和孢子含有三甲胺故有鱼腥味。&&  小麦腥黑穗病菌的传播途径有种子传播、土壤传播和粪肥传播三种,种子带菌是远程传播的重要途径。小麦播种后冬抱子萌发,从胚芽鞘侵入并进人生长点,后随植株生长向上扩展,最后进入穗部。造成危害。播种过深和低温有利腥黑穗病发生。&&  2、防治&&  (1)加强检疫,严禁带菌种子向外传播扩散。&&  (2)种子处理: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9对水2~3kg,喷拌麦种50k已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2.5%特谱唑按种重的0.3%~0.5%或50%苯来特按种0.1%~0.2%药量拌种,对种传和土传菌源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于量的0.1~0.2%拌种,也有一走的防治效果。&&  (3)适时播种,冬麦不宜过迟播种,春麦不宜 过早播种。播种深度要适宜,不宜过深或覆土过厚。有机粪肥经充分腐熟后施用。施用少量硫酸按或氯化镣等含氮素速效化肥作种肥,可促使幼苗早出土,减少病菌侵染。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感病品种的植株上后,以为害叶片为主,发病症状以叶片正面最为明显,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受害。受害叶片初期形成灰白色小霉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绒絮状霉斑,严重时霉斑可相互连成一片,以至覆盖全叶,以后逐渐变为灰色,最后呈灰褐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点。&&&& 小麦受害后养分被掠夺,呼吸强度比健株大60%以上,蒸腾作用增加5倍,光合作用效能降低40%以上,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随之下降,麦株的抗旱性减弱,易早衰、倒伏、致使麦粒秕瘦,产量降低,出粉率下降。受害麦田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70%。&&&&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丰产品种。二是消灭侵染菌源。麦收后,及时深耕灭茬,将病株残体埋于土中,可加快病菌的死亡,减少菌源。秋播前铲除自生麦苗。带菌麦苗经沤制腐熟后再撒施田间。三是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四是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五是药剂防治,当病叶率达到10%时,可用20%粉锈宁乳剂每667平方米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75克对水60-80千克.&&&& 小麦粘虫病&& 粘虫又名东方粘虫,俗称五色虫等。是一种世界分布的害虫。为害重时可将叶、茎吃光、咬断穗部,造成严重减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南方小麦面积压缩,第1代虫源基数减少,加之春季气候偏旱,故发生较轻。由于粘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发生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又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为搞好防治,必须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掌握防治有利时机,采取综合措施,及时控制为害,在做好成虫诱测、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和抱卵量、田间查卵的基础上,在第2龄盛期组织群众开展”两查三定“,查粘虫幼虫和天敌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根据情况定防治措施。当麦田粘虫达2-3龄盛期阶段,为药剂防治的有利时机。&& 药剂防治指标:粘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的动态指标为一类麦田25头/平方米,二类麦田15米/平方米。目前药剂防治效果好的有20%除虫脲1号,667平方米用量8-10克或25%灭幼脲3号20-30克,对水80-10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持效期长达20天,对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和草蛉等多种天敌均无明显杀伤作用。另外,0.04%二氯苯醚菊酯粉剂,每667平方米1.5-2千克防效在90%以上,对天敌的杀伤力小于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 && &&&&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枯病,能为害幼苗和成株的根、茎、叶、穗、种子。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或发芽后幼芽脱离种皮即死在土中,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染病后,在芽鞘上产生黄褐色梭形斑,边缘清晰,扩展后引起根基部、根间、分蘖节和茎基部变褐色,病组织逐渐坏死,上生黑霉状物,最后根系腐配土壤潮湿病情加重,常引起烂根死苗。春季小麦返青后发病,表现为颜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小穗发病后出现褐斑和白穗,颖及芒上生黑色小点,籽粒干瘪。&& 近几年小麦根腐病病情加重的原因:1.种植方式单一,小麦——玉米——小麦,连年重茬导致土壤中致病菌的大量积累。2.近几年为躲秋蝗为害,播种较晚、播种深,造成幼苗出苗缓慢,延长了侵染时间,为致病菌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尤其是三至四月份的倒春寒使麦苗受冻害,诱发了根腐病的发生。&&麦秆蝇原来仅发生黄河以北麦区,以春麦区发生较重,现在出现了向南蔓延的趋势。&&&& 该虫在河南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麦苗上越冬,翌年3月达化蛹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成虫大量 羽化,陆续在拔节至孕穗的麦株上产卵。第一代幼虫孵出后蛀入麦秆进行为害。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为害盛期,造成麦苗枯心或白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一代成虫羽化飞离麦田,在杂草及自生麦苗上孕殖两代,第三代成虫 化后在秋播麦苗上产卵,第四代幼虫孵出后为害秋苗,造成枯心苗以至越冬。冬小麦早播者秋苗受害重,春季受害则轻,晚播者则相反。&&&& 春季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秋季第三代成虫在麦田产卵盛期是麦秆蝇防治的关键时期。当麦田内网捕成虫每网有成虫0、5头时开始用药。可选用50%来福灵、或20%速写灭杀丁每亩20毫升喷雾,也可用50%辛硫磷、或50%氧化乐果每亩50毫升喷雾,亦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1、5千克--2千克喷粉。&&&& &&小麦白穗原因及播种前防治措施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原因是病害所至,污染的水源、害虫等也可引起小麦白穗。造成小麦白穗的主要病害有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等,前三种病害在小麦播种前采取一些栽培和药物处理措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后一种病害(小麦赤霉病)需要选用抗病品种或在小麦抽穗时药物防治。现主要介绍前三种病害症状及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主要症状:&&  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基部病害,白穗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病菌为害引起。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幼苗期感病,根茎变为黑褐色,重者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轻者表现为地上部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生长不良,类似干旱缺肥状。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节期病株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状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并且在茎基部叶鞘内侧形成“黑膏药”状的黑色菌丝层。该病有自动消亡的趋势,即病害几年之后会自动减轻。&&  2、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也称斑点病、黑点病等。主要表现为苗期芽鞘和根变褐腐烂,严重时不能出士。病苗矮小丛生,植株逐渐萎黄,不能抽穗即枯死,或部分抽穗结实不良,成为白穗。&&  3、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典型症状在茎基部1节至3节的叶梢上形成椭圆形纹状褐色病斑。抽穗期症状最明显,主要特征是在叶梢上形成大量萝卜籽状的菌核。菌核表面粗糙,成熟后容易剥落,重病株主茎枯死,产生“白穗”,易倒伏,减产严重。&&  二、播种前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1)轮作倒茬,三种病害均由病菌引起,轮作倒茬可减少菌量,降低发病程度。可与甘薯、棉花、绿肥、大蒜、油菜等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2)深翻土地,减少土表层菌源量。(3)对于小麦全蚀病可采取增施磷肥和适当晚播措施。增施磷肥有利于鞭毛秆菌的繁殖,鞭毛秆菌对小麦全蚀病菌有拮抗作用,从而减轻病害发生。小麦早播全蚀病重,晚播病轻。小麦全蚀病侵染小麦的适宜土温为12℃~20℃,播种期推迟,土壤温度下降,缩短了病菌侵染期,从而减轻了病害。&&  2、药剂防治。(1)生物农药拌种。15亿/g蚀敌微粉剂是目前生产上较好的生物农药,对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是,根据病情轻重,每667m2用药70~100g,先将药剂加水0.5~1kg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拌麦种7~10kg,晾干后播种。(2)化学农药拌种。可用于防治这三种小麦病害的化学药剂有多种,一般来讲用于防治真菌病害的农药多数有效。常用的农药及用量:25%羟锈宁粉剂、15%粉锈宁、2%立克莠、50%扑海因、50%福美双和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左右,先用适量水稀释再均匀喷在种子上,晾干后播种。注意粉锈宁拌种对种子出苗有一定影响,一定要掌握好用药量,同时加大10%左右的播种量。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小麦病虫害',
blogAbstract:'小麦全蚀病  1、特点&&  小麦全蚀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近年在河南省一些地区有蔓延趋势。一旦发生漫延,速度很快,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三年左右时间,危害严重。发病地块轻者减产1~2成,重者减产5成以上,乃至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小麦全蚀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病株较健株稍矮,分蘖减少,基部叶片发黄,返青迟缓,到抽穗期,重病株的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变黑,很易拔出,1~2节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布满黑色菌丝层。&&  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以潜伏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混有病残体的土类和种子也能传播。小麦整个生育期都',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6,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种业公司集团糯玉米品种的代理商并被聘为糯玉米种子营销顾问。是国内外糯玉米淀粉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商,2011年6月于锦绣千村农资连锁(北京)有限公司担任订单农业主管,2011年12月进入河北圣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农业产业化主管2012年3月接受金正大集团公司及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邀请担任专职订单农业讲师\r\n财富热线:\r\nQQ:',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米排骨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