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月光落在左手上

Sina Visitor System余秀华诗集引出版社“疯抢” 两本诗集将上市
榆林新闻网 www.
0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周,有两家出版社先后宣布即将出版余秀华的作品,这在出版界内十分罕见。是余秀华“农民诗人”、“脑瘫诗人”的标签让人好奇,还是她的诗真正打动了读者?诗歌将迎来短暂的辉煌,还是持久的红火呢?出版社人士称,这需要时间来证明。
  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网络诗人。因出生时缺氧造成脑瘫。其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被热烈转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提起余秀华这个名字,最近真是太火了,微博、微信上铺天盖地,各路媒体争相采访,让这位以前默默无名的农民诗人成了热门话题,也成为众多出版社争抢的“香饽饽”。
  于是,一个奇怪且独特的现象出现了,两家出版社月初几乎同时宣布将于2月份出版余秀华的诗集:1月20日,湖南文艺出版社称,他们出版了余秀华的第一本诗集,目前正在加班编辑,书名暂定为《摇摇晃晃的人间》,预计2月初上市。而23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外宣称,他们即将出版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将在2月正式推出。
  湖南文艺出版社方面表示,目前出版社加班加点编辑诗集,并在网上征集了众多读者的意见后,书名暂定为《摇摇晃晃的人间》。
  负责此书选题和编辑工作的陈新文称:“我们加快了原来的出版进度,其实,湖南文艺出版社很久以前就关注这位女诗人,第一个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他还表示:“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诗了。如今,一本诗集的印量基本就是册,甚至是1000册,我们此前只给当代诗人海子出过诗集。”这次余秀华意外走红,陈新文更有信心,“这个事件对于出诗集肯定是好消息,话说回来,就算没有这次爆红事件,我们还是会出,哪怕亏本也要出。”
  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的编辑介绍,他们将要出版的《月光落在左手上》,主要从余秀华近年创作的2000首诗歌中精选了100余首,主题涉及爱情、亲情、生活的困难与感悟等。这位编辑表示,“余秀华的诗作非常多,我们更希望大家关注她的作品。”这位编辑还表示,“我们筹划这本书的时间确实是很快的,但我们是按照正常程序来的。余秀华本人很愿意把作品放到我们出版社出版。”
  多家出版社争抢,两家同时出版,这在当下的出版界可以说是一个另类现象。另外,在市场经济决定出版内容的时期,余秀华能让出版社喊出“亏本也要出”这句话,着实让人感叹。
  作为出版社来讲,可能更看重“秀华体”的稀缺与清新,“农民诗人”、“脑瘫诗人”这样的符号,对营销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社更为看重的是余秀华已经成为聚焦点这个本身。(赵晓林)
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新闻工作协会|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主办
新闻热线:
投稿信箱:如果你要问,过去一周朋友圈里最火的事件是什么,想必除了娱乐圈的陈赫离婚,就应该是诗歌界的脑瘫女诗人余秀华。从《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到《在打谷场上赶鸡》,余秀华的诗歌、随笔几乎刷爆了朋友圈。
这种火爆带来的最直接影响,除了各路媒体记者挤满湖北余秀华家的农家院坝,还有就是诗集紧跟着出版。昨天,重庆晨报记者从湖南文艺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获悉,两周后,余秀华的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月光落在左手上》将上市销售。
写了16年诗的余秀华
走红完全是一次意外
余秀华的诗作在全国知名的《诗刊》上发表,还被邀请到北京一所大学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并被众多媒体关注。已经写了16年诗的余秀华走红,完全可以说是所有人意料之外的。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常春惠】
集成阅读:中国古代插花花影婆娑尽现雅趣之美
但确是力图通过疏密、虚实的巧妙安排,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
清末以后,由于连年的战乱,中国插花逐渐沉沦,传统插花几乎濒临绝迹,中国大陆... 亦可添加湖石、人偶、虫鸟等配饰,营造具体而微的庭院大地景观,可观、可想、可神游,饶富意味。
插花,则是将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欣赏花...
新浪收藏&>&鉴藏知识&>&正文&&中国古代插花花影婆娑尽现雅趣之美西安晚报&16:16&明代(15世纪)厅堂中立式瓶花&&   □文/黄永川&刘丽琴&&中国古代“插花”是什么样的?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和讲究?元代(13世纪)瓶花&&清代康熙豇豆红瓷柳叶瓶&&   近日,“瓶盆风华——明清故宫花器特展”在台北故宫展出,展出的花器和插花惊艳众人,引得赞声一片。据悉,此次展览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瓷质花器为重点,分“盆景器”和“插花器”两单元,呈现了中国古代插花的惊人之美——  先秦:互赠花束已成风尚  宋朝插花:以花影人&表达内心世界  所谓花器,通常包括“盆景”与“插花”两类器皿,二者既可以单独摆设成景,也可以多件一起排列作为装饰。  爱美之心,不分古今,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喜爱插花之美。据介绍,插花是一种文化,中国古代插花与中国传统的人文观念、艺术手法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先秦时代中国民间就有男女互赠花束以表达思念的风尚。《诗经》中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南史》中也记载了最早的佛前供花情景:“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里记述的是公元5世纪的事。稍后有庾信的杏花诗:“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可见,此时插花已不仅仅用于佛前供侍。  至唐朝,花艺也蓬勃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已深植于民众日常生活,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史料《清异录》中最早记载了当时插花展览的盛况。与此同时,佛教盛行,佛前供花也十分普遍,于是深山古刹、寻常街巷皆花影婆娑。  至宋朝,插花盛于民间,尤为文人所喜,常以花影人,用插花来表达内心世界。在中国文人的眼中,花经常化作活生生的人,成为文人的知音和情感寄托。宋朝有一首咏海棠的诗:“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意思是说海棠半舒半卷,脉脉含情,非要诗人吟出好诗来,否则就不肯开放。这里,海棠分明变成了一个多情而娇媚的女郎。面对如此佳人,文人们自然会希望她能常伴自己左右,可是“我见不忍折”,谁会舍得攀折如此美丽的花呢?想来想去,只好“青泥瓦斛移山花”、“移栽白定瓷”,连根带土移到自家的花盆里。可也偏有些文人不顾这些,硬是“折入文窗纱并绿,剪刀携得丽人情”。在这折、剪的过程中,文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表现出来。倘若没有这“折”、“剪”,又哪来今天的插花呢?  明清插花:更重文人雅趣  爱“天然”忌“雕饰”  历元至明,中国插花渐渐脱离了民间,而更多的成为文人雅趣的一部分。经过他们的继承与发扬,一批插花专著问世,如明代张谦德著《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在技艺和理论上走向了成熟。  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相信物我本属一体,因而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的寄托和归依,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文人插花最典型的主题——遣怀,即抒发内心的感情。在中国式的插花中,与遣怀这一主题相应,宋时出现了理念花,用名贵素雅并富于象征性的花卉,如“梅、兰、竹、菊、杉、柏、水仙”等,表达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愿望和抱负。但“理念花”只是注重品格昭示,却无法传递文人更复杂微妙的心境和情感,于是元明清时期出现了“心象花”、“自由花”等,花材运用更广泛自由,主题也多是抒发个人心态和情趣。  中国人崇尚自然,将自然作为心灵寄托和归依是其表现的一方面,其表现的另一方面在于对自然纯朴的推崇,爱“天然”而忌“雕饰”,这使得中国插花无论是“理念花”还是“心象花”等都具有一个相当明显的特色,就是每一支花的自然形态都得以充分舒展和体现,这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式插花用花量少的特点,虽不至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但确是力图通过疏密、虚实的巧妙安排,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  清末以后,由于连年的战乱,中国插花逐渐沉沦,传统插花几乎濒临绝迹,中国大陆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步复苏。而日本使者从唐朝将“佛前供花”带回国,并将其逐步发扬光大,形成其特有的花道。清代金叶玉卉水仙盆景&&   “盆景”:是一种有生命的活艺术  明清花器:呈现古雅华丽之美  花器包含“盆景”与“插花”两类器皿,中国传统花器材质众多,铜、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形制则有瓶、盆、缸、碗、盘、桶、篮及挂瓶等,丰富多样。此次展览,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瓷质花器为重点。其中,“盆景”将植物连根栽植在花器里,是一种有生命的活艺术;花盆被寓意为大地,依观想来塑造各类植栽,亦可添加湖石、人偶、虫鸟等配饰,营造具体而微的庭院大地景观,可观、可想、可神游,饶富意味。  插花,则是将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欣赏花木姿态之美。花材与花器的运用,取决于陈设空间之大小与功能。如陈设于大厅的“堂花”,须大型花器展现富丽花材;摆置于书斋的“斋花”,需小而雅致,插花时还需思考固定花枝的方式,所以院藏花器经常搭配多孔的金属内胆,或制成多管形制。  盆景、插花除可单独摆设,亦可多件同列,也可结合其他质材的装饰物,透过花材、花器及装饰物的谐音转意,呈现如“玉堂富贵”、“事事如意”之类吉祥祈愿的花艺,感受古人装置艺术的手法。明清皇室花器中,以当代制造的瓷器或珐琅器为主,有时也选用铜、玉、陶瓷等古器物,改变其原有功能,化身为花器,呈现出古雅华丽的品位。1872年的老照片里摆有插花&&   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盆景来看,明代的瓷质盆景以青花、五彩、单色釉者居多。而从当时的绘画作品中,还可以看到钧窑花盆作品,红蓝粉紫驳杂流宕,形成美妙的视觉享受。而清代初期的盆景则多以青花、五彩为主,釉彩精良,彩绘花鸟、山水,均精妙如画。慈禧太后喜爱的花器,具有“大雅斋”及“体和殿制”款,常绘制田园花卉与吉祥纹饰,别具特色。到了清朝晚期,民窑瓷器开始大量拥入宫中,除一些象征着吉祥喜庆的纹饰之外,还有一些当时流行的人物、花鸟纹饰。明清时期插花器皿以瓶为主,常附金属内胆。当春冬时节水易结冻,以内胆隔离水与瓶,可防止瓶器崩裂。内胆盖面镂空,间隙用以固定花叶枝脚;清雍正年间造办处《活计档》所载,有胆盖镂圆形孔的“莲蓬式内胆”。有连蝙蝠、连螭龙等纹饰的“冰冽式内胆”等。通过绘画及带有内胆的插花器皿,可观察明、清两代瓶花的形式及花器的选择;而各种古代铜器、玉器用途的改变,仿古定、汝、官、哥窑及珐琅等花器的制作,可欣赏明清两代皇室生活的风雅与创新。  来源:西安晚报
沪陕高速(G40)河南信阳-南阳-豫陕省界段
大广高速(G45)河南南乐-安阳段、河南开封-周口-息县段
二广高速(G55)内蒙古白音查干-集宁-太原-山西晋城段、河南济源-洛阳-大安段、河南南召-南阳-湖北襄阳-钟祥-荆门段
包茂高速(G65)内蒙古包头-陕西榆林-延安-西安-柞水段
福银高速(G...
1、翟天临&江铠同 两人因拍摄古装剧《欢乐无双》而相知相恋,翟天临是内地演技派小生,氧气美女江铠同甜美清新,可谓是男才女貌。两人大方公开恋情后,并没有像其他明星情侣一样秀恩爱搏版面,而是像普通情侣一样,在公众前面十分低调,网友也都是满满祝福。
2、 叶祖新&蒋欣 自微...
终于要见到宝宝了,孕妈咪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期待。为了避免临产时慌乱,孕妈咪从怀孕7个月开始就会准备待产包。不过,待产包里有哪些物品是... 孕妈咪也不要担心天气转寒对分娩的不利因素,医院都有暖气,能给产妇提供适宜温度的环境;妈妈和宝宝无需准备过多的待产物品,以免出院时累...
才子配佳人何时完婚备受关注 近日,网友曝光了一组董卿高富帅男友密春雷的照片。密春雷是中瀛集团老板,家世显赫。据悉,两人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的,已秘密交往数年,感情甚好。密妈妈甚至已对外宣称董卿是她的儿媳妇了。
CF(穿越火线)游戏玩家刘先生是一位典型的"鬼影2"受害者。他在向360安全中心求助时表示,很多外挂都会提示"关闭安全软件",自己也习惯了"先用外挂再杀毒",没想到这次中木马后什么杀毒软件都打不开了。和刘先生存在相同想法的游戏玩家绝非少数,360安全中心估算,"鬼影2"至少已攻...
这款《行尸走肉:序章》是3D画面第一视角射击生存类游戏。相信大多数玩家都是在看过热播的美剧《The Walking Dead》后才注意到此款游... 尤其是背对玩家的护士,手拿尖刀,站在道路中央,从身旁飘过的迷雾中可以看出画面的精细以及游戏的恐怖程度,将游戏中的紧张氛围表露无遗。...
Warning: preg_replace(): Unknown modifier 'p' in E:\phpLearn\test.php on line 12 原因是:
在正则模式中,用/做定界符,但正则中也含有/,因此会出现此错误,PHP误当后面的一个 /span 中的斜杠是结束的定界符。 解决办法: 1、加一个转义符: echo preg_replace('/ span class="h" [^ ]*? \/span ...
女星珍妮弗贝儿在《美板恶咒2》的首映式上(资料图片)
《拉字至上》执行制片人莱恩-柴肯和演员丹妮拉-希(资料图片)
新浪娱乐讯 《拉字至上》第五季(The L Word)准备播出结局。已经把这部女同志电视剧更新至第六季(终季),这将是SHOWTIME电视台最长的电视剧。
SHOWTIME订...
新华社成都9月12日电(记者叶建平)四川省纪委12日通报,在中央第九巡视组的指导下,经四川省委同意,四川省纪委正在对南充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杨建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 作者:叶建平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因为,只要在飞机上安装了炸弹,就可能导致飞机空中解体,从而使得机组人员没有时间与空管取得联系。三、飞机因恶劣天气和设备故障迫降在... 这支幕后黑手把马航MH370和马航MH17劫持和击落后,作为世界第六大航空公司的马航基本垮了,处于要死不活的状态。 现在,大黑手又把目标...原标题:穿越大半个中国
近来,身有残疾的湖北女诗人余秀华暴走网络,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大半个中国传颂,被誉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由此引发了诗歌圈的热议。身为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的修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与瓦尔特·惠特曼,是促进美国诗歌振兴的两面旗帜,狄金森的内心格外闭塞与荒凉,诗风高傲而孤独,对宗教追求的失望,对死亡宁静与安详的亲近,对人生大悲而悟的欣喜,成为这位“阿默斯特镇尼姑”的灵魂标记。比如——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然后把门紧紧关闭,她神圣的旨意,不容干预!若说余秀华已具备狄金森的风骨,未免牵强,更显夸大,这位湖北乡间的女人,诗歌气质上离狄金森太空般遨游的同时坚强自闭到把心灵收紧成一枚钻石的灵气,相差很远。余秀华的名诗《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确实精彩,但即便是这句令人广泛传唱的诗题,依稀有台湾歌手娃娃(金智娟)当年那首著名的《漂洋过海来看你》的影子;而诗中的——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则深受威尔士酒精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影响。诗人俞心樵认为:目前网络疯转热议,多有夸张之语,什么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之类,什么秒杀了所有当代中国女诗人之类,多少人真的较为完整地读过狄金森?这是缺乏对现当代诗歌史和一些杰出诗人尤其是对其他女诗人的了解所致。我当然希望并祝愿她能够成为狄金森,我也希望网民在艺术尤其在诗歌问题上普遍靠谱。余秀华是不是“中国的狄金森”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写出好的诗足矣,比如——我会遇见最好的山水、最好的人,他们所在的地方都是我的祖国。
时代怎么发展,文学都不会完蛋——这是作家余华最近对媒体发表的感言。的确,一个没有文学的国度是荒芜的,一个没有语言的人群是愚昧的,我们太需要纯粹的文艺作品来抵挡与日俱增的俗气。
自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诗歌借助网络及BBS、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力量,进入了一个全民写作的“草根性”时代。余秀华敏感地抓住了这一时代契机,她的诗歌得益于网络的滋养,又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得以广泛传播,余秀华其实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爱读余秀华,这也许是中国人真正热爱诗歌的第一步。
【余秀华诗歌选读】
《梦见雪》
梦见八千里雪。从我的省到你的省,从我的绣布
到你客居的小旅馆
这虚张声势的白。
一个废弃的矿场掩埋得更深,深入遗忘的暗河
一具荒草间的马骨被扬起
天空是深不见底的窟窿
你三碗烈酒,把肉身里的白压住
厌倦这人生粉扬的事态,你一笔插进陈年恩仇
此刻我有多个分身,一个在梦里看你飘动
一个在梦里的梦里随你飘动
还有一个,耐心地把这飘动按住
《打谷场的麦子》
五月看准了地方,从天空垂直打下
做了许久的梦坠下云端
落在生存的金黄里
父亲又翻了一遍麦子
——内心的潮湿必须对准阳光
这样的麦子才配得上一冬不发霉
翻完以后,他掐起一粒麦子
便流出了一地月光
如果在这一打谷场的麦子里游一次泳
一定会洗掉身上的细枝末节
和抒情里所有的形容词
怕只怕我并不坚硬的骨头
承受不起这样的金黄色
余秀华诗歌的爆发
内因是天赋诗才,外因是网络催化
草根诗人余秀华诗歌引起的热潮,有一些偶然性,但同时,又具有某种必然性。自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诗歌借助网络及BBS、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力量,进入了一个全民写作的“草根性”时代。人人都可写诗,互相交流探讨争鸣,切磋诗艺,人人都可自由发表。这个时代堪称一个“天赋诗权”的时代,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诗歌传统、历史上被称为“诗国”的古老国度,只要一点星火,诗歌就可以燎原。确实,近年来底层草根诗歌如“打工诗歌”的兴起,女性诗歌的繁荣和女性诗人群的大规模出现,地方性诗歌的旺盛发展,无不证明这一点。而这一切,又无不得益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余秀华敏感地抓住了这一时代契机,她的诗歌得益于网络的滋养,又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得以广泛传播,余秀华其实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这样的判断不是空穴来风。从余秀华的诗歌背景看,余秀华的成长,除了她本身有相当的天赋——顺便说一句,大部分的媒体没注意到她是一个不错的象棋运动员,获得过湖北省比赛的第三名。最重要的,是网络给她打开了一扇窗户,她通过网络阅读了大量优秀诗歌甚至经典诗歌,同时又与同时代的诗人广泛交流,而她又善于学习、吸收和消化,因此,在她已有的基础上,她的诗歌得以突飞猛进。有人注意到余秀华的诗歌语言有着网络时代的特色和风格,这也可以解释她能在网络和新媒体上广受欢迎的原因。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余秀华符合人们对于诗歌的期待和审美需求,她诗歌中的感情浓度相当强烈,具有冲击力,即使对《诗刊》编辑刘年,都认为“像一剂强心针”。余秀华的诗歌爆发,如果说内因是天赋诗才,外因则是网络催化。
从余秀华的诗歌发酵为一种现象而言,网络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余秀华的走红,先是《诗刊》发表了她的诗歌,然后又在微信上推荐,然后被广为转发,然后媒体关注,引起热议。《诗刊》是权威的诗歌刊物,但据编辑刘年说,稿件来自于网络发现后约稿,《诗刊》也敏感地对余秀华诗歌以配发评论和创作谈的方式推荐。但余秀华真正被广泛关注,还是因为《诗刊》公共微信号的推荐,《诗刊》公共微信号是目前纯文学刊物里订阅者最多的,余秀华诗歌因此短短几天阅读量就达到五万,再被其他公共微信号转发,迅速上百万。这时,余秀华诗歌才成为一个公共事件,才走出诗歌圈抵达大众社会,然后再引发热议,媒体跟进报道。
余秀华诗歌的热潮
表明网络终将带来诗歌变革
余秀华横空出世,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方式推广普及了当代诗歌,人们重新认识或者说发现了当代诗歌,总体而言,这是一件好事。尤其难得和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诗歌热潮,正面评价始终占据主流,这也是诗歌进入网络时代后第一次没被当成“恶搞”的对象,没被当成网络狂欢的开心果调侃物。这也说明,经过十多年的培育,网络文化成熟多了,网民修养和辨别能力提高了。如果说得更积极肯定一些,撇开对余秀华个人诗歌成就高下的争论,当代诗歌终于开始被当代接受了。
这其实是相当可喜的一步。虽然我早有预言,网络最终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诗歌变革,释放诗歌的创造性。因为历史上每一次文学文化革命的背后都有技术革命的影子和因素。甲骨文时代,阅读或用甲骨写作,非贵族不能为,文化成为垄断之物。到了竹简时代,情况有所好转,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文化高潮——诸子百家争鸣,但竹简仍是士大夫们的私有财产,平民百姓难以接触。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使得图书制造成本更为低廉,携带也方便,中小地主阶层得以获得教育机会,其创作也方便传播,大大释放了文化创造力,故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盛唐景象,林庚先生称唐文学是“寒士文学”,有“布衣感”,颇有道理。李白、孟浩然这样出自偏僻之地的诗人,借助新技术的创造,读到流传至穷乡僻壤的文学经典,又通过个人天才的创造获得认可,迅速进入中心,这些寒士布衣的创造,成就了最伟大的文学高潮。
我们当代诗歌与其何其相似。网络产生了两个有益效果:一是教育得以更加普及,培养了创作者,进而释放了文化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读者,没有优秀的读者也就无法激发社会的创造性。二是作品得以方便流传,使创作者获得了动力与信心,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网络促成了新的诗歌变革。网络解构了文化的垄断,使得诗歌更加普及,蔓延至每一个偏僻角落;同时,网络也改变了诗歌的流通发表形式,原来以公开刊物为主渠道的诗歌流通、发表体制,被无形中瓦解了。只要你的诗歌特点突出,就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被广泛接受。网络诗歌还能够打破诗歌的地域限制,呈现更加自由开放的态势,非常适合诗歌天然地、自发自由地生长的特点。我曾经预言:网络及新媒体的出现,为诗歌的自由创造与传播奠定了技术条件,开辟了一个更大的平台。从理论上说,一个身处边缘乡村的诗人和北京、上海、纽约的诗人,可以接收同样多的信息与观念,进行同样多的诗歌交流,并且,优秀的诗歌也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全世界。没想到,这一预言这么快就在余秀华身上实现了。
余秀华现象的意义
开辟“草根化”的新诗新境界
确实,当代诗歌进入了一个“草根性”时代,一个新的诗歌时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诗国”,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有着广大的心灵市场。诗歌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类似宗教的作用,指示引导日常世俗超越的价值意义,是精神营养、调剂、升华的必需品。但新诗百年来备受争议,因为新诗虽因应对现代性危机的时代要求产生,开始却是外来之物,由精英倡导,从上而下推行,难接地气,无法深入普通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历经九十多年后,由于教育的普及,加上网络的催化剂作用,新诗逐步草根化,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建立了一个更扎实的基础——大量底层诗人甚至农民诗人、打工诗人的出现,包括余秀华的暴热,足可说明这一点。然后,新诗就有可能往更高更深更远处发展。
当然,过分地扩张总会带来问题。网络诗歌的低门槛,使诗歌的标准混乱,诗歌写作变得随意和粗糙。此前一次次的诗歌恶搞,其实可以理解为人们是在以否定的形式对诗歌提出更高要求。但总体而言,量多才能质好,盛唐的出现,首先就是建立在量大的基础之上,这是诗歌发展必然要经过的阶段。只有先把大门打开,把基础扩大,让诗歌自由生长,才有可能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再经过激烈竞争、相互融合吸收、不断淘汰,才能使好诗和好诗人最终脱颖而出。新诗诞生即将百年,在融合中国古典诗歌、西方现代诗歌和百年新诗三大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或许可以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创造一个全新的境界。
□李少君(诗人,《诗刊》副主编)
文章来源: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本文仅代表原文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本站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版权所有: 我乐信息导航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秀华落雨的心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