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广寒xd股票是什么意思思

广寒寨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广寒寨
广寒寨,古称甘棠山,攸县境内内一处久负盛名的山水胜地,与东乡、齐名。县籍前清礼部主事康刘锽在其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削职回籍后,曾撰文回忆:“岁戊戌(1898)以忧回籍读礼山居,素慕东北乡山水之胜,欲一游鸾山、凤岭、甘棠诸胜景,藉悉掌故。乃备肩舆从小溪朔金水、银坑而直上,登鸾山,履凤岭,穷甘棠之巅,群山万壑悉奔足下。”地理位置东北著名景点甘棠山
广寒寨,古称甘棠山,县内一处久负盛名的山水胜地,与东乡、齐名。县籍前清进士礼部主事康刘锽在其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削职回籍后,曾撰文回忆:“岁戊戌(1898)以忧回籍读礼山居,素慕东北乡山水之胜,欲一游鸾山、凤岭、甘棠诸胜景,藉悉掌故。乃备肩舆从小溪朔金水、银坑而直上,登鸾山,履凤岭,穷甘棠之巅,群山万壑悉奔足下。”
广寒寨成为县境名山,不仅因为山势磅礴,更因地势险要,位踞攸东攸北咽喉。东联罗霄,抱湘赣之要冲;西接衡岳,辖东楚之门户。双峰崛起,好似直耸广寒之月宫;层峦迤逦,有如拱卫攸邑之屏障。清年间,县籍著名诗人贺德宗曾为甘棠山赋写长篇古风,起笔即礼赞“攸东山让甘棠尊,腾挪踯躅来吉袁”,“巍然独为邑之祖,培蝼重叠如儿孙”。
版县志“山川”卷载:“甘棠山,在东乡,县东北一百二十里,界。俗名广寒寨。双峰插天,一为大寨,一为小寨。寨下为甘棠坪,亦曰广寒坪。有田数百亩,居民数十家,茂林修竹,天然胜境。相传元人避兵于此。山之东麓,有天蓬岩;其西麓连梓木岭。形家谓甘棠山系分龙之所,故诸水出甘棠山之东南者,皆入攸合洣由雷家市入于湘;出甘棠山之西北者,循梓岭西北行,至醴陵铁河口合渌水由渌口入于湘。”广寒寨,堪称县北众山之祖,分水之所,地脉所系之区。
近人所修县志“山川”卷,对广寒寨的自然地理作了补充:“面积802平方公里,属砂页岩、石英砂岩。主峰大寨,海拔1088?5米;山腰小寨822米,古称‘双峰插天’。下为狭谷广寒坪,海拔687米。四周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大小两寨昂首屹立,巍峨雄伟,远观如两把尖刀直插云霄,傲视苍穹;仰观似一对鹍鹏翘首展翅,俯瞰大地。层峦叠嶂之中,危岩耸立,古树参天。因其地势高峻,即便晴天丽日,也常现雾漫山谷、云缠秀峰的壮观。
大寨南北两面,均有一条小道直上寨顶。登上大寨峰顶,只见天连地接,几可摘星揽月;顿觉天风振衣,凉透身心。顶端是一块约三亩面积的平地,其间还有一口不规则的水井。如今地面很少见到版县志所载“山上多甘棠树”,倒是灌木丛中长出许多茅栗树。在物质生活困难的年代,山下许多农家女常结伴去峰顶捡拾茅栗。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峰顶视野开阔,方圆数十里的风物尽收眼底。环望四野,往北泗汾街道乃至醴陵城区都隐约可见,往东萍乡境内山山岭岭匍匐脚下,往南酒埠江水库似千丈深渊波光闪灼,往西皇图岭境内江河如带,公路如线,田畴如网,幢幢民居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广寒夜月”是古今传诵的当地一大胜景。傍晚,繁星满天,一轮明月从大寨小寨之间的山峦缓缓升起,大小二寨如两位巨人张开双手将月亮捧上夜空。到夜阑人静,明月当顶,银辉泻地,双峰隐现,树影婆娑,山风徐来。置身此时此地,顿觉神游天外,飘然若仙,超脱了世俗的种种羁绊。“广寒观日”也是争相称道的一道胜景。清晨,雄鸡报晓之际,太阳从鱼白色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道道阳光先将大小二寨抹上一层金黄色,然后将千山万壑浓抹重彩,似写意油画分外妖娆。而日落时,晚霞满天,大地一片沉寂,突兀云天的寨顶仍被霞光返照,似成金碧辉煌的蓬莱仙阁,让人感慨宇宙之浩瀚,大地之苍茫,韶华之易逝,人生之渺小。
县籍进士右待郎王伟,被奸臣诬陷解职回家,曾作一首七律《留题甘棠寨》:“甘棠山上甘棠寨,峭石悬岩长薜萝。离乱昔年劳戍守,太平今日息干戈。落花啼鸟光阴促,流水浮云感慨多。世事悠悠何足问,不如对酒且高歌。”王伟从高官一下子贬为平民,或许正是通过遍游广寒寨等县内名山胜水找到精神的依偎,心中的块垒得以舒解。民国三十五年(1946)中将抗战胜利后回攸葬父,曾邀友人同游广寒寨等境内名山,留下《游甘棠山》一诗,表达了“他日结庐娱晚景,佛经易理原长参”的愿景,这都是广寒寨魅力吸引所至。
广寒寨地居湘赣边境要冲,自古只有两条小道攀沿可上,舍此插翅难飞,世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各版县志均载“相传元人曾避兵于此”,至今当地仍有“洪武派兵血洗广寒寨”的传说。联系县内广为流传的朱元璋“血洗攸醴、带杀湘潭”的传闻,广寒寨当为元末明初改朝换代的一处之地。
上世纪20年代,广寒寨成为县境一片红色的热土,攸县第六区区政府在这里成立。1931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攸、醴、萍三县反革命武装保安团,三面合围窜上了山寨,6名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人们带着血海深仇出外逃难,两年后才陆续上山重建家园。1940年5月,中共湘赣特委指派张兴旺等6位同志潜入广寒小寨脚下山关板坑,建立中共攸县委员会和中共攸县中心县委,从事秘密串联,不幸被国民党中统特务察觉,党组织被破坏,县委书记张兴旺惨遭杀害。1949年6月,中共攸县地下工委再次在广寒寨建立游击队根据地,并策动国民党“雄狮”部队易帜起义,将游击队改建为攸县人民警卫大队,在攸、醴、萍边界一带作战迎接解放。同年7月,国民党攸县地方残余武装1200多条人枪由邓戈纠合上寨负隅顽抗。9月15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某团,配合攸县人民警卫大队,从山关、萍乡、广黄三路合围清剿,一举歼灭邓戈残部。广寒寨剿匪的胜利,标志着攸县全境的解放。[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 && && && &&
今天是:&日&星期三
您当前所在位置: >>
>> 庐江概况
  【历史沿革】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潜川),始于南朝梁(《梁书》、《魏书·地形志》)。  今庐江之地,春秋属舒国,战国属楚,秦属舒邑,汉为舒县。“庐江郡”设于西汉初。“庐江县”名始于隋(《隋书·地理志》),另说始于南朝梁(《太平寰宇记》),两说时间仅相差几十年。庐江县设立以后,隶属和地域多有变化。  1947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销,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1948年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1949年,1月22日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2月桐庐县原庐江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日,庐江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日,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属六安专区。  日,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城),庐江县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庐江属之。2000年1月,撤销巢湖地区设省辖巢湖市,庐江隶属巢湖市。  2011年8月,庐江县因撤销巢湖市被划属合肥市。  【位置交通】 庐江县位于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地处皖中,周边与居巢区(巢湖市)、无为县、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连。  县境东北沿杭埠河口经巢湖孤山、鞋山至马尾河口弧形水域83平方千米属庐江,陆地以兆河主航道与居巢区分界;东括白湖,顺杨柳圩东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为庐江、无为两县分水岭(东无为、西庐江);东南从寨基山、香炉尖至黄家大山等分水岭为庐江、无为、枞阳3县分界;南以莲屏山西,沿罗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涧至大凹口、岱鳌山与枞阳县接壤(南枞阳、北庐江);西南从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风尖、大佛尖与桐城市交界;西沿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庙与舒城县为邻(西舒城、东庐江);西北从百神庙达马冲水库,以杭埠河河道中心线为界向东延伸至王四六渡、迎水庵与舒城县、肥西县毗连(东南庐江,西北舒城、肥西);北起三河镇东沙塘圩西埂,顺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门与肥西县分界(北肥西、南庐江)。  合九铁路、合安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穿过县境,为南北交通要道;合铜公路、巢庐公路、二军公路以及四通八达的县乡村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水路运输通巢湖达长江。2013年底,境内铁路36.7千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210千米,常年通航100吨级船舶的里程110千米;公路总里程4387.5千米,其中国道(高速公路)2段计77.77千米,省道3段计147.69千米,重要县道3条108.5千米,农村公路县道16条430.25千米,乡道73条461.72千米,村道.28千米,专用公路7条17.4千米,全县公路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868千米。  以庐城为中心,公路至巢湖市区79千米,至无为县城70千米,至枞阳县城70千米,至桐城市区69千米,至舒城县城46千米,至肥西县城62千米,至合肥市区79千米,至南京市区208 千米,至上海市区585千米,至北京市区1197千米。  【气候特征】 庐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明显。2011年至2013年平均气温为16.4℃,较常年(16.2℃)偏高0.2℃,极端最高气温39.3℃(日),极端最低气温-7.4℃(日)。年均降水量为1009.2毫米,较常年(1262.9毫米)少253.7毫米,年均蒸发量1648.9毫米,年均日照1760.1小时,无霜期253天。(气象局供稿)  【地形地貌】 县域南北两端相距62千米,东西最大间隔52千米,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含所辖巢湖水域83.4平方千米和省监狱系统白湖监区149.1平方千米)。境内有低山、丘陵、圩区和湖泊(黄陂湖23.4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沿湖平原圩区海拔为6-10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7%;东南西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595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中部丘陵地区,起伏和缓,圩、岗、畈错杂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4.3%;水域约占11%。大体是“山、圩各两分,一水五丘陵”。  【自然资源】 常规统计,全县耕地72807公顷,其中水田66468公顷、旱地6339公顷。庐江矿种较多,生产条件各异。能源矿产有煤、泥炭、地热、矿泉水;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银、金、钒;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明矾石、(硬)石膏、萤石、磷、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重晶石、石墨、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绢云母、地开石、高岭土、膨润土、黑曜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闪长岩、建筑石料用紫砂岩、饰面用花岗岩、绿松石、砖瓦粘土等36种(含亚种)。查明储量的23种矿产,其中:地热主要分布在庐江县汤池镇,涌水量5000吨以上/昼夜,水温63℃;另一处在庐城镇的夹山村,涌水量700吨以上/昼夜,水温32℃;铁矿、铜矿、硫铁矿、明矾石、水泥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4亿吨、120万吨(铜金属量)、43282.14万吨;石膏、高岭土、建筑用石料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03亿吨、828.81万吨、2906.23万立方米;铅、锌2013年保有金属量为别为12.31万吨、27.01万吨。保有资源量中铅、锌、硫铁矿、明矾石等4个矿种居全省首位,铜矿居全省第二位,铁矿居全省第三位。  2013年全县林业用地43300.7公顷(其中有林地36814公顷,疏林地178.1公顷,灌木林地2537.7公顷,未成林地1834.5公顷,苗圃地27.8公顷,无立木林地519.2公顷,宜林地1295.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0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68%,林木绿化率27.75%。全县有竹林面积3万亩,立竹总株数约700万根。全县4万亩以上的重点山区镇依次为矾山、龙桥、汤池、泥河、柯坦、冶父山镇。   2013年水资源总量9.08亿立方米,用水量6.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5.8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业0.33亿立方米,工业0.2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09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0.33亿立方米。   【人文资源】 庐江名人众多。古代有文翁、左慈、周瑜、王蕃、伍乔等著名历史人物,近代有吴赞诚、吴长庆、刘秉璋、潘鼎新、丁汝昌等文臣武将。三国名将周瑜鏖战赤壁,清代淮军名将吴长庆援朝平乱,刘秉璋、潘鼎新抗法入侵,吴赞诚治台有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英勇抗日等故事广为流传。县内至今有三国文化踪迹几十处。  庐江兴学遗风源远流长。西汉文翁兴教育,举贤能,政绩卓著。南唐伍乔诗文称誉文坛,举进士第一;孙维祺诗文不拘一体,宋衡、黄金台、卢国华、刘声木等桐城文派作家影响深远;鹤柴“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至今为世人称颂。庐江元创学宫,明建书院,清设县学,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以科甲起家者传承不绝。重建于城东公园的奎星楼中立有一块《庐江县历代进士题名榜》石碑,碑刻49位进士名录。  冶父寺、白云禅寺,庆复禅寺等处佛教文化兴盛。释出孝道文化的母子陵名噪一方。  庐南罗家嘴暴动、汤池松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放射着红色革命文化之光。  庐江先后发掘过吴王光剑、兽面纹铙、盘口盉、铜鼎、印纹陶罐、石矛头、石箭头等国家一级文物;馆藏珍贵文物现有宋影青香薰、汉羽人博山炉、春秋牺鼎、春秋变形夔纹匜、春秋青铜双耳缶、汉驼镇(4件)等,计一级9件、二级11件、三级191件。  庐江有周瑜墓、何氏太始祖陵园、果树宋代瓷窖址、武壮公祠、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省级4处、市级4处、县级45处。  2009年庐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62处(属新发现44处)。其中:古遗址148处,古墓葬28处,古建筑53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文物9处,其他类18处;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14处、商周111处、汉代14处、三国5处、南北朝4处、唐代9处、宋代9处、元代2处、明代20处、清代45处、中华民国4处、中华人民共和国5处、年代待定20处。  【旅游资源】 庐江不仅富有供人欣赏的人文资源,还有令人喜爱的自然遗产。享有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闻名遐迩,宋代王安石来此沐浴后曾留下“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著名诗句。汤池温泉温度高、涌量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围绕“温泉旅游”主题先后建成金孔雀度假村、万振逍遥别院、国轩度假村等旅游设施和景点,已形成千人以上的的接待能力。  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冶父山,因相传是春秋时期铸剑之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当今又成为国家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山上有伏虎洞、卧云坡、响鼓岭等景点,寺中贡有三尊不腐肉身,进香赏景的游客终年不绝。  岱鳌山千姿百态,山中有“石公、石婆、石小姐”,流传着动人的故事;耸立于群山环绕、竹海林涛之中的牛王寨、百花寨、黄山寨、釜顶山诸峰,山势陡峭,幽静深远,是玩山探险的好去处。青山伴绿水,青山湖、金汤湖、虎洞水库等属纯天然水体,还有近4万亩湿地黄陂湖,32公里巢湖岸线、12.5万亩的巢湖水域,这些水面有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人口构成】 常规人口统计,庐江县2013年总户数389982户;总人口1193081人,其中男616283人占51.65%、女574798人占48.35%,非农业人口165172人占13.84%、农业人口1027909人占86.16%。当年出生人口14421人,人口出生率12.10‰。(统计年鉴)  【民族宗教】 2013年,全县有回、苗、壮、彝、满、布依、土家、藏、维吾尔、蒙、瑶、侗、哈尼、白、仡佬、羌、傣、畬、朝、傈僳、毛南、佤、黎、土、拉祜、水、景颇、仫佬、布朗、锡伯、阿昌、怒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户籍人口1365人,常住人口1776人,其中回民人数最多,约占70%。回民主要分布于庐城、白湖、金牛、同大、白山等镇,1988年成立回民管理小组,办公地点在庐城同福牛肉馆。  2013年,庐江县有佛教、基督教、道教宗教团体,批准活动场所133处,其中佛教场所50处,基督教场所82处,道教场所1处。有认证教职人员131人,其中佛教117人(庐江籍72人,流动人员55人)、基督教5人、道教9人。全县信教群众39064人,占总人口的3.4%,其中佛教信众2.4万人,基督教信众1.5万人,道教信众64人。庐江县佛教协会于1985年成立,办公场所在越城中路地王庙;庐江县基督教三自会于1983年成立,办公场所在庐城教堂;庐江县道教管理小组2008年成立,办公场所在汤池玉虚观。县内有伏虎寺、实际禅寺、金刚寺和白云禅寺等千年历史的省重点寺庙。  【行政区划】 2013年,全县有17个镇,193个村民委员会,3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6960个村民小组,1140个居民小组。  庐江县2013年底行政区划情况表  庐城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13个、村民小组580个、居民小组224个  名称塔山社区居委会、磙塘社区居委会、三里社区居委会、绣溪社区居委会、岗湾社区居委会、高拐社区居委会、附城社区居委会、牌楼社区居委会、高建社区居委会、晨光社区居委会、鲍井社区居委会、 城西新村居委会、方店社区居委会、八里村、移湖村、城南村、马厂村、棋盘村、马店村、朱墩村、新桥村、罗埠村、迎松村、申山村  冶父山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461个、居民小组50个  名称冶父山社区居委会、石山社区居委会、幸福村、罗岗村、大岗村、铺岗村、明圣村、栖凤岭村、马岗村、魏岗村、梁岗村、田埠村、三岔村  万山镇个数村委会9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81个、居民小组34个  名称万金山社区居委会、长冲村、卅埠村、水关村、廿埠村、岳庙村、程桥村、永桥村、闸山村、长岗村  汤池镇个数村委会12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43个、居民小组8个  名称东汤池社区居委会、汤池村、双墩村、中份村、松元村、凤凰村、三冲村、果树村、马槽村、大塘村、百花村、金冲村、石桥村  郭河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416个、居民小组114个  名称福元社区居委会、郭河社区居委会、马塘村、河口村、广寒村、北圩村、南圩村、三贩衬、元井村、三塘村、潘墩衬、龙庙村、乐庄村  金牛镇个数村委会8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185个、居民小组46个  名称古城社区居委会、金牛村、山南村、莫堰村、铺岗衬、尹岗村、健康衬、圩坝村、湖稍材  石头镇个数村委会7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267个、居民小组16个  名称石头社区居委会、黄蜀山村、芮岗村、邱岗村、三拐村、笏山村、望城村、同心村  同大镇个数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504个  名称二龙村、魏荡村、红埂村、东湾村、西湾村、新河衬、刘墩村、临圣村、北闸村、灵台村、马河村、紫荆村、南闸村、永安村、古圩村、永兴村、连河村、薛家圩村、施丰村、常丰村  白山镇个数村委会9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39个、居民小组14个  名称白山社区居委会、戴桥社区居委会、九联村、同春村、金沈村、兴岗村、觉海村、十联村、鸡鸣村、五爱村、马鞍村  盛桥镇个数村委会10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599个、居民小组59个  名称沈家桥社区居委会、盛桥村、神墩村、七里村、苍头村、金城村、陡岗村、东岳村、许桥村、牌楼村、板桥村  白湖镇个数村委会16个、居委会3个、村民小组530个、居民小组172个  名称裴岗社区居委会、金湾社区居委会、白湖社区居委会、孙咀村、毛咀村、陶冲村、泉水村、邓湖村、六岗村、胡榜村、顺港村、白湖村、梅山村、吴渡村、青帘村、杭头村、杨柳村、国安村、西城村  龙桥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395个、居民小组61个  名称缺口社区居委会、黄屯社区居委会、安定村、凌安村、新建村、马山村、福兴村、龙桥村、梅林村、曹河村、高山村、夹板村、盆形村  矶山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3个、村民小组431个、居民小组30个  名称铁矿社区居委会属铁矿、新村社区居委会属矶矿、钟山社区居委会、杨山村、古塘村、新中村、乐华村、刘墩村、石峡村、东明村、双庙村、田桥村、徐榜村、砖桥村  罗河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223个、居民小组52个  名称罗河社区居委会、店桥社区居委会、墩子村、吉桥村、郑湾村、罗咀村、桥东村、新生村、大包庄村、东风村、黄龙村、鲍店村、高桥村  泥河镇个数村委会15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740个、居民小组125个  名称泥河社区居委会、中沙溪社区居委会、姚店村、月形村、洋河村、大岭村、瓦洋村、天井村、柴埠村、沙岗村、八里村、竹园村、盔头村、胜利村、泉西村、沙溪村、胜岗村  乐桥镇个数村委会11个、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396个、居民小组24个  名称老院社区居委会、杨岗村、金桥村、浮槐村、檀巷村、乐桥村、黄山村、桂元村、詹店村、陡岗村、鳌山村、大化村  柯坦镇个数村委会8个、居委会2个、村民小组430个、居民小组111个  名称柯坦社区居委会、陈埠社区居委会、分水村、虎洞村、蒲岗村、葛庙村、枣岗村、城池村、小墩村、柿树村  台创园个数村委会2个、村民小组40个  名称施湾村、新渡村  注:白湖镇白湖社区包括白湖监区;郭河镇不含施湾村、同大镇不含新渡村,该2村现由“台创园”托管。   庐江县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庐江县划属合肥市以后,县委、县政府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个副中心、两个基地”战略定位,奋力推进“三年大变化、五年进百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新阶段。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80.22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12.2 %;一、二、三产比重分别由2011年的25.9:40.6:33.5调整为2013年的22.2:46.8:31.0,二产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全县工业化率由2011年的32.2%提高到2013年的39.3%,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2013年,全县分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94.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亿元和财政收入23.3亿元,比2011年年均分别增长19.7 %、53%、16 %和24.7 %。先后获得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国家21个现代农业改革与发展试点县(全省唯一)、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2013年进入中部百强县。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先后组织实施“工业立县推进年”、“工业立县攻坚年”活动,健全调度考核机制,完善服务工业发展制度,出台了《服务工业经济发展三项制度》等措施,召开了推进工业立县动员大会,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若干政策。2012年起,县财政设立5000万元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发展。生物质发电厂、包钢稀土、吉新照、重啤易拉罐、聚科新能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一期、金三隆钕铁硼废料回收综合利用、海神年产6万吨黄酒技改扩建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江汽中轻卡改装车及新能源汽车、银联印刷包装等项目开工建设,神皖合肥庐江电厂、静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3年,全县专利申请201件、专利授权140件,分别比2011年净增45件和32件。规模工业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研发)达9114万元,比2011年净增近一倍;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716.8和7.3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87.9%和111.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5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18.3%;工业投资111.6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40.6%;工业用电量7.19亿度,比2011年年均增长13.1%;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84户,比2011年净增66户。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以郭河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突破口,按照“一个园区、多顶帽子”的模式,整合资源,成功创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并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加大改革建设力度,整县制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全国2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之一。谋划创建合芜蚌(庐江)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农业改革与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知名度不断提升。突出改革土地经营方式,建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尝试推行土地股权经营模式,开展“双置换”试点,耕地规模经营水平达56%。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出台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和分类指导办法,落实扶持措施,全市首个“家庭农场”在庐江县挂牌,至2013年已培育家庭农场300余个,其中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达245个,农民合作社312个,100亩以上的种植业大户800多个。同时,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联合合作,发展订单农业,2013年,全县订单农业面积达7万公顷,农村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1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4.7%。  【第三产业持续繁荣】 旅游业持续发展。区划调整后,面向世界招标,重新编制了汤池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规划,引进南山集团。金孔雀养生中心、五星级酒店建成开放,汤池温泉艺术中心加快建设。完成冶父山景区管理体制调整,建设力度加大,景区面貌一新,栖凤谷建成开放,游客中心投入使用。巢湖开湖节、第二届山城啤酒文化旅游节、第二十四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国际总决赛汤池巡游、第五届温泉养生暨民俗文化旅游节、少林功夫进汤池等活动成功举办。2013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3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24.3%。商贸流通体系逐步优化。“万村千乡”和“新网工程”稳步实施,城北、城南等4家农贸市场完成改造,汽车城、华润苏果、易乐购物中心、中心城商业街等建成开业或开工建设。金融体系更加开放,惠民村镇银行、九江银行、杭州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庐江支行挂牌营业,引进国融担保公司,组建创业投资公司,2013年全年新增存款44.5亿元、贷款31亿元,新增贷存比为7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6.7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32.1%。汇川小额贷款公司、县担保公司等小额贷款公司增资。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2011年以后,由市工投支持庐江经开区建设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3.5万平方米,促进了招商企业落户;江汽集团与同大镇汽配基地战略合作不断深入,新上7万辆中轻卡改装车;县经开区与市经开区结对,实行联动招商和产业转移承接;合肥市三大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工程之一的汤池0.28万公顷整治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7亿元的长江路拓宽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总投资11.36亿元、全长26.1千米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庐江段路基主体基本建成,即将通车;庐城南外环道路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庐铜高速陈埠道口至合铜公路连接线,全长4.2千米,双向8车道已经建成通车。用时7个月完成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征地拆迁,神皖2×1000MW庐江电厂选址确定,建设方案初步确定。2013年,出台了县委2号文件,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百个亿元以上项目,全年共实施105个亿元项目(不含房地产)。入围省“861”项目61个、完成投资77.8亿元,占年度计划126.3%;列入市“1346”项目78个、完成投资94.1亿元,占年度计划122.9%。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完善民生工程推进体系,在实施省市规定民生项目的同时,先后增加了鸡蛋助学育才工程、特殊大病救助、农田水利建设、水源点保护、妇女“两癌”筛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6项自主实施项目。2012年,按照合肥标准,对民生项目进行了大幅提标扩面,累计提标各类民生项目43项,增加支出2.7亿元,占全县新增可用财力的90%以上。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8.87亿元,其中县级配套5.3亿元。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武壮公祠、岗湾中医院等历史文化保护设施已经完工或正在建设。教育事业明显进步,加快实施城区教育资源倍增计划,三里、岗湾小学建成使用,新建、改建幼儿园44所,调整51所小学布局。科技创新不断进步,通过全国科技先进县考核。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建成使用,县城东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快速推进。安全生产连续五年保持无较大事故发生。全面推行“河长制”,强化县域主要河流水环境监管,强力保护生态环境。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2013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633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436元,比2001年年均增长 16.5 %,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24位,比2011年前移2个位次。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加强。2013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4万人,比2011年净增0.51万人;全县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64.6万人,比2011年净增8万人;全县城乡居民医疗参保人数106.61万人。这三年每年统筹县镇可用财力的1%专门用于保障村级运转和提高村干部待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主办:中共庐江县委员会 庐江县人民政府  承办:庐江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
地址:庐江县庐城镇塔山路266号 网站编辑部电话:(5 电子邮箱:webmaster@&&
扫一扫关注
庐江县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住人口登记表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