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抽搐走路打晃晃用什么磺胺类药物过敏症状治疗

当前位置: &
&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1)
余人则医生信息页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11)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Sang shen
Fructus Mori
[异名] 葚、桑实、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
[来源]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桑穗。
[成分] 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桑椹油的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和少量硬脂酸、油酸等组成。
[药理] 有中度激发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补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用量:9-15g。
[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出现红疹,或呈风团样,面目红肿,五官粘膜处可觉肿胀痒感,心烦不安,有的可出现呕吐、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呈果酱色,甚者死亡。
[实例]①1例过敏,因病煎服含桑椹的中药汤剂半小时身上有痒感,起少许红疹,未引起重视,继服中药汤剂,红疹迅速增加,从下肢向上漫延,全身上下遍布红色团块,大小不等,小的如丘疹,大的融合成片状、块状,瘙痒难忍,且面目红肿,耳内鼻腔内,上下眼睑内,咽喉部均有肿胀痒感,觉心里有莫名状的不安,即停药,加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2-3h后,疹块消失,将桑椹从药中捡出后再服原汤药无过敏反应,再加人桑椹于原汤剂中煎服,则红风团峰起如上述症,询其幼年食成熟之红桑椹数枚,亦出现上述过敏症状,据此,可推断是桑椹引起过敏反应。②致出血性肠炎2例,1例食桑椹3大把,即呕吐、拉暗红色稀水便数次,量多伴阵发性腹痛,发热,36h后症状加剧,大便呈果酱色、量多,烦躁不安,精神差,于人院后数小时死亡。另1例8岁,食桑椹约一把,引起出血性肠炎经抢救治疗7天后愈。
1.&&&&& 石银枝.桑椹过敏1例.中药通报,
2.毛继录,等.桑椹引起出血性肠炎2例报道.中级医刊,1984,(5):封3
138.菟丝子
Semen Cuscutae
[来源] 本品为旋覆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种子。
[成分] 大菟丝子含糖苷、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 菟丝子浸剂、酊剂能增强离体蟾酥心脏的收缩力,降低心率,使麻醉犬血压下降,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
[功效及剂量] 滋养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萎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用量:6-12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目前在四川、贵州等省所用菟丝子系旋覆花科植物金汀藤(cuscuta japonica choisy)的种子。有关此种菟丝子引起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昏、阵发性抽搐,昏迷,严重的胃出血等。
[防治] ①治疗:肌肉注射苯巴比妥,口服金银花、连翘、绿豆汤。②预防:制定可行的检测方法,建议在《中国药典》中增加“寄生于马桑树上的菟丝子有毒,“不可入药”的注意事项。
刘广雄.菟丝子引起中毒的报道.四川中医,):52
Flos Chrysanthemi
[异名] 毫菊、滁菊、黄菊、杭菊。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 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
[成分] 本品花、叶及茎均含挥发油,花中含量为0.13%,并含腺嘌呤(ademne)、胆碱(choline )、水苏碱(afachydrine)。油中主要含菊酮(chrysarthenone)、龙脑、龙脑二酸酯。此外,尚含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氨基酸及刺槐素( acaciin)等。
[药理] ①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②有解热作用。③菊花浸膏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可使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④抑菌作用:菊花浸剂或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PR8株),均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用量:5-9g。
[不良反应] 偶见皮肤过敏现象。
[实例] 宋氏报道服怀菊花出现过敏反应1例,一患者因呼吸道感冒就诊,处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5g,连翘12g,桔梗9g,甘草6g,淡竹叶6g,荆芥12g,防风9g,牛蒡子10g,蒲公英10g,板蓝根15g,芦根20g。服2剂,2日后复诊:咽痛好转,又增目赤症状,原方去荆芥,加怀菊花10g,服后10min,患者即感全身疼痛,继而皮肤出现红色丘疹,经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扑而敏)而愈,上方去菊花煎服,服后未出现丘疹及瘙痒症状。
宋志刚.服怀菊花出现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23
Radix Scutellariae
[异名] 元芩、土金茶、山茶根、黄金条根、经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 的根。
[成分] 含黄芩苷( baicalin )及其苷元黄芩素(baicalein) ,此为其主要有效成分。并含汉黄芩素(次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苷(次黄芩苷wogonoside)。黄芩黄酮Ⅰ、Ⅱ等。
[药理] ①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PR8株,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有抑杀作用。②降压和镇静作用,在口服浸剂、酊剂或注射黄芩苷时均可出现。③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有明显保护作用,还能使实验动物胆汁排泄量增加。④对抗乙酸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与《别录》所载治“少腹绞痛”一致。⑤抗过敏作用,黄芩素作用强度大于黄芩苷,对实验性哮喘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⑥利尿作用,以黄芩素最明显。
[功效及剂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热、暑热,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量:9-12g。
[不良反应] 黄芩毒性很低,给狗以4g的大剂量灌胃连续8周,未出现毒性反应。偶见皮肤过敏。
[实例] 一患者因间歇性咳嗽、咳痰20余年,气喘5-6年,近日来感冒前病加剧3天而入内科治疗,经四诊及辅助诊断为中医喘证;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用鱼腥草注射液加中药治疗,方用:炙麻黄、杏仁、葶苈子、黄芩、半夏各10g,桔梗、桃仁各6g,全瓜蒌、鱼腥草、沙参各15g,甘草3g,每天1剂煎服。服上方2剂后,即开始在脸面、四肢出现弥漫性荨麻疹,以后遍及全身,边缘不清连成片,略高出皮肤,瘙痒,灼热,逐渐加重,夜不能寐。追问病史,原有黄芩过敏史,曾有类似发病2次,上方去黄芩,并给强的松、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等对症治疗,5天后皮疹逐渐消失。旬日后有意再用黄芩3g加人方中,3帖后皮肤瘙痒又发,即去之,又安然无恙。
1.&&&&& 王致道.中药黄芩过敏1例报道.中医药研究,
Radix Astragali
[异名] 绵花、绵黄芪、黄耆、箭芪、独根。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根。
[成分] 膜荚黄芪根含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及微量的叶酸。内蒙古黄芪根含β-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
[药理] ①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②扩张全身末梢血管,使血压下降。③有中等的利尿作用。④降低血糖。⑤对大白鼠离体子宫具有兴奋收缩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用量:9-30g。
[不良反应] 出现皮肤瘙痒、红色丘疹、红斑。
[实例]①有1例黄芪过敏者,出现丘疹、红斑、奇痒。② 1例服生黄芪中药1-2h后两踝、膝上均起散在粟米性红色丘疹,两颊部呈现红斑,奇痒,去掉生黄芪症减,再加生黄芪又出现上述症状。③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2例。因中风服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在将黄芪加大到100g,服后半小时即感全身有热气走窜感,四肢剧烈疼痛,且震颤,所服之药皆吐出,经家人推拿按摩后渐止,考虑以往服药效好,方药对症,只是加重了黄芪用药,于是减黄芪为50g,继服1剂,未再发生肢痛震颤,为验证是否由黄芪大剂量引起,嘱再恢复原剂量,结果又出现四肢麻痛。
1.肖& 荣,等.川产黄芪成分研究.中国中药杂志,
2.周玉朱.生黄芪、青蒿引起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中药通报,
3.史学茂.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陕西中医杂志,2
Cortex Phellodendri
[异名] 蘗木《本经》。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或黄皮树P.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成分] 主要含小蘗碱(barberine)1.6%-4%。其含量因品种、产地而异。另含黄柏碱(phellodendrine )、木兰花碱( magnoflorine )、药根碱(jatrerrhieine )、掌叶防己碱(巴马亭palnatine)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 ①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许多报道证明黄柏对福氏、宋内、志贺及施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柏的抗菌作用与其对杆菌呼吸及RNA所合成的强烈抑制有关,对结核杆菌也能抑制之。黄柏对钩端螺旋体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小蘗碱、巴马亭、药根碱等都是黄柏有效成分。实验证明黄柏对致病性真菌,如絮状表皮癣菌、大小芽孢子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腹股沟表皮癣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能杀灭阴道滴虫。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黄柏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此作用与含鞣质、小蘗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及黄酮苷等均无关。②降压作用:黄柏腹腔注射对麻醉猫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黄柏灌肠还能使睾丸切除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下降,在黄柏含成分中,小蘗碱、黄柏碱、巴马亭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③其他作用:黄柏粉能增强家兔离体肠管的收缩,使收缩幅度增加,黄柏碱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黄柏还具有降血糖作用,能促进胰瘘家兔之胰液分泌。此外,黄柏还能促进小鼠抗体生成。
[功效及剂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用量:3-12g。外用适量。
[实例] 1例用温开水冲服黄柏粉3g左右,5-6h后全身皮肤出现对称性分布斑丘疹,瘙痒,经抗过敏治疗后5天,皮疹消退,后做黄柏灭菌水煎液皮试及划痕试验均呈阳性反应,患者既往对红汞及磺胺类药物有过敏史。
[防治] 参看总论
胡志华.黄柏致过敏性药疹1例报道.山东医刊,1963,(4):封面
143.黄药子
& Huangyaozi
Rhizoma Dioscoreae Bulbifera
[异名] 黄药脂、黄独。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area bulbifera L.的块茎。
[成分] 黄药子含多种皂苷、鞣质。云南产品含薯蓣皂苷元,此外还含还原糖等。
[药理] ①能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素,使肿大的甲状腺因此缩小。②止血作用。③抗肿瘤作用。④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热,凉血,解毒,消瘿。用于咽喉肿痛、吐血、咯血、咳嗽气喘、瘿瘤结肿、疮疖、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用量:6-10g。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
[不良反应] 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肌麻痹而死亡。
[实例] ①12例引起中毒性肝炎,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黄疸,腹痛。其中3例死亡。②有人用黄药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引起中毒性肝炎3例,方中黄药子用至15g即出现黄疸和肝功能损害。③ 1例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用黄药子15-21g,连服21天后,出现食欲不振,右上腹疼痛,低热,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出现肝功能损害。
1.朱天忠.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 , 12
&&& (10):56
2.周惠民,等.黄药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引起中毒性肝炎3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29
3.冯建华.黄药子引起中毒性肝炎2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30
144.雪上一枝蒿
& Xueshangyizhihao
Radix Aconiti Brachypodi
[异名] 铁棒锤、一枝蒿、搜山虎。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雪上一枝蒿Aconitum brachypodum Diels的块根。
[成分] 主要含雪上一枝蒿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庚素(bullatine A,B,C,D,G),乌头碱(aconitine ),次乌头碱(hypaconitine)等。
[药理] ①镇痛作用。②抗炎作用。③局部麻醉作用。④对动物心脏有近似洋地黄作用。⑤抗生育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镇痛。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内服:0.75g。外用适量。
[不良反应] 轻者口、舌烧灼感、麻木、疼痛,继而渐至四肢及全身,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心慌气急,烦躁不安,流涎,尿少。重者汗出,肢体痉挛抽搐,小便失禁,双侧瞳孔增大,对光反应迟钝,膝反射减弱,脉搏缓弱,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体温下降,死于循环衰竭及中枢抑制。
[实例] ①1例因喝雪上一枝蒿药酒20ml,半小时后出现口唇、四肢麻木,昏迷等,抢救无效死亡。②中毒死亡1例。因皮肤瘙痒服游医自制粉末0.6g,半小时后出现怕冷、出汗、欲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3h后死亡。③2例误作仙茅用引起乌头碱类中毒,出现头昏眼花,腿发软,喉不适,心烦,全身发麻。1例口服大于生药2g的量,服后咽部有闭塞感,干呕不止,约15min时出现抽搐,54min后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
1.王& 琛.急性雪上一枝蒿中毒所致眼底改变2例报道及实验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212
2.李周武.雪上一枝蒿中毒致死1例鉴定.江西中医药,
3.孙旭升.雪上一枝蒿中毒死亡1例报道.中医药信息,
Fel Serpentis
[来源]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tus Blgth或其他种蛇的胆囊。
[成分] 含胆酸、胆固醇等。
[功效及剂量] 燥湿,杀虫,明目,清热解毒。用于小儿肺炎、百日咳等。用量:1-2个,入丸、散剂或兑酒服。
[不良反应] 下肢浮肿,出现暗紫红色瘀点,或瘀斑等。
[实例] 1例内服蛇胆致过敏性紫癜伴肾炎,自服蛇胆1只,10min后下肢起风团,半小时后症状减轻,但浮肿加重,次日双下肢出现暗紫红色瘀点、瘀斑。半月后,症状缓解改善。
1.唐亚娟,等.新鲜蛇胆引起过敏性紫癜伴肾炎1例报道.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 (6):295
146.旋覆花
&Flos Inulae
[异名] 金沸草、六月菊、驴儿菜、鼓子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头状花序。
[成分] 花含黄酮苷、旋覆花甾醇A (inusterol A, C30H50)、旋覆花甾醇B (inusterol B , C17H28 0 )、旋覆花甾醇C及菊糖。
[药理] ①旋覆花黄酮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有缓解作用。②有较弱的利尿作用。
[功效及剂量] 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积,胸隔痞满,喘咳痰多,呕吐隐气,心下痞硬。用量:3-9g,包煎。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胃脘灼热、嘈杂等消化道反应,烦躁不安。
[实例] 1例煎服过量旋覆花致消化道反应,胃脘嘈杂、胃内若万虫窜动、胃脘部及食道灼热、恶心干呕、坐立不安。
1.&&&&& 王辅民,等.旋覆花过量反应1例报道.山东中医杂志,
Radix Phytolaccae
[异名] 夜呼、山萝卜、牛大黄、白昌、花商陆。
[来源] 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 .或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的根。
[成分] 商陆的根、茎、叶均含商陆毒素(phytolaccatoxin,C24H30O9 )、氧化肉豆蔻酸(oxymyristic acid, C14H28O3 )、皂苷和多量硝酸钾。根并含商陆碱(phytolacine)及淀粉约25% 。
[药理] ①利尿作用。②泻下作用。③有祛痰、镇咳、平喘作用。④有消炎作用。⑤对急性和慢性肝炎GPT较高患者有降酶作用。⑥红商陆有轻度扩瞳作用,并有解热、镇痛、松弛肌肉、催吐、驱绦虫作用。
[功效及剂量] 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外治痈肿疮毒。用量:3-9g。外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末涂敷。
[不良反应] 对心脏血液系统有毒性和副作用,一般先引起心率紊乱,中毒严重则可引起心脏抑制和麻痹,可出现心跳变慢,部分传导阻滞,心房节律与心室节律分离。可有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言语不清、躁动、站立不稳、肌肉抽搐;血压下降、昏迷、瞳孔散大、呼吸麻痹而死亡。
[实例] ①1例将商陆误作人参服致中毒,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腹泻,呼吸浅慢,皮肤湿冷多汗,窦性心律不齐且缓慢。②有人因胃痛服本品,出现腹痛、吐泻、便血、抽搐,3h后心脏、呼吸麻痹死亡。③1例因“隔食”用温开水1次吞服鲜商陆约15g,2h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水泻、眩晕、语言不清、躁动、肌肉抽动、唇发绀、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失水性休克及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中毒反应。经给氧、输液、纠正酸中毒、静脉点滴阿拉明、氢化可的松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附注] 超过常用量9g,往往发生中毒症状。中毒潜伏期0.5-3h。
1.肖定辉.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中成药研究,
2.朱天忠,等.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1987,&& (10):56
3.陈& 岱.中西医结合救治商陆中毒1例报道.江苏中医杂志,1990, (6):18
4.朱亚峰.中成药解毒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48.望江南子
Wangjiangnanzi
Semen Cassiae Occidentalis
[异名] 槐豆、羊角豆、野鸡子豆、江南豆。
[来源] 本品为豆科决明属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荚果或种子。
[成分] 含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cdin) ,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小扁豆灵(cassiollin)等。
[药理] ①泻下作用。②驱虫作用。③增强免疫力作用。
[功效及剂量] 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用于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用量:6-9g,研末1.5-3g。外用适量调敷。
[不良反应]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嗜睡,皮疹。严重者可出现血尿及皮下出血,黄疸。甚至可发生抽搐,瞳孔散大.神志昏迷。
[实例] ①1例女性患儿,与同村4个小孩进食自制米饼(内含望江南500g,米粉2000g,花生少许),先后出现发热、皮下出血、呕吐、昏迷等症状,已死亡2例。该例患儿经多方面抢救,终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②2例误食望江南引起发热、谵语、惊叫、神志不清,均于2日内死亡。③望江南中毒3例,误食种子1例,另2例误食本品后于当日中午与次日均出现呕吐数次,伴阵发性腹痛,头晕倦怠,嗜睡,口腔粘膜糜烂,心动过速,烦躁不安,甚者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尿少,出现黄疽,高热,四肢冰冷,双下肢大理石纹及瘀斑,肺部感染等。1例抢救无效死亡,另2例经抢救于1周和1个月后痊愈。2例误食望江南引起发热,谵语,惊叫,神志不清均于2日内死亡。
1.郑咏梅.望江南籽中毒5例报道.实用医学杂志,):34
2.冯昭霞.望江南中毒3例.实用医学杂志,):4
3.朱天忠.常见植物类药中毒死亡的研究概况.中药通报,):57
149. 密陀僧&
Lithargyrum
[异名] 金陀僧(《中药志》)、没多僧(《唐本草》)、炉底(《纲目》)、银池、淡银(《药物出产辨》)。
[来源] 系由铅矿石冶炼而成的氧化铅。
[成分] 本品含氧化铅,尚含少量金属铅及Pb02等杂物。
[药理] 密陀僧膏2%浓度时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在4%浓度时对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跖(zhí)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均呈抑制作用,作为外用药可减轻炎症。
[功效及剂量] 消肿杀虫,收敛防腐,坠痰镇惊。治痔疮、肿毒、溃疡、湿疹、狐臭、创伤、久痢、惊痫。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散。
[不良反应] 可引起皮肤过敏。
[实例] 有1例女性,45岁,1985年9月因右手掌背生癣,用止痒散1号30g,分6小包,每包因缺密陀僧1g,嘱患者自购研末加入,一起醋调外涂,患者外用第1包,未加密陀僧细末,患处痒减,无异常感觉,第2包加入1g密陀僧细末混匀醋调外涂,约半小时后,用药部位自觉火辣感,皮肤焮红,继而出现蚕豆大丘疹,波及整个右手以及颈项,经葡萄糖酸钙、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及局部外敷后1星期痊愈。以后曾将0.5g密陀僧细末单味醋调局敷,24min后又出现上述症状,患者既往内服及外用食醋,无不良反应。
[防治] 有过敏者立即停药,并以抗过敏治疗。避免以后再用。
叶群鹏.外用密陀僧引起全身性丘疹1例报道.广西中医药,
Radix Dipsaci
[异名] 龙豆、扁折(《内经》)、接骨、南草(《别录》)。
[来源] 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 . Cheny et T.M.Ai 的根。
[成分] 含生物碱、挥发油。
[药理] ①经小白鼠和鸡试验,证明本品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②抑菌试验:本品对肺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
[功效及剂量] 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经多,胎漏下血,跌扑损伤。用量:9-15g。
[不良反应] 偶见皮肤过敏。
[实例] 1例服续断15g,lh后全身疹痒,皮肤发红,迅速出现小片状斑丘疹。
周韩军.川续断致过敏性皮炎1例.黑龙江中医药,
[异名] 斑猫、斑蚝、花斑毛、放屁虫、花壳虫等。
[来源]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成分] 含斑蝥素(cantharidon)、脂肪、蚁酸及色素等。
[药理] 斑蝥及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能引起局部发黄或起泡。实验显示,斑蝥水、醇提取物能抑制人食道癌、胃癌、肺癌细胞的代谢。斑蝥能刺激骨髓引起白细胞升高。斑蝥水浸液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破血消癥,攻毒蚀疮。用于徵瘕癌肿、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用量:0.03-0.06g,炮制后煎服,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实例] 斑蝥中毒报道较多,有服斑蝥酒致上消化道出血及肾损害。服斑蝥烧鸡蛋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有用斑蝥粉15.6g调醋外敷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服斑蝥30mg即有可能致人死亡。一般中毒症状在服后20min到2h出现口腔、胃肠道刺激症状,2-10h后发生少尿、尿痛、蛋白尿、血尿等肾损害症状。重症病例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周围循环衰竭。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口唇麻木、四肢麻木、视物模糊等。斑蝥可致心动过速,S-T段和T波改变等。斑蝥可引起严重肝损害,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溶血、尿血及膀胱渗血。
[防治] ①洗胃,并服牛奶蛋白水,或服10%氢氧化铝乳剂。可服液体石腊油保护粘膜。②支持疗法: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大量维生素C。③对症处理:有出血可用止血药物,口腔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布,眼结膜充血可用抗生素可的松眼膏。④中药解毒:甘草9g、绿豆30g、黄连3g煎汁内服。
1.王明臣,等.斑蝥酒中毒致上消化道出血及肾损害病例报道.河南中 医,
2.庄廷芳,等.斑蝥外用导致肾脏损害1例.中国中药杂志,
3.陈& 勇.斑蝥中毒.湖南中医杂志,
4.寿天估.中草药引起心律失常及处理.浙江中医杂志,(24) 10:473
5.杨更生.虫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新中医,
152.博落回
Herba Macleayae Cordatae
[异名] 落回、勃勒回、号筒草、通大海、边天篙。
[来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博落回 Macleaya Cordata(Willd .)R.Brown的全草。
[成分] 博落回茎和叶中含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博落回碱、原阿片碱、黄连碱、小檗碱等。
[药理] ①博落回水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及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并能杀死阴道滴虫。②博落回总生物碱的硫酸盐有局部麻醉作用。
[功效及剂量] 祛风解毒,散瘀消肿,杀虫。用于阴道滴虫,疔疮痈肿,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下肢溃疡,脚癣,湿疹等。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本品有毒,不作内服。
[不良反应] 本品多因误食而致中毒。早期出现胃肠道症状,诸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出现四肢麻木、头痛、头晕、心悸不安。轻型中毒病例上述症状可消失。重症病人可发生阿斯综合征,可因心搏骤停致死。
[实例] ①14例因内服而中毒,出现头昏头痛、全身麻木、烦躁、谵妄、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和严重心律失常、四肢抽搐、突然昏倒,呈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发作。其中5例因肾功能衰竭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室颤而死亡。②有1例将博落回误作虎杖而致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大汗淋漓及腹泻,继则抽搐昏迷,最后死亡。③2例煎服博落回,引起阿斯综合征。④有1例23岁男性,因腰腿痛煮服博落回鲜品50g,2h后自觉头昏,全身麻木,继而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消失,血压骤降,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服药至死亡不到3h。
[防治] 本品有毒,不宜内服。中毒早期应及时催吐、洗胃及导泻,并采取一般对症治疗,包括输液、呼吸循环兴奋剂的应用等。若有发作性晕厥,发生阿斯综合征时,应立即静脉注射阿托品1-2mg,根据需要15-30min后再静脉注射1 mg,以后可改为每3-4h肌肉注射lmg,共1-2天。如有心室颤动可立即施行心脏按压或电除颤。如有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酰胺等治疗。
[附注] 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Maxim)Fedde的形态与前种相似,也作博落回入药。
1.周勇亚.蜂蜜中毒14例临床分析.中级医刊,
2.金& 生.博落回误作虎杖致死案例讨论.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3.黄义冬.博落回致反复阿斯综合征1例.江西医学,4
4.周一祥.博落回中毒致死1例.浙江中医杂志,):37
153.葶苈子
& Semen Lepidii
Semen Descurainiae
[异名] 大适、大室、丁历、苦葶苈、甜葶苈。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 L .) Webb ex Prantl的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
[成分] 葶苈子含有白芥子苷、芥子碱。
[药理] 葶苈子具有强心苷作用的特点,故有利尿作用。近来有用以配合黄芪、附子等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喘促浮肿等的报道。
[功效及剂量]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小便不利。用量:3-9g。
[实例] 曾有患者姚××,女性,23岁。因左侧渗出性胸膜炎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患者服中药后即觉恶心欲吐,唾液量增加,半小时后觉寒颤、心悸、眼眶及前额胀痛如裂。此种症状持续约半小时后逐渐减轻,2h后症状消失。再次服用时又出现上述症状。尔后,把葶苈大枣泻肺汤中之葶苈子去掉,再服中药,则无任何不适。
张永红.葶苈子中毒1例.中医药研究,1990,(1):21
Xionghuang&
[异名] 黄金石、雄精、腰黄、石黄、鸡冠石。
[来源]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
[成分] 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含砷约75%,硫24.9%及其他少量重金属盐。
[药理] 本品在试管内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雄黄不能以火煅烧,、煅烧后便分解及氧化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则毒性大增。
[功效及剂量]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用量:0.05-0.l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不良反应] 雄黄有剧毒,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胃肠系统均有毒性,易致人于死。
[实例] ①朱国兵等报道1例服雄黄酒致急性中毒,出现昏迷、抽搐、低血压、无尿、呼吸困难、发绀,2天后死亡。另1例也因服雄黄酒致中毒,出现口吐白沫,昏迷,四肢抽搐,血压降至0,最后死亡。尸检发现心肌纤维呈片状断裂。②曾有4例服含雄黄的中药丸致慢性中毒,出现双手足皮肤发硬,掌跖皮肤过度角化,躯体皮肤成片状色素沉着,呈砷角化病及砷黑变病。化验示肝功能损害,此4例慢性中毒均死亡。③有1例周岁婴儿,误服雄黄10g, 30min后颜面发红,灼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④张氏报道1例服含雄黄的偏方致毒,出现全身发黄,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谷丙转氨酶升高。
[防治] 雄黄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故不宜作汤剂,切忌火煅。本品在胃肠道被吸收,故不宜久服或过量服用。急性口服中毒应尽早洗胃,可用1:0的高锰酸钾或1%硫代硫酸钠,然后给硫酸镁30g导泻。特效解毒药为二巯基磺酸钠,首剂给5%水溶液2-3m1,肌肉注射,以后每4-6h给1ml,第2天视病情及尿砷定量给1-2ml,每日2-4次,持续1周。
1.朱国兵.海洋藻类中药炮制古今论.中国中药杂志,:25
2.刘雄伟.雄黄酒急性中毒死亡1例.湖南中医杂志,):49
3.赵焕琴,等.中药雄黄引起的砷角化病及砷黑皮病4例报道.中华皮肤科杂志,:132
1.&&&&& 张锦明,等.雄黄内服中毒.黑龙江中医药,
155.鹅不食草
&Ebushicao
Herbs Centipedae
[异名] 食胡荽、痧药草、地胡椒、鸡肠草、通天窍。
[来源] 本品为萄科植物鹅不食草Centipeda minima( L.)A.Braun et Aschers.的干燥全草。
[成分] 含三萜类成分、甾醇、黄酮苷、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
[药理] 鹅不食草1:8400稀释度的溶液对流感病毒仍有抑制作用。
[功效及剂量] 通鼻窍,止咳。用于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鼻渊流涕。用量:6-9g。外用适量。
[实例] ①骆氏报道鹅不食草易致胃脘痛。笔者近几年不断发现配有鹅不食草(10g-30g)处方中,病人服后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痛,有的甚至剧痛,痛时伴烧灼感。若停药或除去鹅不食草,则无胃脘痛发生。笔者认为,该药分布较广,各地气候不同,成熟期有别,故采收时间很难统一。可在花期采收,此时采收质量较好,用量小,疗效佳。建议:一是用量控制在6g以内;二是服药宜在饭后1h左右;三是有胃溃疡、胃炎者慎用。②费氏报道1985年以来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10余例,其中3例加人鹅不食草,服后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性腹痛,其中第1,2例用量分别为30;15g,服后均感胃脘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约1h后缓解。③笔者自拟鼻炎方,加入鹅不食草9g,服后即感气味刺激,约5min胃脘不舒,继而疼痛难忍,急服普鲁本辛、复方胃复安才逐渐缓解。④于氏报道鹅不食草引起腹痛3例,药后出现胃脘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
1.骆洪道.鹅不食草易致胃脘痛.中国中药杂志,1991,(1):57
2.费原子.鹅不食草引起急性腹痛3例.四川中医,):36
156.番泻叶
&&& Folium Sennae
[异名] 旃那叶、泻叶、泡竹叶。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狭叶番泻Cassia angustifolia Vahl或尖叶番泻Cassia acutifolia Delile的干燥小叶。
[成分] 番泻叶含蒽苷,主要为番泻苷及番泻苷B,还有少量游离蒽醌衍生物,如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此外,尚含黄酮类衍生物,如山奈酚、山奈苷、异鼠李糖等。
[药理] 本品能刺激大肠而致泻,由于刺激较强,易引起腹痛。本品也可引起盆腔充血和恶心、呕吐。
[功效及剂量]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用量:2-6g。
[不良反应] 服大剂量引起尿潴留。有报道引起皮肤病变。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
[实例]①赖氏报道番泻叶导致癫痫样发作1例,该患者尿结石并发肾绞痛,为明确诊断,准备次日作腹部平片,于当晚8时服番泻叶18g焗水200m1,药后2h,患者突然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神志不清。经指压人中穴,低流量吸氧, 5min神志恢复,问之能答,但不能回忆所发生之事。当晚,上症复发,双手紧握,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目上视,口吐白沫,类似癫痫样发作。给予地西泮(安定)10mg, 1h后神志恢复。急查空腹血糖、血清淀粉酶、血钙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正常。番泻叶味甘苦,性大寒,归大肠经。临床多用于清洁胃肠道作导泻剂。体强者副作用小,部分出现腹痛、呕吐。导致癫痫样发作乃属罕见,这可能与其含黄酮类衍生物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导致短暂性脑功能异常有关。中医认为年老体弱,脾胃虚寒,如过量苦寒泻下,可引起气逆痰壅,痰浊上扰,闭塞心窍,壅阻经络,可发生癫痫样症状。因此年老体虚、妇女月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均宜慎用。②李氏报道口服大剂量番泻叶致恶性高血压。③一患者因可疑肺结核住院,血压20/12kPa,腹泻每日4次,为明确诊断需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嘱其服本品30g,药后1h头痛,频繁呕吐,神志尚清,躁动不安,血压升至29.2/16kPa,当即给予50 %葡萄糖静脉推注,肌肉注射地西泮(安定)、利血平,血压仍不降,呕吐更甚,无腹泻,后经冬眠灵25mg肌肉注射后才安静人睡,半小时后血压22.6/13.3kPa,翌日为20/12kPa,头痛、呕吐止。④另一患者高热待查,血压12/11.6kPa,既往无高血压史,左下腹肿块,需作纤维结肠镜,嘱口服30g番泻叶煎剂。药后半小时呕吐,神志淡漠.无剧烈腹痛,血压11.6/8kPa,药后1h为10/5.3kPa,出现四肢湿冷,浅昏迷,渐进深昏迷,压眶反射消失。经抗休克、便用呼吸兴奋剂及心肺复苏等抢救无效,药后6h死亡。
1.陆景田.中草药药物反应综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8
2.杨天智.中药引起皮肤病引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3.赵景云.近10年来中草药及制剂反应综述.云南中医杂志,
4.赖祥林.番泻叶导致癫痫样发作1例.中国中药杂志,:54
5.李&& 良,等.口服大剂量番泻叶致恶性血压变化的报道.中国中药杂志,1991,(16) 10:626
给余人则医生留言:
给余人则医生的留言列表
&&&&yan5534gshuf&& 00:00
提问:体检结果:中度脂肪肝、肝肿大、谷丙转氨酶指数是67,都需要药物治疗吗?
所患疾病:
中度脂肪肝、肝肿大、谷丙转氨酶偏高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一年前体检结果轻度脂肪肝,总胆固醇偏高,找候大夫看过的,当时无需药物治疗,也没太在意,今年体检结果吓了一跳,脂肪肝转成了中度的,肝肿大,谷丙转氨酶指数是67,总胆固醇7.86,这些严重吗?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严重吗?怎么样治疗?
医生回复:&&&&&&&& 00:00
非常感谢!葡萄籽不是保健美容的吗?
&&&&cao3848dabao&& 00:00
提问:我妈妈右脚走路不灵活。
所患疾病:
右脚走路拖,提不起来。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我妈妈48岁,二年前有一次发高烧后在当地的镇医院打了吊针后发现第二天右脚走路有点拐,2007年带去广西区医院骨科检查,拍了CT没有查到什么原因。后来回家自己天天锻炼身体,症状明显比以前好很多。2010年我买了几颗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给她吃,她吃后也觉得比以前好很多。号我带去广西武警医院去做磁动振检查,拍完全身片后也没发理有什么。医生说我妈妈的脑有一点点供血不足,但这也不会引起到右脚拐成这样。当时医生建意去做一个肌电图,看看是不是这个引起的。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请问一下医生,这是不是会是右脚大腿的神经引导起的呀。
医生回复:&&&&&&&& 00:00
注意神经科方面的疾病(包括肌电图)。血压高与脚拐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
&&&&klkajunlklkl&& 00:00
提问:前心后背发冷,
所患疾病:
前心后背发冷,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我经常前心后背发了冷有时还要疼,不知到看什么科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医生回复:&&&&&&&& 00:00
请你去免疫科或者风湿科就诊
&&&&limswmyinqin&& 00:00
提问:我老爸常感觉身体怕冷,可以吃那些中医药材来进补
所患疾病: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63岁男性,有高血压,一直控制正常。无其他疾病。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2010年3月曾经出现头部慢性硬膜外出血而实施过头部钻孔术,医生诊断有轻度脑委缩,无其他疾病,其后身体一直可以。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现在老感觉身体怕冷,是不是可以进补一些药材来增强体质,或者膏方可以吗?请教,多谢。
医生回复:&&&&&&&& 00:00
请检查甲状腺的功能是否异常。
&&&&jinversgshu&& 00:00
提问:体虚?鼻炎?
所患疾病:
可能是鼻炎?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症状如下,去年冬天时候被冷风吹了一下,当时感觉这下要感冒了,结果真感冒了,后治疗多次未好。自此之后经常感冒上次感冒至今有将近一年时间,感冒十次左右,经常感冒的症状如下:不发烧,鼻塞,咳嗽(见凉气就容易咳嗽,一般抗两天会好)。
问题一:最近一个月是鼻子容易打喷嚏,特别容易打,比较担心,,鼻腔部容易打喷嚏问是否鼻炎?如何治疗
问题二:现在是秋天,今年比较担心过冬天的时候咳嗽,如果体内属于寒气大如何治疗或者食疗? 天气一转凉就容易感觉背冷,老比别人多穿衣服。
问题三:这种症状是体虚么,是阴虚还是阳虚啊?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医生回复:&&&&&&&& 00:00
你说的感冒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请你去五官科检查。你所提出的药疗和食疗要根据各人的体质来决定。阴虚阳虚要看体征来决定。
余人则医生尚未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也可以给医生留言(但此处不保证医生能及时给您回复)。
如果您很熟悉并信任
余人则 医生,或者
余人则 医生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您希望尽快得到
余人则 医生的服务,请填写您对该医生的留言,我们会尽快联系该医生,并尽早帮
余人则 医生开通网上咨询服务。 您的留言申请不仅给您带来方便,也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直接给医生留言,请详细描述您的问题。
您的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有效联系方式,便于医生回复后我们及时通知您。
患者 yan5534gshuf 给留言
提问:体检结果:中度脂肪肝、肝肿大、谷丙转氨酶指数是67,都需要药物治疗吗?
患者 cao3848dabao 给留言
提问:我妈妈右脚走路不灵活。
所患疾病:
患者 klkajunlklkl 给留言
提问:前心后背发冷,
所患疾病:
已开通网上诊室同专业医生
该院同科室医生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经本站授权,请勿转载本站内容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法务支持:北京广霁律师事务所
北京市朝阳区建华南路17号三层307室 公司总机:010-69127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磺胺类药物作用机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