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NEPCS一等奖名单省份后的1域名白名单是什么意思思?

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改革的启示――包天仁教授访谈录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编者按:英语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近期成为社会热点,而英语高考改革首当其冲。在众口纷纭地热议高考英语科降分和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当口,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实行重大改革以后,2013年年底又听闻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消息,《英语辅导报》社和《考试与评价》杂志社经多方查证,从有关权威部门和人士那里验证了这一消息。《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杂志副主编盖丽娃特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外研中心”)秘书长,《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考试与评价》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主编包天仁教授就这一重大教育新闻的来龙去脉进行访谈和解读,以飨读者。
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改革的启示
――包天仁教授访谈录
&& 盖丽娃(以下简称“盖”):最近,我们外研中心收到来自全国教研员、教师和学生的许多短信和电话,大家都非常关注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变化是否属实。您了解有关新高考题型改革的相关情况吗?
包天仁(以下简称“包”):我早就知道,这应该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情。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研究人员早在2013年下半年就开始吹风了。春节前,有些省、市英语教研员和老师就向我询问这些消息的真实性。一周前,我们已经看到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并正式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我亲自咨询了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和试题命制的相关领导,证实了2014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几套高考英语试题都要采用新题型。我个人预测,其它十几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的高考英语试题也会相应采用这些新题型或有更多的题型改革。因为高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大的改革思路和政策由教育部制定,教育部考试中心出具体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即使有自主命题权的省份也都要参照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纲制定自己的考纲,题型和内容大同小异,并没有很大的不同。&&& 盖: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的变化所涉及到的省份有哪些呢?&&& 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课标全国卷I、课标全国卷II和大纲全国卷)都将采用新题型。具体省份是:河北、河南、山西、青海、西藏、新疆、甘肃、云南、贵州、宁夏、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广西共15个省(自治区)。
盖:具体的变化是什么?您能不能详细讲一讲这些情况?
包:总体来看,就是减少选择题,取消单句型语言知识题(单选题),原来每小题1分的15个单选题由现在每小题1.5分的10个“语篇型语法填空”题代替。三十多年来,高考英语试题的单项选择题一直是每年必考的题型,已成固定模式。这次变化可称为革命性变化,有着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和考试与评价有着极好的正导向作用。
盖:据我所知,这些变化正是英语辅导报社和国家外研中心几十年的努力诉求和坚持的方向,也是您多年来一直质疑单选题的效度问题,终于您的呼吁得到了高考的响应,但您不觉得这一改革来得晚了吗?2013年全国有19套高考英语试题,高考英语试题中选择题主要是三选一或四选一的多项选择题,选择题的平均总分值为106分,约占试题总分值的71%。广东、湖南、上海卷的这一比例不到60%。2014年全国三种试题改革以后,选择题减少15分,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为58%―67%,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为33%―42%,相较于2013年选择题71%―77%,非选择题23%―29%的分值比例,2014年选择题的分值比例下降幅度为4%―19%。虽然选择题分值比例仍过多,但比例下降,是个好的兆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点赞的改革举措。&&& 包:是的,是太晚了,太迟了,这个改革是盼望已久的。我们英语辅导报人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国师生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捏指一算,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这种选择题型(Multiple-choice)从美国ETS(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的TOFEL(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考试引进到我国高考英语试题中已经近35年了。这三十多年,正是我国教育,包括英语教学经历大发展、大改革的时期,高考英语试题深受这些“外来物种”题型之害,三选一和四选一的试题题型约占据了80%左右,并殃及其它学科,特别是祸害了正常英语教学和英语考试应试教学。
盖:大家普遍认为选择题代表了标准化和客观性,答案唯一,用标准化题型来考试才能体现其信度,对考生才是公平的,比如托福考试。标准化考试(the Standardized Tests)是否是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的客观考试?
包:这个说法很片面。选择题是客观试题的一种。客观试题有封闭性题型(closed-ended)和限制性题型(restricted-responsed)两种,每一种里面还包括很多具体的题型。不论是什么选择题,并不等同于客观试题。选择题也不等于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要求有更高的客观性,以保证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但语言标准化考试最早采用选择题型是1911年的美国军队爱尔法语言考试,是一战之前产生的。这个题型是第一代,也是最早期的语言考试题型,从其一诞生就饱受争议,到上个世纪30年代,标准化语言考试就已经放弃全部采用封闭式选择题型,而采用选择题+主观题的试题结构。美国CEEB(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高校考试局)和ETS所推出的语言考试中,选择题量多些。主要是通过考查众多(数百个选择题)的语言知识点(secrete language points)来考查考生的语言能力,采用这种题型主要是为了满足考试产业化,大批考生参考和阅卷评分的省时省力省钱,但这种做法弊多利少,效果差强人意。所以英国剑桥大学考试中心(UCLES)经百年研发、推出的以雅思(IELTS)为首的系列英语考试系统,主要是考查语言的应用技能和能力,采用的是纸笔考试+面试(口试),在笔试中只有很小比例的分值采用选择题型。实际上,全世界语言测试界早就得出结论,标准化考试与选择题或客观试题不是一码事,这是个常识。在20世纪80年代主持并推广我国高考英语标准化考试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桂诗春教授早就予以澄清和纠正了。国外的各类考试极少采用选择题,因为选择题有30余条罪状,特别是效度、信度极差,考的是辨认而非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且极易产生应试题海和考试抄袭及大规模作弊,产生考试腐败。可惜,由于我国考试研究落后,并受即得利益者误导,至今还有很多人还是在云里雾里,错误地认为选择题就是标准化考试的题型,使选择题在中国英语考试中泛滥了30余年,成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
盖:对这些高考英语题型变化,有的教研员和教师说来得太突然,有些惊慌和措手不及之感。尤其是今年高三班的老师和学生。中考、高考题型的变化一般不都是提前一到两年告知吗?
包:是的,按惯例,凡中考、高考题型有变化一般都提前一年左右告知,并要经过试测和论证,因为中考、高考是高利害考试(high-stakes test)。但是教育部早就提出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特别要减少选择题的份量,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年前就下了“毛毛雨”,提前半年多就公布了考试大纲和题型及样题,这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而高三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大都过早地结束课程,过早地开始进行高考总复习应试教学。我个人认为高考各科题型就是应该一直处于“稳中有变”的动态状态,这样可以防止各地各学校错误地按照旧的和新的考试题型过早进行模拟训练,改变目前全国普遍的“教考试,学考试”而非教语言、学语言的应试教育怪圈。
盖:这次改革是不是有些太急了点,尤其是有些一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信息闭塞,缺乏材料,有些人有意见。
包:不急,而是太晚了!中考、高考英语试题题型30年不变才是怪事,本来考试中心主张的就是“稳中有变”,每年都有一些小变化,每三、四年有一些大变化。可是这几十年却是稳中不变,题型模式化,造成应试题海泛滥,现在是形势所迫,不得不改,怎么会使教学混乱?有什么意见?!那些照着所谓的“真题(past papers)”跑的人白忙了,给他们一个教训。我认为高考题型现在公布也早了,应该再晚点公布。因为这个“安民告示”发早了,考试题型早发布也是变相作弊,各地区、各学校会在题型上做过多的文章,会照着新题型做过多的题型训练,搞大量的题海模拟考试(mock tests)。实际真正懂得考试和应试教学的老师应该明白,我们应当适当地做一些适应性的熟悉题型的训练,包括在高考之前做一些高考模拟考试,但绝不是提前做大量的所谓高考模拟训练和考试,更不能在高一、高二正常教学阶段提前做过多的高考题型的练习和综合训练,这样做不但是于事无补,反而会大大加重师生应试负担,而且早早做了过量的所谓高考题型反而影响学生对这个考试和题型的新鲜感和敏感度,使学生患上“题型病”,反而使学生在正式的考试中发挥失常,失分更多。这种悲剧几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各校都发生着,有的学校甚至从高一单元验收练习就开始让学生做高考题型,题量和分值都要和高考题型一样,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是形而上学吗?这不是太不懂考试和科学应试教学了吗?
盖:近年来对应该教育的批评不绝于耳,但教学很难脱离应试教育的怪圈,您认为素质教育在高利害考试面前是矛盾的吗?
包: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怎么教,怎么学。这就是我们坚决反对的错误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和不评价,也不是没有复习教学,三T教法(Test-Teach-Test)也是很好的应试教学方法。但是那种照高考旧题和旧题型所进行的大量重复性训练和考试绝不是好的应试教育和科学复习教学方法,造成“依葫芦画瓢”式的抄袭和变相作弊,根本不会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根本不会提高成绩,只是用这些垃圾试题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打击和淘汰。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外语命题负责人早就讲:日常教学的练习训练和期中、期末考试与高考不一样,要用平时的学习进展和学业成绩测试题型,而高考应试复习教学应适时结束课程,循序渐进地进行高考总复习教学,适当进行熟悉性和适应性高考题型训练,不可急功近利,试图一步到位,也不能过早停课、过早过多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仅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压力,学生成绩也不会因此提高,所而会大面积下降。
盖:这次的题型变化预示了什么?对我们日常教学和高考总复习教学有什么启示?
包:这要从取消单项选择题和增加语篇型语法题两方面看。单选题是单纯地考查知识点,虽然是句子或对话,但没有语篇,语境难以创设,且题干和选项选定非常主观,错误选项过多,提供的不是正确输入,更不是真实的交流,考查不出语言交流能力。这次增加的语篇型语法填空题其实是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所采用的3种填空题中的两种,广东省高考试题在2007年就采用了。这种题型既考语法又考词汇,同时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生需要有扎实的语法、词汇知识,又有文本分析的能力,既要掌握形式,又要根据语境和语篇以及上下文,读懂文章的意思。文体可以是叙述文,也可以是对话,是一种通过语篇、语境考查语言知识运用的限制性题型。进行这种题型训练使师生重视文本、语篇、语境和语感培养,信度、效度极高,对教学的导向性极好。
盖:看来您并不反对考试和做题,不反对高考应试复习,而是“应当”,“适当”地进行高考总复习教学和训练。现在距六月初的高考还有四个月时间,可以说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已经迫在眉睫了。现在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发生这样重大的变化,一线教师和学生如何应对呢?
包:这有什么啊,上个世纪70到90年代高考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复习时间,上个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没有英语教材,高中为两年制,小学不开设英语,初中学生英语基础很差,甚至很多学生高一才接触英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忙活两年不等结束正常授课就参加高考,而现在早早结束课程,有这么长的高考复习时间,实际是很不好的,造成大面积的题海,也选拔不出真正的人才。我和我的团队在20余年的全国性实验中证明,越早结束正常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就越差,再怎么复习学生也难提高,《北方日报》十年前做过的一次调查证明:做题越多,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越差。也就是说,考试是提高不了学习成绩的。
盖:有的教师讲,类型题做多了,学生熟悉题型了,才会在考试中碰到曾做过的原题或文章,这样成绩就好,老师都领着学生练到了,老师也不落埋怨。您的看法如何?
包:这是普遍且大量存在于各地的悖论,是很糊涂的似是而非的想法。我曾在教学时做过实验,让学生再做一遍以前已经做过的一道英语阅读理解题,结果发现学生们反而出错更多!这是因为如果学生在考试中碰到所谓的“熟题”和内容,包括作文题,特别是选择题,就会有一种惊喜,马上就放松紧张的心情,产生麻痹思想,所用时间就少,也不仔细,就会自然地把以前曾储存在大脑的信息提取出来,草草完成这个题,结果可想而知,自欺欺人了!正确的做法是学好语言,把语言学好了,掌握了语言、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在考试前熟悉一下考试题型,在考前一个月左右适当做一些中考、高考模拟考试训练。这样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中考、高考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是我们研创的英语“四位一体”中考、高考总复习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盖:也就是教语言,而不是教考试,英语学会了,考试就水到渠成了。据外研中心测试部和英语辅导报社专家多年研究和实验,我们发现全国95%的中考、高考英语总复习都是采用“三轮”、“三模”的车轮战术。您对这些英语复习教学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包:不仅仅是英语学科,中考英语和高考英语的题海车轮战更甚了,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英语学科又带了一个不好的头。英语中考、高考考试题题型中选择题占大多数,已经带了个坏头,再加上中、高考英语总复习又带头搞题海,这就使目前我国英语教学和考试招来一片骂声,也是“大刀向英语头上砍去”的主要原因。所以我认为教育综合改革从英语学科和英语考试改革入手,用考试改革倒逼教学改革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是英明之举,而抓住考试题型改革,逐渐减少选择题的份量,正是抓住考试改革的这个“牛鼻子”,值得大喜大贺。就中考、高考英语总复习教学模式来看,确实是很大部分地区和学校都采用那种最无效或低效的“三轮”复习法,有的个别重点学校采用“话题式”复习法,基本上都是草草提前结束课程教学,过早地进入复习题海,甚至大肆进行“一年高考,三年模拟”,不断搞周考、月考、联考、“一模”、“二模”、“三模”,甚至全天都有考试,全国一片题海。搞题海确实是一种教法,但它不是好的教法,是最坏的教法。教育局长、校长、老师和学生误认为做题就是学习,就能提高考试成绩,这是错误的,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就是牺牲大部分学生,而少数尖子生也是受害者。我曾做过调研,无论什么学校,大面积的英语学习成绩不佳是事实,所以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和内容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盖:您所带领的英语辅导报社几十年坚持在报刊产品中倡导要打牢语言基础,并预言未来考试势必会更加注重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这次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变化正是体现了这个思想和理念,您对此是不是很高兴?
包:当然高兴!不仅是高兴,更是兴奋,但这些改革和变化还远远不够。我几十年前就一直坚持认为,我国英语考试的改革主要应聚焦考试类型、考试的效度(内容)、考试的题型和考试应试教学,这四个方面是目前英语考试改革的当务之急。在这些方面,英语辅导报社和外研中心在国家领导人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已经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坚持二十多年,每年召开全国性中考、高考英语考试研讨会和中考、高考英语考试和考试应试复习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研创了符合中国国情、学情、教情的英语“四位一体”中考、高考总复习教学方法,并开发了大批成套的教学辅导资源,使全国千千万万的师生和学校受益。2014年新的高考英语和中考英语复习教学的“四位一体”教法方案已在2014年1月7日《中国教育报》上公布。此时又听闻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改革的喜讯,真是大快人心!
盖:您说改革力度还不够?您能不能谈谈今后英语中考、高考改革的趋势和路径?
包:目前我国的中考、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选择题仍然太多,真是匪夷所思,而别的学科的试题却没这么多。根据全世界教育考试与评价改革,特别是语言考试与评价改革的趋势,我国的英语考试改革的空间很大,前景是可期待的,路径是非常清晰的。单说中考、高考英语内容和题型改革,未来几年还会加大改革力度,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总的讲改革的重点就是在题型和内容上,听力考试应增加听写和缩写填空,适当增加英汉或汉英互译及一大一小两篇作文,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减少选择题型,在语篇中考查核心知识和技能翻译题型,上海市的高考英语试题早就采用翻译题型了,在一些省份的语文和英语试题中也已开始采用两个作文了。
盖:如您所说,那未来的高考试题不就像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的试题题型了吗?
包:对,越来越靠近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是教育部正式批准举办的,一开始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协办的全国性中学英语学科竞赛,之所以20余年长盛不衰,是因为这个竞赛是我国英语考试改革的试验田,因为竞赛是一种一次性的低风险考试,主要起到激励和预测作用,其实是英语学习能力的诊断性考评,正导向作用明显,已被全国和世界主要高校作为录取选拔新生的参考因素之一。二十多年来,我们利用NEPCS这个平台尝试采用了各种各样的题型,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为中考、高考英语考试改革起到了开路和试验作用。其实,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各年级初、决赛试题中,各种形式的选择题一直控制在30%之内,体现了很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可操作性,对日常教学的反拨作用也极好。
盖:不得不说您在测试方面研究是超前的,并且附诸实践,有先见之明!除了竞赛以外,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成绩测试(NEAT)系统与NEPCS的区别是什么?它与目前改革政策所倡导的教育社会化有什么关系?
包:是的,我们对考试与评价的研究和实验是全方位的。NEAT是已经研制并连续举办15年了,是全国性的学业成绩考试系统,是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中心联合研发的,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的支持,此考试覆盖全国从小学到高中九个年级,一年两考,是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考试系统,有望成为校内或社会化考试,以代替未来的中考、高考,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我们对平时的学习进展考试和其它国内外各类考试也有研究和实验,不一而足。
盖:包教授,您认为2014年高考英语试题题型的改革会对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特别是中考英语和高考英语应试教学带来什么变化?
包:对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影响会非常大,虽然高考改革和变化还远远不够。首先,那些热衷于搞题海的英语教辅报刊和图书都变成了废纸,还有网上在线辅导的题海、题库也不灵了。相比之下,《英语辅导报》和《考试与评价》的编辑和研发理念,恰恰在改革中体现了其符合教学和学习规律的质量优势,我们苦苦坚持20年“抗战”,终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美好春天。英语学科和英语考试是应试教育的重灾区,未来英语课堂教学和教师培训会加大力度。正如英国著名学者Rod Bolitho对我所讲:考试一改什么都会改。我们期待这些改革和变化像暴风雨一样快快到来,把广大师生从苦难深重的考试题海中解救出来。
盖:高考英语试题题型的变化会引起其它方面的变化,对此我们应有什么期许?
包:高考是指挥棒,对教学的反拨(washback)作用极大。从题型入手的高考英语改革会在各方面产生变化,但是我国英语教学积重难返,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即使是中考、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和内容的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谈整个英语教学的改革那就更复杂了,任重而道远,永无穷期,我们正在路上。
盖:题型有些变化,会不会引起新的一轮题海大战,不但不减负,老师、学生们又会一头扎进大量的新题型训练中去,反而增负?
包:极有可能,这正是我担心的事。实际上,照着旧题进行无效重复题海训练和模仿新题型进行过度模拟训练都是错误的。新的题型提前半年的公布也可能引起更多的模拟训练,这对高考英语有百害而无一利,正确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有条不紊地开展总复习教学。
盖:我代表本刊的教师读者特别感谢您的答疑析难。谢谢!
文章录入:maisie&&&&责任编辑:frog&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普通,根据颁布的《》,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国家教育考试,全国各地均于每年的6月7日开考并依各省情况持续2至3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高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的。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入学考试。[1]外文名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简&&&&称高考考试科目3+X(一般省区)类&&&&型普通全日制目&&&&的为社会输入更多高质量人才
普通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定义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高考以省为单位。虽然名义上为全国统一考试,但部分地区自2001年起全面或部份采用自主命题的试卷,如京、沪、津、渝、鲁、苏、湘、闽、川、赣、皖、浙、陕、宁、辽、鄂、粤、琼等省市。
高考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由中国教育部统一划定(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根据个人选择而不同,必考内容为语文、数学和外语,选考内容因考试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目前除必考的三门科目外,考生还将根据所学种类参考综合科考试。综合科分为文科,理科两类。文科综合包含了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种类包含了生物,化学,物理。
高考这个名词在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大陆,高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的简称,分有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它是考生进入大学和选择大学资格的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考试之一。在,高考则被理解为当地公务人员高等考试;决定学生能够进入大学就读的资格考试称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高考则是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此外,美国的SAT推理测试有时会被俗称为“美国高考”。2015年全国各地普通高考报名时间汇总[2]
省份网上报名时间北京提交申请:11月9日8时至12日20时  填报缴费:11月17日8时至20日20时天津网上报名:11月17日至11月30日  现场确认:12月1至12月5日上海网上报名:11月19日10时至21日10时  现场确认:11月24日至25日重庆报名时间:11月28日-12月5日河北网上填报:11月25日至29日  报名确认:12月1日至5日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为6月7日、8日。由于部分省(市)按新方案实施高考或科目设置不同,高考结束时间不一。其中,上海市、浙江省于9日上午结束;江苏省、海南省于9日下午结束。
省份6月7日6月8日6月9日9:00-11:3015:00-17:009:00-11:3015:00-17:009:00-11:3015:00-17:00北京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天津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15:00-16:40)  黑龙江语文/汉语数学文综/理综外语朝鲜语文/  蒙古语文 辽宁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吉林语文/朝语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16:50 听力测试)  内蒙古语文/高职语文/  高职蒙古语文/  民族汉考三级数学/高职数学/  高职数学(蒙)文综/理综/  高职专业课综合外语(含听力测试)/  高职外语(不含听力)蒙语甲/  蒙语乙/  朝语语文 宁夏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陕西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山西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河北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河南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山东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西藏语文/汉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藏语文 新疆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汉语蒙语文双语班英语甘肃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青海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含听力)藏语文/蒙语文民族汉考(MHK)  (含听力)湖北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安徽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上海语文数学政、历、地、物、化、生命科学   外语   浙江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自选模块 江苏语文(文科生加试30分钟附加题)数学(理科生加试30分钟附加题)/外语物理/历史   9:00—10:40化学/生物/政治/地理  15:00-16:40江西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湖南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福建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四川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重庆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贵州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云南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广西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广东语文数学文综/理综外语  海南语文数学政治/物理  9:00—10:30外语历史/化学  9:00—10:30地理/生物 15:00—16:30
  参加高考,首先要取得报考资格。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考生报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1.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健康。
3.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4.报考军队院校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男女比例有一定限制;③身体条件必须符合军队院校体检标准。
6.报考公安部所属院校年龄不超过22周岁(外语专业不超过20周岁)。
7.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可以报考。报名时须持有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具有高等教育学历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应届毕业生之外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在校生;
被普通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到报名时不满一年者;
因触犯刑律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采用笔试方式。考试科目根据个人选择而不同。必考内容为、和。其他科目的考试方式分别为:
江苏:使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方式;
河南:使用“3+X”方式;
上海:使用“3+1+X”方式(2011年及以前)、“3+1”方式(2012年起);
其他部分地区:使用必考科+文科综合或必考科+理科综合;
部分课改地区(2007年施行):使用必考科+文/理科综合+整体综合(包括音乐美术等科目)。[3]
“3+2”考试制度
“3”指“语文、数学、外语”、“2”指文科“、历史、地理之中选2”、理科“物理、化学、生物之中选2”
“3+X”的考试制度即是在“3+2”的基础上实行的改革。[3]
“3+X”考试制度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验教育体制改革实行的实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行。考试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理工类考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测试;文史类考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测试。理科综合测试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科综合测试包括政治、地理、历史三科。理工类和文史类的语文和英语试卷相同,而文史类的数学试卷较理工类简单。[3]
“4+X”考试制度
这是广东省新课标改革后使用的考试制度。(自2010年起广东改革使用“3+X”考试制度)
考生分为文、理两类,每位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或两个专业,其中文科考生可以选择政治、历史与地理之中的一个或两个(政治与地理不能兼选),理科考生可以选择物理、化学与生物之中的一个或两个(物理与生物不能兼选)。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参加语文与英语的考试,而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分别参加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的考试,以及文科基础与理科基础的考试,再加上一科或两科的X科,就成为了如今的“4+X”的考试制度。[3]
“3+1+X”和“3+1”考试制度
“3+1+X”是引入综合科目后实施至2011年的高考制度。2012年起改为“3+1”制度,“X”即“综合能力测试”被取消,满分由630分降至600分。
“3”即“、、”,每门满分150分。
“1”即“相关科目”,为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从“、、、、、”6门学科中任选的一门。相关科目在本科层次院校录取时满分为150分,在高职专科层次院校录取时不计入总分。因此考生若认为本科无望时可以单报文科(或理科)而放弃相关科目的考试。
“X”为“综合能力测试”,有文科卷和理科卷两种,选考政、史、地之一或单报文科的考生使用文科卷,选考理、化、生之一或单报理科的考生使用理科卷。综合能力测试无论文理卷,均包含“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学科的试题(文科卷的第一卷选择题中,文科题较理科题多些,反之亦然;第二卷文理两卷则完全一样)。综合能力测试的卷面满分为150分,考生的卷面得分乘以0.2后计入高考总分(即实际满分为30分)。综合卷的试题更加偏重于测试考生的人文素养和,与其它科目相比,对具体知识的要求不高。
在2002年实施的“3+1”与上海市现在的“3+1”制度不同,考生除了考语、数、外三个单科外,还要不分文理参加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六科的大综合。[3]
“3+2+X”考试制度
这是江苏省权衡其他考试制度于2003年实施的具有试验性质的高考制度(2004年仍然使用)。
“3”即“语文、数学、外语”。
“2”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学生根据自己兴趣任选两门。
“X”为“理科和文科综合考试”,不记入总分,仅供高校录取时参考。[3]
“3+X+1”考试制度
这是中国大陆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3”指语文、数学、外语,是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
“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理科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1”指基本能力测试,包括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这一项考试制度在2007年的高考中将首次在山东实行。
日,第一次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在山东。测试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分值100分,按0.6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即60分。
日,山东最后一次基本能力考试。2014年起采用3+X模式。 2008年和2009年高考,广东高考的“+1”(即理科/文科基础)采用150分制,共75个选择题。理科基础卷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各18题,政治、历史、地理各7题。文科基础卷与之刚好相反。从2010年起,广东将采用“3+理科(或文科)综合”模式。[3]
2014年最新高考制度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根据这些改革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将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分分计较等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千百万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4]除了考试分数外,还有多种加分途径,如少数民族子女,烈士子女,竞赛获一等奖,国家级运动员,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服役期间立功,在艰苦地区就读等。加分从10分到20分为限。然而这些加分规定在实行的过程中并不十分严格,导致一些人依靠非法手段获得加分资格,许多“不起眼”的项目如无线电测向、航模作假现象极为严重。或者以某些不违法但不符合相关规定精神的方式取得加分资格。比如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搬迁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并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考生资格参加考试等。[5]2011年起,教育部等部门规范调整高考加分项目和保送政策,紧缩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体育特长生等加分与保送政策,并要求将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考生名单予以公示。各省份也开始缩减高考加分项目。[6]今年高等学校在全国招生继续实行计算机,即各省(自治区、)高招办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送到招生院校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招生学校审阅考生电子档案决定录取与否。包括考生登记表、体检表及综合信息。
简单地说,考生档案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处于同一批次所有招生学校在同一时间里,都审录同一志愿的考生档案,即同批录取学校都先审录第一志愿,再同时审录二志愿考生档案,以此类推。
在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网上采取调剂志愿的办法。按考生的相关志愿,将愿意服从分配的考生档案材料,从高分到低分提供学校在网上录取。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目前所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主要有“提前批”(主要是艺术、体育、外交、军事类院校以及香港院校)、“第一批”()、“第二批”(普通本科大学)、“第三批”(专科学校或者专科专业,但在部分省市该批次为本科大学所办独立学院的专门批次)、“第四批”(高职院校,但在部分省市该批次为专科批次)、“第五批”(在部分省市该批次为高职院校批次)等。考生填报自己所想进入的大学,每个批次可以选择4-6个学校志愿。每个大学自主决定对每个省份考生的录取分数和名额。达到分数要求的考生将按照其志愿顺序被大学录取。
目前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共有三种:
在部分地区(北京、上海),实行考前填报志愿。即考生在高考之前就填报志愿。
在有些地区(黑龙江(2013年以前)、辽宁(2014年以前)、新疆),实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即考生在高考结束之后、分数公布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按照下发的标准答案,估计自己的考试分数,并按照估计的分数填报志愿。
在有些地区(其余大多数省市),实行出分后填报志愿。即考生在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以及各批次分数线后再填报志愿。
这三种制度各有利弊。
录取方式: 多数采用网上录取,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建立全国大学生招生远程录取、学籍学历管理、毕业生远程就业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系统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初中毕业即可,但须 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1977年高考准考证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日至9月25日,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确定高考招生办法。具体包括: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从此开始恢复。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78年,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年全国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比例为27:1。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届高考考场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后续几年中,高校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目前全国大多省区市均实行了“3+X方案。”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2001年,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进行了此项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的试点工作。截至2007年,已有53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实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终于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会有所延长,如江苏、广东),高考告别酷暑。
2007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即将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上百万青年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高考。而此前,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已在中国消失了10年。
这年高考,积聚了太久的希望。那是渴望了太久的梦想,那是压抑了太久的信念;那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那是一个国家重建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开始。恢复高考不仅是简单恢复一个入学考试,而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发生改变。
恢复高考后,全国50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经历了人生中最具变革意义之一的挑战。
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第二次高考举行,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两届“幸运儿”在1978年春、秋分别入学。
资料显示,当年570万考生大军一下子涌进了考场,而被入取的只有27.3万人,录取比例29:1,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止于高考本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拾回了三样很重要的东西。
稳定: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了普通个体通向上层的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中国社会形成“稳定结构”的主要原因,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价值观:恢复高考相当于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知识的价值,这对当年社会风气的扭转起了很大作用。
科学与民主:恢复高考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架构重新回到现代社会的轨道上。这对高等教育后来二三十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中国产生延续五四启蒙思想的人才,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余年。在这30多年里,高考为国家,为社会选拔了一大批栋梁之才,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是在这30多年里,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紧。30多年来,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然而,高考恢复30多年来众多弊端凸现:高校学费猛涨,贫困学子无力承担高额学费;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负债运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全国高考录取线不一导致高考移民问题等等。高考必须改革,但改革之路何在:一考还是多考,甚至取消高考?!这一切将留待人们去思考……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贴吧黑名单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