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系2015年研究生调剂剂到哪里学习最好

同样在女导师手下干过、也听说过不少奇葩导师故事的飘过~&br&依个人经验,你列举的这些和导师性别无关。我的硕士导师权责分明,谁有结果可以发表就带谁去开会,报账有专人。她要求很严,脾气不算好,组会上如果不满意可以骂到你哭(不管男女)。&br&&br&看到你的描述,至少你认为,你的导师不喜欢你,或者偏爱其他学生。&br&这种情况存在,我们说两个人“不搭”。毕竟你选择导师的时候优先考虑是科研方向,而不是个人性格啥的(这太难了,你和你gf 时不时还会吵架呢)。所以,真的存在那种情况,就是导师也不坏,你也不坏,但是你们就是处不到一起。这种情况,如果已经不可能在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换导师,建议你尽量相处吧,硕士两年就结束了,毕业走人两不相干。&br&&br&但是还有更多的情况,是学生的问题。要命的是,学生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b&下面的情况仅举例&/b&,请题主不要认为这是我对你的攻击:&br&&br&比如你的导师是科研型的,而你偏偏对科研完全无感,进实验室三个月了还说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导师恐怕也只好把报账工作交给你了。这个情况我昨天刚听一位教授抱怨过。&br&&br&比如你和别人一起做项目,你做了很多测试不假,但是数据交到导师那里,你的都不能用,而另一位同学由于对项目了解深刻/和导师沟通充分/......数据系统性好,图片漂亮文字清晰,最后完成的文章大都用他的数据,署名时当然他第一。&u&我最怀疑的就是你对导师“权责不明”这个指控,因为我想不出任何导师需要巴结另一位同学的理由。&/u&我见过为了某个毕不了业的学生、多剥削一点能干学生的导师,还很少见对于同样水平的学生、剥削一个讨好另一个的导师。唯一的情况是一次一位印度朋友向我抱怨他的韩国导师偏袒韩国人,每每他做出起色就让他换课题,原来的课题交给韩国学生做,但如今他博士第三年,也已经三篇文章,毕业指日可待了。&br&&br&比如开会,我的导师就不会带没有拿得出手的研究的学生,有能干的师兄一年出国两趟,也有苦苦挣扎的师姐两三年才去一个国内的小会。&br&&br&至于按照导师的想法做事,——我假定你遇到的问题是自主权不够,而不是被放羊没人管。首先,这是她的项目她的钱,&u&她没有义务用她申到的钱养你的兴趣。&/u&其次,学生的全新想法,其实靠谱的不太多。但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你的实验体系内,因为你甚至比导师更熟悉这个体系,有好想法是很可能的。去告诉导师,导师不支持也是很可能的,哈哈。解决办法呢?当然是有的。&br&办法是在完全导师交给你的实验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实验。有起色了,再汇报给导师,她自然会支持。我们就是这样干的,次次见效。没错,这意味着更大的工作量。&br&&br&多罗嗦几句给命苦、拿到死做不出结果的课题的同学们(所谓bad project)。我有个大我一届的硕士师兄,硕士两年换了四个课题,因为导师给他的课题偏偏都难得要死、两年的硕士生搞不定的那种。当然一直也没什么好结果,曾经一度导师认为他工作不力,想让他转去别的实验室。我从没听他抱怨过,只是做实验,汇报,做实验。终于导师意识到没有好数据不是他的错了(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和导师沟通的),最后的最后推了他一把,半年内发掉一篇J.Mater.Chem.,及时毕业走了。毕业那年是09年金融危机,大半年没找到工作,还是不见他抱怨。最后找到一个外企,现在做的风生水起。这个师兄是我敬佩的人之一。&br&&br&最后我想问一个问题:发不了好文章,意味着没有好的研究成果,意味着没有成系统的、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意味着没有好的指导思想或足够的工作量,你觉得这个责任主要在谁?
同样在女导师手下干过、也听说过不少奇葩导师故事的飘过~依个人经验,你列举的这些和导师性别无关。我的硕士导师权责分明,谁有结果可以发表就带谁去开会,报账有专人。她要求很严,脾气不算好,组会上如果不满意可以骂到你哭(不管男女)。看到你的描述,…
来自子话题:
&p&知乎处女答!&/p&&p&先上结论:&b&不想再有第二次这样的体验!&/b&&/p&&p&首先来说说我当时写第一篇英文SCI的motivation吧。&/p&&br&&p&当时的目的其实挺功利的。一直想要申请个国外好一点的学校(有名校情结),因此很早就做了准备,我知道要申请好学校拿到全奖最好要出SCI paper。于是在大一的时候利用我们学校提供的本科生科研机会,我去找了我感兴趣的一个导师,第一年干了一些简单的事情,熟悉了一下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自己对这个专业比较感兴趣,所以大一的时候自己自学了一些。到了大二,可能是导师觉得我这个人还比较靠谱吧,就把我拉到导师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组里面去旁听组会,那个时候是四年前(时间过得好快)我读大二第二学期的事情。当时我觉得挺开心的,能够和研究生和博士生们混在一起这样出SCI论文的概率也高了一些。&/p&&p&然后重点来讲讲过程吧。&/p&&p&导师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明确跟我讲,虽然我是本科生,但是他会像要求一个研究生一样来要求我。具体来讲,就是每个星期要做研究,然后在组会上汇报进展。这对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当时自己还要上很多课,有的任课老师还很奇葩,比如江电工(上交童鞋都知道)这种自称能上一百门课、上课不讲电工却讲如何侵吞国有资产(哔——)如何做假账(哔——)中国经济如何崩盘(哔——)、而且挂掉三分之一学生的老师。对于出国的学生,GPA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每门课都必须要认真对待。这样就把大量课余时间花在做作业上。最犯贱的就是当时还报了GRE,因为那是最后一次老G,我想赶最后的末班车,因此每天又要花时间在背单词写作文做习题上面。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p&&br&&p&&b&根本没有时间做研究啊!!!&/b&&/p&&br&&p&&b&组会的时候汇报什么东西啊!!!&/b&&/p&&br&&p&&b&要被导师骂死了啊!!!&/b&&/p&&br&&p&等到第一次例会的时候我把粗略算的一些结果汇报了一下,当时其他人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于是导师就火了,把当时在场的十来个学生(包括我)统统骂了一遍。我心里想这TMD不公平啊,我一个弱弱的本科生怎么能和他们研究生比呢!况且还有那么多课要上,根本没有时间做研究!&/p&&br&&p&但是,理智告诉我,不做研究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就没有paper,没有paper就申不到好学校,像我们这种穷人家的孩子就要成为失学骚年了!!!不过俗话说得好,&b&时间就像事业线,挤一挤总是有的&/b&。晚上十点钟新图关门了,别人回寝室把妹搞基,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去自习教室做研究啊!(对了,当时在做计算模型,所以一台笔记本足矣)而且往往是得先花一个小时背GRE单词,然后才能正式开始干活。(真的很忙)不光要算,还要把算完的结果处理好,在例会的时候汇报,要是结果处理的不清楚又要被导师骂啊!&_&泪目。。。这样每天基本上要搞到凌晨两三点,早上7点多还要爬起来上课啊!!!真是半条命没有了。。。现在回来看,还是要感慨一句年纪轻就是好!&/p&&br&&p&做了三个月,差不多有些成果了,就和老板提出写一篇英文的SCI,档次不算高,是我们这个行当里面B类的期刊,不及 &a data-hash=&314d2bdadc49& href=&/people/314d2bdadc4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14d2bdadc49&&@印子斐&/a&
刚发的A类期刊,因为我也有自知之明,水平很烂(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导师也鼓励我发文章。自己觉得英文水平还可以,没用太多时间,就写完了草稿给导师看了。导师修改完了准备投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p&&p&我们用的代码是别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给的,而这位老教授看了文章之后觉得水平太差因此不让发。导师和这位老教授沟通了很长时间,但是这位八十多岁的老教授就是不答应。后来导师没办法了,讲不过他,就和我说:“要不咱们就发交大学报吧,江学长也在上面发过文章的。”&/p&&img src=&/e62bd5405cdbf5bd7b965c_b.jpg&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e62bd5405cdbf5bd7b965c_r.jpg&&&br&&p&我觉得不行,我们中国学生虽然读书比西方学生都用功,但做来做去的东西啊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怎么能和江学长发同样档次的期刊呢,这样肯定不行!我向导师提议,您看,我这么日夜操劳,也挺不容易的,要不您就别告诉那位老教授了,咱们把这文章偷偷发出去吧!导师沉思良久,说,这样吧,你在最后致谢一下这位老教授,咱们就把文章发掉吧!他记性也不太好,一会儿就忘记了!&/p&&br&&p&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在11年底把文章投出去了。这距离改完文章已经有半年了。三个月后我们收到了审稿人的意见,通知推荐录用,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人生中的第一篇英文SCI就这样发表了。&/p&&p&后来到了剑桥,碰到当时负责评审奖学金的教授,他说给我奖学金&b&最重要&/b&的原因就是因为本科生能发SCI的人很少,所以就给了。&/p&&p&从现在的眼光看四年前,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有什么样的信念和能量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么坚持着。如果现在让我在剑桥再向当年这么来一遍,估计我是不愿意的。如果题主想要从这个回答里带走一些有用的东西,那么就请带走下面两条吧(多了也记不住):&/p&&br&&p&&b&(1)
利用好你的导师(人品、科研、英文。。。)&/b&&/p&&p&&b&(2)
坚持信念&/b&&/p&&br&&p&稍微解释一下,信念是指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出来。因为题主问的是写第一篇英文SCI,不是问拿诺贝尔奖。我想,理智的导师都不会定个太难的题目,一种方法不行了,就按照导师的意见换一种方法,导师给你这个题目,就一定能够通过某种方法做出点什么新的东西出来。具体经历可以看看 &a data-hash=&314d2bdadc49& href=&/people/314d2bdadc4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14d2bdadc49&&@印子斐&/a&
的答案。做科研不需要自己很聪明,&b&要勤奋,习惯暂时的失败,再加上大家的讨论,&/b&就出来了。&/p&&p&等到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导师和我说,当时同意我发表就是因为看到我这么坚持,作为一个本科生,要上课,要背单词,要申请出国,要做作业,要做科研,真的不容易,换了别人根本是不答应的(导师对发文章的要求一向很高)&/p&&br&&p&最后再用马云的一句鸡汤结束: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p&&br&&p&祝愿题主发文顺利!&/p&
知乎处女答!先上结论:不想再有第二次这样的体验!首先来说说我当时写第一篇英文SCI的motivation吧。当时的目的其实挺功利的。一直想要申请个国外好一点的学校(有名校情结),因此很早就做了准备,我知道要申请好学校拿到全奖最好要出SCI paper。于是在大…
我们这有个教授,在他专业领域也是鼎鼎大名那种。但是,因为独居,性格有点怪异。过年那几天,我也记不清具体是初几,一个电话打给他博士,让他第二天务必出现。这博士风风火火买了一张飞机票,当天的飞机票,好贵的。来到那教授家,教授告诉他,去给我买几个鸡蛋吧,对,就是买鸡蛋。。。买完回来,教授告诉他你回去吧,回去吧。。。
我们这有个教授,在他专业领域也是鼎鼎大名那种。但是,因为独居,性格有点怪异。过年那几天,我也记不清具体是初几,一个电话打给他博士,让他第二天务必出现。这博士风风火火买了一张飞机票,当天的飞机票,好贵的。来到那教授家,教授告诉他,去给我买几…
来自子话题:
我觉得龙泉寺不错,鄙校和隔壁学校都有很多大师兄在那里。
我觉得龙泉寺不错,鄙校和隔壁学校都有很多大师兄在那里。
我爸告诉我研究生别管看啥书了 找对象最重要 = =
我爸告诉我研究生别管看啥书了 找对象最重要 = =
实习是最佳答案。英语研究生,最好能够找到一个职业方向。当然最easy的回答,是去新东方教英语。但英语也有方向,比如老俞是词汇、王强是口语、包凡一写作,他们都做出了大事业。对于英语(语言类)研究生,你选择的职业方向未必限于语言方向。职业方向最核心的,是要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兴趣,去寻找你的未来。一般而言,你的兴趣,会导致你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方向,而这个方向,一般都能够导致一个profitable的job,career and business。说个同样easy 的选择:文字工作,从写作开始,最后成为陈彤(编辑、主管、新浪大佬)、陈年(编辑、卓越卖书、电商高管、创建凡客)、沈浩波(写作、编辑、编书、创建磨铁文化)这样的人。所以,结论是:你必须对某种东西有兴趣,有激情,有痴迷,然后让它导向职业方向,最后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一点出息也不会有。
实习是最佳答案。英语研究生,最好能够找到一个职业方向。当然最easy的回答,是去新东方教英语。但英语也有方向,比如老俞是词汇、王强是口语、包凡一写作,他们都做出了大事业。对于英语(语言类)研究生,你选择的职业方向未必限于语言方向。职业方向最核…
来自子话题:
杞忧呢。眼界因为读了phd而狭隘是错觉。你高估了自己读phd前的视野,而低估了现在的。除非发生严重的导致智力衰退的事故,随着知识积累,能够被自我知性所理解、把握的领域渐次展开,视野亦随之增广,这应当无疑义。你有此问,正是因为接触了太多自己看不透的领域,由此产生的焦虑感所致。你所缺的,不是视野,而是从这些陌生的信息中甄选出有益要素加以消化利用的思维体系,这是只有在研究与思考中才能逐渐成长的东西。嘛,要注意的惟有不要因为压力过重而损伤好奇心啊。前者是食草性的,后者是食肉性的。切忌从好奇的追猎者堕为被死线追赶的兔子。&br&&br&至于你提到的那些前辈,因为年代、年龄、出身、甚至可能智力与你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呢。大部分几率,你毕生都不会有他们的成就,但也有可能会成为他们一样的巨擘。无论怎样都好,反正你又不是为了成为他们一样的人才选择现在这条路的。更何况,你们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过去的传说刻在神坛上便好,现在还是赶紧磨刀应对眼前的猎物吧。猎人的视野,乃由猎物血祭而成。
杞忧呢。眼界因为读了phd而狭隘是错觉。你高估了自己读phd前的视野,而低估了现在的。除非发生严重的导致智力衰退的事故,随着知识积累,能够被自我知性所理解、把握的领域渐次展开,视野亦随之增广,这应当无疑义。你有此问,正是因为接触了太多自己看不透…
来自子话题:
其他专业不清楚,我讲讲Business School的专业(尤其是金融)的大致情况。&br&&br&美国目前开设PhD Finance的高校约100所,平均来说每所学校每年招生不超过五个,关于学费问题,一般是这样的:只要学校决定录取你,学费全免,同时给予录取的学生Graduate Assistantship,在系里面担任Research Assistant和/或Teaching Assistant的工作,一到两年以后还要担任Instructor,即全权负责一门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少数学校高年级PhD学生甚至可能承担一门研究生/MBA课程的教学工作)。然后学校会支付学生stipend,即工资。目前比较正常的市场行情是大约$20,000 - $30,000左右一年。不少学校如果PhD学生在Summer学期教课的话,会另外支付stipend,行情大约$2000到$5000不等。另外,有的学校在Stipend的基础上还会给Fellowship等奖学金,这笔钱不需要学生在系里做额外的Service,小则几千,多则几万,一般视学生录取时的各项条件优劣而定。笔者还见过某学校在录取第一年会一次性给$1500的安家费。&br&&br&另外,学校会支付或者部分支付学生的医疗保险的保费(几百到上千美金一年)。学生则一般需要支付除学费以外的一些杂费(比如图书馆费、校园公交费、IT费、活动费等等),但这些杂费的金额一般都不高。&br&&br&这种形态一般在商学院的各个专业中普遍适用。但以上只是一般情况,有的学校录取的学生未必都会给全奖,但大致的行情应该如上所述。欢迎其他学校PhD同仁做补充。
其他专业不清楚,我讲讲Business School的专业(尤其是金融)的大致情况。美国目前开设PhD Finance的高校约100所,平均来说每所学校每年招生不超过五个,关于学费问题,一般是这样的:只要学校决定录取你,学费全免,同时给予录取的学生Graduate Assistants…
一个人成为一个博士的前提条件是他创造了新的知识,硕士没有这种要求。
一个人成为一个博士的前提条件是他创造了新的知识,硕士没有这种要求。
更新:&br&大家不要猜了,只是给大家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最jp的导师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满足大家好奇心的。而且我与该老师没有任何交集,一切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无法对真实性负责,请勿当真。&br&--------------------------------------------------------------------------&br&说一个隔壁实验室的事情吧……&br&背景:美国某工科top10的大学,专排top20。&br&&br&这个教授是中国人,组会一直安排在半夜。据说组会是这样的,所有人站在外面,一个一个进来汇报,其他人必须在外面等着。给三四个phd安排共同一台电脑,且非常push学生发论文,有的人被逼迫要求最短一周写一篇论文,在某两三个IEEE会议上常年灌水。&br&&br&经常探各个学生的口风,让他们揭露其他学生说他的坏话,然后第一时间打电话当面质问。导致学生们也经常崩溃,只能跟其他组的同学抱怨,苦不堪言。他的学生大部分没读完PhD就离开了,不过最后还是有幸存的几个人,大部分转成master早早毕业走人了,或者申请其他学校去了。读完PhD的那几个人大部分在工业界混得越来越惨……&br&&br&此君也教课,一学期上课的内容相当于其他老师一周的内容,而且英语不好,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和玩电脑。但是因为给分非常高(80%的A),而且不留作业,只有一个10分钟可以做完的Project和一个take home的期末考试,因此每学期都爆满,因为大家也都想混个A……当然,他最变态的是,得B的都是中国人,而且从来都是随机的,哪怕你觉得你自己表现的真的是非常的好,最后也有可能莫名其妙得个B……&br&&br&对了,这个人酷爱健身,所以总去健身中心,但是年事已高,打篮球拼不过体力,于是此君时常踢裆,大家打篮球时都躲着他走……
更新:大家不要猜了,只是给大家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最jp的导师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满足大家好奇心的。而且我与该老师没有任何交集,一切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无法对真实性负责,请勿当真。----------------------------------------------------------------…
&p&1. 有直路可走还叫做研究?&/p&&p&2. 我做的领域最难的阶段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本来就是曲折的,但是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啊。&/p&
1. 有直路可走还叫做研究?2. 我做的领域最难的阶段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本来就是曲折的,但是这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啊。
不准备读博,想搞设计的,多看些钢结构,高等钢筋混凝土方面的东西,学好有限元分析软件,有条件的在在读期间做两个像样的设计,并深入熟悉规范,搜集储备一些知名大设计院现成的图纸。有空把注册师基础课考过,年限够了的同学,争取把专业考过,为以后就业铺平道路。好多导师说,这些都是“术”,要注意内涵,对于准备工作的同学来说,我觉得没有“术”,就谈不上内涵,该武装的一定要武装好。&br&准备读博的,那就不一样了,现在就要考虑方向,夯实研究需要的基本知识,比如搞地震响应的,现在就要把结构动力学,随机振动学好,习题认认真真做好,同事熟练掌握matlab或其它编程语言,和自己未来的博士生导师沟通,阅读些文献,了解研究项目状况。
不准备读博,想搞设计的,多看些钢结构,高等钢筋混凝土方面的东西,学好有限元分析软件,有条件的在在读期间做两个像样的设计,并深入熟悉规范,搜集储备一些知名大设计院现成的图纸。有空把注册师基础课考过,年限够了的同学,争取把专业考过,为以后就业…
(刚刚吐血开完组会,心情放松来写个长答案)&br&&br&我的硕士导师非常严厉,而我的博士导师非常放羊......二者水平都很高。&br&&br&我经历过 / 听说过的高水平导师有这么几种:&br&1. 平日严厉型&br&如我的硕士导师,日本回来的。一个学生需要每两周一次做实验汇报,每学期讲一次文献(三篇,从文章背景到文章结果到对我们组的启发,全部理清楚),每学期做一次总结,总结的方式是把一学期的结果写成英文的论文草稿——正式写小论文的时候拿几个总结改个十遍八遍就出来了。&br&作息无强制要求,但她本人十分刻苦,早八点半到晚十点在办公室。所以看到你经常上班时间缺席 / 逛论坛 肯定要骂。如果你总是坐在电脑前她也会说你,因为我们是个做纳米材料的组,实验是王道。&br&每周六组会,周六下午到周日下午是实验室默认的休息时间。周日晚上她会来,一半人也会来。&br&寒暑假去公司实习是不被允许的。&br&思路清晰,十几个学生,每次汇报她扫一眼就知道你的实验进度,卡壳的时候找她讨论,常常能得到有用的指点。&br&一般来说是她出 idea,学生往这个方向做实验。她不会指导你做每一个实验,除非是对于需要力挺毕业的学生。&br&影响因子 3 以下的杂志,我们一般不投。毕业要求是硕士1篇,博士3篇,硕博连读5篇。近几年实验室每年有10篇左右文章发表。&br&我硕士导师的原则是:进组的人,不管你打算以后如何,一律照科研方向培养;组里骂你到死,对外只说你的好,用她的话说 “我们组出去的学生都是优秀的”。&br&&br&2. 平日不严毕业严型&br&兄弟院校的一位院士,美国回来的。据他的学生说,他平日里不会盯着你,但是你的表现如何,会体现在你的毕业成绩,或是他给你写的推荐信上。&br&&br&3.放羊型&br&一般这种导师多见于功成名就不差钱不差文章的。我的博士导师(德国人),虽说不上功成名就,但的确不差过日子钱,也没动力去评教授。因此水平虽在(在贝尔实验室呆过,n 篇 PRL,学生都是教授了),但是有些事情上很不靠谱,比如会在我读完两年刚刚开始第三年的时候忽然发现没钱给我发工资了,或者在11月紧急召集组会说啊呀怎么办我们今年一篇文章都没有我怎么给大老板交代啊呀呀呀……&br&呃,跑题了。总之,我目前的老板是:10点之前绝对见不到人,每年休假两个月,每天午饭后绝对会出现在咖啡角侃大山1+小时,和你讨论工作一不小心就离题万里开侃……&br&呃,又跑题了……(好深的怨念)&br&他的想法是:博士生早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对自己负责总应该做得到;并且既然你申请博士了,说明你总算是 smart 的,计划个把实验总没问题;再不济,能不能按时毕业你总该有数吧。那么还不如让你自己摸爬滚打成长的快些。(话外音:我也少操心些啊哈哈哈)&br&我申请他的博士,是又一次转行。本科学生物,硕士做材料,这次则是结结实实的物理了。因此他的不干涉,对我而言,意味着大把的自由时间,可以恶补基础知识。他爱侃,对我而言,意味着我可以拿小白问题、甚至看不懂的文献去找他,让他给讲个深入浅出。&br&噢对了,我的自控力也不好。但是有这么几件事情约束着我:1)上课,我的博士项目需要一定学分,因此我特地选了一门随机过程,不一定真的有用(最后还是有点用的),主要目的是磨磨脑子,让自己习惯数学/物理思维。2)毕业压力,欧洲的博士是这样的:项目给你两年半到三年半不等时间的钱,毕不了业后果自负——没有钱我连签证都延不了的。3)组里同事的压力,都是一群会学会玩让你看着想自杀的家伙。4)家里的&a data-title=&@陳浩&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828da5d68a& href=&/people/828da5d68a& data-tip=&p$b$828da5d68a&&@陳浩&/a& 童鞋。&br&此外,每隔一段时间(半年到一年)和导师谈一次,看看进度对不对,是不是必须加快了否则毕业就危险了。&br&最近一次讨论,导师说,看来你也成了个做理论的嘛。&br&&br&题主童鞋的导师属于哪一种呢?
(刚刚吐血开完组会,心情放松来写个长答案)我的硕士导师非常严厉,而我的博士导师非常放羊......二者水平都很高。我经历过 / 听说过的高水平导师有这么几种:1. 平日严厉型如我的硕士导师,日本回来的。一个学生需要每两周一次做实验汇报,每学期讲一次文…
来自子话题:
&p&比较理想的是:&/p&&br&&p&25岁20w。&/p&&p&30岁50w。&/p&&p&35岁100w。&/p&&p&40岁200w。&/p&&p&…&/p&
比较理想的是:25岁20w。30岁50w。35岁100w。40岁200w。…
来自子话题:
直博生是一个至少五年左右的稳定的科研人手,不像研究生,你培养两三年,好不容易能独立承担任务了,也该毕业了。这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是比较有利的。&br&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科研的情况下选择了直博,就意味着你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发现博士毕业的要求你自己很难达到的话, 就要面临一旦放弃退出,就只有一个本科学历和学位的尴尬局面。&br&直博意味着你在不十分清楚科研是怎样的道路的情况下,放弃了做其他选择的机会。
直博生是一个至少五年左右的稳定的科研人手,不像研究生,你培养两三年,好不容易能独立承担任务了,也该毕业了。这对于学校来说当然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在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科研的情况下选择了直博,就意味着你发现自己不适合做科研,…
来自子话题:
就我所见,美国基础学科的PhD最终能拿到tenure-track AP的大概不超过百分之十,当然当上AP以后评tenure也是有很大压力的,不过除了少数牛校,AP评tenure的淘汰率不是那么高。当然难不难也要看方向,应用物理、应用数学某些方向博士毕业就可以直接AP,去牛校做一两年博后是为了镀金去更好的地方。搞生物的不做个五六年博后,手里没有几篇大文章和一定的基金,当faculty的门都没有。如果限制在中国人这个范围内,由于语言、交流能力、关系网的欠缺,这个比例大概还要除以个2到5。现在光一个哈佛就有2万多博士后,不少基础科学专业随便一个三流烂校一个tenure-track位置都是上千人在抢,每个能拿到面试的人的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如果你选了个火坑专业,在美国当faculty的难度可想而知。&br&&br&在美国当不上faculty的出路就五花八门了,工科的直接去工业界不用多说;自己做的还可以只是因为方向冷门、英语不好、人脉不广等等原因和faculty失之交臂的人海归回国的比较多;搞物理的可以去当矿工(quant)或者码工;搞数学的矿工、码工、油工均可;英语水平接近母语的可以去小的teaching school教书;国内医学院毕业的可以考board想办法在美国当医生。当然上面说的这些都还算是前途光明,更惨一点的还有大批30多岁拖家带口从头开始再读一个master的,有快四十岁熬到一张绿卡转行干护士的,自杀的或者杀人的说起来也不是没有。更多的人是在博士后这个烂坑里面温水煮着青蛙,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br&&br&说起来postdoc这个职业最可怕的还不是收入低、压力大,其实AP的收入也不高,压力也很大,但我从来没见过有人忽悠着AP们业余时间学java学数据库转码工的。可怕的是海量的基础学科postdoc们活的没有前途、没有尊严。对学生nice,关键时刻愿意帮学生一把的老板其实是很多的,说大了学生是你学术家族的成员,学生将来混得好了你脸上有光,说小了培养学生是评tenure的重要指标;而且学生年纪小充满选择,push太狠了人家就退学了。而大部分的postdoc其实都是些disposable assets,混的不好对你没有任何坏处,混的好了没准将来还可能会和你抢资源。第三世界国家来的postdoc如果不是名校大牛的学生的话,可以说是没有前途又没有退路随你怎么push,话说我听说过有中国老板让自己的博后在走廊里面踢正步的,真不敢想象30几岁有博士学位的人被这么羞辱是个什么感觉。顺便说一句,听说过有实验学科的国人AP是这么起家的:拿启动资金从国内招一个老黄牛型的博后,给最低工资,拼命画大饼,往死里push。一年以后摊子铺开,有了一点数据,赶紧一脚踢开。然后招一个学生,能招到minority最好,然后用博后搭起的架子帮他毕业,这样可以保证评tenure之前有学生成功毕业。。。。。。&br&&br&我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出来读PhD的时候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选了个不那么坑爹的方向。但是每次出去开会都会碰到不少年龄比我还大的postdoc,孩子都五六岁了连个固定住处都没有,每两三年换个地方,谈起前途都是一脸迷茫,想想真的很感慨。。。。。。想当年这些人都是同龄人中精英里的精英,都是一心想为科学献身,立志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一千年后的每一本教科书的。
就我所见,美国基础学科的PhD最终能拿到tenure-track AP的大概不超过百分之十,当然当上AP以后评tenure也是有很大压力的,不过除了少数牛校,AP评tenure的淘汰率不是那么高。当然难不难也要看方向,应用物理、应用数学某些方向博士毕业就可以直接AP,去牛校…
如果打算读完研究生就在国内工作的话推荐北邮,声誉和校友资源都不错。虽说我有朋友还在北邮读研,但没和他了解过具体情况如何。作为科大一年制msc on EE,我觉得蛮有义务介绍一下香港的情况。当然这个回答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感情倾向,作参考时请带着批判的眼光。&br&&br&一年之前放弃保研选择去科大其实心里蛮忐忑的,因为一来十几万的学费对工薪家庭还是有一定的压力,二来网上铺天盖地说一年制msc各种水,完全就是骗学费。不过一年下来,个人感觉去科大是我从出生到现在做的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br&&br&msc就是by course的研究生,主要任务就是上课,如果联系到了导师可以做一个项目,当做是毕业论文什么的,当然没有也无所谓了。&br&&br&好的地方:我觉得科大比国内有优势在于教授资源和图书资源。科大上课的教授很大一部分都是IEEE fellow,在业界牛逼哄哄,上课也是声情并茂,讲得深入浅出。感觉很明显的就是同样一门无线通信,在哈工大时候学得一头雾水,在科大又学了一遍,然后不仅我懂了,连我的小伙伴们都懂了。另外科大的图书馆藏书也非常丰富,而且都是非常好的资料。我个人觉得像通信这种理工类的学科,国外教材是很重要的,一个使用国外教材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有很多概念和术语,用英文表达出来要比用中文表达容易理解很多。so,相比国内的学校,科大全英文的环境也占了一部分优势。&br&&br&水的地方:这么多人说msc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个人感觉比较水的地方就是一方面有一些课程和国内本科所学的重叠,所以没什么新鲜玩意。像digital communication,wireless communication神马的,本科都学过了,研究生再来一遍给人感觉就不值得了。另一方面是,没有很多数学内容。刚去的时候,一听到老师介绍课程时说我们这门课不会涵盖很多数学推导哦亲就觉得麻痹学费白交了,没有数学推导不变成科普了么。而且当时碰巧和哈工大的小伙伴聊QQ,发现那边都开始上泛函分析了,这边还在Q函数,悔恨得无以复加。&br&&br&后来随着课程的深入才发现其实重要的公式都会作推导,但是不太重要的就自己找书得了。而且教授们会反复强调不要太沉迷于数学推导,要看到公式背后说的是什么。以往在哈工大的教育让我时常沉迷在千条万绪的各种公式中,犹如将一棵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把玩得很透彻,但是期末考完试后又突然觉得连整棵树的样子都不记得了;科大的教育便是让我抓住了森林的全貌,至于某一处的细节,那就交给你自己去琢磨了。&br&&br&PS1. 有次上课发现普林斯顿毕业的教授连个傅里叶级数展开写了三次都没写对,ECE的首席教授不知道高斯信号通过线性滤波器出来的依旧是高斯信号的证明,觉得FIEEE们怎么这么搞笑;但依然不妨碍他们一句话就让我明白了看了两小时都没看懂的某个定理是什么意思,复杂问题简单化才是真的牛人啊。&br&&br&其实科大的一年制研究生更像是将本科所学的东西进行一种整合,让你知道以前学的玩意是怎么运用的,另一方面也对往后更深一步的研究作一部分铺垫,让你能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于我个人而言,更是开发了我对通信专业的兴趣,发现原来通信学科里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地方。所以单单就提供的课程而言,科大其实很对得起她开的学费了。&br&&br&香港:北京和香港我都去过,我个人更偏爱香港,甚至于相比于大学四年去过的国内其他城市,以及现在所处的新加坡,我还是最喜欢香港。因为那里的快节奏,每个人在路上都是小跑,电梯的一侧永远都有奔忙的人,说话的语速快,人与人之间却也亲切,感觉整个城市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对于通信msc而言,在香港找工作其实不太容易,倒不是因为msc这个学位,而是因为香港这样的金融中心,适合工科的工作很少,码农除外。所以如果想留在香港的话,找一份电子电信方面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定努力的。&br&&br&回大陆工作:不少同学最后工作还是回大陆了,貌似也没有很多学历承认方面的问题。去的地方北京上海偏多,南方的更多去深圳。&br&&br&继续读?好吧我是归属到这个组的一个栗子。科大的教授们对于想要继续搞学术的孩纸们会有不少帮助。我今年二月份写邮件问几个教授还要PhD学生不,结果被告知名额已满。于是我计划先找份工作等到九月份再开始明年的博士申请。结果三四月份的时候有几个教授教授分别帮我推荐了新加坡和英国的学校,最后还没毕业就莫名其妙的收到了三个offer。&br&&br&我觉得msc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项目,不用被剥削时间去帮老板干活,还可以有业界的精英传授予你相当wonderful的知识。现在我还能回想起在李兆基图书馆里看书累了往窗望望便是无敌海景的幸福,和每天上完课后感觉这些知识都是自己的满足。科大校园非常漂亮,即使一年后感觉食堂的饭菜已经再难下咽,每次去科大时还是由衷地感觉:学校好美啊。&br&&br&最后用写给科大教授的感谢信里的话总结一下:&br&&br&The master period in ust is one of the best time in my life.
如果打算读完研究生就在国内工作的话推荐北邮,声誉和校友资源都不错。虽说我有朋友还在北邮读研,但没和他了解过具体情况如何。作为科大一年制msc on EE,我觉得蛮有义务介绍一下香港的情况。当然这个回答带有很强烈的个人感情倾向,作参考时请带着批判的…
以下是我在寄托、绿舟、土兔网上分享的LLM选校定位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br&&br&&br&全文链接:&a href=&/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4604&extra=page%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新版T30(+4)美国LLM小本选校定位指南(附T30托福统计表+国内本科排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
2014新版T30(+4)美国LLM小本选校定位指南(附T30托福统计表+国内本科排名)&br&&br&&br&&br&&b&选校指南&/b&&br&&br&注:US News排名是众多排名中衡量美国法学院优劣的最重要的排名。无论是申请者选校、法学院录人,还是big law firm招人,甚至以后的职业发展,各方都会很大程度上参考US News Ranking。甚至有法学院为了提高US News的排名采用了不正当手段,可见其分量。本选校指南的法学院顺序按照US News 2013年版本排列。该排名一般每年3月份前后更新,请各位注意update。&br&&br&2013年US News 美国法学院排名链接:&br&&a href=&http://grad-schools./best-graduate-schools/top-law-schools/law-ranking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est Law School Ranking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1、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 CT&br&耶鲁法学院在美国一直是独霸天下的存在。所谓独霸天下,是因为自从US NEWS推出法学院排名以来,除了第一年与哈佛并列第一以外,每年都独霸法学院的榜首位置。然而,耶鲁法学院的建院思路是学术性的小而精法学院。崇尚小班教学,招人极少且严格。整个法学院在意严谨、非功利的学术性训练。对于中国小本来说,如果无志于宏伟的学术生涯,请不要浪费耶鲁招生官和自己的宝贵时间。对于有志于学术的小本来说,耶鲁的希望仍旧渺茫。虽然近年来偶有爆出零星小本被录,但总体而言耶鲁LLM还是更加适合在学术上已有一定成就的年轻学者或者杰出的博士。&br&&br&&br&2、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br&哈佛法学院的建院思路与耶鲁是几乎相反的。哈佛法学院注重学生的职业化律师思路和技能的训练。在招生上数量相当庞大,如果说耶鲁是以质取胜,哈佛绝对是希望在量上压倒耶鲁一个数量级的。尽管各界对于哈佛法学院的功利世俗化和对于商业社会的妥协颇有议论,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节操不够”,然而其university的prestige是举世闻名的,faculty也是极其强大的,不存在一定比耶鲁低人一等的情况(也许只是偏好不同罢了)。近些年以来,哈佛是中国顶尖小本冲击T3的最佳选择。北大、人大、清华三大法学院几乎每年都有TOP小本和硕士会被哈佛录取。随着中国法律市场的崛起,复旦、中政甚至其他TOP法学院的顶尖小本们,都有冲击哈佛的机会。不过对于小本的要求也是不低的,高GPA(LSAC评级S是几乎必备的)、高TOEFL(108可以算作是一个bottom line了)、优秀的实习经历(以Magic circle和V10的外所为佳,五大内所的北京、上海办公室也算尚可)只是硬件标配,一份不错的PS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哈佛非常注重alumni,如果能够得到哈佛JD甚至是在哈佛担任过教职之人的推荐信,是会大大加分的。由于哈佛LLM的规模是T3中最大的,其毕业生在各大TOP外所和内所都有较强的校友网络,校友联系较为紧密(以北京为例),诸位小本若有幸被录取,受益匪浅。&br&&br&&br&3、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br&斯坦福(史丹佛)法学院虽然深受硅谷创业文化的熏陶,不过可贵的是其并没有浮躁的气质。斯坦福法学院的建院思路在一定程度上类似耶鲁,节操满满,小班教学,招人非常少。对于中国小本来说,也是难于上青天的存在,难度不一定亚于耶鲁。相比耶鲁,斯坦福的特点是更喜欢有实务经验的律师(或者有亮眼创业经验的),其IP专业也是一大特色。因此如果有理工科背景也会非常加分。种种因素看来,如果没有特殊的优势或者特别的需求,建议小本不要在斯坦福上报太大的希望。如果是顶尖本科毕业+顶尖工作经验2年以上,斯坦福不妨一试。&br&&br&&br&4、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Y&br&哥大法学院紧跟着T3的步伐,在建院思路上则有些类似哈佛。在招生人数上与哈佛匹敌,数量庞大。另一方面,裹挟NYC的绝佳Location优势,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顶级外国LLM(特别是希望在大苹果城找到Internship甚至是正式职位的LLM)。对于中国小本而言,哥大的录取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哥大较为注重工作经验,往年出现过被哈佛录取却被哥大拒绝的先例。幸好总体而言,哥大的录取标准还是比T3要稍微低一些。坊间普遍认为哥大的招生标准是比较难以捉摸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哥大的录取程序是比较奇怪的,从其不可通融的申请要求,到曲径通幽的Checker账户,都延续了其一贯的“傲娇”风格。由于哥大LLM的学生主体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律师,其校友网络在中国大陆十分精英化,香港校友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觑。&br&&br&&br&5、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br&芝大是经济学界的麦加圣地,芝大法学院也是以law and economics闻名的。芝大的LLM规模不大,同样偏向学术。综合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芝大也是时常爆出几个小本被录的,这说明芝大并不排斥无工作经验者。芝大的特殊性在于其Location,在论坛上常常惹得热议。一方面,芝大位于美国第三大法律市场芝加哥,地理位置不算差。但另一方面,芝大身处风城黑人区,三面被围,周边治安环境不容乐观。值得宽慰的是,近年来芝大校方加强了校区内的治安力量,如果不出校区,治安应当也并非值得担心的大问题。有心于学术,特别是法经济学的申请者请重点考虑。&br&&br&&br&6、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Y&br&NYU是T6的分水岭,也是“HYS-CCN”集团的最后一所学校。T6是美国超级法学院的标志,而NYU是其中相对较弱的一所。其university的声誉较弱,校园硬件也不行(NYU法学院只有一个很小的四合院……五脏俱全,但是麻雀很小)。NYU的崛起源于一位强势的dean,运用校友资源从各处法学院(特别是Umich)大挖人才,一度风头无二冲进前4,近年来稳定在第6。NYU的优势在于其曼哈顿中心的地理位置,从faculty profile上来说要比T6外的法学院高一个档次。涉及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是其强项。对于小本来说,其T14中高居首位的招生人数让其录取难度大幅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尽管NYU每年招425人,但是其中200人左右是taxation(基本上为美国人),真正和其他学校general项目相对应的招生人数,也不过二百人出头。坊间怒斥NYU是大水校,恐怕有失偏颇。NYU作为T6,尤其是T6中招收优秀应届生最多的法学院,在律所中的认可度是相对较高的。以中国大陆而言,无论是TOP外所还是TOP内所,对于NYU的毕业生都十分认可。不过,NYU的LLM费用较贵,按照2013年的标准,一年的生活费+学费恐怕要逼近60万。NYU的招生标准比较机械,按照往年的经验,其比较看重GPA、TOEFL等硬性指标,比较看轻PS、RL等软性指标(该观点未经insider证实,谨慎参考)。&br&&br&&br&&br&&br&&br&7、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br&宾大作为常春藤的一员,法学院也是其招牌之一。地理位置不算好也不算差,faculty profile不算好也不算差,招生风格上也比较中庸,个人评价为T14平均水准法学院的“杰出代表”。招生倾向方面,喜好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往年也甚少听说小本收到宾大的录取。尽管如此,随着近几年LLM门槛的不断降低,宾大作为T6之外的法学院,仍存在增加小本数量的空间,有信心的小本值得一试。虽然LLM是可以旁听沃顿商学院的课程,但是据商学院招生人士的官方口径,拥有宾大LLM的经历并不会增加成功申请沃顿商学院的几率。这对于某些旨在以后上沃顿进修的同学有一定的参考及风险提示作用。宾大在国内也拥有十分优异的声誉,其数量少而精的毕业生受到了各TOP所的欢迎。&br&&br&&br&7、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VA&br&UVA是一所地处幽静之地,在美国是传统公立名校,在中国却不为人所知的好大学。UVA alumni戏称其身处夏村。尽管如此,其仍然和GULC分享了DC的法律市场,Location不能算劣势。UVA招生人数比较少,规模小校友少。不过据称校友的凝聚力是比较强的,对此本人并不了解,故不多评。传言UVA偏好女生,看往年的profile东亚的女生比例确实偏多。但是对于小本来说,偏少的招生人数还是会大大减少其被录取的可能性。UVA在国内的名声实在受限,因此懂行的人虽然了解UVA的含金量,可惜行内也并非人人懂行——懂美国法学院的行。&br&&br&&br&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Berkeley, CA&br&UCB的理工科强悍世人皆知,法学院的IP也是其招牌专业。其法学院一直好评如潮。不过09年来开发了pro track LLM,两个暑假完成LLM课程,大幅降低招生标准,圈内人士对于UCB的“圈钱”行为也颇有不满。尽管不少Berkeley毕业生抱怨pro稀释了他们的学位含金量,但其强大的faculty和在湾区的优厚位置,仍足以保证traditional track的招生质量,请各位小本放心申请。Pro的申请难度实际上是比较低的,基本对应lower T14的录取标准。Tra的录取标准很高,人数也不算太多。个人定位徘徊于T6边缘的同学可以考虑尝试Tra,不在乎NY BAR和坊间风评的人可以考虑double apply。UCB的校友不仅仅局限于法学院,大量理工科和商科的精英校友也遍布中国,在国内拥有比较强大的校友圈,认同感很强。&br&&br&&br&9、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Ann Arbor, MI&br&Umich是一所传统强校,近年来法学院师资有所流失,加之密歇根经济欠佳,地位不断下滑。但是其仍然保持了比较高水准的学术力量和学术氛围,其招生人数之少、标准之严格也完全可以媲美T6。据论坛上的信息,去年Umich只有4个中国学生,除了2位有工作经验者以外,只有一位清华小本和一位人大硕士(走人大法学院LLM项目),录取难度可见一斑。除此之外,Umich的worldwide reputation也并不算很出色(个人主观观点),因此小本申请该校,是值得三思的。不过论坛上有前辈曾是Umich毕业的,其po上来的Umich美景令人心生向往,风景爱好者请多加考虑。&br&&br&&br&11、Duke University Durham, NC&br&杜克“蓝魔”隐藏在茫茫北卡大森林里面,自然环境不可谓不好。法学院在北卡独占鳌头。可惜杜克离北美三大主要法律市场(纽约、加州、芝加哥)都太远,在Location上委实不能算太好。吸引人的是杜克的师资和班级规模都不错。其小班教学,人性化教学,在LLM普遍圈钱化、现金奶牛化的今天也让人耳目一新。杜克的中国人比例控制得非常低,且倾向于有工作经验者,所以小本申请杜克的难度不小。但是杜克招生有其特点,根据官网和往年经验:1)杜克喜欢有alumni强联系的申请者;2)杜克喜欢有国际性经验(比如在国际组织实习或者其他diversity经历)的申请者。有这两方面优势的申请人请重点关注。随着杜克昆山分校的建成,相信杜克在中国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影响力会继续加强。此外,由于杜克的JSD程序相对公开透明,加之其重视学术的教学风格和faculty设置,意欲LLM毕业后继续攻读JSD学位的申请者请重点考虑。&br&&br&&br&12、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hicago, IL&br&西北大学法学院,中文名听上去“俗气且有歧义”,实际上却是高端洋气上档次的法学院。一来西北法学院位于芝加哥,Location优良。二来西北大学的商学院全美前5,对法学院也有一定的影响。西北法学院素来以business-oriented闻名,其毕业生多务实、技能训练有素,不少律所青睐这样的毕业生。西北注重leadership,喜欢有工作经验的申请者。但是最近几年招生标准也有所降低,小本的比例正在攀升。需要提示的是,西北法学院LLM要求面试(虽然理论上也可以不面试),需要自己主动在官网上预约面试,再提交申请材料。录取标准则部分参考了其商学院。有实力的小本值得一试,有工作经验者请一定尝试。需要再次提醒的是,虽然西北法学院的LLM可以选择选修2学分以内的商学院课程,但是觊觎西北商学院的申请者们,法学院的经历不一定会带来很大的优势。&br&&br&&br&13、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br&康奈尔一直是中国LLM申请圈中的话题学校,也是小本大众情人校,被各位“亲切”地称为“康村”。康村是常春藤之一(尽管是lower ivy),拥有世界性的大学声誉。其校园地处伊萨卡小镇,背靠加拿大,校内有湖有瀑布,风景绝佳,不过找实习就略显偏远。康村招生人数其实并不多,一年80人左右。但是其接近40人左右的中国学生比例经常引人非议。此外,康村高昂的学费也是众人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如何,对于实力中上的小本申请者来说,康村是冲进T14的最好选择。如果从大多数小本都要回国发展这个角度考虑,康奈尔世界范围(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声誉对于小本会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没有经济负担也没有工作经验的小本,康村是抱团的好去处。往年常有小本出于常春藤的名气放弃西北和乔治城转投康奈尔。虽然作为lower T14,康村的实力要逊于西北之前的法学院,但是较小的LLM规模仍然可以保证高水准的教学效果,请各位有志于T14的小本们一定要申请。康村为T14中为数不多的全程Rolling basis的学校,尽早申请有相当大的优势。&br&&br&&br&14、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br&乔治城与康奈尔都是典型的lower T14,应为中上小本(TOP10法本,托福105+,GPA评级AA)冲击T14的上佳选择。乔治城是一所精英化的大学,克林顿的本科即在此度过。位于DC首都,乔治城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好的。乔治城大学的国际关系是招牌学科,受其影响,法学院的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堪称全美前列,加上首都诸多的权力部门和各类世界性组织,有志于国际法方向发展的申请者们,乔治城一定是其完美的选择。乔治城离国会、最高法院都仅有几分钟路程,其数不尽的智库研讨会和各类志愿者机会都会是LLM们的实习好去处。根据往年经验,乔治城对于小本的招生标准要略高于康奈尔。乔治城的LLM规模比较庞大,不喜欢大班教学的申请者请仔细考虑。乔治城对于语言的官方要求是托福四项小分均达到25分,但是根据往年的申请结果来看,某一项小分没有达到25分,但是总分超过105分的申请者,仍然不会受到影响,请各位放心申请。综合往年TOP内所的海外应届生(无工作经验)招聘情况,T14中小本数量较多的康奈尔、NYU和乔治城毕业生为受聘人数前三甲(初步考证)。乔治城法学院近两年着重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例如其今年在金杜举办了消息发布会),对于其毕业生来说乃利好消息。&br&&br&&br&&br&&br&&br&15、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 Austin, TX&br&UT有其德州的典型特色:充足的阳光,辽阔少人的自然环境,人文氛围上佳的大学城,低廉的学费和生活费,低调而务实的法学院,强势的能源法。T14是tier1中最显著的分界线。如果上不了T14,或者出于某些原因不去T14的小本,UT是不错的选择。UT也是小班教学,对于学生们照顾有加。奥斯汀虽是德州首府,却是一座小城市,离达拉斯之类的大城市有一定距离。在录取难度上是非T14学校中比较大的。UT要求托福101分,且为不可通融的分数线,如果没有达到101的申请者,请先向UT发邮件问清楚。UT在国内的声望,远不如美国当地的声望。不过,据往年上UT的同学反映,不喜欢拥挤城市的人文爱好者在UT会拥有愉快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环境。据可靠信息了解,UT在律师界还是较为受到认可的。各大TOP所都不乏UT的毕业生。&br&&br&&br&15、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N&br&范德堡为19世纪末钢铁大亨捐款所建,为美国南部一所有名望的私立贵族名校,与Emory和Duke 共享“南哈佛”的美称。范德堡的特色为小班教学,中国人比例较高。申请难度比UT和UCLA都要低,没有硬性的托福要求,常作为冲击T14的保底校之一和冲击T20的重点校之一。范德堡作为“不差钱”的私立名校,常为LLM提供5000美元至15000美元不等的小奖,其生活费+学费也非常低廉,性价比十分高。范德堡的Location是其弱势,对于希望留美或者找一份实习的LLM来说,宁静悠扬的Nashville恐怕难以满足其需求。范德堡在T20中的比较优势在于其开明的转JD政策。据称某年范德堡9名中国LLM成功转JD8人(未经考证,谨慎参考)。范德堡贴心的小秘,美丽的校园,亲切的教授,常常让身处其中的LLM心醉不已。渴望静谧学习之处的同学,请重点考虑。从今年开始,范德堡大范围地开始了对LLM申请者的面试,请有意者准备妥当。&br&&br&&br&1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br&UCLA位于全美第二大城市LA,拥有仅次于NYC的得天独厚的Location。UCLA的娱乐法是其特色,有志于这方面的同学要重点考虑。此外,身处LA,无论是经历还是生活便捷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招生方面,中国人的比例在非T14中控制得非常好,根据四蛋版主的信息,LLM项目中只有10%左右的中国人。在申请难度上与UT基本相当。熏陶着南加州的温暖海风,伴随着UCLA上乘的本科声誉,不少申请者对该校都青睐有佳。和同城的USC相比,不仅排名更靠前,声誉、地理位置、学术水平等诸多方面都领先于这位邻居。今年UCLA自动免申请费,估计申请人数会高企,定位于T15-20的同学,请一定尝试。&br&&br&&br&18、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Gould) Los Angeles, CA&br&USC是康村之后的又一个“话题学校”:高昂的学费、T20中较低的招生门槛、庞大的录取人数、泛滥的邮件广告和欠佳的治安环境。不可否认,USC在“节操专家”的角度上来看确实不够理想。换种角度来说,USC则可以作为没有经济负担的申请者冲击T14的保底之选或冲击T20的妥协之选。论坛上常有舍弃USC转向T20之后特色名校的论调,虽不乏依据,但是在许多firm都十分看重US NEWS排名的大环境下,20年内一直坚挺在18名之内(民间也偶有T18的分界观点),至少说明了其实力是受到各界认可的。由于USC的招生规模较大,有一定国内知名度,加之能负担得起USC高昂费用的LLM们多有家庭助力,在TOP所中,USC校友是不少的。&br&&br&&br&19、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Minneapolis, MN&br&UMN位于明尼苏达苦寒之地,它素来以多全奖JD而闻名。屡有中国小本全奖去UMN读JD。针对LLM来说,UMN的区位不算特别好,气候也较为寒冷。从排名上看,UMN和GWU常常在争夺T20中进入白热化状态。所以作为T20边缘的UMN,旨在冲击T14的申请者们可以考虑放弃。即使是在T20的队列中,UMN也没有战胜其他几所排名相邻学校的底气。&br&&br&&br&19、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St. Louis, MO&br&WUSTL是一所有些另类的学校。尽管在US NEWS上的本科排名可以挤进前15,但是WUSTL的本科声誉却很难适用于中国大陆,法学院受益也不多。Location是其最糟糕的地方。圣路易斯是一个没落的旧日城市,目前犯罪率排名美国前列,被誉为“犯罪之都”之一。对于治安敏感的申请者请慎重考虑。此外,WUSTL在申请流程上也比较另类,不接受全程LSAC申请,需要在其官网上自行申请。虽然缺点多多,但是WUSTL常年T20的排名和开明的转JD政策,也让各位小本不舍得放弃。个人建议安全意识较强的男性申请者们无需顾虑,女生们请考虑详细。&br&&br&&br&&br&&br&&br&21、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br&GWU是DC地区仅次于乔治城的好学校,是很多人一心进军DC的“备胎”校。往年GWU常常在20名末端徘徊,今年不慎被甩出了T20集团,不过其真实实力仍在T20之列。往年GWU曾遭受过不公待遇,早在2009年GWU由于US NEWS排名标准调整,被丢到28名,便惹来各界为其声援鸣冤。GWU的特色学科是知识产权法,常年在美国法学院中排名前5,若有志于IP领域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此外,DC地区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对留学成本敏感的申请者需要仔细衡量投入产出比。&br&&br&&br&21、University of Alabama
Tuscaloosa, AL&br&纵观近5年来的排名,Alabama可以被称为新贵,也可以被称为暴发户。从2010年的38名,急剧上升到今年的21名。但是一所法学院的实力和底蕴是很难在短短2、3年内获得质的提升的。坊间有不少人怀疑Alabama效仿几年前的UIUC操弄排名(just rumors,谨慎参考)。Alabama的地理位置不算太好,离各大法律市场遥远,州内的经济也不算发达。因此,在T30的行列中,笔者主观认为Alabama的实际实力仍在T30末端,请各位关注下一年的排名再做进一步分析。&br&&br&&br&23、Emory University
Atlanta, GA&br&Emory位于亚特兰大,地理位置不算好也不算差,由于与可口可乐巨头同城,两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Emory也被戏称为“可乐大学”。Emory的本科声誉是极佳的,不逊于前10名的学校,然而法学院的水准与本科的水准略有差距。受益于极佳的本科声誉,Emory毕业生在TOP内所招聘中较受青睐(相对于其他T20之外的法学院而言)。无论如何,对于知名度在意的中等水准申请者们,Emory可以成为很好的选择。由于可口可乐的存在,Emory的奖学金发放是较为慷慨的,近年来也屡有Fee Waiver,请各位志在T20-30的申请者们重点关注。&br&&br&&br&23、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Notre Dame, IN&br&圣母大学有着与Emory一样优异的全美本科声誉,地理位置也不算差。然而,其LLM项目却是位于London(也许是部分项目如此,未经考证),这不免让申请者们心生顾虑。圣母大学是一所较为宗教化的大学,不过这对于法学院有多大的影响,还值得商榷。近年来也甚少听说中国小本将圣母大学列为主要目标,若有意者,请对该法学院进行详细了解,本指南不再细说。&br&&br&&br&25、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Maurer)
Bloomington, IN&br&IUB位于“大农村”印第安纳。有不少中国小本鉴于其优厚的奖学金和宽松的转JD政策选择了这所学校。尽管在中国国内几无知名度,但其法学院还是足够精品,曾有台湾学者在IUB攻读LLM+JSD并且出版了一本书《美国法学院的1001天》,内容包含留学生活见闻和教授和课堂的风格介绍,十分具体,马英九还为此书进行了推荐。对该校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可以据此参考,对于希望在LLM毕业后继续攻读JSD学位并走学术道路的同学,这本书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br&&br&&br&26、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A&br&爱荷华法学院位于大农业州,虽然地理位置欠佳,但是相同排名的学校中,该法学院的费用是相对低廉的,性价比是较高的。根据坊间的风评,爱荷华的学术声誉不错,法学院声誉也属上游。建议有意者继续进行深入的了解。&br&&br&&br&26、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
Lexington, VA&br&该大学是近两年新进加入T30的队伍的,之前一直在30名开外徘徊。笔者对该校知之甚少,希望有意申请者关注下一年的排名,恕不详解。&br&&br&&br&28、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WA&br&UW是一所好大学:专业水准高,地理位置好。地处全美最美的城市之一西雅图,LLM们不仅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还可以享受大量的实习机会,因此不少定位T20-30的申请者们,都十分心仪该校。据称该校今年刚收到了一笔巨额校友捐款(有新闻可查),其中属于法学院的捐款占很大部分。宣称法学院已经将明年的JD改为全奖(待确认消息),想必LLM的奖学金方面也会更加慷慨。请T30的申请者一定考虑。&br&&br&&br&28、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O'Connor)
Tempe, AZ&br&身处亚利桑那大沙漠,ASU的地理位置实在是欠佳。阳光充足未必是好事。TOTOO上就有前人语:“让人烤焦脱皮的sunlight,和春意盎然的sunlight,是两码事。”很不幸ASU就属于前者。此外,ASU在2009年排名还在50名开外,今年就挤进了T30,这样快速的进步也让不少人对其法学院底蕴提出了质疑。需要澄清的是,亚利桑那大学近年来推出了2年制的,无需LSAT分数的JD项目,但是很多人将其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混淆了,在此特地提醒。&br&&br&&br&29、Boston University
Boston, MA&br&BU一直是中国小本的大热门。BU身处波士顿,拥有一个“好听的校名”,加之常年T30,甚至接近20的排名,让不少T20无望的申请者动心。BU需要托福100+,3门单项过25分、1门单项过23分的语言要求,但是据称并不严格。BU通常要求面试,申请者需要做好准备。&br&&br&&br&&br&&br&&br&&br&&b&30名开外的学校,仍不乏中国小本青睐的好学校,笔者下面也将挑若干所进行重点介绍。&/b&&br&&br&&br&&br&31、Boston College
Newton, MA&br&BC在波士顿声望是超过了BU的,并且BC的LLM项目小而精,招生门槛较高。若对于地理位置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享受小班教学的申请者,可以在T30左右的区间重点考虑BC。&br&&br&&br&33、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Marshall-Wythe)
Williamsburg, VA&br&托版主的福,WM一直是寄托的大明星,出镜率很高。客观来说,WM有许多T30之后的学校不具备的优势:悠久的历史(第二古老的美国大学)、优异的本科声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不错的奖学金。因此,如果申请者没有收到25名之前的AD,笔者推荐将其列为TOP3的选择。&br&&br&&br&38、Fordham University
New York, NY&br&Fordham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由于身处大苹果城,它一直享受着与其排名不相称的高热捧度。虽然Fordham法学院一直位列30名左右,但是对于那些注重地理位置,希望在纽约或者实习或者工作机会的申请者眼里,一直存在“T14+Fordham”的说法。往年也有中国小本利用Fordham的优越地理位置获得好工作的先例。即使在中国大陆的律师界内,fordham也有不小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因此,在25名外的学校中,笔者也将其列入TOP3的选择。&br&&br&&br&47、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Champaign, IL&br&对于这几年中等水准的中国小本来说,UIUC是圆梦的地方,也是梦破灭的地方。UIUC曾经一度在US NEWS冲到了20名左右,然而随即被查出以不正当方法故意提高法学院排名,被连罚2年,今年跌到了47名。此外,UIUC的滥招也是出名的,并且不局限于法学院。UIUC已经成为大批中国学生占据的地方,各类中介最喜欢将学生推到这所学校。种种因素让UIUC在这两年的声望大打折扣。客观来说,UIUC法学院仍然至少拥有T30的水准,如果在T30内都没有收获好学校,又出于某些原因一定希望在美取得LLM学位,UIUC还算凑合的名气也是可以考虑的。&br&&br&&br&&br&&br&&br&&br&&b&定位指南&/b&&br&&br&所谓的定位,就是指根据申请者的若干条件(托福、本科学校、GPA、实习等),选出冲刺校、目标校和保底校三个层次的申请对象。对于小本来说,重要性排序大体如下:托福&本科学校=GPA&实习&其他条件。笔者在此帖中会对定位过程中一些重要的指标进行陈述,供各位申请者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定位本身就是具有高度主观性的行为,各校的录取倾向也各不相同,因此任何人的言论只能供参考,欲获得准确的招生信息,请务必查看法学院官网或者发邮件给学校小秘。&br&&br&&br&&b&定位分析之托福&/b&&br&&br&&br&115-120分&br&这一档次的托福分是“惊艳的”。即使是旨在T6的申请者们,如果拥有超过115分的托福分数,招生官仍然认为此生的语言水平是distinctive的。在小本申请者中,拥有115以上的分数,基本上可以确保T14(在其他条件均属中上水准的情况下);在其他条件较好的情况下,T6中的NYU是大有希望的。然而,招生官并不是按照托福分数录取申请者的。通常情况下,招生官将110+视为一档(未经考证),只有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115&110才是成立的。否则,110+优秀条件&115+普通条件,各位高分申请者们要防止定位过高,自信过满。&br&&br&&br&110-115分&br&大多数的T6录取者处在这一档次,一部分T14录取者(尤其是7-11名的学校)处在这一档次。110是一个证明考生拥有优异语言水准的分数线。拥有110分,代表着申请者不会在申请任何一所学校中因为语言而处于劣势。英国T2(牛津、剑桥)的LLM,也接受托福110分以上的申请者。旨在冲击T6的申请者们,尽可能要达到110的分数(如果其他条件并非特别出众),旨在冲击T14的申请者,一个110+的分数会给你带来无与伦比的申请优势。&br&&br&&br&105-110分&br&法学院的招录官并非是死板地按照分数段来录取学生的。事实上,这一档中的109、108分是被视为around 110的,而其中的106、105则被认为与109有着较大的差距。基本上80%的T14小本录取者的托福分数在105以上(偶有103、104)。根据往年的经验,lower T14(Cornell & GULC)的录取者大多集中在105分上下。然而,如果小本的其他条件欠佳(GPA、本科学校),105+并不能为你保证一个T14的席位。&br&&br&&br&100-105分&br&100分是LLM申请中最重要的分界线。上了100分,就意味着满足了T20中17所学校的托福要求。不到100分,就意味着最多只能满足T20中3所学校的托福要求(并且可能还要参加入学语言考试)。保险地说,对于小本申请者而言,不到100分,基本就与T14无缘了,T20的希望也会大为缩减。不到100分但是拥有2年以上工作者,常见被lower T 14录取。100+固然可喜,但是超过100分的申请者,仍然要争取105分的达成。毕竟Lower 100+只意味着达到了学校要求的最低分数线,不意味着在语言上占有优势。而非TOP毕业的小本,如果不在语言上有一个亮眼的分数,则很难有亮眼的机会。&br&&br&&br&95-100分&br&常有申请者数次努力,仍然距离100分有一步之遥。如果申请者的其他条件十分优异,但是托福为99分或者98分,那么部分T14的法学院是会网开一面的。因此,请未到100分的优秀申请者不要完全放弃T14的申请。T30的大部分学校都宣称要求托福100分以上,然而T14以后的学校并不会严格执行这一要求。低于100分的T20录取者并不鲜见,低于100分的T30录取者大有人在。&br&&br&&br&90-95分&br&低于95分申请者,在T20的申请中会有不小的劣势。低于95分的中等水准申请者,目标应该主要集中在T30的学校中。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尽可能再次参加托福考试,尽可能至少达到95分以上。95分以下的LLM学生,即使被录取了,在美国攻读学位的过程中,也会遭遇理解与交流的诸多困难。&br&&br&&br&低于90分&br&这一档次的分数可供选择的学校是非常少的。如果其他条件普通,这一档次的大多数学生的归宿往往为UIUC。建议重考。&br&&br&&br&&br&T30托福分数要求之完全统计表&br&&br&Yale
100&br&Harvard
100 (each 25)&br&Stanford
100&br&Columbia
105(Reading & Listening: 26; Speaking & Writing: 24)&br&Chicago
104&br&NYU
100(Reading & Listening: 26; Speaking & Writing: 22)&br&Upenn
100&br&Virginia
100(Reading & Listening:26; Speaking: 22; Writing: 24)&br&Berkeley
100&br&Umich
98&br&Duke
100&br&Northwestern100&br&Cornell
100; 79-99 is receivable but still need to take English Examination &br&Georgetown
100(each 25)&br&UT Austin
101&br&Vanderbilt
N/A&br&UCLA
96, mostly 100&br&USC
N/A&br&UMN
100&br&WUSTL
100&br&GWU
100&br&Alabama U
100&br&Emory
100&br&Notre Dame
100&br&IUB
87&br&Iowa
92&br&Arizona State 100&br&BU
100(Reading&Listening&Writing:25; Speaking:23)&br&BC
100&br&W&M
100&br&Fordham
100&br&UIUC
79(2-year program)&br&&br&&br&&br&&br&&b&定位分析之本科学校&/b&&br&&br&&br&据称美国各法学院在审阅申请材料时都有一份中国法学院的list,虽然笔者并未有相应的名单,不过根据往年的录取经验和坊间的通常说法,笔者将中国的主要法学院分为以下几个档次。再次声明,该分类具有笔者高度的主观性,请各位谨慎参考。由于笔者并非全知全能,对于学校的评价难免偏颇,希望各位坛友积极提供信息,笔者会适时修改分类。&br&&br&&br&第一档:北大、人大、清华&br&这是公认的中国三大法学院。虽然固来有京城四大法学院之归类,然而中国政法大学无论从生源、海外名声等方面都与这三所大学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三所法学院毕业的本科生,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TOP本”。三校内每年都有不少小本被T6录取(尤其是NYU),T14的录取者占大多数。如果不是因为托福或者GPA过低,是很难跌出T20的。如果有申请者为三校研究生之一,但是本科是略逊的学校,名牌研究生学历只能部分弥补其本科劣势。&br&&br&&br&第二档:中国政法、复旦、武大、对外经贸&br&处在这一档次的法学院,是仅次于三大法学院的。这四所学校在国外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生源也相对优异,是美国高校认可度比较高的大陆法学院。在历年的申请中,拥有这四校的本科,基本不会在lower T14的比拼中处于劣势。每年都会有优异的申请者冲击T6。&br&&br&&br&第三档:吉大、华东政法、西南政法、南大、中山、厦大、浙大、上海交通&br&这一档次的学校,有的是法学专精有特色,有的是综合实力出众,有的是海外名声远扬。但是这一档的法学院之所以劣于第二档,往往出于以下原因:综合名声欠佳;法学实力略逊;招生人数过多;海外声誉较低。这一档次的申请者的水准是各不相同的。根据历年经验,特别优异的小本可以被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录取。大部分TOP学生在T14的范围内。中等以上水准的小本也可以在T30甚至T20内谋得一个席位。&br&&br&&br&第四档 其他学校&br&被归为这一档的法学院,并不是否定其法学院的水准,只是在申请时,本科学历不仅不会成为优势,甚至可能会带来部分的劣势。然而,凡事不可一概而论。在第四档学校的小本申请者中,也偶有T6的录取者出现,T14也并不鲜见。通常而言,一份TOP所的工作可以极大地弥补本科学校的不足。&br&&br&&br&&br&&b&定位分析之GPA&/b&&br&&br&&br&LSAC在评估时,会将申请者的大学成绩分为四类:S(Superior)、AA(Above Average)、A(Average)、BA(Below Average)。笔者将根据这个分类进行大致的说明。&br&&br&&br&1、S(Superior)&br&被评估为S的申请者,是法学院中的至少前10%的学生。LSAC在评估申请者等级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GPA来划分的。例如,北大的3.6有可能被归为S,但是一所普通法学院的3.7却可能只是AA。S的申请者特别是TOP本的S申请者是极少数。TOP本的拥有S评级的申请者,很有可能进入T6。前三档法学院的S+不错的其他条件,也很有希望冲击T14。&br&&br&&br&2、AA(Above Average)&br&被评估为AA的申请者,人数占到全部申请者的至少一半以上。需要提醒的是,招生官并不是只关注LSAC评级,而是会综合具体的GPA和班级排名全面评估申请者的学习成绩。因此,尽管评级都是AA,但是3.2的GPA和3.6的GPA在招生官眼里的分量有着天壤之别。AA是T20申请者的标准配置,没有达到AA的小本,除非拥有特别优秀的条件,否则很难冲进T20。&br&&br&&br&3、A(Average)&br&被评估为A的申请者,在成绩上有着一定的劣势。在中国学生成绩普通虚高的情况下,average=below average。除了TOP本以外,A的小本建议定位T20以外的学校。&br&&br&&br&4、BA(Below Average)&br&没有特殊的情况,BA的申请者不建议申请LLM。&br&&br&&br&&br&&b&定位分析之实习&/b&&br&&br&&br&对于小本来说,一份亮眼的实习是最常见的加分项。对于申请LLM来说,法学院最看重的是律所的实习。诸如法院、检察院、NGO或者其他地方的实习都是参考因素之一,但和律所实习比,含金量要略逊一筹(当然最高院之类的实习例外)。对于律所实习的分类,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笔者根据律所的业界排名作出一个不成熟的分类,仅供参考。&br&&br&&br&第一档 Magic Circle+V10&br&这是公认的世界级的律所,如果能够在这些律所中的大陆办公室或者香港办公室有实习经历,将会是巨大的加成。外所的实习,不仅代表着申请者的实力被认可,而且也代表申请者基本可以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语言不会成为LLM期间的障碍。世界级外所一般集中于京沪港三地,部分名牌法学院诸如北大、人大会有外所暑期实习项目的机会,其他京沪法学院的小本可以考虑参考绿舟或者海投CV寻求实习机会。笔者以前的不少同学,都是在数个月锲而不舍地“轰炸”各所HR和合伙人的邮箱中,才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实习机会。此外,拜托相熟的教授推荐也不失为一条高效切实的路径。&br&&br&&br&第二档 金君方海中(金杜、君合、方达、海问、中伦)&br&这五家律所,是公认中国TOP5的律所,在海外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辨识度。这五家律所在全国各地都有为数众多的分所或者办公室,有较大的实习生需求。全国各地的小本们应当尽可能寻求这五家律所的实习机会。如有这样的实习经历,不仅裨益于LLM申请,也会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成和盈科在律所业界的名声不佳,但是由于其规模效应,在海外依然拥有一定的声誉,申请者亦可加以考虑。&br&&br&&br&第三档 其他外所和精品内所&br&大量外所在中国都设有办公室,不少外所在美国当地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一家在加州有影响力的律所,有可能会增加申请者在UC系列学校的录取可能性。而对于内所而言,一些小而精的内所,特别是在某些领域(诸如海商法、FDI等领域)专精的内所,也会给了解中国律师界的招生官留下良好的印象。&br&&br&&br&&br&&br&除了律所之外,法学本科生也可能去到诸如法院、检察院、公司等非律所单位实习。尽管在LLM申请的加成上不如律所实习明显,但是对于某些注重公法或者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法学院,也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此笔者依旧粗略地分为三档。&br&&br&&br&第一档 正部级以上中央机关或者世界五百强企业(或投行券商)&br&
除了律所,如果本科生有机会去最高法、最高检、司法部、商务部、证监会、银监会等与法律密切相关的部级以上国家机关实习一段时间,再结合PS和专业方向在申请材料中进行润色,可以获得比较大的加成。在京的各高校学子是有不小的机会的,无论是动用家里的人脉关系,抑或是求助于教授和师兄师姐,北京小本总会有些门道的。据笔者所知,最高法每年都需要不少的实习生做一些杂事,三大法学院的同学都有不少在最高法有或长或短的实习经历。&br&
法律与商业、金融都是密切相关的,许多法学院都要求跨学科的背景,diversity可以给申请者加分不少。因此,一份世界五百强的实习(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五百强),会极大增加申请者diversity的说服力。同理,在像摩根斯坦利、花旗之类的投行,和相应的券商,甚至是商业银行,都可以增加申请者的这方面亮点。在寻找实习的时候,申请者应当着重考虑实习单位在美国,特别是美国业界的影响力。这方面的机会在北京、上海甚至广深都是很多的,诸如绿舟之类的论坛上也有不少。有心寻找就会有所发现。&br&&br&&br&第二档 各地方省级国家机关或者大型国企、民企&br&
如果不是京沪的小本,欲找到第一档的实习也许有一定的难度。有一些小本由于家乡优势,可能会去诸如省高院、省高检、省公安厅之类的省级国家机关。在这一层次拥有相关实习的申请者是比较多的,在LLM申请中已经不算很出彩。当然,如果这份实习对申请者有人生道路上的影响,或者做出了比较突出的工作的(实习生很困难),结合PS也可以考虑有限度地提一笔。大型国企、民企亦然。&br&&br&&br&第三档 其他实习&br&
笔者需要特别提醒申请者的是,所谓CV(简历),一定要简洁,最好在1页内解决,最多也只能2页。有一些缺乏经验的申请者,会把一些与法律无关的实习/兼职经历如数搬上简历,不仅不会有加成,反而可能会冲淡真正应该被突出的亮点。例如,暑期在新东方兼职帮忙(无论是教英语还是炒菜),平时帮康师傅卖饮料,帮三星卖手机,这些与法律无关的经历都不应当在申请LLM的材料中出现,甚至在定位时也烦请勿提及。&br&&br&&br&&br&&br&&br&&br&&br&&br&&b&附录&/b&&br&&br&最近在网上查找进一步的信息,发现了若干可以进一步补充该贴信息的文章。这些帖子目测出处为TOTOO,但是已难以找到原文,只能从某留学中介网站上转载。友情提醒:LLM申请并没有任何难点,在寄托和TOTOO上获取信息足矣,完全不需要中介的帮助。笔者强烈推荐不找中介,DIY申请。如果对文书信心不足,可以寻求美国权威文书机构帮助,在此不细表。&br&&br&&br&1、美国三大法律学位JD、LLM、JSD扫盲:&a href=&http://www.keywin.org/news/120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三大法律学位JD、LLM、JSD扫盲&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2、美国法律硕士(LLM)专业全面解读:&a href=&http://www.keywin.org/news/121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法律硕士(LLM)专业全面解读&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3、美国LLM申请及选校经验小结(强烈推荐结合此文选校):&a href=&http://www.keywin.org/news/1205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LLM申请及选校经验小结&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r&&b&By 君王的合木 in 寄托&土兔&绿舟&/b&&br&&br&&br&&br&&b&欢迎转载,转载需保留署名。&/b&
以下是我在寄托、绿舟、土兔网上分享的LLM选校定位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全文链接: 2014新版T30(+4)美国LLM小本选校定位指南(附T30托福统计表+国内本科排名)选校指南注:…
仅举一例(不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是他比较典型):&br&本人西工大计院的。&br&我有一个同学,自费去了美国纽约大学,毕业直接进了美国亚马逊,走上人生巅峰。为什么说到他呢,他本科成绩其实很一般,也不喜欢编程,磕磕碰碰的绩点80分而已,唯一的优势就是一直保持着对英语学习的执著。突然有一天,他发了一条状态:啊,Leetcode终于刷完了。我就知道,这货被环境催化了,开始发奋了,一打听,果然,发paper写代码早已虐我千百遍,两年而已好吗?&br&所以,有的人选择了环境,有的人被环境选择了。&br&&br&楼主,好好选择,祝你好运。&br&&br&至于国内牛逼高校的研究生,我直博去了清华北大等的同学都还没毕业,不好说什么,但是,他们确实混得比我们这些保送本校的好多了倒是真的。&br&&br&记住,一个人的成长,是自我和环境共同定义的,那些忽悠你成功就是要靠自己努力 & 环境不重要,只知道坐井观天的所谓过来人,其实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罢了。
仅举一例(不是因为证据不足而是他比较典型):本人西工大计院的。我有一个同学,自费去了美国纽约大学,毕业直接进了美国亚马逊,走上人生巅峰。为什么说到他呢,他本科成绩其实很一般,也不喜欢编程,磕磕碰碰的绩点80分而已,唯一的优势就是一直保持着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怎么调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