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什么?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2009新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2)选择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下面这道题和您要找的题目解题方法是一样的,请您观看下面的题目视频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4)移走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6)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__.
【思路分析】
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对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烛,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移去玻璃后的蜡烛时,换用光屏时,在光屏一侧看到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解析过程】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1)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注意要使平面镜与桌面垂直,这样才能使确定出像的位置.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他应选择平板玻璃(平面镜/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虚”或“实”).(5)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反射成像造成的;小华在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A′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可能是因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考点】.【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大小相等.(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水平面上的蜡烛不能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实验时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平面镜成虚像.(5)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蜡烛像的大小不变.(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两个反射面都能反射成像.所以看到两个像,玻璃板越厚,两个像距离越远,越明显.小华在实验中无论怎么移动蜡烛A′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造成的.故答案为:(1)平板玻璃;(2)到平面镜距离;(3)大小;(4)不能;虚;(5)不变;(6)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反射成像;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dongfeng老师 难度:0.62真题:4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2)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2)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在此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2)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3)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蜡烛靠近玻璃板,像将______(远离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4)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蜡烛靠近玻璃板,像将靠近玻璃板,由物像等大可知,像的大小将不变.(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到平面镜距离;(3)大小;靠近;不变;(4)不能;虚.
本题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问题解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正立等大的虚像;(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有可能找不到像.(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6)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小明在实验中,测出一组物距和像距相等,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老师说这样得到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只做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8)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CA.&B.&C.&D.(9)根据你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分析:(1)①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②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像的位置用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来确定.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的像,又能看到蜡烛B,要采用透明的玻璃板.(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3)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7)用实验来总结实验结论时,要分析多次实验现象和数据,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否则具有偶然性.(8)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来作图和判定.(9)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和像的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解答:解:(1)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②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4)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6)因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因此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即镜中的像不变.(7)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只有一次实验,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很具有偶然性.(8)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F”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C正确.(9)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故A错误;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B正确C.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C错误;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故答案为:(1)较黑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2)有可能找不到像;(3)到平面镜距离;(4)大小;(5)不能;(6)不变;(7)只做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8)C;(9)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2012?建邺区一模)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镜子后面的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小明点燃A蜡烛,然后移动B蜡烛,发现B蜡烛与A蜡烛的像能重合,此现象说明物体所成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B(填序号)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需要平面镜,老师提供了大小一样的透明玻璃板和镜子(背面镀银)给同学们选择.实验中应选用透明玻璃板,目的是为了在实验过程中能准确找到像的位置;(2)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B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科目:初中物理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实验中采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4)为证实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3)相同的操作.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反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②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要进行多次实验,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2)有可能找不到像,实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只有一次实验:(1)较黑暗,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故答案为,也能观察到B蜡烛,总结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物到镜的距离;(3)到平面镜距离,因此当她走近镜子时,但尺并不是测量像,像不会成在光屏上,即镜中的像不变.(7)通过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时,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接收虚像,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故B正确C.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蜡烛是最亮的,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1)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6)因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故C正确.(9)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物的大小用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能;(4)大小,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故A错误,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干扰人的视线,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4)两只蜡烛大小相同,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故C错误;(7)只做一次实验,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结论很具有偶然性.(8)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F”上几个特殊点;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6)不变;(5)不能;(8)C,在较黑暗的环境中,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5)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刻度尺打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