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困惑,刚出来实习,才挣1500一个月,过年了作文600字要发红包了算算该得900,家里已经不给我生活费了,我

  剛剛看新聞
才知道我的老家鎮江  現在很多人都大排長龍去打醬油 ~~ (話說鎮江有名是醋
怎來打醬油了 ???)  原來是
來排隊打了醬油
就感覺有年味了 ~~~  一次醬油要打個30斤 ~~~ = 約有1500ml = 15瓶一公升的醬油 ????   這家人口數~~~ 好多阿 !!!!   ------------------------------------------------------------------------------  (以下是轉載)  江蘇排隊打醬油 聞到醬油味就聞到年味  “孩子都會打醬油了”是流行的調侃語句。  你知道“打醬油”也是年俗嗎?
江蘇鎮江,年前打醬油是傳統。  近日,醬油供應商處,提壺來打醬油的市民拍成長隊,有市民打了30斤,自用,稱能吃一年;  有市民一口氣打了700斤…供應商介紹,"打醬油"是當地習慣,打了醬油,春節就有年味!  你家過年什麼特殊習俗?  -------------------------------------------------------------------------------  好的 ~~大家來說說
自己家的過年習俗吧 ~~~  
楼主发言:125次 发图:
  @我是一朵妘 理发算是民俗吗?
  年二八,洗邋遢。行花街,买盆桔,买年花。差不多就这样吧,没什么特别。
  哥在台资厂,年三十放假,台资厂的名声真不是吹出来的啊  
  我先說說我家好了 ~~   其實很普通
就是除夕八點開始吃晚餐
要一路吃到晚上11點左右  然後陪家人打打小麻將 (我打得不好
哈哈)  然後看電視 ~看到12點
以前在眷村
眷村都大放鞭炮  我的小狗狗就會嚇得一直發抖 哈哈  然後就快快去洗澡
睡覺 !!!!  沒工作前
是收爸媽的紅包  從上班起的第一年就是我發紅包給爸媽了  是要跪下給爸媽喔~~~~~~ 因為要感謝爸媽的養育之恩
  镇江一年一度的排队打酱油有好多年历史了。。  云朵祖上是镇江的?
  我们那就是吃年饭,家家走去拜年,然后打牌
就要在家幫媽媽剪一條一條的紅條子  是要貼在水仙花上的 ~ 基本上一束就要貼一條  這樣一盆的水仙就很喜氣洋洋  還有就是初一不做家事 ~~~~ 吃飯不算拉
  镇江还有那习俗啊,真不知道,  年味感觉很淡,乡下应该好点,杀猪宰羊,蒸馒头蒸糕什么的都是这几天做,好像要小年夜了,还有炸丸子,做香肠,熏鱼什么的也是最近在搞,我好多年没在乡下过年了,没什么感觉,市里也就看个人多,然后放放鞭炮什么的
  恒顺的醋很有名,酱油其实也非常好,打酱油并不是免费的,不过比包装好的要便宜不少,而且是正宗恒顺厂的,不是联营厂的。以前恒顺老厂没拆时,随时都可以打酱油。
  這一串排隊的人龍
就為了打醬油
真的了不起耶  人手一個桶
~~~~      這是打完醬油的大叔 哈哈  
  年30回宗祠祭祖算不算  
  还以为云姐彻底离开台版了,云姐好久不见啊,,@_@  
  除夕前家里大扫除,每个人洗澡理发,准备年货,然后祭祖什么的
  习俗不记得,就记得小时候过年前十几天就满大街放鞭炮!  
  卖了一百斤旧杂志 得20元  
  今年在深圳过,  不用三姑六婆到处串门,送礼送红包。应付各种隐私问题的尴尬  应该能享受几天清净日子,  春节期间人少车少,也会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  年初打算带全家去周边度假,好好放松放松。。。
  现在年味淡了,说说我小时候农村怎么过年的吧,年三十前几天家家户户蒸包子蒸馒头,炸萝卜丸子炸油条 果子炸蕉叶,然后就是年三十中午吃大餐,下午包饺子分量是三十晚和年初一早晨两顿的,年初一的那份饺子会放一枚硬币,然后就是贴对联方鞭炮,晚上吃饺子看春晚,年初一放鞭炮吃饺子,然后就串门去了  现在一切都从简了,对联都是直接买的,小时候我也写过对联的啊  谁能猜出来我是哪里人
  我老家那年三十下午俩点左右街上就几乎没人了。放鞭炮吃团圆饭。然后有人打麻将,不打的玩玩电脑,或者陪孩子放烟花,然后看看春晚,这俩年基本是听春晚了。过了十二点家家放鞭炮。除夕夜客厅灯光是要亮通宵不能关。初一早起开门炮后去拜年。  
  年三十晚上我们这里只吃饺子。家里人一起包饺子然后,给邻居,和族里的长辈每家送一碗。当然我们也会收到啦。  吃饭之前,先把之前做好的,肉方(用来做红烧肉的),水果,豆腐,丸子什么的,摆一桌供奉祖先,然后烧纸钱。给祖先磕下头,滴几滴酒和饺子汤。。。就完成了。  然后家里人随便吃一点儿饺子,就出去看村里的烟花了。  回来,年轻人都是打麻将。年长的伯伯大娘婶婶们就是坐在一起聊天,讲讲笑笑,看看春晚,当然一般都会带着自己的孙子辈的小婴儿,相互逗逗,到12点,大家就回家睡觉了。  初一早上5点,我们有起五更的习俗了。不想起都难,家家户户开始放鞭炮。每次过年被吵醒。然后就下一点儿饺子,随便吃点儿,就去给各家磕头拜年,就是相近的家族的男的在一起(五服以内的),要走遍整个村子啦。女的也组成一队去拜年。  当然,先给父母祖先磕头啦。然后,小孩子拿到红包。  拜完年,精神好的,就坐一起打麻将,或者聊天,看电视,精神不好就回家睡觉到中午。  我们最正式的一餐,是初一的中午了。真的是很丰盛了。这时候,就是小家庭范围内自己好好吃的一顿了。吃到3 4点钟。晚上基本就不怎么吃了。。喝点丸子豆腐汤之类的。  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就是各种走亲戚了。。当然,我家亲戚比较多,就会规定某一天,所有亲戚都来我家,大家一起吃饭,然后拜年,要准备6席。其他时间来了,不管饭的。  大概就这么个程序吧。我马上要回家过年了。好开心。
  @我是一朵妘   小年夜 拜天公(子時)  除夕 大掃除 晚上吃團圓飯  初一 拜年  初二 回娘家  初三 宴客(遠方的親戚來)  初四 出去玩(通常會)  初五 沒活動了..................  不過以前初五會回去掃宗族的墓
  我家那边的传统是过年三天吃面食,年三十团圆吃大包子,初一吃水饺,初二吃汤圆。初三才可以吃米饭。  我从小到大一直很奇怪在常年吃米饭的地方居然过年要吃三天的面食。
  在天津腊月二十三就进入小年,蒸年糕,买糖瓜‘就是麦芽糖’祭灶王爷,从这天起家里就不能大扫除了,二十九贴吊钱,对联,窗花,福字,挂红灯笼‘如果家里刚刚有至亲去世,对联窗花之类的三年不许贴’三十晚上守夜。出嫁的女儿三十晚上不能在娘家过,初一要吃一天的素食,正月外甥不许剃头。
  额··感觉没啥特别的·就是一群亲戚聚餐·要不在家吃要不在餐厅吃·然后打麻将斗地主的同时再打开电视放春晚的节目·到了12点·搬出火药跟四面八方的人比火力·不过通常我们都必要囊中羞涉·每年都被完爆·
  好吧,我是来找茬的,1500ML=30斤?一斤等于50ml?
  还想到一个春联的习俗,正常贴红联,有长辈过世的第一年不贴,第二第三年贴绿联,但是红联简单可以买到,绿联还得自己写,比较麻烦。所以很多时候就第二第三年也不贴。造成了很多大的家族很多年贴不了春联。
  23祭灶官。24扫房子。25磨豆腐。26割块肉。27杀只鸡。28把面发。29蒸馒头,30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眷村子弟!  一个院子大约多少人?  
  我家跟楼主家过年模式差不多,不过三十晚上是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晚会的,也会打打麻将,十二点孩子们就下楼放炮,从十二点到一、二点炮声震耳欲聋,说到给父母跪拜,只有一次,有年我妹妹全家从国外回来过年,我们姐妹三个商量今年人多给父母跪拜吧,妹妹就给她老外老公讲跪拜父母的原由,让他自愿,不拜也可,妹夫非常愿意,比我们还兴奋,于是一帮女儿加女婿外孙外孙女呼啦啦跪一地,真诚感谢父母大人养育恩德,我妈很高兴,给每人发了一个厚厚的红包,是整捆的,我以为是一人一万,结果我们打开是一捆一元的,我们都大笑说老妈太抠,然后我们再拿出给老妈的红包,那一年很难忘,后来老妈说不要我们跪拜了,有心就好,我现在每天在心里拜她。
  就自家裡,吃,親戚家裡,吃,朋友家裡,吃,公司,吃,客戶公司,吃。然後就很沉重。
  应该都差不多吧
我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吃的特色食物是哨子(方言是这么叫的,也不知道普通话的确切写法是什么)
  过年前准备各种蒸菜,什么糟肉、虾酱肉、杂烩、酿白菜什么的。大年三十晚上迎灶王爷,然后喝酒吃饺子,放鞭炮。
  吃饺子算不算呢?嗯哼?  
  @我是一朵妘 初一饺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转, 初四烙饼炒鸡蛋。 初五、初六捏面团,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饭, 十一、十二八宝粥, 十三、十四窜汤丸, 正月十五元霄圆  这个童谣听过吗?
  @我是一朵妘 说来惭愧,现在老衲这边厢年味确实是淡了。好像也就是很多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说说话,别的没什么了。老衲家是无人打麻将的,从来不打麻将。
  我们这里除夕要祭祖,初一也要拜拜,然后初三还是初四要吃七様羹,还要不能扫地!  
  我们那里大部分以姓氏群居,所以有很多小村庄(不是村,一个村有几十个小村庄),大部分村庄过年最重要的日子都年前28 29 30祭祖那天,像我家就是28零点祭祖开始,所以男丁都去家族祖堂拜天拜地拜祖宗。  现在年味没那么重了,祭祖的时候好多人因为常年在外,回来都不认识了。以前祭祖家家都准备福利爆竹,现在很少有人准备福利了。但每年外面的人基本上都是祭祖那天之前回来,家里也是到之前就打电话问那天之前能赶回来不,我现在就被我妈问了好几回了
  大年初一凌晨零点时,放鞭炮,点一成年人高、手臂粗的大香。初一白天的时候,全身新的远行,一般是去寺庙。
  年三十 家族聚餐 吃完 父辈们打麻将
然后 12点到寺庙上香  上完香 继续打麻将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我就在家呆着陪长辈  初一开始 就和朋友们去玩咯  然后去比较远的亲戚那团年
  吃喝。看电视电影。打麻将。串门。放炮。看灯。睡觉
  过年就是吃吃喝喝,吃很多肉,喝很多酒。
  银翼晖月~~~~~~~~~~~~~~~~~~~~~~~~~~~~~~~~~河北保定以北承德以南?
  我们那里,洗头,洗澡,理发,家里打扫在年30那天前全部要搞定,因为年30是不允许做这些的!  30那天,下午开始贴地纸(对联,门神之类的东西),天开始黑,家里就要亮灯一直要到第2天12点,也就是初一中午12点,6 7点左右开始吃年夜饭,首先是接祖先,家大门上挂2个红灯笼,大门半开,接祖先的时候,小孩子,孕妇不允许走出房间,女人就忙着上饭菜,年长的男人就烧纸钱,然后年纪小来烧一般是跪着,然后放鞭炮送祖先,然后我们开始吃饭,吃完后开始守岁,12点过了,就可以休息了,大概初一凌晨3 4点,家里人就要起床,在家里贴一些地纸,比如灶,墙壁,窗户,房间的门,然后开大门迎财神灶神之类的神仙,然后是家里相互拜年,给压岁钱,5点半到6点左右,我跟我爸爸还有叔叔就要出门去给村里的亲戚朋友拜年,拜完之后就差不多中午12点了,然后带上鞭炮纸钱香去上坟,然后是家里的亲戚组团去祖宗祠堂上香,礼拜。初一老家拜年结束!一般情况下,我是去补觉,睡到下午打车回城里。。。。不睡觉,就要跟爸爸妈妈回城里,给城里的长辈拜年,大概晚上10点左右可以回家睡觉了。  初二。早上7点左右起床,弄点吃的,7点半左右出发去外婆舅舅家拜年,一般也拜到中午。然后自由活动!  初三。早上7点左右起床。7点半出发去大姑姑家拜年。  初四。时间同上,去给小姑姑拜年。  初五。朋友家拜年。时间随意,但是中午12点前必须到别人家里!  这还是一天去好几家拜年的情况,如果一天去一家,元宵过了都去不完!  这就是我在老家过年年30到初8左右的情况!  如果那一年里有亲戚家老人过世了,那情况就更复杂了,不叙述了。要写的话,就要洗版了!
  @银翼辉月 18楼
17:28  现在年味淡了,说说我小时候农村怎么过年的吧,年三十前几天家家户户蒸包子蒸馒头,炸萝卜丸子炸油条 果子炸蕉叶,然后就是年三十中午吃大餐,下午包饺子分量是三十晚和年初一早晨两顿的,年初一的那份饺子会放一枚硬币,然后就是贴对联方鞭炮,晚上吃饺子看春晚,年初一放鞭炮吃饺子,然后就串门去了  现在一切都从简了,对联都是直接买的,小时候我也写过对联的啊  谁能猜出来我是哪里人  ------------------------------  河北地区中北部?
  基本都差不多,主要南方很多地方不吃饺子,年初一吃斋。。还有我们都不看春晚,年轻人吃完团圆饭就聚会打烟花。。年长的都打牌,闲聊
  过年回家最头疼的就是早起!卧槽,引水渠里还结着冰!哈一口气都能看见白色的!外面走个把小时,里面的衣服汗湿!外面的衣服就好象从甩干机里拿出来的衣服一样,说湿的拧不出水,说干的,摸着又不是!蛋疼!!要是下雨,那就更纠结了!  年30,那鞭炮放的,我滴个娘亲额。不到半夜,2 3点基本不会消停,鞭炮声没了个把小时又要起床拜年了!29那天我一般都是下午,2 3点起床!!!不然顶不住!
  @我是一朵妘 除夕中午家人一起吃饭,下午打打麻将。晚上放烟花,家中灯全打开。大年初一去拜佛,下午祭祖。后几天休息
  @我是一朵妘   1、年三十中午最隆重,鱼不能吃光,要留下鱼头和汤;  2、三年下午女人包饺子蒸馒头,晚上炒花生等准备吃的东西;男人磨刀,三十晚上杀鞑子!这个习俗比较猛!  3、初一不动刀,只能吃一些准备好的饭菜,平时吃米饭,这时候早上吃饺子和汤圆配鱼冻,中午吃蒸好的馒头;馒头一般有红豆沙(甜)和菜馅(白菜、青菜、粉丝、豆腐等,咸的)两种;扫地不能把垃圾倒出家门,破财!  4、一般会在三十清早去上坟,给老祖宗送点金纸或者“金条”(母亲信奉基督教,不准我们烧纸,只好放鞭炮,鞭炮拆开就是金条哦,哈哈)。  5、从初二开始,亲戚开始轮流串,从中午能喝到晚上,醉了就睡觉,起来接着喝;
  看春晚 算不?
  @我是一朵妘   有没有我这样过年的:  吃着瓜子,喝着茶,一边聊天,一边看春晚的。。。。。。
  我们四川年习俗是吃年饭,以前是到三十那天,各叔伯亲戚都到爷爷奶奶家,一整天大家聚一起,麻将 扑克,小孩就去放鞭炮,5点半开吃到8点,然后看春晚。初一开始转换各个叔伯家,亲戚多的要吃到十五,吃到看见红烧肉就想吐,每到过年大家最感叹的一句话就是:今天有青菜真好。
  现在都有车了,就多了些惯例,初4全体去扫墓祭拜
  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你过年会不会去相亲?  台版有土豪向你求婚,你妈妈知道吗?  
  说到过年,以前上学时,我家所有的春联都是我写的,还是我贴的,虽然字不咋地....天很冷,几十扇门啊,弄好手差不多冻僵了......  以前村里每年会捕鱼,然后每家分,现在池塘都承包给个人了,所以这个活动没有了.祭祀祖宗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有空还会去祖宗安息地,通常在家里祭祀一下,拜一拜.  然后就是重头戏,年夜饭,好吃啊......家乡的味道.  年夜饭后,就开始放焰火,大人们打麻将,我还是小孩,不过有时也会参与,哈哈哈哈哈,我放完焰火就看春晚.  到半夜十二点钟,高兴就起来再放点爆竹,不高兴就睡觉了.
  年三十,一大早吃团年饭,然后给祖先送年饭,鞭炮,香烛纸钱。  初一起来,晚辈给长辈拜年,收压岁钱,吃煮鸡蛋,然后给祖先拜年,照样是鞭炮,香烛纸钱。下午到晚上吃开年饭。  初二给同族长辈拜年。  然后一直是拜年,直到相互拜年拜完为止。期间一直给祖先送香烛纸钱。  —----------------猜猜这是哪里的年俗?
  小时候觉得过年是件特严肃的事儿,不能多说话,不能嘻嘻哈哈,做事情要小心。还有每年都要供奉的祖先。  我们家每年都会把祖谱挂起来拜祭。以前给祖先摆碗筷的时候我都低头不敢看他们,这几年大了不会太怕,才看清祖谱上老爷爷的模样,雪白的胡子挺直的腰板坐在那特威严,爷爷跟他的爸爸比起来显得要和蔼。而且我看了祖谱才发现爷爷居然还有字?(我以为只有古人才有)  最后看着手里的仙女棒星星火火的最幸福~~
  吃饺子,年夜饭,然后一家人一起看春晚~~~
  我们这
包硬币饺子
其他大家都差不多  
  苏北老乡送上问候,镇江香醋比酱油有名气,拌凉菜一绝,不过这种传统酿造酱油也是为数不多了
  不是,鎮江酱油也,耶。
  小时候是要去全村每家老人磕头,每户都会给烟不管大小,哥5,6岁村里转一圈下来最少拿回5包烟,然后就是给亲戚拜年,最远走二十公里了路,近的也有5公里每家住一夜,好多小孩好开心!觉得走路也不累!  
  有时亲戚家孩子多!不够床。就会用稻草铺着睡觉,都抢着睡!哈哈  
  那你爷爷国军军人,那抗日功臣啊.那老家应该也还有亲戚吧  
  今天排了一整天的队,就是为了买镇江醋!为过年吃饺子用!哈哈哈。。。。。。。
  @我是一朵妘
祝顺利回台,春节快乐!多来台版发帖,你的贴很温馨,哈哈!
  今天我家吃蒜,谁家有饺子,借我几个
  小时候大年初一,给村里的长辈拜年,长辈给一毛钱压岁钱,最主要的是小孩多,争着给长辈磕头挣那个一毛压岁钱,大概初一总的磕头数在20多个,拿着两块钱的毛票,心里那个美啊——————————————————回到家,直接被父母收缴,心里那个惨啊!!
  年30聚集家里所有的人吃年饭 满桌子油腻腻的菜 这天不洗澡(老人说的 但很多人不在意都洗)说是守财 是30号还是1日晚12点拜财神 家里从天黑到第二天天亮不准关灯(不知道有什么说法)过了12点到1号晚上12点24小时内不能吃肉 全部素菜 或者下面条或粉 不能用猪油这类的(其实也不会 这辈子没吃过几回猪油 反正跟肉搭边的都不行)到了2号临晨才可以吃肉 1号开始收红包(没结婚前好像都可以收哦)不知道年后几天就是拜访亲戚 基本就这些了
  @我是一朵妘
年二八洗邋遢,搞大扫除。年二九,回乡下杀猪分猪肉。年三十贴对联,城里三个套间,农村2栋楼,会累死人,晚上年夜饭看春晚,今年第一年派红包,鸭梨山大。初一不杀生,初二到初四就各个地方去拜年,初五会乡下抢花炮,初六全族去拜神,初七人日。没结婚前是很爽的,结婚了就很复杂。我是广东人  
  现在过年禁了鞭炮没什么年味了,30吃完年夜饭打几圈小麻将 就去寺庙等过12点抢头香,人好多
  @我是一朵妘
17:06:00  剛剛看新聞 才知道我的老家鎮江  現在很多人都大排長龍去打醬油 ~~ (話說鎮江有名是醋 怎來打醬油了 ???)  原來是 來排隊打了醬油 就感覺有年味了 ~~~  一次醬油要打個30斤 ~~~ = 約有1500ml = 15瓶一公升的醬油 ????  這家人口數~~~ 好多阿 !!!!  --------------------------------------------...  —————————————————  我老家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祭灶王爷,摆祭案请祖先回来过年,吃年饭有的在二十八早上,有的在三十晚上,初—自家屋的相互拜年,初二—般给老丈人拜年,然后到十五这期间给其余的亲朋好友拜年,十五晚上玩花灯,声势浩大,队伍长达数千米,各种花灯,好看极了。十八舞龙,采莲船,晚上送龙上天(把龙衣撕下烧了,龙骨架留下来年再用)  
  老乡,我也是镇江的,石马的  
  @我是一朵妘 原来你老家的亲们喜欢打酱油,这个传统让你秉承了?你在台版不是打酱油很久了吗?
  成本  
  大年三十下午要去上坟祭拜祖宗  
  湖北好像正月初一会上坟祭祖,感觉有点别扭。  
  差不多吧,年初几的都是拜年。我们那初五六的都有,抬着庙里的菩萨到各个村里转一圈。有的地方是舞龙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初四豆干炒,初五隔光,初六挑肥,初七下田,初八杀鸡鸭,初九天公生,初十请女婿!  
  @我是一朵妘 现在只想找个地方出逃
  我家比較不一樣的是----  初一初二不洗衣服,是水神生日...  初一要去各大廟宇進香,至少三家...  初三才回娘家,老丈人要請女婿吃飯...
  我祖籍江西靖安,小时候在江西一过年就是全家上坟,放鞭炮,杀年猪,喝老酒。外婆是广东人,小时候去广东过年就是逛花市,去南海拜观音。外公是贵州人,过年就是弄腊肉(烟熏),做咸菜,反正我家里什么风俗都有。。。。。
  回想起小時候
在眷村的過年
真是非常懷念  從白天玩到晚上
因為家中巷道內有很多的小弄堂  跑來跑去 ~~總是覺得開心  小時候左鄰右舍都是這樣的紅色木頭門  說真話
這還真關不緊的
只是一個推上去而已 阻擋小狗小孩跑出去而已  真的好懷念這樣的地方
現在已經全部都拆的光光了......  
  云儿妹妹的帖子,当然要来了。我们过年要磨豆腐,打糍粑,腌肉。大年初一要去庙里上头香。
  那個年代,左右的鄰居比家中的親戚都還要來的更親  無論是左右對門的叔叔伯伯媽媽大嬸大叔大伯爺爺奶奶.....  都像是自己的親人一樣。  也許 大家都是因為同樣的離鄉背井來到台灣  這樣的心情和共同的經歷就是可以把你也當成親生孩子一樣看待  
  只要到了過年過節,這些左鄰右舍的媽媽們總會集結在一起,  家家戶戶門口都是請肉攤幫忙灌的香腸
一串一串的曬在門口  還有像極了老爸臭腳丫的臭鹹魚.......
  還有放在地上一盆又一盆要等曬乾的紅蘿蔔絲 白蘿蔔絲  這樣熱熱鬧到的氣氛,現在都看不到了  有時
我都很羨慕我家對門的羅媽媽(他家是廣東人)  因為她家總會有曬雞腿 還有吃起來甜甜的香腸  可是~~~~~我家都是臭鹹魚 .....  
  感觉过年习俗观念越来越淡,小时候蛮期待的,现在没感觉了,基本上30吃过年夜饭(一定要有我爸亲手做的螃蟹炒年糕)就出去玩了,想唱歌晚上7点以后包厢定不到了,只能开房间打麻将了,以前单身都不回家睡的,现在会回家睡,但是初一早上7点就催3缺1了,7点到半夜2点,浙江温州  
在台北還有一些最後存在的眷村門口
  已經不再看到光復山河...等等愛國的春聯  都是去買回來貼的制式春聯~~~ 其實這樣也少了點味道  
  武汉这边过年腌腊肉腊鱼。还有灌肠。再就是很多家里会炸肉圆子藕夹等。大年三十会包饺子炸春卷。晚上会守夜。以前可以放鞭放烟花比较热闹,现在城区禁鞭后没以前过年热闹了。但个人认为禁鞭利大于弊,支持这一做法。还有就是过年小孩高兴大人很累。
  我们那过年游花灯,抬龙灯,放鞭炮很吓人。
  大陆这么大,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我们那里准备年货断断续续得20多天,现在很多都已经没有了,生活好了就不做那些年糕了,但是还是要做一些,量不多,年前就是准备年货祭祖,年后前三天不能倒垃圾,初一不能出门,然后走亲戚,初六过小年,初八上庙,十六晚上跳篝火,把家里人的衣服,床单被子和枕头枕套在火上过一遍,去疾病灾,本来是没有正月十五的,但是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大家也开始过十五了,然后是正月二十三,不知道是什么节,反正要放鞭炮,大的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好几个村轮流举办转灯会,人很多,但是很热闹!老一辈讲的过年后每天都有节日,但是现在很多不过了!
  @银翼辉月 18楼
17:28  现在年味淡了,说说我小时候农村怎么过年的吧,年三十前几天家家户户蒸包子蒸馒头,炸萝卜丸子炸油条 果子炸蕉叶,然后就是年三十中午吃大餐,下午包饺子分量是三十晚和年初一早晨两顿的,年初一的那份饺子会放一枚硬币,然后就是贴对联方鞭炮,晚上吃饺子看春晚,年初一放鞭炮吃饺子,然后就串门去了  现在一切都从简了,对联都是直接买的,小时候我也写过对联的啊  谁能猜出来我是哪里人  ------------------------------有些和我们是一样的,可以确定是北方人,难道是西北?
  小時候 我常常在午睡中被吱吱咂咂的聲音吵醒來  總是會聽見鄰居媽媽們在窗口外頭  東家長西家短的嚼舌根 ~~~   不然就是說
誰家兒子考上哪裡
誰家女兒嫁得多好之類的  其實對我來說 ~也是一種心安的感覺。  那樣的童年生活
很青澀的歲月  嘻嘻鬧鬧中也就這樣子長大  
  @与曰同行 39楼
18:47  我们那里大部分以姓氏群居,所以有很多小村庄(不是村,一个村有几十个小村庄),大部分村庄过年最重要的日子都年前28 29 30祭祖那天,像我家就是28零点祭祖开始,所以男丁都去家族祖堂拜天拜地拜祖宗。  现在年味没那么重了,祭祖的时候好多人因为常年在外,回来都不认识了。以前祭祖家家都准备福利爆竹,现在很少有人准备福利了。但每年外面的人基本上都是祭祖那天之前回来,家里也是到之前就打电话问那天之前能赶回来........  ------------------------------  我们回不去也要祭祖的,对着家乡的方向磕头,上香,烧纸钱,然后给老祖宗说点忏悔话,大意就是道歉,回不了家之类的,然后祈求老祖宗保佑!
  在台灣,眷村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代產物,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移民潮,  當年國民黨隨著撤防行動渡船抵台,軍方為了解決軍眷住的問題,  於是在全省各地設有駐軍的地區,臨時尋找土地或現有的房舍來安頓眷屬。  這就形成了眷村的特殊氛圍  
  過去,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社區像眷村一般那麼強調名稱,  而且那麼容易根據名稱,聯想居民的背景。  根據資料顯示,眷村的村名其實是具有時代意義的,  可以根據名稱,判定它們所屬的軍種。  例如,屬於陸軍的眷村有:  「陸光」、「莒光」、「精忠」、「自立」、「力行」等;  空軍的眷村有:「大鵬」、「虎嘯」、「建國」;  海軍的眷村有:「海光」、「潛龍」。  至於聯  勤的是「飛駝」、「明駝」,憲兵的眷村則是「憲光」。。。。。。  我家呢
哈哈哈哈哈哈  我從網路上找到一張
整個陸光的區域圖
分享給大家看看 ~~哈哈  
  幾乎 每個眷村的大門都可以看到這些勵志標語  只是現在都已經不復見了 ~~~~  
  @我是一朵妘 江苏镇江离我们蛮近的,不过以前镇江蛮穷的,现在应该还不错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过年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