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的论语警句强调人的意志必需坚定不移的句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论《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论文】论《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8|
上传日期: 22:49:3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论《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官方公共微信论语十则中说人应该有坚强的性格的句子?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论语十则中说人应该有坚强的性格的句子?
论语十则中说人应该有坚强的性格的句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包头初一寒假P18的题吧呵呵孔子在《论语》中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孔子在《论语》中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
孔子在《论语》中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前位置:
>>>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
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门生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告别人多向他人学习或借鉴,我们不妨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也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默写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主要考查你对&&诗文背诵&&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明珠,源远流长的古诗文是祖国文化经久不衰的瑰宝。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正因如此,古诗文背诵默写也作为中考必考的范围。诗文背诵技巧:诗文背诵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古诗词默写、课文默写、名篇名段默写以及对内容的理解性默写。一、加强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朗读,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①字典随身带,边看边查;②开动脑筋,边看边想;③笔不离手,边看边画;④防止遗忘,边看边批;⑤为讲故事,作好准备。这种导读方式,训练了学生多种阅读能力:①阅读的思维能力;②阅读的理解能力;③阅读的知行合一能力;④阅读的记忆能力;⑤阅读的表述能力。反复朗读,不厌其烦,读得顺畅、流利、朗朗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把背诵比作“砍柴”,那么“朗读”就是“磨刀”。事实证明:反复朗读后,就会发现课文差不多背下来了。读得越熟练、越流利,背诵就越快、越好。二、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安排背诵“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他在1885年揭示遗忘的规律。在通过实验表明:在学习材料之后,隔20分钟重新学习时初中语文论文,记忆量为58.2%;1小时后,记忆量为44.2%;一天后记忆量为33.7%;6天后记忆量下降到25.4%。根据这些数据绘成的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①根据遗忘曲线,科学家们找出了最佳的记忆周期:第一个记忆周期是1小时,第二个记忆周期是 1天,第三个记忆周期是 4天,第四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15天,第六个记忆周期是31天。根据这个记忆周期,对于背诵科学安排,有计划地背诵。如果按照上边的记忆周期来进行安排背诵时间,就可以减少遗忘,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按照这个记忆周期进行巩固循环,就能有计划的、轻轻松松地将这些古诗文烂熟于心了。②另外,“科学研究表明,人每天有四个高潮记忆点:第一点是清晨六至七点,第二点是上午八至十点,第三点是傍晚六至八点,第四点是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晨起和临睡前的时间背诵,以期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三、背诵方式①理解记忆 “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一种与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积极主动的识记,所以它的效果总是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意义识记。对于未教的诗文可以通过辅导书对全文有个大致的理解,明确文章的脉络来背诵,自然能够提高背诵的效率。②结合思路层次背诵。每一篇,每一段课文都有思路层次,结合思路层次,既背的快,又不易忘。在哪儿背不下去了,想一下层次,往往会记起应该是哪一句。本方法常和第三条结合使用。比如背诵蒲松龄的《狼》。课文有四个层次,依次未:屠夫遇狼;屠夫惧狼;屠夫御狼;屠夫毙狼。按照这个思路,背诵起来就会比较轻松。背到“缀行甚远”时,如果背不下去了,想一下下一层是“屠夫惧狼”,就很容易想起来下一层句是“屠惧,投以骨”。有的课文比较长,可先分析原文段落层次,概括其要点,然后对照要点背诵,可以大大节省背诵时间且不容易忘记。以《出师表》为例:A、提出三点建议:(1)广开言路(分析形势,提出建议)。(2)严明赏罚(正反论述)。(3)亲贤远佞(推荐文臣,举荐武将,总结教训)B、表达一片忠心:(1)自叙经历(表明志向,感激先帝)。(2)劝勉后主(报效先帝,共兴大业)C、明确各方责任:(1)先说自己(讨贼兴复)。(2)再说大臣(兴德之言)。(3)后言陛下(咨诹善道)③动笔写写抄写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的掌握,而且还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式,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完成背诵时,要结合抄写,当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时候就抄写。而默写可有效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四、及时巩固利用一段时间背会了一段课文,并不就是万事大吉了,还必须及时巩固。根据记忆规律,记忆内容要经过7遍左右的复习巩固才能真正保持住。一般地说,复习需要第二天一次,三天后一次,一周后一次,一月后一次,半年后一次,一年后一次,这样才可说真正背诵了记忆内容,而且几乎不会再忘记。总之,要提高背诵的效益,就要在朗读、理解上下功夫,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注意复习巩固背诵成果。这样,背诵古诗文就不难了。中考背诵诗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1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3.几处早莺争暖树,夜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6.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发现相似题
与“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3762995285002716426684571103439孔子语录100句
孔子语录100句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2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30、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3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36、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3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4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4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4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4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52、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5 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54、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5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62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
6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64&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
6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子《论语》
(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6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
(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
(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
(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9、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
(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
(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7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7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7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7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7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7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7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7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7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80、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81、孔子语录: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 (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82、孔子语录: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
(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83、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4、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
(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85、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86、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87、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88、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
(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89、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 (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90、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
91、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
(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92、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
(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93、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94、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
(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95、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
(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96、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97、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8、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99、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
(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00、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在儒家眼里,修养的最高水平就是圣人,那什么是圣人?孔子的弟子这样说,夫子仁且智,夫子圣矣,可见,仁且智,也就是聪明而仁爱的人就是圣人。
  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从心里去爱别人。孔子还说,要泛爱众而亲仁,这个泛爱有点博爱的意味,但博爱有过于平等过于浓烈的嫌疑,实际上是谁也做不到的,爱必然有深有浅,所以还是这个泛字更贴切。在生活中我们有自己至爱的人,但对于普通关系的人也要有一种起码的爱。中国人有修养就重在这个泛爱上,心里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不光对人要有爱心有亲和感,乃至对天地万物都有一种泛泛的亲和仁爱的感觉。孔子说,“仁者爱山,知者爱水”,中国人特别喜欢山水,外国人好像比中国人更愿意游历,但是,二者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外国人的旅游有增长见闻,猎奇的目的,所以一个美国人可能到过一次黄山或者恒河以后就算来过这个地方了,然后又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了,但是中国人对山水除了这两种心态外,还有一种情感,中国人觉得,山水是自然中美丽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孩子,但世间的纷争往往让我们机心重重,远离自然母亲的怀抱,而当我们离开工作的环境,来到山水的怀抱,就好像又回到了母亲的身旁,中国人以为,山水可以使人悟道,可以提升内心的境界,可以领会大自然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义。
  在生活的漩涡里挣扎是无奈的,而把自己的目光永远局限的身边的纷争上更是人的悲剧。而孔子教我们始终有一个仁爱的心,有了这样的赤子之心,就能超然处之,万物皆春。虽在尘世中,悠然而见南山。
  孔子伟大的地方是承认人的自私,但孔子更伟大的地方是将对自己的狭隘的怎么化为广大的“自私”,于是自私就变成了爱。孔子说,一个仁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幸福,就要想到别人也要幸福啊,所以就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要别人的痛苦之上。于是有仁爱的人和一个人在一起就寻找能让两个人共同幸福的方式,在一个团体里,就寻找能让自己和团体共同幸福的方式。
  这个观念对中国人影响非常之大,比如生活中我们评论一个心肠好、又懂事理的人,现在还会说,这个人挺“仁义”,反之就说,这人做事怎么这么不仁义呢!这里的仁义,实际上就是仁且智的意思。义是什么?义者,宜也,就是合适的意思,可见,义就是智。现在我们做事,有时还会说“这样做合适吗?”不合适的事,就不要做,因为一定是有背于良知的事。一个人光有仁爱是不够的,还要有处世的智慧。像宋襄公那样,只有仁没有智慧的人,孔子是不会称许的。有人问孔子,要是有人掉到进里,仁爱的君子会不会也一起下去与他共命运?孔子说,不会,一个仁且智的君子,是不可能被人随便愚弄的。可见仁是不能离开智的。
  但智慧是要以仁爱之心为前提的,没有仁爱之心,那样的知就不是义了,因为那是邪恶的聪明,这种聪明大而言之,就是希特勒的才能;小而言之,就是小商贩假冒伪劣的手段。这样的智是不义的,也就是不合适的,所以这样的智最终是害人又害己。可见智也离不开仁。
  所以,孔子的学说,从心灵的修养方面来说,就是仁义之学,用孟子的话讲,就是居仁由义。仁是心灵的宅院,能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稳的归宿,义是道路,是我们处世的原则的智慧。
  所以过去有句格言,说大丈夫处世,论是非不论祸福。但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是与非的标准又在哪里?西方人说,谁也没有权利审判,只有上帝才能裁判一切。孔子不会这样说,孔子始终相信人自己的良知已经足够裁判是非了,所以孔子没有上帝,如果有的话,那良知就是上帝。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良知,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贪心,因为怯懦而没有去做。
  儒家称“仁智勇”为三达德。做人首先要有一个仁爱之心,然后还要有智慧,知道怎样做合适,怎样做不合适,最后还要有勇气去按自己心灵的指引去做。博爱、聪明、意志坚强,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吧。
  但仁爱是没有止境的,智慧也没有止境,实践更是没有止境。孔子说自己绝对不是圣人。其实世界上可以说从来没有圣人,圣,只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态度吧!
在儒家眼里,修养的最高水平就是圣人,那什么是圣人?孔子的弟子这样说,夫子仁且智,夫子圣矣,可见,仁且智,也就是聪明而仁爱的人就是圣人。
  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就是从心里去爱别人。孔子还说,要泛爱众而亲仁,这个泛爱有点博爱的意味,但博爱有过于平等过于浓烈的嫌疑,实际上是谁也做不到的,爱必然有深有浅,所以还是这个泛字更贴切。在生活中我们有自己至爱的人,但对于普通关系的人也要有一种起码的爱。中国人有修养就重在这个泛爱上,心里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不光对人要有爱心有亲和感,乃至对天地万物都有一种泛泛的亲和仁爱的感觉。孔子说,“仁者爱山,知者爱水”,中国人特别喜欢山水,外国人好像比中国人更愿意游历,但是,二者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外国人的旅游有增长见闻,猎奇的目的,所以一个美国人可能到过一次黄山或者恒河以后就算来过这个地方了,然后又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了,但是中国人对山水除了这两种心态外,还有一种情感,中国人觉得,山水是自然中美丽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孩子,但世间的纷争往往让我们机心重重,远离自然母亲的怀抱,而当我们离开工作的环境,来到山水的怀抱,就好像又回到了母亲的身旁,中国人以为,山水可以使人悟道,可以提升内心的境界,可以领会大自然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义。
  在生活的漩涡里挣扎是无奈的,而把自己的目光永远局限的身边的纷争上更是人的悲剧。而孔子教我们始终有一个仁爱的心,有了这样的赤子之心,就能超然处之,万物皆春。虽在尘世中,悠然而见南山。
  孔子伟大的地方是承认人的自私,但孔子更伟大的地方是将对自己的狭隘的怎么化为广大的“自私”,于是自私就变成了爱。孔子说,一个仁者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幸福,就要想到别人也要幸福啊,所以就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要别人的痛苦之上。于是有仁爱的人和一个人在一起就寻找能让两个人共同幸福的方式,在一个团体里,就寻找能让自己和团体共同幸福的方式。
  这个观念对中国人影响非常之大,比如生活中我们评论一个心肠好、又懂事理的人,现在还会说,这个人挺“仁义”,反之就说,这人做事怎么这么不仁义呢!这里的仁义,实际上就是仁且智的意思。义是什么?义者,宜也,就是合适的意思,可见,义就是智。现在我们做事,有时还会说“这样做合适吗?”不合适的事,就不要做,因为一定是有背于良知的事。一个人光有仁爱是不够的,还要有处世的智慧。像宋襄公那样,只有仁没有智慧的人,孔子是不会称许的。有人问孔子,要是有人掉到进里,仁爱的君子会不会也一起下去与他共命运?孔子说,不会,一个仁且智的君子,是不可能被人随便愚弄的。可见仁是不能离开智的。
  但智慧是要以仁爱之心为前提的,没有仁爱之心,那样的知就不是义了,因为那是邪恶的聪明,这种聪明大而言之,就是希特勒的才能;小而言之,就是小商贩假冒伪劣的手段。这样的智是不义的,也就是不合适的,所以这样的智最终是害人又害己。可见智也离不开仁。
  所以,孔子的学说,从心灵的修养方面来说,就是仁义之学,用孟子的话讲,就是居仁由义。仁是心灵的宅院,能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稳的归宿,义是道路,是我们处世的原则的智慧。
  所以过去有句格言,说大丈夫处世,论是非不论祸福。但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是与非的标准又在哪里?西方人说,谁也没有权利审判,只有上帝才能裁判一切。孔子不会这样说,孔子始终相信人自己的良知已经足够裁判是非了,所以孔子没有上帝,如果有的话,那良知就是上帝。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良知,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贪心,因为怯懦而没有去做。
  儒家称“仁智勇”为三达德。做人首先要有一个仁爱之心,然后还要有智慧,知道怎样做合适,怎样做不合适,最后还要有勇气去按自己心灵的指引去做。博爱、聪明、意志坚强,这样的人就是圣人吧。
  但仁爱是没有止境的,智慧也没有止境,实践更是没有止境。孔子说自己绝对不是圣人。其实世界上可以说从来没有圣人,圣,只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和生活的态度吧!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他活了七十三岁,在当时来说,可谓身健寿长。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交友之道一1 、有四种人不可与之结交:
第一、“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
第二、“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
第三、“好饮酒的,好吃肉的,不要与他们来往”。
第四、“不要与反复无常的人结交”。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益友可以给你带来很多帮助,损友却会给你制造很多麻烦。
所以,选择朋友要慎之又慎,要选择实实在在的人作朋友,切勿选择夸夸其谈的损友。否则,将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生活。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要结交朋友首先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动机是什么,为人怎么样,这是至关重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交上真正的朋友。但是,好人坏人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孔子认为要交好友不交坏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者叫做“仁”,后者叫做“知(智)”。我们想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这样才能交到品质好的朋友。有了这两条,就有了保障交友质量的底线。
每个人都是宇宙独一无二的创造,要了解另外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花一段很长的时间。圣经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难知心。有的人刚接触给人印象特别好,相处时间久了,就毛病百出。交友得交心,否则就很难靠得住。那么,你如何知道对方的心呢?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结交朋友不能操之过急,一拍即合往往不会太长久。真正的好友并非一朝一夕得来的,而是一生一世的积累。
萍水相逢不要过于相信对方,应当多留意对方的一举一动。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我们的身边也曾有许多人吃了“朋友”的亏,有的被这种朋友骗走了钱,有的被这种朋友拖下水,有的被这种朋友弄得身败名裂。所以,交友需慎辨,等准确判断对方的为人之后,才能向对方敞开心扉,结为好友。
3、慎交:先秦哲学家庄周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孔子曾经跟他的学生探讨过人的关系,最后得出了这么一句话:“事君数,欺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就是说,你跟你的领导关系要是过于密集,离你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与你的朋友的关系要是过于密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与朋友相处,应当注意分寸。比如你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都要有尺度。否则,就是过犹不及。
在孔子看来,事情做的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适度为好。相处过热是冷淡的开始,要保持“常常”融洽,就得把握好这个度。
交友之道二待友有三德:交友之道很重要,待友之道更重要。要想对方成为你最好的朋友,先要让自己成为对方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去学习如何当别人的好朋友,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朋友,这是与朋友建立融洽关系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对待朋友呢?待友有三“德”,即“以礼待友”,“以诚待友”,“以爱待友”。
1、以“礼”相待:朋友交往以诚以真,相待以礼以敬,相处以平以淡,相勉以学以道,都是交朋友的原则。
就是礼貌、礼仪、礼节,这是对人尊重的基本方式。与朋友见面,应彼此请安,谈话的态度要庄重,言语要温和;对待朋友不可有厌恶的表示,更不可有轻薄的举动;未被邀请,少到朋友的家,以免打扰对方。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应当彼此尊重,礼尚往来。要想让自己得到朋友的尊重,自己先尊重朋友。所以,以礼相待是建立良好朋友关系的重要基础。
孔夫子是一个很重礼节的人,他的礼节往往是不一定要别人看得到的。比如说他路过当官的人面前,穿丧装的人面前,还有盲人面前,不管这是一个年龄多大的人,年纪多轻的人,他也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一定要过,他就一定要小步快跑着跑过去。也就是说,他面对这些人都有着他的一种尊敬。这些人有些是有官位,有些像身上戴孝和盲人,这都需要尊敬。这属于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叫什么?叫弱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不要伤及他的痛处,也要象对待官员一样的尊敬。这就是一种礼仪了。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朋友之间的关系更是这样,因为朋友是平等的,尽管双方走得很近,彼此也很了解,但也要相互尊重,不能以为自己所作的只要是为朋友好,就无需尊重对方而自作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不尊重别人就是藐视的行为,会给人带来伤害,那怕是出于好意,也难免伤及对方。
其实,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想让朋友尊重你,先让自己尊重朋友。只有彼此尊重,才能让友情变得更长久、更和偕、更完美。
2、以“诚”相待:中庸说:“待人以诚,感人以德,交人以善,这是率性之谓道。”和朋友相处,彼此要讲究知心,讲究坦诚,讲究肝胆相照。双方以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感情交往。彼此之间没有欺骗、没有诡诈、没有自私的成份。虚伪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友谊的。
对待朋友要讲究诚信、真诚、坦诚:与朋友约会,非有特别事故,不可失约;非不得己不要借用朋友的东西,若借用,要如期归还;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答应朋友的事,必须尽力办到,若实在无法办到,就向朋友摊牌,说明缘由,以免引起误会。
对待朋友要作到“真诚”二字,真诚是建立可信的奠基石。只有真诚才能经得起时间与人为的考验。朋友之间不能只讲义气而失去正气,好朋友就象一面镜子,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真正面目。朋友若有过失,应以委婉的言语,诚恳地规劝;若自己有过错,被朋友规劝,就应该虚心接受,并感谢他。
但是,对朋友的忠告也要把握一个“度”,否则,将适得其反。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曾经问过老师,说“什么叫好朋友啊?”老师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这就是好朋友。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忠告,但是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你可以语重心长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其辱。所以好朋友也有度,越过了这个界限也就会亮红灯。
3、以“爱”相待:兄弟是血缘的关系,朋友是情谊的积累,真正的朋友比兄弟更亲。真正的朋友亲如手足,应以爱相处,互相帮助,同舟共济。
与朋友共患难:圣经说:“朋友乃时常亲爱,弟兄为患难而生”。朋友有患难时,应伸手帮助他;患病时应探访他,照顾他,尤其贫穷的,较软弱的,更需时常关照他。你作别人的朋友,在朋友危难时,而你有能力帮助却袖手旁观,那便失去朋友的意义了。约伯把这样的朋友,比作“溪水流乾的河道……日头炎热,便从原处乾涸”。
当然,你也不能老是指望别人帮你什么的,否则,迟早会被朋友讨厌。但你的朋友有需要你帮助时,你就不能不帮,否则,就失去你这个朋友的作用。应当这样问,我是他的朋友,我应当为他作点什么,不要问他是我的朋友,他能为我作点什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知己。
俗话说:“天涯何处无荒草,知音难觅。”人生得一知己,胜过千万泛泛之交。知己的朋友,能使你分担的重担减半,也能使分享的快乐加倍。与其盼望得到这一位知己的朋友,倒不如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知己的朋友。
交友之道三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们也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朋友很重要,交友要有标准。在《论语》中孔子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于丹教授对此在《百家讲坛》中有细致的演讲。
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第一种正直的朋友。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
第二种友谅的朋友。是一种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
第三种多闻的朋友。交个好朋友,让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所谓损者三友就是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
第一种偏辟朋友。就是性情暴躁,有勇无谋的朋友。他一个人就像是一个炮仗捻,他可以把一群朋友心中的一种义愤点燃,而这个义愤往往是没有理由的,往往是一种盲目的意气。打群架就是很典型的案例,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这对我们来说只有坏处,没有什么益处。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国外的故事,一个家财万贯的老太太,要招聘一个司机。终于经过千挑万选有三个人站在她面前。她给他们出了同一道题,她说如果我车子前方是个悬崖,我考考你们的技术,你能把车停在离悬崖多远的地方。第一个司机说我技术好,我能把车子停在离悬崖一米的地方,稳稳的刹住;第二个司机很不服气,说我技术比他好,我能把车子停在离悬崖十公分的地方;第三个司机说,我不象他们俩,我远远看见悬崖我就停住了。后来老太太就录取了第三个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他根本性的前提。
第二种善柔的朋友。就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韩国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怪,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面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去了。这个东西它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就是机遇。这个世界上机遇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它迎面走来的时候你永远心存疑虑,但是等它要走的时候你是永远也抓它不着。善柔的朋友往往耽误了你身边的机遇。
第三种便佞的朋友。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法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
交友之道,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有人长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交友之道四 孔子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对交友、与朋友相处的许多言论特别有意思,从中可以窥见孔老夫子的为人处事之道。
在《论语》中,孔子对朋友的最直接的言论便是“无友不如己”,这就将孔子的择友标准呈现来。可能有人会从此处认为孔子是一个有严重歧视的人:不如自己的人就不能成为朋友。如果照此标准,孔子岂不是无友吗?所谓“曲高和寡”呀!毕竟作为儒家圣人的孔子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人品道德,在现代都是无人能及的,更何况是在生产水平及其低下的古代呢?照此推论,孔子的生活真是枯燥得毫无乐趣呢?但是,孔子却并不是如此。虽不能说是朋友满天下,但是他的身边总会有能够谈心的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孔子言行不一?孔子评价人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每个人身上总有别人不具有的优点,或许很小,或许不太起眼,但是却是存在的。正如李白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孔子自己并非圣人,他有许多疑惑,“朝闻道,夕可死矣。”一个对学问有如此强烈欲望的人,总会在别人身上找到超越自己的地方,可以谈论的地方。这就是孔子所谓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是辩证地看,人的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怎样对待这样的情况呢?这句话的后半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跟从学习,看到他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孔子并不是全盘接受别人的一切,优点、长处、自己不足的地方,接受学习;缺点、陋习、有偏差的地方,从他的身上吸取教训,学会反思自己言行。他的这一观点被后世的鲁迅接受并用于对文化的态度上。在那篇著名的《拿来主义》中,鲁迅对待古代文化的观点可以说是孔子对友态度的延伸。这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如何看待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朋友?因为他的身上有超越别人的地方,就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他的思想深信不疑?因为他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点,就离他五里远以示安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优点和缺点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是并存的,无法割裂的。如果以苛刻的标准去找朋友,那你就永远也没有朋友。那有该如何对待朋友的过失呢?想把他变成一个合乎道德标准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这样的理想当然是好的。但是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都有自身运行的法则。别人的劝说只能被主体认同接受才能发挥作用。虽然在中国的价值体系中,一直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说,但是你不能越俎代庖,主体不接受,你的任何中肯的意见都是无用的。孔子对此是如何说的呢?孔老夫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对待能够听别人意见并且善于思考,乐于反思自己的人来说,为友这应该直言其过,这是对他的帮助。而对于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的人来说,你的说辞只会让他更加固执,这样的时候要学会安静。这并不是说你对朋友不真诚,没有肝胆相照,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已经是朋友的人怎样相处呢?现代有一句话“距离产生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的隐私,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秘密。作为朋友,不必整天粘在一起,事无巨细,定要一一了解。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过分的亲密就会导致疏远了。与朋友的相处要把握一个度,不腻,不远,只要心灵相通,即使许久未见,也还能够把酒言欢,笑谈过往。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其实在《论语》还有一句话在朋友相交时也很重要,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朋友相处也需如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应是许多人的交友理想。如果能按照孔老夫子的意见实施,相信你我都会在需要的时候得到朋友的真心帮助!
  一、自强则刚  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提倡的是“自强有为”。众所周知,孔子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说,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孔子最见不得懒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懒散使人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难尽天年。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静止便意味着停滞,停滞便意味着消蚀,西方哲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作,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成。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代勤干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在人生的征途上,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取精神。他之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切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孔子具备了这种“真积力久”(荀子语)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而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二、大德必寿  孔子提出:“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益于健康长寿。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纤巧势利,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孔子一生,十分注意养德立德,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
  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孔子屡屡动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之行。
  孔子周游列国时,见到齐景公,齐景公仰慕他的学识与品德,要将凛丘那个地方送给他,作为他的养生之资,他几次婉言推辞,没有接受。他回来对学生说,无功受禄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受,并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生活在距今2500年前的孔圣人的寿命为72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养生之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自强不息
他的这一见解,在《易经》、《礼经》中已有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至诚不息,不息则久”。孔子认为,只要诚心诚意,积极进取,不懈努力,不断奋斗,不仅事业上会有所成就,而且寿命也会长久。这个观点,在今天也是应该提倡的。
  仁者寿
孔子很重视德性的修养,他认为“大德必得其寿”。他提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以此修德,做到心无私欲,胸怀坦荡,心情舒畅,延年益寿。
  劳则寿
孔子非常强调运动健身,他非常喜欢射箭、弹琴、舞拜、驾车等运动。据有关资料记载:孔子还利用大自然来进行锻炼身体的活动,经常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进行郊游和登山,泰山和鲁南的景山,都留有他的足迹,至今泰山天门的石碑上,还有“孔子登临处”的古迹。
  注重衣食住行
在衣着上,孔子在炎热夏季穿的是葛布单衣,既透汗又凉快。他睡觉时一定要穿睡衣,很舒适。在饮食上,孔子非常注意饮食卫生,他有几个“不吃”:霉粮馊饭、烂鱼败肉不吃;颜色变的不吃;发臭的不吃;不合时令的不吃;胡乱砍割的不吃;在闹市上买的酒或熟肉不吃。而且,他在饮食上还注意“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斋必变食”。也就是吃饭不过饱、精细搭配、经常变换花样等。在住的方面,孔子的住所简单,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行的方面,孔子善于走路锻炼,《论语·乡党》中记载,他“趋进,翼如也”。形容他“快步往前走,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
  孔子不但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者,而且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道德养生
  孔子主张”仁者寿”,提倡“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是孔子养生体系中最突出的特点,强调用“仁”和“忠恕之道”及节制私欲来修养道德,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坦坦荡荡,防止心理失衡所致的各种心身疾病,因而有益于健康和长寿。故孔子“仁者寿”的观念对修养身心及社会安定进步有积极意义。这与联合国将道德健康纳入现代健康的观点相一致。
  饮食养生
  孔子提出了“十个不食”及“食不语”和“不多食”等观点,仍符合现代饮食养生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对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防止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
  体育养生
  孔子主张“动中以求静”,提倡轻松愉快的运动,如射箭、游泳和散步等,反对“暴力之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兼有修养心性,与现代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大有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孔子的体育观念及运动形式更符合健康养生的要求。
  性养生
  孔子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不可禁思无邪”和“节欲为贵、守精神”等,是性养生原则,由此可见孔子对性问题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性和饮食一样均是正常人的生理需求,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因此,正确对待性问题,也是养生保健的重大问题和方法。
  阶段养生
  孔子提出:“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壮之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老之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从人体处于不同生理年龄阶段及气血的盛衰,提出“三戒主张”是有科学道理的,开创了人生阶段养生之先河,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清代著名学者李渔曾评价说:“从来善养生者,莫过于孔子”。孔子是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先驱,其养生体系是一种高品位的,积极处世的科学体系,将人体生命的质与量、道德与健康完美地统一起来。现在继承与发扬之,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论语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