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的金鱼发现一只金鱼眼睛没了是好是坏

查看: 3342|回复: 6
求助:为什么我的小金鱼的眼睛是全黑的,金眼圈没了?
请问各位老师,我的小金鱼刚买回来不到一星期,今天突然发现有一只金鱼的一只眼睛全黑色,没有金眼圈,另一只眼睛很正常。 还有一只金鱼,左眼睛的金眼圈只剩下一点了,大部分都是黑色,右眼睛的金眼圈也不完整,有一小块黑色。
请问这是什么病? 谢谢各位老师了!!!
我感觉它们的行动都很正常,吃东西也很积极,拉的便便是暗红色的(和喂的饲料颜色一样)
这不是病,正常得很。
这不是病,正常得很。
ql980302 发表于
太感谢了,总算放心了,刚才吓死我了
金鱼成长的过程就是变来变去
看看我的签名
Powered by查看: 2863|回复: 6
金鱼眼睛没了
这段时间养的金鱼眼睛老没 一条小蝶 小流金 狮子2个眼睛都没了 今天发现另一条狮子一条眼睛少了一只&&现在缸里还有6条大鎏金& &这是为什么呀
鎏金会攻击小金鱼的吧
本帖最后由 深圳老孙 于
19:04 编辑
装个监视器!
我们工厂做这个。
从杯具演变成餐具
镏金是一种相对凶悍的金鱼~~混养的悲剧~~
肯定是镏金~~
是镏金那?我 还以为是金蟾呢。
Powered by  大话礼仪
  文化这个东西,如果浸淫其中久了,则不会觉得,宛若空气,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能再合理了。只有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去,才有感悟与体会,觉得新鲜和不同。 犹如一个孩子看见外面的世界,那有多新奇,不过父母却会视而不见,只是因为见得惯了。
  私以为文明有愚昧先进之说,但是文化却无忧劣之分,一切皆有其历史环境的原因,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江南烟雨孕育柔美的江南格调,猎猎西风卷出粗旷的大漠风情,环肥燕瘦却各有风味,只看适合不适合环境。所以对于不同的文化或者事务,我们无须视为异类火力全开拼命抵抗,又不必妄自菲薄全盘接受。最好的办法是包容其不同,接受其差异,摒弃其糟粕,有个资深的企业家提出文化需要“和合”真是深谙其味。
  说到礼仪,遥想当年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不知有多少外邦人士被其折服,惶惶然不知应对,扫了脸面,可惜有阵子不分清红皂白一味破除“腐朽”传统,到今天却鲜有东西传承下来。而 西方的礼仪有很多借鉴古中国的地方,后来又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稳定传承,终于有了现在这个局面。 上次看到外国学者到上海大谈礼仪,多少上层精英趋之若鹜,参加培训,结业后捧着一纸证书,到处炫耀,处处要显得比人高贵,真是有些过了。个人愚见,对于国外的文化礼仪,因文化的地域性,的确需要了解,免得有所冒犯,或者太过突兀,所谓入乡随俗正是如此。却不必捧为圣典,哪里都要招摇一番,大家自行想象在夜市的烧烤摊上非要要副刀叉,又吵着抱怨没有星巴克咖啡,更嫌弃烟太大,人太多。。。小伙伴们都无言应对了。
  笔者只是因为住在瑞士,对这里的礼仪文化有点感悟,粗陋的介绍对大家有所裨益最好,不然就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罢。瑞士,因为地处山区,被称为欧洲最保守的国度之一,国家的所谓绅士们恪守礼节,虽然年轻人已经受到美国文化的狂轰乱炸,比较随意。 但是这个保守的国家依然坚守阵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绅士之风。其实简单说来,礼仪代表着“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贴,即一切以不影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为前提。更直接些,就是你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不要影响他人,也要让自己舒服。
楼主发言:86次 发图:
最高打赏:
最新打赏:
  我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讲:(纯属个人感受,如有不妥敬请见谅)。  穿着:在中国一套衣服常常可以穿到黑,无所谓场合,我们经常会看见窈窕美女脚踩高跟鞋,身穿连衣短裙,白日娇滴滴的爬行在山峦之间,晚上汗津津地出现在餐馆里,这时候妆也花了,衣服也湿皱了,走路更是一瘸一拐,犹如刚被人上了刑,自己辛苦,别人看着也替她难受。而这种情况在瑞士却不会发生,不同场合他们自有其着装的讲究。。  我们先从运动着装开讲(瑞士人崇尚运动,简直地球上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锻炼的脚步了,不管是垂垂老叟还是懵懂幼童,锻炼面前人人平等,不甘人后。这也是为什么瑞士人普遍长寿之秘决之一。)如果登山,一般穿着登山的防风雨外套,脚踩登山靴或者防滑的运动鞋,墨镜,太阳帽,一应俱全。人人身背沉重的背包,内里简直 堪比机器猫的口袋,防晒霜,手电筒,替换的衣物(有些为了出汗替换,有些是下了山到餐馆就餐时用),雨伞(山上的天气变化莫测,犹如任性女孩的脸色,根本是想变就变),瓶装水,有些甚至带了山下要用的鞋子。。。)年级大的还要登山杖随行。如果SAILING,则又有出海服可供选择,防风防雨自不待言,鞋子也是大有讲究,最好是出海鞋,不然防滑的运动鞋(一定要是白色鞋底)也还凑合,防风帽,拉纤用的手套。那么骑车会不会简单点?NO, NO, 骑车有专门的骑车服,头盔,手套,仿雨外套,水,及更换的衣物, 专业的还要骑车坐垫以确保长时间骑行时臀部不会磨破。。。 所以背包又是在所难免。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瑞士人小题大做了?至于这么复杂吗?根据笔者的经历,确实需要如此,瑞士人崇尚人和自然的协调,所以很多景点除了入口有人(或者根本没人),进入山上基本就回归原始状态了,没有什么便利商店卖水卖伞,无论下雨,日出,寒冷,炎热, 一切都自行解决,到那时候就知道合适的穿着和身后的百宝袋有多可爱了。当然背包的重量堪称可观,经过常日的负重锻炼,人人都堪比传说中的黄山挑山工,今后我们再看到外国无人背着比身体还大的背包行走如飞,自然就不必奇怪了。
  哇,楼主在瑞士?
  上班,瑞士男士一般穿长袖衬衫,外加西装领带,不正规场合可以只穿衬衫,女士选择较多,可以是套装,裙装,衬衫西裤,但牛仔等摩登打扮一般不适应职场, 裙装也忌太短,坐下要到膝盖处为最庄重。  晚餐是瑞士人比较看重的,认为不止是吃顿饭,还有社交性质和意义,所以着装不要掉以轻心。 如果到一般餐厅或者酒吧小聚,上班的正装就可以应付,甚至男士不需要领带,女士化个浓一些的妆容,佩戴一些首饰即可。 但是如果要去的餐厅历史悠久,品味高尚,那就得费点心思和周折,男士西装领带自然是必须,女士的职业装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所以最好换成晚宴服(隆重场合长裙,一般场合到膝即可),佩戴对应的首饰。 说到首饰,想多啰嗦几句,瑞士的女士重视首饰犹如穿衣,什么衣服配什么首饰都有套路,海量的首饰是必需品,做丈夫的也得挖空心思常常购买珠宝首饰来取悦她们,想想真是羡煞我等。 也许我们可以借机向家人撒娇多讹些心仪的首饰,当然成功与否全看你的造化了,反正我就鲜有得逞。
  扯吧。啥时候你在国内看到你说的那种一套衣服穿到黑的了?至于素质方面,我很同意一个观点,欧美很多国家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平常看不出来,时不时还是显露出来的。就拿上次坐火车来说,一群美国大学生一直在高声说笑,搞得我挺烦,我看一车瑞士人也没啥反应。而我仅仅是不小心腿挡住了窗边的垃圾桶,旁边一个男人就很不客气地让我把腿拿开。这种双重标准在瑞士时不时就能看到。可以想象,如果是中国人在那大声聊天,不知道得招来多少鄙视甚至干涉?  有一次坐轻轨(tram),一个男人推着个很大的婴儿车要上车,因为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很不方便,一群本地人也没一个伸手帮帮的,最后还是个黑人学生帮忙才算上了车。  瑞士人的生活也没那么高大上,瑞士的自杀率是比较高的,同性恋也很多,女人抽烟就更不用说了,全欧洲都一样。我的客户当中有一个塞尔维亚在瑞士打工的女人,和同办公室一个本地人是闺蜜,两人常常用英文聊天,无非也是些鸡毛蒜皮,一聊high起来各种脏话不断,看着两个金发美女一口一个fxxx也真是让人无语了。  
  关于晚餐穿着,笔者有深刻的教训作为反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有次办完事回来,时间着实紧迫,硬着头皮直接穿休闲装进了苏黎世一家颇有名气的百年餐馆,从一进门的瞬间就觉得气氛诡异,门童眼神诧异如见异类,修养良好的领台侍者装作视而不见,但是眼梢眉角可谓风情万种,餐桌的侍者则尽其可能体现良好的教养,色泽红润的脸颊保持僵硬的笑容,很不幸他的眼睛却出卖了他的心,就连平时多话的同伴在就餐时间也是沉默有加,并且事后严正指出我那次表现实属无礼,破坏了本应美好的夜晚, 可谓事态严重。当然传说中的“白领结”晚宴,就更不得了,但是戒于本人也没有机会参加,就不献丑了。  至于平时穿着,抱着学习的态度仔细观察,大多数人都穿着随意,以舒适为主。但是有几点我们倒是可以重视一下:国内流行的超高跟鞋,一般不要轻易尝试,原因简单,瑞士大部分为山地,上上下下,且多以小石子铺成,用高跟鞋走路的辛苦请大家自行想象吧。瑞士天气偏冷,又早晚温差大,一件夹克衫真是居家旅游的必备良品,切记切记。有一件事我是不吐不快,爱美的姐妹们千万不要在裙子下穿国内备受青睐的肉色短袜,或者早餐直接睡衣出现,其轰动效果直接可以媲美我那出糗的晚餐,当然他们不会告诉你。
  到了最后,我有一个小小的诀窍想分享一下:如果阁下已经尽力却还是不慎做了有些不合礼仪的事,引起了他人的注意或者隐隐的不满,这个时候千万记住冷静,要有魏晋名士的风骨,泰山崩于前而不惧,举止从容,面不改色,侃侃而谈,转化被动为主动,如此一来,那些保守迟钝的绅士们或可被一下子镇住,以为自己浅陋错过了最新的时尚或者眼拙没有认出眼前这位高人,便会慢慢收了鄙视,方显我大国风范。这是因为经常看到同胞们本来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为何显得十分紧张,让人觉得其人必定有所错漏或者将会有所失礼之处,平白惹人注意,实在不值,切记勿论如何保持内心平静,举止从容 ,无关的旁人才无处下手看低于你---因为我们看重自己。
  忍不住又要回复下了,楼主你自己活成了香蕉,就不要再去教别人怎么变香蕉了好不?地球都已经成村了,各个国家人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别人瑞士人也是懂的好吗?如果个别人不懂,那也是他的问题好吗?我不知道你去的什么牛X餐馆,反正苏黎世湖旁边山顶那个(名字没去记)在当地也算上档次了吧,我每次去都穿得非常随意好不好?那个法国mm每次都很殷勤,其他人都非常友好,有回买他家自产的红酒还给了折扣。  楼主你不停地渲染这些,究竟是在黑瑞士呢还是干啥呢?搞不懂了。  
  谈完穿着,我突然很想聊聊瑞士生活中的不完美---软隔离。 我所说的软隔离是指文化,语言,习惯等因素造成的隔膜,叫你看得见又够不着,听得到又不明白,人们的笑脸像是隔着一层薄膜礼貌而陌生,微笑尽管微笑着但是怎么也像隔着十几米,别想真正尽到对方的心里去。有的时候你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友谊的苹果马上就可以成熟,好像用手一摇墙边的果树,熟透了的果子就会纷纷落下一样。可是,叫你奇怪的是树上掉下来的是小个的花生带着硬硬的壳。
  不过说句公道话,他们并没有针对所谓的亚洲面孔才这么做的(因为有人发帖告诉我瑞士人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其实排斥所有的外国人,跟瑞士朋友聊天,谈深了就会抱怨外国人现在在瑞士比例多高,大学现在有1/3是外国人,为什么不扶持瑞士本地人上大学? 又憎恨德国来的有钱人把房价抬高, 外来移民造成了社会不稳定。。有没有听上海人说外地人坏话的亲切感?可见不满和排外是人的共性,没有什么可以过于敏感的。其实他们对亚洲人感觉还好,尤其对日本人的素质还是常点赞的。如果阁下非要站在垃圾筒旁边挡住别人扔垃圾, 给人说了几句就认为是种族歧视,那也太过了。再者您也没有被授权代表亚洲,所以在下认为还是先做好自己最为重要,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硬喜欢你,即使你爸爸是李刚也不行。
  不过说句公道话,他们并没有针对所谓的亚洲面孔才这么做的(因为有人发帖告诉我瑞士人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其实排斥所有的外国人,跟瑞士朋友聊天,谈深了就会抱怨外国人现在在瑞士比例多高,大学现在有1/3是外国人,为什么不扶持瑞士本地人上大学? 又憎恨德国来的有钱人把房价抬高, 外来移民造成了社会不稳定。。有没有听上海人说外地人坏话的亲切感?可见不满和排外是人的共性,没有什么可以过于敏感的。其实他们对亚洲人感觉还好,尤其对日本人的素质还是常点赞的。而且中国现在经济不错,而且并没有很多国人移民到瑞士强他们的饭碗,对于如此遥远又没有实际威胁的国家,他们并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去歧视你,我觉得瑞士人是非常实际和平和的,他们更注重自我,没有被教育过要牺牲自己幸福别人,雷锋精神也不受推崇。在他们心里你想过幸福的生活,或者保障自己的权益那就自己来,别想着依靠别人。 看到有人回帖怒斥瑞士人冷漠, 说“有一次坐轻轨(tram),一个男人推着个很大的婴儿车要上车,因为他手里还抱着一个很不方便,一群本地人瑞士人也没一个伸手帮帮的,最后还是个黑人学生帮忙才算上了车。”可见那位抨击别人的朋友自己也是看客之一,也并没有伸手帮忙(因为最后还是个黑人学生帮忙才算上了车“。那又有什么资格责备别人呢?情恕我再冒昧的多说几句,老祖宗都说过:入乡随俗,真真是智慧结晶。我们既然到了国外,何不试着好好适应,即不要高高在上非要彰显自己就是不同,也不必妄自菲薄低人一等。心态平和不亢不卑,不要认为自己是一朵娇花别人一定要怜惜自己,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别给人平白欺负了去。说到这里分享几个同事的片段,希望有所裨益。
  @好吃苹果208 4楼
19:09:22  上班,瑞士男士一般穿长袖衬衫,外加西装领带,不正规场合可以只穿衬衫,女士选择较多,可以是套装,裙装,衬衫西裤,但牛仔等摩登打扮一般不适应职场, 裙装也忌太短,坐下要到膝盖处为最庄重。  晚餐是瑞士人比较看重的,认为不止是吃顿饭,还有社交性质和意义,所以着装不要掉以轻心。 如果到一般餐厅或者酒吧小聚,上班的正装就可以应付,甚至男士不需要领带,女士化个浓一些的妆容,佩戴一些首饰即可。 但是如果要去......  -----------------------------  瑞士人的着装其实是很被吐糟的,按照法国人的标准,就是非常土.如不是公司规定要穿西装衬衫领带,瑞士人是丝毫对这些不感冒的.所以搭配和品位上很有些问题.瑞士人更喜欢低调舒适的装扮.
  @好吃苹果208 13楼
00:54:58  不过说句公道话,他们并没有针对所谓的亚洲面孔才这么做的(因为有人发帖告诉我瑞士人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其实排斥所有的外国人,跟瑞士朋友聊天,谈深了就会抱怨外国人现在在瑞士比例多高,大学现在有1/3是外国人,为什么不扶持瑞士本地人上大学? 又憎恨德国来的有钱人把房价抬高, 外来移民造成了社会不稳定。。有没有听上海人说外地人坏话的亲切感?可见不满和排外是人的共性,没有什么可以过于敏感的。......  -----------------------------  这个表示赞同,其实瑞士人对所有外国人都排斥,中国人应该排在黑人前面.
  @好吃苹果208 我觉得瑞士人是非常实际和平和的,他们更注重自我,没有被教育过要牺牲自己幸福别人,雷锋精神也不受推崇。在他们心里你想过幸福的生活,或者保障自己的权益那就自己来,别想着依靠别人。  这段说到骨里
  同事是香港人到瑞士10年左右,长得毫无特点,身材又是瘦小,平时沉默寡言泯然路人一个。但是她确是公司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以后有机会我来讲讲其传奇经历,今天先分享几个日常情景给各位看官。此女虽然长得着实乏善可陈,但是对自己的形象并不自暴自弃,相反她的着装,化妆十分严谨,鲜有出错,到了末了,尽然给人的感觉同事十分优雅漂亮,连CEO都让秘书向她取经不同场合该怎么打扮,她曾真切地告诉过我“以貌取人“是全人类的通病,所以经营自己的形象其实是一种重要的投资,各位看官请注意并不是指全身挂满名牌弄的倾家荡产,或者整容整得自己都不认得自己,她的意思是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自己精致,和场合合拍,最重要的是神态端庄达到天人合一。看来是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从她的例子看来完全有可能。当然各人有自己的活法,如果有人说我就要邋邋遢遢,随心所欲,这也由你,但是不要同时抱怨别人歧视你,因为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何况旁人哉?
  根据心理学,穿着和形象会在潜意识里影响人的行动举止,更在明意识里亮出一个信号,影响 别人对你的判断。有次看到张爱玲的小说,女子卧病在床,他的情人来看望她, 女子很不耐烦,打发他走,张爱玲悲天悯人的解释说女子还是爱着他的,但是因为她穿了一件陈旧的睡衣,又几天没有洗澡“比平时穿的差的人较平时也是更粗鲁些“。不过我们也不必走到极端,整洁清爽即可,很多时候反倒比重重名牌披挂上身要好很多。因为品味这个东西还真是难以言说,不是花钱就可以有的,在此分享个小笑话博大家一笑。公司有位IT才俊到瑞士出差,想要给妻子买个Prada的包,其人认真计划,虚心求教,再加上前台小姐大肆宣传,弄得公司上下蠢蠢欲动,望眼欲穿,终于出差的最后一天,开完了会议,IT 急奔出去采购,经过多时欢欢喜喜地归来了,手里捧着一个硕大的精美Prada盒子。大家都替他高兴,看他打开包装,落入眼中的是个深蓝色的好似尼龙质地的硕大长方口袋,一时间大家都不知说些什么,瑞士的同事真不是盖的,睁着眼睛面不改色礼节性称赞几句,到了末了,IT的好友兼上司一个瑞士老头总结性的说道:“真是不错,让我想起我经常去MIGROS的采购包,原来我已经这么时尚了”,憋了半天的我们放声大笑,当然我们都是善意的,至于他太太是否也这么友好地处理这件事就不可说不可说了。可见品味真是强求不来的。
  有没有可以教教我怎样翻页?多谢了
  @好吃苹果208 21楼
05:54:16  有没有可以教教我怎样翻页?多谢了  -----------------------------  经常更新,加上读者顶贴:)
  @好吃苹果208
05:54:16  有没有可以教教我怎样翻页?多谢了  -----------------------------  @一米蕉香 22楼
14:14:22  经常更新,加上读者顶贴:)  -----------------------------  太感激了,一直以为要自己翻页的
  那就帮楼主翻页做贡献了吧,顶一记。。  
  楼主你就招了吧!任何人,任何地,都是正面与负面的结合体,这是常识。但在你看来,即使瑞士人有什么问题,也是“颇具素质”的问题,容不得我等置喙。你可以带着你的优越感过你的日子啊,还上天涯扯个啥呢?  我说在火车上别人对我不礼貌,你就说谁要我非要挡别人倒垃圾,还扯什么“你爸是李刚也不能强迫别人喜欢你”。我说瑞士人举手之劳也不肯帮助别人,你就扯什么“雷锋精神在这里没市场”。拜托,前面那个叫宽容,后面那个叫爱心,这些都是不分地域种族的,好不好?  当然,我也没有一杆子打死一船人的意思,瑞士这个国家总体上是相当不错的,你这篇贴既然名字是写一个不一样的瑞士,那我也来写一些所看到的问题,而你的回复基本上就是香蕉的口吻,我也没多少兴趣和你继续讨论下去了,就此打住吧。  
  @骑猪战马超 24楼
21:35:18  那就帮楼主翻页做贡献了吧,顶一记。。  -----------------------------  就不言谢了,多发些东西才是对得起你们呢
  好吧,我们接着回到那位传奇同事那里,其人平时安安静静,却有很强的存在感,没人会忽视她或者轻视她,究其原因除了她的业务能力强之外,个人魅力也不可小觑。传说中3年前她和另外一位瑞士精英争夺市场部DIRECTOR的宝座时,竞争可谓残酷(两人都是骨干,又因为年纪原因知道是人生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各人使出了浑身解术,亮出了18班武器,最后闹到董事会才尘埃落定,女士胜出。败下阵来的瑞士男士精英自是愤愤不平,骂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此女在胜利中没有迷失自我,使出手段 把那精英笼络了过来,授予要职为其所用,现在两人合作的十分好,成了朋友, 手下败将甚至不止一次向公司最高层推荐她为其搭梯,两个家庭也是经常一起度假期聚餐其乐融融。我能告诉诸位此瑞士精英是CEO的好朋友, 还是公司一董事之子吗?诸位应该知道,在职场有重量的人推荐你有多重要,他们的一句话往往抵得过不相干的人的千言万语,作用也不逊于千万次的加班苦干的出的业绩。 她能做到这样,自有很多过人之处,有些在明处,有些润物细无声,眼拙的一时看不出来。因为都是华人又在外面闯荡多年的缘故,她对我相对敞开心扉,也愿意分享一些其心得,真心说受益匪浅。她到现在这个状态也是跌跌撞撞非常不易的,为了篇幅所限就不累牍了。但是有句话还是非常想分享给大家,她说“我从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有一点我也从没觉得自己比当地的人差,其实个体的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你要强到没有人敢在你面前看低你(可能他们在心里会有嘀咕),然后好的让人从心里敬佩你,这个时候大家就忘记你其实是个外国人,在他们心里你只是个优秀的人,而人都是尊重强者的。”这句话对我的震撼这是很大,我们平时不总是喜欢给自己打上标签吗?如果语言不好就会归咎自己是外国人,当然没有当地人那么好了,这样一来很快就原谅自己,心安理得。如果给人责备了,先不想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马上带上一顶种族歧视的帽子,全怪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当地人找茬。我们不是已经把自己放到一个低人一等的地步了吗,那我们有什么资格要别人看重自己呢。
    这是瑞士山区的房子,大家注意看它的墙壁和窗户,完全是为了漫长的冬天度身定做的。
  她的话的另一层意思我们也不要漏过:不要怯懦,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该有的权利就应该享受,别人不会双手奉上,平白自己放弃也不会有人感激你。
  记得有次和同事一起逛街
  记得有次和同事一起逛街,累了准备乘BUS,
  看到中国同胞商量着要买车票
  只是进来看图的,大段话根本不看,  
  楼主加油啊,很喜欢看,很想更多的了解。
  她的话的另一层意思我们也不要漏过:不要怯懦,勇于争取自己的权利,该有的权利就应该享受,别人不会双手奉上,平白自己放弃也不会有人感激你。记得有次和同事一起逛街,累了准备乘BUS,看到几个中国同胞商量着要买车票,当时有四五个瑞士年轻人正在售票机前兴高采烈地谈论什么,刚好挡住了售票机,同胞们也是文明人,到了国外更是注重形象,礼貌地等他们走开,不想年轻人激情澎湃讲个没完也不管旁人(瑞士年轻人的礼节方面较前辈要差几条街),眼看时间就要到了,他们还杵在那里没有散开。同事见状说声打扰,拨开挡在前面的女孩,让同胞们过去买票,指点完步骤后转过脸去责备那几个年轻人不该站在售票机旁妨碍别人,临走还告诉同胞公共设施人人有权使用,要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大大方方的使用,不要姑息妨碍别人的人。所有的步骤一气呵成,正好在车到站时完成,完事后轻松上车,深藏功与名
  楼主是个很懂得分享之人,继续。  
  其实因为本人在国外生活了很久,也去过很多国家,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有心思把所见所感分享给大家,有所帮助最好,没有也是多个消遣,谢谢诸位的支持,我自然会尽力而为。
  其实离乡背井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自然不会容易,其中有多少辛酸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有感觉。网上已经有不少帖子讲述生活不易,汇率难防,有道是:幸福的生活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我这里只想从另一个角度給各位也给自己打打气---既然已经选择了出国那就尊重自己的选择,认认真真尽量做到最好,自立自强,尽量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天道都偏爱积极奋斗的人,我等还有什么借口?
  有人问我关于海外华人的,在澳洲时当然是见多了生态百像,网上也经常有人分享,都很实在,我就不狗尾续貂了,今天竭尽所能讲讲我见到在瑞士的华人故事吧,因为没在瑞士读书,也没有接触过留学生,学生生活什么的我们就先略过,上几段小故事聊胜于无,感觉有大餐盘里只捧出了几只小点心的惶恐,请大家将就着看看就好。
  @好吃苹果208 :本土豪赏3个赞(300赏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一米蕉香 40楼
11:29:33  @好吃苹果208
:本土豪赏3个赞(300赏金)聊表敬意,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助楼主再造高楼神话。  楼主这么赞,更新这么勤快,打赏一下楼主以示鼓励吧!【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谢谢。
  在瑞士见到的中国人除了留学生略过不讲,一般就有两种,一种是游客,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位独行客的帖子,在异国见到了乡亲旅游团,思乡心切,赶紧上前打招呼,无奈人家对她反映十分冷淡戒备的很,天真的小姑娘十分受伤。这种情况我倒是没有遇见过,不过可能因为行程紧或者环境陌生同胞们都比较神色紧张就是了,但总得来说,现在的国人素质真的不错,又为经济上来了出手阔绰,是不折不扣的大客户来着。有个朋友的god-daughter 在苏黎世的一家高档珠宝店工作,有一天阴雨绵绵,来了几个貌不惊人的华人,彬彬有礼,沉默寡言,本来以为看看就走的,没想到简单地挑选之后,其中一位男士和同伴们低声交谈,果断拍板买了3套价值不菲的首饰,一时间皆大欢喜,她十分震惊问我中国人现在这么有钱了,买珠宝这么随意?当我花了很长时间,绞尽脑汁想给个答案时,她 过了不久跑来肯定地说:中国人很有钱。 其原因是她的男友是马术教练,近来接了几个中国大客户,平时在北京练习,每隔一月飞来瑞士进行加强训练,还在瑞士买了赛马,顾人训练,却完全为了娱乐,不在乎比赛名次。大家可能都知道养一匹赛马有多烧钱,何况比赛赢不了的赛马??国人玩这么高大上的爱好,让我们这些土鳖自惭形秽呀。 当然这只是个体现象,我们接触的多半还是市井小民,有幸过着平淡温馨的小日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好文。
  @好吃苹果208 7楼
16:48:13    -----------------------------  @好吃苹果208 你贴的这些图都是从网上找来的,经过艺术加工的!
  @好吃苹果208
16:48:13    -----------------------------  @chen楼
11:16:50  @好吃苹果208
你贴的这些图都是从网上找来的,经过艺术加工的!  -----------------------------  哦?那请阁下把网址发给我,告诉我图上是瑞士的哪里,让我开开眼。好容易拍了几张好点的图还给你说成这样。。。可知道用手机拍照的艰辛?
  记得有一篇讲中国男人着装配不上身边的女士的文章十分火爆,引起了热议,我 一时脑热也加紧观察来瑞士的国人,感觉人家穿的都是不错的,对比平时穿着随意的瑞士人,旅游的国人走在街上有些还很时髦,感觉很配得上,正疑惑间倒是有了不同的发现(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毫无代表性大家看看就罢了),觉得不是男人穿着配不上女子,实际上是男人的气势完全被女伴盖住了,相较女伴的神气活现,男子显得有些萎靡不振,气势上矮了一头。常见到打扮入时的女子昂首挺胸,眼神冷漠大步向前,而男伴们要提着SHOPPING的战利品不时还要忍受女子的抱怨,大概因为到了国外不怕别人听得懂,女子的抱怨也就肆无忌惮起来,不过我发现男伴们都是大智慧者,往往能刀斧加身面不改色,化戾气于无形。 有次在苏黎世火车站去洗手间,正在洗手听到娇滴滴的吴侬软语在抱怨丈夫没有零钱,致使自己无法入厕(在这里解释一下,瑞士有很多公厕是要投币的,好多还不接受纸币,又不找零,很是想讨伐一下这种不人性的设计),抱怨着抱怨着就刹不了车,讲到昨晚的晚饭没有吃好,又延伸到飞机座位真差,旁边是个啼哭的孩子,自己没有合过眼,到现在还在晕机。眼看还有很多意见含苞欲放,又是我们的同胞,我找到了几枚硬币给了这对夫妇,教他们投币进入,女子优雅地道谢,男人是个北方大汉,好面子,一个劲地说“不用不用”。不想在Banhhof大街又遇到了他们,两人正在甜蜜逛街,女子含笑打招呼,男子汉则伸手递给我一瓶苏打水,粗声大气的说“尝尝吧,好喝的!”其人豪气万丈,又藏点小自豪,让人忍俊不禁。一时间感觉也很温暖,说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此话不假呀。
  长住瑞士的华人其实见得不多,但是每个都很是亲切,想想大家离家万里,他乡遇故知是分外高兴的,尤其是老华人,几十年没有回家,每次谈家乡到都是陈年往事。有道是月是故乡明,可隔着几十年的辛苦路望回去,再好的夜色也都变了味,小辈们有又谁会耐下性子陈年累月的听他们唠叨,有个机会碰到爱听的人,就禁不住热泪盈眶讲个没完。住的地方不远有个华人餐馆,老板是广东老移民,讲一口流利的广东音的瑞士德语,每次去吃饭,他都十分热情,如果只有我和孩子去,更是趁着上菜的空隙多聊两句。一来二去就知道老人来了20多年了,赤手空拳打拼吃了很多苦,终于买了房子,老东家退休盘了这家餐馆,把三个孩子拉扯大,最小的女儿也是19了,两个儿子都已成家,大儿子照顾店里,小儿子不成器只听老婆的,现在搬到乡下去了,女儿最贴心,下学就来帮忙。老人的店内装潢把所有他知道的中国元素都大包大揽了进去,打扮地花花绿绿,感觉很是俗气,又含着浓浓的乡愁,浓稠贴心化不开。讲到中国他还是很有感情的,但是提及回国的话题,老人眼里又显出恐惧,家乡的父母早已离世,回去找谁呢?听说中国变化很快自己以前住的小山村一定不在了,感觉自己的根没了,“落叶归根”老人感叹“还是死了教儿子把自己的骨灰带回去,怎么也葬在家乡就踏实了”。
  我要出差了,只能暂停`,回来一定加油
  -----------------------------  @zhuminjibb 15楼
17:35:17  瑞士人的着装其实是很被
的,按照法国人的标准,就是非常土.如不是公司规定要穿西装衬衫领带,瑞士人是丝毫对这些不感冒的.所以搭配和品位上很有些问题.瑞士人更喜欢低调舒适的装扮.  -----------------------------  +111
  回来了,真是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来瑞士前对瑞士的传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总结来说不外乎瑞士人真心有钱,那里消费很贵,山民们太过保守,等等等等。我自己觉得以上言论都是有理的,又都只是片面,我们半路出家到了国外只能是尽自己的视野来看待新的世界,当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甚至同一个心境不同时对世界的看法也是不同,比如你心里的女神对你嫣然一笑后,整个世界都会闪闪发光,连平时讨厌至极的人都会变得可爱起来呢,当然这不妨碍心情不好时他变得更加面目可憎。以下的小故事只能是以管窥豹, 大家看看就是了。
  交响乐音乐会,对我等草民来说绝对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在门缝中窥探一下所谓高大上的生活的一条快速通道,所以在有幸受到邀请可以参加洛桑一年一度的新古典音乐会时当然二话没说屁颠屁颠准备去了。
  交响乐音乐会,对我等草民来说绝对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在门缝中窥探一下所谓高大上的生活的一条快速通道,所以在有幸受到邀请可以参加洛桑一年一度的新古典音乐会时当然二话没说屁颠屁颠准备去了。请柬上说明正装,不敢掉以轻心,晚饭都没有吃就盛装出席去了。提前半小时入场,静坐等候,不久台上就有零零散散的乐队成员出现开始调音,是柏林交响乐团,蜚声海内外,个个看起来十分专业。 德国人的精确这时候显示无疑,演出时间是7点30,灯光准点暗了下来,首席小提琴师出场,自然是掌声雷动,此人秉承传统行了标准的夸张的鞠躬礼,然后优雅的坐定。接着指挥悠然步入,观众人长时间的狂热地鼓掌。然后指挥四面鞠躬,观众接着鼓掌,十分钟后大家都累了,这种宾亲主贤的友好场面才趋于平静。乐队也终于有时间可以演出了。这么长时间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把我的期望推向了顶点,激动地等待着将要进行的曲目。
  交响乐音乐会,对我等草民来说绝对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在门缝中窥探一下所谓高大上的生活的一条快速通道,所以在有幸受到邀请可以参加洛桑一年一度的新古典音乐会时当然二话没说屁颠屁颠准备去了。请柬上说明正装,不敢掉以轻心,晚饭都没有吃就盛装出席。提前半小时入场,到处鹅黄柳绿争奇斗艳。静坐等候,不久台上就有零零散散的乐队成员开始调音,是柏林交响乐团,蜚声海内外,个个看起来十分专业。 德国人的精确这时候显示无疑,演出时间是7点30,灯光准点暗了下来,首席小提琴师出场,自然是掌声雷动,此人秉承传统,行了标准的夸张的鞠躬礼,然后优雅的坐定。接着指挥悠然步入,观众人长时间的狂热地鼓掌。然后指挥四面鞠躬,观众接着鼓掌,十分钟后大家都累了,这种宾亲主贤的友好场面才趋于平静。乐队也终于有时间可以演出了。这么长时间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把我的期望推向了顶点,激动地等待着将要进行的曲目。然后。。。我只能够承认对这种高雅的东西我没有任何细胞,各种弦乐当仁不让,个个奋勇直上同时制造出譬如拉锯,弹棉花等高频率的声音把观众们弄得昏昏欲睡,过了不久坐在我左边的同伴和右侧的老妇已然安睡如怡。但是有名气的作曲家的强项体现了出来,他们很有经验,知道到了这个章节多数听众的状态,岂能放任不管,乐队后面准备的锣鼓通通派上用场,一通狂锤,震耳欲聋,把睡得正酣的听客一概唤醒,大家打起精神进入下一个轮回。终于一曲终了,自然是掌声如潮,绵绵不绝,特别是打过瞌睡的听众更是热情万分,拼命鼓掌,这样一来就把刚才的失态全扳回来,不虚此行了。指挥鞠躬致谢,然后风情万种地步入后台,高品位的观众坚持鼓掌,指挥免为其难地走出致谢,怡怡然离场,禁不住观众不懈地鼓掌,再次致谢,步入后台,再再次致谢。。。。循环往返不知其所终焉。。。我的手都拍疼了,这一步奏才算完成,进入了盼望已久的中场休息时间。
  对音乐会完全绝望的我惴惴不安地求证同伴是否可以提前离场,同伴马上变身黑猫警长,眼睛瞪得像铜铃,发出闪电般地光芒,坚决地说“NO”,指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对演奏者的亵渎,也同时轻视了已故作曲家,看起来在演出当中沉睡倒是可以原谅了。虽然我不认为乐队会在千百人中发现少了我这么一个而心灵受挫,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咬牙坚持下半场。果然不出所料,下半场只有更糟,各种乐器尽情发挥,如痴如醉,甚至小提琴弃弓而弹,用手拨弄着琴弦,一时间感觉大厅里飞絮飘扬,棉花作坊干得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第一小提琴手不负众望,弹到尽兴出,手舞足蹈,前倾后仰,沉醉而不能自拔
  感谢楼主。  等待继续。
  @好吃苹果208 59楼
20:15:13  交响乐音乐会,对我等草民来说绝对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在门缝中窥探一下所谓高大上的生活的一条快速通道,所以在有幸受到邀请可以参加洛桑一年一度的新古典音乐会时当然二话没说屁颠屁颠准备去了。请柬上说明正装,不敢掉以轻心,晚饭都没有吃就盛装出席。提前半小时入场,到处鹅黄柳绿争奇斗艳。静坐等候,不久台上就有零零散散的乐队成员开始调音,是柏林交响乐团,蜚声海内外,个个看起来十分专业。 德国人的精确这时候显......  -----------------------------  这个写的笑死我了,能理解,不过交响乐算是比较能接近大众感官的.我家老公一直唱中世纪的音乐,估计你去听的话十分钟就入梦乡,哈哈...
  打击乐手没有分配到工作仍然端坐台上,丝毫不懈怠,等着出其不意地给观众一击,因为没有吃到晚饭我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举目一望,已经睡倒了一大片,正在疑惑这次作曲家怎么发了善心,忽见周围的灯光一亮,耳边传来清亮尖利的小号长音,这才发现每个楼层都潜伏着几个小号手,鼓着腮帮子奋力吹奏,台上的锣鼓手也是乘胜追击,一时间霹雳闪电,余音绕梁,惊得大家魂飞魄散,那里还敢有睡意,个个正襟危坐,完全被打败了,听众们终于对指挥五体投地,再也不敢有不敬之举。乐队大获全胜,突然渐渐安静了下来,乐手们有如入定成雕塑状,全场寂静无声,猛地坐在前排的一亚洲男子站了起来开始热烈鼓掌,大概以为演出终于结束,其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拍了几下发现没有人跟着,此人猛然回魂,面红耳赤地坐下了,如果不是隔得太远,我真想过去握住他的手叫声知音。乐队诸神也慢慢归位,不紧不慢地进入下个章节,长夜漫漫兮。。。。可怜来听音乐会的大多都是老年人,所谓有钱有闲也爱困,这时却心有余悸,打个小盹也马上把自己惊醒,怕得罪了乐队被报复,摇摇欲坠地坚持到了最后,长歌终了,个个面露幸福的笑容起立鼓掌也同时庆贺自己劫后余生。
  同伴低声告诉我,等第一次指挥退场的间隙我们可以离开去赶火车,15分钟足够了,看看胜利在望呀。不想这次指挥不急着离场,自己享受了掌声也要推己及人让每个乐队成员受到膜拜,悠悠然介绍第一小提琴手,接着小提琴团队,然后大提琴手,大提琴团队,小号手战斗神勇,功不可没自然介绍,然然后鼓手。。。。。 一下子耗去了近10分钟才怡怡然步入后台,我们狼狈逃窜出来,一路上拼命狂奔,穿着高跟鞋狂奔在瑞士的石子路上的场景至今仍是我的噩梦,午夜梦回时常常告诫自己“NO ZUO NO DIE”好多事情是勉强不来的,比如附庸风雅是需要一定的修炼的。
  @gyg4339 5楼
07:42:33  扯吧。啥时候你在国内看到你说的那种一套衣服穿到黑的了?至于素质方面,我很同意一个观点,欧美很多国家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平常看不出来,时不时还是显露出来的。就拿上次坐火车来说,一群美国大学生一直在高声说笑,搞得我挺烦,我看一车瑞士人也没啥反应。而我仅仅是不小心腿挡住了窗边的垃圾桶,旁边一个男人就很不客气地让我把腿拿开。这种双重标准在瑞士时不时就能看到。可以想象,如果是中国人在那大声聊......  -----------------------------  得了吧,欧美人对日本人很尊重的。日本人在海外讲规矩、懂礼貌是出了名的。中国人在外面名声不好也是出了名的,这几年在飞机上都闹了多少次了。上个月在飞机过道上小便还上了美国的报纸。你自己不管好自己,就别怪别人歧视你。  美国人大声喧哗全世界都知道,所以欧洲人也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们粗野、没文化传统,但是同时他们也钦佩美国人,因为美国带动了世界的工业革命。什么时候你有了那个地位,也就有了大声喧哗的特权。否则还是把自己管好,别对谁都翻白眼。
  @gyg4339 10楼
18:57:25  忍不住又要回复下了,楼主你自己活成了香蕉,就不要再去教别人怎么变香蕉了好不?地球都已经成村了,各个国家人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别人瑞士人也是懂的好吗?如果个别人不懂,那也是他的问题好吗?我不知道你去的什么牛X餐馆,反正苏黎世湖旁边山顶那个(名字没去记)在当地也算上档次了吧,我每次去都穿得非常随意好不好?那个法国mm每次都很殷勤,其他人都非常友好,有回买他家自产的红酒还给了折扣。  楼主你不停地渲染这......  -----------------------------  楼主解释一下dressing code 有什么错啊?你是外国人,不懂就算了,人家不拿你当回事,但这不等于人家的dressing code不存在。印度人披个床单去吃饭人家也不管的。
  @好吃苹果208
20:15:13  交响乐音乐会,对我等草民来说绝对是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在门缝中窥探一下所谓高大上的生活的一条快速通道,所以在有幸受到邀请可以参加洛桑一年一度的新古典音乐会时当然二话没说屁颠屁颠准备去了。请柬上说明正装,不敢掉以轻心,晚饭都没有吃就盛装出席。提前半小时入场,到处鹅黄柳绿争奇斗艳。静坐等候,不久台上就有零零散散的乐队成员开始调音,是柏林交响乐团,蜚声海内外,个个看起来十分专业。 德国人的精确这时候显......  -----------------------------  @zhuminjibb 63楼
14:51:13  这个写的笑死我了,能理解,不过交响乐算是比较能接近大众感官的.我家老公一直唱中世纪的音乐,估计你去听的话十分钟就入梦乡,哈哈...  -----------------------------  你不是“就此打住”了吗?怎么还来回帖,真是烦人。
  楼主写的很好,图也不错。不过每个大段分一下小段就会更好看。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事情,就是国内的教育缺乏manners的教育。就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没教养的人还是没教养,别人不说,不等于心里不想。很多中国人出门在外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是怕给同胞丢脸。可是有的人粗野、傲慢,还自以为是,就像楼上某个人。。。
  在网上逛,看到一个帖子说天涯海外已经成了移民中介了,我大吃一惊,觉得这么好的生意怎么我不知道,赶快进去看看,原来作者讲很多海外华人晒照片,秀美景有胡诌的嫌疑,言辞激烈,好像海外的华人必须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万恶的资本主义,和自己的血泪史才是主旋律,否则就是炒作。愚以为太过偏激了,看过很多国内朋友晒美景或者生活的帖子,并没有人觉得他们是旅游社的中介,怎么一提到国外就不行?但是此作者有句话我觉得很是中肯,属于话粗理不粗“没工作没钱都完蛋”, 此话放之四海而皆准也。
  也有人问我国外生活如何,其实这是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各人的境况不同感受怎会一样?有人过得如鱼得水,悠哉游哉,有人仍然为了生计苦苦挣扎,痛苦不堪,也有人介于中间,不喜不悲,有些麻木。。。但是我私以为要想过得还算可以,物质的保障和积极的心态缺一不可,至于先有物质保障才会有积极的心态,还是因为有了积极的心态便会得到物质保障,对我而言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高难度哲学,至今还是没有悟透。
  @昨夜__长风
09:53:24.0  你不是“就此打住”了吗?怎么还来回帖,真是烦人。  —————————————  莫名哇?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  
  身边有很多例子不断地验证着两个必要条件的重要性,当你生活没有来源,每天为柴米发愁的时候,生活是没有什么美景可以看的。记得有位朋友讲到澳洲的生活,她没有找到工作,只能每天早晚送报纸,为了节约,随身带着面包和水充当午饭和晚饭,记得有一天下大雨,到了晚上9点报纸还没有送完,她艰苦地爬上小山丘想把最后一个街区的报纸发出去,山下灯火暖人,家家都飘出饭菜的香味,笑语盈盈,可是没有一盏灯是为她点亮的,一时间那个坚强的女人泪如雨下,禁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到了现在她还在感慨当时自己住在亲戚家,是悉尼的好区,景色如画,可她却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停下来看一眼,担心没钱交房租给亲戚受人白眼,担心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开销,在澳洲的3年从没有去过餐厅吃饭,孩子也没有买过一件玩具。诸位能想象她当年在国内也是高管,曾千军万马指挥若定?苦撑了3年,生活并没有像电影那样峰回路转,依然艰辛,她毅然决定回国,告别的时候我曾经问她是否后悔出国,她却平静地回答“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就要接受,至少我知道什么路是走不通的,或者我应该感谢这次经历,体验了世态炎凉,更懂得珍惜生活的赐予了。”前不久回国看到她,有着不错的工作,整个人从容淡然状态非常好,看她本身就是一隅风景,那种优雅自信是从来不曾有过的。
  @zhuminjibb 72楼
13:04:49  @昨夜__长风
09:53:24.0  你不是“就此打住”了吗?怎么还来回帖,真是烦人。  —————————————  莫名哇?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  -----------------------------  就是啊,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
  @昨夜__长风
00:13:17.0  就是啊,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  —————————————  相比你每天藏匿在马甲后面藐窥自己,我坦荡的对着镜子照了下,哎,没办法上天眷顾,美女一枚  
  @zhuminjibb
13:04:49  @昨夜__长风
09:53:24.0  你不是“就此打住”了吗?怎么还来回帖,真是烦人。  —————————————  莫名哇?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人都有...  -----------------------------  @昨夜__长风 74楼
00:13:17  就是啊,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  -----------------------------  镇静!  说“就此打住”的是gyg4339 ,你没看清就乱攻击其他网友,以致引起争吵,绝对是你错了。  即使gyg4339 ,他也有权发表不同看法,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吧?
  那是她的工作和工作带来的经济支持给了她自由和尊严,有尊严的人总是美的。
  也有网友问我,自己工作岂不太累,男人没有办法,女子好好运作一下,嫁得好不就自由了?我一向认为女人还是要有个好家庭的,所谓“嫁得好”,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被职场逼成女汉子的人,只有很少数是乐在其中的,多半数人在江湖无依无靠,心境比较凄凉的。 但是“嫁得好”是很有学问的,要恰到好处,感觉自己没有下嫁屈就,满怀委屈,但是又不能太好,感觉自己高攀不上如履薄冰。
  屈就的就不多讲了,女人对男人的爱总要有些崇拜的成分的,嫁给一个自己看不起的人,不管男人有多爱你,又怎么会让你感到幸福? 那高攀的也未必是好事,因为你自己知道自己配不上他或者他的钱,心里底气就是不足,如果不赶紧修练把差距缩小了,迟早有一天等到时间把爱情消磨得差不多了,男方会从盲目的状态走出来,发现这一点,难免日子会难过甚至过不下去
  所以嫁得好的前提一定是自己本身也不错,完全配得上将要来的幸福。作为一个俗世中的俗人,你有没有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家人?你是否能够明白他说的话题,还是只能做个点头机器?你是否知道怎么和他的家人及朋友周旋,还是总是被排斥在外,融不进去。你除了美貌和年轻之外还有他非常欣赏的地方?在他需要倾诉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谁?
  现在有很多女子把钓到金龟婿当成终身的事业,一旦得逞就以为高枕无忧,每天在网上到处晒自己的幸福,岂不知这项工作是最最高危的,完全是买方市场,竞争可以说是残酷,到处是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有的是心计和手段,随着时间的消逝她们还有大把的青春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你却已经慢慢滑向抄底的趋势,真是一点也不叫人省心。曾经听一个颇有见地的绅士讨论说其实向陌生人炫耀时极端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她们)在纷纷绕绕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又是那么担心会失去自己渺小的价值,像是放置在金贵美丽盒子里的珍珠,急切地想让人知道自己住的盒子是多么珍贵,同时又担心有一天人老珠黄有人要买椟还珠了。
  现在有很多女子把钓到金龟婿当成终身的事业,一旦得逞就以为高枕无忧,每天在网上到处晒自己的幸福,岂不知这项工作是最最高危的,完全是买方市场,竞争可以说是残酷,到处是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有的是心计和手段,随着时间的消逝她们还有大把的青春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你却已经慢慢滑向抄底的趋势,真是一点也不叫人省心。曾经听一个颇有见地的绅士讨论说:向陌生人炫耀是极端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她们)在纷纷绕绕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又是那么担心会失去自己渺小的价值,像是放置在金贵美丽盒子里的珍珠,急切地想让人知道自己住的盒子是多么珍贵,同时又担心有一天人老珠黄有人要买椟还珠。这种矛盾的心态总要找个发泄的渠道,多谢网络的发达, 向不熟悉自己的陌生人炫耀是个不错的选择。
  曾经遇到一个北京来瑞士的姑娘,每天定时会去公园溜狗,每次跑步都会见到她,一来二去就聊上了,姑娘很热情经常会给我发她的照片心得等,有次她发了自己的结婚照给我,一脸幸福依偎在老公身边,我也很高兴祝福她幸福,再次在公园遇到她,就想有时间两家人一起吃顿饭。姑娘忽然很是不自在,哼哼唧唧说了半天表示不方便,我想自己是不是太过驽莽了,人家也许还没有熟到一起吃晚饭的地步,赶紧道歉,也就过去了。
  @gyg-09 07:42:33.0  扯吧。啥时候你在国内看到你说的那种一套衣服穿到黑的了?至于素质方面,我很同意一个观点,欧美很多国家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平常看不出来,时不时还是显露出来的。就拿上次坐火车来说,一群美国大学生一直在高声说笑,搞得我挺烦,我看一车瑞士人也没啥反应。而我仅仅是不小心腿挡住了窗边的垃圾桶,旁边一个男人就很不客气地让我把腿拿开。这种双重标准在瑞士时不时就能看到。可以想象,如果是中国人在那......  —————————————  欢迎还原真实的公正的一面给我们国内的同胞看!!顶!鄙视楼主。  
  后来当然依旧有幸福的照片传过来,直到有一天女孩约我出来吃饭,再三强调就我们俩人杜绝第三者,虽然有些奇怪还是去了,其间姑娘犹豫很久最终告诉我她要回国了,说完眼睛就红了,感觉应该是SAD STORY 自己不该去听,但是请原谅我八卦的恶劣本性,天人交战一阵子以后还是满怀期望她能告诉我她的故事。
  @gyg4339 5楼
07:42:33  扯吧。啥时候你在国内看到你说的那种一套衣服穿到黑的了?至于素质方面,我很同意一个观点,欧美很多国家对亚洲人的轻视是刻在骨子里的。平常看不出来,时不时还是显露出来的。就拿上次坐火车来说,一群美国大学生一直在高声说笑,搞得我挺烦,我看一车瑞士人也没啥反应。而我仅仅是不小心腿挡住了窗边的垃圾桶,旁边一个男人就很不客气地让我把腿拿开。这种双重标准在瑞士时不时就能看到。可以想象,如果是中国人在那大声聊......  -----------------------------  同意你的观点。可是你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人家这样看我们,我们还赖在那里不肯走呢?  说再多漂亮的话都无济于事,因为这的确是事实啊。
  @好吃苹果208 81楼
18:35:23  现在有很多女子把钓到金龟婿当成终身的事业,一旦得逞就以为高枕无忧,每天在网上到处晒自己的幸福,岂不知这项工作是最最高危的,完全是买方市场,竞争可以说是残酷,到处是虎视眈眈的后起之秀,有的是心计和手段,随着时间的消逝她们还有大把的
作为核心竞争力,而你却已经慢慢滑向抄底的趋势,真是一点也不叫人省心。曾经听一个颇有见地的绅士讨论说其实向陌生人炫耀时极端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她们)在纷纷绕......  -----------------------------  这段话说得很棒。  所以不管有钱没钱,一定要有离开谁都能保障自己有不至于太差的生活水准的能力。所以绝对不当全职主妇,因为,这世上最易变的是人心。这人心,不仅是配偶的,也可以是自己的。自己的人生得掌握在自己手里。
  真要谢谢大家的支持,我其实是个怯于表达的人,只是尽力写写自己的感想,有人喜欢自然和高兴,如果意见不同也很正常,希望这里是个自由的平台,表达大家的感受。  再次谢谢所有感兴趣的人。。。
  要说在中国方言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北京话了,清脆敞亮连俚语都特有底蕴,感觉字字珠玑,以后的2个小时,姑娘就操着北京片子告诉了我又一个目前看来失败的跨国婚姻的故事。她和先生是在网上认识的(这应该是第一个导致失败的因素),当时姑娘刚大学毕业,在北京找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眼看日子就这么平淡下去了,不甘平淡的姑娘在网上结识了亚裔的东欧男孩,两人很快就进入了热恋状态,男孩接到瑞士的工作,是个好的开端,姑娘带着憧憬和虚荣在亲友的祝福声中出过了(失败因素二,对国外生活期望过高)。刚开始一切都是新鲜美丽的,过了不久就有点小小的变味了,男孩虽然是华裔但是在国外长大,中文比较可怜又完全是东瑞士纯朴的乡村习惯,这时候语言隔膜,文化差异,习惯冲突都慢慢冒了出来。
  谈情说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语言,一个眼神就可以表达万千,再加上心有灵犀不点都通,可是到了过日子的时候,不会语言就有点抓瞎了,买个东西都是问题。超市里还好些,看外表差不离的买买(当然也有把假牙清除剂当作牙膏买的时候),到了百货商店就有点一抹黑,找个粉底都不知道怎么说,要等老公周末一起逛街买,一次两次的小伙有意见了“好容易有个周末就不能运动运动,休闲休闲,非得逛商店,太累了”。姑娘心里有了阴影,慢慢也就不出去了,整天呆在家里,岂不闷得慌,周末泡泡吧总行吧!可是瑞士人的休闲多为运动,爬爬山,骑骑车,打球,或者和朋友喝咖啡聊聊天。。。咱们姑娘是北京长大的都市妞不好这个,聊天更是听不懂说不出,兴趣不同不相为谋,就各玩各的。这下连个共同话题都没有了,小伙回家要么上网,要么出去运动,姑娘则上网,或看各种中国电视剧,实在在闷就跟狗狗聊天,用她的话说就是连“人话都不说了”。
  姑娘心里那个美丽的异国的婚姻梦一点点破败了,但是好面子的姑娘仍然告诉亲友她很幸福,经常晒晒自己结婚时的照片麻醉自己,让自己活在遥远的最美的过去的时光里。这时候的婚姻已经象鸡肋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然后我们不得不悲叹人生的境遇很少有柳暗花明的例子。姑娘嫁了近1年半,北京的母亲来探亲了。我们都知道北京老太太的觉悟是全国最高的,爱起你来可真是掏心掏肺,跟前跟后,管东管西,把个心都贴在家人身上了。早起一定是香喷喷的米粥和小菜,没有豆浆老太太又嫌弃牛奶太腥,用姜粉熬牛奶,可谓尽心尽力。没想到姑爷一点也不领情,板着脸说不好吃,让别做了,老太太的心给说的扒凉拔凉的。
  更有甚者,老太太心疼新家里的家具,用毛巾等可以经常洗换的东西把沙发等家具罩了起来,姑爷回家二话不说就拉长个脸给揭了,还警告丈母娘别在自己家里弄东摆西的, 太难看了。老太太的心都给戳痛了,气得指着这个白眼狼破口大骂,好在大家语言不通,很多激烈的词汇对方不理解,矛盾也没有进一步扩大,何况老太太计划住一个月,如果提早回家很难和街房邻居解释,只能委委屈屈地坚持着,因为心里不痛快,自然看不到姑爷的好,又看见自家姑娘日子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舒坦,来了1年多都没有置办几件衣服,当然止不住跟女儿多唠叨几句,女儿表面上一定要维护自己的老公,但是话听得多了,自己心里也就翻腾起来。有时候忍不住要和姑爷抱怨,说他不爱自己,小伙自然觉得不可理喻,听得烦了也会恶言相向,就这么恶性循环下去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鱼眼睛一大一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