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赵幸娜是个人征信在哪里查人

卒中后偏瘫患者站—坐—站活动的运动特征分析和干预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卒中后偏瘫患者站—坐—站活动的运动特征分析和干预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卒中偏瘫患者坐位站起活动的电生理特征及其活动受姿势的影响
目的:坐位站起活动是重要的功能性活动。这一部分将对照观察正常成人和卒中偏瘫患者的实际坐位站起活动,研究两者在活动时下肢主要肌肉的电生理特征上的差异,以及此活动受不同姿势影响。
方法:经筛选的29例卒中偏瘫患者,及21例作为对照的正常成年人在4种姿势下进行坐位站起活动,即(1)双足平行上肢自然位;(2)双足平行上肢Bobath握手位;(3)上肢自然位时健足在患足前20cm;(4)上肢自然位时患足在健足前20cm。同时记录双侧股四头肌、胭绳肌、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活动。另外,用测力计测定双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最大自主收缩。
结果:卒中偏瘫患者健侧股四头肌、胭绳肌、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肌力体重比分别为0..38±0.19、0.17±0.13、0.11±0.07和0.16±0.10,患侧的分别为0.24±0.13、0.08±0.10、0.05±0.06和0.05±0.05,正常对照者分别为0.48±0.18、0.41±0.18、0.20±0.08和0.28±0.16。除健侧股四头肌肌力和正常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外(P=0.074),偏瘫者健侧的其他肌力均显著弱于正常对照(P0.01),而又显著强于患侧(P0.01)。在姿势1时,正常对照和偏瘫患者的坐位站起时间分别为1.36±0.29秒和3.97±2.41秒,差别有统计意义。偏瘫患者在姿势2、3、4进行坐位站起的时间分别为3.94±1.84秒、4.37±2.28秒和4.31±2.91秒。4种姿势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在姿势1时,偏瘫患者健侧股四头肌肌电的平均波幅(uv)、最大波幅(μV)和曲线下面积(μV.S)分别为97.46±7.35、402.83±49.57和4.57,患侧分别为55.39±5.98、224.72±27.08和652.30±90.94,正常对照者分别为55.39±5.98、224.72±27.08和652.30±90.94。患侧的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显著地弱于健侧和正常对照(p≤0.001),患侧的曲线下面积虽显著低于健侧(P=0.001),却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健侧的曲线下面积则显著超过正常对照(P=0.006)。偏瘫患者健侧胭绳肌肌电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5.58±8.04、260.95±77.07和296.51±77.26,患侧分别为25.22±2.72、124.34±18.81和302.41±40.52,正常对照分别为45.58±8.04、260.95±77.07和296.51±77.26。患侧胭绳肌的平均波幅和曲线下面积显著弱于健侧(p=0.02),患侧胭绳肌的平均波幅也显著弱于正常对照(p=0.04),但其曲线下面积和正常对照无统计差异。健侧胭绳肌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正常对照无统计差异,但其曲线下面积要显著超过正常对照(p=0.01)。偏瘫患者健侧胫前肌肌电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1.82±3.09、125.67±24.14和247.20±44.02,患侧分别为27.42±4.66、85.17±12.87和333.27±82.01,正常对照分别为48.35±5.60、163.44±17.09和296.73±42.32。患侧胫前肌SEMG均显著弱于健侧(P0.001)。健侧胫前肌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线下面积虽和正常对照无统计差异,但曲线下面积显示出了增大的趋势(p=0.07)。偏瘫侧胫前肌的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虽弱于正常对照(P0.05),但其曲线下面积和正常对照无差异。偏瘫患者健侧腓肠肌肌电的平均波幅、最大波幅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21.82±3.09、125.67±24.14和247.20±44.02,患侧分别为14.54±1.88、57.04±8.63和178.72±37.76,正常对照分别为17.57±1.96、98.55±15.97和125.97±20.09。患侧腓肠肌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均显著弱于健侧(p0.05)。健侧腓肠肌的平均波幅和最大波幅虽和正常对照无统计差异,但曲线下面积却显著超过正常对照(p=0.029)。偏瘫患者4种姿势下的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患侧/健侧AUC比值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此外,患者健、患侧股四头肌和胭绳肌的AUC/MVC比值均显著超过正常对照(P0.05)(患侧股四头肌与正常对照相比例外,P=0.078),但健侧和患侧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偏瘫患者在进行SitTS运动时,患侧的关键肌活动弱于健侧,表现出不对称性。此不对称性除因偏瘫本身病理导致外,还存在健侧代偿,以及健患双侧肌肉使用比例增加的因素在内。偏瘫患者足部姿势的改变可能不一定影响肌电的对称性,但患足在后却可能增加SitTS难度,因此不推荐患足在后作为实用的SitTS策略。
第二部分健康青年人模拟站-坐-站运动中平衡参数的重测信度研究
目的:了解在不同条件下,在多态平衡测定练习系统上进行模拟站-坐-站运动时所测平衡参数的重测信度,研究该评价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可靠性。
方法:年龄为20-58岁的29名健康成年人,于3种不同的状态下,在多态平衡评定和练习系统上各进行5次背部支撑的模拟站-坐-站运动,3种状态分别为减重(承重0.75体重)、正常承体重和抗阻(承重1.25体重),测试过程中须根据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控制重心。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参数,包括平均重心(cm)、额状面最大摆幅(cm)、额状面平均摆幅(cm)、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cm)、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cm2)和额状面侧方摆速(cm/s)。测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测试后的第7天进行第二次测试。
结果:在减重状态下的模拟站-坐-站运动中,第1次/第2次测定的平均重心、额状面最大摆幅、额状面平均摆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和额状面侧方摆速分别为1.23±0.98/1.25±1.01、11.83±6.00/9.48±5.02、2.32±0.90/2.19±0.96、34.94±16.66/33.74±17.52、698.88±333.11/674.80±350.50和232.99±113.49/189.68±100.44,两次测定参数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81、0.88、0.85、0.85和0.82;在正常承体重状态下的模拟站-坐-站运动中,第1次/第2次测定的平均重心、额状面最大摆幅、额状面平均摆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和额状面侧方摆速分别为1.24±0.90/1.09±1.29、7.05±4.41/7.74±3.22、1.89±0.69/2.02±0.84、25.87±10.43/24.51±11.44、517.37±208.58/490.15±228.73、和141.04±88.25/154.78±64.38,两次测定参数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36、0.80、0.87、0.87和0.36;在抗阻状态下的模拟站-坐-站运动中,第1次/第2次测定的平均重心、额状面最大摆幅、额状面平均摆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和额状面侧方摆速分别为0.99±0.92/0.83±1.00、6.66±4.28/6.00±2.73、1.68±0.77/1.56±0.76、21.73±10.79/17.84±7.71、434.68±215.68/356.78±154.25、和133.13±85.54/120.06±54.64,两次测定参数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38、0.90、0.79、0.79和0.38。结论:模拟站-坐-站运动的姿势图评价是一种新的功能评定方式,平均重心、额状面平均摆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在反映姿势的对称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在正常人群中有其可重复性。该方法有用于该运动中平衡能力辅助评价的潜质。
第三部分不同承重状态对卒中偏瘫患者模拟站-坐-站运动身体稳定性和对称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承重状态对正常成年人和卒中偏瘫患者模拟站-坐-站运动中身体稳定性和对称性的影响。
方法:29例卒中偏瘫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于3种不同的状态下,在多态平衡评定和练习系统上各进行5次背部支撑的模拟站-坐-站运动,3种状态分别为减重(承重0.75体重)、正常承体重和抗阻(承重1.25体重),测试过程中须根据足底压力视觉反馈控制重心。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参数。
结果:在进行正常承体重模拟站-坐-站运动时,偏瘫患者的平均重心、额状面平均摆幅、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额状面最大摆幅和额状面侧方摆速分别为3.83±3.82、5.57±3.57、115.71±88.07、61.87、13.50±4.67和269.95±93.47,正常对照则分别为1.67±1.27、2.28±1.14、26.55±13.52、531.05±270.47、7.62±3.37和152.30±67.34,偏瘫患者的平衡参数要显著大于正常对照(ANOVA检验,P0.05)。随承重改变,正常人和偏瘫患者均显示了有统计意义的稳定性平衡参数差异:减重、完全承重和抗阻三种情况之间,正常人的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额状面最大摆幅和额状面侧方摆速,及偏瘫患者的额状面最大摆幅和额状面侧方摆速是显著不同的(ANOVA检验,P0.05),参数随承重增加而减小。偏瘫患者的重心移动轨迹总长度和重心移动轨迹总面积未因承重变化而显著改变,但体现了改变趋势(ANOVA检验,P=0.093~0.111)。而在两种人群中,对称性参数平均重心均未随承重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左侧偏瘫和右侧偏瘫患者在进行模拟站-坐-站运动时,其平衡参数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ANOVA检验,P0.05)。
结论:在进行模拟站-坐-站运动时,偏瘫患者的侧方姿势控制的稳定性和对称性要差于正常人,但不同半球损害间引起的差异并不明显。随承重增加,正常人和偏瘫患者均显示了更好的姿势稳定性,但姿势对称性没有变化。
第四部分卒中偏瘫患者坐位站起活动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了解肌力、肌张力、本体觉等因素,与卒中偏瘫患者坐位站起时间及模拟站-坐-站运动中身体稳定性和对称性的关系。了解坐位站起时间及模拟站-坐-站运动中身体稳定性和对称性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方法:29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实际状态下的坐位站起并计时,然后在多态平衡评定和练习系统上各进行背部支撑的模拟站-坐-站运动,运动结束后由系统自动计算出运动过程中的平衡参数。其他的评价包括髋、膝、踝主要肌肉的肌力、踝跖屈肌张力、踝位置觉,以及坐位站起时间、Berg平衡量表、Rivermead运动指数、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和Barthel指数。统计分析坐位站起时间、平衡参数与上述测定结果的相关关系。
结果:坐位站起时间与健侧股四头肌肌力呈中度负相关(r=-0.40,P0.05),坐位站起时间与患侧股四头肌肌力无显著相关,但呈低度负相关的趋势(r=-0.326,P=0.097),坐位站起时间与其它肌力无显著相关(P0.05)。坐位站起时间与踝跖屈肌张力、踝位置觉无显著相关(P0.05)。正常承重平衡参数与踝位置觉、踝跖屈肌张力以及健、患侧肌力均无显著相关(P0.05),也与RMI、BBS、S-FM、BI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坐位站起时间和股四头肌肌力有关。尚未寻找到模拟站-坐-站运动平衡参数与其他运动功能评定结果间的相关关系。
第五部分视觉反馈模拟站-坐-站运动对卒中偏瘫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能否通过视觉反馈的模拟站-坐-站运动,来改善卒中偏瘫患者SitTS/StandTS活动的稳定性和对称性,或是其他相关的运动功能和ADL。
方法:2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1组12例为反馈练习+常规康复组(研究组),第2组17例为常规康复组(对照组)。研究组是在普通偏瘫康复训练(5次/周,40min/次,4周)的基础上进行模拟SitTS/StandTS活动的视觉反馈练习(5次/周,20min/次,4周),对照组为普通偏瘫康复训练(5次/周,40min/次,4周)。在练习前后评价患者的坐位站起和10m步行时间、模拟站-坐-站运动的平衡参数、肌力、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Rivermead运动功能指数及Barthel指数。
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坐位站起时间、10m步行时间、Brunstrom分级、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和Rivermead运动功能指数分别为3.05±1.02s、36.07±16.74s、3.30±0.67、19.80±3.26、37.50±8.95和9.60±2.72,对照组则分别为4.24±2.70s、54.87±29.04s、2.94±0.97、19.41±5.22、27.47±15.47和7.53±3.47,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ANOVA或Mann-Whitney U检验,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坐位站起时间、10m步行时间、Brunstrom分级、下肢简化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Rivermead运动功能指数分别为2.93±0.95s、28.19±6.95s、3.80±1.03、24.50±3.10、44.30±4.62、11.60±1.71和85.50±8.65,对照组则为3.99±2.44s、47.43±27.36s、3.41±1.00、21.94±4.79、33.76±15.28、9.82±3.30和71.18±15.57,两组运动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Mann-Whitney U检验,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坐位站起时间和10m步行时间有显著差异(ANOVA检验,P0.05),两组间其他运动功能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治疗组的平衡参数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额状面平均摆幅要显著小于对照组(Mann-Whitney U检验,P=0.035),两组间其他平衡参数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5)。
结论:模拟站-坐-站运动的视觉反馈练习是一种新的练习方式,它可能在改善姿势稳定性和改善运动功能方面有额外的益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R743.3【目录】:
缩略词表5-6中文摘要6-12英文摘要12-20前言20-23第一部分 卒中偏瘫患者坐位站起活动的电生理特征及其活动受姿势的影响23-35 材料和方法23-25 结果25-30 讨论30-33 结论33-35第二部分 正常成年人模拟站-坐-站运动中平衡参数的重测信度研究35-42 材料和方法35-36 结果36-39 讨论39-41 结论41-42第三部分 不同承重状态对卒中偏瘫患者模拟站-坐-站运动身体稳定性和对称性的影响42-47 材料和方法42-43 结果43-45 讨论45-46 结论46-47第四部分 卒中偏瘫患者坐位站起活动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47-50 材料和方法47-48 结果48 讨论48-49 结论49-50第五部分 视觉反馈模拟站-坐-站运动对卒中偏瘫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50-59 材料和方法50-51 结果51-55 讨论55-58 结论58-59参考文献59-67总结与展望67-69综述169-78 参考文献73-78综述278-92 参考文献86-92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综述及获得专利92-93附录93-118致谢118-11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冬梅,燕铁斌,曾海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金冬梅,燕铁斌,谭杰文;[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年04期
徐本华,谢斌,黄永禧;[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6期
孙莉敏;胡永善;吴毅;姜从玉;朱玉连;范文可;沈莉;白玉龙;;[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年05期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剑波,史晓冬;[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华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郭汉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旸,徐国存,杨兴涛;[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霍光旭;[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张松林,伍彩华;[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吕红娟;;[A];第二十七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刘进德;;[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付晶晶;;[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邓英光;张紫萍;余卫;;[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张恩达;郭树忠;;[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雄鹰;李年贵;郑丽芬;闫青;李薇;徐殊;;[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龚放华;;[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灵芝;[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梁静涛;[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莉;[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升强;[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郎建英;[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朱蔓佳;[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毛天杰;[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邓明扬;[D];中南大学;2010年
许东;[D];中南大学;2010年
宋志彬;[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淑景;[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金景;[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孙昊;[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张爱玲;[D];郑州大学;2010年
线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冯丽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陶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郇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围;[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姜海霞;[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剑,曾进胜;[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年04期
孟晓落,朱艳,舒刚明,张云燕;[J];临床脑电学杂志;1999年03期
谢丽京,李明玉,刘永祥;[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年01期
黄晓春,李泽兵,孙玉春,陈君,郑辉;[J];伤残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文诗广,陈伟群,蒋云,夏来晓,许贤豪;[J];现代康复;2000年02期
邓瑶珠,王锦玲,黄维国;[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王茂斌;[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侯红;王彤;王红星;厉苏苏;;[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徐本华;于文;殷秀珍;黄永禧;孙爱萍;李雪迎;;[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顾新;Patricia ES;;[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侯文生;吴小鹰;郑小林;沈珊;Annette M S;[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陈亚平;杨延砚;周谋望;刘楠;谷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牟宗霞;侯文生;郑小林;吴小鹰;沈珊;Annette M S彭承琳;;[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5期
杨杰华;张盘德;周惠嫦;刘翠华;张薇平;徐坤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贾党培;潘一一;李莉;;[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7期
郑夏茹;吴洪;张新;刘丽平;;[J];中国康复;2010年03期
翟浩瀚,王玉龙,王玉珍,程薇萍,赵晓莉,王晓虹,夏娣文;[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李会军;宋爱国;;[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44期
李韶辉;盛佑祥;杨万章;吴芳;;[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年09期
,陈又新;[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放;陆蓉蓉;胡永善;吴毅;;[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柳长安;程文刚;李国栋;;[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李韶辉;;[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金亚虹;章建成;任杰;;[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高鸣;宋爱国;李会军;;[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荣伟彬;孙立宁;陈立国;蔡鹤皋;;[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何龙文;;[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党丹;项荣武;刘连庆;董再励;;[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吴锋;成奇名;周玉彬;潘玮;刘娟;张信民;俞梦孙;;[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苏剑波;冯纯伯;;[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和 详;[N];大众科技报;2003年
毛黎;[N];科技日报;2003年
郭莹;[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刘艳;[N];健康报;2000年
毛磊;[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胡唯元;[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建华;[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李君兰;[D];天津大学;2010年
牛亚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心理研究所);2008年
孙明竹;[D];南开大学;2009年
梁振英;[D];上海理工大学;2011年
贠今天;[D];天津大学;2003年
李放;[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龙飞;[D];中南大学;2012年
吴宝阳;[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朱新军;[D];山东大学;2005年
翟浩瀚;[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谭秋瑜;[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戴磊;[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贾旻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陈邵钢;[D];中南大学;2007年
王军南;[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姚辉;[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期刊分类:
800家正规期刊分类一览表
本期刊为正规期刊,已通过真伪查询!本期刊可免费赠送一本当期样刊!本期刊可用于职称评审!单位、国家均认可!
当前位置: >
【老年人防跌倒措施】奥塔戈运动项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影响
本文作者:李莺;程云;成功正常投稿发表论文到《》2014年21期,引用请注明来源400网!【摘要】: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项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预防作用。方法将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出院的5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出院后两组均由研究者定期电话随访,对照组保持原有的日常生活活动,干预组接受16周的奥塔戈运动。结果干预16周后,干预组行奥塔戈运动依从率为76.92%;两组跌倒发生次数和移动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平衡力得分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同期水平(均P0.05)。结论奥塔戈运动项目可以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力水平,对改善患者躯体功能有一定效果;该运动项目对是否可以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论文正文预览】:跌倒是脑卒中患者常发生的不良事件。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跌倒发生率随病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仍高于非脑卒中的同龄人[1]。不仅如此,跌倒可引起脑卒中患者多种损伤,包括骨折、软组织损伤等。由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跌倒发生率高,加之跌倒损伤将会影响患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文章分类号】:R473.74【稿件关键词】:老年人脑卒中跌倒奥塔戈运动项目【参考文献】:葛海萍;乔蕾;姜海萍;;基于功能独立性评定的脑卒中患者跌倒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2010年23期朱小敏;王妮娜;李芸;刘亚红;;肢体功能锻炼八步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年01期李敏,瓮长水,毕素清,田哲,李本源,于增志;计时“起立-行走”测验评估脑卒中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的信度和同时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31期;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6期刘建平;随机对照试验的依从性和意向性治疗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2期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黄俊臣,周纪平,李彦春;核桃承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辅助治疗作用的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潘启明,张松林,兰小平;自拟偏瘫方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张波,郑军,鲍远程,蔡永亮,陈怀珍,王艳昕,王晓D,徐国存,杨兴涛;蕲蛇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及TCD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谢若男,李佩芳,杨满琴;神明贴敷剂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霍光旭;大黄牡丹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张松林,伍彩华;早期康复并心理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华东;李文奇;冯晓东;席建明;张斌;李桥军;;不同体位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A];策论(下)[C];2011年曾西;王德军;王留根;宋波;付伟锋;赵幸娜;赵晓乐;王辉;;间歇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吕红娟;;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七届航天年会暨第十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刘进德;;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付晶晶;;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邓英光;张紫萍;余卫;;丹参注射液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张恩达;郭树忠;;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雄鹰;李年贵;郑丽芬;闫青;李薇;徐殊;;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龚放华;;吞咽功能评定在防止脑卒中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价值[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孙灵芝;青中年脑梗死的OCSP分型、证候分布及其与影像学结果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梁静涛;气虚血瘀证MCAO大鼠子代的同种证候及疾病趋势诱导形成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马婷婷;针刺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吴宇峰;苦参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系统评价疗效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王升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疗效综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方莉;针刺胃经特定穴治疗PDS型FD临床疗效评价和脑葡萄糖代谢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朱蔓佳;中风偏瘫左属血右属气病机理论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毛天杰;颈动脉分叉形态对血流的影响及其与斑块形成关系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李淑景;正常人群和失语症患者听觉语义启动效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金景;基底节区卒中患者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对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孙昊;AL0X5AP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华东地区脑卒中易感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张爱玲;Hcy代谢酶MTRR基因及Cystatin C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线滟;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冯丽媛;合谷刺电针动法对脑卒中后腕背伸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陶然;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郇靖;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背伸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周围;脑卒中患者躯干肌屈曲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姜海霞;夹脊电针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杨青兰;高晓艳;林海;代涛;;康复治疗对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06年06期郝燕萍;刘雪琴;;老年跌倒相关评定量表的研究概况[J];护理学杂志;2006年07期谭婉雯;杨冰霞;;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ADL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年09期杨薇;辛宁;徐贵侠;张文越;张文超;;脑卒中后伴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年09期姜翠丽;;脑卒中病人早期肢体康复护理86例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16期谢淑萍,赵立杰,刘清;脑卒中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年02期汪洪;卒中康复病人的跌倒预测指数[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7年06期凡国华;尹正录;范章岭;王林兰;;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2年19期邓永萍;姚子弘;郑凯双;;偏瘫患者不同时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0期肖春梅,周巨林,李阳,梁晓杰;老年人跌倒相关因素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07期何源;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65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2年02期施学进,沈翠华,曹坤跃;老年脑卒中病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及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2年11期王青,王洁,倪彬,尹岭;北京万寿路地区老年脑卒中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2年04期孙建敏;老年脑卒中的临床与相关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年03期常仁翠,李娟,董学英;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3年11期沈友权;老年脑卒中182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8期李秀霞;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15期梁作兰;;老年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J];工企医刊;2005年06期丁国林;丁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止血指标特点[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6年01期刘琳;曾昭祥;郭军;付凤珍;;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6年08期宋志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安全[A];2013年河南省中风康复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李红梅;;老年脑卒中患者服药的护理[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杜鹃;;老年脑卒中相关吸入性肺炎84例临床份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孙建敏;;家属的关爱、患者的治愈欲望与老年脑卒中的关系[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李红梅;;老年脑卒中患者护理体会[A];全国第八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宋志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安全[A];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赵园园;霍丽莉;;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A];河南省护理学会老年病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雷艳;项安凤;汤红玲;朱赛香;;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病人抑郁的影响[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范莎莎;尹昱;贾子善;;老年与非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比较[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李晓飞;朱榆红;;老年脑卒中易损患者评价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范莎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特点以及康复效果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梅永霞;怀旧疗法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配偶照顾感受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4年程维;老年脑卒中患者及其护理人员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郑银花;镜像疗法对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稿件标题】:【老年人防跌倒措施】奥塔戈运动项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影响【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发表期刊期数】:《》2014年21期【期刊简介】:《护理学杂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护理学杂志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42-1154/R,国际刊号:ISSN。护理学杂志杂志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本......更多杂志社()投稿信息【版权所有人】:李莺;程云;
更多详细信息: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实力代理杂志社征稿、杂志投稿、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发表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收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里可以查个人信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