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焦耳等于多少瓦初速

轨道炮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轨道炮
(Rail Gun),即是利用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与传统的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轨道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们的关注.自80年代初期以来,在未来武器的发展计划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外文名类&&&&型
变形金刚2中的轨道炮(Rail Gun):或译做、导轨炮,是的一种。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与传统的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电磁炮是利用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和.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们的关注。自80年代初期以来,电磁炮在未来武器的发展计划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理论上可以到达亚光速)轨道炮由法国人鲁伯于1920年发明。电磁轨道炮是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二战中,汉斯勒电流方向和运动方向博士开展了对电磁轨道炮的全面研究。到1944年,他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千米/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初速度达到了1.21千米/秒。二战期间,研究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二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内,因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致使电磁轨道炮研究中断了很久。轨道炮试验从70年代起,随着一些技术难题相继被解决,使得电磁炮的研制得以东山再起。1970年德国的哈布和用单极线圈炮把1.3克的金属环加速到490米/秒。1978年,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等人使用5米长的导轨炮,以可供1.6兆安电流的550兆焦耳双层单极发电机为电源,取得了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澳大利亚的成功进展,给各国电磁炮研制者以巨大的鼓舞。1978年,国防部先后成立了电磁炮发展研究顾问委员会和技术工作组,开始评估电磁炮技术现状及应用潜力,并建议集中和协调国家的资金来发展电磁炮。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委员会得出“未来高性能武器必然以电能为基础”的结论。1991年,美国防部成立了“电磁炮联合委员会”,协调军队、能源部、国防原子能局及倡议机构分散进行的电炮研究工作。1992年,美国已把一门口径90毫米、炮口动能9兆焦的电磁炮的样炮推到尤马靶场进行试验。电磁轨道炮有一些突出优点:一是弹丸速度快,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弹丸约能在6分钟内飞行200轨道炮试验海里,初始速度达到2500米/秒,比普通枪弹的速度快2至3倍。带有巨大动能的弹丸通过直接撞击目标将其摧毁,威力极大。同时极高的飞行速度可以减少炮弹的飞行时间,使炮弹不易受到干扰,保证了炮弹的精度。二是炮弹体积小,重量轻。电磁炮弹几乎不使用推进剂,减少了装药量,所以炮弹的体积只是传统120毫米火炮炮弹的八分之一,重量是其十分之一,这样可显著提高武器系统的携弹量,减少后勤负担。现在的舰船一次只能携带70枚制导导弹,而电磁轨道炮弹则能轻易地一次装载几百枚。三是生存能力强。炮弹几乎不装填炸药,又可减少炮弹在制造、运输、储存方面的安全隐患。电磁炮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它的结构和很简单.电磁炮是利用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由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四部分组成.目前,国外所研制的电磁炮,根据结构和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又称交流同轴线圈炮.它是电磁炮的最早形式,由加速线圈和弹丸线圈构成.根据通电线圈之间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而工作的.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弹丸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洛仑兹力,使弹丸并发射出去.一般普通实验室做出的线圈炮不产生洛伦兹力,产生洛伦兹力的是单级同轴线圈炮,一般的线圈炮是给线圈通电使之中心有磁,将目标导体吸引至中心再由惯性所致而抛射出弹体,由于电容瞬间断电,因而不会产生磁力将炮弹吸引回去,一般的小型线圈炮模型都是这样的.轨道炮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弹丸发射出去.它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导轨间放置一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当两轨接入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滑块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通电流的滑块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弹丸会以很大的速度射出,这就是轨道炮的发射原理.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威力越大,耗能量越大.是一种多级加速的无接触电磁发射装置,没有炮管,但要求弹丸在进入重接炮之前应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矩形线圈上下分置,之间有间隙.长方形的“炮弹”在两个矩形线圈产生的磁场中受到强磁场力的作用,穿过间隙在其中加速前进.重接炮是电磁炮的最新发展形式.电磁炮与常规火炮相比,有以下特点:
电磁炮利用电磁力所作的功作为发射能量,不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弥漫的烟雾,因而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电磁炮可根据目标的性质和距离,调节、选择适当的能量来调整弹丸的射程.
电磁炮没有圆形炮管,弹丸体积小,重量轻,使其在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很小,因而电磁炮的发射稳定性好,初速度高,射程远.由于电磁炮的发射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弹头又装有激光制导或其他制导装置,所以具有很高的射击精度.
从发射能量的成本来看,常规火炮的发射药产生每兆焦耳能量需10美元,而电磁炮只需0.1美元.而且电磁炮还可以省去火炮的药筒和发射装置,故而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输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更为安全可靠和方便.电磁炮作为发展中的高技术兵器,其军事用途十分广泛.
(一)用于天基反导系统:电磁炮由于初速度极高,可用于摧毁空间的低轨道卫星和导弹,还可以拦截由舰只和装甲车发射的导弹.因此,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电磁轨道炮成为一项主要研究的任务.
(二)用于防空系统:美军认为可用电磁炮代替高射武器和防空导弹遂行防空任务.美国正在研制长7.5米、发射速度为500发/分、射程达几十千米的电磁炮,准备替代舰上的“火神——方阵防空系统”.用它不仅能打击临空的各种飞机,还能在远距离拦截空对舰导弹.也正在积极研制用于装甲车的防空电磁炮.
(三)用于反装甲武器:美国的打靶试验证明,电磁炮是对付坦克装甲的有效手段.发射质量为50克、速度为3km/s的炮弹,可穿透25.4mm厚的装甲.有关资料还报道,用一种电磁炮做试验,完全可以穿透模拟的T-72、T-80坦克的装甲厚度.由此可见,电磁炮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是非常优良的反装甲武器.
(四)用于改装常规火炮:随着电磁发射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火炮的炮口加装电磁加速系统,可大大提高火炮的射程.美国利用这一技术,已将火炮射程加大到150km.
(五) 变杀人工具为交通工具,对于月球开发,采用轨道炮技术发射月基货运飞船返回地球,将大大减少燃料消耗,飞船仅携带少量的调姿和变轨用的燃料。从而为月地货运运输提供一个廉价、可重复利用的发射平台。一艘大型驱逐舰获得了300公里外敌军指挥部的位置坐标,不过它并没有发射价值一百万美元的来摧毁目标,而是从炮管的超导电磁轨道中发射出一枚长约1米,重约20千克的炮弹,这种炮弹的动力来源既非火药,也不是燃料,而是来自军舰发动机为大炮注入的电能,炮弹以超过7倍音速的速度脱膛而出,它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使它拥有足够的动能让目标在瞬间灰飞烟灭。
的炮管由两条长约6米的平行导轨组成,之间通过一个光滑的转子相连,电流从一条轨道流出,经过转子后再由另一条轨道流回,这条回路产生磁场推动转子,进而再推动位于转子前方的炮弹飞出轨道。
普通舰炮的射程只有20千米,而且准确度很差,巡航导弹的有效射程虽然超过了300千米,但它们造价昂贵,而且一艘舰艇最多只能携带70枚,由于无法在海上装卸,补充时还必须返回港口。电磁轨道炮则以射程远、成本低、运输以及补充便利等多项优势而被美国国防部寄予厚望。电磁轨道炮甚至还被美国陆军看成是2020年后陆军战车主要武器的候选技术方案。
不过电磁发射在技术上的研究工作可能还要持续20多年,因为目前还没有哪艘军舰能产生并且储存开炮所需的电能。在过去,驱逐舰上90%的能量都用于供给推进系统。除此之外,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确保准确命中目标的高精度控制技术,炮弹对巨大加速度的承受能力等。由于距离目标超过了300千米,所以这种炮不能像普通枪管一样去瞄准,而需要空气动力学的校正,炮弹到了空中也必须由来自卫星的指令对其运行方向进行修正。同时,炮弹在出膛时的加速度会达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45000倍,炮弹上携带的电子器件必须经受得住这种加速度。此外,要使转子在炮管中高速运动也很困难。
目前,正与英国国防部一道研制这种电磁轨道炮,他们准备把驱逐舰变成一个超长的机关枪,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发射12发这种廉价的炮弹。位于英国柯尔库布里的一家工厂已经在2003年按1∶8的比例生产出了这种电磁轨道炮的样品,并在试验中射出了以6倍音速稳定飞行的炮弹。不过据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的罗杰·麦金尼斯上校估计,美国的电磁轨道炮最早也要到2015年才能交付使用。[1]
经过多年的努力,用于电磁轨道炮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已经可以在军事应用中进行实践探索,并为研究电磁轨道炮作战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美国防部决定研究DDG-1000综合电力系统舰,为新一代电能武器系统包括轨道炮的研究打开方便之门。因为轨道炮所需要的电力取决于发射弹丸的速率。综合电力系统舰的额定电功率为80兆瓦,具有足够的电力维持15-30兆瓦的轨道炮6-12发/分钟的速度发射弹丸。同时轨道炮不需要火药和其它含能爆炸物,从而提高了舰只的安全,并减少后勤保障的费用。二是的发展推动电磁轨道炮的发展,美军在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技术应用的增加为发展体积更小、杀伤力更高且费用更小的弹丸提供了机会。这种趋势仅从费用少、速度高的轨道炮的弹丸的发展中受益。三是炮管寿命的延长。先进技术学院为美陆军研究的炮管寿命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电枢与导轨接触面受两种磨损现象的影响,限制了炮管的寿命:一种是刨削现象,另一种是平移现象。目前美国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了导致高速刨削的物理原因,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材料。在炮口,当电枢从金属与金属的接触转变到电弧接触时,相应的等离子会损坏轨道。目前德克萨斯大学高技术学院已经展示了成功处理平移问题的方法。
2001年11月,美海军高技术研究所通过参数研究和建模活动取得了新型电磁轨道炮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轨道炮是可以安装在水面舰只上,其重量相当于为155毫米高级火炮系统,能够以63兆焦耳初始动能和2500米/秒(7.5)的初速度发射20公斤的弹丸。高速弹丸只需要6分钟就达到200海里以外的目标,并能以5马赫的速度对目标实行动能碰撞。研究还估计了脉冲形成网络(PFN)能够产生弹丸所需要的初始动能和速度。
随着美海军启动DDG-1000的研究的深入,美海军计划把电磁炮安装到该平台上去,并于2003年授予武器系统分部一份合同,进行为期6个月的将轨道炮合成到新型驱逐舰上的研究。经过研究,BAE系统公司认为,拥有81兆瓦电能的DDG-1000综合电力系统舰可以为两门轨道炮提供足够的电力。在舰只以10-18节的速度航行时,轨道炮可以每分钟发射10-12发炮弹。轨道炮的重量和体积都适合于安装在水面舰只上,目前合成工作面临的主要工程问题只是轨道炮产生的热能管理。
轨道炮研究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是美海军2003年4月在柯尔库布里郡成功完成90毫米口径电磁炮如何发射高超音速弹药的海上演示验证试验。此次试验是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与英国奎奈蒂克公司电磁炮工厂共同完成,试验使用的系统是一台只有未来原型机1/8大小的样机,但是以2500米/秒以上初速度(确切的速度仍是机密的)发射了弹丸。包括美海军舰队司令罗伯特·耐特上将及海军研究局局长杰伊·科恩少将在内的诸多美国海军高级官员到场观看了此项拥有广阔前景的技术验证试验。此次试验是为海军火力改革和转变新一代舰炮海军水面作战舰艇的角色而发展的电能武器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美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将在克布里的试验结果提交到美海军海上研究顾问委员会电磁炮技术研究小组。该小组在2004年2月公布了一份评估报告。该报告认为电磁炮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转型武器,并建议海军启动一项风险减少研究计划确保该种武器适用于未来驱逐舰计划。该小组还认为电磁炮是一种对200海里以外目标实施致命打击的革命性电磁炮作战系统,并且同时具有增大弹药储量、提高发全、减少费用和后勤保障需求等优势。放弃这项研究是一大错误。
日,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在海军水面作战中心格伦分部举行新型电磁装置交付仪式。美海军没有采用剪刀剪彩这一传统的做法,而是打破惯例,用一门90毫米口径的试验型电磁炮发射1发高速炮弹穿透了仪式彩带。这发炮弹在炮口的初始动能达到7.4兆焦耳,初速度达2146米/秒。但意义更为重大的是,这部新型电磁炮的交付再一次证实美海军对高能电磁轨道炮充满信心。美海军将把这种电磁轨道炮作为转型武器方案,通过发射投放高速弹丸对远距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来变革美海军的海上攻击行动。
达尔格伦分部的发射试验装置的交付仅是一个开端,美海军的目标是研制能够从离海岸300多海里的战舰上持续发射精确弹药的战术系统。尽管这种弹药只含有少量或是几乎不含有高爆材料,但通过弹丸的高速度碰撞能够对目标造成毁坏。电磁轨道炮克服了常规大炮在射程短、飞行时间短和对杀伤力有限等方面的局限性。由于电磁炮弹没有爆炸材料,从而消除了生产、运输、处理和存储炸药的需求。此外,超远的射程、极短的飞行时间和高杀伤性都极大地提升美海军未来远程作战的攻击力。通过使用极高电流产生强大的电磁力,美海军未来的电磁轨道炮能以超过7马赫的速度发射弹丸,弹丸首先迅速进入外大气层空间,进行无阻力飞行,随后再次进入大气层以5马赫以上的速度打击目标。
美海军研究办公室努力推动电磁轨道炮的研究达到军事使用阶段,并计划在2020-25年间装备部队。
2005年8月,美海军启动一个名为“创新海军样机”的项目,并希望通过对这个过渡项目的投资,获得相对成熟的技术,以便在未来4至8年里转入轨道炮的全面研究和发展。“创新海军样机”项目比传统武器装备要“奇异”得多,并存在高度的风险,它还在根本上偏离了既定需求和作战概念。因此,这项研究没有美海军的高级的批准是不可能发展的。
美海军计划对“创新海军样机”项目投入2.7亿美元的资金,主要解决在四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发射装置、弹丸、脉冲形成网络和舰只合成。美海军研究办公室在项目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发射装置和弹丸。研究的重点是先进密封发射装置技术,以及电磁轨道炮系统的适合体积、重量,以便合成到舰只,同时经受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电磁冲力。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是将发射装置和弹丸合成,形成一整套的系统。在第一阶段,美海军将研究一种能够进行多次发射的炮管。这种炮管能够保持轨道的斥力。美海军还将解决热能管理问题,将炮口初始动能从目前8兆焦耳提升到32兆焦耳,最后达到64兆焦耳。在弹丸方面,美海军需要研究提高轨道炮发射生存力(因为弹丸可能经受45000g的重力加速度,并且遇到潜在的电磁干涉效应),解决高速制导飞行和杀伤力机制等问题。其它的重要研究项目还包括炮管几何学、先进材料(包括合成材料)、密封技术和制造技术。
美海军水面作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的电磁发射装置是支持“创新海军样机”项目的关键技术装置。该装置安装了100兆焦耳的电容器(由通用原子公司研究)和经过整修的、由麦克斯技术公司根据国防威胁减少局的指令从年间研制的“绿色农场电子炮研究和发展装置”上的90毫米发射炮管。电磁发射装置在2006年10月开始试验并试运行,并在2007年1月正式启用。
为了支持“创新海军样机”项目,美海军水面作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在2008财年底前将加大存储的电能、改良发射装置和终端区以装配一门32兆焦耳的初始动能的轨道炮。BAE系统公司武器系统分部已经根据一份540万美元的合同设计和整修32兆焦耳的实验发射装置。该发射装置预计在2007年6月底在美海军水面作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安装完毕并进行试运行。据BAE系统公司称,这个固定的实验发射装置的炮管采用层压钢板密封,用于炮管寿命的研究的。来自美国政府实验室、工业部门和学术界的代表组成的一个委员会为研究活动提供支持。
美海军研究办公室计划到2008财年第三季度末对32兆焦耳的轨道炮进行试验。如果研究成果通过鉴定,研究将于2009年8月转入第二阶段,并计划在2010财年底进行32兆焦耳发射装置炮管的100发射击展示和32兆焦耳先进炮管密封状况展示。
在评估BAE系统公司、通用原力公司和格鲁曼公司在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间进行的理论设计研究后,美海军研究办公室2006年6月选择了BAE系统公司和通用原子公司对32焦耳轨道炮进行30个月的技术发展和初步设计的研究,为实战部署64兆焦耳动能的战术系统做准备。BAE系统公司已经获得了930万美元的合同,负责电磁轨道炮的样炮技术和初步设计。通用原子公司获得了960万美元的合同,协同波音公司、L-3通信公司、SPARTA复合材料公司和杰克森工程公司,共同研究和发展电磁轨道炮发射装置所需技术。另外由波音公司和Draper公司共同研究弹丸和综合发射包的理论,包括综合发射包炮管的动力学、飞行弹体和空气热力学特征、杀伤力和发射生存力、制导和导航和控制。
至于高级脉冲力量研究工作由美陆军负责进行,计划在08财年进行展示。其它的研究工作还包括高能密度电容器和多次发射活动的热能管理。
如果“创新海军样机”项目通过09年的评估,那么第1阶段的工作将于2011年结束,第2阶段的工作将持续至2015财年。如果研究工作一切进展顺利,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可以在2015财年对电磁轨道炮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发展。64兆焦耳的电磁轨道炮的战术系统的海上展示将会在2016财年进行,并能在2020-26年装备。
日,美国军方官员宣布,美海军工程师在弗吉尼亚州的达尔格伦对地作战中心成功试射第一部由军工企业制造的电磁轨道炮原型,将开发这种具有超远射程新型武器的工作推进了一步。根据海军公布的信息,炮弹初速可达每秒7000米至8000米,能够打击90公里至180公里外的目标。
电磁炮项目经理罗杰·埃利斯说,这次试射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原型炮的炮管寿命和整体结构。他说,这将让海军距离未来的战术武器系统更近一步。如果开发成熟,电磁炮将能大大加强海军的多任务能力。其远超普通舰载火炮的初速与射程意味着海军可为陆上军事行动实施精确远程火力支援,拦截来袭的敌方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以及攻击敌方舰只等。
由英国BAE军械研制公司美国分部制造的这部动能为32兆焦的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在一周内已经进行6次试射,试射拉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评估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海军方面将评估BAE制造的这部电磁炮原型与通用原子能系统公司制造的另一部电磁炮原型。通用原子能系统公司的原型炮预计将于4月完工。[2-3]日,美国海军研究局(ONR)已经将两套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安装到“米利诺基特”号联合高速船(JHSV)上,这艘船目前驻扎在圣迭戈海军基地内。截至目前,电磁轨道炮原型机已经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进行了多次测试和发射。[4]
日,美国海军一种以7倍声速发射炮弹的新式武器首次公开展出。研究人员将这种轨道炮描述为“星球大战技术”。它能以7倍声速发射炮弹,可穿透100英里(约合160公里)远的混凝土。[5]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夏昆冈作品 - Panasonic 松下 Lumix G 14mm F2.5 ASPH. 定焦镜头体验报告 [Soomal?数码多]
Panasonic 松下 Lumix G 14mm F2.5 ASPH. 定焦镜头体验报告
2010年,松下发布GF2时,顺带推出了一款超薄定焦镜头,Lumix G 14mm F2.5 ASPH.这款镜头俗称为14饼,它的重量仅为55克,直径55.5毫米,长度20.5毫米,焦距14毫米,等效28毫米,最大光圈F2.5,是一枚非常轻量化的广角定焦镜头。这枚镜头后来被作为随机套头发售,出货量很大,各种拆机头涌现,因此价格被压低,最后实际成交价仅为700-800元人民币。这枚镜头做工也很一般,对焦环手感较涩,外观上也看不出亮点。廉价、不起眼不亮骚、套头等因素,也导致这枚头不怎么招人待见,很少有人真正去挖掘这枚镜头的潜力,反正拍不好,就怪镜头了。其实松下的官方推荐价格高达近4000元,虽然这个价格含水量很大,但也说明松下对它的定位并没有几百元那么低。
14饼镜片结构为6片5组,其中3片非球面镜,没有光学防抖机构。其最近对焦距离18厘米,放大比为0.1倍,基本上没有微距拍摄能力。光圈叶片数量为7片,光圈越大越趋于圆形。对焦驱动采用步进马达,但马达采样帧率是多少,并没有资料。GF2的采样帧率是60FPS,作为搭配上市的14饼的采样帧率应该是等于或者大于60FPS的。对采样帧率概念有迷惑的读者,可以阅读以下这篇文章:《》[作者:]
对焦速度与精度
松下没有过多的介绍14饼的设计理念,中文资料就像机器翻译的那样生涩难懂。实际上,松下比奥林巴斯更早的掌握快速反差对焦技术,在镜头设计上,松下也更加注重速度,14饼镜片小而薄,易于驱动,对焦行程也短,响应速度也很快,也很安静。14饼是当时最快的M43镜头之一,放在今天,它的速度在M43镜头群中也是属于较快的。实际体验又会如何呢?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高;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8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0:38:51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高;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40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1:35:08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高;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32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3:18:52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日期= 15:39:08;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32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擦肩而过的生活画面,这些画面是无法通过摆拍实现的,需要的就是足够快的速度,14饼应付这类场景完全不在话下,只要场景不特别暗。预设好对焦点,构图对焦到触发快门,整个过程迅速果断,基本上不会出现迷焦拉风箱的现象,而同时期的奥林巴斯17mm F2.8定焦镜头,明显不如14饼这么快速流畅。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3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00:47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50:39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8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50:59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6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48:20
14饼最大光圈为F2.5,它比1442套头光圈大了很多,这不仅仅是虚化更好的问题,大光圈会影响到反差式对焦机身实时取景时的通光量,也就意味着更多信息被实时的捕捉并用于分析,它对提高暗光环境时的对焦效能有直接的帮助。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2:34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42:34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08:17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08:17
M43机身全部采用反差式对焦,这种对焦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精度高。14饼的对焦精度显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即便配合大光圈工作。实测表现良好,光线越好时,精度方面也越有保证。
14饼要达到最高的对焦效能,使用新机身会更好,老的机身例如E-P1、E-P2这类的,机身速度跟不上镜头速度。
适合的题材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6/1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32:12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5/1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34:45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50/1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53:10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2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46:03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2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01:57
28毫米等效焦距,广角的视野,也是最常用的的拍摄风景的焦距。使用14饼拍摄风景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我们带着这颗头去过很多地方,因为视角合适,也不多占什么空间,重量仅一两多点,所以我们旅游时都带着它。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高;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02:08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高;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8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0:26:17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25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6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48:36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5;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0/16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16:59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高;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13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1:40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日期= 16:59:08;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0/5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28毫米视野也常常用于人文拍摄。配合新一点的机身,可以在大部分光照条件下进行愉快的扫街,且能保持快速的对焦性能,比起那些主打“人文”的机型更快速,成功率也更高。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手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强;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45:51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等效焦距=28毫米;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1000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31:32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日期= 16:12:06;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0/2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3;焦距=14毫米;日期= 16:48:46;光圈=F2.8;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0/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24:41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4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0秒;曝光程序=程序模式;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9:28:56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43:57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0:40
14饼的放大比不足,微距拍摄是不行的,但拍拍花花草草小品什么的,倒是很胜任。如果你随身带着14饼和某机身,拍拍这些题材就是打发某些无聊时间的好办法,也能练练手。这类题材其实是拍得最多的。
14饼主要胜任的题材就是风景、人文和花草小品类,也可以尝试去拍摄一下广角人像什么的。因为M43系统的感光器面积的因素以及广角焦距的因素,14饼在大部分拍摄中,是不会呈现“奶油般”化开的焦外的,景深较大,对突出被摄对象不利,而视野较大,画面信息量大,突出主题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使用14饼会面临着一个令初学者比较头疼的事情――如何去驾驭广角。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49:02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2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36:01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2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8:23:16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05:15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2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51:53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1.3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51:09
14饼在大部分时候会具有良好的抗眩光能力,可以看到,即便正逆光拍摄,画面也没有明显的雾化。但也有很少数时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上会出现非常明显的镜头耀斑和星芒,这可能与镜组结构有关系。这个角度很容易回避掉,或者可以干脆利用它来构图,变废为宝。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03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4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03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3.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20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09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4.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25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11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5.6;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13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15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17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20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10.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2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23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13.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125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27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16.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30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2.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32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6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57:43
对于一个超薄的广角镜头,势必面临着边缘画质下降的技术挑战,而且M43体系还是超短法兰距,这进一步的加大了难度,但14饼却交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它的最大光圈就能保持不错解析力,边缘的劣化程度也完全能接受。其最佳光圈段是F3.5-F7.1,次佳光圈就是F2.5和F2.8,F8时开始光学分辨率明显下降,到F11到更小光圈时,逐渐失去实用价值。小光圈明显劣化是M43镜头群的一个通病,这种现象与小光圈衍射效应有关。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5.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2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40:16
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样张,可以看到,14饼其实是有暗角的,在光圈F5之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暗角以及紫边出现,在奥林巴斯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而松下机身则不易察觉。我们提醒各位注意这种差别性,松下机身会进行自动校正,枕形畸变会更小一些,但缺点是边缘的解析力会很显著地下降。在实拍当中,14饼的枕形失真不明显,很大程度上因为题材的内容对失真不敏感。如果要较真,例如拍个窗格这种水平和垂直线条构成的画面时,就能看到画面实际上是略微往外凸起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L5;镜头=LUMIX G 14/F2.5;版权=SOOMAL;摄影师=K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5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8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20:20:08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标准;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55:52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标准;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3:17:47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强;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20:12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0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37:33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3.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1.7EV;曝光时间=1/16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7:00:08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5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9:50
使用Lumix G 14mm F2.5 镜头拍摄。 制造商=PANASONIC;型号=DMC-GF5;焦距=14毫米;日期= 13:27:36;光圈=F2.5;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0/32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16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4:45:36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6.3;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强;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8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2:25:17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64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3:40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7.1;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0.7EV;曝光时间=1/40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5:16:56
使用Lumix G 14mm F2.5 定焦镜头拍摄。 制造商=OLYMPUS;型号=E-PM2;镜头=LUMIX G 14/F2.5;焦距=14毫米;光圈=F8.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200;白平衡=自动;对比度=标准;饱和度=高;锐度=弱;曝光补偿=-1.0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场景类型=标准;日期= 16:05:02
14饼的成像粗看很鲜艳,反差较强,细看锐度也比较优秀,层次表现则较为一般,整体画面有种偏干硬的趋势,配合奥林巴斯机身,优点更为突出,而缺点也更为突出,配合松下机身,表现则中庸保守一些。
兼容性问题
松下和奥林巴斯理论上是可以共享镜头群的,但松下镜头用于奥林巴斯机身时,会存在一些小问题,主要在实时取景时,偶尔会出现镜头光圈来回收缩的问题,但不影响拍摄,解决办法是盖上镜头盖一会儿,或者关机重开。
小巧的体积,轻量化的设计
做工一般,外观低调
不是最快,但也很快的对焦速度
高反差的成像风格,色彩艳丽
光学解析力较好
大光圈下有暗角和色散
画面略干硬
14饼低调,但并不低质,它提供了绝佳的便携性和可以接受的画质表现,而且实际成交价格仅仅700左右。这颗头可以作为M43用户的必备头,也适合作为廉价机身的挂机头使用。风景、人文、花草小品,统统来者不拒,具有很好的适用范围,优秀的对焦性能,使得其也能在大部分明暗光照环境中顺利拍摄,这样好用又便宜又小巧的性价比镜头,也就这么一枚。
本文的相关书签:
208421641591117
相关的文章
1016147016080
本文一共有 59 条评论
223.167.068.***223.167.068.***
112.233.010.***112.233.010.***
118.166.212.***118.166.212.***
061.185.210.***061.185.210.***
060.166.071.***060.166.071.***
123.120.155.***123.120.155.***
180.169.005.***180.169.005.***
提示本贴不可匿名回复,回复等级为:0 ,您现在正处在潜水状态
4324 为防止广告机贴垃圾,不得已而为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度电等于多少焦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