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排名交流用处大吗

┊┊┊┊┊┊┊┊┊┊┊┊┊┊┊┊┊┊┊┊┊┊
杜兰大学的规模不大,学生大概只有10,000名左右,但每年均排名在全美前 50 名左右,杜兰大学为国际性的教育机构。 拥有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及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在内的一千余名教研人员。99%的教研人员拥有各自从事的研究领域里的最高学位。现在的一万两千名在校学生来自八十多个国家及全美五十个州。目前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逾七万人。
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 ,为一个教学严谨的优良学府.以医学、法律、拉丁美洲研究等相关系所闻名全美,商学院在美国1...[]
杜兰大学地图
所在位置: 美国,新奥尔良
成立时间: 1834年
学校性质:
学校类型:
学&&&&历:
学生人数: 9328人
学校地址: 6823 St. Charles Avenue New Orleans, LA
(504) 865-5000
&杜兰大学专业
相关国家大学推荐
美国大学排名资讯
· · · · · · · · · · · · · · ·
一周关注度排行
美国大学推荐
学校地址:6823 St. Charles Avenue New Orleans, LA
(504) 865-5000 [
] 美国学校官方网址:http://www.tulane.edu [
美国杜兰大学已被中国留学生 5858 人关注。LZU Media Center:
[兰州大学报]我有世界,世界有我
——萃英学院人才培养侧记
本报记者 吴振荣
学通社记者 柯溢能
  “我想过‘闯’的生活,这可能源于医行天下的美丽梦想。” 2011级生物学萃英班马晓宇说。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短暂又美好的六个星期,促成了我心态的巨大转变:从盲目追求到尝试享受拼搏,从心浮气躁到逐渐平静坦然,从一味无知地索求到学着付出爱。”2010级生物萃英班郭小然说。
  “斯坦福如同在它很多广告中说的,有一种‘企业家精神’和‘太平洋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包容、创新,而这得益于斯坦福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2010级数学萃英班朱效婧说。
  “出国交流,让我懂得什么是生活,国外交流放大了我的人生梦想。” 2010级生物学萃英班吴文波说。
  活跃、忙碌、充实,每个人在萃英学院的经历和收获都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萃英学院有哪些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不同传统的教育模式,记者带着好奇走进观云楼,在茶歇时与这些意气风发的追梦青年们畅聊萃英故事,感受萃英情怀。
教师改教法,学生改学法
  闻香循迹,站在门外,面对满堂芬芳,路经者常常试图去摘取美丽的果实。面对萃英学院,马晓宇通过笔试与面试的轮番考验进入了生物萃英班,她向记者谈起面试还是很兴奋,她说:“专业面试的题目是给了我们几个生物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姓名,让我们自己去查找资料然后以PPT的方式进行答辩。”
  吴文波在他大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参加了萃英学院面试,在这之前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被调剂的其他学院,考进了自己喜欢的生命科学学院基地班。整整两天的面试中,面对paper答辩,吴文波讲了20分钟,他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面试方式。在专业面试环节,评委组通过提前下发SCI或《Nature》中的经典文章,让学生进行PPT答辩。他说:“我最大胆的就是整篇paper用英语讲下来。”与之相反,实验操作题目没有那么多准备的时间,在操作之前,很多实验不一定是学过的,“我抽到的是观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找寻中期细胞,我当时还是懵了一下,因为以前的实验都可以随时看实验本进行参考,而这次纯粹需要自己的能力积累。”
  “面对那些题目我没有感到很紧张,因为我之前参加过兰州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从大一就进入萃英学院的冀润雨说。人文萃英班要学习文学、历史、哲学、国际政治四大专业,所以在对他们进行考察的时候内容就很广很泛,“有一个‘魏玛共和国’的名词解释,我有印象,但是我想不起来,我原来一直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但是通过那次考察,我发现其实自己知道的不多。”进入萃英学院后宿舍成员是由不同专业组成,冀润雨很喜欢这种交流环境,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思维相互冲击,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萃英学院的课程安排得很紧凑,有的时候三学期的课常常被挤到一学期上,有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去通宵学习。于黄超告诉记者:“在化学楼,学院设有通宵自习室,那个时候为了准备一门课程的考试,全班一起去通宵自习,相互帮助解疑答惑。”班级的凝聚力最大的体现是在全国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培养试验计划”会议上,全班15人都作为志愿者参与进去,吴文波说:“这是很宝贵的经验。做志愿者,与复旦北大的老师学生进行交流,增长了自己的知识。”
  进行验证和探究一直是萃英学院的基调,《细胞》课程的考试改革就努力从“侧重考知识”向“侧重考能力”转变。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某个部分来讲课,其余同学既可以提问,又可以点评,从而作为对该生掌握《细胞》课程的熟悉程度进行考察,发现学生的弱项,激发其潜质与能力。萃英学院在构筑“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和“精深通”的教学内容方面狠下功夫,小班化设置是另一大特色,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伟生教授的《配位化学》课,只有5个人参与,但是课堂充满惊喜与活力。“我们跟学院老师的关系是朋友,老师聊天的气氛很自由,他们给我们一种自由的力量让我们去追求。”冀润雨说,“每次有国际知名教授来做讲座结束后都有个座谈会,我们会努力地去与这些老师进行交谈,在这种导读式教学中启迪了我们的兴趣与心智。” 在高压力的环境下,侯小筱在萃英学院也遇到过挫折,她曾经认为成绩还不错,但是到了萃英学院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她的成绩变成了11/15,她开始怀疑自己。侯小筱说,“我后来发现有些问题是不能回避的,面对成长的烦恼我积极反思,做好自己是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弹性是萃英学院的另一个特色。最大的弹性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方法,不一定按照常规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三学期制度也应运而生,这是向国际一流大学看齐,扩大学生选择权、体现学科特色的创举。萃英学院鼓励学生在小学期赴国内外参加暑期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与课程实习。这种与国际接轨的3学期教学制,还有利于聘请海外师资,方便与国外大学进行学生与教师交流。
我有世界,世界有我
  2012年8月,吴文波、侯小筱和同学们在学院组织下,去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进行英语培训,增强口语,开拓眼界。吴文波被外国教师Las的负责教学深深感动,一次又一次的细致修改使得吴文波喜欢上了英语写作这门课。“我大二的时候第一次考托福,学习英语无外乎是在词汇、口语、听力。”马晓宇今年去了剑桥参加暑期学校,这是她在网上自己申请的,通过填写申报表和提交一篇英语论文,她得到了offer。剑桥的老师们的热情、认真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第一位老师来自澳大利亚,为了帮助我们记住绕口的药名,这位老师自编了一支简单的舞蹈并在课上拉着大家一起表演,还会手工制作各种卡片模拟动画过程,时不时来一场模仿秀给学生们带来惊喜。马晓宇告诉记者:“老师为了方便我们复习,除了每次把课上用的幻灯片讲稿发给我们外,还会把讲课的内容录下来放到网上,让我们可以反复听加深理解。”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语句,当冀润雨来到剑桥大学泛舟康河上时,很快陷入了陶醉。一开始冀润雨就遇到了麻烦,由于没有掌握要领,船只是在原地打转而不是前行。“看着我们狼狈的样子,河边坐着休息的老奶奶和船老板都笑了。”冀润雨笑着回忆道,“但是问题又来了,船的航线很难保持笔直,而是时而左偏时而右偏,一会儿撞到左岸河堤的脸,一会冲进右岸柳树的臂弯。” 返回租船码头的路上,冀润雨碰到了一家三口,但是奇怪的是,划船的不是爸爸,而是儿子。那少年看起来也就十二三岁吧,冀润雨对他爸爸说,“It’s hard to drive the boat at first”,然而那位先生指着自己的儿子笑着对我说: “It’s not so hard! In fact, it's his first time too.” 冀润雨告诉记者,这次荡舟康河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悠闲,甚至有时候很尴尬,但却是非常宝贵的回忆,甚至比康河上诸如金柳碧波的美景更珍贵。
  在加拿大渥太华学习了一年的2010级化学萃英班的郭蕾认为她的留学生活可以用“成长”来概括。每天会穿梭于教室之间,课上老老实实记笔记,但独立生活的她更是小管家,要买菜,要做饭,要洗衣,要交账单;要知道哪家的网费最便宜,哪家的商店什么时候打折,哪家的餐馆最好吃划算。“在家里多娇气的公主也要开始油盐酱醋,再阔气的公子哥也会学着开始留意各个商店的特价优惠,精打细算,分分角角的能省就省。”郭蕾现已收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的录取通知。经过慎重考虑,她最终决定接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额奖学金直博生的录取,将师从Omar M. Yaghi教授(他曾被多次提名诺贝尔奖,属于该领域的重量级人物。)
  学在耶鲁,让2011生物萃英班伊人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图书馆。她喜欢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里面的书库。站在一个个两米多高的书架之间,她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多么渺小,一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这些书,从手稿到善本、从几个世纪前到现在、从英文到中文甚至拉丁文,一位学者穷其一生都不见得能领略其万分之一。伊人在耶鲁认识了一位来自阿拉斯加的老奶奶,不远千里返回母校,只希望完成她40多年以前未完成的学业。“很难想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每天花去16小时以上用来学习,听儿子辈的教授讲课,和孙子辈的同学完成同样的作业,甚至获得比他们更高的成绩。和这样的人越接触,越感觉到了自己的懒惰和颓废。”伊人告诉记者,“为快乐而学习,她学到老活到老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我。”与伊人同班的郭小然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短暂又美好的六个星期,促成了我心态的巨大转变:从盲目追求到尝试享受拼搏,从心浮气躁到逐渐平静坦然,从一味无知地索求到学着付出爱。”2010级数学萃英班的朱效婧,通过在斯坦福大学的短期学习,产生了这样的认知:“斯坦福如同在它很多广告中说的,有一种‘企业家精神’和‘太平洋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包容、创新,而这得益于斯坦福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我有世界,世界有我”是萃英学院的院训。短短三年半的办学,萃英学院已经有141人次先后成功申请了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英语培训、暑期学校、插班学习或毕业设计。2013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的就有16人,相对去年增长300%,而全校共有22人。他们坚信,只有“放飞”,雏鹰才能知道属于自己的空间;只有“放飞”,雏鹰才能练硬翅膀、翱翔万里。
  学术大师如何造就?需要博学的师者开启智慧之门径,渴求宽松的氛围启迪创新之灵感。曾来萃英学院访问的西澳大学校长在信中评价说,“此行是我们在中国访问的亮点,你们给西澳大学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学生的确十分优秀而且值得你骄傲。”“先到你想去的地方,再到你应去的地方。”正如萃英学院执行院长龙瑞军博士所说,他们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朝着从“have to”到“will do”的方向迈进。梦想启迪未来,萃英学子成为未来领导者之路已经启程。
  (《兰州大学报》总第848期 2014年第2期 二版)
文:吴振荣,柯溢能
编辑:法伊莎
兰州大学报
112来顶一下
版权声明:兰州大学新闻网的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兰州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技术支持:兰州大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州伯克利大学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