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来配制纯净的

当前位置:
>>>氮气中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
氮气中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可采用下列操作: ①通过浓硫酸 ②通过填充氧化铜的加热管 ③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④通过浓盐酸最好的组合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④C.③→②→① D.④→②→③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0121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氮气中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除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除杂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杂)1. 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巾的各组分分开,并将物质恢复到原状态。 (2)提纯和除杂: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二者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的,但分离比提纯的步骤要多,因为各组分均要保留,绎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中各组分经转化而分离后还要复原为原来的组分物质提纯和除杂过程中经常用到分离操作,二者有时又密不可分。2.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 (1)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要求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可和保留物质应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2)“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中的少量Fe2(SO4)3应选用BaCl2而不应选用Ba(NO3)2,否则发生反应3Ba(NO3)2+Fe2(SO4)3==3BaSO4↓+2Fe(NO3)3溶液中又增加了Fe(NO3)3.(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便于分离。(4)不污染环境:即耍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5)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常见除杂的方法: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H)2(含CaO)加足量水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NaCl溶液(含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Na2SO4溶液(含CuSO4):加适量 NaOH 溶液酸、碱、盐溶液的除杂技巧: 1.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可选用稀H2SO4溶液为除杂试剂(2NaOH+ H2SO4==Na2SO4+2H2O)、除去KCl溶液中的 K2SO4:可选用BaCl2溶液为除杂试制(K2SO4+BaCl2 ==2KCl+BaSO4↓,过滤除去) 2.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阴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阳离子不共存的阴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可选用 Na2SO4溶液为除杂试剂(BaCl2+Na2SO4=BaSO4↓ +2NaCl,过滤除去).再如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可选用KCl溶液为除杂试剂(AgNO3+KCl=AgCl↓ +KNO3,过滤除去)。 3.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离子、阳离子都不相同时,应选取与杂质中阴、阳离子都不共存的阳、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CuSO4:可选用Ba(OH)2溶液为除杂试剂[CuSO4+Ba(OH)2= BaSO4↓+Cu(OH)2↓,过滤除去]。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通过综合法来进行。(1)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馏,结晶
(2)化学方法
(3)综合法在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时,采用一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目的,而要采用几种方法才能完成,这就是综合法。综合法主要有三种: ①物理方法的综合: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方法的结合:②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时,通常需加入多种试剂除去(或分离)不同的物质。③物理与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且有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或分离)的杂质时,首先应考虑用物理方法除去一种或几种杂质,然后再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余杂质。(4)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②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③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常见的混合物类型及分类与提纯的方法见下表:
发现相似题
与“氮气中混有少量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欲获得干燥纯净的氮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8013118842289883055419320013717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除去杂质的方法
氯化钠溶液
加入稀盐酸至pH等于7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将气体缓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氯化钾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A.AB.BC.CD.D考点:;;;;.专题:.分析:可以根据物质和物质中含有的杂质及其加入试剂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将pH值调至7,可知没有新的杂质盐酸;故本选项正确;B、加入稀盐酸时,稀盐酸会与铁粉发生反应,反而把铁粉除去了;故本选项错误;C、将CO2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O2被吸收,再经过干燥,可以达到纯净的氮气;故本选项正确;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钠;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除杂试剂,选择的除杂试剂与杂质反应使不能生成新的杂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Na2CO3+Ca(OH)2=2NaOH+CaCO3↓(3)在实验中,同学们发现在操作过程完全正确的情况下,E装置中的液体都不可能充满整个烧瓶,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由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减小,再根据实际装置来分析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要联系到外界大气压,与装置内的压力差.可以据此解答该题.(2)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再滴入澄清石灰水,碳酸钠会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由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进行分析.解答:解:(1)C、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装置内;D、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造成装置内气压减小,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也较小,所以外界的空气会沿着长导管进入广口瓶内,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
----------------------------
水沿导管进入烧瓶
----------------------------
广口瓶中长导管口有气泡出现(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再滴入澄清石灰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2CO3+Ca(OH)2=2NaOH+CaCO3↓;(3)二氧化碳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由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因此E装置中的液体都不可能充满整个烧瓶.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由此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纯.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可知有些题目需要结合物理知识来回答,并且利用外界大气压与瓶内的压力差来做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过氧化氢(H2O2)溶液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氧和水.反应方程式是.此性质被用来发生O2,医药上把H2O2液“抹”在伤口上,起消毒杀菌作用.因H2O2溶液完全分解放出O2的体积约10倍于原H2O2液的体积,所以把该H2O2溶液叫做“十体积水”.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常温、常压下,O2的密度为1.34g/L;H2O2溶液的密度为1g/cm3).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实验题I、下列实验可以用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③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④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甲烷II、双氧水(H2O2)不仅可以在美容业除去色斑,也可以在常温下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制取MnO2氧气(2H2O22&.&2H2O+O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制取表中的三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及气体收集装置都已略去,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ABCDO2双氧水溶液二氧化锰水苛性钠固体H2稀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CO2稀盐酸大理石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1)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2)指出不能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气体,并说明理由(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①气体,理由是②气体,理由是.III、如图是某学生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65g10%NaOH溶液的部分操作过程,该同学在称量氢氧化钠时,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然后把药品直接放在纸上称量.(注意:1克以下用游码)①a操作中的错误是.②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字母).A.a操作中砝码和氢氧化钠放错盘&&&&&&&&&&&&&&&&B.b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C.c操作中平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50mL&&&&D.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提 示 请您或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移动手机注册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SO4,目的是为了____(3)当观察到E装置中出现____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4)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E装置右边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CO2.-乐乐题库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 & “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习题详情
10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5.0%
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SO4,目的是为了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当观察到E装置中出现变浑浊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4)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E装置右边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分析.(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4)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分析.
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答案:吸收二氧化碳.(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故答案: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变浑浊.(4)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故答案:点燃;2CO+O2&点燃&.2.
本题通过实验题的方式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和浓硫酸的吸水性,注意只要分析清楚每步实验的目的就可较快解答该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主要考察你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与“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相似的题目: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1& Na钠22.99
12 Mg镁24.31
13& Al铝26.98
14& Si硅28.09
15& P磷30.97
16& S硫32.06
17& Cl氯35.45
18& Ar氩39.95(1)请从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原子序数为12和17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这种化合物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3)在同一周期(横行)中,除0族(最右纵行)外,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铝&&&&硫(填“>”或“=”或“<”,下同),原子得电子能力:磷&&&&氯.(4)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使自身熔化成小球,生成氢气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已知:乙、丙均为氧化物,丙与另一种氧化物反应生成丁,丁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名称为&&&&;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是某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氧化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几种分子&&&&.(2)生成物中单质与化合物质量比为&&&&.(3)分析以上微观过程,你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4)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2以下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3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1)金刚石&&&&.(2)碳酸氢铵&&&&.(3)氢氧根离子&&&&.(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5)天然气(沼气)的燃烧反应&&&&&CO2+2H2O.
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3人类面临的三大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的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含硫燃料燃烧生成&&&&气体(写化学式),该气体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进而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由亚硫酸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SO4,目的是为了____(3)当观察到E装置中出现____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4)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E装置右边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CO2.”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初中化学,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装置进行实验(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D中的无水硫酸铜用来吸收水)(1)A装置的作用是____(2)装置B中用的试剂是浓H2SO4,目的是为了____(3)当观察到E装置中出现____现象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4)如果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为了保护环境,应在E装置右边排气管口采取的措施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2CO2.”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