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汲黯写作提纲怎么写点拨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0)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30:一代将星
&& [画外音]
在汉武帝一生中,和匈奴作战的时间非常长,而卫青是汉武帝最为倚重的军事统帅之一。但是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错综复杂,卫青和汉武帝既是重臣和君主的关系,又有姻亲关系,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贵为皇后,卫青后来又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妻。在如此复杂的关系下,卫青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他和汉武帝的关系到底如何?从卑微骑奴到一代名将,卫青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我觉得卫青这个人,我们不能只看他在抗击匈奴中间的军事才能,他立的战功,这样来看,卫青的一生就是个流水帐,某年打什么,某年打什么。我觉得我们要了解卫青应当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看卫青这个人的人品,我觉得卫青人品中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为人谦恭,这是卫青很突出的一个特点。当然卫青为人的谦恭和他早年的际遇关系非常密切,他早年是个私生子,这一个背景导致他在卫家还有在他的生父之家都不受重视,这一个境遇给他打了一个很深的烙印。所以卫青的性格就从童年时期培养起来的沉稳、谦恭,即使他后来贵为大将军,他的谦恭的性格没有变化,这个人的处事很低调,这是他性格形成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卫青长期在官场上的历练,官场历练给他带来的政治智慧也形成了他这种沉稳谦恭的性格。下面我们就从两件事情上来看一看卫青的谦恭的性格,第一件事,这件事既关系到卫青本人也关系到卫青的三个儿子。这件事就是元朔五年,这一年卫青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战斗叫漠南之战,就是大漠以南打了一仗,这一仗打得很漂亮。这一仗打完以后,汉武帝就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这是很少见的。而卫青的三个儿子被封侯的时候,卫青三个儿子在襁褓之中非常小,结果汉武帝不但封了卫青,而且把三个儿子封了侯。卫青听说自己儿子封侯以后,坚决要求辞封。卫青专门给汉武帝上了个奏章说,我能够在军中供职,已经是天幸了,仰仗着陛下的神威和将士们的英勇我打了胜仗,给了我这么多封赏,我已经感恩不尽了,我的三个儿子那么小,没有功劳不应当受封,坚决推辞。结果这个时期他是怎么辞也辞不掉,汉武帝坚持封他,也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同时卫青在给武帝的奏章中间还提出来,不要光封我,打仗立功的是我手下的将士,应当封我手下的将士。结果汉武帝说,我知道你手下的将士立了很大的功,汉武帝就封了他手下七个将军为侯,三个将军为关内侯。我们看出来卫青在这件事情上,在封侯这件事情上他做了两件事:一是辞封,二是争封;辞自己三个儿子之封,为手下的将士争封。这一辞一争显示了卫青的人品,这为他带来了很大的官声,很清明的官声,也赢得了很高的人气,也凝聚了军队的战斗力。我们从这个事情上可以看出来,卫青的为人很谦恭,他是个很低调的人,这是一件事。第二件事,当卫青做了大将军以后,汉武帝希望所有的人对卫青都格外地尊重。当时朝中的百官见到卫青以后都行拜礼,只有一个人不拜,汲黯,我们前面讲过。汲黯不拜,就有人就点拨汲黯,说你这小子别傻了,连皇上都希望大臣们拜大将军,你为什么执意不拜?汲黯说,大将军有我这么一个执意不拜的人,他的地位就下降了吗?并不会因为这就下降,所以我不拜。这件事情传到卫青的耳朵里,卫青听过以后反而觉得汲黯这个人很有思想,对汲黯更敬重了,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件事情,我们不知道的是卫青出于真心还是出于作秀,这个我们不清楚,但是无论是真心还是作秀,能做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外戚,作为一个大将军都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卫青性格中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为人谦恭,这是他一生中间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卫青这个人。
&&&[画外音]
根据王立群先生的分析,卫青是一个非常谦恭的人,即使在姐姐卫子夫最受宠爱,自己战功最为显赫之时,他也没有骄横跋扈。卫青从地位卑微的家奴摇身一变成为威震四海的大将军,是因为汉武帝的赏识提拔和卫青的卓越战功。所以在卫青一生,最为重要的关系就是和汉武帝的关系,这一关系处理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卫青本人,以及卫氏家族的盛衰。而汉武帝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帝,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点,卫青跟汉武帝的关系,我大致上划分为这么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蜜月期,两人关系非常好。这个时间什么时间呢?卫子夫刚刚得宠,卫青刚刚入宫,汉武帝这个时候非常宠爱卫子夫,爱屋及乌,所以也宠卫青。这个时候卫青和汉武帝的关系最简单,他们中间只有一个关系,就是姻亲关系,就是一个亲戚关系,这个时候关系最简单,也是两个人关系最密切的时期。第二个时期,微妙期。就是卫青的才能,特别是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地被汉武帝发现、挖掘的时期,这个时候汉武帝跟卫青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这个时期我把它称作为微妙期,两个人关系非常微妙。这个时期大致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呢?元朔五年。这一年很关键,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就是漠南之战结束以后,汉武帝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我们讲过汉代的大将军是最高军职,是轻易不授的,而这个时候卫青被封为大将军。一方面汉武帝充分肯定了卫青的军事才能,肯定了卫青在抗击匈奴中间的贡献,同时汉武帝跟卫青的关系在悄悄地变化。你想想这时候卫青是个什么角色呢?第一是武帝朝的第一位军事将领,最重要的军事将领,第一位大将军。这时他俩的关系有了君王和重臣的关系,他不是一般的臣子。我们前面讲过很多弄臣,什么像我们前面讲过的司马相如啊,像东方朔啊,这些人无足轻重,这些人在汉武帝的眼中间是无所谓的。而卫青不一样,重臣,君王和重臣的关系是微妙的,这是一层关系。再一个卫青是皇后的弟弟,这是第二层关系,得到皇后的支持。第三,卫青是太子的舅舅,他跟太子还有关系。这样三重关系重叠起来,汉武帝对卫青感觉就变化了。汉武帝是一个极端独裁的人,也是非常精通帝王之术的人,当他发现了卫青,重用了卫青,重赏了卫青,封他为大将军之后,他其实对卫青已经有了戒备之心,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替代卫青。一方面重用他,但是另一方面他已经有了防卫青之心,两个人关系进入微妙时期,所以这个时候卫青已经被汉武帝惦记上了,这是第二个时期。
&&&[画外音]
在汉匈战争之中,卫青充分展现了自己非凡的军事统帅才能。但是正是因为卫青连续立功,卫氏家族的势力迅速膨胀,让汉武帝渐渐有了戒心。就在这个微妙时期,在卫青官拜大将军不久,出现了另一个耀眼的将星,他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比卫青更为尊崇的地位,这个人究竟是谁呢?
第三个时期,就是两个人关系倦怠期。卫青当了大将军的第二年,元朔六年这一年,汉武帝这一朝又出现了一个重大事件,什么重大事件呢?汉武帝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军事统帅,霍去病。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是私生子,但是霍去病的经历和卫青是截然不同。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霍去病从小嘴里边是含着一个银汤匙长大的,他是在富贵中间长大的,他没有卫青那一个骑奴的出身。他虽然也是私生子,但是他的待遇跟卫青的人生经历大不相同。而霍去病这个人又非常豪爽,所以霍去病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元朔六年的时候,汉武帝发现了霍去病。而且这一年,他第一次派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交代卫青一定要关照剽姚校尉,就是霍去病,然后给了霍去病八百壮士。霍去病这个打仗又是不按常规的打法,他是长驱直入,长途奔袭,寻找战机,伺机歼敌。用这个办法,他用了八百个骑兵,斩杀了匈奴两千零八十个人,立了大功。因为他杀敌的人数大大超过了自己的兵力,回来以后,汉武帝太高兴了啊,高兴得当场就封他为冠军侯,所谓冠军就是军锋之冠。当然一年封侯这是非常罕见的,我们要考虑这个时候汉武帝的高兴其实是多重因素的,第一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军事将领,第二他发现了一个可以抑制卫青的王牌。
&&&[画外音]
霍去病马上成为了汉武帝最宠爱的臣子,在短短的三年内,霍去病四次受封,功封万户侯。就在霍去病迅速窜红的时候,卫青却沉寂了。最为明显的是元狩二年,霍去病一年之内三次出征攻打匈奴,履立奇功,但是卫青整整一年没有出征。汉武帝这样冷落卫青,难道仅仅是因为简单的喜新厌旧吗?在汉武帝迅速捧红霍去病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我们知道将军的价值就在于战场,如果将军不上战场,将军的价值等于零。一个人的价值其实取决于他的使用价值,如果你的使用价值不存在了,你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霍去病这一年三次被使用,卫青这一年是整整闲了一年,我们知道这一年对卫青来说是非常难受的一年,这一年很难受。虽然霍去病立功也是他们家里的人,但是毕竟是两个人啊,霍帅跟卫帅两个人到底不是一个人。而且凭卫青的智慧他也看出来,汉武帝迅速地捧红霍去病是有他的用心的。因为在霍去病斩露头角之前,可以说卫青是一枝独秀,没有第二个可以代替他的人,当霍去病出现以后,可以说双子星座迅速地替代了一枝独秀,而且几乎是垄断了当时整个的朝中人的眼球,吸引了所有的人。所以当霍去病被捧红的时候,卫青是备受冷落,卫青的日子其实很难过。我们要考问的是,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在封了卫青大将军以后,迅速地又捧红了一个霍去病完全遮蔽了卫青。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这里面的原因大概不出三条:第一,培养新秀,作为汉武帝对匈作战来说,新秀越多,将来跟匈奴打起来更有实力,这是第一条。第二,淡化卫青,把卫青这个色彩给淡化掉。因为卫青前期立的功劳太大,捧红霍去病就是为了淡化卫青。第三,真心喜爱,这个也不能排除,就是汉武帝是真心喜爱霍去病的,霍去病是个少年英才啊。霍去病有非常有名的两句话,就是汉武帝想给霍去病盖一所房子,大家都知道霍去病说了“匈奴不灭,无以家为”,匈奴没有灭,我何必要盖什么自己的住房啊。这个话流传非常广,我们应当说当霍去病发自内心说出这个话的时候,汉武帝心里是多么喜欢霍去病,你绝对不能排除,汉武帝对霍去病发自内心的真心的喜爱。这三大原因决定了汉武帝迅速地提拔,捧红了霍去病这一个抗击匈奴的新星。
&&&[画外音]
当霍去病承受浩荡皇恩的时候,卫青实际上在经历着考验,卫青的冷落跟沉寂应该说是汉武帝故意造成的。因此霍去病的出现不仅仅意味着卫青一枝独秀的局面结束了,而且还意味着卫青不得不面对汉武帝对自己的刻意压制,此时卫青与汉武帝的相处已经变得非常艰难了。卫青将如何面对汉武帝的刻意封杀?他是默默忍受还是赌气任性呢?
其实远在霍去病第一次初露锋芒的时候,卫青已经开始调整和汉武帝的关系了,也就是在元朔六年霍去病刚刚被捧红的时候,卫青这时候已经开始调整了。这个调整就是卫青那次出征回来以后,汉武帝对他的奖赏很少,赏了他一千金,赏了一千金也没有加封他。这时候卫青手下有一个人,宁乘,这个宁乘这个人就给卫青分析了几个事,他说你为大将军,三个儿子封侯,全是因为你姐姐是皇后。而你现在你姐姐失宠了,皇上现在正在宠幸的是王夫人,而王夫人家里很穷。他说你怎么办呢?你最好把赏给你的千金拿出来送给王夫人的父母,为他祝寿,卫青听了以后就拿了五百金献给了王夫人的父母。卫青献金这件事很快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一知道,马上就判断这不是卫青干的事,这一定有人教他。然后就找卫青问,卫青很诚实,说这是宁乘教我的。汉武帝没有责备卫青,反过来把宁乘一下子从一个布衣提升为一个都尉,说明汉武帝很欣赏宁乘,也很欣赏宁乘为卫青出的这个主意。我们从卫青这个角度来看,卫青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注意调整和汉武帝的关系。但是这个调整并不以卫青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们两个人的关系继续在变化。第四个时期,打压期,就是汉武帝有意地打压卫青,这是第四个时期,这个时期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元狩四年的出征。元狩四年,汉武帝让卫青跟霍去病同时出征,表面上看两个重要将领同时出征,岂不是平等相待吗?但是我们看到下面的两点事实就知道,其实是一种打压。我们先从兵力配备上看,给霍去病配的全是精兵,给卫青配的是挑剩下的士兵,这是兵力配备。再从攻击方向上看,原来让霍去病走的是西路,因为听说匈奴大单于在西路,后来听说大单于在东路,又改派霍去病走东路,你看在出兵的方向上总是让霍去病去迎战单于。汉武帝的心思很明白,希望霍去病能够把单于的头砍下来,立盖世之功。结果人算不如天算,霍去病这次去的话呢,没有碰到大单于,倒是卫青碰到了。从汉武帝的主观动机来看,很明显他是捧一个打一个,捧霍去病打击卫青。而这一仗打的结果,卫青遇到匈奴大单于,结果大单于最后是逃了。霍去病碰见的是匈奴的一个贤王,他是杀敌很多。结果回来以后霍去病受了重赏,卫青没有受赏,卫青的手下也没有受赏,霍去病手下的将领很多都立了功。结果出来一个现象,原来在卫青手下的很多人改门换庭、投奔新星,投奔霍去病去了。汉武帝设了一个大司马的职务,让大将军卫青和剽骑将军霍去病同时担任大司马,就是两个人军职相当,一律授予上将军衔。军职相当,这可以说也是对卫青的打压,对霍去病的一个支持。但是霍去病在他最红的时候,卫青却选择了沉默,所以我觉得卫青是个很不简单的人,因为卫青面对命运的不公他选择的是泰然处之,面对汉武帝的这种不公正的待遇,他选择泰然处之,这是大智慧,很难做到的。第五个时期,冰点期,汉武帝跟卫青的关系进入了冰点期。这个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就是当霍去病担任大司马之后,因为元狩四年他们两个同时被受封为大司马,霍去病当了两年大司马,到元狩六年他就死了。元狩六年以后,汉武帝再也没有派卫青出征。再一个就是在这十几年中间,他的三个儿子相继失去侯爵,三个儿子失侯啊,侯爵一个一个被夺掉。当年卫青幸运的时候,他怎么辞,汉武帝都要封他的三个儿子;当他背运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一个一个地全部把他的爵位给夺掉了。卫青没有说一句话,卫青没有做一件事,一直这么默默地承受着,经历了十几年,最后在元封五年去世了。所以我们纵观卫青和汉武帝的一生,他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最早的蜜月到最后的冰点,经历了一个很复杂的变化。在这么一个大的变化之中,连他的三个儿子都以不同的理由被剥夺了侯位、侯的封号,卫青自己都没有被剥夺,他的这个职务,他的侯一直保持到他死,可见卫青多么谨慎。
&&&[画外音]
汉武帝对卫青的一系列打压举措,对卫青是非常严峻的考验,但是卫青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从未表现过不满。而他和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婚姻更是耐人寻味,这个充满了政治意味的婚姻,和卫青一起经历了荣幸起落。平阳公主既是皇帝的姐姐,又是卫青过去的主人,卫青是如何处理这错综复杂的夫妻关系的呢?而平阳公主当年为什么会下嫁一个自家原来的骑奴呢?
第三,我讲一讲卫青的婚姻,卫青的婚姻中间最重大一个事件就是,卫青娶了汉武帝的大姐平阳公主。这个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就是当卫青封为了大将军,他那三个儿子都封了侯,这个时候平阳公主寡居。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给平阳公主建议,选哪个侯呢?选卫青,说卫青好。这个话刚说出口,平阳公主开始就笑了,第一个反应是笑,她说卫青当年是我的骑奴啊,我的一个小跟班的,我怎么能嫁给他呢?其他人就告诉她,你说的不对,他现在贵为大将军,他被封侯,他的三个儿子被封侯,卫青现在的地位是朝中无人可比啊,你不嫁这样的人你嫁谁啊?平阳公主想了想也是这个理,同意了。但是这件事情中间存在了很多问题,第一,婚史问题,平阳公主跟卫青结婚之前,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了,所以卫青一定前面有一个婚姻。这场婚姻的女主人是谁?什么时候结束的?怎么结束的?史书都没有记载,《史记》、《汉书》、《通鉴》都没有记载,所以我们不能猜测,没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里边存在一个疑点,就是什么呢?存在不存在卫青抛弃了他三个儿子的那个结发之妻,然后尚主的可能性。我估计不可能,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它一定是在卫青单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假如卫青不是单身,平阳公主怎么能选一个有妇之夫呢?这种可能性不大,这是一点。二,年龄问题,卫青跟平阳公主这个婚姻首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俩的年龄谁大?我们做一个分析,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首先你肯定卫青比卫子夫小,那么卫子夫的年龄被十七岁的汉武帝一见钟情,她的年龄两种可能,最大的可能小于十七,另一种可能和汉武帝同庚,就是同岁,那就是这样来看,卫青的年龄一定小于汉武帝的年龄。而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姐,汉武帝三个姐姐,平阳公主是大姐。这样看来,那么平阳公主大于汉武帝,汉武帝大于卫青,所以平阳公主和卫青姐弟恋,这应当是个姐弟恋,这是我们要考察的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感情问题,那么这样一场婚姻,两个人中间感情怎么样?历史没有记载,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断。我们谈这么几点,第一,这是一个奴才和主子的婚姻,有平等的话语权吗?很难。再一个,这是一个皇族的婚姻,卫青虽然是大将军,但是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大姐,皇族之婚,公主的地位一定实际上要比卫青的地位要强。所以这场婚姻不能够以爱为主,它不可能存在以爱为主。但是不可能以爱为主,他们俩过得怎么样呢?《汉书·卫青传》有一个记载,卫青死了以后和平阳公主合葬,他那个合葬的坟墓像一个小山。从这个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来,第一,平阳公主死在前,卫青死在后,才有卫青和平阳公主合葬。再一个卫青最后选择和平阳公主的合葬,可见生前两个人的关系应当说还是比较和谐的,这是我们对两个人的关系,这个婚姻关系的一个推论。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来,这么一场婚姻其实在中间最为难的是卫青啊,卫青很难,你想想卫青他的妻子是个公主,是皇帝的姐姐,而自己的地位是一天天下降,而这一个他的妻子又是他过去的主人。你说卫青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叱诧疆场的将军,怎么拿捏这个度非常难,最后能处理得不离婚,还合葬,很不容易啦,确实很不容易啦。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卫青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多么谨慎、多么善良,应当能看到这一点。我们固然在前面《李广难封》中间讲到卫青对李广之死负有责任,但是我们在这一集中间也讲到了卫青生活的另一个侧面。这个人总的来说他的晚年,卫青的晚年很寂寞,很孤独。丧偶、官场失意、姐姐失宠、三个儿子失侯、他的外甥太子地位难保,就在这么一种情况下,这么一位抗匈名将度过了他一生最后的十几年。我们从这里,这一集我们之所以要这样讲,我们更多是关注卫青这个人。我们从他的婚姻,从他和汉武帝的关系中间,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卫青,这是一个最后十几年过得很寂寞、很孤独、很凄凉的一个大将军。卫青他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过寂寞,但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和他的谦恭,最终还是善始善终了。谢谢大家。
&&&&&&&&&&&&&&&&&&&&&&&&&&&&&&&&&&&&&&&&&&&&&&
(根据视频记录修订整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名师解析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名师解析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名师解析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5.00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名师解析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卷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1年江西高考语文真题答案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写作文才能深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