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区博物馆参观过程要点纪实参观了哪几个展室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
日,俺参观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感受颇多。
&&& 坐落于著名古城(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碑林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雕作品为主的艺术博物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书法的渊薮、经史的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18个国家级特殊旅游参观点及AAAA级之一,近年来又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预备清单”。
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建筑布局合理,典雅凝重,古木参天,环境优美,每年都吸引着近60万的海内外游客来此观光游览。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在“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西安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现珍藏文物11000多件,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及其他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重点藏品为中国古代书法名碑及汉唐时期石刻雕塑精品。
俺也是慕名而来,在这还找王强为儿子刻了一枚私章。回家一看,材质是假的,可惜了我的80元人民币。扫兴,真扫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西安碑林博物馆
《传世几种重要版本》学术讲座通知
志愿者之家&&&&&&参观碑林博物馆
为了保证您的账号安全,请绑定常用邮箱和密码,设置后可用于登录和找回密码,接收订单变更等信息。
参观碑林博物馆
玩了实景演出 人均消费500元以下
& &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v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Y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  请大家看!这通碑叫《石台孝经碑》,碑石之林中的迎客第一碑,是馆中最大、最华丽的碑石。碑石立于碑厅之中,整个巨石又立于三层石台之上而得名。碑厅上有林则徐手书“碑林”。石台孝经碑文是由唐玄宗亲自书写孝经并注释,阐述了封建基本伦理―孝道,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碑高六米,由35方青石组成。题额是唐肃宗李亨用篆书写成的“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这是《开成石经》。在雕版印刷没发明之前,为避免学子们传抄错误以及便于校对,唐文宗开成年间,特刻石经为范本,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及《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儒家经典,共刻114石,均两面刻字,总计65万多字,被誉为最重、最大的一部图书,具有“石质图书馆”之称。清代又增补《孟子》,也称13经。  《石台孝经》刻成后最早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昭宗时,朱温胁迫昭宗东迁洛阳,唐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便将《石台孝经》迁到城内的文庙。北宋元v二年,陕西运转副使吕大忠又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一批重要碑石移至“府学之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使之成为西安碑林的第一批文物,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发展基础。  碑林第二展室集中展出了唐代的一批重要碑石。我们知道,唐代是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时期,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达到鼎盛,拥现出一批著名的书法大家和书法作品,在这里,您可以尽览唐人的书法,感受时代的气息。  这座碑石叫《皇甫诞碑》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代表之作。欧阳询树立了楷书在笔法与结构上达于极则的标志,人称“结构大师”。  颜真卿是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喻为楷书第一人。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最后为维护唐朝统一,以身殉国,被人尊称为“颜鲁公”。他一生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有70多种,在西安碑林,陈列的颜真卿真迹有6处。其字丰满,粗细搭配均匀,颇具整体美,如人筋脉,极有弹性,人称“严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通碑石便是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是他现存作品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历来都是人们学习楷书的范本。《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通篇文章三千多字,他追求着质朴无华,宁拙毋巧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一派返朴归真的苍茫气象。可以说,颜真卿的楷书正是通过书写《颜氏家庙碑》而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地。  下面看到的这通碑石是晚唐楷书大家柳公权所书写的,叫《玄秘塔碑》。柳公权经历了唐代的三代皇帝,书法名气褒扬于天下。相传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笔何尽善?”他回答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便是被传为佳话的“笔谏”。其字里行间透着宁折不弯的气概,人称“柳骨”。  这通碑叫《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在历史文化与书法艺术上具有双重意义的名碑。当年唐太宗为玄奘所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之后,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决心将圣教序的内容用王羲之的行书集结而成。于是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所看到的王羲之的行书中细细拼凑,并注意使之有一气呵成之感,有些字实在无法找到,他便不惜以千金求购,终于集成这通碑的碑文,故而又称千金贴。  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一派的中国称呼。碑石记载了这一教派入中国传教情况及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据说今天在国门以外已有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而唯一的真品依然幸存于西安碑林,成为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最珍贵的实物见证。  来到碑林第三展室,您可以见到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但最有代表性的是草书。  这通碑石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书写的,叫《肚痛帖》,为张旭草书的代表之作。张旭是狂草书体的鼻祖,其字体气势连贯,自由畅达,洒脱奔放,神奇飘逸。张旭嗜酒如命,每喝必醉,而且往往酒后呼喊奔走、奋笔疾书,兴奋至极时甚至用头发蘸墨书写,状态几近颠狂,所以被人们戏称“张颠”!  怀素是张旭之后又一位草书巨匠。怀素从小家境贫困,便出家当了和尚,但他自幼喜欢书法,并刻苦练习,由于家境贫困,无钱买纸,便在院里种满了芭蕉树,用芭蕉叶代纸练字,练秃的毛笔埋成了土丘,他称之为“笔冢”。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并乘着酒兴挥笔作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因此便有了“狂素”之称。。  碑林第四展室主要陈列着宋至清代一些著名碑石,而且内容丰富,雕刻精美。  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叫《关帝诗竹图》。它将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因此又称“藏诗画”,碑石上刻绘着一杆风竹和一杆雨竹,而细观竹叶,却是由一首五言绝句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碑林第五展室以清代碑石居多,而且内容较为专业,为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特别是碑林与文庙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虎”与“寿”字都出自马德昭之手。均是一笔书写,笔势飞动,神气十足。  碑林第六展室陈列的大部分为清代人的诗词歌赋,其中不乏大家之作。赵孟\的《游天冠山诗碑》及林则徐及《游华山诗》等都是非常珍贵的碑石。  碑林第七展室陈列的是被称为“法帖鼻祖”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贴》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法帖。“淳化阁贴”共十卷,前五卷为历代帝王名臣的法帖。后五卷主要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原帖刻成后毁于火。《淳化阁帖》对我国古代书法名迹的摹录和广泛流传起了积极的作用。《淳化阁贴》现存多种版本,唯陕西本刻石最齐全。  碑林的后半部分是石刻艺术室,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  最大的石刻是这件献陵石犀,重达十吨,来自于唐高祖李渊献陵。原是东南亚一带的圆帽犀,现已灭绝,在初唐时期林邑国(今越南)向中国进献的活犀,所以说这件石犀应视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纪念物。  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昭陵六骏,六骏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过并且壮烈战死的六匹战马。将六匹战马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在整块岩石上,立于昭陵司马道上以示纪念,这充分显示出李世民对六匹战马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示着大唐创业的艰难历程。  六骏浮雕刻于唐贞观十年(636),由闫立本主持雕刻而成,昭陵六骏气势恢宏,形象传神,刀法洗练,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作为国宝级文物,六骏浮雕中最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m”早在1914年已被盗运到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件也都被割裂成数块,多有残缺,令人惋惜。游人至此,每每感叹,望六骏能够早日在故乡团圆。  这尊唐代菩萨像的头部和双臂都已残缺,因而
您已收藏过了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已经赞过了呦!
发布时间: 15:22:15
请填写验证码:
TA们也想去
回复小小的日子的图片:
140){this.value=this.value.substr(0,140)}"
onfocus="savePos(this,null);$('#imgnum').html($(this).val().length)" onblur="$('#imgnum').html($(this).val().length)"
onmouseup="savePos(this,null);$('#imgnum').html($(this).val().length)">
厦门鼓浪屿许嘉璐参观考察西安碑林博物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8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一行10人,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考察。西安碑林博物馆书记强跃、馆长赵力光等陪同。
&&&&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中,许嘉璐仔细认真地听取了有关讲解、介绍,特别是对碑石部分的第一至第四展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赞叹第一展室的开成石经是国学文化的根基;在第二、第三展室的名碑前端详许久,说多《宝塔感应碑》、《玄秘塔碑》都是自己一直在练习的碑石;集王三藏圣教序碑和曹全碑的拓片家中也都有珍藏……
&&& 当他看到于右任书写的蚁光炎先生之墓表时,不由停下来深情对蚁光炎先生大加评赞,尤其是在谈到于右任老先生的人品和书法时,许嘉璐中肯地说:“现在的人都有了电脑,不光是提笔忘字,就连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写字都没个样子。于老的字写出来的是一个人,一个爱国的、有骨气的人!”
&&& 而后,一行人走到石刻艺术馆参观,许老对这个同时得到国务院两项大奖的新建展馆十分喜欢。他表示西安碑林的这个石刻艺术馆的展陈非常吸引人、打动人:墙上的佛手印、坐法小知识、宣传彩页能帮助观众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这些国宝珍品;正光三年的茹氏一百人造像碑上的老子化胡石经应该选入中国道藏;2004年征集回的北周五佛填补了一个时代的空白。
&& 许嘉璐在参观中指出,西安碑林虽然名为博物馆,但其实质上是个圣地,是国学、书法、艺术的神圣之地。许老十分关心书法教育,说到以前自己一直希望书法能纳入中国学校的正式教育课程,现在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书法已经走进了每个学校,但最好能更名为“写字课”,避免给学生造成大的负担。
&&& 在走出碑林博物馆的路上,许嘉璐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这是一座圣地、也是座宝地,就是小了些。周边的环境也很重要。还有,你们这儿的讲解员很好,让人很难忘。不过同时你们也肩负着很重的担子,因为你们是整个中国下一代精神食粮的守护者。现在的人都在透支我们下一代人的粮食,我们不能吃了祖宗的又毁了下一代的,所以一定要坚守好、保护好这片珍贵的精神家园。” (杨 烨)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市碑林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