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扛着鱼竿前面又水坑蜜饯黄连打一成语语

&&东北农村诡异故事&&虽说是小说 ,但我感觉蛮真实的,很多都听..._哈尔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83,788贴子:
&&东北农村诡异故事&&虽说是小说 ,但我感觉蛮真实的,很多都听...收藏
东北农村出生的小孩儿 应该有的都知道 这是我转的
总的感觉就是很真实
东北的都进来看看吧
这是典型的东北农村,李家屯。一个近百户人家的村庄。四面环山,南面脚下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村里人世世代代就在山脚下开荒种田,农闲时上山下套套野兔打狍子,下河摸鱼捉虾。山虽不高,但林子还是很深很密,野物很多,平时过日子少见油儿星的屯里人,多半的肉食都从打猎上来,山里好东西不止兔子狍子野鸡,蘑菇木耳蕨菜等山珍应季生长,也为大伙的贫瘠的餐桌上增加很多菜。但打猎的风险也不小,蛇多,狼也不少。每年都有被蛇被狼伤到的放牛娃。姥姥的二姨就出生在这个村子。在二姨的成长岁月中,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子还是出了不少这样那样诡异的事情。
迁坟的报应
李家屯里有一户著名的瘸子世家,到现在这老孙家还有人在李家屯住。说他是世家有些讽刺,只要去李家屯附近打听孙瘸子,大多数村名都嘴里一嗮,你若细问爱八卦的大婶儿们,她们就会兴致勃勃的跟你讲这家瘸子的来历。  老孙家在李家屯原来是个大户,在二姨年轻的时候,他家劳力多,又肯吃苦,在荒山上开了很多的地。那时候的地都是无主的,谁去开荒都可以种,慢慢的孙家就富裕起来。第一个在村里盖新房子,还安上整扇的玻璃窗,屯里的人都很羡慕。  因为有钱了,家里儿子都说了附近村里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当媳妇。老孙头是个比较倔强的老头,家里说一不二,但是对儿媳妇却挺好。有时候自己媳妇和儿子劝不过的事,就让儿媳妇出马,老头就给点面子。  日期: 19:07:00  当给老三说媳妇的时候,老孙太太正好回娘家踅摸好人家去。她娘家有个会算命的,当时就说她的三儿媳妇得就近找,最好是本屯子人。不然就是个扫把星,丧家。这把老太太气坏了,从娘家回来的路上骂了一路。也该着她家出事,她楞没信人家说的,花了大价钱给儿子聘了辽宁一个远亲家的娘家亲戚。这姑娘被领到屯子里相看的时候,二姨好信儿,拉着邻居刘奶奶(刘婶的老婆婆)也跟着看热闹。当时刘奶奶看了人,回来跟家里人说:这姑娘面相薄,不带福相。昨天老仙儿就跟我说你屯子里要有丧门星过来呢,备不住就应在她身上。不过这话就在家里说说,老孙太太那张嘴,屯里都出名,谁没事也不愿意惹这麻烦。刘奶奶也就是旁敲侧击的跟孙老太太说了一嘴:咋不找本地知根知底的呢?结果孙家一句话就堵回来:“屯里的姑娘长的哪配我儿子?家里那些钱,咋说不给儿子说个长的俊的?”  日期: 19:24:00  孙家下聘到成亲,不到三个月,姑娘就过门了。要说这个姑娘也没啥说,就是啥事都爱出风头,东北话叫闯尖卖快。见公公家有钱,公婆也没啥说道,妯娌也老实,她就想干点啥事在家里立威。不知道听谁说孙家祖坟在南山下近西山的西河沟边上,她就跟公公说过门了要求祖坟拜拜,给祖宗上香。  老孙头听了挺高兴,觉得媳妇挺懂事,还知道祭拜祖宗,就选了个日子带上全家老少得去烧纸了。到了祖坟旁,这个媳妇东看看西看看,一会说这棵树遮了光,一会说坟圈子里水太近,三言两语的就让全家都觉得这坟该迁个地方。老孙头想想,自己家有钱了,连猪圈都翻新了,是该给祖宗也好好弄个住处。于是就把迁坟给提上日程了。  日期: 19:34:00  农村风声快,一天的时间大家都知道孙家要迁祖坟,其实也就是老孙头爷爷和父亲母亲的坟。稍微懂点的老人都劝孙家别动祖坟,这都是大事,哪能想一出是一出,说迁就迁啊?但孙家这儿媳妇又开始显示自己有见识了:“俺们老家那边,有钱了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坟选好地方,这是孝顺,老人在底下看着高兴,才能继续保佑家里的。俺大爷前年把俺爷爷的坟翻新了,去年就在地里挖出了两个银元宝。爹,咱去找个好风水师父,给太爷爷他们找个好阴宅。让他们保佑咱家出个会算账的文化人。”  这话就说进了老孙头心里,家里有钱是有钱,但是几个儿子都是地里刨活的粗人,目不识丁,在老孙头的心里,家里得出个识字的能打算盘的才叫出息。偏偏三个孙子都不开窍,整天就会疯玩,压根就不是学习的料。这怕是真得靠祖宗保佑才能生个脑瓜灵活的孙子呢。于是一拍大腿,定了,迁坟!  日期: 20:39:00  刘奶奶听了这个事,只是连连叹息。却不去劝。二姨很奇怪,就问刘奶奶既然叹气,肯定这事不好,你就直接告诉我孙爷爷老仙儿说了,迁坟不好呗。  刘奶奶就说:“这都是运数,当初我劝她家不要找外来的媳妇,她家没听。这丧门星都进门了,肯定要应一件事的。这事儿阻止了还会生更坏的事。老仙儿家都不爱管了。再说,也是别人的家事,咱不掺和了。你看看这次找新坟地,也没来我这上香问问呐。听那个外四路的小娘们请了个风水先生,那是个懂风水的人不?老坟地背山靠水的多好,为了点谢筹楞说西山洼地是宝地。我就看看他迁坟的时候怎么收场吧。”  日期: 20:51:00  要说孙家迁坟的事,家里还是有人反对的,就是大儿子和大媳妇。这两人都觉得家里现在挺殷实的,不能没事找事。可惜这两人太老实,家里说不上话。不过大儿媳妇跟刘奶奶老走动,听刘奶奶的话,回家就表态说迁坟的事她家不掺和,就出份子钱。然后买了一堆的烧纸先去坟前念叨了。这也是刘奶奶教的。  迁坟那天,村里人都去看热闹了。老孙头特意找寿材店打了两口小棺材,就半米多长,漆成了大红,因为想着已经埋土里这么多年了,估计都烂的不剩啥了就只做成小的。二儿子三儿子抬着去了南山下。之前请得风水先生拿着罗盘装模作样的找了一圈,然后就在坟边上朝东的方向上插了跟木棍,让从这下锹。大家就开挖。首先起出来的是老孙头父母的坟,合葬的。里面都烂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几块残骨。老孙头带着儿子烧了纸,然后跳下棺材把骨植拣出来放在新棺材里。到这时都还没事。但就在开挖孙老太爷的坟的时候,出事了。
孙老太爷的坟的确靠水边很近,离河边才两三米的样子。过来帮忙起坟的都怕挖出水来,这时候风水先生又测算了方位,让从一头挖。大家都听他的在他说的地方下锹。结果还没挖到一米深呢,只听砰的一声,铁锹竟然把棺材给挖露了。当时老孙头的脸色就撂下了。因为有经验的风水先生指点挖坟的时候,都会在棺材头或者尾部定方位,大家按照指示挖,一般都会让过棺材,等挖得够深了自然就能见到棺材。更有好的风水先生,定位准,铁锹下去贴着棺材板不蹭到漆皮。这个先生显然水平太烂,竟然直接指点人家从棺材上头挖,这下可是犯了大忌。  日期: 20:56:00  先生脸上也挂不住了,汗水顺着脸上就下来了。又连连烧纸念叨致歉。但已经挖露了就只能继续了。老孙头亲自接过锹来挖。慢慢的整个棺材都露出来。当时下葬的条件不好,用的是薄木料,离着溪水又近,棺材底下的土又都是湿湿的粘土,棺材已经腐朽不堪了。刚才一锹下去破了个洞,但是还是看不清里面的状况的。于是大家都往外让让准备喊升官发财。风水先生咳了一声,正准备喊时,忽然像呛着水了似的咳了起来,咳着咳着竟然吐了出来。大伙都诧异,开始议论纷纷。有打圆场的就说:“天太热了,先生怕是中暑了。快扶着去树下阴凉处坐着。”于是两个人过去扶先生。结果一人踩到了刚翻上来的泥巴上滑了一跤,带着三个人都卡了个大前趴,先生竟然摔进了坟坑里,一下子把棺材盖给撞开了。围观的人群嗷的一声散开,先生自己也吓的连滚带爬,一身大泥的往外蹬,好不容易才爬出来。这下谢筹也不敢要了,羞愧难当捂着脸冲孙老头连连鞠躬,连罗盘都不要就跑了。  日期: 20:59:00  大家一看先生都跑了,更加乱套了,有人就说:“老孙头你看当时大伙都劝你别迁坟吧,整这半拉磕叽的摊子人家跑了。看来是不吉利。要不咱把坟填回去别迁了。”  这么多人看着,老头脸上挂不住了,倔劲儿就上来了。不行,今天非得迁了它不可。还不信这个邪了。招手让两个儿子下了坟坑,把棺材板掀开。人们探头往里一瞧,都呀的一声赞叹。原来这孙老太爷的在棺材里竟然没腐烂,好好的泡在一汪清水里。手里的打狗棒都好好的。当下就有老人说:“孙老二你看你这作孽的,你家老太爷的坟地是多好的风水地啊,这么多年尸身不腐。你硬是给霍霍了。这下风水也坏了,不迁都不成了。”说完这几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就结伴回去了,边走边摇头叹息。说孙家风水败坏了。旁边看热闹的村人听了,也有点怕怕的,渐渐的也都散了。剩下孙家几口人面面相觑。最后三儿媳妇咧了咧嘴,来了一句,“爹,咱打得棺材小了,太爷爷都没烂,装不进去哇。”  日期: 21:18:00  孙老三一巴掌呼了过去,骂道:“就你个傻B娘们搅和事,要不能有今天?你说咋整?你说咋整?”说着还要上去打。老二家的忙拦着,这一家子竟然在坟地里撕吧起来。  “都给我住手!”老孙头气的嘴都歪了。“给我把人抬出来。”俩儿子一个打假的一个拉架的,衣服都撕扯的破破烂烂了,听老爹发话了老三才住手。把太爷爷从棺材里抬了出来。但新棺材确实是装不进去,老棺材又烂的抬不出来。这老孙头也不知道是不是气疯了,竟然拿起铁锹把他爷爷的尸身给砍巴了。从腰那给断了两半,然后脱了自己得外衣一包,给塞到了新棺材里。说:抬走,去西山。俩儿子吓傻了,听爹的抬起就走。到了西山洼地,帮忙的人都走光了,没人帮他们挖,就浅浅的挖了三个坑给埋了进去。本来高高兴兴的迁坟,竟然整成了这样,连着几个月,村里人都看着老孙头阴沉个脸,在自家门口猛抽烟袋。  日期: 21:22:00  过了不到一年,老三媳妇要生产了。刘奶奶悄悄的跟二姨说不要去孙家要喜鸡蛋吃,至于为什么,刘奶奶也不说。  生产那天,孙家传出了三儿媳妇哭天喊地的声音。原来她生的孩子上半身是正常的,但是下半身竟然是萎缩的。就跟没发育好一样。村里人都暗地里说这是报应,孙老太爷的尸骨被损,所以报复来了。说也奇怪,从那时起,孙家只要生男孩,就是腿脚有毛病的,不是一腿长一腿短,就是小儿麻痹。之前三个孙子,除了大儿子家的长孙是正常长大的。二儿子家的大小子在一次放牛的时候从牛背上跌下来,被牛踩断了腿。小儿子上山扭到了脚,竟然养了三个月都不好,后来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后来二姨听刘奶奶说,因为他家大儿子没参与迁坟,孙老太爷才没迁怒长房,否则他家就世代都是瘸子了。  到二姨十六七岁的时候,孙家大儿子搬离了李家屯,去了吉林。之后和这边的亲戚往来的也少了。只剩下这孙家两房,每代都不敢要男孩。后来李家屯的人就管外面娶进来又不安分的女人叫瘸丧星。就是从孙家三媳妇这里来的。因为劳力不足,孙家的地没人种,慢慢的又都荒芜了。西山洼地的孙家坟也因为无人上祭而淹没在荒草里。二姨总说,风水是有的,祖先也要尊敬。怕也是从这些事情上看到了些道理。  日期: 22:54:00  阴阳雨  二姨还给姥姥讲了舅舅舅妈屯子阴阳雨的故事。这个故事不是很诡异,但是很神奇。  舅舅舅妈的屯子叫上桥屯,而他们的临屯就叫下桥屯。两个屯子之间有条河相隔,河上是一座小石桥,青石板搭成的,叫一线桥。这个名字很好玩,也很应景。里面还有个典故。东北的夏天下暴雨,通常来的快去的也快,有一次下桥屯的老李和媳妇去田里干活,他家地在下桥屯这边。于是扛着锄头过桥往地里去。眼瞅着晴空万里的,只一阵的功夫就刮起了狂风,转眼间乌云就从上桥屯那边压了过来。两人刚到地里还没干活呢,一看天气不好像要下大暴雨,赶紧往回家跑。只听到后面雨哗哗的就撵过来了。两人前面跑,雨就后面追,不过下雨了雨云就飘的慢,两人还跑了几十米竟然还没挨浇。眼看着桥就在眼前了,老李跑的快些,媳妇差他几步。老李上桥后想着回头拉她媳妇一把,就转头回来。
这一会功夫雨就追上了她媳妇,哗哗的把她媳妇浇了个透。她媳妇一看已经浇着了,索性也不跑了,冲老李摆手让他先跑。老李正没反应过来呢,雨就浇到了桥头,老李一看也别跑了,等着挨浇回家换衣服吧。正等着挨浇呢,雨到他面前却停了。不是不下,而是不往前走了。抬头看云,就跟定在天上似的,也没了风。过了十几分钟,这阵急雨就过去了。太阳立马就闪了出来。弄得两口子傻了眼。跟看戏似的互相瞅瞅,不明白咋回事。看雨停了,有刚才在树下避雨的放牛人过来,也啧啧称奇。说老李人品真是好,雨到脚跟前就是不往前走了。再看桥面,跟划了一道线似的,东头湿漉漉的,西面晒得干透。  日期: 22:57:00  当时还有装懂得人说,是因为有河的缘故,温度不一样水汽下不来啥的。这根本解释不通,因为不是到了河边就不下了,而是到了河的一半才不动了的。不过大家都觉得是巧合,也都没往心里去。可是接下来又发生几次阵雨,都是到了桥中间,云就不动了,然后你就从桥这边看下雨那边,跟水幕一样,往前走就浇到,往后退一步就晴天。也因此下桥屯没赶上好几次的及时雨,秋天的收成都没有上桥屯这边好。于是大伙就把这桥给改名了。就叫一线桥。二姨当时好奇的去看,桥上的青石板上很明显的一道水痕,舅舅说就是这边老挨浇留下的。不过二姨也只是听说这个故事,因为她在舅舅家只呆了一个冬天。还没等到夏天下雨。姥姥也觉得神奇,后来有机会曾经去过上桥屯,不过这桥已经在一次涨水中塌了。  日期: 22:58:00  当地的村民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有这事。姥姥也不曾怀疑。你是不是觉得很好玩呢?后来姥姥说这个叫做阴阳雨。有时候人能遇到的,就是你在前面跑,雨在后面追,后面乌云密布,前面阳光万里,只要你跑的够快,越过一道龙王划的坎儿,它就不追了,那边的地界就不归他管了。这个解释很迷信。但是我实在想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村里有口古井,就在姥姥家出门的大门口。井口都是用青石板砌成,直径大概有一米半那么宽。当村里并没有达到家家打井时,这口井是全村食用水的来源。井边有棵老榆树,榆树下面的土地都被井边的孙家李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夏日里大伙都喜欢聚集在井边乘凉聊天。从家里拿个篮子和一条井绳,再从自家园子摘些黄瓜西红柿放在篮子里,用井绳吊在井中镇上一会,等大伙侃大山侃累了提上来分着吃,嘿,又冰又解渴,比现在的冰箱节能环保。  日期: 15:01:00  井边的青石已经被磨平变得锃亮,但井边这么湿气重的地方,却不生青苔。老人说这井是宝,冬暖夏凉。这话是真的,东北冬天零下三十几度,井口不结冰,仅仅是井上的轱辘挂些轻霜。冬天打得水不冰牙,夏天打的水甘冽解渴。这井水和河里的泉子一样,可以不烧开就直接喝。也从没有村子里的人会提醒小孩不要去井口玩,因为掉不下去。这个很奇怪。当初井边孙家的孩子,大概只有三四岁,刚能跑跳,在井边乍巴乍巴的玩,她奶奶是小脚,哪里有小孩子出溜出溜跑得快,跟不住,一个不留神孩子就在井台上滑倒了。眼瞅着往井里滑下去。一个老太太一惊吓,脚都软了,连喊都喊不出来,偏偏又是个大晌午头,村头村尾都不见个人。老太太拼命撑起力气蹭到井边,竟然发现孩子抓着辘轳上吊着的井绳,没掉进水里。一个小孩能有多大力气,能抓着绳子坚持几分钟。老太太咬着牙把孩子绕上来,刚抱上来,井绳就被挂着的木桶带着嗖的掉下去,连带着辘轳飞速的转圈,噗通一声木桶掉到了几米深的水面上。溅出的水花崩了老太太一脸。这一激,老太太算是醒过神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把歇午觉的邻居都吵醒了出来看。大家纷纷称奇。虽说平时这井绳会在辘轳上别个弯,但是一个孩子也挺沉的,竟然禁得住。孩子救上来也没害怕,还嘻嘻的跟那笑呢。大伙都说是井神保佑,让老太太赶快回家杀鸡祭拜一下。老太太不敢怠慢,先是死命的掐了孙女几下,扭着小脚回家就把下蛋的鸡给抹脖子了。鸡血都洒在井边上。又上了几柱香叩拜了几拜。  日期: 15:01:00  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意外,但都有惊无险的过去了。最好笑的是村头的张家小儿媳妇刚嫁过来,不会用大的辘轳,也没劲,打了水绕井绳绕不上来,自己一松手,被回过劲儿的辘轳给一杆子打晕掉到了井里。等村里人过来打水,看到这媳妇坐在打水的木桶里还晕着呢,这么个大人,坐在桶里飘在水面上,沉都没沉。自此之后,大家都说井水有神庇护着,不收人。也不收牲口。  日期: 15:13:00  至少三次,有小猫崽子爬到老榆树上下不来,最后掉到井里,无疑例外的被打水的人救上来,不会游泳的猫都淹不死,想想我舅舅家的一口小井,淹死了好几只鸭子,我就觉得这井真的是有灵气的,知道全村的人都靠这井水吃饭,不能肮脏了,所以不收性命。  我小时候去姥姥家玩,这口井还在,井水依旧甘冽,但是此时村里都已经通上了自来水,没有自来水的人家也都有自己家的电动抽水井,不在用这井水了。不过这井还是被村里人奉为神地,夏天依旧过来乘凉,依旧在井水里冰镇水果。那辘轳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也并未糟烂,而是被磨的越加的光亮。每个夏夜,老人们都会提起井边发生的惊心故事,然后对孩子说,这井有灵气,不能随便亵渎。就连最调皮的孩子也不会往井水里吐唾沫。井边的青石板上被镌刻上了李家屯井四个字。依旧还在。  日期: 20:18:00  村里的老头农忙过后,喜欢打打牌,喝喝酒,钓钓鱼。这种休闲方式在东北农村很多见。老头自己上山找个合适的榛子树,挑一条合适的枝桠砍下来。剥了皮,用镰刀咔吃直了。弄跟鱼线,去集市上买鱼钩和鱼漂,拴上就可以做成一根鱼竿。更有巧手的自己用缝衣针烧红了就可以崴成一个鱼钩,再用浮木雕刻鱼漂,省钱。  日期: 20:20:00  北山下的郭老三就是一个爱好钓鱼的。只要闲下来,一定先去刨地找蚯蚓,然后扛着鱼竿去大河。他的钓鱼技术还特别好,知道去哪里下勾,知道什么时候鱼吃食。一天下来,总能有几条一两斤的鲤鱼外加无数巴掌大的小鲫鱼(东北俗称鲫瓜子,炖汤最好),除了自己家吃的,还能去集市上换点油盐酱醋,所以郭老三媳妇也不管,有时候还催着他去钓鱼改善伙食。知道鱼最爱在雨天咬钩,还特意用茅草给他弄了件蓑衣。每次见郭老三在毛毛雨中披着蓑衣扛着鱼竿,村里人都会笑说,老三你又去蹲水坑去啦?郭老三也扯着大嗓门回答:是啊,等我钓几条大的炖上,回头到我家喝酒啊。  大河不是南山下的西河沟,离屯子还得走一个小时左右,是西河沟的主河道。河面能有十几米宽,也得有四五米深。这才是养大鱼的地方。郭老三一般会揣几个饽饽一坐就是一天,回来鱼篓里就是满满的。二姨跟他家的大儿子玩的不错,有时候二姨过去正赶上他家弄鱼,就会叫二姨一起上桌吃,吃完了还用大海碗给二姨装点回家。这是大方的东北人对人热情之处。
 一年春天,下起了春雨,郭老三一看不能下地干活,就收拾东西照常出去钓鱼,却没想赶上了春汛,差点没回来。原来这天村里面的雨下得不大,但是主河道牤牛河上游下了大暴雨,郭老三在河边坐着钓鱼呢,听着轰隆隆的水声过来了。往上游一瞧,浑浊的河水卷着树枝杂草向下游涌过来,幸亏他反应的快,把杆一扔,拔腿就往高处跑。什么鱼篓子都不要了。终于爬上一个缓坡,这河水已经惶惶的比平时宽出五六米了。郭老三腿都吓软了,坐在地上缓了半天,只见河面上飘着这样那样的东西,河边住得近的人家都被淹了。这一吓把郭老三吓老实了。回来以后就再也不去大河边钓鱼了。有时候实在犯瘾了,就扛着杆儿去西河沟找个水深得湾子去钓,但是再也没有大鱼,顶多就点白瓢子一类的小鱼,有时候收获还不如二姨拿笊篱捞的河石榴多。  日期: 20:23:00  这天郭老三又出去钓鱼,今天他想找个新地方,就沿着河边踅摸,一直走到大西边,这河边就全是苞米地,一般没人过来。太阳大了,也觉得热,就跳到水里沿浅边走。不过这边不像南山下的河水,滩底是沙子和石头,这边因为种地,翻地的时候泥土都落在河里,所以是泥底。踩一脚陷进去挺深。他只能试探着往前走。忽然觉得水温似乎变了,越往前走越凉。老三心里想着八成这附近有泉子了。西河沟里有很多的泉眼,估计是靠着山的缘故,南山上有个著名的泉子叫活水。从那淌出来水直接喝,酿葡萄酒也是一绝。扯远了。哈哈。  郭老三有点泄气,鱼不喜欢凉水,看来这个地方也不能有大鱼了。刚想爬上岸从路上走,腿边忽然有东西滑过去。感觉就是一条大鱼。细看水面,竟然有水旋。这可是起码一尺长的鱼在水里转身才能形成的漩涡。郭老三这个乐。看看岸上也没有遮阳的地方,干脆就站在水里把杆甩了出去。没几分钟呢,鱼漂就猛烈的往下一沉,郭老三经验老道,知道第一下鱼是试探呢,没挑杆。等再次沉了的时候才猛的往岸上一挑,竟然钓上来一条一斤多的鲤鱼。在岸上的草地上霹雳啪啦的乱蹦。自从不去大河钓鱼后,老三都没钓上这么大的鱼。可把他乐坏了。三步两步上岸,将鱼按住,钩子卸下来。这才想起没带鱼篓。就着岸边找了个柳树墩儿,撅了根儿柳条,将鱼鳃穿起来,挂在了树旁。又兴致勃勃的下水。这一天竟然让他钓上来四条大鱼。等擦黑儿的时候往回赶,一路上遇到放牛回家的邻居,都问他是不是又去大河了。郭老三笑说这是在西河沟钓的,大伙都不信。以往在西河沟用渔网抬鱼都不曾弄过这么大的鲤鱼,顶多几条鲶鱼而已。老三也不分辨,乐呵呵的拎着鱼回家。  日期: 20:26:00  老三媳妇已经做好了饭,原先也没指望他能拎着鱼回家。这一看钓到这么大的鱼,不由得沉下脸问他是不是又去大河了。老三费了半天的口舌才让媳妇相信他是在西河沟里弄得鱼,媳妇儿半信半疑,但还是很高兴的把鱼给炖上了。毕竟改善伙食也是不错的。二姨正好和郭大明一起玩呢,于是也被邀请一起吃。  炖鱼端上来,郭家一家六口吃的很高兴,但二姨只动了一筷子就再也没吃。二姨总觉得这鱼一股奇怪的土腥味道,偷偷的问郭大明,郭大明却说就是鲤鱼原有的腥味。二姨只吃了点蘸酱菜就回家了。  日期: 20:41:00  从那以后郭老三就逮住这个地方了,三天五头的就去这个地方钓鱼。说也奇怪,每次都能钓上来三四条大鱼,而再往远走个五六十米,就钓不到大鱼。好像这些鱼只在这一湾水附近活动似的。再说每次都能钓到,这地方得有多少鱼呢?西河沟浅的地方不过能没过膝盖,深的地方也就一米多,怎么会有这么多大鱼在这徘徊?这些郭老三是不想的,只要能钓到鱼,家里能吃到鱼就行了。这样隔三差五的吃鱼,这片水域还是有鱼。二姨有些奇怪,有天就拉着郭大明一起跟着郭老三来到他常钓鱼的地方,郭老三站在水里钓鱼,二姨和郭大明在岸上看。那天的太阳很好,明晃晃的将水里照的很透彻,但二姨却只看到水里一团团的阴影浮动着,一会儿,郭老三就从黑影里钓上一条鱼,这黑影就散了。再钓上一条,黑影又散一片。二姨心里害怕,就指着黑影问郭大明能不能看到。郭大明瞪大眼睛却什么也看不到。二姨心里突突了。拉着郭大明往回走。郭老三却还在原地不肯回家。  
  二姨拉着郭大明直接去了刘奶奶家。刘叔刘婶都不在,老太太一个人在炕头摆骨牌呢。看到他们进来忙让上炕。二姨就把刚才看到的事情跟刘奶奶都说了。刘老太太想了想,就从炕上的柜子里取出了一包香,小心翼翼的抽了三根,来到西屋的供桌前点上。又闭上眼睛念叨了一通。二姨知道刘奶奶请仙家过来了,悄声闭气的等着。果然,刘奶奶说话的声音变的慢吞吞的了。让郭大明到近前来。摸摸脉搏,翻翻眼皮,好像村里的赤脚张看病一样。又问他家弄过几次这样的鱼,吃了几次。郭大明掰着指头数了数,从入夏起到近秋,差不多三个多月,他家隔三差五就能弄鱼吃。怎么也吃了四五十条了,还有些到集上卖了的。刘奶奶点点头,跟他说,你去把你妈找来,说我找他有事。郭大明很少来刘奶奶这,虽然刘奶奶供了家仙儿,但是平时很低调,不怎么看事,所以有些犹豫的看着二姨。二姨捶了他一下,让他赶快去,他才出门跑了。这边刘奶奶开始支使二姨,让二姨去鸡窝拿鸡蛋。二姨听话的从鸡窝里摸了三个刚下的蛋出来。刘奶奶又让给磕在大碗里,然后用开水一冲就喝下去了。喝的飞快,一点也不像刚才说话那种慢吞吞的样子。然后还伸舌头舔了舔碗,二姨有点打怵,因为太像蛇了。这时候郭老三媳妇领着郭大明进来了。郭老三媳妇也是知道刘老太太是有本事的,这下莫名其妙的叫她过来也不知道什么事,郭大明也没学明白话,所以小心翼翼的问:“大姑,你找我有事哇?”  日期: 21:03:00  刘老太太点点头,伸舌头舔下嘴唇说:“你家最近老做鱼呀?也没想着给我送点来?吃完了身子没哪不得劲么?”郭老三媳妇想了想,就说:“也没啥不得劲,就是这阵子骨头缝里老像冒凉风似的,喝点井水也老拉肚,我家四口都这样。老三说他是水里泡出病来,冬天捂一冬就好了。可我家孩子也都怕冷,这不,没上秋呢都盖上厚被了。”  刘老太太嘻嘻的笑说:“你家得好好谢谢这孩子,要不是他,你家继续吃那鱼吧,不等过年你家老头子老太太就得见佛祖了。”  郭老三媳妇儿不大信,不过那时候都是乡亲,是不会靠算命吓唬人赚钱的,所以只是犹犹豫豫的问:“不是吧大姑,就吃了几条鱼,也不能犯啥说道啊?再说是不是秋天凉了犯病的,不是因为这个啊?”  日期: 21:05:00  老太太又舔舔舌头,撇了撇嘴说:“你爱信不信,我话说到了。你当是河里的鱼就能吃啊?那些都是作妖的东西。南山西山交口处是咱这最阴的地方,那片水域都是聚阴地。埋在那里的坟要是八字能压住,都是不腐不坏庇佑子孙的。那水里的鱼你们敢乱吃?至寒。还吃三月,多吃点以后你家儿子都怕不能有小孩呢。”
老三媳妇这才害怕了,忙求着刘奶奶给解。刘奶奶抬着脸,不搭理她。二姨也帮着求。刘奶奶,确切的说是刘奶奶身上的蛇仙摆够谱了,才说:“行了,我去帮你们求点药。然后你们准备药引子就行了。过后给我送一只黑公鸡,一只白母鸡。知道啦?”  日期: 21:39:00  老三媳妇满口答应,问明白啥时候取药,刘奶奶说要明天太阳刚出头的时候。要锅底灰一撮,要房上的青苔一块,要老太太烟袋锅子的烟油子一点,还要黑狗的尾巴毛。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倒是农村都有,要是搁在现在,估计都不好找齐全。老三的媳妇答应了回去弄了,吩咐郭大明赶紧去河沟把郭老三叫回来。又想起来回身进屋问今天钓到的鱼咋办。刘奶奶有点不耐烦的摆摆手说:死了的就丢了,别舍不得去卖了坑别人,损寿。活着的就还放回那边,没断气的都死不了。说罢就开始扭腰扭脖子,然后一个哈气一个哈气的打。过了几分钟,刘奶奶就像做梦刚醒了似的抬起头,说话也是平时自己的声音了。  刘奶奶告诉二姨,以后少去那片水域,可能以后也会在那里出人命。二姨似懂非懂但记住了这句话。刘奶奶还说以后郭老三会瘫巴,是这事的后遗症。这话在四年后应验了。郭老三半身不遂,在床上躺了四年才走的。是后话。  日期: 21:48:00  第二天郭老三全家带着东西过来了,两只鸡也绑了翅膀堆在屋角。也怪,两只鸡之前还挣扎着咯咯的叫唤,但当刘奶奶点上香请仙家上身后,忽然就蔫吧了,一声都没有的瘫在屋角。这也是二姨第一次看到刘奶奶取药。仙家上身后,刘奶奶用一块红布罩在一个装了水的瓷碗上,这水还是二姨给端进来的。然后刘奶奶就开始不断的摆动,舌头也不断的舔着嘴唇,忽然就伸手从空中一捞,然后说来了。让二姨打开红布,二姨打开后吃惊了,明明自己端的是清水,现在碗底竟然沉着四五颗小指甲大小的药丸。凑近去闻一下,还是中药的那种味道。刘奶奶让郭三媳妇将准备好的四样药引子用火烧成灰,倒在碗里研开了。然后让全家人分着喝下去。喝完没多大一会,他家人都喊口渴,郭大明还说胃里好像火烧似的。刘奶奶都让忍着,过了差不多一刻钟,这家人才消停了。听说他们回家都拉肚了,厕所搞的臭气熏天的。刘奶奶告诉二姨这是将寒毒排除来了。说实在的,现在东北也有格空取药的做法,电视还出来辟谣说是骗子手法,但是二姨对此确信不移,且不说刘奶奶岁数大了,哪里有功夫学这套戏法?就算是学了这么快得手法,那农村上哪里准备这中药丸呢?  日期: 21:50:00  郭老三送来的两只鸡,刘奶奶杀了,鸡血放了一大碗,供给了白家仙。鸡肉二姨跟着沾光吃了个饱。二姨说,蛇仙可能更喜欢吃鸡蛋鸡血这种液体易消化的东西。西河沟西山边上还陆陆续续的发生了好多事情,孙家坟和泉子鱼给二姨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姨深信这个地方至阴,以后都很少走,也提醒几个舅舅放牛不要过去。不过现在这片地已经被推平了,变成了采石场的仓库了。人破坏的力量总是无比强大,再阴寒的地方,都架不住人去开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蜜饯黄连打一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