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品与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有什么关联?

谢谢三位邀请。&br&&br&那些很喜欢照镜子,看到超市或商场中的镜子不免想多看几眼的人,反映了对自身容貌的不自信,他们试图通过看到镜子中自己的良好形象来安抚自己。同样,一个在意别人评价(相当于一面镜子)的人,也反映了对自身“是否是好的”这一点的不确信,他们试图通过得到好评来安抚内在的不满意。&br&&br&心理学家库利对自我的定义是:“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由此看来,别人的评价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好的评价人形成对自己好的感觉,坏的评价让人形成对自己的糟糕的感觉。在幼时重要人物对个体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喜欢自己 vs 厌恶自己。&br&&br&一个女孩,经常被外婆以“别人家的孩子”多么聪明、会说话、懂礼貌、爱学习为由持续不断地贬低,我们可以猜测这个女孩肯定是自卑的。没有人会甘愿自卑,所以这个女孩总想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通过不断地逼迫自己,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她对评价非常在意,别人细微的不满或差评都会让她心情低落好几天。&br&&br&你对自己满意吗?很少有人能做出肯定的回答。那些牛皮吹得很大的人,或者沾沾自喜于一些成绩的人,看上去很自信,但其实对自己很不满意,不满意到只能靠幻想中的成功来安抚自己。文化以制造对自己的不满意为己任,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足常乐并不是被提倡的态度。从阶级关系来看,当民众们对自己很满意时,谁来替统治者卖命地干活?看来,通过塑造成功形象,制造等级差异,普遍营造“你还不够好”的信念,是统治者对个体的御心术。吊诡的是,社会又要求个体能“自尊、自爱、自信”,社会意识与社会潜意识的分裂可见一斑。&br&&br&过度在意别人评价,反映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强大的张力。一般来说,幼时很少得到肯定与赞赏的孩子,或者经常被批评与贬低的孩子(比如那个女孩),容易出现苛刻的理想自我。因为当现实自我无法被肯定时,便只能通过理想自我来实现它,这相当于自恋需要的延迟满足。相反,一个幼时经常得到适度肯定的孩子,则会形成有弹性的自我理想,这些人能更多的欣赏和认同现实自我。成长过程中理想化父母(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的父母是优秀的)的缺失也会导致理想自我的苛刻。当一个人的父母是没有地位的、无法自控的、懒惰的,被人瞧不起的形象时,难免会使他的理想化双亲需要受到创伤,从而执着于原始的理想化状态,无法转化为健康的自我理想。&br&&br&为了缓解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张力状态,一个人会不断的试图得到好评来缓解理想自我的压力,不断地讨好理想自我。所以这些人会非常贪婪别人的好评,非常害怕差评。如果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让天平摆向现实自我这一端,去欣赏和认同现实自我。这是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以下是一些参考的建议:&br&&br&&ul&&li&当发现别人比你好时,或当遭遇到失败时,想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已经拥有的85%(关系、经历、技能......),这不是罪过或矫情,而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执着于未曾拥有的15%并非是一种建设性的态度。&/li&&li&知足常乐并不会让你止步不前,人天性有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驱力,这种驱力并非靠比较或压力才能被激发,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这个假设。&/li&&li&放下成为第一或一流这种原始理想化的幻想。你是一流自然会是一流,你不是一流再怎么折磨自己也成不了一流。爱因斯坦的“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努力”那是自谦。为了进步努力当然是需要的,但过度努力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反而会得不偿失。&/li&&li&接受别人的肯定与赞赏,并为此而感激,这是一种值得培养的能力与习惯。&/li&&li&明白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并把事件的失败与整个人的失败区分开来。如果认为事件失败是你整个人的失败,便是一种不合理的归因。觉察此类不合理的想法,不被此类想法所带走或占据,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并相信作为个人来说,永远是有价值的。&/li&&li&一般来说,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会更加客观与合理,其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张力也会缓解,理想自我能变得柔和下来,此时,人会更善于去欣赏现实的自我。&/li&&/ul&&br&以上的建议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最后要补充的是来自于宗教修行的建议,有一条路径是经常让自己处于“存在”状态,这可谓是最彻底的摆脱评价的途径。存在是去体验,去创造,去给予;是去接受新鲜的思想和变化,好好地活在当下。习惯于评价的人,很难有存在的状态;而保持在存在状态下的禅修者,则较少有评价性态度。禅修是对治自我批评的良药,长年禅修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觉察的习惯,充分的抑制导致抑郁情绪的自我批评。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读读弗洛姆:《占有还是存在》这本书。
谢谢三位邀请。那些很喜欢照镜子,看到超市或商场中的镜子不免想多看几眼的人,反映了对自身容貌的不自信,他们试图通过看到镜子中自己的良好形象来安抚自己。同样,一个在意别人评价(相当于一面镜子)的人,也反映了对自身“是否是好的”这一点的不确信,…
卡耐基&b&消除忧虑&/b&的公式:&br&1)分析事实,列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br&2)说服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接受最坏的结果&br&3)端正心态,集中精力向最好的情况努力&br&&br&hope for best,plan for worst.&br&&br&----------------------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更值得追求的事物,但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b&太过执着以至于心态失衡这本身,造成了不快乐。--------------------------------------------&/b&&br&&div class=&video-box& data-swfurl=&/player.php/sid/XNDg0MTkyMzY0/v.swf&&&div class=&video-box-inner&&
&div class=&video-thumb&&
&img class=&video-thumbnail& src=&/0BEDDEC1DBAAD196CF-50C0-8F6D-1B3C-6FBBBE615522&&&i class=&video-play-icon&&&/i&
&div class=&video-box-body&&
&div class=&video-title&&丹·吉尔伯特: 我们为什么快乐?&/div&
&div class=&video-url&&/v_show/id_XNDg0MTkyMzY0.html&/div&
&/div&&/div&
卡耐基消除忧虑的公式:1)分析事实,列出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2)说服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接受最坏的结果3)端正心态,集中精力向最好的情况努力hope for best,plan for worst.----------------------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更值得追求的事物,但不同选择之间的…
看到有些答案把“洗脑”泛化到等同于接受知识和观念,我必须要纠正一下。仅仅是学习知识和观念并非是洗脑。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了解各种不同的东西,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但又能很宽容、包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想法。而洗脑的目的则与此相反,洗脑只允许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它无法容忍对该种思想的任何质疑,更无法容忍任何不同和对立的思想。如果说教育是让人们学会思考,那么洗脑就是让人们放弃思考,只会遵从。&br&&br&通常洗脑者要实现目的,有如下几种主要的手段:&br&1)只提供单一的信息源和信息通道,把其他的信息源和通道屏蔽。当人们长期处于单种信息的环境下,就逐渐失去了批评性思考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信息。因为人天生就渴求信息,和需要食物和水一样,当面临要么接受单一信息要么不接受任何信息两种选择时,人只能选择前者。&br&2)制造群体压力,尤其是让周边人、同伴等施加影响。洗脑者善于制造一种舆论环境,让环境中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由于人天生是群体性动物,所以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抗拒这种压力,只能选择融入这个集体,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br&3)让人处于高亢的情绪状态,让生理左右心理,让情感战胜理智。当人们处于一种过激的情绪状态时,是无法用理性思考的。洗脑者深知这一点,所以会制造一些活动让受洗人处于一种持续高亢的情绪中,比如唱歌、朗诵、喊口号等等。&br&4)让人做出承诺。洗脑者还有一高招,利用人的自律的力量,就是通过诱骗和施压等各种手段让受洗人做出一些承诺,即承诺一定遵守某些思想和行为法则,那么受洗人就会陷入这一自我帮助搭建的牢笼中,如果今后质疑了这些思想和法则,就相当于违背了自己。&br&5)仪式化。洗脑者会制造一些仪式,仪式可以把一些抽象的思想具象化、有形化,让人们形成图腾崇拜,并且仪式的庄严感也给受洗者造成必须遵从的压力。&br&6)通过身体力行来强化信仰。洗脑者会让受洗者对思想进行实践,这些实践对于内心的认同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便有些人原本思想上不接受,但是如果长时间按照规定做某些事情,最后也会发生态度的转变。心理决定行为,同时行为决定心理。&br&&br&当然,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除了传销组织等极少数力量外,很少有人能够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洗脑了。但是,一些“高级”的、软性的、隐形的洗脑方式还很有市场。
看到有些答案把“洗脑”泛化到等同于接受知识和观念,我必须要纠正一下。仅仅是学习知识和观念并非是洗脑。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了解各种不同的东西,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但又能很宽容、包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想法。而洗脑的目的则与此相…
之前看过一个操作方法,专门破你这样的状况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br&&br&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社交场合或者演讲表演时,面对其他人,我们虽然渴望赢得他们的认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感觉到脑子一片空白,舌头开始打结,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像被一股冷气冻住了一样。&br&&br&然后,心中就可以出现一些声音,来告诉我们,自己不够好。“我太笨了,不会受欢迎的”,“我很穷,他们不可能喜欢我的。”,“我打扮的不够漂亮,没资格在这里”,这些否定自己的话语,不断在脑海中盘旋,让我们更加的紧张,几乎想要立即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br&&br&&br&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菲尔.斯图茨多年的研究,是因为我们内心中有一个,我们不接受的第二个自我的存在,它也叫做“影子”。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从小到大,身上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自己难以接受的特质,比如太胖,不漂亮,胆子小之类的,我们无法接受特质,然后就会做出一些举动,来干掉它们,比如拼命节食减肥,不停的买漂亮衣服,总爱和人打架来证明自己很勇敢。虽然这些特质,可能随着我们的成长而消失,但是那个被否定掉的自己,却一直象一个影子一样,藏在我们内心深处。&br&&br&要想感知影子的存在,很简单。现在,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一群让你觉得不安,不自在的人面前,那种紧张的感觉出来了,然后,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涌现的情绪上面。现在,把那些感觉从体内推出来,推到你的面前,并想象它们正在形成一个有脸,有身体的人。&br&&br&你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影子。每个人的影子可能不一样,有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哭泣的小孩;有的人看到的又可能是一只丑陋的流浪猫。这就是影子,我们每个人内在最基本冲突的根源之一。我们总是希望,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看向自己的影子,总觉得羞耻。于是,我们的条件反射,就是转向外在,去追求一些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事物——他人的认可和肯定。&br&&br&问题是,就算你得到再多的认可都不会让你真正的感觉有价值。因为,影子始终在那里,无论你得到多少认可,它都不会消失。只要你独处向内看时,就会看到它,让你困窘不安。当你渴望别人认可时,就给了他们控制你的权力。他们成了定义你价值的权威人物,难怪你在他们面前连动都不敢动。&br&&br&那么,怎么破呢? 其实,破解之道还在影子本身。我们之前一直在排斥影子,但是,当我们反过来开始接纳它的时候,却会发现,影子其实很想帮你,它将会带给你惊人的力量。&br&&br&而要获得这种力量,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叫做内在权威。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来,这种权威不是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来自你的内在。&br&&br&操作方法如下:&br&&br&Step 1:想象你站在一个或者一群观众面前,你的影子面对你站在一旁。&br&&br&Step 2:请完全忽略观众,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影子身上,慢慢的,去感觉你们两个之间的连结,这股联结的力量,刚开始可能不明显,但是随着你的不断注意感受,慢慢的变强大,越来越强,越来越坚不可摧……而,你们紧密的连成一体时,你会感觉自己无所畏惧,&br&&br&Step 3:你和影子一起强有力的转向观众,无声的命令他们:“听好!”,请感受那股当你和影子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时出现的权威。&br&&br&&br&这个工具的用途很广泛,当你面对诸如面试、会议、聚会或者晚宴这样让你有压力的社交场合前,你都可以使用它。不过,效果好不好,要取决你平时是否练习。如果你等到一个大型社交聚会马上开始前,才第一次用这个工具,那么很可能就要杯具了。就像不可能指望一个没有训练过的人去参加奥运会一样,你也不可能指望自己一下子就能熟练使用工具。&br&&br&如果你一开始看不到影子的存在,也没关系,只要去感觉它的存在即可。随着你的练习,它会慢慢的成形。另外,如果你的影子看起来很愤怒,充满破坏性,也不用担心,你仍然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来使用它。
之前看过一个操作方法,专门破你这样的状况的,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社交场合或者演讲表演时,面对其他人,我们虽然渴望赢得他们的认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却感觉到脑子一片空白,舌头开始打结,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就像…
怎么说呢,我先给一个答案:因为科学对知识的生产会消除“无知”对我们的价值。&br&&br&另外,我得提一下,问题补充中的案例不足以说明公众会对科学涉及爱情时会产生负性情绪。首先产生负性情绪的是一个议员,而公众(一个还不确定有代表性的样本)只是对这个议员的言论表示支持。这不意味着公众产生了负性情绪,公众可能是对议员的权威表示支持,公众可能是对议员的文采表示支持,公众可能发在报纸上的所有文章都表示支持。即便公众真的是对议员的观点表示支持,那也是受到议员影响之后的支持,而非自己的原初想法。&br&&br&好,在回到原来讨论的问题:为什么有人会对科学研究有反感?&br&&br&其实原因很多,比如伪科学的支持者自然会对科学有反感,人们也可能会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有反感,人们也可能会对触及自己利益的事物有反感。在科学全面渗透进日常生活的今天,科学会引起一些人的反感,是很常见的。但我最主要想说的一种反感,和前面那种初级反感不同,是一种对科学有所反思之后,所产生的反感,就是科学的发展增加了知识,消除了无知,但无知其实对我们也有益处。&br&&br&无知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正如议员所提到的,无知能营造一种神秘或者说不确定的效果。而艺术、爱情等等都需要这种不确定性。我们期待看到一部结局对我们来说是未知的悬疑片,而不是看到有人在侦探小说的扉页就写上“凶手是某某某”。我们不希望去承担知识带给我们相应的责任,比如你对某某危机情况一无所知,你就没有责任,但你一旦知道了,你就有责任去一定程度上帮助消除这个危机情况,否则将受到道德或法律批评。&br&&br&还是针对爱情。我们有时的确不想知道一些科学原理,不想知道当我以为“我爱你”时,我其实只是分泌了一些神经递质,不想知道我们的自由意志和物理学的研究是冲突的,不想知道我们所谓的道德其实很可能不过是情感偏好,不想知道我们所认为的自我、心灵其实只不过是大脑的一些有序神经电生理活动。&br&&br&科学带给我们的世界图景和人对自然的常识性理解是不同的,是有冲突和张力的。“科学越大、人就越小”,而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样一种结果。人作为人,自然是想要保持人的利益。而科学作为一种活动,却时常表现出一种超越人的属性。在科学的图景下,没有神,没有道德,没有来世,没有美,没有爱情,没有心灵,也没有一个值得格外强调的人。&br&&br&大家应该能看出,我其实是对问题补充中的那位议员的观点,进行阐发,好像阐发的有点远,本文用语也带有一些修辞,如果有人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补充说明的。&br&我在这个回答里也提到了无知的价值,有兴趣可以看看。&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 class=&internal&&“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ndy Lee 的回答&/a&&br&容易造成误解的一点是,我个人其实是不认可那位议员的观点的,我虽然提供了一种支持那位议员的观点的概念框架,但我个人作为一个科学主义者,是支持科学研究涉及爱情的主题的,我丝毫不介意“科学越大,人就越小。”
怎么说呢,我先给一个答案:因为科学对知识的生产会消除“无知”对我们的价值。另外,我得提一下,问题补充中的案例不足以说明公众会对科学涉及爱情时会产生负性情绪。首先产生负性情绪的是一个议员,而公众(一个还不确定有代表性的样本)只是对这个议员的…
&b&&i&[长文预警]&/i&&/b&&br&&a data-title=&@Calimero&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abf0bd03acda8aa8bfe5e& data-hash=&eabf0bd03acda8aa8bfe5e& data-tip=&p$b$eabf0bd03acda8aa8bfe5e&&@Calimero&/a&&br&&p&首先,为了避免落入原本题主咨询师应该在的位置,容我将问题进行一般化地修改为:&/p&&p&&b&长程咨询/治疗中,咨访双方如何与咨询/治疗中期出现的,由于信息不对等导致的不安全感、停滞感工作?&/b&&/p&&p&故此回答可视为&b&&i&基于咨询关系视角的长程咨询中期工作概述&/i&&/b&。&/p&&p&先来定义一下几个概念: &br&&/p&&ul&&li&&b&长程咨询/治疗&/b&&/li&&/ul&&p&一般而言,长程咨询/治疗具有以下特征:&/p&&p&咨询目标为涉及人格、生活层面的长远目标,比如人格的成长,人际关系的普遍改善,生活状态的好转,重大精神创伤的修复等等。&/p&&p&咨询周期在半年以上,一般为两到三年。咨询有较为明显的初期-中期-后期/结束阶段过程。 &br&&/p&&ul&&li&&b&咨询中期&/b&&/li&&/ul&&p&咨询中期一般出现在长程咨询工作的半年到第一年之后,此时来访者已经从咨询工作中得到一些获益,具体表现为生活状态、情绪上的改善。但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其人格相关的人际相处模式仍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并且随着咨询工作的进行得以逐渐暴露。各种“重复的主题”(咨询开始围绕一些看上去非常类似、甚至雷同的主题兜圈子)开始展露,咨询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僵局”。通常咨询进行至此会面临一个抉择:要么带着调节情绪的技巧和好转的生活状态结束咨询,要么开始通向更深层次的人格整合与成长。 &br&&/p&&ul&&li&&b&动力学咨询/治疗&/b&&/li&&/ul&&p&目前在国内,除了面向人格障碍个案的图式治疗和辨证行为治疗以外,基本所有的长程咨询都是在动力学理论(精神分析及现代精神分析)框架下工作,加上本人的理论取向,补充下关于动力学咨询的说明。&/p&&p&这里引用一下Gabbard在其著作中的表格:&/p&&img data-rawheight=&447& data-rawwidth=&1334& src=&/7ead0dd2d0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7ead0dd2d0d_r.jpg&&&p&(《&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ubject/486362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2) &br&&/p&&ul&&li&&b&动力学取向长程咨询的中期特点:&/b&&/li&&/ul&&p&结合以上概念的理解,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具体的工作状态描述:&/p&&ol&&li&来访者在过去的咨询当中得到初步获益。&/li&&li&来访者的内在人格、思维以及人际相处模式开始成为工作的焦点。&/li&&li&这些模式开始在咨访关系中呈现(移情transference)。由于都是些困扰来访者的核心问题,故看起来咨询时常走向僵局。&/li&&li&咨询师将会不同程度地卷入到来访者的模式当中,体验身为来访者或者来访者身边人物的状态。同时激发起咨询师个人的情结(complex),产生大量的情感体验(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li&&li&僵局的打破通常意味着重大人格或者人际模式的变化,通常伴随着咨询进一步深入到内在人格结构核心。&/li&&li&重大核心问题的修通(work through)会带来人格层面的改变,给来访者的生活带来较为持久的积极影响。&/li&&/ol&&br&&ul&&li&&b&咨询中期咨访关系的不安全感&/b&&br&&/li&&/ul&&p&接下来具体谈谈“由于信息不对等导致的不安全感、停滞感”这件事。&br&&/p&&p&原题的描述是“对咨询师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不安全感”。这句描述背后的动机分析,大可参考其他回答,基本上被分析得七七八八了。故这里尝试讨论讨论下更为普遍的情形。&/p&&p&&b&首先,咨访双方信息不对等是必然的。&/b&但信息不对等是否意味着地位不平等,是否意味着存在上下级关系,就见仁见智了。&/p&&p&信息不对等的根源在于心理咨询的设置、或者说服务业的设置:服务业的设置核心是“以当事人为中心”,故&i&“节制、匿名、中立”&/i&这三个特征普遍存在于服务业当中。想象一下去一间餐馆吃饭,食客和厨师的关系通常不也是节制、匿名、中立么?&/p&&p&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初心是什么?通常的情形是,来访者来到咨询师面前寻求帮助解决心理上的诸多苦恼,咨询师运用自己专业经验帮助来访者助人自助。这个过程里面,自然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p&&p&但节制、匿名、中立是否是咨询师的伦理守则?不是。&/p&&p&信息不对等不代表单方面信息屏蔽。咨询师不主动分享自身信息不代表不能表露自己。如同前面提到,长程咨询的中期工作重点就是通过理解发生在咨访关系中的事件对当事人的人格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简而言之,和移情进行工作。同过去固执地认为“咨询师的情感应当排除在咨询工作之外”(早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皆有这种倾向)不同,现代的心理咨询理论普遍强调咨询关系是二人关系,咨询中的二人是独立的两个个体(二人心理学与主体间模型)。故这里面必然存在咨询师的情感,且咨询师的个人情感反应常与来访者的面临的问题高度相关。因此,聚焦咨访关系互动的工作方式为现代心理咨询所提倡和重视。&/p&&br&&p&现在回到讨论的开端,谈谈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的不安全感。&/p&&ul&&li&来访者一侧&/li&&/ul&首先要承认一点:咨访关系作为一种特别的人际关系,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对于大多数来访者而言,都需要在咨询当中学习和感受这种特殊而新的关系模式。&br&&p&学习新事物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用旧事物去理解新事物。在咨询当中,即用过去存在过的关系模式去理解咨访关系。故移情现象必然发生在咨访关系当中,且有其巨大的工作价值。&/p&&p&咨询师信息上的有限性容易引发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神秘感和理想化。这种理想化既容易引发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爱慕和崇拜,也容易产生恐惧和不安。如同人们过去面对不熟悉的大自然,一方面将其拟神化进行神祗崇拜,另一方面对其充满敬畏。&/p&&br&&p&这里面有两个基本假设和延伸出来的感受:&/p&&p&1、
&b&咨询师是一个完美的形象&/b&,以至于来访者:&/p&&p&1.1、产生情感隔离,认为咨询师不可能理解来访者的痛苦&/p&&p&1.2、担心会被咨询师所控制而丧失自我&/p&&p&1.3、有羞愧感,觉得自己配不上咨询师,无法坦白自己内心的痛苦,担心被咨询师抛弃&/p&&p&1.4、对咨询师充满嫉妒(envy),想占有或者摧毁咨询师&/p&&p&2、
&b&咨询师是个不够好甚至糟糕的咨询师&/b&,以至于来访者:&/p&&p&2.1、认为咨询师没有能力理解和帮助来访者&/p&&p&2.2、觉得咨询师不够坦诚,躲在咨询师的角色后面——认为其实咨询师也没有安全感&/p&&p&2.3、认为不掌握对方的弱点而把自己的痛苦拿出来谈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请&/p&&p&2.4、需要确认咨询师是否配得上自己&/p&&p&2.5、担心咨询师不能承受自己的痛苦,担心自己的问题会毁掉整个治疗关系。 &br&&/p&&ul&&li&咨询师一侧:&/li&&/ul&&p&“匿名、节制、中立”带来的神秘感同样容易引发咨询师对理想化职业形象的认同以及自我膨胀感,并对自我情感表露感到畏惧和担心。咨询师认同了来访者抛出的理想化形象同时也满足了自身内心中理想化形象的依附,此时咨询师通过咨询关系满足了内心的权威或救世主形象。&/p&&p&此时,咨询师的对抗行为(拒绝情感表达、自我暴露等)确实有可能来自于个人情结的问题。比方说像前面提到的死死抱着权威的形象,哪怕咨询进入僵局也不放手。&/p&&p&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现处于反权威的个人情结问题而急于暴露自己的情感和个人信息,拒绝呆在来访者期待咨询师停留的权威位置上,否认信息不对等带来双方位置的差异。&/p&&p&故咨询师在治疗中期表现出来的对于个人信息的坚守和暴露,实际上并不能代表咨询师是否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说明了咨询师的具体工作策略,必须建立在对个案以及咨询关系的理解之上,而没有死板的“正确操作”。&/p&&ul&&li&&b&咨询中期的工作要点:&/b&&/li&&/ul&&p&终于到了讨论实际操作的部分,如同前面所提,咨询关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移情/反移情的运用和处理。需要重点强调的是:移情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心理过程,当讨论咨询关系中的移情成分,尽管时常会讨论到与当下或者过去事件、人物、经历、体验之间的联系,但&b&发生在咨访二人间的情感必然是真实的&/b&——哪怕来访者在以喜欢过去恋人的形象和方式喜欢着咨询师,哪怕这种喜欢随着咨询的进程发生变化甚至消失,这份情感也不应当被视为虚伪。&b&学会理解和承受情感的复杂面与多种可能并存,是咨询工作中最为珍贵的收获之一&/b&。&/p&&p&下面依然分成来访者和咨询师的角度进行阐述。&/p&&ul&&li& 来访者一侧:&/li&&/ul&&ol&&li&来访者需要明白,面对咨询师出现的各种感受自有其意义,不应轻易摒弃和忽视。&/li&&li&倘若出现不安,则必然说明遇到了值得停下来探讨的主题&/li&&li&应当尽可能地鼓励自己向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各种情感,哪怕是让自己觉得可笑的、害羞的。留意自己在表达过程中的抵抗,和咨询师一同探讨这里面的抵抗有何意义。如来访者想要表达对咨询师保留个人信息的愤怒,但发现自己说不出口,此时可以跟咨询师探讨:“我对你有个感受,但我发现我很难说出来,我想知道为什么”。&/li&&li&关注自己表达前后的变化,有时候言语化表达出来的会和内心原本以为得相当不同。关注这里面的变化。&/li&&li&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控制在言语范围的表达,而非付诸行动。如向咨询师诉说对其的愤怒,而非动手扇耳光或者愤然离开咨询室。&br&&/li&&/ol&&ul&&li&咨询师一侧:&/li&&/ul&&ol&&li&咨询师需要明白,面对来访者出现的各种感受自有其意义,不应轻易摒弃和忽视。&/li&&li&倘若出现不安,则必然说明遇到了值得停下来探讨的主题&/li&&li&应当尽可能的聆听和关注来访者的表达,同时关注自己内心感受的变化,关注任何僵局的迹象,询问自己“来访者的抵抗看起来像什么,我的内心感受如何,何以有这样的感受?”&/li&&li&留意自身感受、咨访关系和自身经历、个人情结间的关系,一方面与督导和分析师/治疗师讨论,另一方面询问自己“何以来访者的这个问题会激发起自己的个人情结?”&/li&&li&通过对移情/反移情的理解与自我工作,梳理出合适的咨询策略与干预措施。如做出共情性理解的表达,呈现来访者的心理、行为冲突,指出发生在咨询当中的困境,将当下的状态与过去固有的经验、模式进行连接类比,讨论双方关系的中的正负面情感,关注来访在表达和深入上的抵抗等等。&/li&&li&避免自己情感的付诸行动。&/li&&/ol&&ul&&li&&b&小结&/b&&/li&&/ul&&p&长程咨询是一个迷人又折磨的过程,对于咨访双方都是如此。咨询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讨论“痛苦的意义”(或曰“症状的意义”)。在咨询的中期,来访者不再像早期那样总是为生活中的紧急事件或者自身的糟糕状态所困扰,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能量去面对自己身上存在已久的种种特质。理解和直面这些,有助于让来访者看到,其实有更多的选择以及如何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对于咨询师,则要清楚与来访者一同深入的过程也是深入自己的过程,期望咨询的持续发展多少意味着要去面对自身固有的问题,而咨询的实质是咨访二人的共同成长:咨询师都将会面对喀戎(Chiron)的问题*。&/p&&p&--------------------&/p&&p&*注:喀戎被九头蛇毒液箭所伤的故事为C.G.荣格提出的“受伤-疗愈者”模型的神话背景。&br&&/p&&ul&&li&参考资料:&/li&&/ul&&ol&&li&&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ubject/4863620/&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作者: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earch/Glen%20O.Gabbar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len O.Gabbard(甘伯德)&i class=&icon-external&&&/i&&/a&,人民卫生出版社&/li&&li&&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subject/1173442/&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作者:Nancy. Mcwilliams,中国轻工业出版社&br&&/li&&li&受伤-疗愈者:荣格学派的反移情工作模型介绍,作者:李孟潮&/li&&li&&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en.wikipedia.org/wiki/Wounded_healer&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ounded healer&i class=&icon-external&&&/i&&/a&-维基百科词条&/li&&/ol&&br&&p&(初稿于,修改后收录于:&a href=&/psychomagic/& class=&internal&&基于咨询关系视角的长程咨询中期工作概述与喀戎(Chiron)-受伤疗愈者问题。 - 咨询师の「魔法」と「炼金术」 - 知乎专栏&/a&)&/p&
[长文预警]首先,为了避免落入原本题主咨询师应该在的位置,容我将问题进行一般化地修改为:长程咨询/治疗中,咨访双方如何与咨询/治疗中期出现的,由于信息不对等导致的不安全感、停滞感工作?故此回答可视为基于咨询关系视角的长程咨询中期工作…
(求赞。文末更新了推荐书目,作为建立正确的心智和思维的&u&入门级&/u&读物)&br&&b&&br&序一
晒题主嘉奖&/b&&img src=&/cbbc3d098129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1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cbbc3d098129_r.jpg&&&br&&b&序二 本文结构&/b&&br&&br&本文会分为几大部分&br&&br&一,“打击题主”,指出题主的想法为什么不对,以及分析问题的成因;&br&&br&二,提供经本人验证有效可行的一系列方法来帮助&br&1,走出自卑阴影&br&2,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br&??(待定)&br&&br&&br&&br&&b&第一篇
“打击题主”&/b&&br&&br&&br&&b&一
WHERE——题主到底哪儿错了?&/b&&br&&br&一起来看看题主的描述:&br&1,但&b&由于我不是本地人&/b&,被他们玩得很惨&br&2,可惜我&b&当年脑进水&/b&选了一个专业,当程序猿!!!&b&程序员的环境,真的只能用凄惨来形容&/b&。&br&3,以前多烂的朋友都有女朋友了,&b&就因为他们文科学校&/b&,或者偏文的专业。&br&4,我所有亲戚就问我有没有女朋友的情况,我说有,我又编不下去,我说没有,又有意无意地&b&开些带嘲讽的玩笑&/b&。&br&5,我真的感受到&b&这世界满满的恶意&/b&啊..&br&6,我要是选择一个平凡的菇凉,所有人都会以为我疯了,&b&问长问短,指指点点,议论纷纷&/b&。&br&&br&大家觉得我列出的这些,反映了题主什么样的问题吗?&br&——反映了他&b&喜欢推卸责任&/b&和&b&太在意外界看法。&br&&/b&&br&1-3,是太喜欢把问题归因于外因(环境等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归因于内因(自己可以改变的可控因素)。&br&&br&4-6,是发生了某事之后,他所描述的外界会对他有的看法,其实很大程度上可能都是他自己意淫出来的。&br&&br&&br&&b&二
WHY——题主为什么错了?&/b&&br&&br&对于以上列出的那些条,我一条一条地来给题主拆解(当然以下也仅是个人见解,如有不对,欢迎更正或探讨):&br&&br&1,由于不是本地人而被玩得很惨&br&&br&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会仅仅因为某人是外地人,就歧视他。会被歧视,那是因为那个人表现出了某些在全国人民眼里都比较通行的某个缺点,比如说,全国人民普遍认为H省人较邋遢,S省人较小气(非地域歧视,仅用于举例),但是,如果一个H省人没有表现出邋遢,一个S省人没有表现出小气,还会有人以这些特点来歧视他们吗?真相其实是,一个人确实表现出了邋遢或小气的特点,而他恰好又是某省人,所以大家才会评价他“X省人就是邋遢/小气啊!”&br&&br&返回来说你,从你对自己的描述上来看,你应该是一个比较自卑、敏感、孤僻、不善沟通的人。&br&你自卑,自卑就会导致敏感,别人无意间的言行,也会导致你想很多,认为别人是不是又在针对你。你这么想自然心里就会多少有些不满,而你一个小孩子又不会掩藏自己的情绪,被别人觉察到了,别人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是对我们不爽啊?”而你又孤僻、不善沟通,不会去主动化解你和他人之间的误会。&br&&br&于是,在其他小孩子眼里,便成了“搞不懂他是怎么回事,真是个怪人”、 “外地人就是难沟通”的印象。而小孩子又不会像大人一样懂得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都是出于人类原始的天性,“非我族类,必当灭之”,所以表现出来,就是把作为“外地人”的你“玩得很惨”了。&br&外地人、凤凰男、农村人??这些都是一个个的标签,&b&没有人会因为一个标签而歧视你,真相是,你表现出了那个标签下的典型特点,而你恰巧又确实属于那个标签的覆盖范围,你才会被歧视&/b&。&br&&br&2-1,程序员的环境只能用凄惨来形容&br&&br&我很亲密的朋友里,很多是程序员,我可以以我看到的现实来告诉你,程序员不要太抢手好不好!刚毕业就拿1w+,在相亲市场上很有市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程序员是“钱多话少死得早”(当然以上我指的是一线城市的一线公司,其它情况我不是很了解)。&br&&br&而且程序员在大学里,除了一部分死宅男以外,只要有心,要想找女朋友,其实也不是非常地难,因为女生们都是电脑小白啊好不好?借着修电脑的机会,多少程序男公事私办,找到了另一半啊。而且程序员这个工种,在那些文科女生眼中,非常容易受到崇拜,她们觉得,只要敲几行代码,就可以解决好多问题,实在太牛逼了有没有!&br&&br&&b&所以,找不找得到女朋友,不是程序员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b&&br&&br&2-2,当年脑子进了水才会修读计算机专业&br&&br&难道你当年选择计算机,不是因为它是个热门专业、不是因为它好就业吗?&br&人人报志愿的时候,都会想选个比较吃香的专业,而不会是专门为了好找老婆而选一个专业,&b&你当年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而现在反过来怪自己当年脑子进了水,这就有点不地道了。&/b&&br&&br&3,多烂的文科男都有女朋友了&br&&br&你确实告诉了我们,他们都有女朋友了。但是你没告诉我们的是,1他们找女朋友可能都没一定要求是天仙级美女,只要求两个人脾气相投就行了,2他们可能曾经是挺烂,这种烂可能是学习成绩不如你,油嘴滑舌等等,但是文科生有一点是理科生比不上的,他们因为所处环境的影响,大多比理科生开朗、健谈,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会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泡妞能力也包含在其中),也增加了他们结识女生的机会。何况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就知道他们还像以前一样烂了呢?&br&&br&所以,&b&找女朋友的难易程度,确实跟文科理科有些关系,但是,个人的努力是可以抵消掉这些差距的&/b&。&br&&br&4,你认为亲戚朋友会讥笑你找不到女朋友&br&&br&其实我猜,你并不认为他们是单纯地讥笑你找不到女朋友这件事,你认为这是对你能力的贬低,对你人格的蔑视,是在否定你这个人。&br&&br&亲戚朋友间开开玩笑,其实都是很正常的,比如某人是胖子、某人是妻管严,&b&都会拿这些特征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进而拉近彼此的关系及活跃气氛&/b&。&br&&br&而你却因为你的自卑和敏感,造成了你觉得别人说什么都是在讽刺你。要是一个正常人,会顺着说,“是啊,大娘
是啊,老赵,你看我觉得自己也挺好的,怎么就找不着女朋友呢?要不你帮我介绍介绍?你是过来人,要不你看看我身上有哪些不招女孩喜欢的地方,帮我分析分析?”你这么一说,你周围的亲戚朋友,都会热心地帮助你。因为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都是大家乐于做的事,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就感。其实你不一定真的听他们的意见,但是我觉得对于沟通人际关系,是大有好处的。&br&&br&5,觉得这个世界对你都是满满的恶意&br&&br&还是太敏感自卑、开不起玩笑造成的,与以上的分析类似,不多说了。一句话送给你,&b&世界就是一面镜子&/b&,你心里觉得它是好的,你看到的也就是好的;你心里觉得它是恶的,你看到的也就是恶的。&br&&br&6,你认为你娶一个普通女生,大家都会对你指指点点、议论纷纷&br&&br&&b&大家都很忙,没有人有那么多闲工夫闲心关心你&/b&好不好?!你太高估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了,你以为你是谁?王菲谢霆锋吗?&br&&br&确实会有人在你每次回乡的时候都会问你,怎么还不找女朋友?但是你用一个正常人的思维想想,不问你这些,他们还能问你什么?回乡聚会的时候,大家还不都一样,都会彼此问,找没找女朋友,什么时候结婚,干什么工作,挣多少钱。因为大家发展路线不同,背景和语言都不同了,而这些,是大家唯一都可以说说的话题。难道问你,毕业论文写的什么题目?苹果新出的swift语言学得怎么样了?&br&&br&就算是一个娱乐明星,他的绯闻也最多只能霸占头条一个星期,之后也就过去了,又会有其它的新闻霸占人们的视线。你认为你所有的朋友都会一直对你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你还说这会破坏你朋友圈的安宁,我真不知道是你有病还是他们有病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真的;而且,别人要想说就让他说,你就算娶了一个丑女,这个丑女温柔贤惠,你自己日子过得好了,你会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吗?你根本就没空理他们好不好!&br&&br&&br&&b&三
CAUSE——一定要娶美女,原来是为这个&/b&&br&&br&题主想用一个天仙级美女的老婆,这一最明显的、最能够被外人看到的成就,来向所有那些曾经挑衅、鄙视过他的人宣告:老子现在比你们都强!老子终于屌丝逆袭了!你们当年都瞎了眼吧!哈哈!&br&&br&可是题主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向外界宣告你的成功、你的逆袭,要用一个美女老婆这种方式?你的学术成就、你的工作业绩、你的人格魅力,难道不可以用这些来宣告吗?还是说,在那些方面其实你还是不自信的,只能寄期望于美女老婆这种“外物”?(其实&b&这种语境下,炫耀有一个美女老婆,就跟一个外围女炫耀自己的LV包一样,没有任何区别&/b&)&br&&br&&br&&b&四
BEA&/b&&b&UTY&LOVE——关于美女与爱情,你真的懂吗?&/b&&br&&br&1
美女到底意味着什么&br&&br&谁娶老婆都想娶个漂亮的,这本身没错。追求美,这本身也没错。但是&b&你想娶的,真的是一种让人心动神摇的美,还是一个美女老婆身上承载的那些世俗所认为的成功的标签&/b&,这就只有你自己知道了。&br&&br&&b&我不是说你不能找美女,而是,只冲着美女来找&/b&(而你又不是煤老板、富二代、大才子、大明星之类的),&b&这种感情观太狭隘太偏激了&/b&。&br&&br&2
其实你不懂爱情&br&&br&你渴望爱情,但是其实却对爱情这回事毫无了解,认为恋爱只是某一阶段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衡量人生某一阶段成不成功的指标之一,却忘了这是两个互相喜欢的人在一起的那种享受。&br&&br&&b&你在恋爱这个问题上,寄托了你太多其它的幻想了&/b&,类似于“当上总经理 出任CEO 迎娶白富美 走上人生巅峰”之类的。&b&恋爱,它承受不起这么多&/b&,你如果对一个可能成为你女朋友的女孩说,“你承载了我12年的期望”,那她一定会被吓跑。&br&&br&3
让爱情回归本原&br&&br&什么“向世界屈服了,放弃了12年里那么多的美好,浪费了我大半的人生”。真的,孩子,你想得太多了,一个简简单单的恋爱问题,真心扯不上什么向世界屈服、放弃那么多年美好、浪费大半人生之类的。恋爱,就让它简单点儿吧。&br&&br&&b&五 PAIN——你的痛其实我懂&/b&&br&&br&1
你的优秀牺牲了爱情能力&br&&br&题主说的那种心路历程我能理解:多少年来,压制着自己的欲望,忍受着看别的同学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投入到把自己变得更优秀中,一直用“只要变得足够优秀就&b&自然会拥有&/b&最漂亮的女朋友”来支撑着自己,可是,当他真的变得很优秀了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主动来表白的女生都不漂亮,而自己因为主要精力都投入学习以及性格等多方面的原因,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去跟女孩子交往,完全不知道要怎样去追女生,更甭提最漂亮的女生这种连情场老手都难以搞定的事情了。&br&&br&并非像你所说,后来你就“渐渐习惯了主动,失去了男人天性里主动的技能”,而是,&b&你从来都没有这种技能&/b&,&b&你从来都没有尝试追过一个女生(哪怕暧昧也没有过)&/b&,至少我在你的描述里没有看到。你说因为有过许多女生向你示爱,而导致你失去主动追求的技能,&b&这又是你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b&。&br&&br&&br&2
多年的期待无法交代&br&&br&题主是一个在同龄人当中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孩子,可能是一些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再加上,你自己也一直口口声声地说,“要找到一个最漂亮的女友”,你和你的家人朋友都抱着期望(或者只是你自己认为的他们都抱着期望),想看到以后你到底会带一个多漂亮的女孩回家。可是12年后,当谜底需要揭晓时,你却发现,连个毛都没有!&br&&br&你觉得不找女友,这不行;追个漂亮的,你又没那个能力;找个一般的,你不仅觉得没法向自己隐忍的12年交代,也没法向别人交代!(当然这后一点是你自己意淫出来的)&br&&br&3
苍天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br&&br&为什么,你12年的卧薪尝胆,等来的会是这种结果?在这里请允许我直白伤人地说一句,&b&因为你想错了&/b&,就这么简单。&br&&br&为什么这种想法不对,我之前也说了。没错,我承认,对于我们班最帅学习最好的男生,我也想看看他以后的女朋友会是什么样。但是,也就仅限于,他如果找了个好的,我们会评论一句“不愧是XXX啊,真是郎才女貌啊”,如果找了个一般的,也就顶多说一句“他找的这个女朋友挺一般的啊”,也就完了,谁会整天盯着别人的生活啊!又不是狗仔队!况且,&b&你的生活,也不需要向别人交代&/b&。&br&&br&&b&六
FUTURE——未来,请这样做&/b&&br&&br&1 放下,认错,止损&br&&br&&b&不善于与外界沟通的孩子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能看到的东西和接受到的事物很少,所以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仅有的东西及情感,都会看得很珍贵,不容轻易打破。&/b&&br&&br&可是,孩子,错了就是错了,&b&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b&。不管之前曾经因为它失去了多少,都已经是沉没成本,不想失去得更多,就只能&b&及早止损&/b&。之前有错没办法,现在有这么多人帮你,你还要继续错下去,那就让人无话可说了。&br&&br&你要是继续揪着那些沉没成本不放,就只能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最后只能把自己套在一个死结里,谁也帮不了你。&br&&br&2 客观 理智 不逃避&br&&br&我看你描述所遇到的问题及分析原因时,从来都是语焉不详,比如到底什么叫“玩得很惨”?他们是怎么“玩”你的?到底有多“惨”?&br&&br&你可能是当年还没有能力去分析为什么会遭遇到这些问题,为了保护自己,&b&你选择了模糊问题,遗忘问题&/b&,所以你所有的描述都是模糊的,&b&这对当时幼小的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b&。但是现在你已经长大了,你也变得更帅学习更好了,我希望你&b&不要再沿用以前的思维了,而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去客观地分析它的现状和原因&/b&。&br&&br&&br&&b&第二篇
帮助题主,及大家&/b&&br&&br&&b&一
如何从一个敏感自卑的人变成一个阳光自信的人?&/b&&br&&br&(以下内容来源于自己和朋友的亲身经历所得出的感悟,以及在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心理学理论当中在自己身上的确起作用了的部分。个人经历,一家之言。)&br&&br&1,自卑的本质是什么?&br&&br&在同一件事,两个人都不擅长,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无所谓、不感到自卑,而有的人就会感到自卑?&br&&br&答案是,&b&因为自卑的人更在意的,并不是自己在这件事上能力的不足,而是他在这件事上的表现,造成的他在周围人眼中的负面评价。&/b&&br&&br&所以通常不自信的人基本上也都是较在意外界眼光的人。&b&他可能不记得他上次表演失败时,到底是哪个环节出错了,而记得的是台下满场观众的哄笑,给他带来的那种满脸通红、刻骨铭心的伤害。&/b&&br&&br&2,自信来源于哪里?&br&&br&(1)这些都是伪自信&br&&br&&b&自信不来源于你读过的书,背下的“追女秘籍20条”,收藏的“男士形象提升指南”,安慰过你的鸡汤文,它仅仅只有一个来源——你曾经做成功过的事情。&/b&&br&&br&你背过十条金经玉律,你就会知道怎么做了吗?不,你心底还是没有谱,你不知道当遇到具体情况时,你到底应该到底抽十条中的哪一条来应对。&br&&br&没有吸收,没有内化,只是枯燥的记住,你不知道它为何要那么写,你不知道执行的时候是哪些必须满足,哪些可以根据条件变通、怎么变通。&br&&br&&b&实践是唯一的真理&/b&。&br&&br&(2)自信的真相&br&&br&&b&自信到底是什么?真正的自信只有一个&/b&&br&&b&&br&——对于现在来说,是你知道你能做好这件事情,因为你曾经就做好过同样的或类似的事。&/b&&br&&br&&br&&b&——对于未来来说,是你知道即使现在做不好,将来也有一天能做好。&/b&&br&&br&这种&b&对于未来的自信&/b&,&b&并非来自于自大空想&/b&,而是有&b&坚定的行动支持&/b&或&b&稳定的趋势表现&/b&:&br&&br&比如你上次考四级没有过,在那之后,你背了很多单词,单词量从两千提高到了四千,你做了很多篇阅读理解,而且正确率已经逐步提高到了80%,那么你有理由相信自己在下次四级考试中能通过。&br&&br&或者你现在每月的销售额已经连续六个月都有稳定的7%的增长,那么只要外界条件不出现大的变动,你有理由相信到年底的时候你的销售额能翻一番。&br&&br&&br&(3)他们看似并不出色,为何还很自信?&br&&br&当然你会说,可以看到很多人,他也并非在群体里出类拔萃,但是他就是很自信。在这一点上,通过我的一些观察,这类人在童年成长时通常有很良好的家庭环境:&b&父母乃鼓励教育的追随者,而非打击教育的信奉者。&/b&他在童年做好了任何一件小事——无论是学会自己穿袜子了,还是今天吃饭没有掉饭粒——都会受到家长的鼓励和表扬,让他认为这都是自己的成功,从而形成正向循环——越被表扬就越有意愿在这方面做得更好,越做得好就越得到表扬,从而逐渐养成了他自信的性格。&br&&br&3,如何提升自信&br&&br&(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升自信的七寸法门&br&&br&我觉得这一观点其实就是本文提供给所有知友们的最重要的观点——&b&通过提升局部价值来提升整体价值&/b&。&br&&br&通过自身的某一局部领域的价值的提升,你能够感受到在该领域,周围人对你的尊重、好评,感受到他们的善意,感受到你在自己擅长领域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快乐。&br&&br&你会走出自卑的阴影,认为自己是“&b&有能力&/b&”的人,认为自己并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br&&br&这种&b&信心&/b&,会促使你&b&在其它想获得成功的领域有信心、有动力&/b&做好。&br&&br&(2)你绝逼会有一个优点的——找到你的第一个自信&br&&br&相信我,&b&人人都至少在哪怕一个方面比自己周围的朋友要强,找到它,发扬它,千万不要对自己设限,再小、再不起眼、再不被别人重视的优点,也是优点&/b&。&br&&br&我就曾经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在许多方面要逊色于别人,但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所有朋友写文章的能力都不如我,他们看了我的文章后都啧啧赞叹,于是我开始在一些网站上发表文章,也真的有许多网友欣赏我的文章,我才发现原来我身上也有别人羡慕的优点,我这才渐渐地走上了拥有自信的康庄大道。&br&&br&(3)提炼、转化、复用——让一个自信孵衍出多个自信的最关键环节&br&&br&刚才说到了,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的成功,可以促进他在其它领域也变得成功。但是这里还欠了&b&中间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b&我没有说到,就是,&b&将你经历过的成功了的事情,它的成功因素,进行一个抽取和提升&/b&。&br&&br&抽取是指,讲这件事的成功因素,一二三四五的逐条列出来,提升,即提炼升华,是指在你列出来的这五条因素当中,删除掉仅为本事物特有的细枝末节的东西,而留下可以转移到其它事物上进行应用的共通的因素。因为,世上万事万物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br&&br&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经常夸赞聪明人的时候,经常说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那种非常优秀的人,他几乎是各方面都很优秀,不仅学习好,社会工作也做得好,体育成绩也很优秀,文艺爱好也练得不错。&br&&br&聪明人,都是特别懂得在历次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的人,他会让自己做过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浪费,&b&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b&,都会总结经验,&b&都成为他以后的垫脚石,成功可以总结出可复用的成功因素,失败也可以总结出需避免的失败原因&/b&。他越是在之前的事情中积累和总结的成功经验越多,他在之后的事情当中也越容易成功。&br&&br&(4)不再纠结缺陷——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的价值在哪儿我知道&br&&br&当你&b&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b&的时候&b&,&/b&你便不会再&b&揪着自己某一点的缺点不放&/b&了,对于其它不足的地方,你的态度会是:能提升最好,不提升我也不那么在意,&b&因为我的价值不需要一定在那方面体现&/b&。&br&&br&(5)为什么题主优点很突出还是不自信&br&&br&题主,为什么你即使很帅了学习很好了篮球很好了,还是没有自信,是因为&b&你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锚点,你一直在刻舟求剑&/b&。&br&&br&大家在长大,时代在变,各种评价标准也在变(中学找男朋友要找学习好的,大学找男朋友要找校园风云人物,毕业后找男朋友要找有房有车的),而你却一直抱着童年的标准不变,一直抱着你没有做成的那件事的遗憾不放,所以,即使你帅了,学习好了,打篮球好了,你依然认为自己是差劲的,你依然认为,自己在童年时给自己许下的愿望,追到最漂亮的女生,才是你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抱着这样的心理,自然不会有自信。&br&&br&(6)参考资料&br&&br&这一观点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具体参见&b&《暗时间》&/b&这本书第一篇的第三部分,这是我&b&非常非常推荐&/b&的一本书,作者是一个国内大神级的程序员,曾在微软工作,但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心理学和思维学的书,书中总结了他多年来的心得,&b&用理性的思维来分析看似感性的问题&/b&。&br&&br&&b&二
歧视的真相&br&&/b&&br&--理论部分:--&br&&br&(1)歧视的本质&br&&br&歧视其实曾经是正视,是多少案例血泪经验的总结。&br&&br&越是曾经被伤害得深的民族和地区,歧视越是根深蒂固。&br&&br&下文会结合例子解释。&br&&br&(2)为什么有了歧视,又会有反对歧视?&br&&br&因为歧视基本上只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br&i 思想的新老交接换代时期&br&ii 发达与落后地区的交锋&br&&br&--实例部分:--&br&&br&(3)对于歧视持有者来说,歧视对他们有什么正面作用?&br&&br&i 保护&br&&br&以婚配上的地域歧视来举例。旧时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区间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性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不同区域的人组成家庭,会因以上原因产生极其大的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等,而当时社会又不认可离婚,秉着“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在婚配上便采取了地区歧视,从而避免了家庭的不合与离析。&br&&br&而现代呢,大家都是在互联网下长大的一代,信息共享,交流便利,地区间的差异不容易到达互相觉得对方不可理解水火不容的地步,所以婚配上的地域歧视便渐渐破除。但是不可否认在今天,仍然有某些地区的某些生活习性,使另外的某些地区无法接受理解,所以这种歧视忍让广泛存在,这是很正常的。&br&&br&ii 效率&br&&br&“A省人有X毛病”是一种歧视,但是这条歧视能传播这么远,确实是有现实支撑的。可能许多A省人并没有X毛病,但不可否认,有X毛病的人,在A省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比外省都高一些。&br&&br&于是,为了效率,当一个HR需要招聘一个岗位,却面对着一千份简历时,他的职位的要求之一又恰是不可有X毛病,于是,HR最可能做的便是,把所有A省人的简历都扔掉,因为他手里B省、C省的优秀简历实在是太多了。&br&&br&(4)如何对待歧视&br&&ul&&li&不放在心上。没有必要一定与歧视我的人交往,世界很大,思想多样,人很多,不歧视我的人比歧视我的人多多了。&/li&&li&反对歧视,但不与歧视持有者进行无谓的争吵。&/li&&li&给歧视持有者讲理,但不试图改变对方。因为一个人的观点很难改变。参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曾经历过哪些思想上的巨大逆转? - Andrea Y 的回答&/a&这个回答中的“第0条”。&br&&/li&&/ul&&b&第三篇 推荐阅读&/b&&br&&br&书:&br&暗时间&br&学会提问&br&销售无处不在,廖敏夫&br&谁动了我的奶酪&br&正能量,第四章,理查德·怀斯曼&br&谈话的力量&br&拖延心理学&br&知乎周刊 系列&br&&br&视频:&br&晓说,高晓松,优酷&br&&br&文章:&br&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哈利波特》中的历史、文化与政治&br&人生有那么多不确定,你怕什么? 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演讲&br&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br&&br&最后,邀赞。&br&&br&以上
(求赞。文末更新了推荐书目,作为建立正确的心智和思维的入门级读物)序一 晒题主嘉奖序二 本文结构本文会分为几大部分一,“打击题主”,指出题主的想法为什么不对,以及分析问题的成因;二,提供经本人验证有效可行的一系列方法来帮助1,走出自卑阴影2,…
这个问题我想真诚的答,慢慢的写。&br&早上去江边打完拳,回来我总会习惯性的打开QQ,email,总会收到很多来访者和学生以及亲友的来信。&br&“老师,我最近又开始焦虑了,和男朋友吵架,我该怎么办啊?”&br&“老师,科胡特所谓古老客体到底代表什么啊?”&br&“老师,我想做一次催眠,价格还按照以前的,你有时间吗?”&br&“在吗?我儿子最近总躲着我,是什么原因啊,我该怎么办?“&br&&上次你给我和老婆做的系统排列真有用啊,我有个朋友介绍给你,你看什么时候约?”&br&“你的治疗完全没用啊,我丈夫昨天又去吸毒了,到底还要治疗多久啊?”&br&.......&br&.......&br&我会先用本子记下来,来后在纸上思考,写好之后请助手帮我打上去,一一回复,不是我懒,我对着电脑很多时候无法思考,只有拿着纸和笔,才能让我把其他所有的忘了,只关注纸上的字。&br&......&br&......&br&我会突然产生这样一种情绪,为什么都是问我关于心理问题的啊,怎么就没有一个给我留言一句----&br&最近过的怎样?&br&不是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情绪了,作为咨询师首先必须敏锐的观察到自己的情绪代表的什么,然后迅速体验自己的需求,找到解决的方法。&br&我意识到了,我很孤独,我现在的成就感开始降低。&br&我是一个没有朋友的人,&br&打完这句话我很快感受到了我的需求,&br&我在撒娇。&br&......&br&......&br&
最初,我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是个算命的,在医院门口,摆个摊,&br&算命这个技术很简单,排个盘,很多东西都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水平差异在于“解释”。&br&解释水平在于“观察”和说话的技巧。&br&
我算命只是个半吊子,养活自己都有点难,但是我明白一个道理:“教人向善,劝人和睦。”&br&这样,赚的也心安理得。&br&
后来开始系统的学习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我是先听老师讲,然后再去读原著,我英语不好,只能看翻译过来的台湾版的,有了疑问再去原著找,查字典。我学的比较快,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受过比较多的苦,共情能力还行,看过比较多的人,明白人需要什么。&br&......&br&......&br&
给大家讲几段故事,很多人很好奇心理咨询是不是很神奇,我觉得,被电影夸大了,或者说,这样的大师很少很少,可能 &a data-hash=&fbbdebd53e0& href=&/people/fbbdebd53e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bbdebd53e0&&@动机在杭州&/a&&a data-hash=&6e16db402d539c9bcf9ecbda9243fb63& href=&/people/6e16db402d539c9bcf9ecbda9243fb6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6e16db402d539c9bcf9ecbda9243fb63&&@俞林鑫&/a& 等一些老师可以做到《催眠大师》《盗梦笔记》《惊天魔盗团》那样,我们这些普通的咨询师,望尘莫及。&br&......&br&......&br&
第一个故事,是在我第一次咨询,最有热情,并且最无知的时候,据说,曾奇峰老师观察,一些年轻的咨询师和一些及其资深的咨询师做出的效果相差不大,可能原因就在于年轻,所以热情,即使不专业,也能让来访者体验到被关注的愉悦。&br&
鱼儿在乎&br&
她是四川的一个姑娘,社交障碍,我们是网络咨询,所以,所有的资料收集只能面询。&br&
她惧怕猥琐的农村男人,公司有这样的男人她就会无比恐惧。有经验的咨询师肯定能迅速反应过来----受伤之后的泛化。&br&
争取了她的同意,我现在把她的故事说出来。&br&
在公司遭受过一次性骚扰,她报了警,警察帮了她,她请警察吃饭,她蛮仰慕这位人民公仆,两人在宾馆,她无意发现警察有妻子,所以心灰意冷,拒绝与警察发生关系。警察将其强奸,以及长达三天的性虐。&br&
她去警察局和市政府闹,被当做精神病逮捕,强行送入医院服药,治疗三年,这三年内,警察多次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br&... ...&br&... ...&br&
治疗大概半年,有一天,她和我说,想去找工作了,她是双专业本科毕业,还是蛮优秀的,在家乡的小城算是厉害的,找个工作应该不难。&br&
长期服药的灰色皮肤,以及那一张精神分裂证明,她能找到吗?&br&......&br&......&br&
我不想做心理咨询师了,为什么社会的疾病压迫到人身上,要我们这些咨询师来补救?&br&
我们补救的速度有他伤害的快?&br&
如同那大海,将一只只鱼儿吹向海滩,我是那个孩子,想要拾取,但是我总无法做到那孩子那样纯真,说出一句,“鱼儿在乎”。&br&
我花了一年学习社会学,从孔德开始,到才去世的郑杭生老师,拿一本书,先看目录,但凡有关解释社会的我都会拼命吸取。看完做笔记,总会报复式的骂一句,屁用的心理咨询,这是人类劣根,咨询屁用。&br&......&br&......&br&
一天,艾宝(那位找我咨询的病人,QQ化名,原来叫123,和一个很丑的头像,我为了提高她的自我评价,让她换了曾今自己美丽的头像,和一个可爱的名字)又联系我了,说,找到工作了,只是一个饭店职员,很感谢我的陪伴,让她明白自己的价值,让她知道自己即使一无所有了,还能重头开始。&br&......&br&......&br&
原谅我文字功底很差,我没法描述我听了这个的心情。 &br&
只是后来我又开始做心理咨询,并且把那个故事想通了,鱼儿在乎的故事。&br& 故事是这样的:&br&
晚上起了大风,沙滩上很多鱼,如果不将他们及时丢入海里,他们明早都会干死,一个大人看到一个小孩一直在将一条条鱼丢进海里,就问他,这么多鱼,你怎么捡的过来啊?况且,谁在乎啊?&br&
孩子说:“这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他一边说,一边捡。&br&
我不是那个孩子,我是那个大人,我怕我一开始捡,那些满地的没有来得及救的鱼都代表我的失败,我惧怕失败,所以,我逃避。&br&
我的一个学生, &a data-hash=&d8b2fe2dd66a44ecf480c93& href=&/people/d8b2fe2dd66a44ecf480c9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8b2fe2dd66a44ecf480c93&&@李小饭&/a&,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知道你是惧怕失败了吧?&br&
因为,我也是这样。&br&
你很不解我为什么不早告诉你,&br&
现在我告诉你&br&
因为这些都是需要咨询师自己扛过来的事实,你要能够肩负起自己所有的弱点,才有一天,有可能肩负起别人的痛苦能力。&br&&br&第二个故事:
小 孩&br&我曾在“未保中心”工作过,很值得收藏的工作经历,我遇到了很多大神,是真的大神。&br&“未保中心”的孩子在我工作的那个阶段都是流浪儿童,&br&有个孩子是我到的当天走的,我刚到,他捧着一本《围城》,站着等他父母办手续。&br&我问他,喜欢读书吗?&br&他说,喜欢,我喜欢国学和哲学。&br&我一惊,这孩子最多15岁吧。&br&他问我,你觉得马克思的哲学怎样?他还补充了一句,我是说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社会主义马克思。&br&幸亏“未保中心”的老师叫他去确认物品,我逃过一劫,走之前,未保中心的另一个叫“小贝的”孩子问他要不要方便面,他点了点头。&br&小贝倒了一点在他手上,他双手捧着舔。&br&我收拾了一下心情,我知道,我面临的可能比我想的要难,敢离家出走的孩子,都不简单。&br&&br&里面有个女孩叫小贝,是个“傻子”(智力发育迟滞),有个哥哥叫陈浩南,爷爷是东海龙王,按摩功夫很厉害。&br&&br&有个哑巴,漂亮而单纯的姑娘。&br&&br&有个小孩,梦想是开挖掘机,一直思念干爹带他吃的馄饨。&br&&br&有个快成年的小伙,一直想给女朋友报平安。&br&&br&有个梦想唱歌的男孩,一直自己写歌,从不间断。&br&&br&有个叫浮生的孩子,据说从小流浪,在外十年,偷电瓶车和碰瓷,月薪5000,后来父母带走才知道,是个有钱人家的小孩。&br&&br&有个自尊很强的小姑娘,还上过报纸,单手可以在三分线外投篮。&br&&br&有个小孩,叫张婷婷(她自己给自己的化名),哥哥死于新疆冲突,是军人世家,她就是我要讲的故事的主角。&br&-------------------------------------------------------------------&br&12.21更新:&br&我会找时间和每一位这里的孩子聊聊,问问他们的困惑。&br&&br&张婷婷告诉我,她出来时想去新疆,到自己哥哥牺牲的地方看看。&br&&br&通过这一次的聊天,我总结的原因是无法面对哥哥的去世,对哥哥有浓厚的感情无法抒发。我想给她做一次告别仪式,或许让她对哥哥说出再见,我爱你,会好很多,能够释然,不再为哥哥的离开而活着。&br&&br&告别仪式很成功,她对着“哥哥”说了很多,最后把脖子上的子弹送给我,告诉我,这是打穿哥哥胸膛的子弹,现在她走出来了,把这个送给我。人啊,有时候真的无法看清自己,其实如果我有但凡一点思考,就能看出那颗子弹是工艺品,但是我沉浸在自己成功的喜悦之中,把这颗子弹当做成功,不愿怀疑。&br&&br&故事的发展很狗血,她喜欢上我了,一个不足14岁的女孩,我自己总结为治疗之后的移情,可以慢慢调整。&br&&br&她的行为越来越过激,不允许我和其他孩子交谈,一但有这样的行为会立刻发脾气。这里只有我一个咨询师,有十几个孩子,我不可能只把注意给她一个人,所以,我找天聊天希望她能理解,并且告诉她他需要独立,不是刚从哥哥那里走出来,就要立刻向另一个人靠近。
这个问题我想真诚的答,慢慢的写。早上去江边打完拳,回来我总会习惯性的打开QQ,email,总会收到很多来访者和学生以及亲友的来信。“老师,我最近又开始焦虑了,和男朋友吵架,我该怎么办啊?”“老师,科胡特所谓古老客体到底代表什么啊?”“老师,我想…
心理学...&br&其实千言万语都化成一个字....&br&&b&哎........&/b&&br&&br&&br&讲到这个事情感觉负能量满满....可能是因为修行不够的原因...&br&犹记得在哪里看过,学习心理学的人,就像修行人,有三个层次;&br&&b&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b&&br&初始阶段,学习知识,发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世界;中级阶段,融会贯通,见众生行止而知其所以;高级阶段,反观自我,人格升华。&br&很可惜....我还在第一阶段_(:з」∠)_......&br&&br&这一阶段带来的主要影响.....就是&b&分析&/b&,无止境的分析,甚至后台分析.....&br&上面有人提到的聊八卦、看电影什么的,基本都是被这个【分析】给毁了。&br&任何一个情景(可能是现实中的,可能是影视剧中的)出现,程序就开始自动运行....&br&上节课讲的社会心理,上个月讲的人格,上学期讲的习得,全部开始跳出来了,各种模型套用进去想解释一个现象;但是关键问题是!水平没有那么高啊...还没有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所以经常自己一个人纠结一个很奇怪的点(??д?)b......(长醉不醒&br&其次,分析带来的还有&b&吐槽&/b&,无止境的吐槽,只要不合理都会习惯性的吐槽,有时候迫于无奈不能直接吐槽出来的时候,&b&脑子里会弹弹幕啊!就跟哔哩哔哩一毛一样!!都挡脸了啊喂!!&/b&&br&&br&紧接着,还会出现&b&信任危机&/b&,以前的纯真美好都没有了...&br&化成了一堆neurotransmitter在大脑中窜来窜去....&br&感觉没办法再爱了QAQ....都是一堆什么玩意儿啊....&br&是非善恶观也完全崩塌了,每当看到一些恶性事件的时候,大家纷纷说道【太特么残暴了】,我的反应却是【恩...还满典型的】.....&br&让人怎么过日子啊(╯‵□′)╯︵┻━┻(╯‵□′)╯︵┻━┻(╯‵□′)╯︵┻━┻&br&&br&刚刚,室友总结了我的口头禅....【&b&其实在人类社会中/现实中我们常常会/这是一个典型的&/b&】...&br&我也是听到膝盖点地的声音了...._(:з」∠)_......&br&&br&然后,这种情况会引起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br&&b&傲慢&/b&,我常常会不自觉的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feel~感觉也是萌萌哒~&br&但是!紧跟着,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一样被各种效应玩弄...&br&于是,我经常是在一种精神失常、心理失调、内分泌紊乱(误)的情况下生存着。&br&&br&心理学,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往第三层次走去(? o?_o?)?!&br&达到了那个层次.....&br&&b&你基本就是神了,其余的战五渣有甚好care的&/b&&br&&img src=&/da9efa1d382d956acb29e1_b.jpg& data-rawwidth=&180& data-rawheight=&1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br&不对,说错了,&b&绝对&/b&不是真心话。&br&我们学习心理学是为了帮助更多受苦受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开心结,重新迎向灿烂、辉煌的人生,在青春的夕阳下自由自在的奔跑。&br&&img src=&/94cfe3f0a7e84aa59b602eb3ade405ff_b.jpg& data-rawwidth=&165& data-rawheight=&1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5&&恩,就是酱,同学们加油哦(? o?_o?)?&br&&br&&br&P.S.&br&很多学心理学的同学都有相同的苦恼,即被身边的人以为掌握了以下技能:读心、看透人格、预测未来、催眠、操控思想;&br&犹记得在某个地方,有一位心理学前辈教了如何应对这种问题,很巧的,我的一个教授也教了同样的方式:【我们在进入心理系的时候发过誓,绝不将所学一切对普通人使用】;亲测有效,大家可以随意借鉴。&br&&br&&br&以上!
心理学...其实千言万语都化成一个字....哎........讲到这个事情感觉负能量满满....可能是因为修行不够的原因...犹记得在哪里看过,学习心理学的人,就像修行人,有三个层次;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初始阶段,学习知识,发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世界;中级…
5887 人关注
174 个回答
4044 人关注
159 个回答
8544 人关注
336 个回答
6179 人关注
253 个回答
8098 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心理学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