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笼从海里钓白虾用什么初春钓鲫鱼饵料配方

用地笼放河虾吃什么饵料_百度知道
用地笼放河虾吃什么饵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这不需要放东西的,它自然会爬进去的
其他类似问题
河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嵊泗县水产养殖布局规划
浏览次数:6833
嵊泗县水产养殖布局规划
舟山海洋勘测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总论…………………………………………….…………...3
1.1规划的背景和意义………………………………………….….…3
1.2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6
1.3规划的范围………………………………………………………..6
第二章&&&&规划区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7
2.1规划区自然条件…………………………………………………..7
2.2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18
第三章&&&&社会经济现状和基础设施……………………………..….22
3.1社会经济现状…………………………………………………….22
3.2基础设施………………………………………………………….22
第四章&&&&水产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24
4.1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24
4.2当前水产养殖发展中的困难和存在问题……………………….27
4.3当前水产养殖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要求………………………….28
第五章&&&&养殖布局规划总体构想和目标…………………………...30
5.1总体构想………………………………………………………….30
5.2规划目标………………………………………………………….32
第六章&&&&养殖布局规划分区综述…………………………..……….35
6.1浅海贝类养殖规划区…………………………………………….36
6.2深水网箱养殖规划区…………………………………………….48
6.3人工鱼礁休闲渔业规划区……………………………………….51
6.4岛礁增养殖和海珍品养殖规划区……………………………….54
6.5工厂化观光养殖示范园区……………………………………….55
6.6阶段目标………………………………………………………….56
第七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51
附图:嵊泗县水产养殖布局规划图
第一章&&&&总论
1.1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21世纪是全面开发海洋的新世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将战略目光投向海洋,国际性开发海洋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为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这个经邦治国新方略。沿海省市也纷纷把目光瞄准海洋,相继提出了各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浙江是海洋大省,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并已经成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省委、省政府制订了把浙江建设成现代化海洋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同时把水产养殖作为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全省海洋开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水产养殖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舟山是陆域小市,海洋大市,在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大省”的战略中应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海洋渔业是舟山的传统优势和最重要的基础支柱产业。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过渡利用和海洋经济鱼类的急剧衰退,特别是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制度的实施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相继生效,当前渔业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海洋捕捞作业区域大幅度减少,渔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使渔业资源与捕捞能力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针对舟山渔业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形势,舟山渔业的发展依靠海洋捕捞这一传统的优势已难以为继,彻底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使渔民转产转业,势在必行。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作为舟山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也是分流捕捞渔民的重要途径。主攻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业大力发展,是舟山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是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渔业“二次创业”,再创舟山渔业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展望新世纪前20年的渔业形势,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基础,都非常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从2002年起,我省已开始实施“减船减产”政策。而作为渔业重要地区的舟山市已于2002年拆解渔船近400艘,在近三年内我市计划淘汰残旧渔船1000艘,这是一次重大的有实质意义的降低捕捞强度的措施。然而必须同时配备一个“软着陆”的环境,以解决淘汰渔船渔民出路和转产渔民再就业问题,其中大力发展水产增养殖业是解决转产渔民再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嵊泗是全国十大重点渔业县之一和浙江省最大的鲜活海水产品养殖、出口基地之一,共有虾、蟹、贝、藻等产品500余种,全县拥有钢质渔船等机动渔船3000艘,年产海水产品近20万吨,出口逾万吨,人均渔获量,出口量均为全省之冠。嵊泗县拥有辽阔的蓝色国土,可供养殖开发的浅海广阔,海区饵料生物丰富,水质良好,浅海养殖发展潜力很大。2003年嵊泗县渔业捕捞产量减少6.7%,产值减少6.8%,但海水养殖业却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县养殖面积达970公顷(14550亩),比上年增加了96公顷(1440亩);实现养殖产量4.04万吨,比上年增长50.3%;实现养殖产值6892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8.7%。特别是养殖主打产品贻贝,养殖面积700公顷(10500亩),产量达3.9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52.6%,渔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成效显著。正对当前渔业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嵊泗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县海洋资源优势,确定把发展嵊泗县水产养殖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渔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和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着力提高水产养殖在渔业中的比重,力争到“十五”末贻贝产量达到4万吨,海水养殖产量5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20%,比“九五”末增加182.49%;海水养殖产值4亿元;海水养殖渔户人均收入8000元。
本规划正是处于上述背景条件下进行编制的。
嵊泗县养殖布局规划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新《渔业法》,更好地寻求嵊泗县海洋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探索在当前渔业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嵊泗县海洋资源,特别是合理开发利用浅海养殖水域资源,促进全县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全县浅海水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产业间相互协调有序的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全县水产养殖业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推进嵊泗县海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全县水产养殖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对实现舟山渔业“二次创业”,再创舟山渔业新优势和实现浙江省“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⑴《渔业法》
⑵《土地管理法》
⑶《海洋环境保护法》
⑷《海域使用管理法》
⑸《浙江省水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
⑹&&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切实减轻渔民负担的若干政策意见(日浙政发53号文件)
⑺《舟山市海水养殖业“十五”发展计划实施纲要》(舟政办[2002]25号;
⑻《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
⑼《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
1.3规划的范围
本规划确定嵊泗县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的海域和海岛为本次养殖布局规划区范围。具体范围为:北连上海佘山洋;南至浪岗山列岛;东至童礁,西至黄盘山,界于北纬30°24′-31°04′,东径121°30′-123°25′之间。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56.05平方公里,潮间带18.27平方公里,岛屿面积67.95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4年到2020年。
第二章&&&&规划区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2.1规划区自然条件
2.1.1地理概况
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口交汇处的东海之中,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她与上海隔水相望,距上海芦潮港仅17海里,南邻“南海佛国”普陀山、背靠上海大都市,地处中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州经济区的前沿。全县共有404个岛屿,海陆面积8824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67.95&&平方公里。2002年常住人口近8.34万,县政府所在地菜园镇。嵊泗县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0°0′24″--31°0′04″,东经122°10′30″-122°30′25″之间。县境区域界线分别为:西至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嘴相望;东至我国关于领海基线声明中所列岛礁之一的童岛(海礁);北至花鸟山,连接佘山洋;南至浪岗山列岛--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为邻。
  大自然造就了嵊泗这方神奇的岛屿,也为嵊泗奉献了丰富的宝藏。这里,得渔独丰,为我国第一渔场---舟山渔场的中心,人称“天然鱼库”、“海上牧场”;得港独优,港域水深广阔,航道顺畅、良港天成;得景独秀,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绚丽迷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嵊泗社会进步,人民生活进入小康,是全国计划生育、幼儿教育、扫除文盲先进县和浙江省“双拥”模范县。嵊泗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区位优势和海洋自然资源优势。嵊泗由于紧邻上海,又位居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的交汇处,因此是长江流域尤其是上海(包括浦东)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华东地区对外交流的重要物流中转基地,区位优势十分显著。
(1)区域面积
县境东西长约180公里,南北宽23-91公里,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区域内大部分为海域,面积达8756.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9.2%,其中潮间带18.27平方公里(海岸线至零米水深线之间的区域),岛屿面积67.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8%,故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
(2)岛屿数量
&&&&&&&&根据舟山市人民政府[1997]7号文件公布的数据,全县辖区内大潮平均高潮位以上面积大于或等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共有404个,占全市海岛总数1390个的29.07%。其中泗礁岛为全县最大岛,面积21.35平方公里,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3)岛屿面积
&&&&&&&&嵊泗岛屿较小,陆域面积只有67.95平方公里,仅占全市岛屿总面积的5.41%,按岛屿面积大小分类,全县10平方公里以上大岛屿只有泗礁山一个,1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12个,总面积52.62平方公里,占岛屿面积的77.4%,其余392个岛屿总共只有15.33平方公里,只占22.6%。岛屿陆地中又以丘陵为主,共62.2平方公里,平地只有5.75平方公里。
(4)岸线长度
&&&&&&&&全县岛屿岸线总长度471.35公里,其中岩质岸线长431.39公里,泥质岸线0.13公里,人工岸线29.66公里,砂砾岸线10.17公里,分别占岸线总长度的91.52%、0.03%、6.29%和2.16%。
(5)地理特征
嵊泗列岛是天台山主脉向东北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地质构造上处于华南褶皱系的次级构造单元新昌-定海-花鸟山断隆的东北部边缘。约68平方公里的陆域大地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除少量中生代晚侏罗世纪火山岩外,主要是燕山晚期形成的钾长花岗岩,第四纪陆相和海相沉积物分布甚少,不到陆地总面积的2%,往往夹在火山岩之中。诸岛地质条件相似,岩层以花岗岩为主。
列岛属低缓丘陵地区,丘陵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0%以上,较大的谷地分布在泗礁山、枸杞岛、大洋山上,其余岛上谷地狭小。山地高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一二百米之间,最高点为花鸟山的前坑顶,海拔236.9米。
全县低丘土层瘠薄且多露岩,由于各岛屿面积较小,低谷浅,水系短促,河流无法发育,因此自然水源不足。
2.1.2气候特征
嵊泗列岛位于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年温适中,四季分明,温变和缓,年、日温差小,空气湿润,光、热、水基本同步,气候资源丰富。但四季都可能出现灾害性天气,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季有台风。
(1)太阳辐射
在整个舟山群岛中,嵊泗相对处于辐射低值区,全年总辐射量约在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并呈现南高北低的特点,其中嵊山为整个舟山群岛的最低值区。全县日照时数年均为6.9小时之间,其分布特点类同太阳辐射的分布,嵊山还是为低值区,年日照百分率仅为44%。
全县年平均气温泗礁为15.9℃,嵊山为15.6℃,年变化小,一年中泗礁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5.2&&℃,嵊山为2月份,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为8月份,泗礁月平均气温26.8℃,嵊山则为25.8℃。极端最高气温,泗礁和嵊山分别为36.7℃和34.4℃。极端最低气温,泗礁和嵊山分别为-7.0℃和-4.7℃。
年均降水量泗礁为980.1毫米,嵊山为1072.5毫米,年平均雨日为131.9天(泗礁)和142.8天(嵊山),总的变化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雨量分布不均匀,全年有两个雨季,第一个在3-6月,为春雨和梅雨期,第二个在9月,为热带气旋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共同影响下的阵性降水。
(4)湿度与蒸发
空气湿度变化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年均相对湿度为79%(泗礁)和81%(嵊山),月平均湿度以6月份为最高89%-93%,并向前、后逐渐下降,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泗礁和嵊山均为70%。年均蒸发量泗礁为1446.2毫米,嵊山为1265.7毫米,属舟山群岛高值区。在月季分布上,泗礁7月份为最大,达196.2毫米,嵊山则以10月份为最大,其量为149.6毫米,最小值二地均出现在2月份,分别63.8毫米(泗礁)和67.8毫米(嵊山)。
年平均风速为7.0米/秒(泗礁)和7.2米/秒(嵊山)。月平均风速以1月份为最大,&&泗礁和嵊山分别为7.4米/秒和7.8米/秒,6月份最小为5.7米/秒(泗礁)和(嵊山)6.1米/秒。从地域分布看,全县风速的变化为东北高,西南低,以嵊山最大。盛行风向为北-西北风,风向年频率10-18%,冬季到春季(12-3月)盛行北-西北风,春季中期到夏季(4-8月份)盛行东南风,秋季(9-11月份)盛行偏北风,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充分反映了境内明显的季风气候。
2.1.3海洋水文
海域表层多年平均水温在17-19℃,表层水温月平均最高、最低分别出现在8月份和2月份。泗礁以东海域,离大陆远,受外海水系影响大,水温变幅较小,如嵊山表层水温年变幅仅15.5℃。而泗礁以西、以南海域。受大陆和沿岸流的影响逐渐明显,故年变幅增大,如滩浒海区多年表层水温变幅达22.9℃。
嵊泗县地处浙江东北部海区,位于长江出口处,是浙江北部外侧的岛屿群,这里是长江径流、江浙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东、黄海水团的交汇区。嵊泗海域的盐度变化年平均值界于12.02-29.10之间。盐度的年变化为:受陆域径流控制,随河流一年两次的汛期,盐度也出现两个低值,分别在7月份和10月份,尤以10月份为低。其平均分布:冬季,水域基本为低盐水控制,外海高盐水仅在嵊山东侧呈舌壮契入。高盐区在泗礁山以东水域,盐度大于25。夏季,台湾暖流盛,水平剃度较大,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水域。高盐区在岱山长途以东以南水域,盐度大于27,嵊泗以北及嵊泗至火山列岛一线以西水域为低盐区,盐度小于22,最低在北鼎星岛附近为12.76。
嵊泗海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等河流输沙、大陆架再悬浮物质被涨潮流携带而来及海区沉积物的再悬浮.海域的含沙量一般在0.02-0.5千克/立方米,其分布变化的基本特征:一是西部高东部低;二是含沙量自北至南渐次增加;三是含沙量冬季高、夏季低;四是大潮含沙量一般高于小潮;五是岛屿四周近岸水域大于其周围海区。
嵊泗海域为半日潮,其中东部邻近外海处如嵊山、绿华、泗礁山等为正规半日潮,其他海区多为非正规半日潮(潮差统计见表2.1)由于受浅海分潮影响,非正规半日潮海区的落潮历时均多于涨潮,历时差自东往西逐渐增大(见表2.2)。
由于海域岛屿林立,港湾众多,地形复杂,波浪运动受地形制约,各处波浪分布特征不尽相同。冬季受东亚季风,以偏北风为主,风力较强;夏季多偏南风,风力较弱,但同时又常受台风影响,因此波浪向受风向变化支配。全海区以偏北、东北向为主,偏南向为次。波高年平均1.1米,最大波高11.2米,主要出现在8月份。地域分布以东北部嵊山海区最大,西部滩浒附近最小。
表2.1&&&&&&&&多年实测潮差统计(单位:厘米)
站名 绿华 大戢山 滩浒
平均潮差 256 280 331
最大潮差 489 496 543
表2.2&&&&&&&&多年实测平均涨落潮历时统计
站名 绿华 大戢山 滩浒
涨潮历时 5时57分 5时50分 5时34分
落潮历时 6时28分 6时34分 6时51分
差值 31分 44分 77分
2.1.4海洋环境质量
嵊泗县海洋环境质量主要受到上海和长江径流污染源的影响,海域作业渔船排污和本地陆上污染源对其周围海域的影响仅占较少的一部分。据嵊泗县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成果,海岛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悬浮物和石油类。经对9个断面潮间带水质监测,各岛屿的pH值范围为7.80-8.38,各断面pH值符合Ⅰ类海水标准,均值为8.13。溶解氧范围为5.57-9.82,均值为7.45,各断面均符合Ⅰ类标准。化学耗氧量范围为0.22-6.89mg/L,均值为4.23mg/L,各断面水样超标普遍,超Ⅰ、Ⅱ、Ⅲ类海水水质标准分别为10%、20%、30%,总超标率60%。9个断面化学耗氧量均值有5个为Ⅲ类或超Ⅲ类水质标准,2个为Ⅱ类水质标准,2个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油类检出范围为50-426&&mg/L,均值为150mg/L&&,超标情况较严重。9个监测断面中,有8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超Ⅱ类水质标准率为88.9%,1个符合Ⅱ类水质标准,超Ⅰ类水质标准为88.9%,总超标率100%。
根据一九九八年底进行的全国第二次污染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污染物是磷酸盐、总氮等营养盐类。其中无机氮全部超四类海水水质,无机磷超标率达86%,总磷全部超三类水质标准。沉积物污染同样以总氮、总磷为主,全海域表层沉积物总氮几乎全部超标;总磷污染明显受长江和钱塘江影响,北部海域污染较严重。同时,海域油类及重金属污染也较严重,其主要来源为海上航船和船舶的含油污水排放。
嵊泗海域水质总体上与我国近海的水质状况相类似,氮营养盐与磷、硅等营养盐的比值均高于Redfield值,氮相对过剩,以硝酸氮为主。嵊泗县本身工业欠发达,人口也较少,对海域污染较小,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加强,捕捞作业渔船的减少,水质状况将会得到较大的改善,只要加强监控,水质环境完全符合水产养殖的需要。
2.1.5海洋自然灾害
(1)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造成嵊泗大风、暴雨、风暴潮、巨浪等的主要天气系统。从1961年至今,进入警戒区的热带气旋年均为3.7个,最多年有7个,最少年1968年无热带气旋影响。其中有影响(过程降雨量≥50毫米或最大风速≥17.2米/秒)的有95个,年均3.2个;严重影响(24h降雨≥100毫米或最大风速≥32.6米/秒)的有15个,年均约0.5个。每年7-9月份是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最盛期,尤以7月份出现频率最高,达32.6%。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在5月19日(6104号台风),最迟在11月19日(6751号台风)。受热带气旋影响,8-10月份常出现≥100毫米以上的降水过程。每年由于受热带气旋影响,常给全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的损害,成为嵊泗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建国以来,共有十余次较为严重的热带气旋灾害发生,尤以4906号、5612号、7413号、8114号和9711号台风最为严重。
嵊泗一年四季大风较多,年均大风日数泗礁为142.8天,嵊山为117.3天。大风日数月际分布明显,随季而变。冬春季(11月至翌年4月份)冷空气和低气压影响频繁,是一年中大风日数最多时期,而5-6月份和8-9月份为大风日数最少时期。
大风主要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多偏北大风,夏季多偏南大风。偏北大风天数12月份最多,以后逐月递减,到7月份为最少,然后又逐月递增至12月份;偏南大风,7月份最多,泗礁11月份最少,嵊山12月份为最少。这一南北大风月平均天数的反位相变化,反映了嵊泗显著的季风特征。
嵊泗暴雨年均2.5天,最多年份泗礁为6天,嵊山为9天;最少年份无暴雨。其中大暴雨年均泗礁0.3天,嵊山0.6天,最多年泗礁和嵊山分别为1天和3天。特大暴雨极少发生,泗礁在1963年9月份出现过一次。暴雨一般出现在4-11月份,其中5-9月份为主要出现期,占总数81-82%。峰值6月份和主峰9月份分别与梅汛和台汛期相对应。
泗礁和嵊山两地历年暴雨降水量分别占总降水量的19.2%和21.5%;暴雨持续时间分别为22.0小时和21.6小时;最长可持续44小时和41小时。过程雨量最大在泗礁达335.3毫米;24小时内最大雨量亦为泗礁304.7毫米。
(4)强冷空气
年均影响泗礁和嵊山的强冷空气分别为1.8和0.5次。最多年泗礁有5次强冷空气影响,嵊山为2次,最少年两地均无冷空气影响。从月际变化来看,强冷空气从10月份开始影响,翌年4月份结束。
强冷空气影响下常出现降温、降水和大风。24小时平均最大降温泗礁7.7℃,嵊山7.9℃,极端最大降温为12.8℃(泗礁)和11.2℃(嵊山)。冷空气影响时降水机率为84%(泗礁)和88%(嵊山),但降水量一般不大,平均过程降水量为6.9毫米和14.5毫米,最大达59.5毫米(泗礁)和38.8毫米(嵊山)。冷空气影响时出现8级以上大风的机率为嵊泗0.98、嵊山1.00,持续日数为2.4天(泗礁)和3.0天(嵊山),其地域分布自南向北、自西向东递增。最大风速极值为11-12级。
海雾常会造成船舶偏航、触礁、碰撞、搁浅等航海事故。泗礁年均雾日为55.2天,嵊山76.6天,最多年份两地分别为77天(泗礁)和117天(嵊山)。地域分布自南向北递增,远离海岸线的嵊山最多。一年中3-7月份为嵊泗的多雾季节,约占年总数的75.9-76.9%。泗礁5月份为雾日最多月,有11.3天,历年雾日最多月也出现在5月份,为23天。嵊山6月份平均雾日最多,有17.3天,历年雾日最多月也出现在6月份,达26天。泗礁8月份至翌年1月份,嵊山9月份至翌年1月份,各月的平均雾日皆在3.5天以下,为少雾期。
(6)强雷暴
嵊泗列岛是舟山群岛强雷暴中心,全县强雷暴年均为11.4天,且北部多于南部。主要分布在3-9月,约占总数的94%以上,10-2月份极少发生。在特定的环流背景下,存在着“雷雨三朝”的现象。
在强雷暴影响下,常出现8级(≥17.2米/秒)以上偏北风(或偏南风),最大可出现12级以上雷暴大风。并伴有每小时雨量≥20毫米的雷暴暴雨,多出现在6-9月份,每小时降水量最大在9月份,为32-75.6毫米,此外偶有冰雹发生。
(7)风暴潮
资料表明嵊泗所有潮灾均系风暴潮所致。嵊泗海域是受热带气旋及其风暴潮袭击频繁并遭严重威胁的区域,平均每年有一次增水大于50厘米。嵊泗海域显著增水过程出现的月份,与台风袭击和影响的季节具有一致的对应性,主要集中在8-9月份,约占80%,个别在10月份亦有出现,并与天文大潮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热带风暴增水的幅度取决于热带气旋的路径、强度、风场和海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条件。一般登陆型和转向型热带风暴对嵊泗海区的增水影响最大,并随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当海岛处于北-北东向风场时出现增大。近年来,随着海岛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海岛承灾体增大,风暴潮灾的经济损失不断上升,因此积极开展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岛屿断块有阶段性活动,弱震小震比较频繁,无强震记录,但常受台湾、南黄海等邻近地区强震影响。历史上记载对当地影响较大的是日发生在金塘--镇海海滨的4.75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县境全部为地震基本烈度7度区,这是指导国土规划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及加固的依据。因此,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由于近年来长江、钱塘江、甬江及其他沿海地面径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日益增多,造成嵊泗海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增加,对海水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嵊泗海区主要赤潮生物有:夜光虫、中肋骨条藻、海洋原甲藻、汉氏束毛藻、裸沟虫、洛氏角毛藻等。发生赤潮的主要季节是春夏季的4-9月份,其中尤以5、6月份为甚,嵊山一带海域是赤潮发生的主要海区。近年来,随着海域污染的日益加重,赤潮的发生频率和危害性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2002年,全县各海区普遍发生了赤潮,范围比上年明显扩大。
2.2海洋生物和渔业资源
2.2.1海洋生物
(1)微生物
海域微生物的丰度较大。水域中异养细菌的种类组成为:革兰氏阳性菌占65.1%,革兰氏阴性菌占34.9%,其优势菌分别为芽孢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水体中异养细菌的含量春、秋季平均值分别为662.7×&#和584.4×106个/立方米,反硝化细菌分别为20.2×106和31.9×106个/立方米,作为石油污染指标的石油降解菌的数量春、秋季平均值分别为11×106和6.6×106个/立方米。作为水污染程度指标的大肠杆菌,春、秋季检出率分别为78%和32%,平均数量分别为90×106个/立方米和73.85×106个/立方米。
(2)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
海域叶绿素a含量西低东高,春季大于秋季,表层平均值分别为2.4和0.8毫克/立方毫米。春、秋季初级生产力分别为273.61和29.79毫克/平方米.天。
(3)浮游植物
海域浮游植物的总量明显高于周围其他海区,且秋季大于春季,为春季的94倍之多,高值区在东北部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春季以夜光藻、三角角藻、尖刺菱形藻和园筛藻类为主,园筛藻和夜光藻为优势种;秋季以骨条藻、根管藻、角刺藻和园筛藻类为主,其中骨条藻占绝对优势。
(4)浮游动物
春季其分布呈北低南高的趋势,且明显大于秋季。平均湿重生物量289.5毫克/立方米,平均个体密度195.37个/立方米。主要由桡足类构成,区域内四大主要类群个体数所占比例为桡足类69.4%、水母类16%、毛颚类11%、其他3.6%,秋季平均湿重生物量仅92.79毫克/立方米,平均个体密度为81.45个/立方米,组成仍以桡足类为主分别为:桡足类52.1%、毛颚类19.9%、其他15.9%、水母类12.1%。
(5)底栖生物
海域底栖生物种类共有206种,以多毛类为主,甲壳类次之,其他依次为软体动物、鱼类、棘皮动物等。平均生物量为25.18克/立方米,春、秋分别为33.89和16.46克/立方米。生物密度平均为285个/立方米,春、秋分别为335个/立方米和235个/立方米。水平分布呈由西向东递增的趋势。
(6)潮间带生物
潮间带生物共有325种,其中藻类98种、软体动物97种、甲壳动物63种、多毛类30种、腔肠动物12种、棘皮动物10种以及其他类15种,所占比重分别为30.2%、29.8%、19.4%、9.2%、3.7%、3.1%和4.6%。有204种分布在岩礁上,96种分布在泥滩和泥沙滩,25种分布在沙滩上。垂直分布一般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年平均总生物量为841.9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为526.41个/平方米,其水平分布特征与生物种类分布相一致,即岩礁>泥沙滩>沙滩;远岸岛>近岸岛>沿岸岛;开敞海岸>屏蔽海岸。
(7)游泳生物
海域水深40米以内区域共有游泳生物328种,其中鱼类222种、甲壳类86种、头足类16种、其他4种。鱼类隶属17个目、83科、152个属,以鲈形目占优势,有106种;甲壳类分属6个目、24个科、50个属,以十足目为优势,有66种;头足类属3个目6个科,以十腕目为主,有14种。春季出现的种类数多于夏秋季,冬季最少。
2.2.2海洋渔业资源
作为纯海岛县,渔业一直是嵊泗经济的支柱。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渔场资源结构有了较大变化,大宗经济鱼类资源逐年减少,小型鱼虾资源的比例不断提高。
(1)游泳生物资源
嵊泗海域游泳生物资源具有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生态类型多样、资源量丰富等特点。近岸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2种,以鱼类为主,有210种,占69.5%,甲壳类、头足类86种,占28.5%,水母类6种,占2.0%。其中具经济价值的品种较多,这也是嵊泗海域生物资源的一大特点,如带鱼、大小黄鱼、鲳鱼、曼氏无针乌贼,枪乌贼、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等,几乎所有重要经济种类的整个或部分早期生命阶段,都是在嵊泗附近海域中度过的。
从开发潜力来看,嵊泗海域原来盛产的大、小黄鱼、乌贼等,由于过度开发,种群数量已极度减少,属于资源衰竭型。带鱼、梭子蟹、鲳鱼、鳓鱼等,已达到充分利用,有的种类已利用过度,种群数量有所下降,但如果保护好幼鱼,控制捕捞强度,资源可以得到恢复。而龙头鱼、七星鱼、鯷鱼、梅童鱼、中国对虾、日本对虾、脊尾白虾、鲐鱼、蓝圆鲹等的资源尚有潜力,其种群数量尚处正常和稳定。
(2)潮间带生物资源
嵊泗海岛复杂多样的潮间带生态环境,为不同类型的潮间带生物的栖息、繁殖、生长、发育提供了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潮间带生物资源。经济价值较高的以贝类和藻类为主,贝类主要有毛蚶、牡蛎、青蛤、泥螺、贻贝、小刀蛏、荔枝螺、玉螺、马蹄螺、彩虹明樱蛤、管角螺、菲律宾蛤仔等;藻类主要有羊栖菜、浒苔、鼠尾藻、裙带菜、石花菜、紫菜等。由于潮间带生物多缺乏快速躲避的能力,退潮时容易成为人类或其它动物捕食的对象。一些重要经济种类由于掠夺式的采集,资源量有较大下降。但由于嵊泗海域的潮间带生物多是高温低盐的广布种,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只要加强保护,增加资源量是有潜力的。因此,开展人工增殖和养殖,是今后潮间带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所在。
第三章&&&&社会经济现状和基础设施
3.1社会经济现状
全县现辖菜园镇、嵊山镇、洋山镇3镇五龙乡、黄龙乡、枸杞乡、花鸟乡4乡。2002年底总户数为29159户,&&总人口为833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912人,约占总人口的70%,其中渔业人口48223人。渔业劳动力15209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7.87亿元,海水养殖面积870多公顷(13050亩),产量26868吨,占渔业总产量的11.37%,全县渔农民人均纯收入4693元。2003年全县养殖面积达970公顷(14550亩),实现养殖产量4.04万吨,海水养殖产量已占到全县渔业总产量的17%,实现养殖产值6892万元。
3.2基础设施
“八五”以后,嵊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轮拉近岛陆距离,滚装船连接大陆车道,海上交通便捷;海岛电网形成体系,并已与华东电网并网发电,能源供应充足;通信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文化教育事业繁荣,服务设施配套,社会文明安定,是一块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1)交通方面
目前嵊泗县已有泗礁至上海、定海、宁波的客货航线,共有客轮10多艘(包括2艘车客渡)。货运航线南到海南岛,北到丹东,并开辟了日本、香港等地的国际货运航线。县内岛际交通全部开通,泗礁本岛公路主干道基本实现白色化。
嵊泗海域位于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扼长江出海口之要冲,为我国南北海运、国际航运和江海联运的枢纽。海域水深在10至60米之间,10万吨至35万吨级重载船舶可自由进出,是我国建设东方大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嵊泗中心渔港防浪堤的建成,绿华减载港的正常运营和全国最大的宝钢马迹山25万吨(兼顾30万吨)级矿石深水中转港工程在嵊建成,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进一步展示了嵊泗港口开发的广阔前景。
&&&&&&&&(2)通讯方面
  全县已开通18000门程控电话,900M移动电话和数字移动电话,嵊泗县至上海的通讯出路为1920路数字微波线路,通讯能力同沿海开放城市一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供水方面
  全县总蓄水容量1667万立方米,菜园、嵊山、大洋、马关等主要城镇已建成自来水供水网络,日供水能力达1万吨,嵊山镇已建成日产500吨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站,泗礁已建成日产2500吨海水淡化站。大陆引水工程正在开发。
(4)供电方面
  全县共有500千瓦以上发电厂三座,总装机容量16274千瓦,初步联成泗礁、嵊山、大洋三块区域电网,并通过海底电缆联网,全县年总发电量4129万度,发电能力基本满足目前全县生产、生活需要。另外,为马迹山港配套的投资2.08亿元的大陆向嵊泗供电项目已完成。
第四章&&&&养殖现状与前景展望
4.1水产养殖生产基本情况
水产养殖是嵊泗县渔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嵊泗县的浅海养殖发展迅速,2000年后,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的开发进一步拓展了浅海养殖业的空间。目前逐步形成了贝、鱼、藻、蟹多品种养殖的良好局面。通过2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县上下对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各级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迅猛,为以后20年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嵊泗贻贝养殖全国闻名,贻贝养殖产量占全县养殖产量的95%以上,形成了苗种生产、海区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配送完整的产业链。
(1)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度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14569亩,海水养殖产量达到40374吨,海水养殖产量已占到全县渔业总产量的17%。主要养殖区域分布在枸杞、嵊山、花鸟、菜园四个乡镇。形成了以浅海延绳式贝类养殖为主,深水网箱鱼类养殖、岛礁增殖、人工鱼礁、陆基工厂化养殖等为辅的多种养殖方式。养殖品种以贻贝为主,产业化程度最高,产量占全县养殖总产量的95%以上,还有梭子蟹、小刀蛏、彩虹明樱蛤、大黄鱼、黑鲷、鲈鱼等10多个品种。有海水育苗厂3家,可进行各种贝、鱼、虾、蟹、藻类的苗种生产。休闲型人工鱼礁一处,结合垂钓、旅游为一体的海上休闲娱乐活动。有工厂化养殖厂一家,总水体1200立方米。随着嵊泗贻贝养殖优势产业带建设工程的全面开展,养殖规模的发展可以预期。表4.1显示了1986年到2003年18年间的养殖发展变化。
表4.1&&&&&&&&&&&&&&&&&&&&&&&&&&&&&&&&&&&&&&&&&&&&&&&&&&&&&&&&&&&&&&&&&&&&&&&&&&嵊泗县养殖品种面积()&&&&&&&&&&&&&&&&&&&&&&&&&&&&&&&&&&&&&&&&&&&&&&&&&&&&&&&&&&&&&&&&&&&&单位:亩
年份 总面积 分品种面积 产量(吨) 产值 劳动力
贻贝 扇贝 对虾 海带 羊栖菜 鱼类 蟹类 其他 深水网箱 总产量 其中贻贝
906 584 231
961 440 163
66 212 139
85 275 223
757(81只)
(2)养殖技术和方式不断创新
一是从比较单一的模式和格局向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层次推进,&&人工鱼礁、深水网箱养殖和绿华高科技生态园区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工厂化养殖、岛礁养殖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二是从粗放型养殖逐步转向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同时开始实施养殖产品的名牌战略。三是致力于养殖技术的创新,以科研院所为龙头,以各地养殖基地为试点,抓试验、抓示范、抓推广,促进了全县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提高。
(3)养殖品种不断增加
1986年前,全县水产养殖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以贻贝为主,以后逐步发展了扇贝、羊栖菜、梭子蟹、鲍鱼、海水鱼类养殖,目前养殖品种已经达到10多种,包括深水网箱养殖的鱼类4-5种。随着嵊泗县人工鱼礁建设和岛礁增养殖的发展,养殖品种将会大大增加,特别是海珍品的开发将会有大的突破。
(4)养殖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色养殖基地取得进展
2000年以来,全县各地抓机遇,加快了养殖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并逐步调整了养殖规划布局,不断推进水产养殖向特色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贻贝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绿华高科技深水网箱生态养殖园区,推进了养殖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
(5)养殖经营体制不断深化
根据加快养殖业的需要,经过试验和探索,全县推广了扩大承包规模、延长承包时间的举措。同时,各地从实际出发试行了养殖股份制,促进养殖资源的优化配置,养殖经营体制上有较大创新。
(6)养殖自然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发展条件较好。
全县可开发养殖的浅海广阔,随着科技的进步,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投入,原来10米内才进行养殖的海域,现在20米以上已开发。全县气候和水质条件适宜于多种生物栖息生长,海区拥有游泳生物达328种,潮间带生物325种。
4.2当前水产养殖发展中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1)养殖观念陈旧,养民素质偏低。全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氛围已经形成,但仍有部分干部群众对养殖业抱怀疑态度,对县内引进的养殖新项目持消极观望态度,特别是一些渔区渔民老大把致富的愿望依旧寄托在海洋捕捞上,养一年不如捕一网的思想根深蒂固,真心实意弃捕从养的仍为数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此外,目前全县养民年龄偏大,对高新养殖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致使当前全县养民整体科技素质仍旧偏低,影响了高新养殖技术在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及应用。&&
(2)养殖结构和品种单一,不尽合理。目前虽然已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水产品和优势产业带布局。但是长期以来,贻贝养殖一直是嵊泗县的当家产品,近年来,随着加工的突破,新市场的成功开发和其他一些客观原因,贻贝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也应该看到,在进一步发展贻贝养殖的同时,需要优化品种结构,一是增加厚壳贻贝的养殖比重;二是要积极稳妥发展适合嵊泗的海珍品养殖,提高养殖产品档次和效益。
(3)养殖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县不少地方仍存在着养殖生产设施不配套,生产条件亟待改善的问题。部分养殖苗种的育苗设施落后,水产品精深加工设施薄弱、欠缺,深水网箱还没经历大风大浪的实际考验,滞流防浪堤设施建设跟不上深水网箱养殖实际发展等原因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
(4)科技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病害防治网络不够健全。新品种养殖试验开发研究还十分薄弱,影响养殖生产发展的后劲。海珍品苗种开发不足成为制约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全县病害预警能力急需加强。
(5)养殖产品流通渠道不畅。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的不断更新,使得全县水产养殖品产量成倍增加,但因目前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加上交通不便、养殖成本高等因素,时有出现养成品滞销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养殖户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
4.3当前水产养殖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策略
展望新世纪初的渔业形势,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基础,都非常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是嵊泗县渔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是建设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海水增养殖业要在养殖产量、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效益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要稳步发展浅海贻贝养殖,积极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在岛礁增殖和海珍品养殖上有新的突破,重点建设好人工鱼礁并开展增殖放流,实现海域的综合立体利用。今后十年全县应在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不断增加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技术有新的突破,养殖质量和效益有显著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嵊泗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全县水产养殖业发展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实施生态渔业产业化工程。通过在嵊泗海域设立海洋特别保护区,对保护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促进嵊泗海域生态和资源的恢复。要建设二个示范园区,即绿华高科技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和石柱工厂化观光养殖示范园区。要启动三个基地,一是贻贝产业基地,通过改革养殖方式,改良养殖品种,扩大养殖面积,突破加工技术,拓展销售市场,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贻贝生产基地;二是高标准围塘养殖基地;三是增殖放流基地,结合嵊泗海域辽阔、天然岛礁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人工鱼礁建设,开展苗种放流,发展增殖渔业,并要争取列为国家或省级增殖放流基地。要抓好三个项目,一是环保型饲料合作开发项目;二是深水网箱及其配套设备开发项目,抓好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三是水产种子种苗中心项目。
(2)着力培养养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养殖龙头企业是发展养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重点要在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贻贝生产加工、销售、苗种生产、水产品精深加工及贸易等领域培养龙头企业。
&&&&&&(3)拓展市场。要通过有形市场拓展、无形市场建设、营销网络组织等多种举措,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我县养殖品种在大中城市及国外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着力培植一批养殖购销大户,形成多渠道、少环节、信息灵、效益高的养殖产品流通体系。
&&&&&&(4)依靠科技、振兴养殖。适应新养殖科技革命形势,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实行养殖业教、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提高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要加强科研攻关,引进海水养殖新技术、新产品。要建立养殖开发基金,用于扶持养殖业发展。
&&&&&&(5)深化体制改革,实现机制创新。重点培植养殖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养殖产业化。以公司+基地+养民的模式,提高养殖组织化程度,带动养民增效增收。实施海水养殖定权发证制度,鼓励养殖水域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依法进行有偿转包、转让、租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第五章&&&&养殖布局规划总体构想和规划目标
5.1总体构想
5.1.1指导思想
以贯彻执行新《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地方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方针政策为契机,以加强对养殖业的有效管理和保障养殖者的合法权益为宗旨,根据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计划,结合考虑全面实施嵊泗县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养殖水域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需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对可养殖水域进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为合理开发利用嵊泗县养殖水域资源,提高养殖水域利用率,有效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加快完善和推进养殖管理制度,促进嵊泗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1.2基本原则
嵊泗县养殖布局规划,应依据舟山市和嵊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当地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与现状特点,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综合规划。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
养殖布局规划应以本区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开发利用现状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将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即资源环境的适宜性放在首位。它决定特定的海域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可宜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兼顾本区域的社会发展条件和社会需求等社会属性条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需要以及各行业平衡有序的发展,对各海区进行布局规划,以实现不同海域效益最佳化。
2、四效益相统一
&&&&&&&&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资源,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如果这种改变超过了自然及环境容量和资源的再生能力,不仅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且会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甚至出现负效益。因此,进行养殖规划时,必须考虑不同海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根据“四效益”相统一,使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统筹兼顾和重点突出相结合
海洋是完整的自然综合体,其资源都是有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在进行养殖布局规划时,尽可能实现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一致性,既要兼顾社会需求,照顾各行业的平衡发展,又要重点突出,从整体上带动各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4、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
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和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养殖布局规划的基本准则。养殖布局规划要立足于当前和未来的科学技术与经济能力可能实现的水平上,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方和各行业对海域开发利用的意见,与现有规划相协调,注意保持开发利用的连续性。
5、超前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特征及资源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养殖布局规划中,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引入本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预先考虑到为将来引进高层次的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同时考虑到海洋资源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5.2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编制和实施,明确嵊泗县养殖水域功能区域范围;结合当前渔业结构调整现状,切实保障养殖渔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所需的养殖水域,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合理控制养殖规模、密度,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合理调整和规划现有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全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5.2.1规划设想
充分利用和发挥嵊泗县的水产养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不断增加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和技术有新的突破,养殖质量和效益有显著提高。
5.2.2发展重点
根据规划总体思路和目标,联系嵊泗县的实际,确定发展水产养殖的重点是:(1)稳步发展浅海贝类养殖;(2)积极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鱼类养殖;(3)深化休闲型人工鱼礁与垂钓相结合的海洋旅游;(4)发展岛礁增养殖的同时积极开发海珍品养殖。(5)有条件的发展陆上工厂化养殖。
5.2.3优势水产品发展规划和开发方向
近年来,贻贝、梭子蟹、大黄鱼等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全县范围内取得迅猛的发展。嵊泗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珍品养殖历史悠久,鲍鱼、洋栖菜、小刀蛏、厚壳贻贝等均是传统的养殖品种,根据嵊泗县养殖的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确定上述贻贝、梭子蟹、大黄鱼三个养殖品种和海珍品为嵊泗县水产养殖优势水产品。
2003年全县贻贝产量为39800吨,产值6500多万,占全县养殖产量的95%,占全县水产品的16%以上,贻贝养殖是嵊泗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1986年后,贻贝养殖在嵊泗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仍在稳步发展之中,目前,贻贝是全县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相对较完整的养殖品种。主要做好贻贝产业带建设工作,拓宽销售网络,开发附加值高的加工产品。
(2)梭子蟹
梭子蟹养殖是舟山的特色养殖品种,在全国无论是养殖规模、品种质量、经济价值都独占鳌头,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正常年份其投入产出比可达1:1.5-2,嵊泗县嵊山镇是最早开展梭子蟹暂养并大量出口日本的地方,也是舟山市从事水产养殖的渔农民希望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首选品种。今后梭子蟹养殖要在发展围塘养殖的同时逐步转向浅海养殖,要大力推广浅海网箱养殖。放养的梭子蟹苗种也要在充分利用自然种苗的现状下逐步做到基本上采用人工培育的种苗,以保护梭子蟹自然资源。随着梭子蟹全人工育苗生产规模的不断增大,到适当的时候还要进行有计划的自然海区梭子蟹种苗增殖放流。
(3)大黄鱼
近几年,由于大黄鱼种质退化、养殖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商品鱼质量差的事实已经严重影响了养殖经济效益和养殖渔民的积极性。嵊泗县要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海域环境优势、抗风浪深水网箱的设施优势,同时利用舟山岱衢族大黄鱼的种质优势,大力发展大黄鱼抗风浪深水网箱。通过进一步提高大黄鱼种质和养殖技术,生产出大量优质大黄鱼成品,形成嵊泗大黄鱼的独特品质和特色品牌,通过规模化开发、规范化管理,最终形成履盖全县的大黄鱼养殖基地或生态养殖园区。
(4)海珍品
海珍品在嵊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嵊泗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珍品养殖历史悠久,鲍鱼、洋栖菜、小刀蛏、厚壳贻贝等均是传统的养殖品种,鲍鱼曾一度成为嵊泗主要开发的品种。随着市场需求的大增,岛礁养殖悄然兴起,海珍品养殖前景非常美好。
第六章&&&&养殖布局规划分区综述
嵊泗具有岛屿众多而面积较小的特点,全县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56.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9.2%,岛屿面积仅67.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8%,海域辽阔,海岸线较长,既有清水区又有混水区,适合多种生物生长。&&&&&&&&
岛屿以丘陵为主,少平地,缺淡水水源,人工修建的水库均用于生活和工业用水,因此没有淡水养殖的水域。由于海岛地理特征原因,嵊泗县目前没有一定规模的围塘养殖区,近期规划开发仅有一块马关高标准围塘养殖基地3000亩,该地域中、远期将作土地开发用途,因此不再将其纳入本规划。全县滩涂总面积5856亩,2003年前,列为滩涂养殖区的有三块,可养殖的滩涂面积1644亩。一块为徐公岛西滩涂养殖区,面积40亩,另一块为大洋外三塘滩涂养殖区,面积404亩,还有一块为泗礁青沙岙滩涂贝类养殖海域1200亩。2003年新加坡奥德曼房产资源有限公司开发徐公岛整体旅游项目,徐公岛西滩涂养殖区已作为土地开发。随着大洋山深水良港的有序开发,大洋外三塘滩涂养殖区已被规划用于大洋山深水良港的配套用地。泗礁青沙岙滩涂贝类养殖海域1200亩,也作为土地开发储备。因此,原滩涂养殖区不再纳入本养殖布局规划。
根据嵊泗县海域自然资源、养殖现状,结合嵊泗县海洋功能区划和产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嵊泗县养殖布局规划分5个区,即(1)以嵊山、枸杞为主的浅海贝类养殖规划区;(2)以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为主的绿华高科技生态养殖示范园区;(3)以位于马鞍列岛求子山周围海域及黄礁以南海域的嵊泗县人工鱼礁建设一期工程为主的人工鱼礁结合垂钓、海洋旅游的休闲渔业规划区;(4)以花鸟、黄龙岛礁增养殖为主的海珍品增养殖规划区。(5)嵊泗石柱工厂化观光养殖示范园区。
6.1浅海贝类养殖规划区
嵊泗县浅海海区有长江、钱塘江等径流注入,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具有发展海水养殖的良好条件。全县浅海总面积2760000亩,&&2003年养殖面积为14569亩,其中浅海养殖面积12825亩,产量40374吨,品种为贻贝、羊栖菜、鱼类、蟹类等,其中贻贝养殖面积10848亩,产量39800吨。
传统的浅海养殖区指水深范围在10米以内,波浪流速相对较小,海区饵料生物丰富,附近无大的污染源,水质优于三类的近岸浅海,适宜于海水养殖的近岸海域。近几年,由于科技的进步,深水网箱养殖得以实际应用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养殖方式要求水深10米以上甚至超过20米,与传统的浅海养殖区的规划标准不相一致,但仍属于浅海养殖的范畴,因此,本次规划对水深范围不作特别限制,适宜延绳式养殖,普通网箱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以及其他养殖方式的近岸海域规划为浅海养殖区。
嵊泗县浅海贝类养殖规划区主要集中在嵊山、枸杞、花鸟、菜园、五龙和黄龙6个乡镇,规划养殖总面积47000亩(海域使用面积36920亩),其中已养面积12020亩,规划养殖面积36210亩。其中:
⑴嵊山:规划养殖面积23630亩(海域使用面积13550亩,已养殖面积3300亩,规划开发面积20330亩。
⑵枸杞:规划养殖面积14990亩(与海域使用面积一致),现养殖面积5860亩,规划开发9130亩。
⑶花鸟:规划养殖面积4400亩,已养殖面积1300亩,规划开发面积3100亩。
⑷菜园:规划养殖面积1000亩,菜园镇现养面积1230亩,规划开发面积1000亩。
⑸五龙:规划养殖面积2130亩,已养殖面积200亩,规划开发面积1930亩。
⑹黄龙:规划养殖面积850亩,已养殖面积130亩,规划开发面积720亩。
6.1.1嵊山镇浅海养殖规划
规划养殖面积28630亩(海域使用面积13550亩,注:按传统计算养殖面积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际海域面积有一定的差异),现养殖面积3300亩,规划开发面积25330亩。其中:蟹钳门滞流堤工程实施后,开发5000亩,中期规划开发黄礁东北海域10000亩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远期建设嵊山南港满嘴头至大宫山之间的防波堤,建成后可养面积10000亩。详见表6.1.1-1和表6.1.1-2,图6.1.1-1和图6.1.1-2(注绿色表示现养面积,蓝色表示规划养殖面积,下同)。
&&&&&&&&&&表6.1.1-1&&&&&&&&&&&&&&&&&&嵊山镇浅海养殖规划(嵊山岛部分)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养殖面积(亩) 海域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A1 大玉湾海域 N30°42′17″&&E122°48′56″ 00   其中贻贝自然附苗1000亩
N30°42′32″&&E122°49′28″
N30°42′58″&&E122°49′17″
N30°42′46″&&E122°48′45″
A2 万金山西面海域 N30°43′05″&&E122°48′07″ 50 80
N30°43′12″&&E122°48′12″
N30°43′17″&&E122°48′05″
N30°43′21″&&E122°48′00″
A3 西洋湾海域 N30°43′47″&&E122°48′19″ 80 240   80
N30°43′59″&&E122°48′35″
N30°43′05″&&E122°48′20″
N30°43′51″&&E122°48′13″
A4 后头湾海域 N30°43′51″&&E122°49′13″ 300 340 50 250
其中鲍鱼50亩,近期规划250亩
N30°44′03″&&E122°49′17″
N30°44′05″&&E122°48′52″
N30°43′55″&&E122°48′50″
A14 南港区满嘴头至大宫山海域 N30°42′13″&&E122°49′33″
  5000 中远期规划
N30°42′32″&&E122°48′51″
N30°42′16″&&E122°47′49″
N30°41′52″&&E122°47′55″
合计     00 5330  
&&&&&&&&&&表6.1.1-2&&&&&&&&&&&&&&&&&&嵊山镇浅海养殖规划(壁下山部分)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养殖面积(亩) 海域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A5 黄礁南面海域 N30°45′50″&&E122°44′28″ 100 370 100    
N30°46′00″&&E122°44′45″
N30°46′05″&&E122°44′13″
N30°45′55″&&E122°44′10″
A6 南岙湾海域 N30°46′33″&&E122°47′04″ 60 100 60    
N30°46′37″&&E122°47′13″
N30°46′47″&&E122°47′10″
N30°46′39″&&E122°47′02″
A7 壁下南嘴头海域 N30°46′33″&&E122°46′59″ 110 80 110    
N30°46′34″&&E122°47′02″
N30°46′54″&&E122°46′56″
N30°46′55″&&E122°46′53″
A8 菜其门海域 N30°46′51″&&E122°46′49″ 50 80 50    
N30°46′54″&&E122°46′53″
N30°46′55″&&E122°46′40″
N30°46′46″&&E122°46′37″
A9 安基南岙海域 N30°46′57″&&E122°46′51″ 80 160 80    
N30°47′02″&&E122°46′37″
N30°47′09″&&E122°46′46″
N30°47′08″&&E122°46′56″
A10 庄海西南海域 N30°48′35″&&E122°44′50″ 100 170 100    
N30°48′27″&&E122°45′6″
N30°48′23″&&E122°44′59″
N30°48′31″&&E122°44′42″
A11 张其山西南海域 N30°47′15″&&E122°43′05″ 100 170 100    
N30°47′22″&&E122°43′11″
N30°47′35″&&E122°42′59″
N30°47′28″&&E122°42′55″
A12 蟹钳门海域 N30°46′56″&&E122°46′29″
  5000 中期规划,
蟹钳门滞流堤工程,&&
N30°47′34″&&E122°46′12″
N30°47′36″&&E122°46′01″
N30°47′14″&&E122°45′17″
N30°46′48″&&E122°45′43″
A13 黄礁东北海域 N30°45′54″&&E122°46′19″
  10000 中期规划,深水网箱养殖基地
N30°46′21″&&E122°46′35″
N30°47′03″&&E122°45′02″
N30°46′17″&&E122°44′35″
合计    
600 15000  
6.1.2枸杞乡浅海养殖规划
规划养殖面积14990亩(与海域使用面积一致),现养殖面积5860亩,规划开发9130亩。详见表6.1.2,图6.1.2。
&&&&&&&&表6.1.2&&&&&&&&&&&&&&&&&&&&&&&&&&&&&&&&&&枸杞乡浅海养殖规划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可养面积(亩) 海域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B-1 石浦门口海域 N30°42′35″E122°46′58″&& 70 1010  
N30°43′03″E122°47′39″
N30°42′10″E122°47′54″&&
N30°42′6″E122°47′12″
B-2 育苗场南海域 N30°41′33″E122°47′40″&&
N30°41′26″E122°46′38″
N30°41′39″E122°46′38″&&
N30°41′53″E122°47′14″
B-3 枸杞村门口海域 N30°41′32″E122°46′20″&& 40 1760  
N30°42′06″E122°46′11″
N30°42′11″E122°46′28″&&
N30°42′31″E122°45′48″
N30°42′12″E122°45′28″
N30°41′44″E122°45′20″
B-4 马鞍南
海域 N30°42′33″E122°45′06″&& 00    
N30°42′46″E122°44′13″
N30°41′44″E122°45′20″
B-5 马鞍北
海域 N30°43′02″E122°44′6″&& 00 5270  
N30°42′49″E122°44′56″
N30°43′20″E122°45′34″&&
N30°43′54″E122°46′30″
N30°44′08″E122°46′58″
N30°44′26″E122°45′59″
合计    
6.1.3花鸟乡浅海养殖规划
规划养殖养殖面积4400亩(与海域使用面积一致),现养殖面积1300亩,规划开发3100亩。详见表6.1.3,参考附图。
表6.1.3&&&&&&&&&&&&&&&&&&&&&&&&&&&&&&&&&&&&&&&&花鸟乡浅海养殖规划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可养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C-1 南岙泗洲塘
--三礁 N30°42′17〞E122°48′56〞 150 150
N30°42′32〞E122°49′28〞
N30°42′58〞E122°49′17〞
N30°42′46〞E122°48′45〞
C-2 南岙龙舌嘴
--长礁嘴 N30°43′05〞E122°48′07〞 600 600
N30°43′12〞E122°48′12〞
N30°43′17〞E122°48′05〞
N30°43′21〞E122°48′00〞
C-3 鼻头坑
--长礁嘴 N30°43′47〞E122°48′19〞 100 100
N30°43′59〞E122°48′35〞
N30°43′05〞E122°48′20〞
N30°43′51〞E122°48′13〞
C-4 刀奇龙
--稻棚嘴头 N30°43′51〞E122°49′13〞 900
N30°44′03〞E122°49′17〞
N30°44′05〞E122°48′52〞
N30°43′55〞E122°48′50〞
C-5 稻棚礁
--龙叶湾 N30°43′51〞E122°49′13〞 400
N30°44′03〞E122°49′17〞
N30°44′05〞E122°48′52〞
N30°43′55〞E122°48′50〞
C-6 猢狲礁
--清石子坑 N30°45′50〞E122°44′28〞 850
N30°46′00〞E122°44′45〞
N30°46′05〞E122°44′13〞
N30°45′55〞E122°44′10〞
C-7 狗头颈
--洋船湾 N30°46′33〞E122°47′04〞 650
N30°46′37〞E122°47′13〞
N30°46′47〞E122°47′10〞
N30°46′39〞E122°47′02〞
C-8 狗头颈
--仙子洋 N30°46′33〞E122°46′59〞 450 450
N30°46′34〞E122°47′02〞
N30°46′54〞E122°46′56〞
N30°46′55〞E122°46′53〞
C-9 彩旗山以西 N30°46′33〞E122°46′59〞 300
300 网箱养殖
N30°46′34〞E122°47′02〞
N30°46′54〞E122°46′56〞
N30°46′55〞E122°46′53〞
6.1.4菜园镇浅海养殖规划
菜园镇现养面积1000亩,可养海域有两块,中心渔港外梭子蟹养殖海域1000亩和小关岙梭子蟹、海蛰养殖海域3000亩,共4000亩。由于马迹山港口开发需要,小关岙养殖海域近期规划高标准围塘养殖,中远期将作为土地储备和开发。因此本规划浅海养殖面积只有中心渔港外梭子蟹养殖海域1000亩。详见表6.1.4,参考附图。
表6.1.4&&&&&&&&&&&&&&&&&&&&&&&&&&&&&&&&&&&&&&菜园镇浅海养殖规划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可养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D-1 中心渔港外
养殖海域 N30°44′55″E122°27′49″ 0 梭子蟹
N30°44′54″E122°28′09″
N30°44′23″E122°28′05″
N30°44′22″E122°27′40″
N30°44′45″E122°27′40″
D-2 小关岙
梭子蟹、海蛰养殖海域 N30°41′55″E122°26′01″
N30°41′43″E122°26′46″
N30°40′39″E122°25′43″
N30°40′52″E122°25′28″
6.1.5五龙乡浅海养殖规划
五龙乡共有可养海域5块,分别为老鼠山海域、会城岙海域、北朝阳养殖海域、边礁黄沙岙海域、大悲山海域,总可养面积2140亩(与使用海域面积一致),现养殖面积200亩,规划开发1930亩。详见表6.1.5,参考附图。
表6.1.5&&&&&&&&&&&&&&&&&&&&&&&&&&&&&&&&&&&&&&五龙乡浅海养殖规划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可养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E-1 老鼠山
养殖海域 N30°42′57″&&E122°30′03″ 180
N30°42′56″&&E122°29′55″
N30°43′14″&&E122°29′53″
N30°43′19″&&E122°30′06″
E-2 会城岙
养殖海域 N30°43′18″&&E122°30′38″ 40
N30°43′16″&&E122°30′45″
N30°43′08″&&E122°30′43″
N30°43′09″&&E122°30′38″
E-3 北朝阳
养殖海域 N30°43′14″&&E122°31′57″ &&&&780
N30°43′06″&&E122°31′30″
N30°42′59″&&E122°31′24″
N30°42′41″&&E122°31′30″
N30°42′34″&&E122°31′50″
N30°42′30″&&E122°32′12″
N30°43′06″&&E122°32′42″
养殖海域 N30°41′58″&&E122°31′42″ 600 100 500
N30°42′14″&&E122°31′05″
N30°42′02″&&E122°30′59″
N30°41′59″&&E122°30′36″
E-5 大悲山
海域 N30°41′59″&&E122°29′59″ 530 100 430
N30°41′55″&&E122°29′17″
N30°42′21″&&E122°29′41″
N30°42′25″&&E122°29′53″
6.1.6黄龙乡浅海养殖规划
黄龙乡浅海养殖850亩,现养殖面积130亩,规划开发620亩(与使用海域面积一致)。详见表6.1.6,参考附图。
表6.1.6&&&&&&&&&&&&&&&&&&&&&&&&&&&&&&&&&&&&&&黄龙乡浅海养殖规划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可养面积
(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F-1 南港村
泥王坑至老鼠山边 N30°39′27″E122°34′02〞 50 50
N30°39′27〞E122°34′24〞
N30°39′19〞E122°34′24〞
N30°39′21〞E122°34′03〞
F-2 东嘴头村
小梅子 N30°40′25〞E122°34′05〞 200 80 120
N30°40′15〞E122°34′22〞
N30°40′06〞E122°34′16〞
N30°40′17〞E122°34′01〞
F-3 大岙村
小黄龙乡 N30°40′16〞E122°32′17〞 200
N30°40′16〞E122°32′30〞
N30°40′01〞E122°32′30〞
N30°39′59〞E122°32′19〞
F-4 峙岙村亮台至峙岙嘴头 N30°40′53〞E122°32′59〞 400
N30°40′32〞E122°32′59〞
N30°40′34〞E122°32′42〞
N30°40′52〞E122°32′43〞
850 130 720
6.2绿华高科技生态养殖示范园区
绿华深水网箱养殖区目前已被省科技厅命名为高科技养殖示范园区。园区包括绿华南、北二块海域,规划养殖面积6000亩。水下地形平缓,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绿华海域水质良好,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标准,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曾是我国海洋渔业产量最高的海域之一,每年冬季渔汛期都有大量经济鱼类洄游经过,形成重要渔场。随着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小型低值鱼虾类获得了充分的繁衍与生长,为今后鱼类养殖提供了丰富的自然饵料基础。
绿华园区受绿华岛、柱住山、东库山、鳗头山包围,形成半开放状,减少了大风对养殖海区的影响,并且经多年统计,是嵊泗县东部地区受台风影响最小的海域,而且也是嵊泗发展深水网箱所能利用的最佳港湾。
园区规划为以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为主,浅海筏式养殖为辅的高科技生态养殖园区。园区实行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养殖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将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结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公司+基地+养殖户的组织模式,引导分散的养殖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方式,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综合开发鱼、贝、藻养殖,严格执行无公害基地标准,使园区成为生态型、立体化的高科技养殖示范园区。
园区内贻贝养殖始于1990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03年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主要集中在西绿华南面海域沿岸线旁边及绿华大桥北面海域。
深水网箱养殖于2001年引进试养,目前共放养深水网箱81只,其中3000-飞碟型网箱3只,48m周长圆柱型网箱76只,8m×8m××8m全金属日本网箱2只,现使用海域800亩,主要养殖品种为大黄鱼、鲈鱼、真鲷、黑鲷。
详见表6.2.1和图6.2.1。
&&&&&&&&&&&&表6.2.1&&&&&&绿华高科技生态养殖园区布局规划
编号 名称 规划海区位置 可养面积(亩) 规划面积 备注
已开发 规划开发
G-1 西绿华深水网箱养殖海域 N30°49′04″&&E122°37′3.9″&&
深水网箱养殖
N30°48′24″&&E122°37′04″
N30°48′24.5″E122°36′20″&&
N30°49′4.1″E122°36′07″
G-2 东绿华南面贝类养殖海域 N30°49′42″E122°38′16″&& 0 浅海筏式养殖
N30°49′24″E122°38′22″
N30°49′31″E122°37′36″&&
N30°49′44″E122°38′02″
G-3 东绿华北面贝类养殖海域 N30°49′42″E122°38′16″&& 600 0 600 浅海筏式养殖
N30°49′24″E122°38′22″
N30°49′31″E122°37′36″&&
N30°49′44″E122°38′02″
合计   00  
6.3人工鱼礁休闲渔业规划区
嵊泗县地处浙江东北部海区,位于长江出口处,是浙江北部外侧的岛屿群,这里是长江径流、江浙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东、黄海水团的交汇区,成为自然条件绝佳的优良渔场。嵊泗列岛背靠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其特有的区位优势。这里不仅是上海市民节假日休闲的好场所,也是上海鲜活海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同时,上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也为嵊泗海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嵊泗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是我国海洋渔业产量最高海域之一,每年冬季渔汛期都有大量经济鱼类洄游经过,形成重要渔场。这里曾是大小黄鱼、带鱼、墨鱼四大经济鱼类的主要渔场之一,同时还出产石斑鱼、真鲷、褐昌鲉等名贵鱼类。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衰退,小型低值鱼虾类获得了充分的繁殖与生长,可为今后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提供优良的饵料基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勤劳的嵊泗人民正把嵊泗列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海岛新城。水路、公路、宾馆餐饮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进一步促进了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渔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不断兴起,为休闲游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每年来嵊泗旅游的游客达到了45万人次,旅游市场的前景相当广阔。
人工鱼礁休闲渔业规划区是以位于马鞍列岛求子山周围海域及黄礁以南海域的嵊泗县人工鱼礁建设一期工程为依托,结合海钓、海洋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规划区。
人工鱼礁礁址位于马鞍列岛东库山、求子山周围海域及黄礁以南海域,分别称为A、B两区(见图6.3.1)。两区主要角点的位置见表6.3.1和表6.3.2。
表6.3.1&&&&A区礁址各角点位置
角点 a b c d
经度(E) 122°39′24″ 122°40′34″ 122°39′24″ 122°40′34″
纬度(N) 30°48′16″ 30°48′16″ 30°47′10″ 30°47′10″
表6.3.2&&&&B区礁址各角点位置
角点 e f g h
经度(E) 122°43′50″ 122°44′30″ 122°43′50″ 122°44′30″
纬度(N) 30°45′46″ 30°45′46″ 30°45′4″ 30°45′4″
A&&区:礁址位于东库山、求子山、柱住山周围海域(见图6.3.1),共投放单位鱼礁15座,单位鱼礁间距为500米左右,礁体体积58810空方,礁区面积330公顷(4950亩)。
B&&区:礁址位于黄礁以南海域(见图6.3.1),共投放单位鱼礁10座,单位鱼礁间距也为500米左右,礁体体积39190空方,礁区面积140公顷(2100亩)。
人工鱼礁休闲渔业规划区将建设一定规模的配套设施,在人工鱼礁区内开展人工鱼礁相关科研、人工增殖放流、游钓休闲及生产活动,促进嵊泗休闲渔业的发展,达到丰富旅游项目和增加旅游收入,广开渔区转产转业门路,扩大渔民就业面,缓解海洋资源保护和开发矛盾的目的,使资源保护与开发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者统一。
图6.3.1&&人工鱼礁投放海域位置图
6.4岛礁增养殖和海珍品养殖规划区
嵊泗县辖区内大潮平均高潮位以上面积大于或等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共404个,有明暗礁1667个。岛礁增养殖区指潮间带适合贝类、藻类、虾蟹类等栖息、生长的岛礁区,嵊泗县现有岛礁养殖区10个,总面积1800亩。主要集中在花鸟乡和黄龙乡,其中花鸟乡岛礁养殖区共5处,总面积1200亩;分别为(1)彩旗山及临近潮间带300亩;(2)白礁及临近潮间带200亩;(3)鸡笼山及临近潮间带200亩;(4)大青山及临近潮间带250亩;(5)蝴蝶岛及临近潮间带250亩。黄龙乡岛礁养殖区共5处,总面积600亩,分别为(1)南港村里宝礁100亩;(2)南港村里中宝礁100亩;(3)南港村里外宝礁100亩;(4)东嘴头小梅子100亩;(5)大岙村南鼎星150亩。表6.4.1显示了全县现有的岛礁养殖区概况。(各岛礁位置参考附图)。
表6.4.1&&&&&&&&&&&&&&&&&&&&嵊泗县岛礁养殖区一览表
区域编号 岛礁名称 可养面积(亩)
1 彩旗山 300
2 白礁 200
3 鸡笼山 200
4 大青山 250
5 蝴蝶山 250
6 里宝礁 100
7 中宝礁 100
8 外宝礁 150
9 小梅子 100
10 南鼎星 150
岛礁养殖就其本质来讲不算人工养殖,只是自然养护和合理采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人们对海产品的质量要求亦日益增强,不仅要吃活海鲜,而且更喜欢吃优质海鲜,海珍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高档的海产品消费更是从养殖转向天然野生,目前从自然海区捕获的天然优质海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过去一些不起眼的螺类、双壳贝类、海藻类现在成了酒店的佳肴。
岛礁增养殖和海珍品养殖规划区以自然养护和合理采捕为基础,积极开展海珍品增养殖,如鲍鱼,厚壳贻贝、羊栖菜、裙带菜等。须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严格控制采捕强度,维护生态平衡,使岛礁养殖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6.5嵊泗石柱工厂化观光养殖示范园区
陆基工厂化养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工厂化养殖是指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和现代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系统中高密度养殖(包括育苗)优质鱼、虾、贝,并对全过程实行半封闭或全封闭管理的一种无污染、商业性和科学化的养殖生产方式。
我国的海水工厂化养鱼,尤其是陆地的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有少数发电厂用温排水养过真鲷、牙鲆、河豚等少数鱼类,从80年代末才开始有一些地区由完全的海上捕捞作业方式开始向陆上养殖过渡,建立陆地养殖场,开始大规模养殖海水鱼,这一热潮很快在我国山东半岛的荣成市沿海出现,并迅速发展。上世纪末,我国沿海出现了海水养鱼的良好局面,南方的网箱养鱼和北方的工厂化养鱼,相互呼应,共同构成海水养鱼新产业。进入新世纪后,海水养鱼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并成为热门话题和投资热点。养殖品种也由原来的牙鲆,扩大到石鲽、大菱鲆、真鲷、鲈鱼、美国红鱼、条纹鲈、河鲀、大黄鱼等种。
嵊泗素有“海上仙山”之美誉,具有美丽的亚热带海岛风光。岛上人文景观众多,渔乡风情浓郁,四季气候宜人,是旅游观光、度假、海上运动等的理想场所。嵊泗列岛早在198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推陈出新,现代化养鱼工厂既是生产厂,又是旅游点和娱乐场,内设水族馆、观鱼池、钓鱼池、游泳池等多项功能齐全的娱乐设施,情景别致独特,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
嵊泗石柱工厂化养殖场,现有养殖水体1200立方米,主要养殖品种有鲟鱼、大黄鱼等。嵊泗石柱工厂化观光养殖示范园区的建设是养殖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升级,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嵊泗还有三家海水育苗厂,以培育贻贝、大黄鱼、海蜇为主。利用育苗室育苗后的闲置期,也可以进行了季节性暂养、越冬和工厂化养殖。
&&6.6阶段目标
根据嵊泗县水产养殖总体规划,制定近、中、远期分阶段实施目标。近期(年),在实施全县生态渔业“1234”工程(建立一个海洋特别保护区;二个示范园区,即绿华高科技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和石柱工厂化观光养殖示范园区;三个精品基地,即贻贝产业化基地、高标准围塘养殖基地和增殖放流基地;抓好四个项目即养殖休闲观光项目、环保型饲料开发项目、深水网箱及配套设备开发项目和水产种子种苗中心项目)的同时,力争到2010年止,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8.0万吨,产值6亿元、海水养殖渔户人均收入8000元。中、远期实施蟹钳门滞流堤和嵊山鳗嘴头至大宫山之间的防浪堤工程等,建设工鱼礁并开展增殖放流,实现海洋渔牧化,争取到2020年,全县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10万吨,产值8亿元、海水养殖渔户人均收入12000元。使水产养殖规模、产量、产值和效益再上新的台阶。
第七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和措施
(1)要体现规划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应
本规划经有关方面专家论证,由县人民政府颁布后进行实施,作为嵊泗县水产养殖证发放的主要依据,本规划应具有权威性和法律效应,原则上不能对本规划随意进行更改变动。在本规划具体实施及水产养殖证发放过程中,若与实际情况发生矛盾冲突时,规划内容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认可。
(2)要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过一段时间,本规划原来确定的某些功能区,肯定会发生变化。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本规划进行调整、充实、深化和完善,以使本规划更合理、更适合实际。在修改程序上,首先由规划实施部门根据功能区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修改方案报嵊泗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再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3)政策到位,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明确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在增强养殖业实体的自我投入的同时,水产养殖的一些重大基础性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仍需要争取财政给予重点扶持,以更好地引导广大经济实体共同经营。要继续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从扶持生产环节向扶持流通环节转变,向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和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倾斜。
(4)制定养殖规划,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加快制订科学的水产养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调整养殖方式、品种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水产养殖资源配置,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者高度统一。二是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经营机制,在经营体制上进一步完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使之更为科学、更加规范。三是建立养殖水域统一规划,健全养殖证发放审核制度,同时还要结合养殖技术培训,逐步实行养殖业准入制度。严格水产种苗生产执法,督促苗种生产企业不断完善育苗生产设施,规范育苗操作规程,健全各项数据及用药情况记录,确保养殖用苗的数量和质量。
(5)改善养殖环境,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养殖规模
目前嵊泗县养殖资源尚未充分开发,仍有潜在养殖资源可挖掘。主要是贝类浅海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针对浅海各港湾流急浪高,应进一步改进网箱制作工艺,加快滞流堤建设,积极开发其他浅海养殖方式。积极鼓励浅海蟹笼养殖,稳步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加大浅海养殖技术攻关,努力提高浅海养殖经济效益。科学管理岛礁增养殖并积极开发海珍品养殖。
(6)注重科技含量,造就品牌优势,提高养殖效益
一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养殖业的支撑力。努力做到“八化”:⑴养殖管理规范化;⑵养殖设施标准化;⑶养殖基地规模化;⑷苗种培育科学化;⑸养殖用药处方化;⑹养殖病害检测常规化;⑺养殖产品市场化;⑻养殖环境优美化。二是大力培植养殖龙头企业。养殖龙头企业能以其现代化管理、投入大、规模效应等优势来带动养殖产业的提升。三是积极引进推广养殖新模式、新品种。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新模式、新品种层出不穷,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养殖业的发展。要鼓励各地养殖产品品牌注册,开展绿色养殖产品认证,争创省部级养殖名牌产品,不断增强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养殖新模式、新品种的引进一定要适合本区实际,确实可行。
(7)完善养殖推广体系,健全养殖服务网络
一是健全县、乡镇、养殖场三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应配备专职科技人员,以利于养殖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成养殖生产力。用短期轮训方式,对县、乡、场养殖技术人员进行养殖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他们指导服务养民工作的能力。二要建设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加强对从养人员技术知识培训,发挥水产养殖协会的作用,着力提高养民技术素质。三要建立水产养殖疾病预防体系。抓好养殖病害防治体系的完善工作,增设测点,提供有效预防、治疗措施,进一步加强同水产科研院校技术协作,解决苗种繁育技术及病害防治等难题。四要制订各类养殖规范,大力推行养殖标准化。要根据现有不同养殖形式和养殖品种,进一步制定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和其他养殖操作规程,并组织推广和实施,为提高标准化生产、实施健康养殖奠定基础。严格执行养殖水产品用药标准,推广HACCP体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组织养殖产品品牌注册和绿色养殖产品认证,培植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品牌产品。五要建立健全产供销信息服务网络。在稳定、巩固现有营销队伍和销售窗口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批新的营销大户,同时向周边城市辐射。树立品牌意识,加大产品销售宣传力度,通过品牌效应和宣传来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份额。
(8)加强养殖水域环境保护
养殖水域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兴衰。随着全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水产养殖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条件,一是应深入开展海洋与渔业法规宣传。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使热爱海洋、珍惜海洋、保护海洋成为全民自觉行为。二是应加强渔业环境治理与保护。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沿岸工业、旅游与渔业发展的关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渔业环境监测机制,加强对陆上污染源和水域环境的跟踪监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通过控制放养密度、减少投饵量、改进投饵方式、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尽量降低养殖规划区的自身污染,改善水域渔业环境质量,为水产养殖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Copyright & 2001 - 2011 版权所有
嵊泗县贻贝行业协会
技术支持:
地址:舟山市嵊泗贻贝养殖办公室 销售电话:
5086587 您是本站第
舟山科技信息网
舟山网上技术市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钓鲫鱼饵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