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固胶水广费为私恩的翻译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124套总数:5087578套专访:2752部会员:61542位
当前位置:
&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麻城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00次
资料类型:期中/期末
文档大小:456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武汉二中、麻城一中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学校:麻城一中
命题教师:夏艳辉
审题教师:李永玲
考试时间:日下午2:30—5:00
试卷满分:150分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
无所畏惧,经常被用来描绘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勇者,似乎也需有这样的风范。孔夫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两位先哲并非先天胆怯,更非后天无知,而恰恰是超越常人的智慧,让他们多了一份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知、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敬畏的一项是(
A.不管人类多聪明,人的认知和智慧都是有限的,这说明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B.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的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
C.华盛顿将就任美国总统比作“像走向刑场的囚犯”,这说明了总统更应敬畏法律。
D.隋朝时期,吏部侍郎薛道衡游览钟山古寺开善寺时,见寺内各种金刚怒目。小和尚告诉他金刚怒目是为了降妖。这个典故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
2.下列理解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的发展, 破除了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现代化在去除迷信的同时,也相应地去除了相当多的敬畏。
B.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领导、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C.当今社会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
D.怀敬畏心,需要外在约束,更要个人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的畏惧的。
B.“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短短几字道出人生宁静淡远,睿智豁达的境界。
C.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信仰之真,就没有敬畏之心。
D.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①,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
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公卿以下咸祖都门,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山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②,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挠,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节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
【注】①不回:正直。②偃蹇:骄傲,傲慢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
B. 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
c. 未冠为阳翟丞
D.士美即斩以徇
徇:对众宣示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斩首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
过陈琳①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③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注】①陈琳,建安七子,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为袁绍效力;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③铜雀,指铜雀台,远在邺都,曹操所建。
8.结合全诗,品析颔联中“怜君”二字蕴含的意味。(5分)
9.颈联有什么艺术特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秋天静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同时触动岁暮的感伤而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想到宇宙的无穷与永恒的名句是
(2)《琵琶行》中琵琶弹到 “声渐歇”时,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白居易此时借以表现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的名句是
(3)《过秦论》中,贾谊说到秦始皇威震四海之时,在用武力统治各国消灭各路诸侯之后,用以表现秦始皇控制天下,奴役百姓的名句是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红学泰斗”周汝昌
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相关链接】
① 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锺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 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因为年轻时支持著名学者胡适的观点,并得到胡适的赏识,所以周汝昌走上了研究《红楼梦》的路。当然兄长周祜昌的指点也很重要。
B. 周汝昌研究“红楼”和“曹学”时, 崇尚实证和实录,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C. 作为中华文化学家,作为红学家,周汝昌喜欢民族风俗、民族建筑,喜好作诗和书法,因而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D.周汝昌生长于乱世,身体多病,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生活简朴不富裕,但他不以为苦,因为他有追求,有目标。
E. 《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历经50多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他也凭借众多的研究成果成为中国的“红学泰斗”。
(2)红学家梁归智用“痴人”形容周汝昌,他对红学研究的“痴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在学术研究方面上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周汝昌先生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纵观他的一生,这位大家的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麻城有龟山,武汉也有龟山。因一山大,一山小,故传说武汉龟山是麻城神龟之子,沿路爬行至江边镇守长江。虽流传较多,实乃
(2)《语文·必修三》说,《红楼梦》是一个“异数”,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高峰。我认为这个说法是
,算是对其艺术成就的精确评价。
(3)体育周比赛,我们自己班级的老师不当教练,去请别的班级甚至其他年级的老师来当场外指导,实在是
A.不刊之论
B.不情之请
C.不经之谈
D.不经之谈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将近傍晚,他穿得暖暖和和的,到柯瓦连科家里去了。
B. 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C. 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
D.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①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
②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
③当然,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
④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
⑤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
⑥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
A. ②⑤④⑥①③
B.④②⑤①③⑥
C. ④①③②⑤⑥
D.②⑤④①③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①______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②______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③______ __。
17. 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5分)
六、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新年伊始,各媒体纷纷盘点2014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据《现代汉语大词典》,任性:①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②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③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D(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A,原文第三段: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B,原文第三段: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C,原文第三段: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D,原文第四段: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说的是恐吓。这个典故也不是敬畏神灵。)
2、B(本题考查理解原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A,第二段: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第四段: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 B,第四段原文是“敬畏百姓”,不是“敬畏领导”。C,第四段。D,第五段。)
3、C(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第二段“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B,见第五段。C,原文是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
4.C(冠:弱冠,成年)
5.B(“大破贼”的结果是“下三营环柏乡”,“时”,当时,交代其他军队情况。据此排除C、D。“最先”是取得功劳的情况。)
6.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顔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7.(1)当遇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栽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即"、“处"、“不纳"、“辞疾“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2) 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贲,怎么能大大肆花费作为私恩?(“牙”、“固”、“安得”、“为”每译对一处给1分,句子通顺1分)
《郗士美传》参考翻译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当时鱼朝恩用牙将李琮代理两街功德使,李综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德宗即位,崔祐肃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大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宫职,以年老请求退休。改任詹事,听任退休。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賜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
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瞿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很久才晋升房州剌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賊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
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守,很傲馒,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郗士美知道这伴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
郗士美改任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担任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都是武臣担任节度使,私厨每月花费米六千石、羊一千头、酒几十斛,潞州百姓很困乏。郗士美到任以后,全都废除,拿出俸钱购买物品自己供给。另外,卢从史在位时,每天准备三百人的饭菜来慰劳卫兵,郗士美说:“士兵护卫官衙府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也废除了。讨伐王承宗时,他派遣大将王献督领一万人作为前锋,王献恣意横行逗留不前,郗士美就斩杀他来示众,下令说:“胆敢落后的人斩!”他亲自击鼓,大敗賊兵,攻下三营包围柏乡。这时,诸镇兵力合并十余万包围賊兵,大多玩忽敌寇违犯法令,唯独郗士美的军良精锐肃整,最先有功。宪宗高兴地说:“本来就知道郗士美能为我办事。”王承宗十分震惊恐惧。不久,适逢皇帝下诏班师,然而他的声威震慑两河。郗士美因病召入授任工部尚书。后来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忠武节度使。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景。他生平与人交往,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8.颔联紧承次句,“君”、“我”对举夹写,是全篇托寓的重笔。(1分)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下句“霸才”,犹盖世超群之才,是诗人自指。陈琳遇到曹操那样一位豁达大度、爱惜才士的主帅,应该说是“霸才有主”了。而诗人自己的际遇,则与陈琳相反,“霸才无主”四字正是自己境遇的写照。(3分)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无人赏识(1分)。
9.艺术手法:①颈联借景抒情。诗人借荒凉萧索之景,表达内心的寂寥郁愤。(2分)②
颈联前后句写景虚实结合。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2分)
表达情思: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2分)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1.(1)(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选B、D不得分。(A“离奇身世”不够准确;B“大彻大悟”不对;D“暗示……”不对。)
(2)薄师傅是一位身体清瘦、有一定知识涵养、内心情感丰富、情感之路较为坎坷的老妇人。①身体单薄,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②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切。(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③有思想,有知识,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从求签一事可看出)。④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从“剪春罗”一事可出)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⑤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每点2分,任意3点得6分。言之成理即可。)
(3)①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②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③“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每点2分)
(4)①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②深化主题,突出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③表达“我”的遗憾、怅惘和伤感。④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夫妻“七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答出1点2分,2点5分,3点8分)
12.(1)(5分)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A、“支持胡适的观点,并得到了胡适的赏识”属于无中生有,“兄长周祜昌的指点”有误,原文是“他嘱周汝昌查证”。C、“因而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准确,原文是“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是作者的主观推断,并非客观事实。D.“晚年双耳失聪”有误,是1954年,那时周汝昌还不到四十岁。
(2)(6分)
①因痴迷《红楼梦》,他给书斋取名为“脂雪轩’。
②他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③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
④从1947开始,他对红楼梦的研究近60年,所著的《石头记会真》花去了大半生的时间。
⑤他的研究著述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广泛而深刻。
⑥在中年双耳失聪、老年近乎失明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坚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3)(6分)
①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
②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
③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
④ 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6分)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概括出一方面并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即可。照抄原文,没有概括的视情况扣1—2分。没有概括只举例,或有概括没举例,不给分。)
(4)(8分)
①广博的学习,深厚的积累:多领域的研习,在书法、诗词等中华文化上有精深造诣,奠定了研究红学的基础。
②痴迷、执着、坚持的精神:身体多病,中年失聪,老年失明,但他从30岁起研究红学,专注、痴迷,甘受挫辱而不悔。
③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遍查燕大图书馆。
④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借助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
⑤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蛰居小楼,屋内陈设简单,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3.C(不经之谈:荒诞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要求,是对自己的请求的客气说法。)
14.D(A 出自《套中人》,“将近傍晚”是成分赘余,“傍晚”的意思就是临近晚上的时候,已经含有“将近”的部分意思。因此,应删去“将近傍晚”中的“将近”。B项出自《囚绿记》第五段,句式杂糅,可改为:我的心情急不暇择,即使一枝之绿我也视同至宝。C项出自《动物游戏之谜》第七段,用词不当造成搭配不当。“引起”与“伤害”不能搭配。可改为“造成伤害”。D 项出自《祝福》,没有语病。)
15. B(④句中的“好客”和前面的“慷慨好客”照应,作为第一句。②句中的“待客之道”紧承第四句。⑤句紧承②句解释主宾。①③⑥解释待客之道。)
16、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②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7. .画面:一个人在一堵墙边烤火,在他的旁边,一架残损的梯子靠在墙上;(1分)梯子下面,有一把锯和一些木柴。(1分) 图片上方有一行字:不要自己毁掉自己的机会和前程。(1分)
寓意: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毁掉自己的机会和前程。(2分)
18.审题提示:
事件核心 三句话:
第①句句的核心——“有钱就是任性”高居网络流行语榜首。 第②句的核心——“有钱就是任性”引发造句热潮。 第③句的核心——终极指向的提示,深入挖掘的入口,有效思考的方法。
根据“任性”的解释,在作文中可分析率性而为,为所欲为乃至所不为,这为我们思考“任性”的概念与表现提供了辩证思考(是不是,该不该.....)、深入思考(为什么?在当下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与空间。或者分析有钱背后是什么,是时代发展的经济作用,还是不正确的金钱观、物质观。“有钱”与“有貌”、“有才”、“有闲”都可依此思路展开。
另一个思考方向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写作中应思考 “人们”都有哪些人,“广泛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写作角度: 可“评”——“就事论事”,可“论”——由此“说开去”; 可正,可反; 可点(抓个体,深耕细作),可面(抓共性,上位思考)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私人的 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